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圆柱的表面积》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体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圆柱有什么特点?侧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计算圆的面积.半径=3厘米.直径=5厘米

(二)新课:

1.教学例1

例1 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反馈练习

①一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5厘米,求侧面积。

②一圆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直径的2倍,求它的侧面积。

③一圆柱底面周长是12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师:你能知道第③题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

3.圆柱的表面积。师在课题“圆柱”后面接着写“的表面积”。(1)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老师同时演示圆柱体平面展开图,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公式:

S表=S侧+2S圆

(2)利用公式计算。

例2 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同学说思路,老师板书,注意每一步结果写计量单位。

解①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4.教学例3.

例3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读题,独立完成,指明板演.集体订正.

(1)水桶的侧面积

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2)水桶的底面积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3)需要铁皮

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1900平方厘米。

介绍进一法:1821.2是约等于1900还是1800呢?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巩固反馈

(1)看书第54页第1题

(2)有一节直径10厘米的烟囱,长3米。这节烟囱用铁皮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3)一种轧道机,后轮直径1.32米,长1.27米。如果后轮每分钟转动6周,每分钟可轧路面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4)做一对无盖水桶,要求底面半径15厘米,高4分米。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一种圆柱形小油漆桶,底面周长50.24厘米,高20厘米。每个桶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四人讨论后口头回答)

学生做,老师巡视,找几个同学把题写在玻璃片上,然后全体订正。

四、小结: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根据公式求圆柱的侧面积,在此基础上认识表面积以及计算方法,并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的实际问题。我的总体设计是先复习了圆面积的计算,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然后又复习

了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公式的推导,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新课

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的进行中始终能抓

住重点,教学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语言清晰准确,思维严密,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教师能适时点拨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了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因为本节课的容量比较大,计算烦琐,为了能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新课时练习的设计单一,没有拓展开。在学完圆柱的表面积后,应该设计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么求表面积,侧面积怎么去求表面积这样的练习,这样对发展优生有很大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在做稍复杂一点的补充作业时,出错的同学较多,这说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小学数学_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20-23页。 [教学目标] 1. 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高)与圆柱高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圆柱模型、圆柱形纸筒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王师傅是加工厂车间的一名工人,他每天都和纸筒打交道,同学们看看王师傅加工的纸筒是什么形状的?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纸筒包括哪几部分?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师:求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预设:求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将“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从而激发学生去猜想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圆柱模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 预设: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和一个侧面。 师:底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 预设:底面积=πr2。 (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侧面是一个曲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 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探究。 讨论题目:展开图是什么形状?(提示:可以剪开观察) 展开图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汇报讨论结果。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编写意图 (1)例3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就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这一直接的含义。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圆柱的表面有哪些”,使学生借助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自己总结出圆柱表面积的构成。对于表面积概念的理解是计算表面积的基础,理解了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的面积之后,就是如何计算这些部分的面积的问题了。圆的面积是已学的知识,而侧面展开图的相关知识也已经具备,可以将侧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因此,教材重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把概念脉络梳理清楚之后,具体的推导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2)“做一做”是圆柱侧面积计算的简单应用,尤其是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在展开前后各部分的对应关系。 教学反思 (1)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 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可以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例如,提出问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注重对概念的本质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叫立体图形的表面,圆柱的表面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点,面积能否直接求出来,要求出这些面积,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更直观、清晰地看到圆柱表面的组成部分。利用前面所学的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相关知识,找到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的关系,把未知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仍然可以用水彩笔在相应的边上进行标识,加深理解。教学时,要注意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应加强对表面积的一般性概念的本质理解。 编写意图 (1)例4是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表面积计算的情形复杂多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求哪些面的面积之和。本例要求计算一顶圆柱形厨师帽所用的布料,实际上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之和。对于这一点,教材没有直接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独立解答。 (2)例4的计算结果要求保留整十数,考虑到实际情况(布料首先要够用),所需的材料只可比计算

圆柱表面积的说课稿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xx故而引新,复习导入。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创设探究情境,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圆柱的表面积》学情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目的: 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知识时,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和圆柱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水平和思维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圆柱的表面积》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其它的几何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学习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 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3、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感悟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思想,因此“使学生理 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探索圆柱侧面积、表面 积的计算方法”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探究的 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 活实际当中,因此“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班级学情: 本班共有 42 名同学,其中有十几位学生,基础比较好,一般情况下,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较难的 问题也能答出来,但是班级中也有 10 名同学的基础知识 较差,他们平时上课对老师讲的知识点有听不懂的现象, 在学习中不知道怎样学习,所以上课不爱听课,很少举手 回答问题,作业质量也不高。我在教学时,注重以优带弱,利用学生给学生讲的优势,鼓励和表扬学生共同学习,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为了能充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应用等教学活动,同时积极营造愉快、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反思整堂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 的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 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

