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生素总结

医院抗生素总结
医院抗生素总结

抗生素总结

一.细菌分类

2?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归属及分类

(1)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

(2)革兰阴性杆菌:①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②弧菌科细菌: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③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3)革兰阴性球菌:奈瑟菌属。

(4 )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属。

3. 人体正常菌群

口腔:甲型链球菌(又称草绿色链球菌)、丙型链球菌、奈瑟氏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类白喉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皮肤: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

肠道:正常菌群包括厌氧菌,如双歧杆菌、尤杆菌、消化球菌等;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它们能产生毒素,具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方面。

*阴道:乳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二?临床常见疾病抗生素的选择方案

1?咽痛:多为链球菌感染(G+球菌),包括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利斯特菌……例如上感、青壮年肺炎。多选用青霉素类、阿奇霉素(国外首选,但在我国广泛耐药,可以覆盖G+球菌、非典型致病菌)、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类(针对G+球菌,G-杆菌效果差)、头孢菌素类+伊内酰胺酶抑制剂如百定(哌拉西林舒巴坦)或君尔清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2. 肺炎

(1)门诊患者:B -内酰胺类+左克

(2)病房:

①社区获得性肺炎——G+ 球菌为主,选用百定或头孢米诺钠(头霉

素类,对G+球菌、G-杆菌有效,介于二、三代头孢之间)。

如果感染面积大:B-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恐怖菌代表是: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此种要用到最顶级的万古霉素、替考拉丁、利奈唑才能搞定。

过敏者:林可霉素(上呼吸道、G+球菌、厌氧菌)+氨基糖苷类(G- 杆菌,绿脓杆菌)如依替米星。或选用喹诺酮类:左克(轻症)、拜复乐(重症)。

②医院获得性肺炎一一以G-杆菌为主: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氏菌……例如医院获得肺炎、肠道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普通的用头孢三代和/ 或喹诺就可以搞定了。严重的可以用泰能、美平。恐怖菌代表:铜绿假单胞菌(选药:舒普深、泰能、美平、特治星、环丙沙星、马斯平)。肺炎克雷伯菌(选药:碳青酶烯类:泰能、美平)、鲍曼不动杆菌(选药:泰能、美平,省钱方案或尝试:舒普深+丁胺卡那)。

③支扩:绿脓杆菌为主,选用头孢他啶、舒普深(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ICU 患者可以连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阿奇霉素治疗。

3. 厌氧菌:一般消化系统的的胆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用到;妇科感染也常。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4. 支原体、衣原体:血象不高,用阿奇霉素(儿科的支原体肺炎常用)。

5. 立克次体:内科的恙虫病必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6. 其他杂菌:可考虑喹诺酮或阿奇来解决。

三. 抗生素作用机制:

阻断细胞壁合成:B -内酰胺类、万古霉素、杆菌肽损伤细胞膜影响通透性: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达托霉素阻断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利奈唑胺

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异烟肼、乙胺丁醇

阻断RNA、DNA 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新生霉素、乙胺丁醇、甲硝唑四.抗生素分类:

1. 喹诺酮类

(1)适应症:对各种各样的细菌,包括G-、G+、甚至衣原体、支原体、结核菌均有作用,最适用于肠道感染(伤寒、痢疾、霍乱),对绿脓有效,应耐药率较高。对大肠杆菌耐药率60%,剩下的40% 极度敏感。共有四代,不用于院内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左氧、莫西也可适用于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

(2)常用药物:①左氧氟沙星(左克、可乐必妥,三代喹诺酮类,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细菌有较

强的抗菌活性。对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②环丙沙星(西普乐,第二代中对G-杆菌作用最强、应用最广,对

G+作用亦强。)

③莫西沙星(拜复乐,第四代,属喹诺酮中最顶级的药,对G+/G-细菌、厌氧菌、抗酸菌、和非典型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有广谱抗菌活性。)

(3)注意事项:孕妇、16岁以下禁用。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精神神经反应、关节病变、肝损、与茶碱竞争排泄、交叉耐药、影响小儿软骨发育。

2. 快内酰胺类:时间依赖性,PAE持续时间短,需1天内多次给药增强疗效、增加T>MIC时间的方法:增加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持续给药。

(1 )青霉素类

①青霉素:对G+菌、G-球菌有效,现在只有急性肾炎、恶急性感染

性心内膜炎、风湿热、化脑、梅毒这些非得用青霉素G的病才会用到。对于梅毒和化脓性脑膜炎等,教科书历来都是首选青霉素G。

②对G-G+均有效的广谱青霉素:代表药: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主要抗菌谱是对G-有较强的作用,对G+也有效,若加上B 内酰胺酶抑制剂则效果更佳:例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 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这些都是好药贵药。进口药(美国惠氏制药)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特治星,劲药),对G-、厌氧菌均有强大作用(见

图:

(2 )头孢类类

①头孢地尼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

②头孢唑肟:该品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各种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绿脓杆菌的作用较差,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肠球菌属对该品高度耐药,对脆弱类杆菌作用差。

