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案例

湿地公园案例

国内湿地公园案例

随着我国生态旅游热潮的兴起,目前,我国已建和拟建的湿地公园已有多处。可见,湿地公园在我国广阔的发展前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湿地公园的建设除了要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应该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的地貌特征、历史文化、经济结构等做深度开发。

一.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常熟沙家浜生态湿地公园始建于1999年,初期占地500亩。近年来,沙家浜搬迁工业企业,以“原生态、纯绿色”为主导,扩种芦苇,引进不同的古树名木以及陆水生湿地植物,增加城市“绿肺”功能,现已扩大到266.7公顷,形成了水上游览生态观光线、湿地观光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和垂钓区、采莲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园内盛产无公害水产,“阳澄湖大闸蟹”名闻遐迩,还有68种鸟类栖息于此,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作为京剧《沙家浜》的发生地,常熟沙家浜镇还是红色旅游精品线和经典景区以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在沙家浜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获批的同时,沙家浜正在进行东扩千亩芦苇生态湿地工程,该工程将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建成密集种植隔离区、生态鸟岛观赏区、田园风光游览区、休闲垂钓区、野营区等功能区域,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使公园内部景点和游览系统的设计更加符合生态原则.

二.汉石桥湿地公园

北京汉石桥湿地公园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顺义杨镇地区,北京汉石桥湿地公园自然风景区距北京城区约35公里,北京汉石桥湿地公园自然风景区距首都机场约20公里,北京汉石桥湿地公园自然风景区的总面积1900公顷。北京汉石桥湿地公园自然风景区是北京市唯一现存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以及多种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野生动物17种,这里大面积生长的芦苇,在北京近郊地区更是绝无仅有的,成为汉石桥湿地的标志性特征,由此赢得了“京东大芦荡”、京郊“小白洋淀”的别称,具有极大的保护和科研价值。三.太湖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

大庆市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 张金生,盛 江,郭立伟,付 燕,曹 宇 大庆市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摘 要]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一带、一谷、一湾、一滩、三个主题公园”的总体格局,通过道路系统规划、景观空间格局规划、视线廊道规划等,打造“水舞绿绸带、心泊湿地湾”的城市绿洲,使龙凤湿地公园成为独具个性和魅力的,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生态湿地公园,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旅游的需求,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利用。[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大庆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2)05-0068-08 [中图分类号]TU984.181 [文献标识码]B Longfeng Wetland Park Design In Daqing/Zhang Jinsheng, Sheng Jiang, Guo Liwei, Fu Yan, Cao Yu [Abstract] Longfeng wetland park design uses ecology theories, follows holistic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coordi-nation rules, builds “one belt, one valley, one bay, one beach, three theme parks” layout, plans road network, landscape layout, visual corridors, and creates an poetic urban oasis. The Longfeng wetland park will become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park for public tour,recreation, education, satisfies ecological tourism demand, and push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Key words] Urban wetland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Daqing city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地带,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 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和保护海岸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 [作者简介] 张金生,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盛 江,硕士,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郭立伟,注册规划师,东北石油大学副教授。 付 燕,硕士,工程师,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分院副院长。 曹 宇,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 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 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 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 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 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 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 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 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 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 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

湿地公园案例总结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 01.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02. 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 03.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04. 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05.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 06. 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 07.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08.DDON作品:西安泾河湿地公园景观概念性设计 09.香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10.厦门马銮湾湿地分析与评价 第二部分 11.生态德阳启动-市区湿地绿道慢行规划 12.淀山湖慢行交通系统 13.西溪湿地慢行交通系统 14.成都环城生态区综合交通系统 15.泉州建滨海旅游慢行交通系统 16.花溪湿地公园慢行系统

01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瞰图 近年来,城市涝灾已成为困扰着中国各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雨后“看海”已成雨季无奈风景。涝灾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害,并危及生命。城市雨洪公园的诞生,为解决城市涝灾指明了一条出路,一条通过生态和景观设计来解决常规市政工程所没能解决的更有效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首个雨水公园在哈尔滨群力新区出现了。 从2006年开始,位于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键设,总占地2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大3200万平米,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将近有30万人口。新区绿地面积占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而当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却集中在6至8月(占60-70%)。本地处于低洼平原地带,历史上洪涝频繁。 2009年中,受当地政府委托,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群力新区的一个主要公园设计。公园占地34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土人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涝灾威胁,同时,利用城

