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受控状态:

程 序 文 件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第一版

1. 目的

通过定期实施内部质量审核来验证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活动。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本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领导内部审核工作,审批有关文件,任命审核组长。 4.2人力资源处负责内部审核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

4.3受审核方配合审核小组接受审核,并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制订持续改进工作措施。

5. 工作程序 5.0 程序图

5.1 审核策划

5.1.1 审核时间与方法:内部审核采取集中审核和日常审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集中审核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集中审核,一般安排在5—6月进行;日常审核根据体系运行具体情况与日常检查一同进行。如果遇到下列问题时可视情况增加集中审核的次数: —— 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或过程出现问题较多时; —— 发生严重质量问题或顾客因质量问题严重投诉;

5.1.2 审核计划:人力资源处每年4月份编制年度内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审核计划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涉及的人员、部门、日常安排。审核前一周将审核计划正式递交被审部门准备。

5.1.3 审核对象: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要素。

5.1.4 审核准则:公司体系文件、ISO9000标准、有关法律法规。

5.1.5 审核组组成:审核组由人力资源处长担任,成员有具有资格的人员担任,或邀请具有管理经验熟悉标准和公司情况的人员参加。审核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的责任关系。

5.2 实施

5.2.1首次会议

现场审核活动开始前由审核组长召集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和审核组成员召开首次会议,对本次审核的事项进行交代和再次确认。

5.2.2现场审核

5.2.2.1现场审核应在被审核部门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在场情况下进行。内审员做好审核记录,并由被审核人员当场签字认可。

5.2.2.2 审核员通过提问、观察、抽查、检查或检测等方法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5.2.2.3 审核后审核组进行内部沟通后对不符合项进行评定,内审员依据记录和审核准则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审核员应按以下原则判定不符合项:

——严重不符合项:质量活动严重不符合体系文件要求,可能导致系统失效。

——一般不符合项:质量活动明显不符合体系文件要求或对产品质量特性有显著影响。

——轻微不符合项:质量活动与体系文件要求轻微不符合。

——观察项:程序文件实施没能取得预期效果和需引起注意的某项活动。

5.2.3末次会议

现场审核结束,审核组长负责召集审核组成员及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召开审核总结会。主要议程有:

——审核组长报告本次审核情况。

——被审核部门确认不符合项及观察项。

——双方确认纠正不符合项所需的时间。

5.3 后续管理

5.3.1 纠正措施的制订与实施

产生不符合项的责任部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审核报告提出的改进要求,分析产生的原因,制订纠正措施,明确完成期限,消除不符合以及产生的原因,并确保不合格的不再发生。具体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3.2 跟踪验证

在纠正措施规定完成期限内,由人力资源处组织内审员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

核、验证。发现问题应及时与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处理,结果记入《不符合项报告》。对未彻底纠正的不符合项再次开出《不符合项报告》,继续跟踪验证。

5.3.3 编制《内部质量审核报告》

跟踪验证结束后,人力资源处编制《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放到体系内各部门。

5.4 记录控制

5.4.1 人力资源处保存内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记录,整理归档,档案室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

5.4.2 内部审核的结果输入管理评审。

6. 相关或支持性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 质量记录

《内部质量审核计划》、《内部质量审核报告》、《不符合项报告》、《内审核查表》、《不符合项分布表》、《会议签到表》

更改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