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一、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动摇

我们国家是一个富煤、少气、缺油、贫铀的国家,这是自然形成的,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在这个现实条件下如何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必须考虑能源禀赋状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

(一)煤炭资源量

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

a. .. . .

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

a. .. . .

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a. .. . .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内蒙、、、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二)煤炭产量及消费量

a. .. . .

我国又是个产煤大国,1995年产煤已超过12亿吨,处在世界第一位,我国煤炭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40亿吨,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产量。随着供给侧改革、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实产能等措施的实施,2013年以后煤炭产量有所下降,但2017年仍达到344546万吨,另从国外进口煤炭约2亿吨。

截止201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7.8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10604万千瓦、水电34119万千瓦、核电3582万千瓦、风电163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3025万千瓦。火电

a. .. . .

装机占到了装机总量的62%,实际火电发电量占到了总发电量的70%以上。

水电:全国水电理论蕴藏量约7亿千瓦,技术可开发约5.5亿千瓦,经济可开发约4亿千瓦,已经开发3.1亿千瓦,占经济技术可开发的77.5%(也就是开发度)。剩余的近1亿千瓦,均处在大西南,几条河流均属国际河流,不仅开发难度大,而且要充分考虑相关国家的感受,开发前景不看好。

天然气:2016年全国天然气产量1371亿立方米,进口700多亿立方米,缺口仍然很大,从长远看,依赖进口的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

a. .. . .

风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有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等优点。但也有视觉污染、占用大片土地等缺点,特别是发电不稳定,不可控,密度低缺点。太阳能光伏发电也有转化率低、占地面积大等几个方面的缺点。上述缺点目前在技术上还不好解决,还不可能完全替代燃煤发电。

核电:核电站用的燃料是铀。铀是一种很贵重的金属。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反应堆”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水把热能带出(即产生蒸汽),推动气轮机带着发电机发电。但是我国严重缺铀,用于核电站的铀90%依靠进口。

a. .. . .

2015年,我国人均消费能源2.6吨标准煤,而同期的美国达到了8吨以上,西欧一些国家已接近10吨,预计到2035年,我国人均消费能源将达到6吨标准煤左右,依据目前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的情况,依据天然气、石油和我国煤炭等资源禀赋状况看,在可以预测的未来(2035年),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会持续下降(但不会低于50),但煤炭的产量还会增加,大概达到40亿吨左右,这是由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决定的。也就是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还将保持很长一个阶段。

a.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