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贯通测量设计

隧道贯通测量设计
隧道贯通测量设计

羊角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摘要:根据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将测量技术运用到隧道工程控制领域,对隧

道贯通误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拟定了现在工程中最常用的测量控制方案

—地面GPS控制网、洞内导线控制网。重点阐述了控制网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引起贯通误差大小的原因及精度估算,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

际经验推导出能满足贯通误差要求的理论性方案,指出了运用不同方案测量时

所采用的精度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精度估算发现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实

用性。

关键词:羊角隧道GPS控制网控制测量设计主副导线网测量精度联

测贯通误差估算

引言:众所周知:隧道贯通面上贯通误差的影响值,由洞外和洞内控制测量两部分组成。为了保证高精度贯通,本设计按《测规》规定横向中误差75mm,高程中误差25mm进行设计,分配给洞外横向中误差为45mm,高程中误差18mm,分配给洞内横向中误差为60mm,高程中误差为17mm。在保证精度足够的条件下,从省时省工和经济合理等角度考虑,本次设计对控制测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分析,选择其最佳方案,作为该隧道的施工测量方案。对洞外采用GPS控制网,洞内采用环形导线网的形式进行设计。

1 编制依据

㈠、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设计的《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武隆至

水江段高速公路第B7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第一册、第二册。

㈡、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武隆至水江段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预审意见》。

㈢、交通部“关于武隆至水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发[2005]65号)。

㈣、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武隆至水江段高速公路项目《监理实施细则》。

㈤、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沿线地方政府有关的函件、文件、规划资料。

㈥、国家、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试验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㈦、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有关技术规定及有关会议纪要、规定。

2 工程简述

2 1 工程概况

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武隆至水江段,是国家重点干线公路宁波至樟木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二环八射”,主骨架公路网中的重要射线之一,是连接我国西南、中南、东南地区的重要横向经济干线,是连接重庆市东南部老、少、边、穷地区的交通要道。本项目的建设是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它对于加快建设国家重点干线公路,完善重庆市“两环八射”主骨架公路网络的布局,加快重庆东南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合同段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武隆县,南川市境内,总体呈东西走向,起于武隆县城乌江水岸的苏家河,与重庆至长沙公路的彭水—武隆段终点衔接,经过土坎、羊角、白马、长坝、双河口,止于南川水江镇,于重庆长

沙高速公路水江—界石段起点衔接。地理位置;东经107o161—107o461,北纬29o141—29o181。路线总长51.981公里。该隧道称羊角隧道,为特长双洞单向行车隧道,左线全长6655m,右线全长6676m,B7合同段为K24+500—K27+835,全长3335m,位于重庆市武隆县白马镇境内,左线设计纵坡为+0.84﹪,右线设计纵坡为+0.85﹪,出口段平面线形均为直线,隧道轴线间距为45.57-50.43m,单洞净宽10.79m,净高7.0m,

m。隧道设4处车行横通道及相应紧急停车带与9处人行横通道,内净空面面积为64.252

停车带在主洞行车方向右侧加宽3m。

本合同段总投资为196105700元,于2005年12月开工,预计2008年5月完工,合同工期为30个月。

本合同段由重庆市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建设,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设计,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监理单位是西安方舟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2 地质

2.2.1 地质构造

隧道区地质构造位处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东褶带东缘之羊角背斜西翼,其西邻北东南西构造体系之白马向斜,东邻冷水垭甘田湾向斜。

羊角隧道位处羊角背斜西翼,隧道穿越地层为单斜岩层,岩层产状290~300°∠20~34°,由进口至出口倾角呈变缓的趋势,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区内构造较简单,未发现有断层通过,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呈大角度相交。

2.2.2地层岩性

隧道区表层零星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崩破积层(Q4c+dl)、滑坡堆积体层(Q4del)、残坡积层(Q4el+dl)块、碎石土,下伏岩层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1~3)一至三段、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T2w1~2)一至二段、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志留系下统罗惹坪组(S1lz1~2)一至二段、志留系下统小河坝组(S1x)、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S1L)、奥陶系中上统五峰组(Q1w)、林湘组(Q3L)、宝塔组(Q2b)、十字铺组(Q2s)、奥陶系下统大湾组(Q1d),岩性主要为灰岩、泥灰岩、白云岩、水云母页岩、炭质页岩、石英粉砂岩等。

2.2.3不良地质现象

隧道区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采空区、岩溶与岩溶水、穿煤压煤及有害气体等。

①采空区

主要分布于羊角镇后山,分别为大湾煤矿(武隆县硫铁矿)、朱家湾的石合煤矿以及岩角坪煤矿,均对隧道无影响。

②岩溶与岩溶水

隧道区岩溶受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控制,分布成带状,与岩层走向近一致,其发育区主要分布于里程ZK24+000~ZK26+700段的P1q、P1m、P2c、T1f1、T1f2、T1f3地层。

隧道岩溶地下水丰富,赋存于岩溶管道(暗河、溶洞)中,当隧道通过岩溶及岩溶水发育的地段时,可能发生突发性突水、突泥。

③穿煤压煤及有害气体

隧道穿越含煤地层P2w,其底部仅含一层可采煤层,煤层厚0.30~0.80m,煤层上部为0.40~0.80m,厚的硫铁矿。

隧道区有毒、有害气体主要为P2w,煤层瓦斯和P1q灰岩中浅层天然气,羊角隧道穿过深部K1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2.2.4 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之图A1和图B1,线路所经地区地震烈度为Ⅵ,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按《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2001),场地为坚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Ⅴ级,为建筑抗震一般地带,设计特征周期0.35s。

2.2.5 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出口的山间冲沟(郭溪沟)和北侧乌江及南侧白果坪~摩子岩一带垄状山脉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单元内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较好,雨量充足,分布较丰富的地下水。

2.3 气象、水文

气象:遂址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冻寒期短,且春夏之交多暴雨,湿度大,具有多雨、多雾、寒冷的特点,雨量充沛,境内四季分明。据武隆气象局资料,7至9月时有伏旱、秋旱出现。最冷月为1-2月,最热月为7-8月,年平均气温17.5℃,日最高气温40.7℃(1997.8.31),日最低温-1.8℃(1993.1.24),月平均最低气温6.0℃,月平均最高气温29.2℃,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3.5℃,多年平均气温17.9℃。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082.2-1181.5 mm 之间,雨季降雨(5-8月)约为全年降雨量的40%。1993—2002年历年日最大雨量138.5mm(1998.7.21),年平均降雨量986.82mm,最大年降雨量1417.2mm(1998年)。历年主导风向为E,历年平均雾天数44天,年平均无霜期310天。

水文:遂址区均属乌江水系,其支流在隧道进口为猫儿沟,隧道出口为郭溪沟,其次急水流一般发源于中底山沟谷中,明显受构造控制,多为树枝状水系,局部也形成羽毛状水系。白果坪~郭房子~摩子岩一带山脉为分水岭。总体上区内横向冲沟不发育,垂直隧道轴线南西~北东向发育少量的斜向发育少量的斜向季节性冲沟,冲沟坡度较大,坡角一般为25°~35°,局部为50°。地表冲沟担负起了隧道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任务。由于冲沟不发育且浅切,沟底坡角大,故每当暴雨发生,地表排水通畅,山洪暴发时消涨快。

2.4 隧道施工方案

2.4.1方案概述

采用“新奥法”施工,以超前预测探测为手段,管超前、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检查、勤量测,适时衬砌、稳妥前进、不留隐患,确保安全、质量,实现工期的原则,认真贯切“光面爆破是基础,喷锚支护保安全,围岩量测明情况,施工通风出效率,仰拱先行快封闭,衬砌质量树形象”的工作原则。

