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风险管理】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风险管理】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目录

概要

I.利率风险的来源及影响

A.利率风险的来源

B.利率风险的影响

II.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做法

III.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对利率风险的监控

A.董事会

B.高级管理层

C.利率风险管理授权与权限设置

IV.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

V.风险的计量、监测及控制

A.利率风险计量

B.限额

C.应力测试

D.利率风险的监测与报告

VI.内部控制

VII.向监管当局提供的信息

VIII.资本充足率

IX. 利率风险的信息披露

X. 银行帐户中利率风险的监管处理方法

附录一利率风险计量技术

A.重新定价法

B.模拟方法

C.其他问题

附录二监管当局对利率风险的监测

A.时段

B.项目

C.监管分析

附录三标准的利率冲击分析方法

附录四标准框架举例

A.方法

B.计算过程

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概要

1、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1]发布了一份关于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文件,这是该委员会致力于处理国际银行监管问题工作的一部分。在制定这些原则过程中,该委员会借鉴了成员国监管指引的内容,采纳了银行业对征求意见文件(1993年4月发布2[2])的意见,也采纳了对征求意见文件草稿的意见。此外,该文吸收了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衍生产品业务指引3[3]中的许多原则,这些业务在有关市场风险的资本标准模型的定性参数4[4]中得

到了反映。本文是1997年文件的修订版(曾经于2001年1月和2003年9月公开征求意见),目的是辅助《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中有关银行利率风险的处理方法5[5]。本概要尤其能反映出原则12至15及附录C和D的修订内容。

2、本文中原则1至13是利率风险管理的普遍性原则,与是否为交易账户头寸还是非交易账户头寸无关。这些原则涉及利率风险的管理机制,包括经营策略的制定、银行账户及交易账户中资产与负债的组合搭配、内部控制系统等,

并特别回答了利率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效计量、监测及控制利率风险的必要性问题。另一方面,原则14和15 则专门阐述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监管处理方法。

3、这些原则是根据许多国际性银行现行做法总结出的普遍原则。当然,具体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家银行的业务范围及其复杂性。在《新资本协议》中,这些原则构成了对国际活跃银行的最低标准。

4、各国监管当局在监测和处理利率风险时所采用的确切方法,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其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技巧、在监管中利用外部审计的程度等。委员会所有成员都同意:本文所列原则应当用于评估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用于评估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大小,用于培育监管当局处理上述风险的能力。

5、如同在其他领域一样,完善的控制至关重要。关键是,银行应具有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便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利率风险,同时这一机制受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适度监督。根据成员国的经验及委员会在已出版文件中制定的原则,本文对上述要素进行了逐一阐述。

6、本文列出了监管当局评估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若干原则。本文坚决赞成,银行内部计量系统应尽可能成为监管当局计量和处理利率风险的基础。这一原则对监管当局评估银行内部计量系统是否完善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监管当局

如何在断定银行内部计量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获得有关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信息具有示范作用。

7、尽管委员会目前没有对银行帐户利率风险提出强制性资本要求,但所有银行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本以抵御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如果监管当局认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资本不足,就必须要求银行降低风险水平或增加资本,或二者兼为。监管当局应当特别关注“异常值银行”(即在遭受标准的利率冲击或类似情况后,经济价值下跌超过一级和二级资本之和20%以上的银行)的资本充足性。各监管当局也可决定提高对整个银行系统的资本要求。

8、委员会将不断评估是否需要更加标准化的计量方法,并将在今后某一时期重新考虑这类方法。委员会知道业内计量和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变化,对于现金流量和重新定价日期都不确定的产品,如许多与住房抵押有关的产品和零售存款方面,尤其如此。

9、委员会现在向各国监管当局发送本文件,相信这些原则能够提供一套有用的利率风险监管框架。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讲,委员会要强调的是,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对银行的审慎经营和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都很重要。

10、委员会在本文第三节到第十节中提出了以下十五条原则。监管当局将运用这些原则,评估银行利率风险

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估银行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以及针对这种风险制定监管措施:

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对利率风险的监控

原则1:为履行其职责,银行董事会应审批有关利率风险管理的战略和政策,并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按既定战略和政策,监测和控制这些风险。银行应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利率风险头寸,以便董事会按照其关于银行可承受的风险大小的指引,来评估此类风险的监测与控制情况。

原则2:高级管理层必须确保,银行有效地管理其业务结构和承担的利率风险,确保银行为控制和限制这些风险制定了适当政策与程序,确保银行具有足够的资源来评估和控制利率风险。

原则3:银行应对负责管理利率风险的个人和/或委员会提出明确要求,并确保风险管理机制重点岗位的职责分离,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银行应设立责任明确的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部门,充分独立于银行建立头寸的部门,并直接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较大或较复杂的银行应指定一独立的部门,专门规划和管理银行的利率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原则4:银行制定明确的、与其业务活动性质和复杂程度相一致的利率风险政策和程序,十分重要。这些政策应在并表

基础上采用,在各级附属机构中实施,尤其是各附属机构间存在可能的法律差异和现金流动障碍时。

原则5:银行应识别新产品和新业务中的风险,并确保在引入新产品和开展新业务前,制定相应充分的程序和控制措施。董事会或由其授权的委员会,应事先审批重大的保值或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计量、监测及控制部门

原则6:银行应具备利率风险计量系统,这种系统应覆盖各种重要的利率风险,并能按银行的业务范围评估利率变动的影响。风险管理经理和银行管理层,应清楚地了解系统采用的各项假设条件。,

原则7:银行须建立和执行操作限额以及其他做法,将风险头寸控制在符合内部政策的水平以内。

原则8:银行应计量在市场压力下(包括重点假设条件失效)承受损失的程度,并在制定和评审利率风险政策和限额时加以考虑。

原则9:银行须具备充分的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利率风险头寸的信息系统,应及时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业务经理提供报告。