③头孢他啶:抗绿脓作用最强,不动杆菌优于头孢噻肟,对G+不如

头孢噻肟。

④头孢曲松: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肺炎,也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腹腔感染、败血症及生殖器感染等。已作为治疗淋病的第一线药物。

(3 )头霉素类

①头孢美唑(似头孢二代):对G+、G-、脆弱类杆菌、产ESBL大肠杆菌有效,酶稳定性好。用于轻度院内感染。

②头孢西丁(似头孢二代):抗菌谱包括G-杆菌、肺炎杆菌等,对葡萄球菌和多种链球菌也有较好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盆腹腔感染、子宫附件需氧与厌氧混合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③头孢米诺钠(美士灵,介于二~三代头孢之间):对G+、G-有效。对大肠杆菌、

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拟杆菌及链球菌具较强抗菌活性。该品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

(4)碳青酶烯类

属于抗G-方面最顶级的药,对G -、G+、厌氧菌有极强大的作用,并倾向于G -,是超级广谱药。但对支原体、衣原体等无效,因为它也属于B内酰胺类。很多时候不知是革兰阴性或阳性的时候,重症感染,可用泰能,甚至联用拜复乐。

①厄他培南:广谱,对非发酵G-杆菌(绿脓、不动杆菌、嗜麦芽窄单胞菌等)效果

差,对耐药葡萄球菌无效。用于严重院外感染、轻中度院内感染。Qd

②亚胺培南:广谱,对非发酵G-杆菌效果好,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抗万古霉素球菌(VRE )、嗜麦芽窄单胞菌无效,厌氧菌在B-内酰胺类中最强,对B -内酰胺酶稳定。泰能(亚胺培南/ 西司他汀,进口、用于危重症院内感染,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

③美罗培南(美平):作用菌群同亚胺培南。用于危重症院内感染,美平可用于

CNS感染,不良反应较泰能少。

(5、单环类

氨曲南:对需氧G-作用强,对厌氧菌作用差,耐酶、低毒,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交叉过敏发生率低,作为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治疗G-需氧菌感染。

P使1酰胺酶H卩制齐d

与口内?1朋类药物t*同杵用;時:訐巴坦对乔劝杆葩扃活性夕卜*貝汆药物対细直r无賀按活怜

抑At广诜,对甘十球盘]和

转轴丁

<3-产牛的稱右界I)斬件用, 対|型诱导酣

皱杲査

对|型诱日酶无用,勻祠

头舸履盹+舒巴士口

对不动杆的右话料

他唏巴坦半合咸酶抑广活裱拉西林出他程田塩

3. 大环内酯类

①抗菌谱:对各种细菌均有用并偏向于G+菌,其亮点是对支原体、衣原体有效,对部分厌氧菌、军团菌、幽门弯曲菌有效,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②适应症:院外呼吸系统感染效果好,链球菌、肺炎球菌、肺炎支原体耐药率高,红霉素已退居二线。

副作用:胃肠道反应、皮疹、静脉炎、肝损。

③代谢特点: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过敏少,不需皮试,可替代PG 过敏者。

④代表药: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进口的:希舒美)。

4.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①抗菌谱:对G+菌作用强大,对厌氧菌(梭状芽胞杆菌、放线菌等)效果好,对部分需氧G- 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球菌)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敏感。

②过敏少,不需皮试。

5. 氨基糖苷类

①抗菌谱:对G-杆菌作用强大,部分对绿脓有效(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对G-球菌、厌氧菌(肠球菌)作用差。

②代谢特点:剂量依赖性,PAE强,qd大剂量给药;单用易耐药,多联合用。

③副作用:耳毒性、肾毒性(老年人、肾脏疾病、休克脱水者禁用,避免与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④代表:庆大霉素(G-杆菌感染,绿脓敏感等)、阿米卡星(丁胺卡那,用于绿脓、结核感染)、妥布霉素、奈替米星、依替米星、链霉素(临床基本只用于抗结核)。

6. 糖肽类

①抗菌谱:治疗MRSA/MRSE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多重耐药G+球菌的首选药。*MMSA (葡萄球菌)用一代头孢即可,抗菌作用强于MRSA。

②代表:

a. 万古霉素(稳可信)、去甲万古霉素:窄谱,G+、艰难梭菌抗菌活性强。副作用:变态反应(红人综合症)、耳毒性、肾毒性

b. 替考拉宁(壁霉素)

7. 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

①抗菌谱:仅G+球菌,包括MRSA(MRSA肺炎的疗效可能优于万古)、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 )、VRE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菌(PRSP)。

②代谢特点:组织分布广,口服制剂吸收迅速安全。

③不良反应:一过性骨髓抑制(可逆)、周围神经炎(建议使用v 28d )

8. 甲硝唑

厌氧菌首选,作用仅次于亚胺培南,且不易耐药,对阿米巴和滴虫有效,几乎无耐药。

9. 四环素

①多西环素(强力环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国内用于CAP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疗。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对红霉素耐药的可用四环素

