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统计指数

第5章统计指数
第5章统计指数

校级精品课程《统计学》

习题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上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动态的各种相对数

D.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2.在统计实践和理论中,指数一般是指( )。

A.广义的指数概念

B.拉氏和派氏指数概念

C.狭义的指数概念

D.广义和狭义的指数两种概念

3.狭义指数是反映( )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复杂总体

D.简单总体

4.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按指数( )。

A.反映的现象范围不同

B.同度量因素不同

C.计算时是否进行加权

D.指数化的指标不相同

5.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B.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6.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A.基期数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

C.基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质量指标

7.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A.基期数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

C.基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质量指标

8.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质量指标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9.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表示为( )。

A.相对数

B.绝对数

C.平均数

D.相对数和绝对数

10.下列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A.商品物价指数

B.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C.平均工资指数

D.销售量指数

11.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是( )。

A.个体指数

B.平均数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综合指数

1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3.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

A.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

B.确定对比基期

C.确定同度量因素

D.确定谁是数量指标谁是质量指标

14.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计算的基础是( )。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综合指数

D.个体指数

15.销售量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 )。

A.单位产品成本

B.单位产品价格

C.销售量

D.销售额

16.拉氏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A.基期

B.假定期

C.任意期

D.报告期

17.派氏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A.基期

B.假定期

C.任意期

D.报告期

18. 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A.139.36%

B.129.73%

C.71.76%

D.39.36%

19.在分别掌握三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

算三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应采用( )。

A.质量指标指数

B.可变构成指数

C.固定构成指数

D.结构影响指数

20.在有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

21.平均指标指数中的平均指数通常是指()。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简单调和平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

22.某商品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平均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为()。

A.-6.5%

B.+3%

C.+6.00%

D.+14.29%

23.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持平,则物价指数()。

A.降低

B.增长

C.不变

D.无法确定

24.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平均数指数和总指数

D.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25.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论基础是( )。

A.分组法

B.指数体系

C.广义指数体系

D.狭义指数体系

26.如果零售价格上涨10%,销售量下降10%,则销售额()。

A.有所增加

B.有所减少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

27.某工厂产量本年比上年提高了15%,产值增长20%,则产品价格平均提高了()。

A.4.35%

B.5.00%

C.35.00%

D.38.00%

28.某市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1995年增至15600万元,这五年中物价上涨了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A.130%

B.104%

C.80%

D.125%

29.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20%,则现在1元钱()。

A.只值原来的0.80元

B.只值原来的0.83元

C.与原来的1元钱等值

D.无法与过去比较

二、多项选择题

1.指数的作用是()。

A.综合反映总体现象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总体现象的变动程度

C.分析总体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D.研究现象在长时期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E.反映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2.下列指数中()是总指数。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E.上述指数均包括

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平衡作用

B.稳定作用

C.比较作用

D.加权作用

E.同度量(媒介)作用

4.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时,其中的同度量因素()。

A.与平均数中的权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既起同度量作用,又有权数作用

C.必须固定在同一个时期

D.其时期可以不固定

E.又称权数

5.报告期数值和基期数值之比可称为()。

A.动态相对数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比例相对数

E.统计指数

6.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农副产品产量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工业产品成本总指数

D.商品批发价格总指数

E.某一职工工资的个体指数

7.下列关于综合指数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综合反映多种现象的平均变动程度

B.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动态相对数

C.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反映另一个因素的变动

D.分子与分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乘积之和

E.分子或分母中有一项假定指标

8.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E.随便确定

9.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有( )。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价格指数

C.产品成本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E.商品销售量指数

10.某百货商店第二季度全部商品销售量为第一季度的105%,这个指数是( )。 A. 季节指数 B. 比较指数 C. 总指数

D. 数量指标指数

E. 质量指标指数

1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E.平均指标指数

12.2006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甲地区为乙地区的128%,这个指数是

()。

A.总产值指数

B.产量指数

C.动态指数

D静态指数 E.价格指数

13.某工业企业成本本年比上年增加了14%,其原因是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两个因素的变化,这两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程度为()。

