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份量的一篇微信产品的推广与宣传文章

微信背后的团队

如果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和腾讯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微信并不是腾讯无线做的,微信的背后是鼎鼎大名的Foxmail团队。Foxmail是国内知名的三大国产邮件客户端之一(其余两款为Dreamail和Koomail),05年3月被腾讯收购后,整个团队一直独立负责QQmail业务。直至今天QQmail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国内邮箱领域的老大。

正是因此,Foxmail团队的老大张小龙在腾讯内部也颇受马化腾的器重,在腾讯内部QQmail被誉为“七星级产品团队”(全腾讯只有两个Team有这殊荣,另外一个是即时通讯部)。而当QQmail的业务已经相对较为稳定后,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张小龙又一次出手了。

微信的由来

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无线端的类IM产品不是由腾讯无线操作的,但当我说出微信最早的内部名称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就会理解。腾讯最早内部管这个项目叫“微邮件”,发起者正是QQmail团队,其实他们之前有一款针对手机用户的邮件客户端——手中邮,但QQmail团队还希望做一款针对QQmail用户在手机端上方便接收、发送QQ邮件的软件。在微邮件产品策划的进程中,Kik横空出世,基于无线数字网络的短信/IM工具成为热点,国内的大批创业

团队也开始跟进。

而从腾讯的角度来看Kik类软件,需要双向确认的强关系的IM必然是其优势。但原有的QQ业务线已经非常成熟,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产品方向,腾讯必然要有人站出来做,而当时还处于产品策划期的“微邮件”就转向承担了这样一个角色。

微信的产品节奏

如果你是QQmail和微信的双重重度用户,你就会发现两款产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微信的iOS端产品已经经过3个大的版本变动,每一个大的版本变动都伴随着大功能的添加,而我们现在回头看这些功能的添加,似乎都是恰到好处的。

微信1.0时代:快速迭代+试错

很多人会说腾讯的产品在初期看上去都不是那么给力,或者说中规中矩。微信刚面世的时候也面临同样的境遇,在当时的市场上有国外的Kik、Whatsapp,国内有米聊、个信等多家竞争对手,微信没有先发优势。但在1.0时代的微信是各家产品中更新最快的,这也是腾讯一贯擅长的方式,先期推出产品后通过用户反馈迅速迭代,提升用户体验。

这个时期的微信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优势,更多的是利用腾讯已有的关系发展用户,沉淀微信自己的用户群体。

微信2.0时代:语音+邮件提醒

2.0版本的微信添加了两项最重要的功能:语音和邮件提醒。语音这功能其实也不是腾讯独创,Talkbox在那个时候已经红透整个香港,米聊也已经破百万用户。但邮件提醒这一功能的加入直接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拉开,其实这才是微信这个产品最初的想法。QQmail的用户群有大学生群体、白领群体、中低端网民群体,而这三大群体也是智能手机密集的人群,高度重合的用户特征让微信在2.0时代开始出现一骑绝尘的趋势。

而从逻辑上看,微信添加邮件提醒与Android提供Gmail邮件推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表面上看是业务的整合,而深层次的是加强用户的粘性。

微信3.0时代:摇一摇+漂流瓶+附近好友

后面的故事我想很多人就更加了解了,3.0版本的微信添加了三个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功能:摇一摇、漂流瓶和附近好友。漂流瓶本身就是QQmail的特色功能之一,在2.0添加邮件提醒之后,这个功能的加入顺理成章。而摇一摇和附近好友的功能则直接将手机的移动特性发挥到淋漓尽致。(也有XD 说摇一摇成了约炮利器)

每个功能点都不那么突兀,反面的对比就是新一版本的米聊添加的如: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PK等。

微信面临的威胁

上面说了这么多的好,似乎微信已经无敌于天下,但微信就那么强大么?就没有威胁么?我个人觉得事实并非如此,微信最大的威胁其实来自于腾讯内部:

