量词性隐喻

量词性隐喻
量词性隐喻

量词性隐喻

2006年6月江西教育学院(综合)第27卷第3朝JournalofJiangxiInstituteofEducation(Comprehensive)Jun.2006

V o1.27No.3

量词性隐喻

邓艳青

(宁渡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渡315211)

摘要:量词性隐喻具有类推性的特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量词性隐喻,并具有类推性.因此在语言表达

中.英汉语同样也存在相似的量词性隐喻表达.

关■词:量词;隐喻:类推性

中圈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o5—3638(2006)03—0ll3—03 QuantifierMetaphor

DENGYan-qing

(SchoolofForeignLmlguage8,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

Abt~ract:Thispaperwillfocusononeofthemetaphorcategory-quantifiermetaphor.Thepap ermake8useofsufficient

e】锄pIe8toprovethatquantifiermetaphorexistsbothinChineseandEnglishandithasafeatureofa nalogy.

KeyWords:quantifier;metaphor;analogy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的认知现象.束定

芳指出.隐喻是人类将某一个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

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莱考夫

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

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基础是它们之间

的相似性.通过相似性把此物与彼物相联系.所谓相

似性是指事物之间共有的特征和属性.相似有物理

的相似性和心理的相似性之分.相似性还有程度上

的不同.物理的相似性可以是在形状上,外表上或功

能上的一种相似.心理相似性是指由于文化,传说或

其他心理因素使得说话者或听话者认为某些事物之

间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相似性是隐喻赖以成立的

基本要素.

隐喻有多种表现形式.对不同的隐喻表现和特

征进行讨论有助于加深对隐喻本质和特征的理解.

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根据隐喻的句法构成特点.将隐喻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

隐喻,副词性隐喻和介词性隐喻.并对每一种隐喻进

行了分析.

然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除了名词,动词,形容

词,剐词和介词存在隐喻现象以外.量词也有存在隐

喻的现象.本文探讨的是量词性隐喻.提出量词性隐

喻具有类推性的特征.分析指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都存在量词性隐喻.并证明了两种语言中的量词性

隐喻都具有类推性.最后,指出两种语言中,存在相

似的量词性隐喻.

,量词性隐喻

量词是指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如:

"尺,寸,斗,升,斤,两,个,只,匹,件"等.量词是句法

的重要构成之一.量词是现代汉语11类词中的一

种.运用非常普遍.英语也有类似汉语这样的"量词"

分类和修辞结构.如:quantitativedeterminers(量词限

定词),quantifiers(量词).

语言中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以

外.量词也有隐喻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量词做

隐喻的情况.如:

峰骆驼(骆驼的背部与山峰的形状相似,用

"峰"来指代物体的类似部分);

眼泉水(人类认识了自己的器官眼睛,然后用

来指物体的类似部分);'

Arayofintelligenceshinedinhereyes.(ray原

收稿日期:2006一O3—19

作者简介:邓艳青(1983一),江西南安人,宁渡大学外语学院2004级硕士生,从事英语语法研究.

?

ll4?江西教育学酷(综合).

2006位

指光束光线,此例中用来指代抽象的事物

intelligence);

Thebossheldafloodofabuse.(flood原指洪水,

这里用来指代如洪水般的辱骂).

二,量词性隐喻的特征

量词性隐喻具有类推性.所谓"类推"是指比照

某一事物的道理推出跟它同类的其他事物的道理.

量词性隐喻的类推性是指:在隐喻形成的情况下.如

果多个名词都包含一个量词的语义特征.那么这些

名词都可以用这个量词来修饰.下面以实例分析并

证明英汉语中量词性隐喻的类推性.

1.汉语中量词的隐喻

汉语中量词的隐喻也具有这种类推性.如,汉

语中量词,场:原指适应某种需要的比较大而平坦的地方.该量词用于修饰文娱体育活动时,在汉语中有,一场演出,一场球赛的用法.而汉语中"一场瘟疫"的用法则构成了量词的隐喻.