A.单位成本下降5%

B.单位成本增加4%

C.产量增加20%

D.产量增加10%

E.产量增加5%

14.某企业基期产值为100万元,报告期比基期增长14%,又知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产值为112万元。经计算可知()。

A.产量增加12%

B.价格增加12%

C.由于价格变化使产值增加2万元

D.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12万元

E.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20万元

15. 指数体系分析的特点在于( )。

A. 总变动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

B. 总变动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比

C. 总变动差额等于各因素变动影响额的代数和

D. 各因素指数仅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两种类型

E. 各因素指数的排列顺序可以随意确定

16.在指数体系中,选择同度量因素的要求是( )。

A. 符合指数计算的要求

B. 保证各指数间的经济联系

C. 经济含义的合理

D. 数学等式的成立

E. 对比基期必须是报告期的前期

17.下列各类指数中可以编制指数体系的是( )。

A. 个体指数

B. 综合指数

C. 用综合指数变形权数加权的平均数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E. 用固定权数加权的平均指数

18.若用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的分组资料来进行分析时,该企业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到( )。

A. 企业全部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

B. 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C. 企业各类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的变动影响

D. 企业各类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影响

E. 受各组职工人数和相应劳动生产率两因素的影响

19.计算平均指数时,所选择的权数可以是( )。

A. 总量指标

B. 比重指标

C. 实际资料

D. 估计和推算的资料

E. 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20.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区别与联系表现为( )。

A. 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思想不同

B. 在计算时,综合指数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先对比后综合

C. 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

D. 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有所区别

E. 在一定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有变形关系

21.下列那些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的指数( )。

A. 可变构成指数

B. 固定构成指数

C. 结构影响指数

D. 算术平均知指数

E. 调和平均指数

22.指数体系的作用是( )。

A. 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B. 测定现象总规模

C. 可以进行指数间的互相推算

D. 测定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E. 测定不能直接相加与对比的现象的总变动

三、判断题

1.总指数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三种形式。()

2.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数。()

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相对的。()

4.数量指标指数要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一般使用p0q0作权数。

()5.综合价格指数要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形式,一般采用p1q1作权数。()

6.狭义统计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7.如果物价指数不变,物量指数上升,那么价值指数的增长率一定与物量指数的增长率相同。()

8.价值指数等于它的各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9.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10.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的意义相同。()

11.平均指数编制总指数,既可用于全面调查的资料,又可用于非全面调查的资料。( )

12.某地区零售物价指数为115.8%,则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上年少购买15.8%的商品。( )

13.某企业报告期比基期产品生产量增长2%,产品成本降低1%,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 )

14.总指数可以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 )。

15.在编制综合指数时,无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其同度量因素都应固定在报告期。( )

四、思考题

1.什么是指数体系?有什么作用

2.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关系

3.不同商品的销售量是不同度量的现象,因为它们的计量单位可以不同;而不同商品的价格则是同度量的现象,因为它们的计量单位相同,都是货币单位。这种

看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有何问题?

4.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也是一种“权数”。它与平均指数的权数有何不同?5.为什么说,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是两种独立的总指数编制方法?在何种条件下,两种指数形式相互之间可能存在“变形”关系。

6.平均指标的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三者在分析意义上有何区别,在数量上有何联系?

7.什么是指数?指数有哪几种分类?

8.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有何作用?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如何选择同度量因素?

9.编制成本计划完成指数为什么要以计划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

10.什么是指数体系?有什么作用?