采用无轨方式实施掘进、喷锚、衬砌三条机械化作业线,开挖利用钻孔台架采用风动凿岩机打眼,光面爆破,装载机装碴,18T自卸汽车出碴。喷砼、挂网、锚杆,并结合钢架、超前支护等;大功率通风布置;电动液压钢模台车(12m)全断面一次衬砌(非标准段采取组合钢拱及大块钢模);自动计量拌和站集中供应砼,砼罐车运输,泵送入模,附着式、插入式振动器双重捣固,形成机械化作业一条龙施工。及时进行围岩量测,并根据量测反馈的围岩变形信息,调整支护参数,确定二次模筑混凝土时间等。

对不良地质地段,切实做好超前钻探、预测、预报,超前支护等工作。做到先固结,后开挖,同时搞好控制爆破及沉降监测工作。

ZK24+707~ZK27+687为Ⅴ级围岩,采用分部短台阶开挖(台阶长不超过3m),每循环进尺1.0~1.2m,每0.8m支立一榀I18工字钢支撑,并进行洞身超前及初期支

护,形成一个完整封闭洞内支护体系。其中洞口施作时,要快速支护,快速封闭,形成体系,并建立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确保安全进洞。

2.4.2 钻孔

组织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有爆破证的工人操作钻爆作业。使用自制简易台车配多台

7655型风动凿岩机钻孔。

钻孔前,先进行钻爆设计,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施工时严格按钻爆设计实施,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定人、定位,周边眼、掏槽眼由经验丰富的司钻工司钻确保位置和角度的正确。

严格控制炮眼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特别是掏槽眼和周边眼,采用斜眼掏槽时,外插角必须控制好,严禁相互交错穿孔。

周边眼数量,间距要严格按照钻爆设计施作。爆破后要求硬岩残眼率达80%以上,中硬岩达到70%以上,软岩开挖轮廓要圆顺,符合设计轮廓,周边眼外插角应严格控制,并根据钻孔深度进行调整,使相应邻两茬炮之间错台不大于15cm。

钻孔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掏槽眼眼口间距和眼底间距误差控制在5cm以内。

b.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5cm。

c.周边眼沿隧道设计断面轮廓线上的间距误差不大于5cm,外斜率不大于5cm/m,眼底不超出开挖轮廓线10cm,最大不得超过15cm。

d.内圈炮眼到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得大于5cm,炮眼深度超过2.5m时,内圈炮眼与周边眼应采用相同斜率。

e.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和装药量,力求除掏槽眼外的所有炮眼底部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2.4.3 爆破

采用光面爆破,并按微震控制爆破设计,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

施工中根据预裂爆破设计,结合现场地质情况进行爆破试验,并不断修正设计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成立爆破小组,实行定人、定位、定标准的岗位责任制,精细正规实施。

2.4.4出碴

隧道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方式,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

2.4.5测量放线

洞内施工测量采用中线法,中线测桩间距不短于50m,每100m设一水准点,根据需要适当加密。在每排炮开钻前准确绘出开挖轮廓线,周边眼、掏槽眼的位置。

每次测量放线的同时,对上一次爆破断面进行检查,利用我局自行开发的4850型计算器软件,《隧道开挖断面量测系统》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2.5隧道测量方案

2.5.1施测程序

2.5.2施工测量部署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设计要求和方法进行施测并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2.5.3施工测量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Ⅰ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Ⅱ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Ⅲ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Ⅳ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Ⅴ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6准备工作

⑴熟悉设计图纸,仔细校核各图纸之间的尺寸关系,全面了解设计意图。

⑵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检核及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⑶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

⑷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并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验。

2.7测量仪器的选用

本隧道控制测量采用仪器应满足下列精度要求:测角精度小于或等于±1″,测距精度不大于±(2 mm+2×10-6D),水准仪的精度应高于或等于±1 mm/km,采取铟钢水准尺。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每年送国家授权检定部门进

行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3 羊角隧道GPS控制网的方案设计

3.1 GPS控制网选择说明

根据洞外导线控制测量设计方案和GPS控制测量设计方案的对比,拟定最终确定采用GPS 控制测量的布设方案。

因为:1.导线测量网形设计太单一,多余观测条件少,不足宜检核。外业观测时间较长,局部导线边离隧道中线较远和相临点间无法通视的困难,有时可能还要受到天气的影响。而GPS技术不仅具有精度高,工期短的优点,而且由于GPS 测量本身的特点,网型结构简单,点的疏密和边长的长短都可适当选取,既保证了两边洞口各点的GPS 点间通视又解决常规测量中点位之间无法通视的困难,选点灵活,不需要高标,同时还可解决外业施测受天气影响的困难。

2.由于现在GPS 测量技术要求高,作业周期短,并且有两台接收机同时作业,

在作业前有周密的计划,和有完善的协调组织工作,能合理安排,协调作业,认真细致地进行工作,使观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等等,从而为高精度、高效率的成果得到更充

分的保证。虽然导线测量的经费比GPS网的经费低,但是相差不多,从精度的角度和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导线方案不如GPS方案,为了满足施工测量精度,达到预定的贯通误差值,从而拟定GPS控制网作为该隧道的洞外控制测量。

3.2 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根据《规范》的规定,该隧道的横向贯通误差应为mm

±以内。测量误差的配置

75

为:地面控制测量的横向中误差应为mm

±以内,联系测量和地下导线测量的横向中

45

误差应分别为mm

±以内。通常分两级布设,即首级为控制网,二级为精密导线网,

60

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平均边长2k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规定在mm

±

10

以内,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在mm

±以内,最弱边相对中误差高于1/90000,与原有控制

12

点的坐标较差小于mm

50。

3.3 设计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2)《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简称《公路(GPS)规范》。

(3)《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3.4 投入人员及仪器设备

参加野外工作人员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一名,工程师一名,技术员2名,技工一名。仪器设备∶四台套Smart2001AS GPS单频接收机,静态基线精度∶平面5mm+1ppm,高程10mm+1ppm。

3.5 选点与埋石

3.5.1 点位选择的原则

控制点的选点除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外,还应满足地面精密导线布设的需要,具有其特殊性,即除原控制点位不要求通视,隧道进出口的各三点控制点点间距不低于500m,并且其至少有两个通视方向,以便检核。

3.5.2 GPS点位的埋设

点位选好后,按照规范中的标石埋设要求,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标点点位。点的标志与标石必须稳定,坚固,以利于长期保存与利用。

3.6 GPS控制网的测设

羊角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的布设,即要满足最近地区长期规划的需要,又要满足近期规划建设的需要,本着确保测量精度高、进度快,费用省的原则布设。

武水高速公路羊角隧道B6、B7合同段属重山岭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程在500—1000m,,相对高差在200-700m,测区内有白马至武隆二级公路及山区简易便道,GPS14-GPS18,在公路附近,交通方便,除了个别原有控制点遭破坏外,标面、标架仍保存完好,平面基准为:1954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8°,抵偿高程面为300

米,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在实施中均把原控制点将其纳入新布设的控制网中。

GPS 观测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严格按《公路GPS 规范》5.1.1条要求执行,其

3.7 外业观测与数据处理 3.7.1 外业观测

GPS 数据采集使用四台套Smart2100AS 单频接收机进行同步静态观测,标称精度:平面为5mm+1ppm ,高程10mm+1ppm 。GPS 观测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首先根据GPS 卫星星历预报制定GPS 外业观测调度表,进而进行有计划作业。天线安置严格对中,整平,并使定向标志指向磁北。观测历元间隔15°,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步时段观测时间骨架网为90分钟,其余时段为60分钟。在天线板上互隔120°的三处量取天线高,互差少于3mm ,并在观测前后各量一次取中数。采集的数据及时传输到计算机存储并备份保存,及时检查外业观测时点名、仪器高、观测时间等相关记录有无错漏.天线高在观测前量取3次,读数至毫米记入手簿,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 ,取平均数记入手簿。测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为检核.并记入手簿。 3.7.2 基线解算