这是因为,"场"除了指具体存在的地点以外,其

本身含有"持续状态"的语意特征."瘟疫"这个事件从开始到结束具有一定的持续状态."场"和"瘟疫" 这两个词都具有相似的语意特征——持续的状态. 所以能够构成隐喻.按照量词隐喻的类推性,具有"持续状态"语意特征的词可以用"场"字来修饰.比如:风波,战争等.在汉语中存在一场风波,一场战

争的用法.所以,隐喻形成的条件下,量词隐喻所具有的类推性是成立的.

丝:指蚕丝或是像丝一样的东西.或用来指很少

量的具体事物.在汉语中"一丝怀疑"的用法则构成了量词的隐喻.

这是因为,"丝"本身具有"少量"的语义特征.

当在一定的语境中指很少的"怀疑"时,"怀疑"这个词就具有了"少量"的语义特征.这样"丝"和这种语境下的"怀疑"具有相似的语义特征.在隐喻形成的前提下,根据类推性,若其它名词也具有这样的语义特征,可以用"丝"来修饰.在一定的语境下,汉语中有一丝嫉妒,一丝恻隐之心,一丝懊恼,一丝失望的眼神,一丝气力等隐喻用法.

线:指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而可以任

意曲折的东西.汉语中"一线生机"的表达方式正是量词性隐喻的又一实例."线"本身含有"少量"的语

义特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指少量的"生机"时. "生机"这个词就具有了"少量"的语义特征.这样"线"和"生机"的语义特征具有相似性,这就构成了量词的隐喻.根据类推性,如果其他名词也具有这样的语义特征时,可以用"线"来修饰.在汉语中也有一线光明,一线希望的用法.

点:指液体的小滴;小的痕迹或是小数点."一点

意见"就是量词"点"的隐喻表达."意见"一词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可度量的.然而,在一定的语境下.指少量的,如"点"一样的意见时,量词"点"修饰

就能够使这个词形成隐喻.依此类推,在一定的语境下.如果某些词语包含"点"这个字的语义特征,就能用"点"来修饰.在汉语中有一点意见,一点功劳,一

点怀疑,一点失望的眼神等等说法.从中可以看出, 在隐喻形成的情况下,当指很小的东西时,都可用"点"来修饰.

从以上大量的实例可以得出.汉语中量词能够

构成隐喻,同时,汉语中的量词性隐喻具有类推性的特征.

2.英语中量词的隐喻

英语存在大量的量词隐喻,量词隐喻的运用,使

得语言生动,具有表现力.下面举例分析英语中量词隐喻情况,并证明英语中量词隐喻存在并有类推性. 汉语中表示"阵"的量词在英语中有:burst,

flood,peal,twinge,hail等.

burst原指突然爆发出的一阵,有突如其来之

感,如: Withafinalburstofspeedsheovertookthe leadingrunnerandwontherace.

在英语中当指突然爆发出来的泪水,突然爆发

出的笑声欢/呼声,掌声或是枪声等,可以用burst来修饰:aburstoftears,aburstoflaughter/cheers.a burstofapplause,aburstofgunfire,aburstof machinegun(--阵泪水/笑声/欢呼声/掌声/枪声)等. 泪水/笑声,欢呼声/掌声/枪声在一定的语境下具有了"突然爆发出"的语义特征,这与burst含有的语义特征相似,因此,这些词都可以用burst来修饰,构成英语中的量词性隐喻,并体现出量词性隐喻的类推性特点..

在英语中flood一词原指洪水,水灾.根据量词

隐喻的类推性,具有类似语义特征的词可以用该词来修饰.那么在英语中,如果要表达如洪水般的泪水,雨水,夸耀,悲伤等,可以用该词来修饰.aflood oftears/rains/boasts/sadness(阵泪水,雨水,夸耀,

悲伤)这些表达方式在英语中十分常见.正是因为这些词在一定的语境下,都包含了flood一词的语义特

第3期邓艳青:量词性隐喻

征,所以,都能用flood来修饰.

peal:原指大而持续或重复的洪亮的响声,隆隆

声.

根据量词性隐喻具有类推性特点,在英语中当

指大而持续或重复的,响亮的事物时可以用peal来修饰.可以发现,英语中的确存在apealoflaughter/ applause/artillery(阵笑声,掌声,火炮)等用法.正

是因为,笑声,掌声,火炮这些词在一定的语境下具有了peal的语义特征,因此,可以用peal来修饰. twinge:指(针捻刀刺痛般的)刺痛;剧痛.