内部控制

原则10:银行须具备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定期独立地评审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是该系统

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必要时还应对该系统进行修改或升级。此类评审的结果,应报送有关监管当局。

向监管当局提供的信息

原则11:监管当局应从银行获得足够且及时的信息,以评估银行的利率风险水平。信息应恰当地包括: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外各类项目的期限与币种情况,以及其他有关因素,如交易与非交易业务的区别等。

资本充足率

原则12:银行须持有与其承担的利率风险相适应的资本。利率风险的披露

原则13:银行应公布其利率风险水平及其管理政策。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监管处理方法

原则14:监管当局须评估:银行的内部计量系统,是否充分反映其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如果其内部计量系统不能充分反映利率风险,银行须按所要求的标准加以改进。为便于监管当局监测不同机构的利率风险头寸,银行须提供其内部计量系统的计量结果,以标准的利率冲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统一计量。

原则15:如果监管当局断定,银行持有的资本,与其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水平不相适应,应该考虑采取纠正措施,要求银行降低风险水平,或增加一定数额的资本,或二者兼为。

. 利率风险的来源与影响

11.利率风险是指:利率的不利变动给银行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对银行来说,承受这种风险是正常的,它可以成为创造利润与股东价值的重要来源。然而,过度的利率风险会对银行的收益和资本构成严重威胁。利率的变化将改变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其他利率敏感性收入与营运支出,从而影响到银行的收益。利率的变化还将影响到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工具的内在价值,因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有时还包括现金流本身)也随利率变动。因此,按照审慎原则,对利率风险加以有效管理,对于银行的安全与稳健是相当重要的。12.在提出利率风险管理的原则之前,应简要介绍一下利率风险的来源与影响。为此,下文阐述了银行通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的主要形式,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并分别作了详细介绍。其中还介绍了评估银行利率风险大小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收益分析法和经济价值分析法。顾名思义,收益分析法着重分析利率变化对银行近期收益的影响,而经济价值分析法则注重于利率变化对银行净现金流现值的影响。

A.利率风险的来源

13.重新定价风险: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银行会遇到多种利率风险,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利率风险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到期日(就固定利率而言)与重新定价(就浮动利率而言)的实施时间差。虽然此类重新定价的错配对银行业务十分重要,但利率变动时,他们会给银行的收入和内在经济价值带来意外波动。例如,如果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固定利率长期贷款的融资来源,一旦利率上升,银行就将面临由此带来的未来收入的减少与内在价值的降低。这是由于在贷款期限内,其现金流是固定的,而融资的利息支出却是可变的,在短期存款到期后会增加。

14.收益率曲线风险:重新定价的错配也会影响银行收益率曲线的斜率与形状。当收益率曲线的意外移位对银行的收入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时,就形成了收益率曲线风险。举例来说,假设以5年期政府债券的空头为10年期政府债券的多头进行保值,那么,如果收益率曲线变陡的话,即便已经对收益率曲线上的平行变动作了保值,该多头的10年期债券的内在经济价值也会骤然下降。

15.基准风险:另一种重要的利率风险(通常称之为基准风险)来自于:对重新定价特征相似的不同工具进行利息收支调整时,会出现的不完全对称的情况。利率变动时,这些差异会给到期日和重新定价频率相似的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之间的现金流及收益利差带来意外的变化。假如一家金融机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利率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探讨,提出利率风险系统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 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利率管理开始实行“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赋予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权;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但商业银行长期潜伏的利率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央行控制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可以引导其他利率(美国的基准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其他国家主要为再贴现率)。央行的任务主要是制定、调整基准利率,不决定金融市场利率。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根据资金供求、期限结构、风险结构自主决定。利率市场化包含以下内涵:市场利率的高低,不是由中央银行来确定,而是通过基

准利率的引导,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又能改变资金的流向,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利率定价自主权,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利率市场化使得各种金融工具的价格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丰富了风险管理的工具。挑战主要表现在存贷款利差将缩小,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可能受到负面冲击:利率波动频率、波动幅度扩大,利率风险放大。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造成银行的净收入减少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一)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来源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期限与重新定价的时间差,是利率风险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由于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不匹配,利率变动导致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减少。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存在正缺口)时,利率下降将导致银行收益减少。反之,存在负缺口时,利率上升将导致银行收益减少。在我国当前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状况下,重定价风险突出表现在计息方式上。根据中央银行规定,人民币活期存款以结息日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对于定期存款,按存单开户日的利率计息;对于短期贷款,按照合同利率计息。对于中长期贷款,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计息。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一旦

风险管理原则和指南

风险管理-原则和指南 1范围 本国际标准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原则和通用性指南。 本国际标准可用于任何公共、私有或公有企业、协会,团体或个体。因此,本国际标准不针对任何特定行业或部门。 注:为方便起见,本国际标准涉及的所有不同的用户以通用 术语“组织”称谓。 本国际标准可用于整个组织的生命周期及广泛的活动,包括战略和决策、运营、过程、职能、项目、产品、服务和资产。 本国际标准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风险,无论其性质及是否有积极或消极的后果。 尽管本国际标准提供了风险管理的通用性指南,但不意针对组织促进风险管理的统一性。风险管理计划和框架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到特定组织的不同需求、特定目标,状况、结构、运营、过程、职能、项目、产品、服务、或资产以及展开的具体实践。 意在运用本国际标准来协调现有和将来标准的风险管理过程。本标准提供了一个支持其他标准处理特定风险和行业风险的通 用方法,而不是取代这些标准。