基线向量解算和网平差采用中海达HD2003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时进行基线向量解算,共解算30 条静态基线,在基线解算的基础上进行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检核、重复基线检核。其大致平差精度统计如附表1 3.7.3 GPS 数据处理

① GPS 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每天采集的GPS 外业数据采用中海达HD2003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时进行基线向量解算,共解算30 条静态基线,均符合要求,在基线解算的基础上进行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检核、重复基线检核。 1) 同步环闭合差检核

基线自动组成15个同步环,各闭合环的X ,Y ,Z 方向和全长绝对闭合差和相对闭合差均小于相应的限差要求。 同步环各分量闭合差σ5

,,n W W W Z Y X ±

全长坐标闭合差σ5

3n W ±

≤ 其中n ─同步环的边数, σ─-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即弦长标准差(mm)

22)(bd a +=σ

a ─固定误差(mm)

b ─比例误差(ppm) d ─相邻点间的距离(km) 经分析计算15个同步环中最大相对闭合差为2.87ppm.即1/348432

该同步环由: G4─GPS17─G5─G4基线边组成,总长10872.7647m.经计算该同步环Wx 、Wy 、Wz 均小于

σ5

n

。 全长坐标闭合差W=10.40mm ,小于限差12.42mm 。 2) 异步环闭合差检核

共组成16个异步环,各闭合环X 、Y 、Z 方向和全长绝对闭合差和相对闭合差均小于相应的限差要求。异步环各分量闭合差σ

?≤??n V V V Z Y X 3

全长坐标闭合差 σ?≤n V 33

经分析计算,16个异步环中,最大相对闭合差为6.96ppm 即1/143678 该异步环由G5─GPS16─G4─G5基线边组成,总环长6360.7967m ,经计算该异步环全长坐标闭合差V=14.76mm ,小于限差131.13mm 。 3) 重复边较差检核

全网共有6条重复基线,重复基线长度较差ds 均小于相应允许较差,即σ22≤ds 6条重复基线中相对误差最大值为8.18ppm ,SW409—SW408边长为759.557m 。

经计算SW409—SW408重复边长较差允许值mm 26.3022=σ,即

mm mm ds 26.3021.6<=限差要求。

从以上几次检核可知,GPS 外业数据质量可靠,同步环,异步环坐标闭合差,重复边较差均满足《公路GPS 规定》规定的限差要求。 ② GPS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从上表知,GPS 空间网符合精度良好,满足规范要求。 2) GPS 控制网二维约束平差

为了保持与原控制网的坐标系统统一,并达到检核原控制网的目的,GPS网的二维约束平差以原控制网点GPS14,GPS16,GPS17等3点作为起算点进行平差计算。平差精度详见下表:

满足《规范》要求。GPS控制点成果资料(见附表2)

3.8 GPS控制网的复测

3.8.1平面系统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原控制网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8o,抵偿高程面为300m,本次GPS控制网复测与之一致。

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3.8.2控制网复测的精度等级

武水高速公路羊角隧道B6、B7合同段GPS控制网内部复测精度,按《公路GPS规范》二级精度指标和基本技术指标执行(不考虑原控制网的实际精度等级)。

但为了与原控制网成果比较,选择了3个原控制点作为起算点进行约束平差,并进行分析比较。

3.8.3GPS控制网复测的网形设计

GPS控制网复测按二级精度要求施测,网形布设为大地四边形,以边连式布网,即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公共点相连的布网方法,详见附图一:GPS控制网网形示意图。

3.9 GPS网复测成果与原控制网成果比较

我们选择两种方案,方案一:平面采用GPS14,GPS16,GPS17三点作为起算点,高程采用G4,G5,GPS14,GPS16四等作为高程起算点。方案二:采用GPS14,GPS16,GPS17,GPS18四点作为平面起算点,高程采用G4,G5,GPS14,GPS16,GPS18五点作为起算点。

3.9.1平面坐标成果比较

选择方案一进行比较。GPS控制网复测10点,其中GPS14,GPS16,GPS17三

①G4,G5,G6,GPS18四点坐标差值较小,除G4点y方向差值为0.0108m外,其余

互差均小于1cm,特别是GPS18点作为检核点,原坐标与复测坐标x方向仅差3.5mm,y方向仅差3.8mm说明复测网成果可靠,同时也说明原控制网GPS14,GPS16,GPS17,GPS18,G4,G5,G6点成果可靠。

②原一级导线点SW406,SW408,SW409三点坐标与GPS网复测坐标差值较大,

最大值:SW406点x方向为-0.1516m,达到分米级。说明原控制网一级导线点(SW406,SW408,SW409)精度较差,使用原成果时应予注意。

3.9.2高程成果比较

选择方案二进行比较。高程采用G4,G5,GPS14,GPS16,GPS18五点作为起

小,仅在厘米级,最大差值:SW409为1.2cm,说明GPS复测拟合高程可供参考使用。

3.10结论和建议

武水高速公路羊角隧道B6,B7合同段GPS控制网复测按《公路GPS规范》二级精度指标和基本技术指标执行。GPS控制网复测的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均达到二级GPS网精度要求,说明GPS控制网复测精度优良成果可靠,满足规范要求,可供施工单位使用。

通过GPS控制网复测平面坐标成果与原控制网平面坐标比较,G4,G5,G6,GPS14,GPS16,GPS17,GPS18计7点平面坐标差值较小,说明GPS复测成果可靠,同时表明原控制网(上述7点)成果可靠。但原控制网中一级导线点SW406,SW408,SW409三点,平面坐标精度较差,无论采用3点约束平差(方案一)还是采用4点约束平差(方案二),与原平面坐标比较,其坐标差值均较大,达分米级(SW406点),说明一级导线点SW406,SW408,SW409三点平面坐标存在一定问题。建议施工单位使用该三点平面坐标成果时慎用。

GPS控制网复测二维约束平差,采用的两种方案平差,其平面坐标两套成果,基本一致。故方案一、方案二的平面坐标成果,均可供使用。

4 羊角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4.1洞内导线点的设计情况

4.1.1导线点选点及埋设

导线点选点一般选用石桩或砼桩(桩顶嵌入金属标志,顶部刻有十字线以表示点位)。埋设应在无积水、无行车碾压和其它干扰地带。相邻之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导线边长宜大致相等,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以免影响测角精度。高程点可

以直接利用导线点做为水准点。

4.1.2平面控制测量

①洞内外联测

洞内外联测,应选在阴天,气温稳定,无风情况下进行。水平角观测在不同时段采用方向观测法测2组,每组15个测回。测距采用对向观测,其中竖直角观测四个测回,测距6次,边长归算考虑气象改正,投影改正。投影面高度最好为隧道中线平均高程(GPS 网投影高程面)。

高程测量严格按照《铁路测量规则》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采用往返不同线路进行施测,在往返闭合差满足要求时,取返往平均值。

②洞内控制测

1)洞内导线测量

根据《规测》的要求测设隧道中线时,通常每掘进20m埋设一个中线桩。由于定线误差,所有中线桩不可能严格位于设计位置上。所以,隧道每掘进400米布设一个导线点,也可以利用埋设的中线桩作为导线点,组成洞内施工导线网。测角使用

TCRA1102+2″型全站仪观测9-12测回,测距对象观测3测回。其精度要达到测角中

误差M

β=1.3″,测边的精度相对中误差为M L/L=1/3.5万,边长取平均值,并考虑气象

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并归算至椭球面上。转折角应观测左角和右角,边长应往返测量。根据导线点的坐标来检查和调整中线校位置。随着隧道的掘进,导线测量必须及时跟上,以确保贯通精度。

2)洞内水准测量

用洞内水准测量控制隧道施工的高程。隧道向前掘进,每隔50m应设置一个洞内水准点,并据此测设腰线。通常情况下,可利用导线点作为水准点。洞内水准线路可是支水准线路,除应往返观测外,还须经常进行复测。

