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O(聚苯醚)

PPO(聚苯醚)
PPO(聚苯醚)

深圳中科机电有限公司

PPO (聚苯醚),它有哪些特性和用途

PPO (聚苯醚),它有哪些特性和用途PPO的学名为聚2,6-二甲基-1,4-

醚是在1957年由美国首先采用氧化偶合的方法合成出来的。

聚合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聚合和溶液聚合两种。PP0的主链中含有大量酚基芳香环,并且由于二个甲基封闭了酚基上两个邻位的活性点,使分子链本身具有较高的刚性及分子间很高的凝聚力。另外,氧原子与苯环处于P-π共轭状态,使氧原子提供的柔顺性受苯环的影响而大为降低,因此,PPO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1) PP0的常用特性PP0为白色,无毒的粉末状固体,密度为1.06?1.07g/cm3,为无定形聚合物。PP0的分子结构中无任何水解的基因,使其具有十分突出的耐水性,即使将其放人沸水中经10000h蒸煮,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都没有明显下降。由于PPO分子链的刚性大,作用力强,使PP0在受力时难以变形,表现出既硬且韧,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弹性模量及突出的抗蠕变性。PP0有优良的耐热性,可在120℃时连续使用,间断使用温度可达205℃,它的耐热性可与PF、UP等热固性塑料相比美。PP0的分子中无明显的极性。因此,它的电绝缘性能十分优异,在-150?200℃。的温度范围内和10?106hz的频率范围内,介电性能几乎不受影响。PPO 的化学性能稳定,对于吸水为介质的化学药品,如酸、碱、盐等,无论是在室温还是高温环境下都很稳定。PPO的主要不足是熔体粘度高、流动性差,成型加工较困难。另外,塑件的内应力大,塑件易开裂,耐疲劳性欠佳,在长期储存过程中,有转变为热固性塑料的趋势。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可将PP0改性,即在其中加入适量的?3 或

HIPS共混而成,即成MPPO,在此基础上还可加人短玻纤而成为增强MPPO,其性能更优越。(2)PPO

的主要用途PP0和改性MPPO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使它们在各工业部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PP0特别适用于潮湿、有负荷,而且需要有优良电绝缘性、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场合,MPPO则广泛用于电子仪表、汽车、办公机械、精

密机械、紡织器材家用电器、液体输送设备等的制造中。

杜邦安全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员工个人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须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 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杜邦历史安全伤害统计记录,以及在这过程中公司和员工在当时对安全认识的条件下曾作出的努力和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杜邦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化总结。该模型表明,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过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应用该模型,并结合模型阐述的企业和员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以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根据杜邦的经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概括如下。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 (2)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

K树脂的发展现状

K树脂的发展现状 摘要 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又称K-Resin(K-树脂)。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是以苯乙烯、丁二烯为单体,以烷基锂为引发剂,采用阴离子溶液聚合技术合成的一种嵌段共聚物,其主要特性是兼有高透明性和良好的抗冲击性、密度小、着色力强,加工性能优异、无毒性,它广泛用于冰箱制造、电器仪表盘与其它材料(如GPPS、SAN、SMA、PP、HIPS 等)掺混改性等领域,可采用一系列地传统加工技术对K-树脂进行开发应用。 关键词 丁苯透明抗冲树脂K-树脂聚合工艺应用 一.K树脂发展历史 据慧典行业研究报告网的了解,丁苯透明抗冲树脂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Phillips 石油公司开发成功,并在70年代初正式投产,其商品名为K-Resin.,俗称K树脂,产品牌号为KR01。1972年10月在德克萨斯州的Borger工厂投入工业化生产。 1979年4月又在德克萨斯州的AdamSTerminal联合化工厂建成了产能为8万吨/年的装置;2003年,该厂的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年产能已经增加到了一千多万吨,并在韩国建成了年产5万吨的生产线。 由于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独特的性能及巨大的市场需求,英、法、德、日等国也纷纷开展研究工作。1983年开始出现了其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制造商,如德国的BASF公司和比利时的Petrofina公司,日本的住友和旭化成公司,美国的Chevron Phillips化工公司等,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比利时、德国、日本和韩国。 我国从80年代初期开始研发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国内生产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企业主要有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塑料厂和广东众和化塑有限公司,前者是国有特大型企业,生产能力为5000吨/年,技术来源是中国石油兰州分公司研究院;后者是广东众和化塑有限公司,该企业是民营科技企业,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技术来源为江苏圣杰实业有限公司。但是,由于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研发与生产技术难度较大,进展缓慢。 二.K树脂聚合工艺 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生产工艺分为原料精制,聚合反应,挥发分脱出,溶剂的回收精制,造粒包装等工序。 精制合格的苯乙烯单体与环己烷溶剂一起送入带有搅拌的聚合釜中,消除系统杂质后,用引发剂引发聚合,再按不同的产品要求加入规定量的单体或单体混合物,待反应完毕后,加入合适的偶合剂进行偶合反应,反应完毕后,聚合物从反应器底部送入贮料器进行化学处理。聚合物胶液经过挤出机脱挥,造粒,得到产品。丁苯透明抗冲树脂聚合工艺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各种塑料材质名称及简介