本国际标准不意针对认证意图。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2.1 风险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1:影响是与期待的偏差——积极和/或消极 注2:目标可以有不同方面(如财务、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目标),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层次(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和过程)。 注3:风险通常以潜在事件(2.19)和后果(2.20),或它们的组合来描述。 注4:风险通常以事件(包括环境的变化)后果和发生可能性(2.21)的组合来表达。 注5:不确定性是指,与事件和其后果或可能性的理解或知识相关的信息的缺陷的状态,或不完整。 [导则73:2009, 定义1.1] 2.2 风险管理

新巴塞尔协议之操作风险及其管理框架

新巴塞尔协议之操作风险及其管理框架 时间:2008-06-07 16:46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点击:165次 操作风险概念的提出已有很久的历史,但是操作风险作为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并列的三大风险之一却是近几年的事情。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首次发布了《操作风险管理》,将操作风险正式纳入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风险之中。新协议把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 操作风险概念的提出已有很久的历史,但是操作风险作为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并列的三大风险之一却是近几年的事情。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首次发布了《操作风险管理》,将操作风险正式纳入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风险之中。新协议把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的不力或过失,人员或系统问题和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将法律风险包含在内,但排除了策略风险和信誉风险”。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操作风险的背景文件。2003年2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对操作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原则。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的不力或过失,人员或系统问题和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将法律风险包含在内,但排除了策略风险和信誉风险。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关注内部操作,内部操作常常就是银行及其员工的作为或不作为,银行能够也应该对其施加影响;②重视概念中的过程导向;③人员和人员失误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人员失误不包括由于个人利益和知识不足的失误;④外部事件是指自然、政治或军事事件,技术设施的缺陷,以及法律、税收和监管方面的变化;⑤内部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2005年三月二十八日,我国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答记者问中,也给出了操作风险的解释:操作风险在于银行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这种失效状态可能因为失误、欺诈,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或使银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到损失,如银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操作风险的其他方面还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失效或诸如火灾和其他灾难等事件。可以看出银监会就操作风险的定义和巴塞尔委员会中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都着重说明了造成操作风险的原因,即:内部程序问题,人员系统问题和外部事件。 二、操作风险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事件类型:①内部欺诈: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规则法律公司政策的行为;②外部欺诈:第三方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法律的行为;③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安全:由个人伤害赔偿金支付或差别及歧视事件引起的违反雇员健康或安全相关法律和协议的行为;④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无意或由于疏忽没能履行对特定客户的专业职责,或者由于产品的性质或设计产生类似结果;⑤实物资产的损坏: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造成的实物资产损失或损坏;⑥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业务的意外中断

风险管理三大原则

风险管理三大原则 作者:Mark Q. Smith、Craig Mindrum 战争和恐怖活动、经济萧条、公司管理不善及倒闭、行情变化不定:这些因素构成了当今脆弱的市场环境。如果说公司在过去没有把足够的注意力放在风险管理上,那么现在他们显然已经这么做了。 那么,目前风险管理的最亮点在哪里?在于高层次的金融、战略及意外风险的管理。例如,大多数公司(特别是金融服务行业)的主管们都采用越来越复杂的计算机工具对金融风险进行监视和管理。 但业务风险的日常管理却并未受到同样的重视,而这些风险却足以导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在公司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员工、流程及工具之间的互动通常都会伴随着这种风险。 为缩小这一领域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对运营风险管理进行了跨行业的基准研究。入选为此项研究基准伙伴的公司须提供若干可用于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的重要的原则、工具及方法。 采用以下三条基本原则可以对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培养对风险的预见能力;根据特定目标管理风险;营造"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氛围。 培养对风险的预见能力 一条显而易见的原则是:防止事态的发生,否则至少要在事态发生之前建立起应对的程序。但在涉及业务风险时,这一基本原则却非常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接受调查的一家公司的经理们认识到,他们在实践中常常全然忘记了风险管理。比如说,一个团队开展了一个工作项目---也许是发布一种新产品,也许是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系统。每个星期一的上午,团队成员们都要开会讨论上一周的进展---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问题对预算及交货日期的影响。他们是否对风险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实际上并没有:他们管理的是难题或争议,而不是风险。 事实上,大多数公司的确拥有明确、到位的程序,在业务层面上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追踪。以下就是他们通常所采用的做法: 根据标准分类或已知风险清单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识别;为其可能性及严重性指定一个数值;指定具体负责管理各个风险的职位、部门或者人员。

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 1、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发布了一份关于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文件,这是该委员会致力于处理国际银行监管问题工作的一部分。在制定这些原则过程中,该委员会借鉴了成员国监管指引的内容,采纳了银行业对征求意见文件(1993年4月发布[2])的意见,也采纳了对征求意见文件草稿的意见。此外,该文吸收了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衍生产品业务指引[3]中的许多原则,这些业务在有关市场风险的资本标准模型的定性参数[4]中得到了反映。本文是1997年文件的修订版(曾经于2001年1月和2003年9月公开征求意见),目的是辅助《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中有关银行利率风险的处理方法[5]。本概要尤其能反映出原则12至15及附录C和D的修订内容。 2、本文中原则1至13是利率风险管理的普遍性原则,与是否为交易账户头寸还是非交易账户头寸无关。这些原则涉及利率风险的管理机制,包括经营策略的制定、银行账户及交易账户中资产与负债的组合搭配、内部控制系统等,并特别回答了利率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效计量、监测及控制利率风险的必要性问题。另一方面,原则14和15则专门阐述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监管处理方法。 3、这些原则是根据许多国际性银行现行做法总结出的普遍原则。当然,具体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家银行的业务范围及其复杂性。在《新资本协议》中,这些原则构成了对国际活跃银行的最低标准。 4、各国监管当局在监测和处理利率风险时所采用的确切方法,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其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技巧、在监管中利用外部审计的程度等。委员会所有成员都同意:本文所列原则应当用于评估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用于评估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大小,用于培育监管当局处理上述风险的能力。 5、如同在其他领域一样,完善的控制至关重要。关键是,银行应具有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便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利率风险,同时这一机制受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适度监督。根据成员国的经验及委员会在已出版文件中制定的原则,本文对上述要素进行了逐一阐述。 6、本文列出了监管当局评估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若干原则。本文坚决赞成,银行内部计量系统应尽可能成为监管当局计量和处理利率风险的基础。这一原则对监管当局评估银行内部计量系统是否完善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监管当局如何在断定银行内部计量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获得有关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信息具有示范作用。 7、尽管委员会目前没有对银行帐户利率风险提出强制性资本要求,但所有银行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本以抵御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如果监管当局认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资本不足,就必须要求银行降低风险水平或增加资本,或二者兼为。监管当局应当特别关注“异常值银行”(即在遭受标准的利率冲击或类似情况后,经济价值下跌超过一级和二级资本之和20%以上的银行)的资本充足性。各监管当局也可决定提高对整个银行系统的资本要求。 8、委员会将不断评估是否需要更加标准化的计量方法,并将在今后某一时期重新考虑这类方法。委员会知道业内计量和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变化,对于现金流量和重新定价日期都不确定的产品,如许多与住房抵押有关的产品和零售存款方面,尤其如此。 9、委员会现在向各国监管当局发送本文件,相信这些原则能够提供一套有用的利率风险监管框架。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讲,委员会要强调的是,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对银行的审慎经营和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都很重要。 10、委员会在本文第三节到第十节中提出了以下十五条原则。监管当局将运用这些原则,评估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估银行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以及针对这种风险制定监管措施: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对利率风险的监控