五、计算题

1.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价格与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编制三种产品的(1)产量总指数;(2)价格总指数。

2. 某工业企业两种产品的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表:

试计算:

(1) 产量个体指数和出厂价格个体指数;

(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的总产值;

(3)出厂价格总指数及由于出厂价格提高(或降低)而增加(或减少)的总产值。3.某商场销售资料如下表:

产品

要求:(1)计算商品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降低而减少商品销售额;

(2)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化对商品销售变化的影响额。

4.某市消费价格指数和权数资料如下表:

试计算某市消费品价格总指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某工业企业工人人数与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表:

试计算:(1)工人人数变动对全矿总产量的影响;

(2)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全矿总产量的影响;

(3)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上分析工人人数与劳动生产率对总产量的影响。

6.指数推算:

(1)已知某企业某种产品产量增长10%,消耗某种原材料总量增长6%,试计算单位产品耗该种材料数量(单耗)的变动程度。

(2) 已知某商店销售额增长20%,销售价格总的上涨8%,试求销售量增长的百分数。

7.某企业生产及劳动部分资料如表:

某产品产量(Q)

平均生产工人数(T)

平均每工人工作天数(a)

平均每天工作小时数(b)

试分析生产工人数(T)、平均每工人工作天数(a)、平均每天工作小时数(b)及平均每工时产量(c)诸因素各自对产品产量影响的相对程度及绝对量。

8.某企业生产同种产品的两个车间的资料如下表。要求计算全厂劳动生产率及指数,并对其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相对数与绝对数)

第五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

第五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D 4、 C 5、D 6、 B 7、 C 8、 D 9、 A 10、B 11、 A 12、 B 13、 B 14 B 15、C 16、 B 17、 A 18、 C 19、A 20、A 21、 D 22、 D 23、 C 24、B 二、多项选择题 1、CE 2、ABCE 3、ABD 4、BD 5、CD 6、BC 7、AB 8、CD 9 、ABDE 10、ABC 11、ABD 12、ABDE 13、A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四、填空题 1、平均数指数 2、个体指数、总指数 3、广义、狭义、狭义 4、质量指标、数量指标 5、连乘积、之和 6、同度量作用、权数 7、基期、报告期 8、可变构成、固定构成、结构影响 五、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指数?指数有哪些类型? 答:统计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指数是泛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即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狭义指数仅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例如,要说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商品价格综合变动情况,由于各种商品的经济用途、规格、型号、计量单位等不同,不能直接将各种商品的价格简单对比,而要解决这种复杂经济总体各要素相加问题,就要编制统计指数综合反映它们的变动情况。 指数的类型: (1)按其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其所反映的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管理统计学作业在线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 1.【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 A 信息职能; B 咨询职能; C 决策职能; D 监督职能; E 预测职能 正确答案:ABD 2.【第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描述统计; B 设计统计; C 推断统计; D 预测统计; E 统计分析 正确答案:ACE 4.【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的一种。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5.【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实无名”学派。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6.【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7.【第01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正确答案:D 8.【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 50名职工;

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 每一名职工;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正确答案:C 9.【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正确答案:B 10.【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 D 标志值 正确答案:D 11.【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工人年龄;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 则 (B )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D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 A.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和统计 D.统计服务和 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 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 式是(B ) A.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 50;第二组为 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 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 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 产情况()的企业。 (D )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A.性别 C.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 C.大于1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9 ?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A )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指数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动态相对数 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 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 9.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练习05--第五章统计指数