1、微信与移动QQ的竞争

都在智能手机领域发力,都属于移动IM,而用户的使用总时长是一定的,使用微信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影响手机QQ 的使用时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微信也已经支持了QQ离线消息,这基本等于另外一个手机QQ。而最新一版的Android 手机QQ已经添加了查看周边好友的功能,单纯的从功能上看这两款产品已经越来越重合了。

同时小马哥在今年多次表示微信的地位非常重要,我想其原因应该有3点:高端人群的拓展(这部分是之前QQ比较弱的)、大面积沉睡用户关系链的唤醒(QQ做得也不好)和可

能的国际化拓展(QQ依然不行)。以一个后来者的身份来讲,微信突出的3个优势对于QQ业务来说,似乎有点过于抢风头了。

2、QQmail团队与腾讯无线的博弈

其实威胁2是威胁1的延伸,由于QQmail和腾讯无线隶属不同的业务体系,微信的发展壮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腾讯无线的业务发展。对于小马哥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在资源调配上如何取舍,或许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微信的未来走势。

同时最近微博上很多人看到了三星与QQ-Service合作推出的一款手机的广告,N多的QQ应用被内置在手机中,可唯独缺了微信,为什么?……

不过这件事情今天看似乎也有转机。腾讯内部采用了无线业务综合管理的方式,可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界限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业务其实更希望自己来做无线端的拓展,未来某天或许腾讯无线会被拆回到各业务体系,这并非不可能。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张小龙也是腾讯广州研发院的老大,而QQ安全管家、QQ通讯录也都隶属广研,似乎战争比我想得要激烈得多……

3、手机端与PC端的抉择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希望微信能够提供PC端的产

品,无论是WEB还是客户端。需求非常明确,因为毕竟还有很多用户使用电脑的时间要多于手机,但这个功能做不做?什么时候做?用什么形式做?我相信张小龙和其团队成员都需要十分慎重的掂量掂量…(最近微信团队也明确的说了他们不会做PC端,或许吧…)

【搜狐IT消息】11月5日,来自投资界的消息显示,腾讯已于近期收购了一家专长CRM营销的公司——通卡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增强O2O方面的实力。

同时,可靠消息称,通卡公司的超过100名员工已经与腾讯上地公司协同工作,开展O2O业务,而通卡公司在对外接触客户时也已经开始以微信的名义进行。

据悉,通卡公司是由天使投资人麦刚、原蓝点软件CEO 邓煜共同创建的一家CRM营销软件和营销服务供应商,获得过德丰杰龙脉(DFJ Dragon)和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的投资。公开资料资料显示,麦刚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

通卡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会员营销软件营销通、店管家以及“通卡”手机应用等。该公司目前的客户包括西贝莜面村、麻辣诱惑、酷圣石、刘一手、金汉斯、比格比萨、瑞尔齿科、大董烤鸭、全聚德、百万庄园、老舍茶馆、金凤成祥、拉丁餐厅、锦绣江南、大收、瑞蚨祥、和兴客家王、庖丁堂、友睦齿科、活力咖啡等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

腾讯并购通卡之后,一方面可以直接获取通卡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腾讯直接获得了成熟的、与线下企业打通的CRM技术和人才。

此前,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曾强调O2O对腾讯的重要作用。另外,腾讯电商控股公司生活服务电商部总经理戴志康亦曾披露,微信将通过二维码识别,把商家和用户建立起联系,形成“熟人”形式的SNS,进而指导O2O业务。目前,微信正在大规模推广这一业务。

目前,搜狐IT尚未获悉此度收购的金额。而腾讯方面也未就收购通卡一事发表评论。(雷风)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腾讯微信拥有超过2亿的用户。在互联网历史上,这不仅使微信成为增长最快的一款新软件,同时,它也让腾讯处于令人羡慕的位置。

