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

经典《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
经典《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

6道经典《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中,材料分析题占有不小的分值,材料分析题能考察考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中学

材料1

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有声有色。

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文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优秀的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了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我在后排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

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达五十多本了。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答: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下学生观:

(1)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材料中的“我”被激发了学习动机,找到自信后,能够从“最差”变为“优秀”,并持续努力学习。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们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材料中语文老师对“我”的作文大加赞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材料中语文老师当堂宣读作文,分析优秀之处,并让学生站起来接受大家“惊奇”、赞赏的注目礼,体现了对学生的尊总和关怀。

(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材料中的语文老师虽然无心插柳,但这种既往不咎,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

材料2

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一位学生的作文时,将文中的“神荼郁垒”(分别是两个降伏恶魔的神)的“荼”读成“图”,并严正板书,强调不能与“茶”混淆。该学生当即指正,说不该读“图”,应读shū,与“如火如荼”的“荼”读法不同,并说是爷爷教自己的。这位老师脸上一阵发烧,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不可能有这种读法”。另一学生连忙查新华字典,说上面并无shū的读音,为老师解了围。后来这位老师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应是“ shēn shū yù lǜ ”,四个字自己竟然读错了三个,受到强烈震动。第二天就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慎重订正,并坦诚叙述了自己从不知到知的经过,检讨了怕“输面子”的内心活动。学生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候好几位学生对教师说:“我们知道您读错了音,但就是不敢向您讲。”这位老师深有感慨,并就此公开发表了题为《为教戎装》的体会文章。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材料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职业道德的要求:

(1)为人师表。材料中老师能够勇于承认自己错误,检讨自己“输面子”的内心活动,这样的做法很好的起到了表率作用,使学生得到感染。

(2)终身学习。材料中语文老师在看电视节目时,能够不断汲取知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订正,并以此为素材发表体会文章,说明老师有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

(3)关爱学生。材料中学生当堂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虽然没有意识到错误之处,“装出若无其事”,但并不因此批评学生,事后也能够改正错误,说明老师能够尊重、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老师不仅在知识上教导学生,而且能够剖析自己,反省错误,说明老师不以知识为唯一导向,还注重学生品质的引导。

小学

材料3

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叫“自设作业”吧。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老师,我考考您”,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的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与心的交流。

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本发下去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位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14分)

答:通过材料,我认为老师应当树立以下学生观:

(1)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材料中王老师突发奇想的“自设作业”,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也证明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能够在主动作业中闪烁出创造和智慧的火花。

(2)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这份信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在学生中“生了根”,这些充分说明,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信任,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成长。

(3)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自设作业的核心在于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发展,学生在此情景下,产出的“丰富多彩的作业”,也体现出他们的不同。这也启示我们要在教学中多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材料4

小威和小蕊是蒋老师班级的一对孪生兄妹,可是,他们兄妹二人的关系却并不那么融洽,在一篇题为《我的烦恼》的作文中,妹妹小蕊这样写道:“我最大的烦恼,便是一直和哥哥在同一个班,在家里的情形已经让我难以忍受了,没想到在学校还是这样!”

看到这段话,蒋老师很是疑惑,找小蕊谈心扉,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便对他们时时进行比较,引导两人凡事必竞争。每次考试后,成绩好的可以得到表扬和奖励,而落后者却一无所有。小蕊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但大多数时候总落后一点儿。看着哥哥时常获得奖励,而自己却只能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嫉妒开始滋长,并对哥哥产生了一肚子怨气。她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哥哥的存在,所有的好事都是她一人的,哥哥简直太可恶了!

因为嫉妒,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小蕊都变着法子与小威作对,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比如把小威写完的作业撕掉,偷偷把他的课本、文具藏起来,在同学中说小威的坏话等等。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看到这对孪生兄妹整天像仇人一样,他们的父母也感到非常苦恼。

蒋老师该怎么做呢?

