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Cortex各系列处理器分类比较

ARMCortex各系列处理器分类比较
ARMCortex各系列处理器分类比较

Cortex-M系列

M0:

Cortex-M0是目前最小的ARM处理器,该处理器的芯片面积非常小,能耗极低,且编程所需的代码占用量很少,这就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直接跳过16位系统,以接近8 位系统的成本开销获取32 位系统的性能。Cortex-M0 处理器超低的门数开销,使得它可以用在仿真和数模混合设备中。

M0+:

以Cortex-M0 处理器为基础,保留了全部指令集和数据兼容性,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性能。2级流水线,性能效率可达1.08 DMIPS/MHz。

M1:

第一个专为FPGA 中的实现设计的ARM 处理器。Cortex-M1 处理器面向所有主要FPGA 设备并包括对领先的FPGA 综合工具的支持,允许设计者为每个项目选择最佳实现。

M3:

适用于具有较高确定性的实时应用,它经过专门开发,可使合作伙伴针对广泛的设备(包括微控制器、汽车车身系统、工业控制系统以及无线网络和传感器)开发高性能低成本平台。此处理器具有出色的计算性能以及对事件的优异系统响应能力,同时可应实际中对低动态和静态功率需求的挑战。

M4:

由ARM 专门开发的最新嵌入式处理器,用以满足需要有效且易于使用的控制和信号处理功能混合的数字信号控制市场。

M7:

在ARM Cortex-M 处理器系列中,Cortex-M7 的性能最为出色。它拥有六级超标量流水线、灵活的系统和内存接口(包括AXI 和AHB)、缓存(Cache)以及高度耦合内存(TCM),为MCU 提供出色的整数、浮点和DSP 性能。

互联:64位AMBA4 AXI, AHB外设端口(64MB 到512MB)

指令缓存:0 到64kB,双路组相联,带有可选ECC

数据缓存:0 到64kB,四路组相联,带有可选ECC

指令TCM:0 到16MB,带有可选ECC

数据TCM:0 到16MB,带有可选ECC

Cortex-A系列:

ARM Cortex-A 系列是一系列用于复杂操作系统和用户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处理器。Cortex-A 系列处理器支持ARM、Thumb 和Thumb-2 指令集。

A5:

一个高性能、低功耗的ARM宏单元,带有L1高速缓存子系统,能提供完全的虚拟内存功能。Cortex-A5 处理器实现了ARMv7 体系结构并运行32 位ARM 指令、16 位和32 位Thumb 指令,还可在Jazelle 状态下运行8 位Java 字节码。Cortex A-5 是最小以及最低功耗的Cortex-A 处理器,但处理性能比其他A系列差。

A7:

Cortex-A7 处理器的功耗和面积与超高效Cortex-A5 相似,但性能提升15~20%,Cortex-A7是ARM的大小核设计中的小核部分,并且与高端Cortex-A15 CPU 体系结构完全兼容。Cortex-A7处理器包括了高性能处理器Cortex-A15的一切特性,包括虚拟化(virtualization)、大容量物理内存地址扩展(Large 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s (LPAE),可以寻址到1TB的存储空间)、NEON、VFP以及AMBA 4 ACE coherency (AMBA4 Cache Coherent Interconnect (CCI))。Cortex-A7支持多核MPCore的设计以及Big+Little的大小核设计。小型高能效的Cortex-A7 是最新低成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独立CPU 的理想之选,并可在big.LITTLE 处理配置中与Cortex-A15 结合。

A8:

第一个使用ARMv7-A架构的处理器,很多应用处理器以Cortex-A8为核心。

Cortex-A8处理器是一个双指令执行的有序超标量处理器,针对高度优化的能效实现可提供 2.0Dhrystone MIPS(每MHz),这些实现可提供基于传统单核处理器的设备所需的高级别的性能。Cortex-A8在市场中构建了ARMv7体系结构,可用于不同应用,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本、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以及其他消费类和企业平台。分开的L1指令和数据cache大小可以为16KB或者32KB,指令和数据共享L2cache,容量可以到1MB。L1和L2cache的cache数据宽度为128比特,L1cache是虚拟索引,物理上连续,而L2完全使用物理地址。Cortex-A8的L1cache行宽度为64byte,L2cache在片内集成。另外和Cortex-A9相比,由于Cortex-A8支持的浮点VFP运算非常有限,其VFP的速度非常慢,往往相同的浮点运算,其速度是Cortex-A9的1/10。Cortex-A8能并发某些NEON 指令(如NEON的load/store和其他的NEON指令),而Cortex-A9因为NEON位宽限制不能并发。Cortex-A8的NEON和ARM是分开的,即ARM核和NEON核的执行流水线分

开,NEON访问ARM寄存器很快,但是ARM端需要NEON寄存器的数据会非常慢。

A9:

Cortex-A9MPCore或者单核处理器单MHz性能比Cortex-A5或者Cortex-A8高,支持ARM,Thumb,Thumb-2,TrustZone,Jazelle RCT,Jazelle DBX技术。L1的cache 控制器提供了硬件的cache一致性维护支持多核的cache一致性。核外的L2cache控制器(L2C-310,or PL310)支持最多8MB的cache。Cortex-A9的L1cache行宽度为32byte,L2cache因为多核的原因在核外集成,即通过SCU来访问多核共享的L2cache。