巴塞尔协议 一 二 三 内容总结

巴塞尔协议1、2、3内容总结 巴塞尔协议Ⅰ 1988年巴塞尔协议全称为《统一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其目的是通过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减少各国规定的资本数量差异,加强对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消除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1988年巴塞尔协议基本内容由四方面组成: 1、资本的组成。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银行资本分为两级。第一级是核心资本,要求银行资本中至少有50%是实收资本及从税后利润保留中提取的公开储备所组成。第二级是附属资本,其最高额可等同于核心资本额。附属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务和资本扣除部分组成。 2、风险加权制。巴塞尔协议确定了风险加权制,即根据不用资产的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一是确定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即将不用资产的风险权数确定为五个档次:分别为0、10、20、50、100。二是确定表外项目的风险权数。确定了1、20、50、100四个档次的信用转换系数,以此再与资产负债表内与该项业务对应项目的风险权数相乘,作为表外项目的风险权数。 3、目标标准比率。总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为8%(其中核心资本部分至少为4%)。 银行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加权风险资产 4、过渡期和实施安排。过渡期从协议发布起至1992年底止,到1992年底,所有从事大额跨境业务的银行资本金要达到8%的要求。 1988年巴塞尔协议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风险管理标准;二是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意义。通过强调资本充足率,促使全球银行经营从注重规模转向资本、资产质量等因素;三是受7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强调国家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作用,明确规定不同国家的授信风险权重比例存在差异。 巴塞尔资本协议Ⅱ 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 ①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然是新资本协议的重点。该部分涉及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有关的最低总资本要求的计算问题。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其中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问题,新协议在原来只考虑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总的风险加权资产等于由信用风险计算出来的风险加权资

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分类

迄今为止,不同组织提出了对操作风险的不同定义,在1998年9月时,巴塞尔委员还声称,许多银行其实是将操作风险定义为无法归入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的风险。调查显示,过程和程序、人员和人为错误、内部控制、内部和外部事件、直接和间接损失、失误、技术和系统等,都是近年操作风险定义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几乎所有定义都强调内部操作,但未预期的外部事件也被列入操作风险;并且,很多定义在提到损失时,指的都不只是操作或事件带来的直接损失,还将经由银行信誉和市场价值变化而导致的间接损失包括在内。总的来说,定义的方式有两大类:直接定义和间接定义。间接方式把操作风险定义为除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这种定义虽然简单,但是几乎没有给出任何定义性或描述性的关键词句。因此,在英国银行家协会(BBA)采用直接方式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之后,这个定义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从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关于操作风险的咨询报告直到尚未定稿的新资本协议中,也沿用了这个定义。 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内部操作,内部操作常常就是银行及其员工的作为或不作为,银行能够也应该对其施加影响。2.重视概念中的过程导向。3.

人员和人员失误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人员失误不包括出于个人利益和知识不足的失误。4.外部事件是指自然、政治或军事事件,技术设施的缺陷,以及法律、税收和监管方面的变化。5.内部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见的操作风险分类方法将其划分为以下七种事件类型:1.内部欺诈: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规则、法律、公司政策的行为。2.外部欺诈:第三方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法律的行为。3.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安全:由个人伤害赔偿金支付或差别及歧视事件引起的违反雇员、健康或安全相关法律或协议的行为。4.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无意或由于疏忽没能履行对特定客户的专业职责,或者由于产品的性质或设计产生类似结果。5.实物资产的损坏: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造成的实物资产损失或损坏。6.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业务的意外中断或系统出现错误。7.实施交付和过程管理:由于与交易对方的关系而产生的交易过程错误或过程管理不善。

第九章风险管理原则 一

第八章风险管理原则一、风险概览 1、风险特征 1)风险定义 ①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主观。体现在: A、发生与否不确定; B、发生的时间不确定; C、发生的状况不确定; D、发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不确定。 ②事件遭受损失的机会—客观。 2)风险的特征: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损失性;④可变性。 2、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的两类 1)行业风险:指在特定行业中与经营相关的风险。行业风险的三个关键因素— ①生命周围阶段。处于成长期的行业会比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行业有利。 ②波动性。是指成长迅速变化,充满上下起伏的行业波动性行业会涉及较大的不确定性,使计划和决策变得更能。例如,电子、软件、房地产和建筑行业。 ③集中度。能受垄断保护就有利。 2)经营风险: (1)市场风险—四种:①利率风险;②汇率风险;③商品价格;④股票价格风险。 (2)其他重要的经营风险: ①政治风险; ②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员工、过程、基础设施或技术或对动作有影响的类似因素(包括欺诈)的失误而导致亏损的风险。可操作风险组合成以下几种风险:员工、技术、舞弊、外部依赖、过程/翻译、外包。