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城市湿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姜健 12S034062 摘要: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等。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湿地公园因其公园的特殊属性,使其比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休闲游憩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湿地公园游憩观光,接受科普教育,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湿地公园(图1)游憩空间设计是寻求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平衡点的过程,需从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湿地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地球上独特而难得的优美景观,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许多大城市湿地的很大一部分原生态湿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恢复城市中原有的湿地体系己经刻不容缓。 图1 湿地景观 1.2湿地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东滩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东滩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王丽 园林(1)班 N101001118 摘要:通过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建设的实践,在基地环境质量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规划内容以及水体与土壤、种植设计、引鸟设计等生境设计与创造方法等,以期对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湿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生态系统; 1现状概述 东滩湿地公园位于崇明岛东 端,上海市区东北方向40km 处。规划面积为10km2,湿地 类型属于河口滨海湿地类型 中的潮间带和沙洲离岛湿地, 植被类型为草本植物潮滩湿 地。围垦后,大部分原有自然 是滴逐步向人工湿地转变,但 也有相当数量的芦苇湿地得 以保存。耕地、林地、鱼塘为 区内的主要景观。由于形成时 间短、交通不便等原因,所受 人为干扰不大,其自然环境基 本保持原始状态,它以其适宜 的气候、良好的栖息地环境和 饵料状况而成为亚太候鸟迁 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和水禽 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之一。因 此,也是一个以水鸟群落为特 点的湿地生态系统。 从最新的监测情况来看,目 前湿地公园内已经发现了112 种野生鸟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鸦鹃、白胸苦恶鸟、黑水鸡等,数量也很大。湿地公园还将建设一个面积为6.3万平方米的光滩,并在光滩上投放大量螃蜞等底栖动物,以吸引涉禽来此栖息和觅食,把湿地公园打造成一个鸟儿的天堂。 2湿地公园的构建 湿地公园是以湿地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来为人类提供浏览、休闲和欣赏大自然的场所。根据具体条件规划设计出各种湿地生境,从而引导、培育遭到破坏的原始乡土动植物资源,最终形成丰富、多样、自然的湿地生态群落。1.生态旅游及休闲区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城市湿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姜健 12S034062 摘要: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等。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 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 1绪论 研究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湿地公园因其公园的特殊属性,使其比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休闲游憩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湿地公园游憩观光,接受科普教育,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湿地公园(图1)游憩空间设计是寻求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平衡点的过程,需从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湿地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地球上独特而难得的优美景观,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许多大城市湿地的很大一部分原生态湿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恢复城市中原有的湿地体系己经刻不容缓。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湿地公园设计方法

精心整理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湿地公园 1.2 (1) (2) (3) (4) (5) (6) 1.3 1.3.1 优化处理工艺方案对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河水性质及处理水的用途及相应水质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遵守如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工程设计注重本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其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

应性; (3)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5)选择先进、成熟、节能的处理工艺; (6) (7) (8) 1.3.2 (1) (2) (3) (4) (5)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下沙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现状是东莞的涝区,遇特大暴雨防洪压力大,且园区内水系污染严重,水系的现状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可以说“水’’是制约生态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必须要治,将生态园丰富的水系利用好,形成具有特

色的水系,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使“水“成为促进生态园快速发展的因素。燕岭湿地15万吨尾水深度处理后排入南畲朗排洪区西北端,补水口流至东部,流程约8公里长,沿程难免会有一定的面源污染,同时枯水期排洪渠需补水量大,为了保证南畲朗排渠南段水体的水质及排洪渠的水位要求,需从东引河引水,但东引河水水质较差,无法满足排洪渠水体功能。下沙湿地公园的垂直流湿地主要作用是处理引入的东引河水,经集中强化处理后出水作为南畲朗渠景观用水补充,保证水系水位, (2) (3) 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计划(项目)。实现东莞市污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建设东莞市“第三代新城”的需要,对东莞市各镇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可以改善生态园及周边镇区生态环境,进而提升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东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复习课程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