标准化塑料专业用语 (源于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D1600—92) 缩写标准术语 ABA丙烯腈 丁二烯 丙烯酸酯共聚物 ABS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塑料 ACPES丙烯腈 氯化聚乙烯 苯乙烯共聚物 AEPDM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共聚物 AES丙烯腈 乙烯 苯乙烯共聚物 AMBA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 丙烯腈 丁二烯橡胶AMMA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SA丙烯腈 苯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ARP芳香聚酯 CMC羧甲基纤维素 CS酪蛋白 CA醋酸纤维素 CAB醋酸丁酯纤维素 CAP醋酸丙酯纤维素 CN硝酸纤维素 CE纤维素塑料(通用) CP丙酸纤维素 CTA三乙酸纤维素 CPE氯化聚乙烯 CPVC氯化聚氯乙烯 CF酚醛树脂 EP环氧树脂 EC乙基纤维素 EEA乙烯 丙烯酸乙酯 EMA乙烯 甲基丙烯酸 EPM乙烯 丙烯共聚物 EPD乙烯 丙烯 丁二烯共聚物 ETFE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

EVAL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 EVA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 FF呋喃甲醛塑料 HDPE高密度聚乙烯 IPS抗冲聚苯乙烯 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MDPE线性中密度聚乙烯 LCP液晶聚合物 LDPE低密度聚乙烯 MDPE中密度聚乙烯 MBS甲基丙烯酸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MF三聚氰胺树脂 MPF蜜胺 苯甲醛树脂 MC甲基纤维素 PA尼龙(聚) PFA全氟烷氧基烷烃 FEP全氟(乙丙)共聚物 PF苯甲醛树脂 PFF苯糠醛树脂 PAA聚丙烯酸 PAN聚丙烯腈 PADC聚碳酸烷基乙二醇酯 PMS聚α 甲基苯乙烯 PA聚酰胺(尼龙) PAI聚酰胺 酰亚胺 PARA聚芳基酰胺 PAE聚芳醚 PAEK聚芳醚酮 PASU聚芳砜 PBAN聚丁二烯 丙烯腈 PBS聚丁二烯 苯乙烯 PB聚丁烯 PBA聚丙烯酸丁酯 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C聚碳酸酯 PDAP聚邻苯二甲酸烷基酯

2021建设特色安全文化 助推企业安全发展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建设特色安全文化助推企 业安全发展

2021建设特色安全文化助推企业安全发展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荆门市道教名山圣境山脚下,是由原省属军工企业国营襄沙化工厂主体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6260万元,总资产9.5亿元,拥有7个分公司(事业部)、4个控股子公司,员工1300多人。主要生产工业炸药、硝酸铵、纳米碳酸钙、纸塑包装四大系列产品,其中工业炸药是公司主导产品,是全国民爆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湖北省龙头企业,公司综合排名居全国同行业前十名。作为高危行业,公司积极适应新形势,把握安全发展主题,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从理念、制度、行为、物态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使安全管理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从有形管理到无形管理的嬗变,取得了建厂45年来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好成绩,连续多年被授予“全省民爆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连续3年(2009-2011年)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等七部门授予“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