常见的Cortex-A9处理器包括nVidia's双核Tegra-2,以及TI's OMAP4平台。使用Cortex-A9处理器的设备包括Apple的ipad2(apple A5处理器),LG Optimus2X(nVidia Tegra-2),Samsung Galaxy S II等

A15:

Cortex-A15MPCore处理器是目前Cortex-A系列中性能最高的处理器,一个突出的特性是其硬件的虚拟化技术(Hardware virtualization)以及大物理内存的扩展(Large 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LPAE),能寻址到1TB的内存)。

目前集成Cortex-A15的处理器量产的只有Samsung的Exynos5系列处理器,但TI的OMAP5系列处理器也采用Cortex-A15的核。具体的设备有Arndale Board。

A17:

A12的提升版,也就将A12合并到A17中,最新的高性能ARMv7-A核处理器,以更小和更节能的优势,提供与A15相仿的性能。相比A9 有60%的性能提升。

仍为32位ARMv7

Cortex-A17处理器提供了优质的性能和高端的特性使它理想的适合每一个屏幕,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电视。Cortex-A17处理器架构上与广泛使用Cortex-A7处理器一致,促使下一代中档设备基于big.LITTLE技术。

A53:

最低功耗的ARMv8处理器,能够无缝支持32和64位代码。是世界上能效最高,面积最小的64位处理器。

使用高效的8-stage顺序管道和提升的获取数据技术性能平衡。

Cortex-A53提供比Cortex-A7更高的性能,并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处理器或在big.LITTLE 配置下,搭配Cortex-A57处理器,达到最优性能、可伸缩性和能效。

A57:

最高效的64位处理器,用于扩展移动和企业计算应用程序功能,包括计算密集型64位应用,比如高端电脑、平板电脑和服务器产品。

性能比A15提升一倍。

A72:

Cortex-A72 是ARM 性能最出色、最先进的处理器。于2015 年年初正式发布的Cortex-A72是基于ARMv8-A 架构、并构建于Cortex-A57 处理器在移动和企业设备领域成功的基础之上。在相同的移动设备电池寿命限制下,Cortex-A72 能相较基于Cortex-A15 处理器,28纳米工艺节点的设备,提供3.5倍的性能表现,展现优异的整体功耗效率。Cortex-A72 的强化性能和功耗水平重新定义了2016 年高端设备为消费者带来的丰富连接和情境感知(context-aware)的体验。

Cortex-A72 可在芯片上单独实现,也可以搭配Cortex-A53 处理器与ARM CoreLinkTM CCI 高速缓存一致性互连(Cache Coherent Interconnect)构成ARM big.LITTLETM 配置,进一步提升能效。

Classic处理器:

ARM7:

1994年推出,使用范围最广的32 位嵌入式处理器系列。

0.9MIPS/MHz的三级流水线和冯诺依曼结构

ARM9:

ARM9 系列技术特点

?基于ARMv5TE 架构

?高效的5 级流水线,更快的吞吐量和系统性能,哈佛结构

o提取/解码/执行/内存/写回

?同时支持ARM和Thumb指令集

o高效ARM-Thumb 交互工作允许最佳组合性能和代码密度?哈佛架构- 独立的指令和数据内存接口

o可用内存带宽增加

o同时访问I & D 内存

o更高性能

?31 x 32 位寄存器

?32 位ALU 和桶行移位器

?32 位MAC 块增强

CoreSight?ETM9接口用于增强调试和trace

?标准AMBA?AHB?接口

?协处理器接口

内存控制器

?内存操作受MMU 或MPU 控制

?MMU 提供

o虚拟内存支持

o快速上下文切换扩展(FCSE)

?MPU 支持

o内存保护和边界

o应用沙坑效应

?写缓冲

o从外部内存解耦内部处理器

o可在4 个独立地址中存储16 个字

o清除缓冲脏行

灵活的缓存设计

?硬件缓存架构

?大小可从4 KB 到128 KB(以2 的方幂形式增长)

?I & D 缓存可具有独立大小

?行长度固定为8 个字

?固定4 向集关联

?零等待状态存取

?关键词首先缓存行填充

?无阻塞

?虚拟寻址

灵活的TCM 设计

?哈佛机构

?大小可为0 KB 或4 KB 到1 MB(以二次方形式增长)

?可具有独立大小

?可为RAM 或ROM

?允许等待状态

?ARM968上的双存储TCM

?物理寻址

o将非顺序存取停止一个周期以允许地址转换

DSP 增强

?单周期32x16 乘法器实现

o加快所有乘法指令

o流水线设计允许一个16x16 或32x16 开始每个周期

?新的32x16 和16x16 乘法指令

o允许独立存取16 位半寄存器

o允许压缩的16 位操作数高效使用32 位带宽

o ARM ISA 提供32x32 乘法指令

?有效微小数字饱和算法

o QADD、QSUB、QDADD、QDSUB

?前导零计数指令

o CLZ 加快标准化和除法

ARM11:

ARM11处理器系列所提供的引擎可用于当前生产领域中的很多智能手机,还广泛用于消费类、家庭和嵌入式应用程序。该处理器的功耗非常低,提供的性能范围为小面积设计中的350 MHz 到速度优化设计中的1 GHz(45 纳米和65 纳米)。ARM11 处理器软件可以与以前所有ARM 处理器兼容,并引入了用于媒体处理的32 位SIMD、用于提高操作系统上下文切换性能的物理标记cache、强制实施硬件安全性的TrustZone 以及针对实时应用的紧密耦合内存。