②替甲环素(新药):对G+、G-、厌氧菌均有效,铜绿作用弱。但只批准用于腹腔感染(G-杆菌、肠球菌、厌氧菌)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连续使用后好转)、肝损。

10. 氯霉素

①抗菌谱:非常广,对G-杆菌、G+均、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有效。

②代谢特点:脂溶性好,易透过血脑屏障。

③适应症:治疗难治性CNS化脓性感染的药物之一。

④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再障(急性再障100%死亡)非常严重,现应用少。

11. 环酯肽类---达托霉素

①抗菌谱:G+球菌,包括MRSA/VRE 等。

②代谢特点:浓度依赖性,qd给药,不良反应少

③适应症:皮肤感染、血流感染(包括IE、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不用于肺炎。

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xx 年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小结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我科对 xx 年上半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总结: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出院总人数 37 39 65 49 61 60使用抗生素人数 16 14 23 22 29 30抗生素使用率 43.3% 35.9% 35.4% 44.9% 47.5% 50%一、现将我科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列出如下: 1、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 2、无指征用药。 3、预防用药过多。 4、给药方式存在问题。 二、整改措施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知识,熟悉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等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2、加大宣传力度, , 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3、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三、取得成效通过抗生素应用的监管及整改,医务人员减少了凭选用抗生素,根据

检查结果给药,且要以口服给药为主。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总结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推出,为临床医师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 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同时也为合理用药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其使用的合理性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若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导致药物 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使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加,使现有的抗菌药物失去作用,同时,还可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毒副作用以及二重感染等。根据“自治区抗菌药物临床分级管理”要求,现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如下。一.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情况(一)非限制使用级药品名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克林霉素磷酸酯替硝唑使用数量 135 350 620 1400 2650 3950 4650 排 7 6 5 4 3 2 1 名(二)限制使用级药品名称阿奇霉素氟康唑奥硝唑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使用数量 840 1400 2850 4500 9500 排名 5 4 3 2 1(三)特殊使用级药品名称头孢尼西钠使用数量 60 排名 3 头孢吡肟加替沙星433 7502 1二、抗菌药物口服制剂使用情况药品名称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氟康唑甲硝唑头孢氨苄使用数量 180 45

关于中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关于中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 报告_调研报告 中国报告大厅日前发布的《中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称,中国养殖业是抗生素使用量最大的领域,超过国内抗生素消费总量的一半。XX年国内抗生素总产量为21万吨,国内消费量约18万吨,其中,用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抗生素就高达9.7万吨,约占54%。 此报告称,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饲料企业在生产全价、浓缩、预混料的过程中添加,主要用于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另一部分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采用拌料、饮水、注射、灌服以及环境喷洒等多种方式,使用目的多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在中国,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再加上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这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且细菌耐药性的逐渐提高也为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那么, (1)中国饲料企业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对于不同畜禽饲料、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具有怎样的添加比例及配伍特点,添加成本多高?饲料企业对饲用抗生素的使用评价如何? (2)中国不同规模生猪、肉鸡、蛋鸡、奶牛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主要应用的抗生素品种、使用目的、使用成本、使用评价如何?

(3)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现状及市场前景怎样? (4)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及其主要生产企业的市场表现如何? 本报告选取了不同区域和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养殖企业、抗生素生产商、经销商、专家学者等为调研对象,全面调研了国内饲料厂及养殖场抗生素使用特点,并对饲料厂及养殖场最常用的抗生素市场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主要结论包括: (1)饲料企业所用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大致在30-35亿元,其中,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的市场规模约为5亿元,抗革兰氏阳性菌及广谱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在25-30亿元。 (2)生猪工业饲料中抗生素平均添加成本最高,每吨全价料的药物添加剂成本平均在20元/吨;肉鸡全价料饲料药物添加剂成本略低,在15~20元/吨;蛋鸡和奶牛饲料中药物成本最低,且产蛋期和泌乳牛饲料中不再添加抗生素。 (3)养殖场用药的市场规模远大于饲料厂。XX年,生猪、肉禽、蛋禽、奶牛畜禽的累计用药支出(以养殖场支出计)预计在280~300亿元。生猪养殖场用药费用最高,占其中的43%左右;肉禽养殖场用药费用约占33%;蛋禽和奶牛最低,分别占13%和10%。对于畜禽养殖场,抗生素支出约占用药总支出的70~80%。 (4)出栏每头生猪的平均用药成本(含母猪用药)为19元/头;肉鸡用药成本平均为1.5元/只;蛋鸡养殖全程的用药成本平均为1.9元/只;奶牛场平均每头奶牛年用药成本193元。一般而言,

