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题(初一下期)

诗歌鉴赏练习题(初一下期)
诗歌鉴赏练习题(初一下期)

1、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2、《竹里馆》中,诗人描述的景色甚是优美,赏析诗句,正确的是( C )

A.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啸声。其实,不论

“弹琴”还是“长啸”,都难以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B.后两句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

C.“幽”、“深”、“明”三字,在诗歌中都作为形容词运用。

D.这首诗体现诗人热爱隐居生活,但诗人却感到很孤独,“幽篁”、“弹琴”、“明月”等景物陪

伴着诗人都没有用。

3、《逢入京使》中,诗句处处流露思乡之情,以下赏析,不正确的是( B )

A.“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

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

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寓意作者离家太久,归来时已年华逝去。“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马上相逢无纸笔”一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

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4、《逢入京使》,正确的是 ( D )

A.“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写的是诗人从故园回望来时的路,不仅感叹路途

遥远艰辛。诗人即将再次离开“故园”,去往西域,回望走过的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B.“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诗人年老色衰似龙钟,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

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C.“马上相逢无纸笔”,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仕途落魄,处境艰难,难以

纸笔书写家书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D.“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

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5、《春夜洛城闻笛》,诗句赏析,不正确的是( A )

A.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B.“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

的隐忧。

C.“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D.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

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6、赏析诗歌《春夜洛城闻笛》,诗中关于“笛”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诗人的故乡

是洛阳,“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诗歌起句即从笛声落笔。诗人深夜难于成寐,忽而传来的几缕断续的笛声触动离了诗人的羁旅情

怀。

C.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不是诗人的想象,也不是艺术的夸张而是

真实的情景。

D.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笛

声,可能是诗人睡梦中的情景。

7、诗歌《春夜洛城闻笛》用词精准,结合全诗,下列赏析不正确的是( D )

A.诗人用词准确形象,“谁”与“暗”照应,既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没有亲友相伴的孤独,又表

明了诗人深夜思乡难寐的情状。

B.“散(入春风)”与“满(洛城)”,两者密合无间,写出其城之静的同时,又仿佛笛声无处不

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但却反衬出了诗人思乡之情至深。C.诗中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

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D.诗中,“折柳”一词为全诗点睛,折柳谐音“留”,是诗人为缓解思乡之情,借折柳作为陪伴。

8、下列选项中,对于韩愈《晚春》最后两句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D )

A.“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

B.“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C.争妍斗艳的花卉春夏秋三季是相似的,而“杨花榆荚漫天飞”却是晚春特有的景色。诗人赞美它们痴迷专情、不耍心机,只有它们表达了与春神缠绵难分、恋恋不舍的真情实感。

D.“杨花榆荚无才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惟解漫天作雪飞”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整首诗显得更加生机盎然了。

9、下列关于《晚春》的赏析中,正确的是?( C )

A.本篇是一首写早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来。

B.本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无情的草树变得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D.诗人描写的“草木”并不知道惜春,在浪费春天,从而侧面反映出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