ARM11 处理器系列功能:

?强大的ARMv6 指令集架构

?ARM Thumb?指令集可以减少高达35% 的内存带宽和大小需求

?用于执行高效嵌入式Java 的ARM Jazelle?技术

?ARM DSP 扩展

?SIMD(单指令多数据)媒体处理扩展可提供高达2 倍的视频处理性能

?作为片上安全基础的ARM TrustZone?技术(ARM1176JZ-S和ARM1176JZF-S 处理器)

?Thumb-2 技术(仅ARM1156(F)-S),可提高性能、能效和代码密度

?低功耗:

o0.21 mW/MHz (65G),包括cache 控制器

o节能关闭模式能够处理高级工艺中的静态漏电情况

?高性能整数处理器

o8 级整数流水线可提供高时钟频率(对于ARM1156T2(F)-S 为9 级)

o单独的加载-存储和算术流水线

o分支预测和返回栈

?高性能内存系统设计

o支持4-64k cache 大小

o针对多媒体应用领域的、带DMA 的可选紧密耦合内存

o对于媒体处理和网络应用领域,高性能64 位内存系统加快了数据存取速度

o ARMv6 内存系统架构加快了操作系统上下文切换速度

?矢量中断接口和低中断延迟模式提高了中断响应速度和实时性能

?用于汽车/工业控制和三维图形加速的可选矢量浮点协处理器(ARM1136JF-S、

ARM1176JZF-S 和ARM1156T2F-S 处理器)

?所有ARM11 系列处理器都作为符合ARM-Synopsys 参考方法的可交付项来提供,从而显著缩短了生成内核的特定技术实现的时间,以及生成一组完整的行业标准视图和模型的时间。

Cortex-R系列:

R4:

第一个基于ARMv7-R体系的嵌入式实时处理器。专用于大容量深层嵌入式片上系统应用,如硬盘驱动控制器、无限基带处理器、消费产品手机MTK平台和汽车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

R5:

2010年推出,基于ARMv7-R体系,扩展了Cortex-R4 处理器的功能集,支持在可靠的实时系统中获得更高级别的系统性能、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并加强错误管理。这些系统级功能包括高优先级的低延迟外设端口(LLPP) 和加速器一致性端口(ACP),前者用于快速外设读写,后来用于提高效率并与外部数据源达成更可靠的高速缓存一致性。

基于40 nm G 工艺,Cortex-R5 处理器可以实现以将近1 GHz 的频率运行,此时它可提供1,500 Dhrystone MIPS 的性能。该处理器提供高度灵活且有效的双周期本地内存接口,使SoC 设计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成本和功耗。

R7:

Cortex-R7 处理器是性能最高的Cortex-R 系列处理器。它是高性能实时SoC 的标准。Cortex-R7 处理器是为基于65 nm 至28 nm 的高级芯片工艺的实现而设计的,此外其设计重点在于提升能效、实时响应性、高级功能和简化系统设计。基于40 nm G 工艺,Cortex-R7 处理器可以实现以超过 1 GHz 的频率运行,此时它可提供2,700 Dhrystone MIPS 的性能。该处理器提供支持紧密耦合内存(TCM) 本地共享内存和外设端口的灵活的

本地内存系统,使SoC 设计人员可在受限制的芯片资源内达到高标准的硬实时要求。

总结:

Cortex-A:面向尖端的基于虚拟内存的操作系统和用户应用Cortex-R:针对实时系统

Cortex-M:微控制器

英特尔i3_i5_i7处理器型号及参数总览表+CPU型号大全

英特尔i3/i5/i7处理器型号及参数总览表 请仔细看完本文,看完后你将会对笔记本芯片有一定了解,买笔记本才不会被JS坑骗。 ~~Kiong 前言:随着英特尔全新32nm移动处理器的推出,英特尔移动处理器大军的规模进一步膨胀。粗略地计算一下,现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Core i、酷睿2、 奔腾双核、赛扬双核、凌动处理器几大家族的成员已经超过了80款,即使是经常关注笔记本技术的达人,也很难记住每一款处理器的技术规格。 名词解释 前端总线:是指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总线,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 Bus,通常用FSB表示。 睿频: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是英特尔酷睿i7/i5 处理器的独有特性。也是英特尔新宣布的一项技术。 英特尔官方技术解释如下: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10%~20% 以保证程运行;应对复杂应用时,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如果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 三级缓存(L3):目前只有酷睿I系列才有,之前的都是L2(二级缓存)。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 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制程:制程越小越好。越来越高的工艺制程可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增加晶体管的数量,扩展新的功能。同时随着晶体管尺寸的缩小,每颗的单位成本也有所降低。此外,更高的工艺制程可以帮助降低CPU的功耗,另外,降低CPU的成本以前扩大CPU产能也是新工艺制的积极影响。 TDP:TDP的英文全称是“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直译是“散热设计功耗”。主要是提供给计算机系统厂商,散热片/风扇厂商,以及商等等进行系统设计时使用的。一般TDP主要应用于CPU,CPU TDP值对应系列CPU 的最终版本在满负荷(CPU 利用率为100%的理能会达到的最高散热热量,散热器必须保证在处理器TDP最大的时候,处理器的温度仍然在设计范围之内。 注意:由于CPU的核心电压与核心电流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这样CPU的实际功耗(其值:功率P=电流A×电压V)也会不断变化TDP值并不等同于CPU的实际功耗,更没有算术关系。