抗生素使用剂量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 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等一日~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疗程~日 . 泌尿系统感染和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一日~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疗程~日 . 对于某些危及生命的感染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酌情增量至一日.~.g/k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 婴幼儿常用剂量为一日~mg/kg分~次静脉滴注 头孢曲松钠 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1.肌内注射溶液的配制:以3.6ml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含250mg头孢曲松的溶液。2.静脉给药溶液的配制:将9.6ml前述稀释液(除利多卡因外)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 含100mg头孢曲松的溶液,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肌内或静脉给药,每24小时1~2g或每12小时0.5~1g。最高剂量一日4g。疗程7~14日。小儿常用量静脉给药,按体重一日20~80mg/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1.肌内注射溶液的配制:以3.6ml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含250mg头孢曲松的溶液。2.静脉给药溶液的配制:将9.6ml前述稀释液(除利多卡因外)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 含100mg头孢曲松的溶液,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肌内或静脉给药,每24小时1~2g或每12小时0.5~1g。最高剂量一日4g。疗程7~14日。小儿常用量静脉给药,按体重一日20~80mg/ 头孢哌酮 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成人1g~2g,每12小时1次,每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至1次4g,每12小时1次。 儿童每日50mg~200mg/kg,分2~4次给药。静注或静滴可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供输注 头孢呋幸钠 本品可深部肌内注射,也可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前,必须回抽无血才可注射。肌内注射给药时,每0.25 g用1.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缓慢摇匀得混悬液后,方可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0.25 g至少用2.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0.75 g至少用6.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1.5 g至少用12.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摇匀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也可加入静脉输注管内滴注。本品成人常用量为一次0.75 g~1.5 g,每8小时给药一次,疗程5~10天。对于生命受到威胁的感染或罕见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应每6小时使用1.5 g剂量。对于细菌性脑膜炎,使用剂量应每8小时不超过3.0 g。对于单纯性淋病应肌内注单剂量1.5 g,可分注于二侧臀部,并同时口服1 g丙磺舒。预防手术感染:术前0.5-1.5小时静脉注射本品1.5 g,若手术时间过长,则每隔8小时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0.75 g剂量。若为开胸手术,应随着麻醉剂的引入,静注1.5 g;以后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总剂量为6 g。3个月以上的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 mg,分3-4次给药。重症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不低于0.1 g,但不能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骨和关节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0.15 g(不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分3次给药。脑膜炎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0.2-0.24 g,分3-4次给药。小儿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6 g。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来调整用法用量,推荐调整方法见下表。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亦应参照下表进行调整。

常见抗生素记忆口诀

常见抗生素记忆口诀 常见抗生素记忆口诀 1.头孢类抗生素分类: 一拉定唑林氨苄 二呋孟替克丙烯 三肟他啶哌曲松 四代吡肟骑匹马 五代洛林托罗普 内容解释: 一代四种: 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二代五种: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啶、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三代六种: 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四代二种: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五代三种: 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2.四环素抗菌谱: 二菌四体一虫灵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 3.磺胺类抗菌谱: 二菌一体和一虫 外加结核与麻风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一体指衣原体,一虫指疟原虫。 注: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4.抗疟药: 控制疟疾用氯喹,根治须加伯氨喹。 进入疟区怎么办,乙胺嘧啶来防范。 伯氨喹啉毒性大,特异体质慎用它。 内容解释:氯喹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进行根治治疗,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疟疾可用乙胺嘧啶预防;伯氨喹啉毒性比其它抗疟药大,易发生疲乏、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发绀及药热,停药后自行恢复。少数特异质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因其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可缓解,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输血。 5.甲硝唑抗菌谱: 甲硝唑药作用灵,原虫滴虫厌氧菌; 肠内肠外阿米巴,效果良好首选它。 内容解释:甲硝唑对原虫、阴道毛滴虫、厌氧菌都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可抑制阿米巴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肠外

抗生素总结

抗生素总结 一.细菌分类 (1)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 (2)革兰阴性杆菌:①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②弧菌科细菌: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③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3)革兰阴性球菌:奈瑟菌属。 (4)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属。 3. 人体正常菌群 口腔:甲型链球菌(又称草绿色链球菌)、丙型链球菌、奈瑟氏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类白喉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皮肤: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 肠道:正常菌群包括厌氧菌,如双歧杆菌、尤杆菌、消化球菌等;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它们能产生毒素,具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方面。 * 阴道:乳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二. 临床常见疾病抗生素的选择方案 1.咽痛:多为链球菌感染(G+球菌),包括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利斯特菌……例如上感、青壮年肺炎。多选用青霉素类、阿奇霉素(国外首选,但在我国广泛耐药,可以覆盖G+球菌、非典型致病菌)、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类(针对G+球菌,G-杆菌效果差)、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百定(哌拉西林舒巴坦)或君尔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2.肺炎 (1)门诊患者:β-内酰胺类+左克