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求圆柱侧面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练习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3、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1、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四、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五、巩固练习 完成P42页练习十的第2~5题。

小学数学_《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动手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圆柱体的测面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圆柱体的表面积》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圆柱体有哪些了解? (2个底面,是2个相同的圆形,1个侧面。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体的高……底面面积、周长的回顾) 2、你觉得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S表=2S底+S侧 底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关键来研究侧面积。 二、自主探究 1、小组用一个圆柱和一张纸研究测面积。(学生准备剪刀、尺子等物品) 研究提示: 用喜欢的方法来研究,思考几个问题: (1)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 (2)展开的图形与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3)试着推导出测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展示 = 2∏rh 总结:S侧=底面周长*高 = ∏dh (课件动画演示) 3、质疑:除了长方形还可能是其他图形吗?

出示展开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异同? (沿高剪开是长方形,沿斜线剪开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地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面积也是底面周长*高。) 4、完成课堂练习第1题,计算易拉罐的表面积。 5、如果要给这个易拉罐的侧面贴一圈标签,怎么办? 点拨: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不一定就是求三个面的总面积。 6、试试看:下面的问题分别求的是什么?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课件) 三、演练拓展 1、卫生纸内筒设计。(课堂练习2) 2、用长方形纸做一个笔筒的侧面,配一个底最少需要多少纸板。(课堂练习3) 四、自我评价。 《圆柱体的表面积》学情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补习班或者进行预习记住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圆柱体的表面积》效果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将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 一、在复习引入环节,我首先通过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为下面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打下基础;复习圆柱的特征为后面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推导做好铺垫。 二、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的和。然后,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

圆柱的表面积(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 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教案、一个圆柱形的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侧面积的计 算,下面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圆柱侧面积 的计算公式。 2.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要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 二、讲授新知 (一)圆柱表面积 1.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师引导:那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直观感知圆柱的表面积。得出了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S表=s侧+2s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公式的吸收和运用。 2.让学生讨论,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 (二)计算表面积 1.出示书上例题,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 半径,鼓励学生自己试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表扬。如果没有,提出你能列成一个算式吗? 三、试一试 提出试一试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师生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四、练一练

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加深知识的印象。 第 2 题,先指导学生弄清表面积的含义,再计算。 第3题,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解答:1.计算长方形铝板的面积;2.计 算做圆柱所需要的铝板面积,即圆柱的表面积;3.求剩余铝板面积。 五、课堂总结 今天主要讲的是什么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 例3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的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 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 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具准备:圆柱表面展开图 学具准备: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导语: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呢?(指名说)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 (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

小学数学_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46~47页。 [教学目标] 1. 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高)与圆柱高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圆柱模型、圆柱形纸筒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圆柱和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工厂车间,看看工人们是怎样制作圆柱形纸筒的。 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师:看到这个圆柱形纸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纸筒包括哪几部分?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师:求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预设:求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二、积极思考,引发猜想 (一)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圆柱模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 预设: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和一个侧面。 师:底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 预设:底面积=πr2。 (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侧面是一个曲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 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探究。 讨论题目:展开图是什么形状?(提示:可以剪开观察)展开图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公开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公开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是涉及到侧面积,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我认为要让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关键点是让学生明白圆柱的表面积的一般思路。难点是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可以用底面周长×高去计算。难点二是计算。 一、理清思路。 在教学时,提题后,我拿出一个圆柱体,问学生:你觉得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我们可以办?学生们在思考,但明显有点拿不准。于是在经过小组讨论后,他们一致得出结论:首先要求出圆柱的两个底面积,然后再求出侧面积。把底面积和侧面积相加。于是,我把这一思路板书上黑板上。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在教学侧面积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然后,再根据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确,侧面的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其长就等于底面的周长,其宽是圆柱的高。于是,长方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转化为底面周长×高。但是在实际中学生对圆面积和圆周长的计算已遗忘,因此在前置性作业中加入了这方面知识的复习。 二、根据思路进行解答。 思路虽然理清了,但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多学生存在困难。在学生计算完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并请他们自己分析到底为什么会做错,然后进行纠正。学生对圆周率的计算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让学生记忆一些圆周率的倍数的计算。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 .平行四边形 B .梯形 C .长方形 2.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 ),体积( )。 A .增加;减少 B .减少;不变 C .增加;不变 3.下面物体中,( )的形状是圆柱。 A . B . C . D . 4.用一根长52cm 的铁丝,能焊成一个长6cm 、宽4cm 、高( )cm 的长方体。 A .2 B .3 C .4 5.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求车轮的( )。 A .直径 B .周长 C .面积 6.如图A 、B 分别是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阴影部分面积是长方形的( ) A .3 8 B . 12 C . 58 D . 34 7.某商品的标价是1500元,打七五折出售后仍盈利95元,则该商品进价是( )元。 A .1595 B .1235 C .1030 D .995 8.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 、B 两港距离为9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 开向B 港,到达B 港的时间是( )。 A .15点 B .17点 C .19点 D .21点 9.图像组合想像。答:( ) A . B . C . D . 10.在比例尺的图纸上,量得一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土地的实际面积( ) 平方米 A .180 B .900 C .2025 D .32400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思等五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探索活动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学习其它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有二。第一、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并了解侧面展开图的形状,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这是本节的重点。第二、理解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地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采用成功教学法,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方式为主,在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