问题

请根据教师道德的要求,为蒋老师出谋划策。(14分)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根据这些要求,蒋老师可以这么来做:

(1)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妹妹小蕊谈心,引导她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要有良好的品行,成绩不是唯一,好的品行更加重要。

(2)关爱两兄妹,尤其对于妹妹小蕊,多关心她的心理。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并找到小蕊身上的闪光点,多加鼓励,让小蕊认识到,她有好多方面比哥哥小威要出色。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蒋老师自己先做到不以分数为重,多发现小蕊的优点并表扬,然后通过家访,引导家长改变观念——奖励小孩儿不仅仅只是成绩方面,还要注重品行、特长等方面。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一些学生心理、学生发展方面的书籍,全方面的认识、了解学生,进一步通过教学实践,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

幼教

材料5

班上的幼儿总记不住饭后漱口,一天早上刘老师找了两个透明的塑料杯,放在桌上,其中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干净的水,早饭后刘老师让小朋友接水漱口,并让他们把漱口水吐在空杯子里,并让全班小朋友过来观察。孩子们纷纷议论:“这两杯水不一样,一个很干净,一个很脏,那个杯子里面的水有东西了”。刘老师问:“这些脏东西原来藏在哪儿啊?”他们纷纷说:“藏在小朋友的嘴巴里,藏在舌头底下,粘在牙上的,藏在牙缝里的。”刘老师把装着漱口水的杯子放在盥洗室。午睡后,孩子们去盥洗室解便洗手,佳佳捂着鼻子说:“房间里是什么味道,好难闻”,这时,放杯子的地方围着几个小朋友正在讨论着,孩子们指着杯子问:“这是什么呀,真臭”,原来漱口水已经变臭了。这时刘老师走过来,见到孩子们一脸的惊讶问到:“大家想想这些东西在嘴里会怎么样?”有的孩子说:“也会变得这么臭,生出许多细菌来”,还有的孩子说:“原来我们的牙齿就是这么被弄坏的呀”!“那吃完饭得把嘴漱干净”,有一位小朋友说:“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吃完饭后也漱口”,自从那次观察活动后,孩子们漱口再也不用老师提醒了。

问题

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刘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教育观:

(1)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提倡帮助、引导启发。刘老师对于学生不能做到饭后漱口,不是用强制要求的方法,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转变观念,进而改变自己行为。

(2)从师生关系上,刘老师能够尊重、赞赏学生,和他们民主互动。刘老师对于学生的“发现”,适时互动,巧妙引导,并借机夸奖,说明刘老师能够平等对待学生。

(3)学生升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在刘老师的引导下,不单自己认识到不良的行为,愿意改正,还表态要让自己的家里人也要改变,说明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刘老师民主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关怀,这些不仅给学生树立了待人接物的榜样,还促使学生积极改进自己不足,更好的发展。

材料6

性格文静的馨馨午睡时总是睡不着,为解决这个问题,黄老师耐心的告诉她天天午睡的好处,黄老师还联系家长,请家长配合,让馨馨在家里早睡早起,以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可总是收效不大。

经过观察,黄老师还发现,馨馨不好运动,到午睡时精神饱满,不觉疲倦,于是黄老师调整策略,首先增加馨馨的活动量,如户外运动后引导她跑几圈,跑完后发给金牌,让她和运动量较大的小朋发一起游戏玩耍,其次,舒缓馨馨的情绪,午睡时不催她,还在耳边轻轻说:“没关系,如果睡不看就闭上眼睛躺一会儿吧。”待她睡看后,在她枕头下藏一朵小红花,等她醒来给他一个惊喜……慢慢的,馨馨每天都能睡得着了。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角度,评析黄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黄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职业道德:

(1)关爱学生。黄老师关心爱护同学的身体健康,为了让馨馨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是采用粗暴要求的方法,而是通过家访、观察学生、了解引导学生等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教书育人。黄老师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说明他能够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终身学习。黄老师发现馨馨没有午休的习惯后,通过多种方法来改变,先是家访,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后,黄老师又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找出了好的引导馨馨的方法。