最新CPU型号大全

CPU型号大全 收录内容 ※Intel桌面:赛扬、奔腾、酷睿2 、酷睿i3、酷睿i5、酷睿i7 ※Intel移动:凌动、赛扬、奔腾、酷睿2、酷睿i3、酷睿i5、酷睿i7 ※AMD桌面:闪龙、速龙、羿龙、速龙II、羿龙II ※AMD移动:锐龙、闪龙、速龙、速龙II、羿龙II 补充说明 ※带☆的为不锁倍频版本 ※EE(Extreme Edition)为Intel至尊版、BE(Black Edition)为AMD黑盒版 ※红色为停产产品 ※不包括90nm及以前的产品 ※总线频率为等效频率 ※列表数据均来自官方网站 Intel桌面系列 赛扬系列

型号核心架构核心代号制造工艺核心/线程主频 频率 二级缓存虚拟化TDP Celeron D 347 Netburst Cedar Mill 65nm 1C/1T 3.06GHz FSB 533MHz 512KB 不支持86W Celeron D 352 Netburst Cedar Mill 65nm 1C/1T 3.2GHz FSB 533MHz 512KB 不支持86W Celeron D 356 Netburst Cedar Mill 65nm 1C/1T 3.33GHz FSB 533MHz 512KB 不支持86W Celeron D 360 Netburst Cedar Mill 65nm 1C/1T 3.46GHz FSB 533MHz 512KB 不支持65W Celeron D 365 Netburst Cedar Mill 65nm 1C/1T 3.6GHz FSB 533MHz 512KB 不支持65W Celeron 420 Core Conroe-L 65nm 1C/1T 1.6GHz FSB 800MHz 512KB 不支持35W Celeron 430 Core Conroe-L 65nm 1C/1T 1.8GHz FSB 800MHz 512KB 不支持35W Celeron 440 Core Conroe-L 65nm 1C/1T 2GHz FSB 800MHz 512KB 不支持35W Celeron 450 Core Conroe-L 65nm 1C/1T 2.2GHz FSB 800MHz 512KB 不支持35W Celeron E1200 Netburst Allendale 65nm 2C/2T 1.6GHz FSB 800MHz 512KB 不支持65W Celeron E1400 Netburst Allendale 65nm 2C/2T 2GHz FSB 800MHz 512KB 不支持65W Celeron E1500 Netburst Allendale 65nm 2C/2T 2.2GHz FSB 800MHz 512KB 不支持65W Celeron E1600 Netburst Allendale 65nm 2C/2T 2.4GHz FSB 800MHz 512KB 不支持65W Celeron E3200 Core Wolfdale 45nm 2C/2T 2.4GHz FSB 800MHz 1MB 不支持65W Celeron E3300 Core Wolfdale 45nm 2C/2T 2.5GHz FSB 800MHz 1MB 不支持65W Celeron E3400 Core Wolfdale 45nm 2C/2T 2.6GHz FSB 800MHz 1MB 不支持65W ?Celeron G1101 Westmere Clarkdale 32nm 2C/2T 2.26GHz DMI 2500MHz 2MB VT-X 73W ?集成GPU频率533MHz 内存支持DDR3-1066 奔腾系列

CPU型号大全总结CPU型号查询一览表

CPU型号大全总结CPU型号查询一览表 一、X86时代的CPU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 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 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4004处理器核心架构图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机(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Intel8086处理器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枣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Intel80286处理器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 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 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1990年推出的80386SL和80386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SL与80386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

AMD CPU型号大全1

AMD CPU型号大全(2009-09-29 09:16:15) 标签:it分类:电脑知识 AMD 闪龙3000+ AM2 1.60GHz Socket AM2 Manila 800MHz 200MHz 0.09微米 256KB/-- 单核 1.40V AMD 闪龙3200+ AM2 1.80GHz Socket AM2 Manila 800MHz 200MHz 0.09微米 128KB/-- 单核 AMD 闪龙3400+ AM2 1.80GHz Socket AM2 Manila 800MHz 200MHz 0.09微米 256KB/-- 单核 1.40V AMD 闪龙 LE-1100 AM2 1.90GHz Socket AM2 Sparta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256KB/-- 单核 1.35V AMD 闪龙 LE-1150 AM2 2.00GHz Socket AM2 Sparta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256KB/-- 单核 1.20V AMD 闪龙 LE-1200 AM2 2.10GHz Socket AM2 Sparta 200MHz 0.065微米 512KB/-- 单核1.20V AMD 闪龙 LE-1250 AM2 2.20GHz Socket AM2 Sparta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512KB/-- 单核 1.40V AMD 闪龙 LE-1640 AM2 2.60GHz Socket AM2 Orleans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1024KB/-- 单核 1.35V AMD 闪龙双核 2100+ AM2 1.8GHz Socket AM2 Brisbane 800MHz 200MHz 0.065微米 2x256KB/-- 双核 1.3V AMD 速龙双核 4850e 2.50GHz Socket AM2 Windsor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1024KB/-- 双核 AMD 速龙 X2 BE-2300 1.90GHz Socket AM2 Brisbane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1024KB/-- 双核 1.25V AMD 速龙64 X2 3600+ AM2 1.90GHz Socket AM2 Windsor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2x512KB/-- 双核 AMD 速龙64 X2 3800+ AM2 2.00GHz Socket AM2 Windsor 1000MHz 0.09微米 2x512KB/-- 双核 AMD 速龙64 X2 4000+ AM2 2.00GHz Socket AM2 Brisbane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2x512KB/-- 双核 AMD 速龙64 X2 4200+ AM2 2.20GHz Socket AM2 Windsor 1000MHz 200MHz 0.09微米 2x512KB/-- 双核 AMD 速龙64 X2 4400+ AM2 2.30GHz Socket AM2 Brisbane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2x512KB/-- 双核 1.30V AMD 速龙64 X2 4600+ AM2 2.40GHz Socket AM2 Brisbane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2x512KB/-- 双核 1.30V AMD 速龙64 X2 4800+ AM2 2.50GHz Socket AM2 Brisbane 1000MHz 200MHz 0.065微米