微信是由张小龙(艾伦张),一位低调的中国互联网老兵开发的。1996年,艾伦独立开发了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自从他研发了许多产品以来,他从一个超级开发者成为一个超级产品经理。在中国,他被认为是最好的产品经理和创新者之一-就像美国的Jack Dorsey或Marissa Mayer。

艾伦的核心产品哲学是:使用极简单性和娱乐性来吸引

用户。他说:“互联网产品需要超越满足用户需要,他们需要满足用户的欲望。”他还说:“当形式上是有趣的时候,形式优于功能。”因此,尽管微信有一些相似的产品如Whatsapp 和Kik,但微信有许多独特简单有趣的功能: 一键即聊,摇一下就可以找到一个朋友,漂流瓶,群组聊天等等。由于使用这些简单的、易于使用的、有趣的特性,微信的用户增长速度令人难以置信,,并已成为事实上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社交图谱。

是Wechat创新?很难说它有任何功能的创新。但当这些功能综合起来时,它确实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和新奇的体验。我走在我的公司,看到人们打电话说话,不是把电话贴近耳朵而是靠近嘴唇。

艾伦也是一个的“轻创业公司”的践行者。他已经尝试了许多创新性的实验:微信能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吗?微信可以与线下商店联系、实现O2O(Online2Offline)吗?微信是否可以成为中国第一个给国外带来冲击的产品?这些实验显示出有前途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开发人员使用微信平台。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店和餐馆都都被连接到微信上。微信在埃及、阿拉伯、越南等很多国家用户增长数排在首位。

明星群聊

视频通话

微信用户数超过1亿

作为一款交友工具软件,微信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用户数超过了1亿,不仅将同行者米聊远远甩在身后,也打败了同属于腾讯阵营的即时通讯软件QQ。微信成功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用户:

好友添加了林志玲

肖清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最近频频收到好友发来的信息,称在使用一款社交软件微信,还积极向他推荐。肖清点击了这些好友发来的短信链接,也开始使用微信。

谈到微信上好玩的功能,“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都是他比较喜欢的,闲暇时向“大海”中扔个瓶子,同时也捡几个瓶子,看看大家都在聊什么。“群聊”功能让他能召集几个同事在手机上开会,虽然大家实际距离很远。

最近,有着台湾第一美女之称的林志玲入驻微信,人们只要用微信检索“林志玲”或者扫描林志玲的二维码,就能将其添加为好友,然后就能在微信上听到林志玲嗲嗲的问候

声。同样,人们可以添加杨幂、范玮琪、吴宗宪、范晓明等为好友。“就是好玩,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家也会互相传手机,一遍遍的听听这些大明星的声音。”另外,类似Facetime 的视频通话功能也很受欢迎,“我经常在手机上和外地朋友视频,当然用的是家里的无线网络,不然这费用肯定高了去了。”

随着一个个明星和大众网民在手机上下载安装这款手

机交友软件,今年上半年,微信的用户人数已经超过1亿。

研发者:

在功能上下苦工夫

谈到微信为何能快速成功,腾讯首席技术官熊明华和微信项目总监刘乐君均认为,微信在技术研发方面把握住了用户需求,在功能方面主要有三个阶段性的突破:语音功能、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摇一摇。

刘乐君说,微信研发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人们分享照片,而在语音版本发布后,微信的用户数真正开始出现高增长。“语音比文字能够传达出更多的情感信息,也是让人非常舒服的一种沟通方式,特别是一些女性用户非常喜欢这样的功能。比如她们在晚上的时候拉一些闺密聊天。”对于这个语

音对讲功能,技术人员不断完善,在2.1和2.2版本里面,对语音对讲聊天功能做了上千点的改进。

在发布了“查看附近的人”和“摇一摇”以及“漂流瓶”功能后,许多人在手机上安装了这款社交软件,通过“摇一摇”的方式,看看身边有哪些好友。

2008年的QQ手机客户端版本里面已经推出了语音对讲的功能,但是并没有成功。刘乐君说,以前QQ用户发布语音需要三步,微信就两步,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不同,就使得用户在聊天的时候更加愉悦和方便,这是用户安装微信很重要的一个理由。