在英语中存在atwingeofconscience/embarr—assment/remorse(一阵良心的谴责/一阵尴尬/懊悔) 等用法.当人们受到谴责,感到尴尬,懊悔,内心刺

痛时,这种感觉就像twinge一词给人的感受一样, 这样就产生了心理上的相似,因此,可以用twinge 来修饰,构成隐喻现象.从上可以看出,凡是具有这种特征的一类事物都可以用twinge来修饰. hail:原指冰雹.

ahailofbombs(一阵轰炸)则是hail这个量词

构成的隐喻,用来形容有如冰雹一般的轰炸.根据量词隐喻的类推性.在英语中若词语包含hail的语义特征时,可以用hail来修饰.英语中,指轰炸,打击,咒骂像冰雹一样时,有ahailofbombs/blows/ curse(一阵轰炸,打击,咒骂)等表达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凡是具有这种特征的一类事物都可以用hail 来修饰.

以上每个词在汉语中都是表示"一阵"的意思.

但它们本身都含有不同的语义特点,构成不同的隐喻指代.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得出,在隐喻形成的情况下,

如果多个名词同时包含一个量词的语义特征,那么这些名词都可以用这个量词来修饰.从而证明了英语中量词隐喻的确具有类推性.

三,英汉量词隐喻对比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量词构成隐喻的情

况.有时,英语中量词构成的隐喻与汉语量词构成的隐喻有时是对应的.如下面的例子中:

片光明afloodoflight

片恐惧afloodofterror

片心意asmalltokenofourhearts

片欢腾asceneofgreatrejoicing

片抗议声,赞扬之声achorusofprotest/praise 一

片灯火ablazeoflights

丝睡意awinkofsleep

丝怀疑ashadowofdoubt

丝嫉妒aslighttwingeofjealousy

丝懊悔aslighttwingeofremorse

丝失望的眼神aflickerofdisappointment

线未来之光aglimpseoffuture

缕月光astreakofmoonlight/amber

一口气asparkoflife

点点满足acrumbofsatisfaction

小撮敌人apinchofenemy

大堆假设apileofwhat一-fs

以上的实例表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性隐

喻有时是对等的,两种语言有相似的隐喻表达方式.

四,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量词隐喻,本

文只是作了简略的归纳.同时,笔者运用大量实例分

析并证明了量词性隐喻具有类推性,但本文提出的

量词隐喻的类推性并不适用于任何情况.

目前,对于量词的隐喻情况研究较少,笔者只是

初步探讨了量词性隐喻的特征,旨在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Lakofl~G.&Johnson,M.Me~phorsweliveby[M].Chicago: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o3.

责任校对:邓刚

(完整版)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实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名词】 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又称体词。实词的一种。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 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 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 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 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 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结构性隐喻论文:结构性隐喻与句法语义搭配

结构性隐喻论文:结构性隐喻与句法语义搭配 【中文摘要】结构性隐喻作为概念隐喻的一个基本类型,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认知语言学认为,在结构性隐喻框架下,始源域的概念结构向目标域的映射是呈系统性的。本文从词语搭配的角度出发,依托配价理论,在俄语、汉语内部和俄汉语两系统之间,探究结构性隐喻下的始源域与目标域间的映射在语言形式上是否也呈系统性(或一一映射)。本文将对隐喻和结构性隐喻、配价理论和句法语义搭配的理论及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考查结构性隐喻下始源概念语词和目标概念语词的搭配能力是否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俄汉语间结构性隐喻在语言系统的映射方式上的差异。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概念系统的自由转换不等同于语言系统的自由转换,因而不能用语言系统的事实去证明概念系统的事实。结构性隐喻仅仅指出了语词跨越概念域搭配的可能性,说明的也只是思维属性,语言事实对此的证明能力是有限的。本文由绪论、主体四章和结语组成。第一章绪论中将指出本文研究的、方法、内容、意义及创新之处。第二章对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三章主要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结构性隐喻的来源和发展,以及结构性隐喻的典型特征作介绍。第四章分别考察俄汉语中“时间—金钱”结构性隐喻,分析俄汉语两个概念域下的语词搭配的对应关系并对俄汉语词搭配的方式进行对比,观察俄汉语的概念映射方式是否存在区别。第五章,以同样方式分别考察俄汉语中“教学—旅行”结构性隐喻。最后一部分为结语。