(4)爱岗敬业。黄老师能够这样全心的指导学生,和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密不可分。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吴杜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的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主要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求达到“三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方式互动化。 3、评价内容多样化。 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评价方式改革,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学科模块评价登记表为主要内容,以老师、同学、家长和本人的多主体互动评价为特点,以研究性学习评价为补充的过程性,发展性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目的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以评促学的目标。 明确评价的原则,并实施正确的方法措施:我校开展“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破除一次考试定终身的传统模式,科学、真实、温馨地对学生进行衡量和记录。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让老师了解正规考试所检测不出的内容。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的建立过程,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所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培养良好习惯。 如我们四年级学生刘铭乐,原来对作业的书写非常不认真,书写不规范。通过记录,不断提醒他的不良习惯,老师的关怀,家长的指

导,同学们的提醒。使他逐步养成了正确的书写方式,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年级学生王子聪,平时小动作较多,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通过成长资料袋,让他从中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课堂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让我校的校风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课间活动也更加规范、安全,不再出现造成学生伤害的不良事件,同时,也密切了学校同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的各项工作也更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对孩子们齐抓共管,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及聪明才智,为今后的茁壮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衡水市滨湖新区吴杜小学 2014-5-8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作者:杜华平发布时间:2014-11-28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都得到了很大的转变。那么,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肯定也应该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以现在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时代的教育理论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的教育形势和环境下,已经无法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业了。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其重要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评价方式改革,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根据我们这一年的亲身体会,现将我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做法简要总结如下: 一、评价内容多样 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只看重分数,这对学生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的一个个标准模件,我们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看看谁合格谁不合格。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不断发展的个体。我们常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我校从评价的内容上,要求老师们不要只注重一个用分数来衡量的结果,而更要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换言之,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更看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对学习的最终结果的评价。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时,他的学习结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进步了。 如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怎样进行推理,怎样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发言的次数、声音的洪亮程度、作业书写情况等都可以加以评价,使学生由某一点的肯定评价循序渐进走向全面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在不断肯定中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教师通过对课堂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加以判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1.历史性&历史继承性 历史性:不同时期不同点。 历史继承性:不同时期的相同点。 2.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代表作:《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地位: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言人; 思想:夸我班级独立与大泛&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3.《大教学论》的地位&《普通教育学》的地位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是:《普通教育学》; 科学形态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4.孔子&苏格拉底 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5.《学记》的地位&《论演说家的教育》的地位 《学记》: ①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②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③“教育学的雏形”。 《论演说家的教育》:

①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②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③体现了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6.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7.顺序性&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由A到B,不可逆不可跨越; 阶段性强调的是A和B的不同,强调的是不可混淆,不可混为一谈。 8.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 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间的比较。 9.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理论术语;着重对培养人的规格做规定;可以由个人提出; 教育方针:政治术语;着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具有强制性。 (二) 阅读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篇幅一般在600到800字,有些甚至能达到1000字到1200字,篇幅相对较长,而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 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