竞争对手:

功能做强就能超越同行

作为手机端的沟通工具,雷军旗下的米聊是与微信最相近的一个。而且,米聊是在2010年12月份发布,一个多月后,微信正式发布。而现在,微信的注册用户数量突破1亿,米聊的注册用户数为1700万。

谈到微信,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米聊项目负责人黄江吉说,微信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凭借一两个有创新性的功能,就把一个几乎全国网民都在使用的QQ颠覆了,微信给了行业一个希望,这是自己对微信最大的感受。他透露,腾

讯研发出了微信后自己认真研究过,当时认为自己做得也不赖呀,甚至有的功能更强大,“当时的米聊并没有比微信明显好许多,而微信有庞大的QQ群用户基础,所以被微信超过去了。”

不过,这位前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并不服输,最近米聊也发布了新版本。8日小米对外宣布,正式收购MSNLite 软件研发团队。MSNLite 在保留了 msn 的基本通信功能外,删除了广告、网站链接,增加了多账户登录、新浪微博插件等功能,目前活跃用户已经达到百万级别。在该团队研发MSNLite的基础上,米聊即将推出电脑端版本,“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黄江吉说。

微信的灵魂

曾鸣评价:“小龙不说话,你看不出来他是什么青年;但一开口,就是十足的文艺青年。”

有人曾用相当写意的语言描述:除了每周一次的网球,和每天深夜的音乐,张小龙没有什么别的嗜好。程序员时代的烟瘾一直保持了下来,他是广州深夜里最大的Kent消费者,“沉

默到像谜一样的男人。”

张小龙是微信的灵魂,他将自己的特质不自觉地注入微信。这个低调而神秘的人,成名很早,上个世纪,他就是中国顶级的程序员,一个人完成了Foxmail的前三个版本。Foxmail 如此受到欢迎,以至于他不得不外放了语言包,让各种忠实粉丝翻译为十几种语言。后来他负责研发的QQ邮箱是当时腾讯内部唯一的七星级产品。

腾讯以注重用户体验著称,张小龙又是腾讯的极致,他把准确的用户需求称为一种“暗流”,要发现这些“暗流”,并用合理的方式,在适当的时候呈现出来。

看似微信在满足用户的交友和沟通需求,但这并非真正的“暗流”。微博、聚会、QQ、婚恋网站,认识新朋友有很多种方式,甚至可以直接提供给用户一个名单。张小龙认为,产品背后真正的需求来自“人性”。他努力探寻“人性”,找到那些真正的用户需求。比如摇一摇,为什么大家乐此不疲?男人为何每天都浪费这么多生物能在这事上,而且很多人还是在做无用功?其实他并没有找到女孩子,这种搭讪的成功率也很低。“它在满足人类内心的孤独感。”他说。

曾有宅男产品经理对“摇一摇”感到负疚,因为这可能让女性用户遭到骚扰,实际上很多女性很享受被搜到被搭讪的感觉。张小龙推荐给产品经理们一本书《女性的缘起》,“如果你们对女性的心理研究不透彻的话,你就损失了一半的用

户。”

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观察当下,先观察到那股暗流,再依此设计产品。他极其敏感,半年前,刘乐君和邹浩吃饭时试用一个程序,互碰了一下手机,这个动作被他看到,就想到用一个动作建立一种关系,完成陌生人之间的交友,后来就有了“摇一摇”。

这些灵感来自一番艰难的“进化”,甚至有人说,张小龙是“另一个马化腾”。

准备做QQ邮箱时,“前面一年半快两年是很痛苦的,试了几个路都做不通。”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回忆。当时腾讯急迫地需要一款邮箱产品来对抗MSN的Hotmail,谷歌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Gmail,全世界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疯狂模仿。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用最顶尖的技术做出的是一款既笨重、速度又超慢的产品,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张小龙也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006年底,他们决定放弃之前的思路,转型做一个轻便、精简版本。到2007年春天,解决了速度问题。