丙烯酸树脂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丙烯酸涂料在国外于1930年开始工业生产,但数量很少,直到5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但由于其价格较高,因此还不可能完全取代其它多种树脂。 丙烯酸涂料在国外主要应用于建筑和汽车工业。而从涂料结构来看,在美国,溶剂型涂料的比例在逐年降低. 美国是涂料工业的发达国家之一,其产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建筑涂料占涂料总比例最大的国家。 日本在产量上居世界第二位,其产品品种繁多,质量很高。在日本溶剂型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涂料于50年代就已投产,60年代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涂料也已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日本目前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品种有800多个,主要生产公司有20余家,其需求量最大的行业是建筑及构筑业。 丙烯酸涂料有着众多的门类,是综合性好、通用性强的一类合成树脂涂料。其既可作装饰性涂料,又可作保护性涂料;既可制成溶剂型,又可制成水性;因此,决定了丙烯酸涂料具有广泛的用途和重要的使用价值。 在发达国家,丙烯酸涂料的产量已居所有合成树脂涂料的第二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高性能的产品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美国和日本,涂料产量的年增长速度为2.5%左右,而丙烯酸涂料的年增长速度超过了4.5%。可见,丙烯酸涂料是未来涂料工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由于传统的低固含量溶剂型涂料含有50%左右的溶剂,这些溶剂在涂料制造及施工阶段排入大气,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世界各大涂料公司纷纷开发环保型涂料,即开发省资源、省能源、无污染的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粉末涂料,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其中重点是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国外的发展方向是开发提高外观质量、满足环保法规的新型高性能涂料用乳液。确立颜料分散技术和多元化技术及水性涂料的制造技术,开发耐酸碱性、耐擦伤性的水性清漆。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丙烯酸乳胶涂料。在这一领域日本研究较早,目前,其着重点是在涂料的功能上加以突破,同时注重降低成本。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兴起,对建筑涂料的耐候性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高耐候性涂料的研究成为发达国家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由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涂料的耐候性可以与含氟树脂媲美,而其耐沾污性优于含氟树脂涂料,成本也只有含氟树脂涂料的三分之一,可能成为今后超耐候涂料的发展方向。 环境保护法规的强化,加快了丙烯酸涂料向水性化转化的进程。乳胶涂料已从建筑内外涂装,扩展到工业涂装的各个领域。丙烯酸乳胶涂料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也得到了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11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

改性聚苯醚发展现状

改性聚苯醚(MPPO)工程塑料发展现状 字体大小【大中小】打印本页 PPO树脂的分子结构决定了该种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它在-160-190℃的温度范围内连续工作,高温下热蠕变性是所有热塑性工程材料中最优异的。PPO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均能保持良好的电性能,力学性能。即使在高温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拉伸强度和抗蠕变性,吸水率低及优良的耐化学腐烛性和耐热水性。但是纯PPO树脂的融体流动性差,热塑加工困难,所以真正得到工业应用的90%以上均为改性聚苯醚(MPPO)(也有称PPE)和热固性聚苯醚。 1 聚苯醚的基本特征 聚苯醚(PPO)是1915年W H Hunter研究成功的。1954年美国G.E公司的A S Hay采用氧化偶联法获得高分子质量聚合物,并于1967年实现工业化。聚苯醚(polyphenylether,PPE)是一类耐高温的热塑性树脂。以2,6-二甲基苯酚为原料,甲苯或甲醇为溶剂。铜胺络合物为催化剂,通入氧气,经氧化偶合的方法缩聚而成。聚苯醚的综合性能优良,大量用作工程塑料,主要用于电子、电器、汽车、机械、家电、化工等行业的结构件和零部件。主要性能见表1。 表1 聚苯醚的主要性能 2 共混改性 PPO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材料,但是存在着黏度高,流动性差,对缺口较敏感等缺陷,因此工业化应用基本不可能,而必须要改性。美国GE公司1965年采用氧化偶联技术开发出PPO后,1967年即将从热力学观点分析少数能达到热力学相容体系的PPO/PS塑料合金,以Neryl牌号的MPPO推向市场。1969年GE公司用PS(聚苯乙烯)对PPO进行合金化改性,牺牲部分耐热性以改善加工成型性,并以Norgl 的商品名上市。1986年又与PA(尼龙)合金化,PPO合金化的产品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PPO/PS合金大大提高了PPO的流动性,但是损失了不少热变形温度,不过因其综合性能仍然十分优越,所以很快赢得了市场。 MPPO有各种各样的制备方法,但无外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2类。物理方法包括:熔融共混,填充,增强等;化学方法包括:与其他单体共聚合,嵌段聚合,接枝聚合及网络化等。在