(2)病房: ①社区获得性肺炎——G+球菌为主,选用百定或头孢米诺钠(头霉素类,对G+球菌、G-杆菌有效,介于二、三代头孢之间)。 如果感染面积大: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恐怖菌代表是: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此种要用到最顶级的万古霉素、替考拉丁、利奈唑才能搞定。 过敏者:林可霉素(上呼吸道、G+球菌、厌氧菌)+氨基糖苷类(G-杆菌,绿脓杆菌)如依替米星。或选用喹诺酮类:左克(轻症)、拜复乐(重症)。 ②医院获得性肺炎——以G-杆菌为主: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氏菌……例如医院获得肺炎、肠道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普通的用头孢三代和/或喹诺就可以搞定了。严重的可以用泰能、美平。恐怖菌代表:铜绿假单胞菌(选药:舒普深、泰能、美平、特治星、环丙沙星、马斯平)。肺炎克雷伯菌(选药:碳青酶烯类:泰能、美平)、鲍曼不动杆菌(选药:泰能、美平,省钱方案或尝试:舒普深+丁胺卡那)。 ③支扩:绿脓杆菌为主,选用头孢他啶、舒普深(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ICU患者可以连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阿奇霉素治疗。 3.厌氧菌:一般消化系统的的胆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用到;妇科感染也常。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4.支原体、衣原体:血象不高,用阿奇霉素(儿科的支原体肺炎常用)。 5.立克次体:内科的恙虫病必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6.其他杂菌:可考虑喹诺酮或阿奇来解决。 三. 抗生素作用机制: 阻断细胞壁合成: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杆菌肽 损伤细胞膜影响通透性: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达托霉素阻断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利奈唑胺 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异烟肼、乙胺丁醇 阻断RNA、DNA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新生霉素、乙胺丁醇、甲硝唑 四.抗生素分类: 1.喹诺酮类 (1)适应症:对各种各样的细菌,包括G-、G+、甚至衣原体、支原体、结核菌均有作用,最适用于肠道感染(伤寒、痢疾、霍乱),

抗生素用法用量 (2)

1、青霉素类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成人每次2。5~3.75g,每8或12小时一次,疗程7~14天。1~14岁儿童及体重超过3kg得婴儿,每次75mg/kg,每日2~3次。体重<3kg者,每次75mg/kg,每日2次。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 临用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使成混悬液。肌内注射,成人一次60万~120万单位,2~4周1次;小儿一次30万~ 60万单位,2~4周1次。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本品成份与12岁以上儿童每次1、2g,3个月-12岁儿童每次每公斤30mg,溶于50—100ml生理盐水(新生儿酌减),静脉滴注30分钟,每日2—3次,疗程7~14日。 注射用奈夫西林钠 肌注或静注,成人4g~6g/日,分4次。 2、头孢菌素类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可供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一般感染,一次1~2g,每12小时1次;严重感染,一次2~ 3g,每8小时1次。接受血液透析者,透析后应补给1次剂量、成人一日剂量不超过9g,但在免疫缺陷病人有严重感染时,剂量可加大至每日12g、小儿常用量:每日50~200mg/kg, 分2~3次静脉滴注。制备肌内注射液,每1g药物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及l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其浓度为250mg/ml。静脉徐缓注射者,每1g药物加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0ml溶解;供静脉滴注者,取1~2g头孢哌酮溶解于100~200ml ,最后药物浓度为5~25mg/ml。每1g头孢哌酮得钠含量为1.5mmol(34mg)。 注射用头孢尼西钠 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般每日0、5g-1.0g, 分1—2次;对重症、难治感染,成人可增至每日2g;儿童根据感染程度,每日25mg-150mg/kg。 注射用头孢她啶 成人: 泌尿道或较轻得感染:每日1~2克,分2次静滴或静注; 大多数感染:每日2~4克,分2~3次静滴或静注; 非常严重得感染:每日4~6克,分2~3次静滴或静注。疗程:7~14天。 婴幼儿(出生2个月以上):常用剂量为每日30~100mg/kg,分2~3次静脉滴注。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1.成人常用量:一次1~2g,每8~12小时1次;严重感染者得剂量可增至一次3~4g,每8小时1次、治疗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时,一次0、5g,每12小时1次。 2.6个月及6个月以上得婴儿与儿童常用量:按体重一次50mg/kg,每6~8小时1次。3。肾功能损害者:肾功能损害得患者需根据其损害程度调整剂量。在给予0.5~1g得首次负荷剂量后,肾功能轻度损害得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lcr为50~79ml/分钟)常用剂量为一次0、5g,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时一次0、75~1.5g,每8小时1次;肾功能中度损害得患者(Clcr 为5~49ml/分钟)常用剂量为一次0。25~0。5g,每12小时1次,严重感染时一次0。5~1g,每12小时1次;肾功能重度损害需透析得患者(Clcr为0~4ml/分钟)常用剂量为一次0、5g,每48小时1次或一次0、25g,每24小时1次,严重感染时一次0.5~1g,每48小时1次或一次0。5g,每24小时1次。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可不追加剂量,但需按上述给药剂量与时间,在透析结束时给药。本品可用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缓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应用原则与方法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G+ 球菌或G -杆菌,这样可以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 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 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一杆菌为主(如肠 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 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 学检查。 抗菌治疗三天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 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B -内 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B -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 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 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酯类与B -内酰胺类,因为速效抑菌剂 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 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用,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B -内酰胺酶, 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 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 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 各种抗菌药物对G+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满意的