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

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案例分析

一、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 1. 公园概况 湿地保护面积43平方公里,水域23平方公里,成为集拦洪、蓄水、调节气候、生态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观区。域内除湖泊湿地外,大部分为荒丘沙地,有部分渔池和农田。在低洼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现象比较突出,盐碱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在湿地边缘分布有芦苇和菖蒲等,植物种类较少,覆盖度低,生物多样性相对匮乏。 2. 区位交通 星海湖湿地公园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下沿,毗邻石嘴山市老城区东侧,距银川市84公里。 3. 景观特色 整个公园由“六景一山”组成,即:鹤翔谷、百鸟鸣、白鹭洲、新月海、金西域、南沙海和中华奇石山。其中,中华奇石山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分为世界园、西北园、东北园、民族园、西南园、华南园、石嘴山精神园等10个园区以及民族大团结雕塑园、民族之花雕塑园、世界名人雕塑园、中国著名科学雕塑园等8个雕塑园,还有三十六计擎天柱、三十六计碑。 4. 功能分区 目前,已形成南域、北域、中域、东域、西域、新域6个湖面景区,总面积32Km2。 5. 项目设置 游览项目:鹿儿岛水上体育运动观光看台、2万平方停靠船舶的渔人码头和南沙海码头、3000平方米供游人观光的木制码头、2000平方米的钓鱼岛餐饮服务中心、豪华游轮1艘 管理项目:地管理站、湿地鸟类救护站、鸟类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鸟类投饲点、观测瞭望塔(台)、鸟类救护等设施。 6. 开发运营 投资25亿元集中打造星海湖南域旅游景观开发项目。2012年12月,石嘴山市与中基浩泰投资集团签订星海湖南域开发合作项目协议,该项目规划星海银河秀场、开心繁星岛、星辰欢乐广场、星海银河娱乐、星海体育休闲广场、中央地产景观、旅游度假商业区、观湖地产景观等八大功能组团,建设30个景点和景区,开启“星海银河”的新景观。项目计划三年建成主体景观,五年建成全部景观。 编制《石嘴山市环星海湖开发景观规划》。规划总面积68平方公里,分三级圈层开发,其中一级开发区域45平方公里,二级开发区域23平方公里,三级开发区域为周边辐射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滨湖大道、星海镇天然气等3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蓝波湾景区、中域东堤景观绿化等10个生态景观建设项目;中域和东域西侧清淤、中域和北域湖岸修护建设等8个水域治理项目及阳光谷、洗车营地等27个产业发展项目,共80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25亿元。 7. 建设争议 在加大星海湖周边的环境整治,通过对煤矸石山、两个粉煤灰场的改造利用,将3座主要污染源建设成为绿宝石生态园、中华奇石山和人民公园的同时,湿地整治建设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由于起初一味追求水面的宽阔宏大,因而忽略了生态问题的现实存在。比如东侧的百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上 海 崇 明 岛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西 沙 湿 地 公 园 班级: 姓名: 学号: 老师: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 园 湿地公园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体现了“在保 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生态思想,其中植物景观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对湿地植 物的选择也尤为重要。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是一 个以自然保护为主的主体性公园,其保留了大部分 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构建模式,在保留层面有 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不足,希望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分析,对今后的湿地植物景 观设计有更多的借鉴。 1湿地公园景观概述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本质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 总平面图 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 恢复或重建湿地生 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城 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 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 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 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兼具有物种

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体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一个综合体系,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国内湿地公园的研究刚开始,主要集中在湿地公园概念功能研究、生态湿地栖息地的修复、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人工湿地的水处理、景观价值的评价等,这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杭州西溪湿地,镜湖国家湿地公园、香港湿地公园、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等。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目的与原则 湿地公园的建设有两个主要的目的:其一是通过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改善湿地生物的生长条件,为其创造适宜的生存、繁衍空间,从而保护和恢复已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结构;其二是在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为参观者提供游憩和近距离观察湿地野生生物的场所,体现湿地文化。 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如何开发并保护城市湿地的生态景观,充分发挥湿地潜能,体现湿地景观特色是整个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在对湿地进行开发设计时,应根据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在整个规划设计中以生态规划设计的思想为根本,以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等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为指导,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的自然资源,以曲折有致、动态连接的水系及生态廊道构成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以最少化的人为干扰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潜能,展示湿地自然的景观能动性。 3湿地景观植物的种植设计 植物种植设计是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很多湿地由 于长期的破坏和疏于管理,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已经遭受了 破坏。通过种植设计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是湿地公园建 设的根本目的之一。 湿地公园的种植设计应该考虑湿地植物的生态恢复

湿地公园与普通公园的区别

1.1.1所谓‘湿地’ 湿地兼有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其生境特殊,物种多样,是地球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1.1.1.1广义的湿地 国际上最为公认的湿地是1971年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在伊朗签署的国际《拉姆萨尔公约》,把湿地定义为“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域,淡的,稍咸的水域,泥沼地,沼泽地,泥炭地,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 1.1.1.2狭义的湿地 1979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学协会将湿地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①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②底层土主要是湿土;③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明确指出: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m为界。 我国也有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湿地的内涵加以说明,认为湿地是“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 综上所述,狭义的湿地强调水文、土壤以及湿地植被三要素的同时存在,水深一般不超过2m,湿生或水生植被占优势,土壤为水成土,即受地表积水或地下水浸润,具有明显生物积累及潜育化特征,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无氧条件的土壤。而那些枯水期水深超过2m,水下无湿生植被生长的大型河道,湖泊以及海洋则属于水生生态系统。 1.1.2 湿地公园及其内涵 1.1. 2.1 湿地公园 我国关于湿地公园概念与界定分别由建设部和国家林业局颁布了两套体系,包括四个定义: ——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中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限定: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hm2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以下条件: (1)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 (2)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 (3) 占地500亩(33.33hm2) 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 (4)具有天然温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的。 1.1. 2.2 湿地公园与湿地、湿地保护区及其他水景公园 1)自然湿地与湿地公园 自然湿地形成的湿地斑块连接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低,湿地中水文环境受区域中地形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分享.doc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分享1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分享 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2010年11月17日) 一、项目建设背景 重庆市是山城,其大小不同的溪河穿流于城市之间,也是我国著名的重工城市,是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全市主要溪河中58.8%的水质达不到水域功能要求。桃花溪是重庆市主城区内最大的溪河之一,发源于中梁山,因两岸盛开的桃花而得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2005年的近二十年间,两岸快速的城市化和滞后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使环境优美的桃花溪变成一条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臭气刺鼻、洪灾严重的"龙须沟",并成为祸及两岸生态环境和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污水沟”。 为保留住城市内这条载满人们记忆的河流,再现昔日碧波荡漾、垂钓泛舟的桃花溪。1999年,重庆市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于重庆市发改委立项,是200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环保总局《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重大项目之一,是重庆市人民政府2002年“八大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桃花溪流域的城市化,没有活水来源的桃花溪在日后将难于维持。为此,市政府决定在桃花溪上游利用丘陵深沟切割的地形条件,结合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中水及地表汇水,规划修建一个占地约20hm2,蓄水达168万m3彩云湖水库,为保障水库的水质安全,并源源不断地为下游提供清洁的水源,在污水处理厂与水