③法律/合规性风险 ④项目风险:项目可能无法执行、项目进度可能发生变化、项目成本可能超支、项目可能不能达到预定规格、 或者项目成果可能会遭到顾客拒绝。 ⑤信用风险: ⑥产品风险: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要,面对竞争时的表现等。 ⑦流动性风险 ⑧环境风险:企业由于其自身或者影响其业务的其他方造成的环境破坏而承担损失的风险。 ⑨声誉风险:是指企业声誉受到负面影响的风险。主要是二级风险,其产生的原因来自企业未能有效地控制其 他类似的风险。 二、风险管理概念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内部环境是确立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与“控制环境”相比,内部环境是控制环境在内容上的扩展,引入了风险管理和风险偏好两个概念。 1)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指对风险的偏爱,而风险态度、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容量是企业准备在任一时点承 2)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涉及的风险和机会对价值的创造或保持的影响。它是从战略制定到日常经营过程中对待风险的一系列信念与态度,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进行管理,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整体来说,企业风险管理是: ①一个正在进行并贯穿整个企业的过程; ②受到企业各个层次人员的影响。 ③战略制定时得到应用。 ④适用于各个级别和单位的企业,包括考虑风险组合。 ⑤识别能够影响企业及其风险管理的潜在事项。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对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影响银行的赢利水平,也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按照来源的不同。其主要形式有: 1、重新定价风险,是由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头寸到期日(对固定利率而言)的不同及重新定价的时间不同(对浮动利率而言)而产生的风险。 2、收入曲线风险,是由于收入曲线的斜率和形状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收益曲线是用来反映银行收益与期限关系的。一般而言,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收益也越大,所以收益曲线呈向上倾斜状。 3、基准风险,即当其他重新定价特点相同时,因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而产生的风险。 4、期权性风险(即期权风险),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中的或暗含的各种期权风险。尽管这些风险是银行业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但严重的利率风险会给银行的赢利水平和资本带来巨大的威胁。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客户应采取各项措施积极地应对利率风险,如何管理利率风险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衡量 我国的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表现在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不敏感,在发现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后又难以确定合适的管理方法。我国商业银行要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首先必须对利率风险进行衡量。对利率风险的衡量是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利率风险衡量主要是对利率风险的来源、性质、范围做具体分析。只有对银行利率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量化,以准确地测算出银行的利率风险头寸,银行才能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国际上利率风险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缺口分析法、估计法和衡量法。三种方法的复杂程度依次增加,相应的成本也增大,金融机构在决定选取何种方法时应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 1、缺口分析法。利率风险缺口是指一段时期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缺口分析是对利率变化导致净利息收入的变化所做的一种粗略的静态估计,通过对增量缺口和累积缺口的分析,银行管理人员可以很快地确定利率风险的头寸,并采取措施来化解相应的风险。缺口分析法包括敏感性缺口分析和久期缺口分析。 2、估计法。随着利率风险的不断加大,商业银行对其管理的需求不断加大,付出的成本也不断提高,利率风险的衡量由缺口法向估计法转变。估计法主要是指静态模拟法。静态模拟只对一种或几种假定利率场景下的银行当前资产负债表表内、表外的现金流和收入流进行估计,通常这种模拟都限定收益率曲线或平移或扭曲或不同期限利差之间的变化。 3、衡量法。衡量法包括情景压力测试和动态模拟。情景压力测试是指在不同的利率背景下将所有资产负债表项目都盯住市场来衡量利率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美国财政部储蓄机构监管办公室所推崇的投资组合净值模型法(NPMV);另一种是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所推崇的多情景现金流检验法(MCSFT)。动态模拟衡量法是目前最先进的利率风险衡量方法。与静态模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对未来一段时期内利率的变动路径以及银行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预期收入建立了更加详细的假定。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强对利率风险衡量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基础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起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特点的利率风险控制框架,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努力将利率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1、制定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监控规程。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是了解银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课后测试教学提纲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 课后测试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9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判断,明显错误的是()。(2.5 分) A 资产负债比率对借款人违约概率的影响较大 B 通常收益波动性大的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比较困难 ? C 在预期收益相等的条件下,收益波动性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出现违约 D 如果借款人过去总能及时、全额地偿还本金与利息,则其更容易或以较低的利率获得银行贷款 正确答案:C 2、某商业银行当期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500亿元,至期末转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金额之和为600亿元,期间关注类贷款因回收减少了1000亿元,则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率为()。(2.5 分) A 0.113 B 0.15 C 0.125 ? D 0.171 正确答案:D 3、商业银行向某客户提供一笔3年期的贷款1000万元,该客户在第1年的违约率是0.8%,第2年的违约率是1.4%,第3年的违约率是2.1%。三年到期后,贷款会全部归还的回收率为()。(2.5 分) ? A 0.95757

C 0.98562 D 0.92547 正确答案:A 4、假设商业银行的一个信用组合由2000万元的A级债券和3000万元的BBB 级债券组成。A级债券和BBB级债券一年内的违约概率分别为2%和4%,且相互独立。如果在违约的情况下,A级债券回收率为60%,BBB级债券回收率为40%,那么该信用组合一年内预期信用损失为()元。(2.5 分) ? A 880000.0 B 923000.0 C 742000.0 D 672000.0 正确答案:A 5、商业银行在衡量组合信用风险时,必须考虑到信贷损失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则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2.5 分) ? A 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不一定同时违约 B 非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一定会同时违约 C 非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一定不会同时违约 D 预期违约的借款人一定会同时违约 正确答案:A 6、某商业银行上年度期末可供分配的资本为5000亿元,计划本年度注入1000亿元新资本。若本年度电子行业在资本分配中的权重为5%,则本年度电子行业资本分配的限额为()亿元。(2.5 分) A 30.0 B 50.0