树脂定义和介绍

树脂 一、什么叫树脂? 树脂可以溶解在溶剂中,加热融化,冷却变固,而且可以反复进行,将这种可熔可溶的树脂叫做热塑性树脂;像酚醛、聚酯树脂那样,加热固化后不可逆转,成了既不溶解,又不熔化的固体,人们把这种树脂叫做热固化树脂。这类树脂主要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呋喃树脂,有机硅胶树脂、聚氨酯树脂以及目前用的不多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二、什么叫塑料? 塑料:对于一般的树脂来说,还不具备直接作为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从而需要加添加剂:填料,颜料,增强材料、稳定剂、增塑剂、硫化剂等。树脂中添加这些添加剂后,一般称之为塑料,塑料也分为热固性,热塑性两种,我们说的FPR就是热固性塑料,又可以根据其状态分为:模塑塑料、层压塑料、人造革、泡沫塑料等 三、什么是呋喃树脂?性能如何? 呋喃树脂是以糠醇或糠醛作为主要原料,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经过缩聚得到含有呋喃环的一种树脂。 呋喃树脂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耐热,与环氧树脂或者酚醛树脂混合改性很有特色 四、什么叫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是最早的人工合成树脂,是苯酚甲基荃在催化剂存在下经过缩合而成,按基本类型可以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种 五、热固性酚醛树脂的特征: 1.加热可以固化 2.固化有小分子放出,所以为防止气泡,FRP一般加压成型 3.固化体积收缩率为3%-5% 4.对玻纤粘接力差 5.优良的耐水性 6.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 7.耐烧蚀性能好 六、什么是环氧树脂?有哪些种类 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环氧基团的树脂的总称 种类很多,但主要用于玻璃钢的品种下大致有4种 1.双酚A型:FRP中最常用的通用性环氧树脂。如E-51、E-44、E-42等 2.酚醛多环氧树脂(F型):由线性的酚醛树脂与环氧氯丙烷缩合而成,该树脂在常温 下为半固体,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腐性。牌号两种:F-44(66),F-46(648) 3.脂环族环氧树脂 4.其他工业环氧树脂 七、环氧树脂的优缺点? 环氧树脂的优点: 1.粘接力强,机械强度高 2.尺寸稳定 3.耐腐蚀性好 4.耐热性较好 5.良好的电绝缘性 6.耐水性好 7.固化成型方便 8.能耐大多数的霉菌

杜邦安全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讲解学习

杜邦安全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 作者:aq07文章来源:安全文化建设网点击数:503 更新时间:2010-8-22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员工个人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须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 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杜邦历史安全伤害统计记录,以及在这过程中公司和员工在当时对安全认识的条件下曾作出的努力和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杜邦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化总结。该模型表明,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过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应用该模型,并结合模型阐述的企业和员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以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根据杜邦的经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概括如下。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 (2)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 (3)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经理的责任,他们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4)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支持仅仅是口头或书面上的,没有或很少有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聚苯醚合金的研究进展