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五者一社区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常识)重点总结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历史: 中国: 1.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4.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5.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6.焚书坑儒:秦国 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8.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胜利。 9.文景之治:汉朝 10.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12.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3.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4.曹丕:魏国,洛阳;刘备:蜀国,成都;孙权:吴国,建业。 15.淝水之战:东晋。 16.隋文帝和隋炀帝:科举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17.贞观之治:唐朝李世民开元盛世:唐玄宗 18.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19.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20.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1.太平天国:第一次反帝反封建运动 22.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23.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4.五四运动: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6.“七七事变”拉开了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27.党的第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28.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 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按照面积大小顺序)四大洋:太大印北(按照面积大小) 中国: 1.张衡:地动仪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方书的鼻祖。 3.祖冲之:圆周率。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可以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单纯通过书面测试、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下面我就以一个案例来着重分析评价语“赞扬”的力量。 案例及过程: 对于刚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班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无疑也是挑战。尤其是在评价学生上总是拿捏不好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拿我班杨某来说,杨某是个颇有名气的 " 调皮大王" ,行为差,老是爱去招惹同学,经常有学生满脸委屈地来向我数落他的种种“罪行”;纪律差,上课时常常是心不在焉还伴有一些小动作。成绩也不大理想,对于这种学生,我是又爱又“恨”。我也试着仔细的观察他的行为,分析他的个性特征,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收效甚微。怎么办呢?正在我无计可施时,想起一句名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何不试试?亨利?海涅也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因此对班主任而言,面对几十个学生就是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不论这个孩子调皮还是听话,聪明还是愚钝,只要老师能用“显微镜”看孩子的不足,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就一定能找到独属于这个孩子的优点、长处去夸奖他。尤其对班里一些暂时后进,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几乎找不到优点的学生,夸奖更能唤醒他心中沉睡的巨人。 于是我决定改变原来的做法,变批评为表扬。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的自信心。上课时我抓住他听讲的一两分钟时间,提出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每当他回答上来一个问题、写好一个字,我都会及时地表扬他:“杨某今天真有进步,问题回答得准,声音宏亮。”这样,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他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上课搞小动作的次数减少了,认真听讲的时间长了,基本上能坐得住了,同时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看到他的这些进步我很欣慰,于是,我趁热打铁与他又进行了一次长谈,首先我告诉他,看到了你的进步老师真的很高兴,我想与他交朋友。在一番表扬之后,我又告诉他其实学习很简单,只要用心没有不会写的字,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你能认真的对待每一次作业,认真书写,细心思考,考试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老师,我愿意帮助你。听了我的话,他点了点头。一段时间后,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要我为他的字而烦恼,而且上课也敢大胆发言了,虽然有时的回答会引来全班的哄堂大笑,但我却明确告诉他和全班同学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完整资料).doc

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重点(小学)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篇一 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已成为当下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以人为出发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拟作为高考录取之重要参考,更是牵动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乃至家长及全社会的神经。在政治、经济及信息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改革之际,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角度多方位、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有效促进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相结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开展新课程改革之际,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积极推进学生素质评价方式改革,注重文化与素质并重的考量,建立了一套以阶段性评价为基础,以学科模块评价和综合素质突出表现评价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性学习评价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为重要补充,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绳的学生、家长、教师多主体互动评价为主要特点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公正而有效。现根据本人亲身体会和研究,以本校学生阶段性评价的建立和管理为例,与专家同行商榷,恳请予以斧正。 第一部分:案例事件

在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当下,学校在以往学生综合素质实施过程基础上,结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按学期(或学年)建立学生阶段性评价表,每生每期(每年)一表,项目分别为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学科板块评价(即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学分登记)、研究性学习评价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完成情况或学分登记)、综合素质突出表现评价(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创新、合作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等第或学分登记)、综合结论等,并将证据录入人、审核人、班主任意见、德育处意见及学校意见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公正。 自新课程实验过程伊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闪亮登场,但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几乎都是到了提交相关评价数据之际,就由学生自己、同学、老师、班主任凭印象,集中在某一时间内,在多媒体网络上完成相关维度的评价,评价结果高度缺乏真实性,更无从谈起公平公正。不仅学生的主观随意性大,就是教师及班主任也表现极大的人为心理因素:成绩好的学生,评价等级绝对高,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很难达到升学过程中学生享受优惠的素质等级指标,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老师也无法改变或控制的评价心态和行为,毕竟学校及教师面对升学社会压力,很难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公正的行为和心理。难道成绩好的,表现就好、素质就高,成绩差的,表现就差、素质就不好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尤其在当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拟纳入招生考试的重要参考,其操作的规范性、评价的真实性及其公平公正性,更是

最新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观的影响与制约.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学生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发展的问题.指出:“这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不决定于思维,而决定于生活;这决定于个人生活的经验发展和表现,这两者又决定于社会关系。”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指出,出现在第