洞内控制测量应在施工不影响时进行,并加强通风,保证照明充分,提高清晰度。以良好的施测环境,确保测量的精度。

洞内导线向前延伸,施测时必须联测两个以上同等级控制点,在确定前面点位正确无误后方可向前延伸。

4.2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⑴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⑵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布设呈矩形。

⑶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布设方案。

⑷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⑸桩位必须注意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4.3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①导线测量应符合以下导线的技术要求规定: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②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开状,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点位能长期保存。

③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要求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因羊角隧道为特长隧道,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规定,采用严密平差。测量成果见附表3。

4.5 隧道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设计

由于隧道内施工场地狭小,控制网布设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导线端点的精度,在不增加较多工作量的前提下,结合洞内施工条件和以往洞内导线控制网布设经验,我们提出几个方案以便对比选择,并根据实际现场情况进行布控,以期提高导线端点的精度。

4.5.1方案一:支导线法(单导线)

传统的支导线布设方案(图1)简单,观测工作量较少,布设灵活,但由于没有多余观测和其他约束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即使发生错误也无法检查,同时随导线长度的增加,端点横向误差迅速增大。

图1:单导线法闭合环布置图

单导线法导线网布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

结合洞内施工条件,洞内导线平均边长250m ,从K24+500~K27+739各洞分别设14个导线点,按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要求,测角中误差2.5″,测边中误差1/35000。

1)测角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

mm m Rx m M 77077.040197452206265

5.221±=±="

±

=∑ρ

β

2)测边中误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

因为羊角隧道出口为直线隧道,导线基本在隧道中线附近布置,测边中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极小,以最大影响布设方式:假定导线点交错偏离中线5m ,每条边在贯通方面投影长度为最大10m ,则:

mm m Dy L

ml M 1001.0130035000

1

22±=±=±

=∑

3)洞内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

mm M M M 771772221±=+±=+±= 4.5.2方案二:主、副导线法

左右洞各自独立形成闭合导线环,沿隧道中线布设主导线,在其旁布设副导线,构成主、副导线环,并每隔2~3条边组成一个闭合导线环。观测闭合环的所有内角,进行角度检核,只测主导线的边长而不测副导线的边长,通过角度闭合差可以评定角度观测的质量和提高测角的精度,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精度有利(见图2主、副导线网布置图)。

G5-1

G5-2

右洞中线 左洞中线

B7Y-1

3

4

5

6

1

2

3

4

5

6

B7Z-1

贯 通 里 程

1

车 行 通 道

车 行 通 道

车 行 通 道

G5-1

G5-2

右洞中线

左洞中线

B7Y-1

1

2

3

4

5

6

5′4′

3′2′1′

1

2

3

4

5

6

5′4′

3′2′1′

B7Z-1

贯通里程

图2:主、副导线环导线网布置图

主、副导线环导线网布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

结合洞内施工条件,洞内导线平均边长250m ,从K24+500~K27+739各洞分别设14个导线点,按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要求,测角中误差2.5″,测边中误差1/35000。

1)测角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

mm P m M 4004.011342112206265

5.211±=±="

±=±

=βρ

β

2)测边中误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

因为羊角隧道出口为直线隧道,导线基本在隧道中线附近布置,测边中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极小,以最大影响布设方式:假定导线点交错偏离中线5m ,每条边在贯通方面投影长度为最大10m ,则:

mm m Dy L

ml M 5.10015.0260035000

1

22±=±=±

=∑

3)洞内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

mm M M M 405.1402221±=+±=+±= 4.5.3方案三:环形导线法

根据隧道实际情况,并在车行通道处左、右洞形成闭合导线环,该方法比

较实用,且效率高,并具有相互联测、校核的作用(见图3单导线法布置图)。

G5-1

G5-2

右洞中线左洞中线

B7Y-13

4

5

6

1

2

3

4

5

6

B7Z-1

贯通里程

1

车行通道

车行通道

车行通道

图3:单导线法闭合环布置图

布网原则:主导线网在隧道两洞口之间沿中线纵向布设,每个环中导线点的数目不宜过多,环的横向连接一般应设在岩石稳定,无积水的地方,导线边长也不宜相差达大,应避免设置过短的边,一般情况不应小于200m 。

环形导线法导线网布置对隧道贯通的影响,测量误差可参照主、副导线控制贯通误差。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 导线横向误差随导线延伸成递增趋势,导线越长增加速度越快,当采用改进方案时,横向误差明显提高。在上述方案中,支导线的精度最低,主、副导线及环形导线法较高。

②在工作量方面,主、副导线法最高,环形导线其次,支导线最小。

综上所述,我们决定在隧道洞内施工控制过程中采用比较适中环形导线法。 4.6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4.6.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隧道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首先对G5导线点的三等高程点与羊角隧道进口端SW406点进行闭合测量,校测合格后在场区内以出口左、右洞洞口桩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4.6.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⑴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⑵ 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 ⑶ 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⑷ 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⑸ 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4.6.3 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①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②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4.7贯通测量设计

众所周知:隧道贯通面上贯通误差的影响值,由洞外洞内控制测量两部分组成,为了保证高精度贯通,本设计按横向中误差75mm,高程中误差25mm进行设计,按《测规》规定的分配给洞外横向中误差为45mm,高程中误差18mm,分配给洞内横向中误差为60mm,高程中误差为17mm。

4.7.1平面(横向)测量设计

由于隧道为直线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其通视条件较好,为提高测量精度,导线边长尽量长,故本方案按边长为400m,按在左右线相通的车行横道,布设成一个主副导线网的形式进行设计。各洞分别设18个导线点,按《测规》要求初步选择观测精度为:测角中误差2.5″,测边中误差1/3500。

按上述布设方案,∑2Rx、∑2dy计算如附表4、附表5所示:

①洞内∑2Rx计算:

右洞依据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竖直距离计算的结果为771101142=∑Rx 左洞依据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竖直距离计算的结果为766748492=∑Rx ② 洞内∑2dy 计算:

由于洞内导线沿隧道中线布设,隧道为直线隧道,则左右线的0=dy ,即∑=02dy 。 ③ 洞内测角精度计算:

由于采用测距标称精度为)1022(6D mm -?+±的全站仪测距,洞内总的横向中误差

mm m y 60=β,测边中误差为

35000

1

,因为∑=02dy ,则02=yl m ,所以将参数代入下式计算出右线测角精度β

y m ";

77110114206265

"60"2

βββρ

m R m m X

y ±==±

=∑右

则 "4.1"=βy m 同理,76674849206265

"60"2

ββ

βρ

m R m m X

y ±==±=∑左

得 "4.1"=βy m

所以;实际两线都采用"3.1±,即洞内按三等导线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设测可满足在60mm 内贯通要求。 4.7.2 高程测量设计

该隧道长6.6km ,按规定分配给洞内高程中误差mm m h 17=?,先计算水准测量精度每公里(km )高程测量高程中数中误差?m 内,按下式计算:

mm L

m 6.67

.61717=±

=?内

可见,低于四等(mm m 5=?)精度,但高于等外mm m 5.7=?,故选用四等水准测量,所以洞内高差控制测量按四等要求,即可满足高程贯通中误差影响值为17mm 的要求。从安全角度考虑,实际操作可按三等水准要求施测。 4.8 贯通误差预计