【英文摘要】 【关键词】结构性隐喻配价理论句法语义搭配俄汉对比 【英文关键词】 【目录】结构性隐喻与句法语义搭配摘要7-8РЕФЕРАТ8-10第一章绪论10-15一、问题的提出 10-11二、研究对象与目的11-12三、创新之处 12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2-13五、研究方法及论文的结构13-14注释14-15第二章课题的研究现状 15-27一、隐喻理论与结构性隐喻研究15-19(一) 隐喻理论背景15(二) 隐喻理论与结构性隐喻的研究现状 15-19二、配价理论与句法语义搭配19-24(一) 配价理论背景19(二) 配价理论与句法语义搭配研究现状 19-24三、结构性隐喻与配价理论的关系24-25注释25-27第三章关于结构性隐喻的几个理论问题27-32 一、结构性隐喻的来源和发展27-29(一) 结构性隐喻的来源27(二) 结构性隐喻理论的发展27-29二、结构性隐喻在思维框架下的映射特征29-31(一) 单向性29(二) 系统性29-31注释31-32第四章ВРЕМЯ—ДЕНЬГИ/ 时间-金钱32-53一、“ВРЕМЯ—ДЕНЬГИ”概念域下的搭配研究32-46(一) 支配деньги的动词集合Vд33-36(二) Vд和время的搭配情况36-46 二、汉语中“时间—金钱”概念域下的搭配研究46-50(一) 支

“士绅”的隐喻意义和结构功能

鲁迅小说中“士绅”形象 的隐喻意义和结构功能 [摘要]晚清民初的士绅在鲁迅小说中的形象内涵,一直缺乏认真研究。士绅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实际担负着隐喻传统文化“规训”力量、文化控制的意义。同时,作为“他者”,士绅在鲁迅小说中起着形成“平民”形象内涵的对照物、结构小说模式的独特功能。从对士绅形象的研究,我们将发现鲁迅作为“平民文学”的主创者之一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批判精神和洞察力度。 [关键词]现代文学鲁迅小说士绅形象 [中图分类号] [文章表示码] [文章编号] 中华帝国的士绅是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他们具有人们公认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权,并有着特殊的生活方式。士绅们高居“蚁民”之上,支配着中国民间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他们是由儒学教义确定的纲常伦纪的卫道士、推行者和代表人,这些儒学教义规定了中国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准则。士绅大都在本县承担其职责,他的地位的上升往往与移居更重要的市镇有关[1]。其主要职责有充当政府与老百姓的中介,主持地方福利事务,作为仲裁人调解纠纷,执行“圣谕”宣讲制度、编纂地方志、兴办书院、水利等。把这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曾经起着重大历史作用的社会集团留在文学中的首先也是最多的作家是鲁迅。对照士绅的这一社会形象,我们很明显地感觉到,鲁迅乡土小说中的士绅形象与此具有很大的不同:一、小说中的士绅远没有这样重要,而且具有如此积极的社会作用。二、小说中的士绅基本上被我们评价为“反面形象”,甚至被认为是主人公悲剧的“罪魁祸首”,比如鲁四老爷之于祥林嫂。三、士绅形象在小说中着墨最少,以至于研究者很少把他们作为一种“形象”来单独分析。这样以来,对这个形象在鲁迅乡土小说中的“面目”的确认就显得格外有意思了。 在市镇社会结构中,士绅是市镇的“头面人物”,是人际关系中的上层,是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与句子成分) 【名词】就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得词。 名词可分为: 1、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2、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3、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4、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处所名词,如:颐与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得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与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得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动词】就是表示人、事物得运动或相互作用得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得词)。 动词可分为: 1.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得动词就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得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2.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3.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得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4.判断动词。最主要得就就是"就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就是"后边得成分就是"判断宾语",例如:"我就是中国人。" 5.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得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6、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得动作或动作得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得主要语法特征: (1)动词可受副词"不"、"没"得修饰。 (2)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隐喻相关理论