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

新巴塞尔协议和全面风险管理 作者简介 ?钟伟,金融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管理》副主编 联系方式: 本演讲的框架 ?1、新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2、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引入 ?3、新巴塞尔框架的新近进展 ?4、新巴塞尔信用风险定价 ?5、新巴塞尔市场风险定价 ?6、新巴塞尔操作风险定价 ?7、经济资本和全面风险管理 ?8、对新巴塞尔的争议性评述 1、新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 1988年的巴塞尔文本框架 ?1、提出了风险资产的概念;风险资产=∑资产类型×风险权重,但风险权重是监管部门自行制定的。 ?2、界定了合格的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和资本扣除。 ?3、界定了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CAR=(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资产。 ?4、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 1988年巴塞尔框架的缺陷 ?1、1988年版协议本质上不是一个激励相容的框架(one fits all) ?2、较之美国的CAMELS标准更松弛。 ?3、和亚洲金融危机有一定的相关性。 ?4、不是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 比国际银行业没有统一监管框架更糟糕的是,我们竟然有了现在这样一个框架---前英格兰银行行长 2、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引入 跨国银行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诉求 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以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部的风险管理概念为核心的崭新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化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 ?从跨国银行发展的角度看,风险管理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负债风险管理;二是资产(尤其是信贷)风险管理;三是资产负债管理;四是资本充足率管理;五是全面风险管理。 中国对巴塞尔所做的承诺 现阶段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特征 应充分意识到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的指南

引言 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都面临内部和外部的、使组织不能确定是否及何时实现其目标的因素和影响。这种不确定性所具有的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就是“风险”。 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涉及风险。组织通过识别、分析和评定是否运用风险处理修正风险以满足它们的风险准则,来管理风险。通过这个过程,它们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商,监测和评审风险,以及为确保不再进一步需求风险处理而修正风险的控制措施。本国际标准详细描述了这一系统的和逻辑的过程。 尽管所有的组织在某种程度上都在管理风险,本国际标准建立了一些为使风险管理变得有效而需要满足的原则。本国际标准建议,组织制定、实施和持续改进一个框架,其目的是将风险管理过程整合到组织的整体治理、战略和规划、管理、报告过程、方针、价值观和文化中。 风险管理可以在组织多个领域和层次、任何时间,应用到整个组织,以及具体职能、项目和活动。 尽管在过去一段时间在许多行业,为满足不同的需要,已经开展了风险管理实践,但在一个综合框架内采用一致性过程有助于确保在组织内有效、有效率和结合性地管理风险。本国际标准中所描述的通用方法提供了在任何范围和状况下,以系统、清晰、可靠的方式管理风险的原则和指南。 每一个具体行业或风险管理的应用都产生了各自的需求、受众、观念和准则。因此,本国际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将所包含“确定状况”作为通用风险管理过程开始的活动。确定状况将捕获组织的目标,组织所追求目标的环境,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和风险准则的多样性,所有这些都将帮助揭示和评价风险的性质和复杂性。 本国际标准描述的风险管理原则、框架和风险管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当依据本国际标准实施和保持风险管理时,能够使组织,例如: ——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鼓励主动性管理; ——在整个组织意识到识别和处理风险的需求; ——改进机会和威胁的识别能力;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国际规范; ——改进强制性和自愿性报告; ——改善治理; ——提高利益相关方的信心和信任; ——为决策和规划建立可靠的根基; ——加强控制; ——有效地分配和利用风险处理的资源; ——提高运营的效果和效率; ——增强健康安全绩效,以及环境保护; ——改善损失预防和事件管理; ——减少损失; ——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 ——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本国际标准旨在满足众多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包括: a)负责制定组织风险管理方针的人员; b)负责确保在组织整体、或者某一特定区域、项目或者活动内有效开展风险管理的人员; c)需要评定组织风险管理有效性的人员; d)整体或部分地实施风险管理的标准、指南、程序和操作规范的开发者。 目前许多组织的管理实践和过程包含了风险管理的要素,许多组织针对特定类型的风险或环境下已经采用了正式的风险管理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可以决定对照本国际标准对其现有的实践和过程开展严格的评审。 在本国际标准中,“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和“管理风险(managing risk)”都在使用。在通常的术语意义上,“风险管理(risk man agement)”涉及的有效管理风险的构架(原则,框架和过程),而“管理风险(managing risk)”指的是运用该架构管理特定风险。

