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目录

1、宿新市徐公店 (3)

2、乡下人家 (7)

3、天窗 (11)

4 三月桃花水 (17)

口语交际:转述 (22)

习作:我的乐园 (26)

语文园地一 (31)

5、琥珀 (38)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53)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56)

口语交际:说新闻 (60)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64)

我的奇思妙想 (67)

语文园地二 (72)

9、短诗三首 (81)

10绿 (84)

11、白桦 (91)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94)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98)

语文园地三 (102)

13猫 (111)

14 、母鸡 (121)

15 白鹅 (127)

我的动物朋友 (135)

语文园地四 (139)

16 海上日出 (149)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160)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63)

习作游—— (167)

18、小英雄雨来(节选) (171)

19 我们家的男子汉 (177)

20 芦花鞋 (184)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191)

习作我学会了 (194)

语文园地六 (200)

宝葫芦的秘密 (210)

巨人的花园 (212)

海的女儿 (220)

习作故事新编 (232)

语文园地八 (236)

1、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谁能来背背《小池》这首古诗?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

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

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

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

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它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

词“住宿、徐公、篱落、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

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然后全班齐读。

4.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

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5.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另一名学生读。

6.这几位同学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7.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

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

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

竹棍隔得很开。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

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

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

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然后,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

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

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

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还有谁来?我仿佛看到你就

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很难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

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

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1.过渡。

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

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老

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

感情地朗读。)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8.同桌互背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写

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首

古诗有感情地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体验,导入音乐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读课文)

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快活美好诗情画意独特迷人别有风趣)

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生读)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先组内交流)【多媒体出示:阅读1-6自然段。建议:①默读,

想象你看到了哪几处乡村风景。②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

哪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

2.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请一同学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①生一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

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

多了。”

A、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怎样的装饰?

(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B、请大家看图【多媒体出示瓜架】谈谈你看到了什么?(颜

色丰富数量多种类多形状不一)

C、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

们就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

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

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

②生二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生评价)

原因:

A、“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

B、用了拟人手法。

C、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③生三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还有喜欢这处风景的吗?我们一起读吧。

原因:

A、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B、鸡妈妈负责。威武的鸡爸爸,带领着负责的鸡妈妈和好学的鸡宝宝嬉戏、觅食,多么幸福的一家子,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吧。(生读)

④生四: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它们绚丽。

⑤生五: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⑥生六:我喜欢秋天纺织娘的歌声,因为它能送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么多的独特迷人景物这是让人流连忘返,还想回味回味

吗? 【多媒体展示:文中描绘的图景】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

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

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组内相互交流)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延伸拓展

【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大家有感情

地朗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本子,把你想到

的乡下冬天的景象写下来。

3、天窗

【教学设想】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

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

的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自然段。

(1)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

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

(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

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

(4)齐读课题

2.简介茅盾

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

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

2.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领略了天窗的神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茅盾先生,去感受童年时代天窗带给他的快乐和慰藉。

二、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预设: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预设:因为乡下的房子里只有一排木板窗,碰到大风大雨的天

气或者冬天,木板窗一关,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一样,开天窗,显

得屋里亮堂一些。

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慰藉)“慰藉”什么意思?(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慰藉?(当自己失

落时,无奈时,需要安慰。)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

(1)夏天阵雨来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当小朋友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

天窗成了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指导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

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了。”体会小朋友当时

的无奈。

(2)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这时候,小

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又是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预设: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

嬉戏,天窗成了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抚慰。

指导朗读:读出“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无奈,读出对天窗的喜爱。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____”和“○”在文中画出看到的、想到的。

(1)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预设:我感受到风雨雷电的威力很强大,很有威慑力。

为什么透过天窗看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预设:这是“我”的想象,无限地放大风雨雷电的威力,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在暴风雨中玩耍嬉戏的快乐。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这段话中,哪些是看到的?

预设:一粒星,一朵云;

预设:掠过的一条黑影。

从作者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

友们的童年充满想象。

(课件展示以上内容)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交流。

①孩子们虽然不能在雨中、在月光下玩耍,但是透过一扇天窗,产生了无数遐想,从无奈中找回了很多很多快乐。

②孩子们从“一粒星,一朵云”看出了“无数无数闪闪烁烁可

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从“掠

过的一条黑影”,仿佛看到了“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霸气

十足的猫头鹰”。

三、学习想象的方法

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

细观察)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男女声对读。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

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

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身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玩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身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

美好的回忆。

4 三月桃花水

目标 1. 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回

旋应和纤细沉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入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出示课件2】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2. 刘湛秋简介,学生初步了解。【出示课件3】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

新课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4】

铃铛绮丽回旋应和纤细沉醉草如茵柳如眉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出示课件5】

绮丽:鲜艳美丽。

回旋:盘旋,转动。

应和:呼应,附和。

纤细:细微,细小。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出示课件6】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5.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

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

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7】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

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

成“丝绸”,明亮耀眼。)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

景象?【课件出示8】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