intel cpu型号大全

intel cpu型号大全 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 15:12 intel cpu型号大全 按照处理器支持的平台来分,Intel处理器可分为台式机处理器、笔记本电脑处理器以及工作站/服务器处理器三大类;下面我们将根据这一分类为大家详细介绍不同处理器名称的含义与规格。由于Intel产品线跨度很长,不少过往产品已经完全或基本被市场淘汰(比如奔腾III和赛扬II),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的介绍也主要围绕P4推出后Intel发布的处理器产品展开。 台式机处理器 Pentium 4(P4) 第一款P4处理器是Intel在2000年11月21日发布的P4 1.5GHz处理器,从那以后到现在近四年的时间里,P4处理器随着规格的不断变化已经发展成了具有近10种不同规格的处理器家族。在这里面,“P4 XXGHz”是最简单的P4 处理器型号。 这其中,早期的P4处理器采用了Willamette核心和Socket 423封装,具256KB二级缓存以及400MHz前端总线。之后由于接口类型的改变,又出现了采用illamette核心和Socket478封装的 P4产品。而目前我们所说的“P4”一般是指采用了Northwood核心、具有400MHz前端总线以及512KB二级缓存、基于Socket 478封装的P4处理器。虽然规格上不一样,不过这些处理器的名称都采用了“P4 XXGHz”的命名方式,比如P4 1.5GHz、P4 1.8GHz、P4 2.4GHz。 Pentium 4 A(P4 A) 有了P4作为型号基准,那么P4 A就不难理解了。在基于Willamette核心的P4处理器推出后不久,Intel为了提升处理器性能,发布了采用Northwood 核心、具有 400MHz前端总线以及512KB二级缓存的新一代P4。由于这两种处理器在部分频率上发生了重叠,为了便于消费者辨识,Intel就在出现重叠的、基于Northwood核心的 P4处理器后面增加一个大写字母“A”以示区别,于是就诞生了P4 1.8A GHz、P4 2.0A GHz这样的处理器产品。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这些新P4当中未与早期P4发生频率重叠的产品依旧沿用“P4”的名称,比如P4 2.4GHz。 Pentium 4 B(P4 B) 在Northwood核心全面推广以后,Intel决定再次对P4处理器进行改进,推出了基于Northwood核心、采用533MHz前端总线、具有512KB二级缓存的 P4处理器。尽管这些处理器在核心架构与二级缓存容量上都与P4 A相同,但由于前端总线被提升到了533MHz,性能也得到了提升。为了与主频相同的P4 A处理器区分开来,Intel又在处理器名称后面增加了字母“B”,未出现频率重叠

CPU型号大全总结CPU型号查询一览表

一、X86时代的CPU 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4004处理器核心架构图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 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 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 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 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机(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Intel 8086处理器 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棗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 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Intel 80286处理器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CPU型号大全总结详解

编者按:任何东西从发展到壮大都会经历一个过程,CPU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和成就,其中的发展史更是耐人寻味。作为电脑之“芯”的CPU也不例外,本文让我们进入时间不长却风云激荡的CPU发展历程中去。在这个回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叙述了目前两大CPU巨头——Intel和AMD的产品发展历程,对于其他的CPU公司,例如Cyrix和IDT等,因为其产品我们极少见到,篇幅所限我们就不再累述了。一、X86时代的CPU 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4004处理器核心架构图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机(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Intel 8086处理器 1982年,许多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棗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Intel 80286处理器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1990年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两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管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CPU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amdcpu型号大全

amdcpu型号大全 随着Intel发布Comet Lake-S,他们和AMD在CPU市场上面的竞争全面进入到了下一阶段。现在,两家都还没有明确公布下一步的产品走向,但已经有必要为大家整理一下两家从今年到后年,也就是2022年的CPU路线图了。本文基于各种各样的消息、泄漏汇总而成。 Intel方:Rocket Lake和Tiger Lake将撑起明年 Intel这边由于受到制程工艺的拖累,目前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状态,但家大业大的Intel还是会按照原先订好的路线图更新下去。目前公开的下一代架构有移动端的Tiger Lake。 Tiger Lake是Intel制程-架构-优化(PAO)三步走战略的优化步,在夭折的Cannon Lake上,Intel实际完成了制程的升级,开启了自己的10nm时代,同时还完成了内核微架构与CPU整体架构的解耦,内核微架构的代号不再与CPU架构代号相同,而是有了自己专门的名字,比如Ice Lake使用的是名为Sunny Cove的内核微架构。而Tiger Lake将会使用Sunny Cove的下一代,Willow Cove内核。 在Intel的2018年架构日活动上面,他们公开了未来几年的内核微架构路线图,可以看到Willow Cove相较于Sunny Cove会有三大改动:缓存重设计、新的晶体管优化和安全特性。第一点我们已经在