(完整word版)债券投资中的利率风险及管理

债券投资中的利率风险及管理 债券是一种典型的利率产品,套用一句“国债利率是国债的灵魂”,可以说利率是债券的灵魂。风险识别的内容就是分析对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债券投资中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改变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债券的价格在到期之前都是不确定的。债券价格对利率的变化很敏感,利率变化越大,债券投资者潜在的损失或收益也越大。 投资附息债券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增殖,其中利息收入包括息票的利息支付,即债息,以及用临时现金流动(息票支付或本金偿还)进行再投资时所赚取的利息。资本增殖是指到期时债券的面值或到期前卖出的价格高于原始的买进价格的差额。投资零息债券的收益主要来自资本增殖。市场利率的变动决定债券投资总报酬率的高低。利率变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价格效应和再投资效应,或者说是价格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对一个计划持有某种债券直至到期的投资者来说,到期前那种债券价格的变化与否没有多大关系;然而,对一个在到期前不得不出售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在购买债券后利率的上升,将意味着遭遇一次资本损失。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效应或价格风险。债券主要有两种偿还方式,一种是到期时一次归还本金,如零息票债券,另一种是每年支付一次或两次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如息票式债券。 投资者为了实现购买债券时与所确定的收益相等的收益,就要求在持有债券期间将所获得的现金按等于买入债券时确定的收益的利率进行再投资。若市场利率下降,再投资时的利率低于预期收益率,则投资者所赚得的收益就比购入债券时所确定的收益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再投资效应或再投资风险。 决定利息的利息收入的重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再投资风险程度的是债券的两个特征:偿还期限和票息收入。在给定偿还期和到期收益率的情况下,息票利率越高,偿还期限越长,这张债券的总收益就越是依赖于利息的利息收入,以便实现购买时的收益率。换一句话说,偿还期越长,再投资的风险就越大。这一点的含义在于,长期息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的衡量结果,说明不了一个投资者如果持有债券直至到期而可能的潜在收益是多少。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给定偿还期和到期收益率的情况下,溢价债券比平价卖出的债券更加依赖于利息的利息收入。折价债券比平价卖出的债券对利息的利息收入的依赖

外汇风险管理---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外汇风险管理 一、填空题 1、外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________外汇风险是指既有损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狭义的外汇风险仅指由于汇率变动使经济实体或个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我们一般所说的外汇风险指的是________。 2、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因素在外汇风险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3、外汇风险分为一般管理和综合管理。________所采取的方法是单一的,而________采取的是两种以上方法结合在一起多方位的管理。 4、注意货币汇率变化趋势,选择有利的货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这是一种根本性的防范措施。一般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即出口选硬币作为计价货币,进口选软币作为计价货币。 5、将不同的外汇风险防范方法相互配合,综合利用,才能达到消除风险的最佳效果,我们称之为外汇风险的综合管理方法。常见的外汇风险的综合管理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外汇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 )。 A.外汇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B.外汇风险给持汇者或用汇者带来的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盈利 C.给一方带来的是损失,给另一方带来的必然是盈利 D.外汇汇率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2、在资本输出人中,如果外汇汇率在外币债权债务清偿时较债权债务关系形成时发生下跌或上涨,当事人就会遭受风险。这属于( )。 A.时间风险B.交易风险 C.经济风险D.转换风险 3、一笔应收或应付外币账款的时间结构对外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外汇风险就越( )。 A.大B.小 C.没有影响D.无法判断 4、出口收汇的计价货币要尽量选择( )。 A.软币B.硬币 C.黄金D.篮子货币 5、LSI法中的S是指( );L是指( )。 A.提前收付B.借款 C.即期合同D.投资 6、时间结构对外汇风险的影响是( )。 A.时间越长,风险越大B.时间越长,风险越小 C.时间越短,风险越大D.时间越短,风险越小 7、BSI消除外汇风险的原理是( )。 A.在有应收账款的条件下,借入本币 B.在有应收账款的条件下,借入外币 C.在有应付账款的条件下,借入外币 D.在有应付账款的条件下,借入本币 8、外汇风险的构成因素包括( )。 A.时间B.地点 C.本币D.外币 9、软硬货币此降彼升,具有负相关性质。进行合理搭配,能够减少汇率风险,其主要方式有()。

新巴塞尔协议与操作风险监管原则

新巴塞尔协议和操作风险监管原则 新巴塞尔协议和操作风险监管原则 钟伟闻一 摘要:一个典型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应该包含辨识和定义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评估它们的强度,使用各种手段来缓释风险,并且为潜在的损失配置资本和计提准备等基本要素,目前国际上优秀的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来完善风险管理系统的,但是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够很容易地被量化并且纳入模型之中。 2001年9月,巴塞尔推出的新协议对操作风险提出了明确的定义、专门的法定资本金计提规定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并且在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中,都体现了对操作风险的监管原则,这反映了监管机构对于操作风险的日益重视。本文侧重讨论介绍操作风险的类型和各国新近实践的基础上,就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中,对操作风险监管的原则、组织架构和流程进行了初步讨论,以期对国银行业的操作风险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素材。 关键词:新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操作风险监管原则 一、操作风险类型及对银行的影响 1、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类型

与市场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不同,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和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90年代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在迅速扩大的同时伴随的操作风险也日益严重,类似巴林银行“森”事件的低频高危事件显示出,即使商业银行符合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可能因为操作风险而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导致破产。近年来,大量的操作风险损失,过程自动化,电子商务,行业竞争,全球化,公司治理,大量并购等驱动因素和全面风险管理及监管的要求,促使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在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中不断寻求合理、高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以完善和巩固本国的金融体系。 同样有趣的是,与定义相对清晰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操作风险的定义一直在不断发展,操作风险的定义方法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观点认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均视为操作风险。这种定义最大的优势在于涵盖了所有除市场和信用风险以外的剩余风险,但该定义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计量而言几乎毫无意义。狭义的观点认为,只有与金融机构中运营部门相关的风险才是操作风险。近年来,广义的定义逐渐被狭义的定义所取代。JP Morgan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是,操作风险是各公司业务和支持活动中生的一种风险因素,这类风险表现为各种形式的错误、中断或停滞,可能导致财务损失或者给公司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害。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从1998年至今,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均沿用了BB A的定义 。