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以及细部放样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炮台山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1、前言 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和上下的偏差,为高程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2、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原州区至王洼线第三合同段的炮台山隧道地处黄土梁峁区,隧道进口位于山前陡坎上,出口位于清石河右岸台地上。隧道长度1548m,隧道起止里程DK19+634-DK21+185。隧道进出口段埋深较小,多在6.6-47m之间,其余段落隧道埋深较大,最大埋深可达120m。隧道位于线路纵坡 6.0‰和 4.3‰的单面下坡上,除DK19+704-DK20+013位于R-600m的曲线上和 DK20+641-DK21+151位于R-800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进、出口道路均被深沟所阻,只有乡村道路可以绕行到达,交通困难。 3、贯通误差测量 3.1贯通测量方案 炮台山隧道施工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隧道贯通后,在隧道贯通面上钉一临时桩,用隧道进口洞内的控制点,和隧道出洞洞内的控制点,各自向临时桩进行测量,分别测取临时桩点的平面坐标,将两组

坐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和隧道中线上,则贯通面上的投影即为横向贯通误差,在中线上的投影即为纵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测量是测定实际的竖向贯通误差,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的水准点开始,各自向洞内进行,分别测出贯通面上同一点的高程,即获此点的两个高程之差。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中表6.1.4关于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2 相向开挖长度大于20km的隧道应作特殊设计 炮台山隧道全长1548m,故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100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3.2贯通误差的测定 纵横贯通误差的测定。采用GPT7501全站仪,采用由炮台山隧道进口两个控制点ZD14和ZD16引入的控制点ZD14-23和ZD14-21,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45),Y(496282.256),H(1658)。隧道出口两个控制点GPS12-2、GPS12-1引入的控制点ZD8-8和ZD8-7,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07), Y(496282.273), H(1658.004)。得到△X=0.038,△Y=0.017,△H=0.004。将两组坐标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隧道中线上和高程上,临时桩L1进口测的里程为20+685.981,距中

地铁隧道贯通测量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地铁隧道贯通测量 英文题目Through Measurement of Subway Tunnel 摘要 为了使两个或多个掘进工作面按其设计要求在预定地点正确接通而进行的工作 叫做贯通测量,这是一项重要的地下隧道施工技术。贯通测量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各 项掘进工作面均沿着设计的位置和方向掘进,使贯通后结合处不超过规定的限度。 贯通测量工作直接影响到地下工程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其方法做系统的学习研究。 关键字:地下工程测量沈阳地铁贯通测量 Abstract

The main target of through measurement is to make sure two or more heading fac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connected at the correct point. Through measurement,one of the underground measurement methods,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underground tunnel construction.Through measurement direct impact the quality of underground work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make its way to study systems. Key word:underground measurement, Shenyang metro, through measurement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新)

贯通测量报告 西安铁一院咨询监理公司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监理总部:我项目部承建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工程于2010年5月20日整体贯通,贯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贯通测量,并报请铁一院驻地监理及测量监理组进行复测,现报告如下: 一、测量依据、技术标准 1、国标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2、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3、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编制的《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稿)。 二、测量用仪器设备 外业观测分为一组进行,平面复核测量采用徕卡TCR402、仪器标称精度2”2+2ppm;搞成采用徕卡DNA03型电子水准仪,配条形码铟钢尺,仪器精度为0.3mm/Km. 三、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导线控制,在隧道施工前已布设,施工中洞内采用精密双导线控制施工测量。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左右线分别在YK0+358.871和ZK0+358.911处与车场出入线隧道下一标段贯通。本次贯通测量童家院子车场隧道中线出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1为起始边,在贯通面设一点LD1,入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5为起始边测量贯通点LD1,其贯通测量线路示意图如下:

贯通面 已知点已知点 已知点 测点 进口端 出口端 已知点贯通测量示意图 测量操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性标准要求。贯通测量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贯通测量成果表 四、结论 贯通误差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的精度要求,所以隧道内的加密导线点能够满足隧道整体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中铁七局武汉分公司重庆轻轨项目部 2010年5月20日

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平面控制 (2) 4 高程控制 (4) 5 施工放样 (4) 6 横向贯通中误差估算与分析和控制点观测措施 (4) 7 洞内、外水准高程测量对竖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和分析 (8) 8 洞内、外控制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计算 (8) 9 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估算总结 (9) 10 附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及控制点概算坐标 (9)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

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 1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1.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5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施工设计图纸(主要是隧道轴线平面控制点及曲线要素表、纵断面设计高程数据和施工设计图); 1.6 隧道洞口地形及洞外已知控制点点位实际情况等。 2 工程概况 桃花江核电厂进厂道路工程是桃花江核电前期工程的组成部分,道路全长7.331Km,其中Ⅰ标段1.6km,包括785m道路和815m隧道。 本标段洞冲里隧道位于线路交点JD1与JD2间连线的直线上,里程桩号为K0+650~K1+465,全长815m,属于中型隧道,单向纵坡i=-1.98%,设计开挖断面为四心圆拱形,上半圆R=7.026m/7.096m,左右边墙R=12.526m/12.596m,仰拱R=15.300m。隧道进口坐标:X=3157775.546,Y=599165.727,H=107.933;出口坐标:X=3158177.782, Y=598456.904,H=91.773。 3 平面控制 3.1 平面控制点布设 在隧道口附近,工程勘测设计时已布测并移交平面GPS四等控制点4个,其点名和坐标见表1,两点间能相互通视。根据现有地面控制点及《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施工测量规范和设计、业主等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线形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等级等,拟沿隧道轴线方向布设控制支导线(见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布置示意图中的附图1),所布设的控制导线网点概算坐标见附表13。 3.2 选点埋石 根据规范要求,洞内控制导线在布设时,其平均边长控制在300m且相邻边长、短边长之比不大于3:1,以减小短边对测角精度的影响。洞内控制点埋设在隧道底板稳固的洞冲里隧道GPS四等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表1

XX隧道贯通误差报告

X X高速X标 XX隧道贯通误差报告 编制: 复核: 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中铁X局XX高速X标项目部 2013年11月5日

目录 1、前言 由于隧道施工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在实际隧道开挖贯通面处存在偏差。隧道贯通面误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沿隧道中线方向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由进出口端高程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高差为高程贯通误差,由进出口端导线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坐标为横向贯通误差,其中纵向及工程贯通误差对隧道正确贯通一般影响不大。目前隧道贯通误差主要分析横向贯通误差。 2、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3、工程概况

XX隧道为双洞四车道,左、右线隧道分离式布设,左线隧道全长759m,右线隧道全长882m,围岩以Ⅲ、Ⅳ、Ⅴ级为主,本隧道左线LK6+211~LK6+970位于半径4200m的圆曲线上,右线RK6+306~RK7+188位于半径4550m的圆曲线上。 4、贯通误差测量 4.1贯通测量实际观测值的确立 根据影响隧道贯通测量误差的因素分析,XX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估分别从洞内、外横向、纵向及竖向因素考虑,预估其相应误差值,作为实际贯通误差的参考值。其中纵向贯通误差主要影响隧道线路坡度,线路坡度i=h/S*1000‰,(h为两点间高差,S为水平距离)对上式进行微分后得:di=dh/S*1000‰-hdS/S2*1000‰,当只考虑纵向贯通误差dS时,假设可以忽略的坡度影响为0.001‰,即100m的水平距离允许的高差为±0.1m,可认为:0.001‰=h*dS/S2*1000‰,dS=S2/1000000h,XX隧道左线单向纵坡为-9.13‰,即h/S=9.13/1000,代入上式可得左洞:dS=759/1000000*1000/9.13=0.083m,表明XX隧道左线允许纵向贯通误差为0.083m;右线单向纵坡为-10.87‰,即h/S=10.87/1000,代入上式可得右洞: dS=882/1000000*1000/10.87=0.081m,表明XX隧道左线允许纵向贯通误差为0.081m。从实际情况统计,隧道一般纵向贯通误差均小于按上式计算的结果,因此,纵向贯通误差一般情况下不会给设计坡度和工程建筑结构造成不利影响,考虑其上分析所得,XX隧道纵向贯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