聚苯醚合金的研究进展3 胡 洋 冯 威 高 瑜 武德珍 金日光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摘 要 综述了第一代聚苯醚合金(PPO/PS )和第二代聚苯醚合金(PPO/PA 、PPO/PB T 、 PPO/PPS 等)的技术动向和研究进展,对今后合金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苯醚 合金 综述 0 前言 3国家八六三计划新材料领域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1998211209 未经改性的聚苯醚(PPO )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电性能、耐热性、阻燃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等,但是它的耐溶剂性差、制品容易发生应力开裂、缺口冲击强度低,另外它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熔体粘度高,加工成型性极差,纯PPO 树脂不能采用注射方法成型,这样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或赋予其新的性能,人们对PPO 进行了多种改性。其方法有物理(共混、填充、增强和微发泡等)和化学(共聚、嵌段、接枝和网化等)改性两种。化学改性主要包括〔1〕: (1)对PPO 的结构进行改性,如用溴化、磷酸酯化、磺酰化、羧基化等来提高PPO 的溶解性和透气性以用于膜材料,或是赋予PPO 的阻燃性而用于阻燃材料; (2)PPO 的主链或端基与带官能团的小分子进行反应,赋予PPO 一定的极性和反应活性,用于PPO 合金的增容剂; (3)PPO 与其它高分子或小分子通过嵌 段或接枝共聚获得新材料或用作PPO 合金 的增容剂。 聚苯醚的物理改性中研究最为活跃的是PPO 的合金化,主要包括:①利用PPO 与聚苯乙烯(PS )在宽广组成范围内的相容性与各种带苯乙烯单元的聚合物共混来制备PPO/PS 型合金,即第一代PPO 合金;②通过与其它工程塑料,如聚酰胺(PA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 T )、聚苯硫醚(PPS )等共混制备高性能的PPO 合金,即第二代PPO 合金。另外,可以按组分间的相容性将聚苯醚合金分为:①相容体系,主要是指PPO/PS ;②非相容体系,包括PPO/PA 、PPO/PB T 、PPO/PET 、PPO/聚四氟乙烯(PTFE )、PPO/聚烯烃(PO )等;③部分相容体系,包括PPO/聚碳酸酯(PC )、PPO/PPS 、PPO/苯乙烯2丁二烯2苯乙烯共聚物(SBS )、PPO/丙烯腈2丁二烯2苯乙烯共聚物(ABS )、PP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PPO/苯乙烯2丙烯腈共聚物(SAN )等。下面就主要的PPO 合金进行简要介绍。 第13卷第3期1999年3月 中 国 塑 料 CHINA PLASTICS Vol 113 No 3 Mar 1999

民用机场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行业资料:________ 民用机场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10 页

民用机场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民航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到xx年,全国民用机场要建立起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和民航总局管理规章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将安全文化建设列为8大目标之一,要求建立健全民航安全文化评价体系,使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有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衡量指标。为贯彻这个规划,笔者认真学习研究了国际民航组织和民航总局的有关标准要求,联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的实际,在此,谈谈自己对民用机场建设安全文化的粗浅认识,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 民用机场的安全文化,是在安全生产及服务保障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系统等的总和,体现为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班组,每一个部门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建设具有本机场特色积极主动的安全文化是有效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本质要求,也是成功实现安全目标的可靠保障。国际民航组织安全管理手册将“营造组织的安全文化”作为管理层最重要的职责之一。航空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的航空安全促进部门认为“成功的安全管理体系应与组织融为一体,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变成员工工作中的行为方式”。因此,民用机场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当自觉担负起建设安全文化的职责,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职责、程序、标准变成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全面开展安全风险管理,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原则。 第 2 页共 10 页