各种测试软件的识别中看到了,Tiger Lake的L2和L3都明显变大了,单核L2缓存从512KB放大到1.25MB,而L3也增长到了每核心3MB。 而在桌面端,Intel计划推出一代仍旧使用14nm制程的Rocket Lake 来完成内核微架构的升级,Intel桌面处理器那停滞已久的IPC终于要出现提升了,不过现在对于Rocket Lake具体使用的内核微架构有两种说法,一种称它使用的是Sunny Cove,另一种称它使用的是Willow Cove,不管怎么样,有提升总归是好的。根据目前各种泄漏的情况来看,Rocket Lake-S的功耗水平还是会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毕竟不管是Sunny Cove还是Willow Cove,它的内核都大了不止一个size,而因为单个核心占据的面积更大了,为了保证产量和良率,桌面级的Rocket Lake-S将会把单颗处理器的最大核心数量限制在8个。

【2017年整理】CPU型号大全总结CPU型号查询一览表

【2017年整理】CPU型号大全总结CPU型号查询一览表CPU型号大全总结CPU型号查询一览表 一、X86时代的CPU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 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 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 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4004处理器核心架构图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 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

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型号大全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型号大全 第1页:双核至强UP:3000、3100系列 3000系列“Conroe” 2006年9月末英特尔发布了代号为“Conroe”(产品代码80557)的双核至强3000系列CPU,它只不过是英特尔主流“Conroe”的重新贴牌产品,商标采用了酷睿2 Duo(用于消费级的桌面产品),和其它大多数至强处理器不同,它们只支持单CPU运算,使用Socket T (LGA775),前端总线速度1066MHz,支持英特尔增强的自动降频和虚拟化技术,但不支持超线程。 3100系列“Wolfdale” 代号为“Wolfdale”(产品代码80570)3100系列双核至强CPU只是对英特尔主流产品Wolfdale进行了重新包装,采用相同的65纳米制造工艺和6MB二级缓存,和大多数至强不同,它们仅支持单CPU运算,使用Socket T (LGA775),前端总线1333MHz,支持增强的自动降频和虚拟化技术,但不支持超线程。 第2页:四核至强UP:3200、3300、3400和3500系列 英特尔的多核之路:四核六核至强 3200系列“Kentsfield” 2007年1月7日,英特尔发布了重新包装过的四核(2x2)酷睿2 Quad处理器,即至强3200系列(产品代码80562),2x2四核心包括两个独立的双核芯片,包括三个型号X3210、X3220和X3230,分别运行在2.13GHz、2.4GHz 和2.66GHz。和300系列类似,这些型号只支持单CPU运算,前端总线1066MHz,其目标定位于刀片服务器市场,X3220也当作Core2 Quad Q6600销售,X3230对应到Q6700。

CPU详细参数大全

明明白白买本本!各类CPU详细参数大全 2007-12-21 14:16 ■两大处理器厂商介绍 现在本本的处理器种类真的太多了,绝对足够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各样的CPU核心、外频、缓存、接口、电压、制作工艺等等,多到让人疯狂,很少认能够对此了如执掌的。这次我们归纳了所有主流的本本处理器和芯片组移动平台技术等数据,让你买本本时也有个好的参考。强烈建议有需要的朋友留一份以备后用。 这“玩意”让我们很苦恼 现在基本上本本的CPU以Intel和AMD为主,两边现在打的也是火热,各有千秋的两大处理器品牌也存在着众多的型号,要分清这些型号的朋友继续往下看吧。 ■Intel 技术平台部分 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Core Duo: 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带有两个执行内核,专为多线程应用和多任务处理进行了优化。您可以同时运行多种要求苛刻的应用,如图形密集型游戏或序列号运算程序;同时在后台下载音乐或运行病毒扫描安全程序。

节能: 凭借英特尔动态功率调节和能够动态调整高速缓存大小的增强型英特尔更深度睡眠,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能够只为需要动力的处理器组件提供能源,从而为笔记本电脑带来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显著增强移动计算体验。 令人震撼的媒体体验: 借助英特尔数字媒体增强特性,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能够为浮点密集型应用提供增强的性能,其中包括CAD 工具、3D 和2D 建模、视频编辑、数字音乐、数字摄影和游戏等应用。 更加智能、高效的设计: 英特尔智能高速缓存可帮助创造更加智能、高效的高速缓存和总线设计,从而增强性能、响应能力和节能特性。 英特尔酷睿2 双核处理器Core2 Duo 至尊威力,全面释放。低耗电高效能优势。精彩纷呈的多媒体盛宴。采用革命性的英特尔酷睿微体系结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特尔酷睿2 双核处理器系列可提供超凡的节能高效性能,您可以同时进行多项操作,而不会影响系统速度。拥有英特尔酷睿2双核台式机处理器,您将体验到非凡的性能、难以置信的系统反应速度以及无以伦比的高能效。此外,系统速度不会再受病毒扫描、多个计算密集型程序同时运行以及多媒体下载的影响-这些台式机处理器的性能提升高达40%,同时能效也有相应的提高。英特尔迅驰双核移动计算技术方面刚刚进行了移动性升级,即推出了全新的英特尔酷睿2 双核移动式处理器。它的