抗生素试题总结及答案

抗生素试题 单选题: 1. 对抗菌药作用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E A. 抗叶酸代谢 B. 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C.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D.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E. 吞噬细胞 2.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正确的是 C A. 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多种需氧菌 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C. 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 炎症 D. 需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E.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 内膜炎 3. 下列细菌容易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 是 C A. 溶血性链球菌 B. 脑膜炎球菌 C. 肺炎球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草绿色链球菌 4. 下列关于万古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E A. 万古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B. 仅对革兰氏阴性菌起作用 C. 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D. 细菌对本品易产生耐药性 E. 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5.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共同特点不正确的 是 A A. 抗菌谱广 B. 细菌对本类药物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C.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D.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E. 毒性低 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与呋塞米合用 的原因是 D A. 呋塞米加快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排泄 B. 呋塞米抑制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吸收 C. 呋塞米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肾毒性 D. 呋塞米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 E. 增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 7. 下列有关四环素类药物体内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餐后服药吸收率低 B. 合用铁剂,吸收率下降 C. 碱性环境促进药物吸收 D. 可透过胎盘屏障 E. 在牙、骨、肝中药物浓度高 8. 下列有关两性霉素B 描述不正确的是 E A. 对深部真菌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B. 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C. 毒性较大,用药须谨慎 D. 不能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E. 不能和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合用 9. 下面有关庆大霉素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D A. 耐药性产生较快 B. 临床上完全取代了链霉素 C. 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不可逆性的肾损害 D. 常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心内膜炎等 E. 对厌氧菌和肺炎支原体无效 10. 诺氟沙星抗菌机制是 D A.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 抗叶酸代谢 C.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D. 抑制DNA 螺旋酶,阻止DNA 合成 E. 抑制蛋白质合成 11. 磺胺嘧啶对下列细菌感染疗效较好的是 D A. 细菌性痢疾 B. 伤寒 C. 膀胱炎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化脓性扁桃体炎 12. 舒巴坦与青霉素联用,能产生明显的抗菌协同作用,其原因为 B A. 它能增强青霉素的耐酸性 B. 可抑制β-内酰胺酶 C. 可结合PBPs ,与青霉素联合杀菌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自查报告

渭源县五竹卫生院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自查报告 根据渭源县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院的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经过自查小组检查后发现: 自查中好的方面: (1)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领导小组)和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健; (2)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一般分别控制在10种以内; (4)医院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控制在2种以内,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控制在1—2种; (5)医院一般不使用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注射剂型不超过2个品种;作为一所基层乡镇卫生院,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总共不超过4个品种,不得使用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 (6)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3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100人/天以下; (7)医院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8)医院对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规范查处率达到100%; 自查中发现的缺点:

(1)广大的临床一线大夫对滥用抗菌素的危害性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 (2)经过处方抽查发现,有些医生的抗菌素的使用频率较高; (3)某些医师的处方中出项同类抗菌素既口服,又肌注或静脉给药的现象; (4)某些医师抗菌素联用情况较多,甚至有些上感或轻微感染情况也有抗生素联用的情况; (5)有些医师的处方中发现有多类抗菌素联用的情况; 整改情况: (一)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进行整改 医院在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必须按本实施方案具体目标的规定,严格控制本单位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力求使用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国家基本药物之内的抗菌素。 (二)结合医师处方医嘱点评制度进行整改 医院组织临床、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全院表扬、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3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年度内,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上报县卫生局处理,严重者取消其抗菌药物处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大丰市卫生局、大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丰市农业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开展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卫〔2011〕 52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请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 1 、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时, 可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性的治疗方案是以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目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 并非个人经验。单纯的病毒感染、非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应选用抗菌药物。然而, 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率过高的现象比比皆是。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40 %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临床工作中,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者, 都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的现象, 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有的甚至缺乏应用指征, 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或急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 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 便开始应用抗生素, 既不查询发热原因, 也不做相应病原检查。事实上, 这不但违反临床诊疗常规,也违反了合理用药原则。 3、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围手术期用药过多、起点过高、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菌素类较多, 甚至在没有任何严重感染指征的情况下。手术患者抗菌素使用率过高,外科系统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几近为 100 % , I类切口联用抗菌药物率也相对较高。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非常不合理。在使用剂量方面,大剂量、超剂量现象屡见不鲜,大剂量、超剂量的使用, 不

常用抗生素总结

常用抗生素总结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抑制剂。 1.青霉素类 ①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青霉素G抗菌作用强,但抗菌谱窄。 1)G+球菌常见包括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糖球菌(MSSA),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效果较差(肺炎血绿,葡萄表皮肠)。 2)G+杆菌常见包括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炭破产)。 3)G-球菌常见包括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您老)。 4)部分放线菌,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鼠咬热螺旋体(放李梅鼠回沟)。 常见抗菌药: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 ②苄星青霉素G。 ②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抗菌谱同青霉素G。 2)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硝西林,氟氯西林(甲苯非氯硝)。 抗菌谱同青霉素G,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有效。 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G+抗菌谱同青霉素G。 阿莫西林:G-菌常见包括沙门菌,伤寒菌,流感嗜血杆菌,变形杆菌(沙寒流行)。 氨苄西林:G-菌常见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白流大变寒布)。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派美卡)。在广谱青霉素抗菌谱基础上,加上铜绿假单胞菌。 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