聚乙烯树脂行业发展现状附产业前景分析

我国聚乙烯树脂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前景分析 2006-09-20 10:41:18 聚乙烯(PE)是我国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品种。目前,我 国PE生产能力已具备相当规模,PE产量在100kt/a以上的企业有15家, 250kt/a以上的企业有4家。尽管如此,国内的PE产量长期以来仍无法满足 市场飞速增长的需求,50%左右的PE依赖进口。随着石油价格的强劲攀升和下游 市场的拉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盈利水平大大提高。从2003年至今,PE行业过 高的收益率直接刺激了我国石化企业的扩能行为。 2005年以后,国内PE仍存在较大缺口。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的规划,未来几年 国内乙烯装置将进入新的扩能高峰。许多地区都在规划新的乙烯装置建设或扩能项目 ,主要包括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简称燕山石化公司)的第三轮乙烯装置扩建、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简称大庆石化公司)1Mt/a乙烯项目、武汉地区的8 00kt/a乙烯项目、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套乙烯装置。另 外大连、汕头、新疆、抚顺等都在考虑新建或扩建乙烯生产装置。2006年,中国 石化的乙烯装置将全部完成扩能改造,在茂名新建350kt/a高密度聚乙烯(H DPE)装置,同时大庆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简称兰州石化公司)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简称吉林石化公司)的乙烯装置也将完成扩能,其中大 庆石化公司将新建200kt/a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装置,吉林石化公司 将其全密度PE装置扩能至300kt/a。随着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 (一)简介: 名称: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简称PF。化学式: 颜色:固体酚醛树脂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物,市场销售往往加着色剂而呈红、黄、黑、绿、棕、蓝等颜色形状:有颗粒、粉末状。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化学稳定性:耐弱酸和弱碱,遇强酸发生分解,遇强碱发生腐蚀。分类:因选用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两类 (二)酚醛树脂合成原理: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生成原理和制备工艺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生成原理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生成条件:碱催化,醛过量。 聚合反应过程:加成反应 缩合反应 加成反应机理: 用无机碱或叔胺(没有活性氢)催化时 OH + OH O + H 2O O +H C O H O CH 2OH H 2O OH CH 2OH + OH O +H C O H O CH 2H O O CH 2OH 在碱性条件下,上述产物组分复杂,为各种羟甲基酚的混合物。 缩合反应机理: 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各种羟甲基酚之间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二酚核和多酚核的低聚物。 O HOCH 2 + OH HOCH 2 O H CH 2 OH HOCH 2 O CH 2CH 2OH OH OH OH HOCH 2 O CH 2 OH + H 2O O CH 2 OH + H 2O +CH 2O (1) (2)

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最后将生成高度交联的体型结构。 工业上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时,常用氨水做碱性催化剂,此时氨水有两个作用: ① 起催化作用 ② 参与树脂生成反应 OH + CH 2O + NH 3 OH CH 2NH 2 22O CH 2CH 2 NH + 65OH CH 2 NH CH 2 OH 22OH CH 2 N CH 2 O CH 2 65OH CH 2 N CH 2OH CH 2 (3) 反应特点: 1、碱性介质中,各种羟甲基酚都稳定,加成反应快,缩合反应慢。 2、放热较少,反应进行较缓和。 3、根据反应程度,一般将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产物性质不同。 A 阶段:产物为液体或固体,含较多的羟甲基,极性较强,能全部或部分溶于水 中,有时称水溶性树脂或可溶性酚醛树脂。 B 阶段:由A 阶段树脂加热或长期存放继续反应而得,固体状,加热可软化,但 不能熔化,能拉成长丝,冷却变成脆性物质,易粉碎成粉末。在溶剂中不溶或部分溶解、溶胀。是应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由A 阶转为B 阶的速度称胶化速度。 C 阶段:树脂反应最后阶段,形成高度交联的体型结构树酯。产物不熔不溶, 能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编号:SM-ZD-84666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 史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

年树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中国树脂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 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11AA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51819950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年中国树脂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11AA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b518199503.html,/R_QiTaHangYe/A0/ShuZhiChanYeXianZhuangYuFaZhanQi 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地讲,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聚合物都称为树脂。树脂是制造塑料的主要原料,也用来制涂料(是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如: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合成脂肪酸树脂,该类树脂于长三角及珠三角居多,也是涂料业相对旺盛的,如长兴化学、纽佩斯树脂、三盈树脂、帝斯曼先达树脂等)、黏合剂、绝缘材料等,合成树脂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液体中杂质的分离和纯化,有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以及一些专用树脂。 《2016年中国树脂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在多年树脂行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树脂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树脂市场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树脂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树脂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树脂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树脂行业前景预判,挖掘树脂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树脂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章树脂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树脂相关定义及分类