库之间,水库的坝前规划建设人工湿地。重庆彩云湖湿公园从2006年启动规划设计,到今天初步建成,历经五载,一个“青山绿水、市民理想休憩地”正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同年底批准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二、湿地公园基址概述 (一)用地条件。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地貌为浅丘地貌,由两条冲沟、一个水库和坡地组成,湿地用地主要分布在低洼的冲沟内。公园东西最大长度1285m,南北最大宽度620m;公园内最低海拔高程251m,最高海拔高程309m,相对高差达58m,可规划湿地最高海拔276m。公园用地大多为菜地,部分为稻田及草坡,林地稀少,土壤为紫色土壤。公园四周高,且四面被城市所包围,从四周可俯视公园全貌,具有典型的谷底公园的地形地貌特征。 (二)水文条件。彩云湖湿地补给水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扬声桥污水处理厂及西南端生态污水处理厂生产出的中水,并向下游河道提供0.258m3/s(其中彩云湖提供0.17m3/s,其余由扬声桥污水处理厂提供)的水量。扬声桥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业废水,每天出水量2万m3;生态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生活污水,每天出水量1.5万m3。两个水厂出水均达到国家一级水排放标准,但仍含一定量的N、P、油类等。二是来自于地表雨水,地表汇水包括来自中梁山的水流及周边城市雨水,水质也有待净化。 三、公园立地条件与构建人工湿地公园的矛盾

基于功能分类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_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

生态学报2011,31(4):1021—1028Acta Ecologica Sinic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84,40701174);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收稿日期:2010-01-09; 修订日期:2010-05-09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liuhongyu@njnu.edu.cn 基于功能分类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 ———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 李玉凤,刘红玉* ,郑 囡,曹晓 (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 摘要: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案例,从景观功能分类入手,揭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与功能特征。结果表明:(1)西溪湿地公园是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合理利用为基本功能特征,其生态保护功能区面积占整个公园的53.7%,旅游休闲区面积占46.3%;(2)西溪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功能斑块在整个公园中所占面积为42.08%,且面积大、形状复杂、多样性较低;旅游休闲斑块面积占25.41%,并且表现为斑块面积小、形状规则、多样性高等特点;(3)西溪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廊道面积是旅游休闲廊道面积的一半左右, 其网络结构比旅游休闲廊道复杂,有利于生态保护功能的发挥;(4)生态保护廊道缓冲区内主要由生态保护斑块组成,旅游休闲廊道的缓冲区内生态功能斑块

和旅游休闲斑块所占面积相差不大。基于功能分类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有利于识别景观功能的空间特征,能够有效揭示景观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空间关系。关键词:功能分类;湿地公园;景观格局;西溪湿地 A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examining landscape pattern of urban wetland park :a case study on Xixi Wetland Park ,China LI Yufeng ,LIU Hongyu ,ZHENG Nan ,CAO Xiao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pproval and establishment of urban wetland parks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wetlands.The paper took Xixi Wetland Park as a case study area because of its representative of urban wetlands in China.Xixi National Wetland Park is located at the west part of Hangzhou ,covering an area of 11.5km 2,and featuring abundant ecological resource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s and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y millennia.It is a model for integrating wetl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crea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We use Quick bird images and GIS to inventory information of landscape in Xixi Wetland Park , in particularly established a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examining landscape pattern of urban wetland park.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patches and corridors in the landscape can be classified by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the recre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Xixi Wetland Park ;(2)Xixi Wetland Park 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in which 54%area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46%area for tourism and recreation ;(3)the ecological patches in Xixi Wetland park is featured with large area ,comple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