隐喻认知理论(metaphor) 近年来,隐喻研究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一跃成为哲学、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人中智能、教育学等领域研究的中心问议题,1977年,在美国召开的“隐喻与思维”的跨学科大会,有近千人参加,似乎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隐喻革命”!那么,这个席卷了众多领域的隐喻研究到底是什么? 一.隐喻的性质与定义 亚里士多德:隐喻是语言中无所不在的原则。 L&J: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WHORF:我们如果不依赖物质性的隐喻,就几乎不能谈及最简单的非空间性情景。 Burke:隐喻是通过某事物理解另外一事的机制。 Sweetser:隐喻可使人们将意见事物理解成另一件事物,不必考虑两者之间在客观上是否相同。隐喻是语义变化中的一种主要建构力,隐喻在不同概念之间运作。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1972)把隐喻定义为:用某种名称或描写性的词汇去描写人或物的譬喻……暗示一种类比的意思。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1997)把两个不同的概念隐含联系起来,暗示出其间的相似性。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隐喻下的定义是:比喻的一种,也叫暗喻,不用“如”“像”“似”“好像”等比喻词,而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次,把某事体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

事体。 现在,隐喻已经被上升为一种“认知方式、推理机制”这个高度来理解,在本质上,它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概念域A 概念域B 本体喻体 独生子是小皇帝 因此,隐喻是基于相似性的,通过跨概念域映射过程所形成的映射结果。它基于相似性,也可创造相似性。 二、隐喻的分类 BLACK:1.死隐喻:桌脚山头头儿 2.休眠隐喻: 3.活隐喻:他是一只猴子,爬树爬得很快。 三、L&J两位教授的分法: 1.结构性隐喻 本体喻体 黑暗的旧社会一间铁屋子 人民的痛苦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 2.方位性隐喻 在这件事上,我同意你的看法。

词性的区别

词性的区别与辨析 一、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名词】 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又称体词。实词的一种。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 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

人、年、天。 2.【动词】 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的动态意义。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吵吵嚷嚷等。

认知突显与隐喻相似性-社科网

认知突显与隐喻相似性 王文斌 熊学亮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宁波,315211,浙江;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200433) 提要:隐喻得以构建的基石是源域与标域所分别代表的两个事物具有相似性,而相似性实际上仅表现于事物之间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点,是人类认知突显的结果。隐喻相似性的认知突显得以实现的要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客观世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相似的潜在性,二是施喻者意欲构建隐喻的自我驱动性。相似性的潜在性主要可分为必然性、真实性、偶然性和强加性四类;隐喻构建的自我驱动性主要表现为其刻意性和自涌性。 关键词:隐喻;相似性;突显;源域;标域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隐喻得以构建的基石是源域与标域所分别代表的两个事物具有相似性,否则,隐喻便难以寓身。然而,说隐喻的确立有赖于这两个域之间的相似性,这并不意味这两者之间具有整体的相似。多数情况下,彼此间的相似性往往仅昭示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点。而这种相似性的建立,其认知手段就是突显。换言之,源域与标域两者之间在某一面或某一点上的相似性,是认知突显的结果。若没有人类的认知突显,具有彼此绝对差异性的两个事物就不可能通过相似性的确立而得到彼此的隐喻联系。本文拟就认知突显的概念、认知突显与隐喻相似性的关系以及认知突显的实现要素这三方面展开论述。 1.认知突显的概念 在认知语言学中,所谓突显是指对语言所传达信息的取舍和安排(Ungerer & Schmid (1996:F38)。英语常用“prominence”或“salience”来表达这一概念。Ungerer & Schmid (1996:F38-39)认为,这种语言现象超越了逻辑推理和客观性,是人类主观认知的结果。其实,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表达“突显”这一概念的不仅仅是以上这两个术语,类似的术语还有“foregrounding”(前景化)、“profiling”(侧面化)和“highlighting”(强光化)等。“foreground”,即“前景”,原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与“background”(后景)相对,指构成一个图景的两个重要元素,前者是指人注意的目标,后者则指用以突出前景的衬托部分。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一种具有动机性的行为,表达者的心理视点及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语言结构的最终布局。Halliday(1971:331)曾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将“foregrounding”界定为“有动机的突显”(prominence that is motivated)。这一界定至少说明两点:一是语言结构中某一成分的前景化取决于表达者的动机;二是前景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prominence”。所谓“profiling”,就是指注意的聚焦(Coulson 2001:52)。陈忠(2006:135)指出,每一个事物对象,都是多维的,在不同的认知域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属性。譬如说“长城”,从军事角度看,在古代是军事防御工事;从建筑角度看,可体现出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从文化角度看,可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换言之,“长城”具有不同的侧面。然而,这些不同的侧面在特定的认知域中,可能只有其中的某一侧面被激活,而其他侧面则处于被淡化或潜在的蛰伏状态。这就是说,一个侧面获得突显后,便会对其他侧面起抑制作用(Deane 1992:183),获得突显的一面则成为注意的焦点。 所谓“highlighting”,是指人们在理解一个事物时往往仅聚焦于某一个面而遮掩(hiding)