随后,一系列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创新陆续出手,QQ邮箱团队在2008年居然发现了400多个创新点,其中一个让QQ 邮箱获得广泛口碑的创新是对大容量附件的发送功能,与其它邮箱通常只能发送5M左右的附件不同,QQ邮箱将附件容量扩大到1G,这一功能获得许多办公室白领的欢迎。

张小龙此时“升华”了他的产品理念,在邮箱中做了一个幼稚得让人大跌眼镜的功能—漂流瓶,没想到这个功能每天产生几亿次互动。这让张小龙常有冥冥注定之感,就像腾讯广州研发中心墙上那幅画。当时决定在墙上画一片大海,觉得太单调加上一个瓶子,纯属偶然。

“小龙的灵感来自他多年对产品的潜心研究。”曾鸣说这话前一刻钟,张小龙刚刚提到马尔科西姆的《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他最欣赏其中关于“1万小时定律”,一个人必须经过超过1万小时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

不仅是他,整个团队在邮箱时期就有“1110军令”—阅读1000条用户反馈,阅读100个产品博客、做10个CE(用户调查)—每个产品经理必须遵守。曾鸣说,“这已经是广州研发中心的习惯,其实接触的远远大于这个数量,关注产品多了才能对产品产生感觉。”

微信没有规划,张小龙很坦然:“我不知道半年后要做什么。如果我告诉你有,要警惕我在骗你;或者我的团队在半年内没有任何进步,还停留在半年前的水平。”

后来QQ邮箱做了手机版,一些无线互联网通讯产品开始出现,但都让他觉得不够“爽”。他想做一款自己满意的产品,与管理层一拍即合,马化腾立即同意,并取名“微信”。

张小龙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把产品做成一件艺术品。“中国互联网产品的制造能力很强,什么样的产品都能做出来,

但我不想互联网也成为像东莞那样的世界制造工厂。”

做邮箱时他曾因为喜欢《蓝莲花》买下版权放在邮箱入口处;现在更进一步,在启动页面放上一张迈克尔·杰克逊的照片,并附上“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或许这是他对微信模仿KIK的批评的回应。他排斥种种“限制”。就像他不刻意区分用户群基于熟人还是陌生人关系,不介意微信“一夜情利器”的评论,仅是提供功能任由用户发挥;有人质疑,3.5版本新增兔斯基表情太过低龄幼稚,他认为既然是美的就没有年龄界限,“兔斯基流行这么多年,一套同等水平的表情不是说做就做得出来的。”

布局

有人说,微信是最神秘的一颗棋子,它的成败甚至决定着腾讯的无线互联网棋局。

这并非凭空猜测。2011年11月11日“光棍节”,马化腾用微信向腾讯全体员工送上腾讯的生日问候。其实“小马哥”一直都是微信的忠实体验者,不断使用微信并提出建议,把许多工作从邮箱和ITX搬到微信上。

微信4.2的大平台战略

微信在2011 年由《商业价值》杂志、极客公园联合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中获得了最佳人气奖。如今新一届的产品评选拉开序幕,而曾经的明星产品还依旧闪耀吗?一年的时间过去,微信的现状怎么样?这一年里,他有哪些改变,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创新。

腾讯微信团队在9月17日凌晨发布消息,称微信的用户数已经突破2亿。而这一切,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2011 年初,腾讯正式发布语音社交应用微信,随后通过快速迭代迅速占领市场,而在不久前结束的2012 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在演讲中提到,微信用了14 个月注册用户就超过了1亿。而从2011 年 1 月微信发布到2012 年9月突破2亿,也只不过用了20 个月。平均每月1千万用户规模的增长速度,放到任何一个产品领域,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你可以认为微信含着金钥匙出生,有QQ 强大的注册用户做支撑,还有腾讯强大的渠道能力,但你不能否认的是,微信的产品发展,经历了从抄袭到创新,再到让后来者望其项背,达到不可超越的高度,造就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产品神话。