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里,人的身心发展更加片面化、畸形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达到了顶点。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的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劳动时间,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劳动者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又为每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为全体劳动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案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案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案例 在新课程标准的领引下,我在美术新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的学习与与实践探究活动中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认识到: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调整、反思、选拔、诊断等多种功能。在美术教学中,灵活地运用现代教学评价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案例围绕小学五年级美术新课程实验教材《聪明的机器人》一课中的教学评价实践和课后反思进行探讨。 三、案例描述: 【片断一】 师: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了《聪明的机器人》一课,能说说预习这一课后你想学些什么吗? a生:“想学机器人的做法”(老师微笑地给以赞许的眼光) b生:“想知道机器人还有什么样的”“好”(老师摸摸他的头) c生:“我发现了很多材料都能做机器人”。“真细心”,(老师树起了大拇指) …… 学生发言后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各小组的表现。 师:“这次表现最积极的是哪一组?” 生:“快乐组”(学生们齐声回答。师把一颗小红星放在夺星榜中他们组的位置上,见下表) 光荣榜 快乐组开心组好学组向上组

快乐组开心组好学组向上组 执教者反思: 1、只要有机会,应让所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学生发表了见解后,我都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2、评价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同的话,都能让学生接收到老师发出的鼓励信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在一个小环节结束后,利用“光荣榜”进行一次简短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团体精神,引起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小高潮。 【片断二】 师:同学们,请把你们制作的机器人拿出来展示。 (学生们鱼跃而出,高兴地举起手中的机器人,教师不失时机地拿起预备好的照像机拍起来,学生们更兴奋了,“拍我、拍我”) 师:“你的机器人做的真有个性,你是怎样做出来的”(教师把照像机对准一个平时较顽皮的学生的作品,不由发出由衷的赞叹) 生:“我是先做好设计,再根据设计的样子一个一个部件的做出来,在拼接起来的。”(这位学生没想到老师会提问他,既兴奋又紧张,讲话有点结巴,但露出了满足的神情) 执教者反思: 1、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运用质性评价方法和现代技术评价工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当学生用心地设计、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时,给他们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让他们在众人的眼光中展示自己的成功,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表扬。 2、能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提倡民主和宽容的评价,及时发现顽皮的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以赞扬。 【片段三】 师:“同学们,请你们选出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好吗?” 生:“好!” a生:“我喜欢水果做的机器人,很可爱!”。

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 汇总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素质评价案例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案例 浠水县实验小学徐志雄 事件: 杨某铭,本学年度刚转入我班。他是我班男生中最为调皮、最令人头痛的学生。他虽然头脑灵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干扰其他学生学习;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还有说谎的坏习惯;劳动时没老师监督就没人影;成绩差,经常与同学吵架、打架,班上所有的同学都被他欺负过,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通过家访得知:他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爸爸是个“干爹”,在外逍遥。3个月时由奶奶一手带大,小时极其溺爱,从而养成了他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性格,别人的东西想要就用抢的方式占为己有,美其名曰为“借”,当爷爷奶奶得知问题严重时就给转入陌生的环境学习,现在才读五级,已经转了4所学校。由于一直缺少父母管教,孩子内心很空虚,就用特别的方式引起老师和家人的关注,于是乎,情节愈演愈恶劣,拿爷爷奶奶的钱去寻求保护---给社会上的小混混。在他人的引诱下学会抽烟、喝酒。当爷爷奶奶得知时就用一顿劈头盖面的暴打给予赏赐,于是,越打越拿,越拿越打,甚至把范围扩大到比他稍小的人,并乐此不疲。奶奶为他收拾许多烂摊子。打,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咬咬牙、挺挺就过了。错,继续犯。 为了转化教育他,我多管齐下,使出浑身解数。 第一,活动育人当其时。 开学初,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自己把教室内外卫生打扫一遍,于是我就安排杨某铭和另一个男生在当天发书完后一起帮老师的忙。在打扫过程中,我就和他拉家常,了解他过去的生活情况。也许他想在新老师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打扫得很卖力,借机我就表扬他劳动的积极认真,让他担任本班劳动委员,开始他也很主动认真,可时机不