第五章 统计指数 课堂练习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 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分为: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平均指数和总指数 2、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哪个做同度量因素: (A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B )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C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D )基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3、 若同样多的人民币多购买商品3%,则物价: (A )下降3% (B )上升3% (C )下降2.91% (D )不变 4、 编制单位成本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应采用: (A )报告期销售量(B )基期销售量 (C )基期销售价格 (D )报告期销售价格 5、 指数按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 6、 最常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是: (A )∑∑= 0q p q p k k q q (B )∑ ∑= 00001 q p k q p k q p (C )∑ ∑= 0001 q p k q p k p p (D )∑ ∑= 1 1111 q p k q p k p p 7、 以某一固定时期作分母而计算出来的指数是: (A )环比指数 (B )定基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 )质量指标指数 8、 ∑∑- 00 01p q p q 表示: (A )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B )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C ) 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价格增减数 (D ) 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9、 某企业销售额增长了5%,销售价格下降了3%,则销售量: (A )增长8% (B )增长1.94% (C )增长8.25% (D )增长1.85% 10、按分析对象的特点不同,指数因素分析法可分为: (A )简单现象因素分析和复杂现象因素分析 (B )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相对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C )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D )综合指数分析和平均指数分析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就是(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B)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C)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就是(D)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就是两条(A) A、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与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与统计 D、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就是(B)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 )的企业。(D)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该组的分组标志就是(A) A、性别 B、男、女 C、文化程度 D、性别与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与应该(B)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11.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C)

统计学第五章

第五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一、随机事件的几个基本概念 确定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出现某种结果。 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且不能事 先断定会出现那种结果。 随机试验:对客观随机现象的观察,满足三个条件: (1) 相同条件下可重复; (2) 所有可能的结果已知,且不止一种结果; (3) 试验前,不能断定哪种结果出现。 基本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 样本空间: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记为Ω. 事件: Ω的子集。由若干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记为A,B,C,…. 不可能事件:Φ 必然事件: Ω 注意不可能事件和概率为0的事件的区别,必然事件和概率为1的事件的区别。 事件可以运算,且运算律与集合相同。 对立事件:如果Ω?A ,则A A \Ω=称为A 的对立事件。 不相容事件:如果Φ=?B A ,则称A 与B 互为不相容事件。 二、事件的概率 概率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种测度,记为)(A P . 古典定义: 事件的个数 样本空间所包含的基本数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事件A A P = )( 该定义对随机试验有两个基本假定: (1) 样本空间有限;

(2) 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完全相同。 如抛掷均匀的骰子,均匀的硬币等。 统计定义(试验概率) 在可进行重复试验的条件下,用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频率来估计对应事件的概率。如,产品合格率。 主观概率 人们利用知识或经验对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如对第二天股市大盘走势的判断。个股的涨跌等。 概率的数学定义:设E 是随机试验,Ω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 的每一事件,赋予一个实数,记为)(A P 。如果集合函数)(?P 满足下列条件: 1) 对每一事件A ,有0)(≥A P ; 2) 1)(=ΩP ; 3) 设 ,,21A A 两两互不相容,则有 ++=?)()()(2121A P A P A A P , 则称)(A P 为事件A 的概率。 三、关于概率计算的几个例子 例5.1 某钢铁公司所属三个厂的职工人数如下表:

第五章统计指数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指数按其指标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和。 2.狭义指数是指反映由——所构成的特殊总体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特 殊。 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二是。 4.平均指数是的加权平均数。 5.拉氏指数的编制原则:无论什么指数,均采用同度量因素。派氏指数的编制原则:无论什么指数,均采用同度量因素。 6.在含有两个因素的综合指数中,为了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则另一个因素必须固定起来。被固定的因素通常称为,而被研究的因素则称 为指标。 *7.平均数的变动同时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各组的变量值水平,二是。 8.编制综合指数,确定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宜 以作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 *9.已知某厂工人数本月比上月增长6%,总产值增长12%,则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 *10.综合指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最完善地显示出所研究对象的经济内容,即不仅在,而且还能在方面反映事物的动态。 二、单项选择 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 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 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综合指数是一种( )。 A简单指数 B加权指数 C个体指数 D平均指数 4.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 B 85% C 115% D 117.6% 5.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 )。 A综合指数 B可变构成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6.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