词性的辨析

词性的辨析,汉语的词性特征 Ⅰ、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Ⅱ、辨析: 1)汉语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汉语词性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汉语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请举出三种隐喻类型的例子

作业3 12外汉1班陈倩倩12043020 请举出三种隐喻类型的例子。 1.结构性隐喻 1.1“爱”的结构性隐喻,爱可以被视为高山,山有高度,有气势,爱是崇高的,也可能是沉重的爱。所以爱有了一下的一些特征。例如: 父母是孩子的爱是以中国崇高的爱。 她的爱我高不可攀。 爱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爱同样也可以是大海,把大海的特征赋予给了爱,于是就有了: 心死了,爱也枯竭了。 幸福的人儿沐浴在爱河里。 他的爱深不可测。 1.2“学习”的结构性隐喻,我们可以将学习知识认为是烹饪食物,学习犹如烹饪食物慢慢从冷到温热最终被煮熟,例如: 学完后再温习一遍会记得更清楚。 2.方向性隐喻 2.1“爱”的方位性隐喻,在形容爱情时,我们认为爱情时美好的,必须努力追求才可得的,因此经常有这样的语句: 他的爱高高在上。 我深深地爱着你。 2.2“情绪”的方位性隐喻,在描写人的情绪是,一般高兴、喜悦、兴奋等积极的情绪我们一般用表示向上方位的词,而悲伤等消极的情绪的方位是向下的。这事引起了我的兴致。 他垂头丧气的,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3.本体性隐喻 3.1无形——有形 3.1.1“爱”的本体性隐喻,爱本来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抽象概念,而人们利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实体或物质来隐喻它,赋予它实实在在具体有形的概念。例如: 我不能接受你的爱。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3.2无界——有界 3.2.1“爱”的本体性隐喻,我们可以将爱看成容器,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他陷在爱中不可自拔。 3.2.2“心”的本体性隐喻,我们也可以把心看成一个容器,里面有喜怒哀乐。例如: 喜悦之情犹如泉水涌入她的心里。 她满心欢喜。 总结:事实上,这三种隐喻方式有各自独立的成分,但也相处交叉的部分,彼此之间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截然分开的。比如“时光流逝”,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把时间当作流水一样的结构性隐喻,也可以认为是用流水来形容时间的本体性隐喻。