XX高速公路XX至XX段建设项目 XX合同段 里程桩号:K78+005?K82+632 XX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 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XX高速公路集安至XX段XX标 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七年七月三日 1、前言 (1) 2、编制依据 (1) 3、工程概况 (1) 4、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及误差规定 (2) 5、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数据 (3) 6贯通测量实测数据分析 (4)

1、前言 由于隧道施工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在实际隧道开挖贯通面处存在偏差。隧道贯通面误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沿隧道中线方向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有两进出口端高程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高差为高程贯通误差,其中纵向及高程贯通误差对隧道正确贯通影响不大,目前隧道贯通误差主要为横向贯通误差。? 2、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 3、工程概况 标段内隧道共1座,为XX隧道,该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隧道桩号范围为左线LK79+874 LK80+515路线总长为639m右线RK79+880- RK80+490路线总长为610m隧道洞口段围岩级别为V 级,洞身段为V级、W级、皿级,设置人行横洞1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设计速度:80km/h。

4、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及误差规定 (1)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 XX隧道采用双洞单向开挖,由隧道左右洞出口向进口开挖,根据XX隧道左右洞进出口导线布设情况: 左洞出口于Z4设站,以Z3-1定向,测量GPS控制点GD006即 点GD0061; 右洞出口于Y4设站,以Y3-1定向,测量GPS控制点GD006即 点GD0062; 如图 X) / DL/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郭政超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郭政超 摘要:随着隧道贯通测量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测量经验的积累,地下隧道贯通 误差愈加可靠。随着GPS空间定位技术、高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普及和自动跟踪技术、全站仪空间交会解析技术等测绘科学新技术的大力发展与应用,为隧道建设 提供了安全与精度的保障。文章重点就隧道贯通测量方案及误差控制分析要点进 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设计;误差分析 引言 隧道项目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通风状况及劳动条件,隧 道施工通常都会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为了保证各掘进工作面沿着 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限差要求,满足隧道贯通的精度,所以贯通测量的方案选择及误差预计都是必要的。贯 通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选用的是否合理,一方面要看它们在实地施测时是否切实 可行,另一方面还要看贯通测量的精度是否能满足隧道贯通的设计容许偏差要求,进行误差预计目的就是帮助我们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做到隧道贯通 心中有数,既不应由于精度不够而造成工程损失,也不盲目追求高精度,而增加 测量工作量,尤其对长大隧道的贯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目的和意义 隧道控制测量目的在于控制隧道的贯通误差在允许的贯通误差范围内,保证 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沿着隧道线路前进,在贯通面处将隧道贯通;隧道贯通面 结合处的偏差可以分解为空间的三个方向,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 贯通误差;与隧道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出现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 通误差就是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高程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影响贯通长度,不影响 隧道的质量,只要在定测中线的误差范围内,满足隧道铺轨要求即可。高程误差 太大会改变设计隧道的坡度,而横向误差过大会改变隧道中线的几何形状,给工 作带来重大影响。 2隧道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案分析与比较 2.1短隧道测量方案 对于长度较短且呈直线状态的隧道,可不进行控制测量而直接测量,如采用 现场标定法。现场标定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建立地面与地下的控制网,测量和计 算工作比较简单,但其缺点也很严重,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比较短的直隧道。 2.2长隧道控制网布设及测量 对于隧道较长、地形复杂的山岭地区,地面平面控制网也可以布置成三角网 形式,测定三角网的全部角度和若干条边长,或全部边长,使之成为边角网。三 角网的点位精度比导线高,有利于控制隧道贯通的横向误差。对于洞内平面控制 测量,洞内平面控制均按支导线估算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值,洞内平 面控制测量设计就是根据所配备的测量仪器设备能达到的精度选择符合《测量技 术规则》要求的测角和测距中误差,详细如下: 上述公式中,其中右边第一项为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S为导线边长;第二项为量距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206265;分别为洞内支导线点和 边到贯通面的垂直距离和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分别为支导线设计测角、测距中 误差,选择水平角观测必须采用测回法。

贯通测量报告

贯通测量报告 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总部:我项目部承建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六工作段展览馆竖井隧道工程右线于2015年4月15日整体贯通,贯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贯通测量,并报请中铁二院驻地监理及测量监理组织进行复测,现报告如下: 一、测量依据、技术标准 1.国标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2.国标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3.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二、测量用仪器设备 全站仪莱卡TS09PLU1”R500 、三脚架、对中杆棱镜、仪器经鉴定精度为0.22mm/Km。 三、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导线测量,在隧道施工前已布设,施工洞内采用精密双导线控制施工测量。展览馆竖井隧道右线分别在YDK25+451.456处与展览馆大里程隧道下一标段贯通。本次贯通测量展览馆竖井隧道右线小里程采用已知控制点L1和L2为起始边,在贯通面附近设一临时桩RH1,大里程段采用已知控制点SJ1和SJ2为起始边测量贯通点RH1,其贯通测量线路示意图如下:

已知点 已知点 测点 贯通面 已知点已知点 小里程 大里程 贯通测量示意图 测量操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性标准要求。贯通测量成果如下表所示: 点号X坐标Y坐标Z高程 坐标差 (mm) 贯通误差(mm)△X △Y 横向纵向高程 展览馆竖井隧道小 里 程 L1 L2 RH1 2940067.609 470382.190 1034.596 -2 -7 5 6 3 大 里 程 RH1 2940067.611 470382.197 1034.593 SJ1 SJ2 四、结论 贯通误差符合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所以隧道内的加密导线能够满足隧道整体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中铁十九局团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六工作段项目部 2015年4月18日

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方案设计

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方案隧道进出口、斜井间贯通时,除进行洞外导线和洞外高程测量之外,还必须进行隧道洞内和进出口、斜井间的联系测量。所以在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时,要考虑隧道进出口、斜井间的联系测量误差及隧道洞内测量误差的综合影响。 (一)测量方案简述 工程要求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容许偏差为0.3m,竖直方向上的容许偏差为0.05m. (1) 隧道洞外进口、斜井按B级GPS网进行测量,测量时采用美国产天宝5800GPS观测2个时段,每个时段测量1.5小时。 (2)定向测量 尤溪隧道进口、斜井各采用几何定向。 1、对中误差 当定向边边长d=400m时,仪器及棱镜的对中误差为:E C=E T=±1”。 2、测线前后两测回的平均值误差M平=±1/√2=±0.71”. 则M定=±√M EC2+M ET2+M平=±√12+12+0.712=±1.58” 3、洞内导线测量 进口从洞口起始边GCPI140-GCPI119边开始,沿大里程方向闭合到秀村斜井的CPI140-3~CPI140-4边。测角、测边采用日本产SOKKIA SET230R全站仪,角度测9个测回:每边往、返各测3个测回,一测回内读数误差不大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

10mm,往测及返测边长化算到隧道平均高程面上水平距离(经气象和倾斜改正)后的互差,不得大于边长1/6000。所有闭(附)合导线和支导线均有不同观测者独立测量两次,取两次测量的角度及边长平均值,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4、隧道洞外水准测量 进口与秀村之间的水准测量按照洞外二等水准要求实测,自进口洞外水准点GCPI140到秀村斜井洞口水准点BM60进行往返观测单程路线长度27KM,同时采用美国Trimble电子水准仪和日本产Sokkia电子水准仪实测。 5、洞内水准测量 采用苏-光自动安平水准仪往返观测,往返高差的较差不大于±4√L(L 为水准点间的长度,以km 为单位)。水准路线长度6.186km. 以上高程均独立进行两次。 (二)误差预计所需基本误差参数的确定 误差参数根据《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时速 200~250公里有砟轨道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中限差规定反算求得。 (1)隧道洞内导线的测角误差:按日本产SET230R全站仪标称精度mβ=2″。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

××高速公路××至××段建设项目 ××合同段 里程桩号:K78+005~K82+632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公路集安至××段××标 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七年七月三日 目录 1、前言 (1) 2、编制依据 (1) 3、工程概况 (1) 4、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及误差规定 (2) 5、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数据 (4) 6、贯通测量实测数据分析 (5)