部分CPU_目前种类大全

CPU 型号大 Intel。对应不同的市场,Intel拥有不同级别的产品。其中Xeon(至强)和Itanium(安腾)面向的是服务器市场,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Intel的Xeon服务器CPU 而它的Pentium(奔腾)和Celeron(赛扬)系列,才是真正属于DIYer们的产品。Celeron可以看作是Pentium的简化版本,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二级缓存减半,现在还包括前端总线的降低、取消对超线程的支持等。 作为Intel高端产品的Pentium系列,性能强劲,但价格也十分“强大”,一颗主流的Pentium CPU,要价往往上千。因此,对于钱包不是很充裕的中国大陆DIYer 来说,除了对多媒体方面(这是Intel的强项)有较高要求的DIYer,价格比较平易近人的Celeron系列CPU可能才是他们最关注的。 早期的Socket423接口的Willamette核心Pentium4 CPU 目前市场上的Celeron系列CPU主要有两个独立的分支:Celeron4和CeleronD 系列,CeleronD又分为Socket478和LGA775两种接口类型,另外市面上可能还有少量Celeron3系列的CPU,但那已经不是主流,就不介绍了。Celeron4刚推出的时候确实火了好一阵子,但不久人们就发现了它的软肋:高频低能。而价格并不昂贵,性能又可圈可点的CeleronD发布后,Celeron4更显得鸡肋。尽管如此,凭借着低廉的价格,Celeron4还是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对于这一系列的Celeron,从865PE到845PE,甚至是845D这样爷爷级的主板都能很好的支持。建议要求不高的办公用户、不想更换主板的升级用户购买。 现在来看看真正的主角:CeleronD。它采用了与Celeron4根本不同的Prescott

INTER CPU 型号大全

INTER CPU 型号大全 Intel。对应不同的市场,Intel拥有不同级别的产品。其中Xeon(至强)和Itanium (安腾)面向的是服务器市场,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Intel的Xeon服务器CPU 而它的Pentium(奔腾)和Celeron(赛扬)系列,才是真正属于DIY er们的产品。Celeron可以看作是Pentium的简化版本,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二级缓存减半,现在还包括前端总线的降低、取消对超线程的支持等。 作为Intel高端产品的Pentium系列,性能强劲,但价格也十分“强大”,一颗主流的Pentium CPU,要价往往上千。因此,对于钱包不是很充裕的中国大陆DIY er 来说,除了对多媒体方面(这是Intel的强项)有较高要求的DIY er,价格比较平易近人的Celeron系列CPU可能才是他们最关注的。 早期的Socket423接口的Willamette核心Pentium4 CPU 目前市场上的Celeron系列CPU主要有两个独立的分支:Celeron4和CeleronD 系列,CeleronD又分为Socket478和LGA775两种接口类型,另外市面上可能还有少量Celeron3系列的CPU,但那已经不是主流,就不介绍了。Celeron4刚推出的时候确实火了好一阵子,但不久人们就发现了它的软肋:高频低能。而价格并不昂贵,性能又可圈可点的CeleronD发布后,Celeron4更显得鸡肋。尽管如此,凭借着低廉的价格,Celeron4还是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对于这一系列的Celeron,从865PE到845PE,甚至是845D这样爷爷级的主板都能很好的支持。建议要求不高的办公用户、不想更换主板的升级用户购买。 现在来看看真正的主角:CeleronD。它采用了与Celeron4根本不同的Prescott核心,流水线高达31级。同时,相对于Celeron4,CeleronD的二级缓存由128KB 提高到了256KB,这对提升它的性能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再一点就不能不提到最吸引DIY er们的一点:CeleronD极好的超频性能。主频为2.4GHz的CeleronD 320,一般情况下都能超到3.8GHz!!!达到这个水平的CeleronD,性能已经可以和Pentium4 2.8E比肩了。但这也是要付出小小代价的:DIYer不得不在散热器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过去那种二三十元的便宜货就可以对Celeron应付自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推荐超频用户、普通家庭用户购买

奔腾cpu型号大全(详解)