隐喻的相似性

隐喻的相似性 摘要: 隐喻是以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的。英汉隐喻既有表现为隐喻概念和通感作用的相似,又有着因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的一定的差异。从隐喻的相似性的视角,以英语和汉语为例,亦可说明人类思维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隐喻;相似性;文化差异 1引言 使用语言文字,目的在于表达思想感情。要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语言文字的使用必须恰如其分,否则“言意相离,凶也”(《吕氏春秋·离谓》)。因此,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汉]刘向《说苑·善说》)。为了使“辞”“修”,使“说”“善”, 古人认为应当是“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 善道也”(《孟子·尽心下》)。也就是说, 要必须“有象有比”。所谓“有象有比”, 简单的说就是“形象譬喻”,即“以其所知谕[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汉] 刘向《说苑·善说》)。 2隐喻 西方的隐喻研究源远流长。对隐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亚里斯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metaphorical language);亚氏认为隐喻与明喻一样,都是一种不同事物间的对比,是一种修饰性的语言使用现象。隐喻由“本体” (target)和“喻体” (source)两个要素构成。“本体”是需要比喻的事物,而“喻体”是用以比喻的事物。不使用“喻词”,比喻敛于内而隐约的,称“隐喻”(metaphor)[1]。 英语的“rhetoric”源于古希腊的“rh ētorike”, 意谓“public speaking”。在其《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称“明喻亦属隐喻, 二者差异甚小”, “明喻省却说明即成隐喻”[2] 。在《诗学》(Poetics)中,亚里士多德将“隐喻”定义为“the application of an alien name by transference either from genus to species, or from species to genus, or from species to species, or by analogy, that is, proportion”[3]。认为隐喻不外乎有四种:或“以属喻种”,或“以种喻属”,或“以种喻种”,或“以类喻类”。比喻的认知基础是“甲似乙于丙”(A is like B in respect of C)。明喻通常明示“喻底”(the ground of comparison), 隐喻通常隐含“喻底”,大都含有认同性并进而形成“语义转化”(transference), 且喻底常常需要从中“推定”[4]。

(精校版)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的全部内容。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可分为: 1。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2。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3。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4.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1.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2.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3.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4.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5.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6.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2)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3)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的动态意义。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吵吵嚷嚷等。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隐喻和文化:第三章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和文化:第三章(概念隐喻理论) 第三章概念隐喻理论我们为什么要把概念隐喻理论单 独摘出来讨论呢?这是因为,这种理论最方便应用。不论用什么观点和理论来谈论隐喻,最终都要借助概念来讨论它们。并且,概念隐喻理论与现代认知科学研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概念隐喻理论已经是认知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以及组成 部分。最重要的是,概念隐喻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基本隐喻”方面。基本隐喻具有元认知性。一旦深入到基本隐喻层面,大量的新颖隐喻就能得到最彻底的揭示,会令人耳目一新。虽然,也有不少人指出概念隐喻理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它的解释力和实用性是有目共睹的。在实际的隐喻理解和分析中,概念隐喻理论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本章主要对概念隐喻理论做一下简要的介绍。第一节概念隐喻及 其基理论发展一、认知隐喻研究的发展过程在西方,人们 长期以来并没有关注隐喻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只是认为隐喻属于类比。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人们逐渐关注隐喻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指出:隐喻是“真实的”。 美国思想家派帕(1948)认为所有伟大的科学与哲学思想无不源于根隐喻,并在此基础上类推地构想和认识世界。当代解构主义哲学进一步挖掘了哲学的隐喻本性,认为“思维或曰主体实为隐喻中的隐喻、中心的隐喻”。当代隐喻的认知研究

在西方经历了大致三个发展阶段:1)以古德曼(Nelson Goodman)为代表的康德主义“创造现实”(world-making)论;2)皮亚杰的“建构论”(constructivism);3)莱考夫—约翰逊的“经验论,也即概念隐喻论。“创造现实论”和“经验论”分别主导了前两个阶段的研究进程。二十世纪60到70年代,研究者致力于认证和辩护隐喻的认知价值,同时也探讨了若干可能的隐喻认知模式。古德曼在《艺术的语言》中宣称“ 隐喻可以视为一种改变观察世界万物的模式”。波普尔(Karl Popper)指出人类根据某些“内在先天的预期”隐喻地映射现实,并通过试误筛选(trial-and-error elimination)获取外界知识。利科提出分裂指涉“悬搁”论,强调隐喻是“指谓”与“命名”相争的产物,认为与“情感”、“想像”结下不解之缘的隐喻同时具有间接指涉现实、“内化”(interiorize)思想和重新描述世界的功能,隐喻的意义即在于否认“意义”(sense)与“表达”(representation)之间的固有划分而突破旧有范畴、建立新的逻辑联系。奎因指出“隐喻的要义即通过类比方式创造性地向外扩展”。对隐喻认知机制与原理成系统的有效的研究是由两个美国人共同完成的。1980年,隐喻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标志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莱考夫和约翰逊两人合作著成的《我们赖以生存了隐喻》。在书中,他们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一面世,就引起了世人强烈关注,也在隐喻研究领域引发了革命性的变革。二、