长,又旧疾复发。于是我找他谈话,得知他不想当劳动委员,我就安排了他负责擦黑板,整理老师的讲桌。从情感上,动之以情,是思想教育的原则,也是心理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即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师要主动靠拢“问题学生”,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对抗。 第二,行为习惯求落实。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上,首先学习《小学生守则》《浠水县实验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公约》等,并严格按要求规范自己。我们强调对“问题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仅要爱,而且要爱得深沉、持久。在他违章犯规时,我就及时地用恰当的、合情合理的批评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他心服口服,并下决心纠正错误。平时课堂我也会读一些励志教育的书籍,借此教育。 第三:矫正陋习用猛药。 除了因势利导之外,我还采用严格管制与当头棒喝的策略。课堂上,用眼神提醒暗示他,由于他的情况特殊,我把他的座位安排与老师的讲桌平排,保障其他学生的专心,也使他自己能认真做笔记,我一发现他有进步时就鼓励表扬他,一段时间后,我又会给他调换位置,让他和他喜欢的学生做同桌,但得约法:如果一有学生反映讨厌时,就得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他就只好珍惜有同桌的时光。在我校的秋季运动会时,他自发组织学生凑钱买了牛奶给参赛同学喝,说是补充营养,由此看出,他还是个集体主义感强的学生。不吝啬表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尽量站在他的心理角度,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好。 由于学生的沉积陋习已根深蒂固,所有的教育都只是表面教育,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案例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案例 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谢锦铭,本学年度刚转入我班。他是我班男生中最为调皮、令人头痛的学生。他虽然头脑灵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干扰其他学生学习。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还有说谎的坏习惯。劳动时没老师监督就没人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成绩差,经常与同学吵架、打架,班上所有的同学都被他欺负过,他威吓别人如果告诉家长和老师他就会叫社会上的某某来帮忙,同学们都忍气吞声,实在受不了了就回家跟父母说想转学,陋习从从。班级曾因为他打架、勒索他人钱而纪律被扣分,多次与校级“红星班级”失之交臂,由于他的影响,班上的班风、学风均不好,许多同学心里不平衡。通过家访得知:他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爸爸是个“干爹”,在外逍遥。3个月时由奶奶一手带大,小时极其溺爱,从而养成了他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性格,别人的东西想要就用抢的方式占为己有,美其名曰为“借”,当爷爷奶奶得知问题严重时就给转入陌生的环境学习,现在才读四年级,已经转了4所学校。由于一直缺少父母管教,孩子内心很空虚,就用特别的方式引起老师和家人的关注,于是乎,情节愈演愈恶劣,拿爷爷奶奶的钱去寻求保护---给社会上的小混混。在他人的引诱下学会抽烟、喝酒。当爷爷奶奶得知时就用一顿劈头盖面的暴打给予赏赐,于是,越打越拿,越拿越打,甚至把范围扩大到比他稍小的人,并乐此不疲。奶奶为他收拾许多烂摊子。打,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咬咬牙、挺挺就过了。错,继续犯。 【案例评析】 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爸爸完全不管,爷爷奶奶溺爱,欠缺方法,问题一出,棍棒解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不管教,爷爷奶奶认为是儿子的问题。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二、学校方面,老师认为转入学生不会读太长的时间就会返回家乡的学校就读,学生只要学习成绩还可以,不影响自己的业务考核就可以了,学生的思想、行为忽略不记。同时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小学生年龄小幼稚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

2019年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道德(一) ——教师职业道德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的权利保护这一节需要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要素的统一体。 1.教师职业遁德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认识。从教师职业与社会的关系和教师职业内部的关系这个广义的理解看.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包括思想要求、政治要求和职业内部活动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其中.“义务”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重要范畴,道德范畴的义务是由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支持的。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 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师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时的情感体验。当教师将职业道德认识付诸职业实践时.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付出的要求,也在道德实践时感受到这种情感付出后的满足感。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教师爱”。教师没有职业之爱,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行为上的体现。教师的行为自觉地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标志。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当教师把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责任”时.教师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职业行为约束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准则下。 二、教师职业道德在小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素养,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保障,也是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