1、前言 由于隧道施工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在实际隧道开挖贯通面处存在偏差。隧道贯通面误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沿隧道中线方向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有两进出口端高程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高差为高程贯通误差,其中纵向及高程贯通误差对隧道正确贯通影响不大,目前隧道贯通误差主要为横向贯通误差。 2、编制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7-2006) 3)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3、工程概况 标段内隧道共1 座,为××隧道,该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隧道桩号范围为左线LK79+876~LK80+515,路线总长为639m;右线RK79+880~RK80+490,路线总长为610m。隧道洞口段围岩级别为Ⅴ 级,洞身段为Ⅴ级、Ⅳ级、Ⅲ级,设置人行横洞1 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设计速度:80km/h。

4、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及误差规定 (1)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 ××隧道采用双洞单向开挖,由隧道左右洞出口向进口开挖,根 据××隧道左右洞进出口导线布设情况: 左洞出口于Z4设站,以Z3-1 定向,测量GPS 控制点GD006,即点GD006 1; 右洞出口于Y4设站,以Y3-1 定向,测量GPS 控制点GD006,即点GD006 2; 如图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报告 1、前言 由于隧道施工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在实际隧道开挖贯通面处存在偏差。隧道贯通面误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沿隧道中线方向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有两进出口端高程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高差为高程贯通误差,其中纵向及高程贯通误差对隧道正确贯通影响不大,目前隧道贯通误差主要为横向贯通误差。 2、编制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3、工程概况 标段内隧道共1座,为隧道,该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隧道桩 号范围为左线LK79+874 LK80+515路线总长为639m 右线 RK79+880- RK80+490路线总长为610m隧道洞口段围岩级别为V

级,洞身段为V级、W级、皿级,设置人行横洞1处。双向四车道高 速公路,隧道设计速度:80km/h。 4、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及误差规定 (1)贯通误差测量实测方案 隧道采用双洞单向开挖,由隧道左右洞出口向进口开挖,根据隧道左右洞进出口导线布设情况: 左洞出口于Z4设站,以Z3-1定向,测量GPS控制点GD006即 点GD006 1; 右洞出口于Y4设站,以Y3-1定向,测量GPS控制点GD006即 点GD006 2 分别将GD006 1和GD006 GD006 2和GD006勺坐标、高程投影 至线路中线及其垂直方向上,所得差值即为隧道纵向和横向误差,测得两组高程之差即为竖向贯通误差。 (2)误差规定 隧道贯通误差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

太平山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新建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工程TJ-3标段 太平山隧道 贯通测量方案 编制: 复核: 审定: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沈丹客专TJ-3标三工区 二○XX年十一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编制依据 (4) 三、人员安排及拟投入的仪器设备、软件 (4) 四、隧道贯通方案内容及技术要求 (5) (一)洞外控制测量 (5) 1、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5) 2、外业要求 (7) 3、洞外(GPS测量)横向贯通误差估算 (7) (二)洞内控制测量 (8) 1、洞内导线布设要求 (9) 2、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9) 3、贯通中误差估算 (9) (三)高程控制测量 (10) 1、二等水准技术要求 (10) 2、洞外二等水准复测 (10) 3、洞外高程贯通误差估算 (12) 4、洞内高程控制网布设及要求 (12) 5、贯通中误差估算 (13) (四)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13) 1、贯通误差的测量 (13) (1)平面贯通误差测量 (13)

(2)高程贯通误差的测量 (14) 2、贯通误差的调整 (14) (1)平面贯通误差的调整 (14) (2)高程贯通误差的调整 (14)

一、工程概况 太平山隧道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境内穿越辽东低山区。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为213m。隧道进口里程为DK179+395,出口里程为DK181+435,隧道全长2040m。隧道进口至DK180+486.5436段位于半径为7000的右偏曲线上,DK180+486.5436至出口段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线间距4.6m,隧道内纵坡为3‰的单面下坡。DK179+395~DK179+430 、DK181+255~DK181+435为Ⅴ级围岩,DK179+430~DK179+570、DK181+175~DK181+255为Ⅳ级围岩,DK179+570~DK180+730、DK180+840~DK181+175为Ⅱ级围岩,DK180+730~DK180+840为Ⅳ级围岩。 为确保线路平纵曲线线型顺畅,管段内不出现断差现象。本工区将完成CPI、CPII点的复测,并在CPI、CPII点的基础上布设加密点并进行测量,对隧道横向、高程贯通精度的要求测设相应等级独立的平面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贯通测量。 二、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BT10054-97) 《中铁第三勘察设计院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第一次复测报告》(2011)三、人员安排及拟投入的仪器设备、软件

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清塘铺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 湖南省安化——邵阳公路 编制: 复核: 中铁五局集团安邵高速公路项目部 二0一0年三月五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作业依据 1 3、贯通测量方案 2~5 4、贯通误差调整 6~7 5、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7

1 概述 二广国家高速公路湖南省安化(梅城)至邵阳公路第TJ1标段起点桩号K94+112.169,终点桩号K127+660,全长33.54783公里;位于益阳市的安化县和涟源市境内,重点隧道清塘铺隧道左洞全长4800m,右洞全长4775m。 1、1 坐标系统 1、1、1.平面坐标系统:清塘铺隧道进口至出口投影高为400 m。 1、1、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作业依据,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的测量方法及技术指标进行作业。 2、1洞内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表4.2.2-3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表4.2.3-2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2.3-3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3、隧道测量控制方案 3、1隧道工程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不应大于表8.6.2的规定。 表8.6.2 隧道工程的贯通限差 3、2清塘铺隧道洞外进洞平面控制点G003、G004,I024。出口进洞平面控制点GPS029、GPS030、G005,为设计院交底三等平面控制点。进出洞口高程点I02 4、GBM3为设计院交底四等平面控制点。 3洞内控制测量设计 洞内导线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隧道在平面位置上按规定的精度贯通和便于施工放样,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施测精度,既可保证隧道准确贯通,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出口控制点,以相向施工进洞,贯通里程K112+008,导线长度为2700m左右。为了保证隧道顺利贯通,根据《规范》表8.6.2“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规定4~8km 隧道洞内贯通误差的限差为150 mm 的要求,以此作为测量设计的依据,不占用洞外控制网贯通精度的余额,使得设计的洞内测角、量距精度更为安全,同时,也符合《规范》规定。 根据以往洞内测量的经验,结合该隧道平面形状、洞内运输方式、通风条件等的具体情况,假设洞内直线段导线平均边长不短于200m,曲线段不短于70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0.2m,测距相对精度1/80000,来进行测量设计。 3.1.1洞内∑Rx2、∑dy2 的计算:(见表 1) 式中:∑Rx2—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垂距的平方和; ∑dy2—各导线点投影至隧道中线的距离的平方和;

隧道贯通测量

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 上榕隧道贯通测量 专 项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编制人:张新华 审核人: 湖南省湘西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二零一二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4) 1.1编制依据 (4) 1.2编制原则 (4) 1.3采用主要标准 (4) 二、工程概况 (5) 三、隧道贯通测量技术方案 (6) 1、隧道长度 (6) 2、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 (6) 3、岗位职责 (7) 4、职能划分 (9) 5、测量作业的任务划分 (11) 6、测量管理制度 (12) 四、其主要工作任务与内容 (13) 1、施工(贯通)测量 (13) 2、执行标准 (13) 3、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14)