隐喻资料

以下资料可能对你有帮助 Conceptual metaphors 概念隐喻 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隐喻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 ?隐喻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mapping),即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 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即喻体),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即本体)。通过跨域映射,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认知域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域,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茶壶嘴”、“山脚”、“山腰”、“没面子”、“首领”、“桌子腿”、“火山 口”,“脚注”等。英语里有:“eye of a needle”, “mouth of a volcano”, “bottle-neck”, “head of department”, “arm of a chair”, “footnote” 等等。这些语言形式也已经被人们接受,成为了普普通通的语言。可见,隐喻式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1.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 相叠加,用较为熟知的、具体的概念词语谈论不熟悉的概念。2个概念的认知域虽然不同,但它们的结构保持不变,即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E.g. The Internet is a highway. 2.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Lakoff在提到的用方位词语 (up, down) 描述人的社会地位、身体状况、情绪等抽 象概念时所给的例子 happy /good is up; sad/bad is down. low/high spirit Fall into depression 3. 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英语中有许多用土豆来指人或事的用法。如:big potato(大人物),smal potato (小人物),mouse potato(电脑迷),couch potato(成天看电视的人),hot potato (棘手的问题)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长期处于农耕的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饱肚子是人 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故见面时最常用的问候语是“吃了(饭)没有?”。汉语中有许多与“饭”有关的隐喻表达法,如:“找碗饭吃”(找工作), ?“丢了饭碗”(失业),“铁饭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砸饭碗”(使得别人 丢掉工作),“吃大锅饭”(采取平均分配的原则),“饭桶”,“酒囊饭袋”,“吃闲饭”,“要饭的”等等。 不同文化选用不同的喻体与该民族文化传统有关 ?“speak/talk of the devil, here he is.” --- “说曹操,曹操到”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猫哭老鼠,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对牛弹琴, ?to laugh one‘s head off —露马脚, ?to kick the bucket —翘辫子,蹬腿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初中语文基本语法知识(词性和句子成分)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可分为: 1.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2.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3.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4.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 店、亚洲、北京、中国。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动词可分为: 1.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2.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3.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4.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5.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6.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2)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3)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的动态意义。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吵吵嚷嚷等。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可分为: 1.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能受"很"修饰。如:红,甜,漂亮,干净,清楚。

词性

一、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1。【名词】 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又称体词。实词的一种。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 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 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量词性隐喻

量词性隐喻 2006年6月江西教育学院(综合)第27卷第3朝JournalofJiangxiInstituteofEducation(Comprehensive)Jun.2006 V o1.27No.3 量词性隐喻 邓艳青 (宁渡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渡315211) 摘要:量词性隐喻具有类推性的特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量词性隐喻,并具有类推性.因此在语言表达 中.英汉语同样也存在相似的量词性隐喻表达. 关■词:量词;隐喻:类推性 中圈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o5—3638(2006)03—0ll3—03 QuantifierMetaphor DENGYan-qing (SchoolofForeignLmlguage8,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 Abt~ract:Thispaperwillfocusononeofthemetaphorcategory-quantifiermetaphor.Thepap ermake8useofsufficient e】锄pIe8toprovethatquantifiermetaphorexistsbothinChineseandEnglishandithasafeatureofa nalogy. KeyWords:quantifier;metaphor;analogy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的认知现象.束定 芳指出.隐喻是人类将某一个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 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莱考夫 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 一 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完整版)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 一.词性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和例子: 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又称体词。实词的一种。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 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的动态意义。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吵吵嚷嚷等。 3.【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可分为几类: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词性的区别与辨析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词性的区别与辨析 一、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1。【名词】 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又称体词。实词的一种。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 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 (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

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 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的动态意义。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吵吵嚷嚷等。 3。【形容词】 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可分为几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