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 1.【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正确答案:ABD A 信息职能; B 咨询职能; C 决策职能; D 监督职能; E 预测职能 2.【第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正确答案: 错 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正确答案:ACE A 描述统计; B 设计统计; C 推断统计; D 预测统计; E 统计分析 4.【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正确答案: 对 5.【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实无名”学派。正确答案: 错 6.【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的一种。正确答案: 对 7.【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正确答案:D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D 标志值 8.【第01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正确答案: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9.【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正确答案:C A 50名职工; 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 每一名职工;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0.【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正确答案:B 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11.【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正确答案:B A 工人年龄;B 工人性别;C 工人体重;D 工人工资 12.【第01章】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正确答案:AD A 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 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 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 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13.【第01章】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正确答案:ABC A.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 B.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 C.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 D.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 14.【第01章】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正确答案:CE A 性别;B 工种;C 工资;D 民族;E 年龄 15.【第01章】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正确答案:ACD A 劳动生产率; B 废品量; C 单位产品成本; D 资金利润率; E 上缴税利额 16.【第01章】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只能用数值来表示。正确答案: 错 17.【第02章】以下属于定比尺度的数据资料是:正确答案:C A 满意度;B 温度;C 工资;D 时间 18.【2】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正确答案:D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重点调查 19.【第02章】按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正确答案:B A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D 普查和抽样调查 20.【第02章】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正确答案:B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21.【第02章】以下属于定距尺度的数据资料是:正确答案:A A 温度;B 受教育年限;C 职业技能等级;D ISBN号(书号) 22.【第02章】定序尺度可以:正确答案:AB A 对事物分类; B 对事物排序; C 计算事物之间差距大小; D 计算事物数值之间的比值 23.【第02章】以下属于连续变量的有:正确答案:ACD A 国土面积;B 人口总数;C 年龄;D 总产值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统计学原理试卷1(专科) 05工商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 2.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求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3.统计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搜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 B、统计分类和分组的设计 C、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D、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4.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全面调查与专门调查 B、定期调查与连续性调查 C、连续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5.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6.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非全面报表 7.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万件,它们()。 A、是时期指标 B、是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9.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0.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A、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C、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D、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12.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线性相关 B、非线性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管理统计学第五章答案

假定一个地区地汽油价格服从正态分布,你所收集到地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拒绝这一想法地足够证据吗?令α. 解:由于只有个样本,所以属于小样本抽样,且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于该题采用单样本检验,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根据单样本检验地决策规则,,α,根据双侧检验理论,≥α,所以可以接受原假设,所以这个数值和该地区地石油价格是基本相等地,没有明显差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根据对全国交通状况地一份调查,对于那些乘车上下班地人来说,平均通勤时间为分钟,其人数总量为万万.假定一个研究者居住在一个人口为万地城市里,想要验证通勤时间是否增加了,他随机选取了名通勤者作为样本,收集地数据如下所示,令α,并假定通勤时间服从了正态分布,他能得到什么结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解:由于只有个样本,所以属于小样本抽样,且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于该题采用单样本检验,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假设平均通勤时间没有增加.

根据单样本检验地决策规则,,α,根据双侧检验理论,≥α,所以可以接受原假设,所以该地区地通勤时间和平均时间是基本相等地,没有明显差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美国独立保险代理处对参加保险地客户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其中地人会重读他们地保单,地会有时重读一下,地会很少重读,地从来不重读.假定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投入大量地时间和金钱对保单条款进行修改,以使他们地保单更具有吸引力、更便于阅读和理解.新保单使用一年后,公司经理想要确定一下保单地修改对那些常要中毒保单地投保人比例是否产生了很大地影响,他们与位参与本公司保险地顾客联系,问他们是否经常重读自己地保单,这位都是过去一年中参加地保险,其中个回答“是”,令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解:建立假设::π,:π≠ 已知,因为>,检验统计量: 当α时,查表得α,因为> α,所以落在不拒绝区域,接受原假设,所以他们对保单地修改对那些常要重读保单地投保人比例没有产生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家公司地审计员认为年,公司地出差津贴补助上涨很大,为验证这种想法,这个审计员从公司年和年地记录中分别选出次、次工作出差剂量作为样本,数据如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年年 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验证:年平均出差津贴补助是否上涨很大,假定第一类错误发生地概率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解:两者地抽样个数不等,不能使用配对样本均值之间地检验,选择使用独立抽取地两个样本对两个总体均值只差地检验,利用进行计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假设年年地平均出差补助没有显著上涨.