从 1.0 到4.3 ,成长的量变与质变

微信 1.0,语音是基础,微信 2.0,加入了群聊。微信 3.0 加入了陌生人交友。微信 4.0,开放平台,微信 4.3,引入了公共账号平台,彻底的从一个单纯的沟通工具转变为一个移动平台,这个平台上囊括了多种产品形态,从社交到购物,再到O2O,更多的时候,微信承担了一个渠道的角色。

在今年 4 月微信刚刚推出 4.0 版本的时候,极客公园的文章《微信,平台化梦想》从一个平台的角度对微信的产品形态做出了分析和判断:

微信的插件正在逐步实现与腾讯旗下产品的整合,从而能够利用腾讯庞大的客户基础,可以邀请自己的QQ 好友加入微信,导入QQ 关系,将自己的腾讯微博私信、自己的QQ 邮箱与微信打通

微信 1.0,语音是基础,微信 2.0,加入了群聊。微信 3.0 加入了陌生人交友。微信 4.0,开放平台,微信 4.3,引入了公共账号平台,彻底的从一个单纯的沟通工具转变为一个移动平台,这个平台上囊括了多种产品形态,从社交到购物,再到O2O,更多的时候,微信承担了一个渠道的角色。

微信的插件正在逐步实现与腾讯旗下产品的整合,从而能够利用腾讯庞大的客户基础,可以邀请自己的QQ 好友加入

微信,导入QQ 关系,将自己的腾讯微博私信、自己的QQ 邮箱与微信打通

。这样当你收到了微博私信或者邮件的时候,能够同时在自己的微信上收到信息。从1.0到4.0,微信渐渐淡化了曾经重点推广的对讲机功能,从主打语音的社交产品向移动社交应用演变。

微信正在从过去的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变成了功能型软件,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通过API 实现任何你想实现的功能,而微信做的,只是控制整个平台核心,提供极简的平台构架,开放用户资源,通过第三方的插件,不只可以实现Path 或者Instagram 类功能,更多的新功能,也会不断实现。国外先进的移动分享和社交模式加上了QQ 成熟的Qzone 模式,通过开放引来更多的创新,将其在微信这个新平台上进行打通,那将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而在4.3 的版本里,微信更新了公共账号平台,但由于有微博营销在微博上获得了所谓的成功的先例(臭水沟),好知者想把在微博上的营销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复制,跑马圈地,试图把微信的公共平台用做营销之用,在文章《看似美好的微信营销》对微信营销的可能性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从营销角度来说,关键在于平台的规模效应和关注度,在于受众越多越好、传播越快越好,信息的传播和流动速度决定营销结果的好坏,但微信的本质在于一个沟通工具,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用来做客服似乎更符合他的工具属性。

再者,众多企业和社会化营销家们试图在微信上重演微博营销的热潮,从微信的场景和需求上来说也不能得到满足。

在今年的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宣布微信在O2O 方向的布局。紧接着,腾讯生活电商部的戴志康也在财付通沟通会上发表演讲,阐述了“二维码+账号体系+LBS+支付+关系链”给线下商家带来的改变:通过与财付通的绑定,微信将通过二维码识别,把商家和用户建立起联系,形成“熟人”形式的SNS社交平台。财付通通过与微信的合作,未来将可以通过微信直接向好友转账;而二维码扫描与支付的结合将能够使用户实现“即拍即买”。从用户到价值,微信在不断探索着自己的方向。

微信的变革与探索

时间翻回2011年,在2011年5月举行的极客公园线下活动“即时通信的移动变革”里,微信的产品总监曾鸣对微信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