酚醛树脂的认识

1.酚与醛经聚合制得的合成树脂统称,其中以苯酚-甲醛树脂最重要。酚醛树脂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类。热塑性酚醛树脂(或称两步法酚醛树脂),为浅色至暗褐色脆性固体,溶于乙醇、丙酮等溶剂中,长期具有可溶可熔性,仅在六亚甲基四胺或聚甲醛等交联剂存在下,才固化(加热时可快速固化)。主要用于制造压塑粉,也用于制造层压塑料、清漆和胶粘剂。热固性酚醛树脂(或称一步法酚醛树脂),可根据需要制成固体、液体和乳液,都可在热或(和)酸作用下不用交联剂即可交联固化。为指导树脂合成和成型加工,常将其固化过程分为A、B、C三个阶段。具有可溶可熔性的预聚体称作A阶酚醛树脂;交联固化为不溶不熔的最终状态称C阶酚醛树脂;在溶剂中溶胀但又不完全溶解,受热软化但不熔化的中间状态称B阶酚醛树脂,热固性酚醛树脂存放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最后可变成不溶不熔的C阶树脂。因此,其存放期一般不超过3~6个月。热固性酚醛树脂可用于制造各种层压塑料、压塑粉、清漆、耐腐蚀塑料、胶粘剂和改性其他高聚物。 2.(1)Lee J. D.等制备出酚醛树脂基球形炭。他们将苯酚和甲醛分散在以阿拉伯胶为分散剂的悬浮液中,利用六次甲基四胺为催化剂,搅拌加热使苯酚和

甲醛聚合得到球形酚醛树脂。这种球形酚醛树脂经炭化后可以得到酚醛树脂基球形炭。注:(将废旧酚醛泡沫作为原料之一填入,酚醛泡沫含量、悬浮剂种类、悬浮剂含量、炭化温度、活化时间这5个方面设计变量) (2)刘朗、杨骏兵等在球形炭的基础上制备出球状活性炭,先将线型酚醛树脂、六次甲基四胺溶解在甲醇中并混合均匀,得到含有固化剂的线型酚醛树脂固态化合物。将上述化合物破碎为1.25^-2.Smm的颗粒,作为成球的原料树脂。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一定比例加入高压釜中,搅拌均匀后将上述原料树脂加入。匀速搅拌下升温,保持搅拌使高压釜自然冷却,得到酚醛树脂微球。将所得到的酚醛树脂微球在氮气保持下升温炭化活化,得到粒径在2mm左右且分布均匀的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 (3)谢飞以苯酚和甲醛为原料,以盐酸为催化剂在1100C下回流1h,加入适量的氨水,维持恒温反应15min,得到了线型为主的原料树脂。将上述原料树脂加热至熔融态加入到成球液中,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分散得到球形树脂。经冷却、真空干燥后得到粒径分布在450-900wm的酚醛树脂微球。将酚醛树脂微球炭化活化后即得到了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 (3)Chao Ye等人之后利用碳纳米管、线型酚醛树脂制得球形活性炭。将六次甲基四服在乙醇中混合,并在80℃下除去乙醇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其破碎为不规则的颗粒。将其颗粒分散在含分散剂的溶液中升温固化,然后冷却固液分离的得到了碳纳米管酚醛树脂基球形炭。之后炭化活化得到了球形活性炭。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021)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021)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80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021)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

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es)。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自身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因此,《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CultureIndicator),即: 1)、政府组织 ①政府的安全承诺 ②法规的制定机构 2)、运营组织