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

. 多选题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9分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1.【第01 A 信息职能; B 咨询职能;决策职能;C D 监督职能;预测职能E :ABD 正确答案判断题 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第2. 正确错误错正确答案: 多选题 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描述统计;A B 设计统计; C 推断统计;预测统计;D E 统计分析 正确答案:ACE 判断题 4.【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实无名”学派。 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错 判断题 5.【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错误正确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6.【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的一种。 ..... . 错误正确正确答案: 对 单选题 7.【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 D 标志值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 50名职工; 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 每一名职工;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0.【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 C 工人体重; ..... . D 工人工资:B 正确答案单选题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0111.【第 A 只能有一个标志;只能有一个指标;B C 可以有多个标志;可以有多个指标D :D 正确答案多选题 12.章】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第01 A 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 B 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C 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D :ABC 正确答案多选题 01章】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13.【第 A 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 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 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 :AD 正确答案多选题章】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第14.01性别;A B 工种; C 工资; ..... . 民族;D E 年龄:CE 正确答案多选题 15.章】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第01劳动生产率;A B 废品量;单位产品成本;C D 资金利润率; E 上缴税利额 正确答案:ACD 判断题 16.【第01章】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只能用数值来表示。

05-第五章 统计指数

第五章 统计指数 1. 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 平均水平 ( X ) 2.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按一般原则应采用报告期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V ) 3. 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 X ) 4. 我国编制综合法总指数采用的是拉氏公式。 ( X ) 5.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综合指数形式均可变形为相应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V ) 6. 在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中,可变构成指数是专门用以反映总体构成变化影 响的指数。 (X ) 7. 用平均数指数形式计算总指数,既可以用全面调查资料,也可以用非全面资 料 。 (V ) 8. 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总指数一般是指广义的指数,在指数体系中 则是指狭义的指数。 (X ) 9. 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两种。 (V ) 10. 综合价格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销售量,同度量因素是价格。 (X ) 11. 在每种平均数指数中,由于采用权数的不同,又可分为综合变形指数和固定 权数指数两种。 (V ) 12. 为了使成本指数的计算符合现实经济意义,编制单位成本指数应当用基期的 产品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 (X) 13. 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代数和,与总量指数相对应的增 长量等于各因素指数引起的相应的增长量的乘积。 (X ) 14. 在单位成本指数 1 11p q p q ∑∑中,∑11p q —∑01p q 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 X ) 15. 如果物价上涨16%,则用同样多的货币能买到原来商品数量的84%。(X ) 16. 平均数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V ) 17. 劳动生产率的可变构成指数为119.5%,结构影响指数为110.2%,则劳动生 产率的固定构成指数为108.4%。 (V )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6年秋冬学期-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 多选题 1.【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 ? A 信息职能; ? B 咨询职能; ? C 决策职能; ? D 监督职能; ? E 预测职能 判断题 2.【第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正确错误 多选题 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 A 描述统计; ? B 设计统计; ? C 推断统计; ? D 预测统计; ? E 统计分析

判断题 4.【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 的一种。 ?正确错误 判断题 5.【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 实无名”学派。 ?正确错误 判断题 6.【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 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正确错误 单选题 7.【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 工人年龄; ? B 工人性别;

? C 工人体重; ? D 工人工资 单选题 8.【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 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 ? A 指标; ? B 标志; ? C 变量; ? D 标志值 单选题 9.【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 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 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 ?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 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单选题 10.【第01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单选题 11.【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 50名职工; ? 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 C 每一名职工; ?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多选题 12.【第01章】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 ? A 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 ? B 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 ? C 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 ? D 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 多选题