G-菌常见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枸橼酸杆菌,志贺菌,沙门菌(傻大克援贺)。 2、头孢类 ①第一代头孢: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安坐抢分啦)。 G+菌抗菌谱同青霉素类。 G-菌常见包括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门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卡门嗜血,克雷大肠变形计)。 ②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丙烯(孟扶克丙烯)。抗菌谱同一代头孢。对部分厌氧菌敏感。 ③第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泊肟酯(他派曲伯赛)。抗菌谱同二代头孢。 ④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头孢匹罗(比啰)。抗菌谱同第三代头孢。 ⑤第五代头孢: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洛林比托罗)。 抗菌谱同一代头孢,对MRSA敏感。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①头孢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洗煤炭)。 抗菌谱类似于二代头孢,对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敏感。 ②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雅美怕他)。抗菌谱同三代头孢。 ③氧头烯类:拉氧头孢、氧氟头孢(拉夫)。抗菌谱同碳青霉烯类。 ④青霉烯类:法罗培南。抗菌谱同碳青霉烯类。 ⑤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对需氧G-菌敏感,常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沙雷菌、枸橼酸菌,志贺菌(肺科流感,傻大志原形)。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2年1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 1月共出院患者56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22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3、头孢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 4、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4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8.18%。 6、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9.09%。 7、碳氢霉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5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2.7%。

数的45.45%,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 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 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1月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2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2年2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 2月共出院患者45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18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1.1%。

抗生素商品名

临床常用抗生素分类及化学名、商品名 β-内酰胺类(β-lactams)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类。 (一)青霉素类 1.阿莫西林(Amoxicillin):即羟氨苄青霉素,商品名:“阿莫仙”、“阿莫灵”、“弗莱莫星”。 2.哌拉西林(Piperacillin):氧哌嗪青霉素。 3.替卡西林(Ticarcillin):羧噻吩青霉素钠,是羧苄青霉素的替代药。 4.阿洛西林(Azlocillin):苯咪唑类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新品,商品名:“阿乐欣”。 5.美洛西林(Mezlocillin):商品名:“天林”。 6.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舒巴坦(Sulbactam)——青霉烷砜;三唑巴坦(Tazobactam)——他唑巴坦。 7.奥格门汀(Augmentin):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商品名:“安灭菌”、“力百汀”、“安奇”。 8.泰门汀(Timentin):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商品名:“特美汀”。 9.优立新(Unasyn):氨苄西林/舒巴坦。 10.克菌(Copliscan):阿莫西林/双氯西林,同类产品:新灭菌(Biflocin)。 11.他唑西林(Tazocillin):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商品名:“特治星”、“海他欣”。 (二)头孢菌素类 一代头孢 1.头孢唑啉(Cefazolin):先锋Ⅴ。 2.头孢拉定(Cephradine):先锋Ⅵ,商品名:“泛捷复”(Velosef)。 3.头孢噻吩(Cefinase): 二代头孢 1.头孢呋辛(Cefuroxime):又名头孢呋肟,商品名:“西力欣”(Zinacef)、“力复乐”。 2.头孢克罗(Cefaclor):商品名:“希刻劳”(Ceclor)、“可福乐”(Keflor),为口服药。 3.头孢替安(Cefotiam):商品名:“泛可博林”。 4.头孢丙烯(Cefprozil):商品名:“施复捷”(Cefzil)。 三代头孢 1.头孢噻肟(Cefotaxime):商品名:“头孢氨噻肟钠”、“泰可欣”(Taxime)、“凯福隆”(Clafolan) 2.头孢曲松(Ceferiaxone):又名头孢三嗪,商品名:“罗氏芬”(Rocephin)。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陕西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XX年版)》文件精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网络监测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院结合实际开展了相关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委员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明确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二、建立完善了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纳入医疗质量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切实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实到实处。 三、制定并向市卫生局报备了我院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严格按照目录采购药品,未采购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品。 四、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全员培训。药师医师经培训合格后,分别授予药师抗菌药物调配权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 五、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在电子信息系统设定。 六、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公示和报告制度,对抗菌药物使用排名前位或发现严重问题的医师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小组予以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对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经常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频繁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进行统计排名,并予以内部公示。 八、按时完成并上报抗菌药物网络监测要求内容。并对我院抗菌药物网络上报情况及存在问题按季度作出点评分析通报。具体评价分析如下:

抗菌药物点评年度总结

年抗菌药物应用年度总结 为规范抗菌药物管理,认真落实《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我院自2011年起,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抗菌药物处方监测和超频预警、干预制度》等。 为进一步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卫生部颁发的《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特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责任状,并与各科室签订了《2013年涡阳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上限,个体化规范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 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目录》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并认真执行,成立了抗菌药物监督点评小组,制定了《抗菌药物点评细则》和《抗菌药物奖惩办法》,点评小组成员由各科室专家组成,每月组织进行一次抗菌药物点评活动,抽查各科室病例共计400份(重点抽查了以下科室:感染科、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心内科、呼吸科、神经科),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并将点评结果通报各科室,奖惩到人。药剂科定期编写并出版《药学信息通讯》,公布了耐药信息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 2013年度抗菌药物点评年度总结如下:

2013年全年度抗菌药物使用率45.6%(标准≤60%),已达标;药敏试验率10.0%(标准≥30%),未达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25.1DDD(标准≤40DDD),已达标;I类切口手术未使用抗菌药物占I类切口手术病例的24.6%(标准≥30%),未达标。 全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均为β-内酰胺类,且前十名药物大多数为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级别较高。 2013年度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018年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培训

2015年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培训 培训材料 主讲人: 培训对象: 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 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材料 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适应症,绝不能滥用抗生素。 抗菌素只适用于“两菌四体”,即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及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痛、咽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一般无需抗生素。如能核定细菌,最好做药物过敏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而目前各级医疗单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不要将抗生素作为退热“万能药”,只要一见到感冒发热的患者就使用抗生素。 二、严格控制新品种和昂贵抗生素的使用。 滥用昂贵新品种抗生素,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临床治疗疾病产生不良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本

来一线抗生素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使用二线、三线抗生素,更不能因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而不坚持用药原则,迁就患者,只有根据临床上的实际需要,其他抗生素又无法控制感染时,才能考虑用新品种或昂贵抗生素。 三、应用抗生素不应该盲目下药和更换,遇到病情应尽力找出病原微生物,针对性用药。 疑为细菌感染的,除非病情危急,不轻易立即使用抗菌药物。例如:G+球菌的肺炎球菌,可选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如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要全面分析考虑是否药物剂量不足,用药时间短,给药途径不当,全身免疫功能等因素,如与此有关只要对这些因素加以调整,对症选择,疗效就会提高,避免造成药物浪费。 四、预防性用药必须严格控制。 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冒用药,对那些不明原因的发热,无明显细菌感染指征的,不要使用抗生素。不论病情需要与否都使用抗生素来提高保险系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五、合理停用或换用抗生素。 在临床上停用抗生素的指针是体温正常,血象正常,临床症状消退72~96h(3-4天)等。重症感染可以适当延长,若抗生素疗效不满意时,急性感染可以于48~72h(2-3天)后考虑更换抗生素。 六、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联合用药要有可靠的依据。定的指征是:病情特别严重,如败血

抗生素用法用量

各类抗生素用法及用量 1 抗生素 1.1 青霉素类 青霉素 青霉素钠 Sodium Benzylpenicillin 【用法用量】青霉素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1.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2 .小儿:肌内注射,按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kg,分2?4次给药。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出生第一周每 12 小时 1 次,一周以上者每 8小时 1 次,严重感染每 6小时 1 次。4.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 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2?4周者每8 小时 1 次;以后每 6 小时 1 次。 5. 肾功能减退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10?50ml/ 分时,给药间期自 8 小时延长至 8?12 小时或给药间期不变、剂量减少 2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 10ml/ 分时,给药间期延长至 12?18 小时或每次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 25%? 50%而给药间期不变。 6. 肌内注射时,每 50 万单位青霉素钠溶解于 1ml 灭菌注射用水,超过 50 万单位则需加灭菌 注射用水 2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静脉滴注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 50 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规格】粉针剂: 80万 u/ 瓶 苯唑西林钠 Oxacillin Sodium 【用法用量】本品供肌内注射时,每0.5g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肌内注射成人一日4?6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成人一日4?8g,分2?4次给药,严重感染每日剂量可增加至12g。小儿体重40kg以下者,每6小时按体重给予12.5?25mg/kg,体重超过40kg 者予以成人剂量。新生儿体重低于2kg 者,日龄1?14天者每12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 体重超过2kg者,日龄1?14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6小时按体重25mg/kg。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不需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应用大剂量,以防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 【规格】粉针剂: 80万 u/ 瓶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用法用量】成人:肌内注射一日2?4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剂量为一日4?8g,分2?4次给药。重症感染患者一日剂量可以增加至 12g, —日最高剂量为14g。儿童:肌内注射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每日按体重100?200mg/kg,分2?4次给药。 一日最高剂量为按体重300mg/kg。足月新生儿:按体重一次 12.5?25mg/kg,出生第1、2日每12小时1次,第三日?2周每8小时1次,以后每6 小时1次。早产儿:出生第一周、1?4周和4周以上按体重每次12.5?50mg/kg, 【规格】粉针剂: 0.5g/ 瓶 氨苄西林钠 / 舒巴坦钠 Ampicillin Sodium~Sulbactam Sodi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