奔腾系列 478pin Northwood核心P4 1.8—3.4 (FSB 普通和A系列=400 B系列=533 C系列=800) Intel Pentium 4 1.8A CPU说明:Intel Pentium 4 CPU 1.8GHz CPU生产厂商:Intel CPU针脚数目:478Pin 二级缓存容量:512KB CPU系列型号:Pentium 4A CPU核心类型:Northwood 处理器频率:1.8GHz 处理器倍频:18 CPU支持指令集:MMX,S... Intel Pentium 4 2.0A CPU说明:Intel Pentium 4 CPU 2GHz CPU生产厂商:Intel CPU针脚数目:478Pin 二级缓存容量:512KB CPU系列型号:Pentium 4A CPU核心类型:Northwood 处理器频率:2GHz 处理器倍频:20 CPU支持指令集:MMX,SSE,... Intel Pentium 4 2.4 CPU说明:Intel Pentium 4 CPU 2.4GHz CPU生产厂商:Intel CPU针脚数目:478Pin 二级缓存容量:512KB CPU系列型号:Pentium 4 CPU核心类型:Northwood 处理器频率:2.4GHz 处理器倍频:24 CPU支持指令集:MMX,SS... Intel Pentium 4 2.4B CPU说明:Intel Pentium 4 CPU 2.4GHz CPU生产厂商:Intel CPU针脚数目:478Pin 二级缓存容量:512KB CPU系列型号:Pentium 4B CPU核心类型:Northwood 处理器频率:2.4GHz 处理器倍频:18 CPU支持指令集:MMX,S... Intel Pentium 4 2.4C CPU说明:Intel Pentium 4 CPU 2.4GHz CPU生产厂商:Intel CPU针脚数目:478Pin 二级缓存容量:512KB CPU系列型号:Pentium 4C CPU核心类型:Northwood 处理器频率:2.4GHz 处理器倍频:12 CPU支持指 令集:MMX,S... Intel Pentium 4 2.53B CPU说明:Intel Pentium 4 CPU 2.53GHz CPU生产厂商:Intel CPU针脚数目:478Pin 二级缓存容量:512KB CPU系列型号:Pentium 4B CPU核心类型:Northwood 处理器频率:2.53GHz 处理器倍频:19 CPU支持指令集:MMX... Intel Pentium 4 2.66B CPU说明:Intel Pentium 4 CPU 2.66GHz CPU生产厂商:Intel CPU针脚数目:478Pin 二级缓存容量:512KB CPU系列型号:Pentium 4B CPU核心类型:Northwood 处理器频率:2.8GHz 处理器倍频:20 CPU支持指令集:MMX,... Intel Pentium 4 2.6C CPU说明:Intel Pentium 4 CPU 2.6GHz CPU生产厂商:Intel CPU针脚数目:478Pin 二级缓存容量:512KB CPU系列型号:Pentium 4C CPU核心类型:Northwood 处理器频率:2.6GHz 处理器倍频:13 CPU支持指令集:MMX,S... Intel Pentium 4 2.8 CPU说明:Intel Pentium 4 CPU 2.8GHz CPU生产厂商:Intel CPU针脚数目:478Pin 二级缓存容量:512KB CPU系列型号:Pentium 4 CPU核心类型:Northwood 处理器频率:2.8GHz 处理器倍频:28 CPU支持指令集:MMX,SS... Intel Pentium 4 2.8C CPU说明:Intel Pentium 4 CPU 2.8GHz CPU生产厂商:Intel CPU针脚数目:478Pin 二级缓存容量:512KB CPU系列型号:Pentium 4 CPU核心类型:Northwood 处理器频率:2.8GHz

amdcpu型号大全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 锐龙: AMD Ryzen是超威半导体开发并推出市场的x86微处理器品牌,AMD Zen系列微架构的微处理器产品之一,其纯CPU产品线于2017年3月上市贩售,以Ryzen为品牌命名的APU产品线于2017年10月上架。“Ryzen”品牌于2016年12月13日AMD 的New Horizon峰会上发表。中文名为“锐龙”。 历程: 2017年2月22日发表代号“Summit Ridge”的第一代Ryzen 系列,取代AMD FX系列;2017年10月发表代号“Raven Ridge”的Ryzen APU产品线;2018年4月发表了代号“Pinnacle Ridge”的第二代Ryzen系列,是第一代Ryzen系列的小幅改良版;于2019年消费电子展中宣布并于同年年中发表代号“Matisse”,采用7nm 及支持PCIe4.0之第三代Ryzen处理器;于2020年消费电子展中宣布并于同年第二季度发布锐龙4000 系列移动处理器处理器列表: 基于Zen架构的处理器 本系列采用Socket TR4插座,支持四通道内存(由两个双通道内存控制器提供支持),最多提供64个PCIe通道,本系列采用多芯片模块,代号“Whitehaven”,实际上是将4个代号为

“Zeppelin”的8核心芯片封装于处理器基板上(视良率而开启部分CPU核心等部分),也是第二款消费级电脑平台上使用NUMA 结构的处理器系列(上一款是AMD Quad FX) 桌面型处理器 型号核心数/线程数基准频率(GHz)加速频率(GHz)L2(KiB)L3(MiB)TDP(W) 1950X 16/32 3.4 4.0 16*512 4*8 180 1920X 12/24 3.5 4.0 12*512 180 1920 (已取消) 3.2 3.8 140 1900X 8/16 3.8 4.0 8*512 2*8 180 1800X 3.6 4.0 95 1700X 3.4 3.8 1700 3.0 3.7 65 1600X 6/12 3.6 4.0 6*512 95 1600 3.2 3.6 65 1500X 4/8 3.5 3.7 4*512 1400 3.2 3.4 1*8 2400G(APU) 3.6 3.9 1*4 45-65 2400GE(APU) 3.2 3.8 35 1300X 4/4 3.5 3.7 65 1200 3.1 3.4 2200G 3.5 3.7 45-6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