《管理统计学》习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 (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 *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 (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 *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 (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 *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 (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 *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 (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 *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 (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 *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 (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D.推断总体指标 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 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 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 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 B.层内方差 C.总方差 D.允许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 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的大小 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 B.抽样方法

浙大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得分:50 1. 定基发展速度与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其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其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C. 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D.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满分:2 分得分:2 2. 下列关于方差分析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检验若干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方法 B. 检验若干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方法。 C. 只要有两个总体的均值不相等,就拒绝原假设。 D. F检验值等于平均组间方差除以平均组内方差。 满分:2 分得分:2 3. 抽样调查按组织形式分,属于()。 A. 全面调查 B. 非全面调查 C. 专门调查 D. 一次性调查 满分:2 分得分:2 4.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 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 B.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C. 修正普查的资料 D. 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满分:2 分得分:2 5. 总体中出现次数的最多的标志值称为()。 A. 组中值

B. 众数 C. 中位数 D. 平均数 满分:2 分得分:2 6. 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关系 满分:2 分得分:2 7. 相关分析中,对两个变量的要求是()。 A. 都是随机变量 B. 都不是随机变量 C. 其中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常数。 D. 都是常数。 满分:2 分得分:2 8. 一数列,直接利用未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和先分组再计算算术平均数,二者的结果()。 A. 一致 B. 不一致 C. 某些情况下一致 D. 多数情况下一致 满分:2 分得分:2 9. 实际工作中,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采用重复抽样公式的场合是()。 A. 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时 B. 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大时 C. 抽样单位数目很小时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https://www.360docs.net/doc/b51766109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 (B)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C)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D)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A) 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 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 统计预测和统计 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B)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的企业。(D) A. 较好 B. 中等 C. 较差 D. 好、中、差 9.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A)

统计学原理第五章

第五章综合指标 学习要点:了解各种指标的概念及作用,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3、平均指标 §4、变异指标 学习知识点: 前言: 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如:2010年年年末为1339724852亿,反映是我国人口的总规模。 总量指标的作用: 第一、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总量指标可以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四、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一、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 ?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 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对于一个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 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 ?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 和。对于确定的统计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唯一的,而是随着标 志的不同可计算不同的标志。 ? 例:我们研究某市三级医院的基本情况,则全市三级医院的总 数量是总体单位总量,而全部三级医院职工总人数、全部三级 医院职工工资总额等就是总体指标总量。

2、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活动结果的总量指 标,它反映的是一段时间连续发生变化过程。如产品总量、货 物运输量、商品销售量、国内生产总量等。 ?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 量指标。如人口数、职工数、设备台数等。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 实物单位 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的计量单位。 ? 实物单位的分类: ①自然单位:它是按照研究现象的自然状况来计量其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人口以“人”为单位,汽车以“辆”为单位等。 ②度量衡单位:它是按照度量衡制度的统一规定来确定的计量单位。如粮食、钢铁、原煤等以“千克”或“吨”为单位。 ③标准实物单位:按照统一折算的标准来度量被研究现象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各种不同发热量的能源折合为7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计算等。 注:实物单位说明事物直观、具体,但用不同的实物单位表示的实物单位表示的实物数量不能相加,即其综合性较差。 实物指标指将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其特点: ①能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因而能够具体地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 ②实物指标还是计算价值指标的基础。 ③实物单位有局限性,它缺乏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的综合性能。 2、价值单位 是货币来衡量社会或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又叫货币单位。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工资总额等。 使用货币单位可以把不能直接相加的不同物品的数量变为可以加总,用以综合说明具有使用的总量。价值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 3、劳动量单位 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等。劳动量单位一般用来计算计算劳动总消耗,也可以计量劳动的总成果。 4、双重单位和复合单位:是指在需要同时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来计量事物时采用的单位。 如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发电量以“千瓦/时”为计量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