第九章风险管理原则完整版

第九章风险管理原则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次重点章,主要介绍了风险及风险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本章所介绍的概念和方法对于企业制定正确有效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考生应该认真学习掌握。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1)风险的定义及分类;(2)风险管理的概念、内容和意义;(3)企业风险管理程序;(4)风险管理策略及其特点;(5)风险管理文化。 本章考试的题型一般为客观题和简答题,但对本章的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是解决案例分析题的必要前提,近3年平均分值为8分。2012年主要考点集中在风险的类别、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管理策略,学习本章内容同样要注意与其他章节相结合。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节风险概览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这是一种主观的看法,着重于个人及心理状况。从这种观点出发,风险是指在一定情况下的不确定性,此不确定性意指:1.发生与否不确定;2.发生的时间不确定;3.发生的状况不确定;4.发生的后果严重性程度不确定。 (二)事件遭受损失的机会 这是一种客观的看法,着重于整体及数量的状况。该观点认为风险是指在企业经营的各种活动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亦即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并且用概率表示可能性,企业经营活动损失的概率愈大,风险亦愈大。 二、风险的特性(★) 三、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种类(★★★) 在商业活动的层面上,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可分为两大类: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行业风险及其影响因素(2011年综合) 行业风险是指在特定行业中与经营相关的风险。考虑企业可能面对的行业风险时,以下几个因素非常关键: 1.生命周期阶段(行业周期性分析)。企业会经历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最后的衰

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分类

操作风险分类 迄今为止,不同组织提出了对操作风险的不同定义,在1998年9月时,巴塞尔委员还声称,许多银行其实是将操作风险定义为无法归入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的风险。调查显示,过程和程序、人员和人为错误、内部控制、内部和外部事件、直接和间接损失、失误、技术和系统等,都是近年操作风险定义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几乎所有定义都强调内部操作,但未预期的外部事件也被列入操作风险;并且,很多定义在提到损失时,指的都不只是操作或事件带来的直接损失,还将经由银行信誉和市场价值变化而导致的间接损失包括在内。总的来说,定义的方式有两大类:直接定义和间接定义。间接方式把操作风险定义为除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这种定义虽然简单,但是几乎没有给出任何定义性或描述性的关键词句。因此,在英国银行家协会(BBA)采用直接方式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之后,这个定义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从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关于操作风险的咨询报告直到尚未定稿的新资本协议中,也沿用了这个定义。 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内部操作,内部

操作常常就是银行及其员工的作为或不作为,银行能够也应该对其施加影响。2.重视概念中的过程导向。3.人员和人员失误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人员失误不包括出于个人利益和知识不足的失误。4.外部事件是指自然、政治或军事事件,技术设施的缺陷,以及法律、税收和监管方面的变化。5.内部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见的操作风险分类方法将其划分为以下七种事件类型:1.内部欺诈: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规则、法律、公司政策的行为。2.外部欺诈:第三方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法律的行为。3.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安全:由个人伤害赔偿金支付或差别及歧视事件引起的违反雇员、健康或安全相关法律或协议的行为。4.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无意或由于疏忽没能履行对特定客户的专业职责,或者由于产品的性质或设计产生类似结果。5.实物资产的损坏: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造成的实物资产损失或损坏。6.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业务的意外中断或系统出现错误。7.实施交付和过程管理:由于与交易对方的关系而产生的交易过程错误或过程管理不善。

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指南

引言 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都面临部和外部的、使组织不能确定是否及时实现其目标的因素和影响。这种不确定性所具有的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就是“风险”。 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涉及风险。组织通过识别、分析和评定是否运用风险处理修正风险以满足它们的风险准则,来管理风险。通过这个过程,它们与利益相关进行沟通和协商,监测和评审风险,以及为确保不再进一步需求风险处理而修正风险的控制措施。本国际标准详细描述了这一系统的和逻辑的过程。 尽管所有的组织在某种程度上都在管理风险,本国际标准建立了一些为使风险管理变得有效而需要满足的原则。本国际标准建议,组织制定、实施和持续改进一个框架,其目的是将风险管理过程整合到组织的整体治理、战略和规划、管理、报告过程、针、价值观和文化中。 风险管理可以在组织多个领域和层次、任时间,应用到整个组织,以及具体职能、项目和活动。 尽管在过去一段时间在多行业,为满足不同的需要,已经开展了风险管理实践,但在一个综合框架采用一致性过程有助于确保在组织有效、有效率和结合性地管理风险。本国际标准中所描述的通用法提供了在任围和状况下,以系统、清晰、可靠的式管理风险的原则和指南。 每一个具体行业或风险管理的应用都产生了各自的需求、受众、观念和准则。因此,本国际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将所包含“确定状况”作为通用风险管理过程开始的活动。确定状况将捕获组织的目标,组织所追求目标的环境,组织的利益相关和风险准则的多样性,所有这些都将帮助揭示和评价风险的性质和复杂性。 本国际标准描述的风险管理原则、框架和风险管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当依据本国际标准实施和保持风险管理时,能够使组织,例如: ——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鼓励主动性管理; ——在整个组织意识到识别和处理风险的需求; ——改进机会和威胁的识别能力;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国际规; ——改进强制性和自愿性报告; ——改善治理; ——提高利益相关的信心和信任; ——为决策和规划建立可靠的根基; ——加强控制; ——有效地分配和利用风险处理的资源; ——提高运营的效果和效率; ——增强健康安全绩效,以及环境保护; ——改善损失预防和事件管理; ——减少损失; ——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 ——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本国际标准旨在满足众多利益相关的需求,包括: a)负责制定组织风险管理针的人员; b)负责确保在组织整体、或者某一特定区域、项目或者活动有效开展风险管理的人员; c)需要评定组织风险管理有效性的人员; d)整体或部分地实施风险管理的标准、指南、程序和操作规的开发者。 目前多组织的管理实践和过程包含了风险管理的要素,多组织针对特定类型的风险或环境下已经采用了正式的风险管理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可以决定对照本国际标准对其现有的实践和过程开展格的评审。 在本国际标准中,“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和“管理风险(managing risk)”都在使用。在通常的术语意义上,“风险管理(risk mana gement)”涉及的有效管理风险的构架(原则,框架和过程),而“管理风险(managing risk)”指的是运用该架构管理特定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