4、控制测量 (14) 5、隧道施工测量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16) 6、贯通误差的测定方法 (22) 7、贯通误差的调整 (24) 五、质量标准及技术要求 (31)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项目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 (2)三江至柳州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施工图。 (3)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现行有效的国家及省、市有关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 (5)我公司从事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工艺。 (6)我公司现有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 1.2编制原则 在深刻理解本隧道工程特点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本着“技术领先、措施到位、资源合理、设备可靠、组织科学、风险可控”的原则。以满足业主要求为目标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 编制的施工专项方案满足和响应业主的各项强制要求和技术标准。 编写的施工专项方案有针对性,技术上先进适应性强的特点。 编写的施工专项方案安全可靠,方案经济合理,工期适应。 采用IS09001质量标准全方位控制施工过程。 采用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指导施工。 各种技术难题超前进行研究,以预防为主。 严格执行广西省交通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项目施工的安全,文明环保、卫生健康等有关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的环境,村民生活的影响,相对良好的工程形象和社会形象。 ·1.3技术标准 (1)隧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公路/小时;路基宽度26m; (2)隧道设计为高速公路双洞单向交通行车两车道分离式隧道; (3)隧道长度超过100米,设置照明;若L.N≥2×106设置机械通风,否则自然通风;

隧道贯通测量

10.3.1 概述 线路勘测、管线测量及隧道贯通测量是铁路、交通、输电、通讯等工程建设中重要的工作。以往大多采用传统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方法进行控制网建立及施测,由于该类测量控制网大多以狭长形式布设,并且很多工程穿越山林,周围已知控制点很少,使得传统测量方法在网形式布设、误差控制等多方面带来很大问题。同时传统方法作业时间也比较长,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正常进展。自从将GPS 技术引入该领域以来,使其测量效率及测量精度得到可喜的提高,本节将以西安——南京线GPS控制网、秦岭某隧道贯通GPS网及北京地铁精密导线GPS复测为例,介绍GPS技术在线路勘测及隧道贯通等测量中的应用。 10.3.2 线路GPS控制网的建立 传统的线路测量一般采用导线法,在初测阶段沿设计线路布设初测导线。该导线既是各专业开展勘测的控制基础,也是进行地形测量的首级控制,所以要求相邻导线点通视。在该线路测量中应用GPS技术的形式是沿设计线路建立狭带状控制网。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应用GPS定位技术替代导线测量;一种是应用GPS定位技术加密国家控制点或建立首级控制网。在实际生产中较多的用了后者。 下面以西安——南阳段GPS控制网为例,说明GPS线路控制网的布设和应用情况。 1.布网形式 铁道部《铁路测量技术规程》规定,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起、闭于高级控制点的导线全长不得大于30km(公路线路一般规定≤10km)。据此,铁路GPS 线路控制网布设应满足以下几条:作为导线起闭点的GPS应成对出现;每对点必须通视,间隔以1km为宜(不宜短于200m);每对点与相邻一对点的间隔不得大于30km。具体间隔视作业条件和整个控制测量工作计划而定,一般5~15km布设一对点。这些点均沿设计线路布设,其图形类似线形锁。 图10-4显示了西安——南京线西安至南阳段GPS控制网的布设网形。 西安——南京线中西安至南阳线路长度450km,线路通过秦岭山脉东段和豫西山区。GPS定位测量是为初测导线提供起闭点。GPS网由13个大地四边形和2个三角形组成。待定点(GPS控制点)24点为12个点对,相邻点对间平均距离18km。联测了六个国家控制点,选用其中五个点作已知点参与平差。

工程测量报告-隧道贯通测量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 -隧道贯通测量技术设计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地点:测绘专业课程设计教室 班级:测绘B091 姓名: 学号: 教师: 成绩: 评语:

2012 年 7月 9 日至 2012 年 7月15 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1-1、测区地质和测区概况--------------------------------------------4 1-2、工程任务------------------------------------------------------5 1-3、测区已有成果及资料收集----------------------------------------5 1-4、测量作业依据--------------------------------------------------6 二、控制网的布设-------------------------------------6 2-1、坐标系统的选择------------------------------------------------6 2-2、地面平面控制网------------------------------------------------6 2-3、外业测量------------------------------------------------------11 2-4、地面高程控制网------------------------------------------------12 2-5、地下隧道平面控制网--------------------------------------------13 2-6、隧道内高程控制网----------------------------------------------17 三、贯通测量方案的实施-------------------------------18 四、贯通误差预计-------------------------------------20 4-1、第一种方案----------------------------------------------------20 4-2、第二种方案----------------------------------------------------23 4-3、方案的精度评定------------------------------------------------25 五、组织安排------------------------------------------24

隧道测量方案

? 吉怀三标隧道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我标段拟建隧道为冲口隧道,该隧道位于凤凰县杆子坪乡东侧,设计为小间距隧道,最小间距位于怀化端,宽度为米。洞轴线走向约184°,最大埋深约107m.。冲口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0+630~ZK11+055,全长425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和-2%的人字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10+660~YK11+,全长;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和-2%的人字坡。隧道净宽,隧道净高 m。本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其中岩性的V、Ⅲ类围岩占全线隧道的大部分。 2 控制点的布设及施测 控制点的布设 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GPS点位进行复测,依据复测点位在隧道口设置精密三角网,并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设定。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破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cm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

控制点的施测 控制点施测主要为洞内施工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控制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导线点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测。 3 中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工艺流程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隧道中线的测设隧道施工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量与调整竣工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 洞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洞内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建立洞内的平面控制系统。根据洞内导线的坐标,测设隧道中线,放样隧道衬砌位置及其他附属设施,定出隧道开挖的方向,保证相向开挖的隧道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贯通。 洞内导线的布设形式 洞内导线必须随隧道的掘进向前延伸,而且是在隧道贯通之前,就得依据导线测量路线中线,进行隧道施工放样,因此,洞内导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应尽可能有利于提高导线临时端点(开挖面前的导线点)的点位精度。

工程测量报告--隧道贯通误差计算

《工程测量学》实习报告隧道贯通误差计算 2011 年 4 月24 日

1 基本要求------------------------------------------------------------------------------------- 3 2 实习目的------------------------------------------------------------------------------------- 3 3平面网的模拟计算与分析(COSA)---------------------------------------- 3 4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4 5 总结--------------------------------------------------------------------------------- 5

1实习任务 分别采用COSA系列软件和自研发软件进行平面网平差和贯通误差计算,熟悉COSA软件的使用并与自研发软件对比。 2 实习目标 1) 对比进出口点与不同定向组合的横、纵向贯通误差,分析导致贯通误差最小的组合及其意义 2) 分别用两个软件进行平差和贯通误差计算,对比所得结果,分别分析其相对中误差,最弱点及最 弱边精度,隧道贯通误差估算结果的差异。 3 平面网平差与隧道贯通误差计算(COSA) 3.1观测方案文件: 人工生成简化的观测方案文件“网名.FA2”(只含一组精度),单击“生成初始观测方案文件”菜单项。 平面网观测方案文件结构: 第1行(观测精度指标部分): 方向中误差,边长固定误差(mm),比例误差(ppm) 第2行到第K行(控制点坐标部分): 点名,点类型(0-已知点,1-未知点),X坐标,Y坐标 …,……,……,…… 第K+1行(已知方位角部分,有已知方位角值时才有此行): 测站点,照准点,A,方位角值 从第K+2行起(观测方案部分): 测站点点号 L(代表方向):照准点点号1,....., 照准点点号n(按顺时针方向排序) S(代表边长): 照准点点号1,....., 照准点点号n(按顺时针方向排序) 观测值方案文件示例(网名.FA2) 0.7,1,1 J,0,398.9779,377.7966 J1,1,410.7532,490.5660 J2,1,287.2544,386.3646 J3,1,343.9037,290.1835 C,1,1507.0854,400.0228 C1,1,1490.7444,490.5660 C2,1,1559.4496,376.2656 C3,1,1464.0045,296.1208 J,J1,A,84.0388 J L:J1,J3,C,C3 S:J1,J3,C,C3 J1 L:J,J2,J3,C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