酚醛树脂性能综述

热固性聚合物是从低粘度液体开始,通过催化剂或外加能量(热或射线)固化为固体。最早的热固性基体是酚醛,紧随其后的是环氧,接着是不饱和聚酯、脲醛,再接着是硅树脂,以及更新的基体。从实用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仍然是前三种:酚醛、环氧和不饱和聚酯 二、简介 酚醛树脂也叫电木,又称电木粉,英文名称phenolic resin,简称PF,比重~是热固性塑料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员,可以追溯到1870年。合成酚醛树脂的两种单体是苯酚和甲醛,通过聚合形成, 酚醛树脂原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物,因含有游离分子而呈微红色,市场销售往往加着色剂而呈红、黄、黑、绿、棕、蓝等颜色,有颗粒、粉末状。耐弱酸和弱碱,遇强酸发生分解,遇强碱发生腐蚀。不溶于水,溶于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对水、弱酸、弱碱溶液稳定。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剂条件下缩聚、经中和、水洗而制成的树脂。酚与醛的摩尔比大于一,用酸类物质作催化剂,生成热塑性酚醛树脂。酚与醛的摩尔比小于一,用碱类物质作催化剂,生成热固性酚醛树脂。主要包括:线型酚醛树脂、热固性酚醛树脂和油溶性酚醛树脂。 三、酚醛树脂固化原理 酚醛树脂只有在形成交联网状(或称体型)结构之后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 酚醛树脂的固化就是使其转变为网状结构的过程,表现出凝胶化和完全固化的两个阶段,这一转变不仅是物理过程,更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化学过程。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树脂在固化前的结构因素(组成、分子量大小、反应官能度等)影响显著;(2)固化反应受催化剂、固化剂、树脂pH值等的影响显著;(3)固化过程有热效应;(4)固化速率受温度、压力的影响显著;(5)固化过程有副产物(如水、甲醛等)产生;(6)固化反应是不可逆过程。 酚醛树脂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类。热塑性酚醛树脂(或称两步法酚醛树脂),为浅色至暗褐色脆性固体,溶于乙醇、丙酮等溶剂中,长期具有可溶可熔性,仅在六亚甲基四胺或聚甲醛等交联剂存在下,才固化(加热时可快速固化)。主要用于制造压塑粉,也用于制造层压塑料、清漆和胶粘剂。热塑性酚醛树脂压塑粉主要用于制造开关、插座、插头等电气零件,日用品及其他工业制品。热固性酚醛树脂(或称一步法酚醛树脂),可根据需要制成固体、液体和乳液,都可在热或(和)酸作用下不用交联剂即可交联固化。热固性酚醛树脂压塑粉主要用于制造高电绝缘制件。为指导树脂合成和成型加工,常将其固化过程分为A、B、C三个阶段。具有可溶可熔性的预聚体称作A阶酚醛树脂;交联固化为不溶不熔的最终状态称C阶酚醛树脂;在溶剂中溶胀但又不完全溶解,受热软化但不熔化的中间状态称B阶酚醛树脂处于此阶段的酚醛树脂为脆性固体,可以制成粉末,与添加剂一起模压成型。添加剂中除固化剂外,主要成分是木粉,它赋予酚醛材料强度与韧性,其压缩强度可达275MPa。酚醛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低吸潮性和较高的使用温度(204℃)。,树脂存放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最后可变成不溶不熔的C阶树脂。因此,其存放期一般不超过3~6个月。热固性酚醛树脂可用于制造各种层压塑料、压塑粉、层压塑料;制造清漆或绝缘、耐腐蚀涂料;制造日用品、装饰品;制造隔音、隔热材料等。常见的高压电插座、胶粘剂和改性其他高聚物。 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广泛应用于防腐蚀工程、胶粘剂、阻燃材料、砂轮片制造等行业。并且价格低廉,可以说酚醛是性能价格比最高的一种高分子材料。 四、酚醛树脂的重要特点 1、高温性能 酚醛树脂固化后依靠其芳香环结构和高交联密度的特点而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即使在非常高的温度下,也能保持其结构的整体性和尺寸的稳定性。酚醛树脂在200℃以下基本是稳定的,一般可在不超过180℃条件下长期使用。正因为这个原因,酚醛树脂才被应用于一些高温领域,例如耐火材料,摩擦材料,粘结剂和铸造行业。 2、粘结强度 酚醛树脂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作为粘结剂。卓越的粘结性酚醛树脂卓越的粘附性首选源于其大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77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历史(正式版)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

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Organizations Team Guidelines)。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