等方式为辅,帮助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学具准备:小圆柱体、剪刀、直尺等。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胜做一百道题,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以下学法的指导。 1.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知识的取得贵在实践,数学中的很多知识,不能仅靠老师的赐予,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只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深知原因为何! 2.合作交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讨论,可以让知识展现得更加明彻,让同学们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从而有助于同学们理解教学重点。 3.直观演示法 我们知道立体图形的知识是相当抽象的一个内容,学生在理解上由于空间观念不强,所以很难想象,为此,我要求学生用操作,演示的方法学习,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在上节课结束时,会让同学们做一个圆柱体,下节课使用。上课时通过生活中的罐头包装的例子,引起大家对圆柱表面积的注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圆柱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点,提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过程: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概念,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圆柱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圆柱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圆柱的面有什么特点?圆柱的表面积是指什么?圆柱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能够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圆柱的一个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总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题 一定圆柱形厨师帽,高28厘米,冒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面料,是求圆柱的什么?你会算吗? 小结:这顶厨师帽的下面应该是没有的,所以在这里,不需要我们算圆柱的下面,也就是说少算一个底面。 二、笔筒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圆柱3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比如我们刚做的那道题,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1、协助学生回忆笔筒的形状(圆柱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课本第16页第10题:(出示笔筒模型) (1)笔筒缺少哪个面?(上面) (2)要求至少需要多少彩纸,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算不算上面?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2个面,没有上面,侧面=底×高,下面是一个圆,圆的面积=底面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笔筒”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笔筒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圆柱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实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实行学习。以上这个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4、练习:P18页练习二的第15题。 (点评:要计算圆柱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圆柱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能够协助学生实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能够即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实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升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圆柱的表面积的说课稿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大家好: 我是五金小学巫进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圆柱的表面积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 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在于体验、感悟和共享 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 评价教学的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投入、乐学与善思。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前数学教育、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我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 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风格、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活动经验背景下学习新知识。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学习新知识。加强数学与升华的联系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彻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更多的还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一、说教材 、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 体、圆并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圆柱表面积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 基础。 、 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柱 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知识教学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 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能力训练 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

《圆柱的表面积》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圆柱的表面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会解决有关圆柱的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又制作过圆柱模型,所以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因此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求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圆柱的表面积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形体——圆柱,它是由哪些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呢?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各有什么特征呢?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活动2【讲授】圆柱的表面积 探究新知 1、圆柱的表面积是指什么? (1)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推导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用字母表示为S表=S侧+2S底。

2、圆柱的侧面积。 (1)推导公式。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小组讨论: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动动脑筋,思考它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展开思维,自由发言)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 师: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小组讨论:①这个长方形与圆柱有哪些关系?②你能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圆柱的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是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由此可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2)利用公式计算。 完成练习。(组织学生根据公式独立计算,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2×3.14×5×20=628(cm2)) 3、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题目及主题图: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 cm,帽顶直径20 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师:求用多少面料,就是求什么?思考“没有底”的帽子如果展开,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求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没有底”的帽子展开,它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学生计算后,教师板书整个解答过程。 师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料够用。还要看清要求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活动3【练习】圆柱的表面积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 2.解决和圆柱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计算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表=S侧+S底×2 例4: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0×30=1884(cm2) ②帽顶的面积:3.14×(20÷2)2=314(cm2) ③需要用的面料:1884+314=2198(cm2)≈2200(cm2) 答:至少需要面料2200cm2

小学数学_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46~47页。 【学习目标】 1.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学习重点】 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高)与圆柱高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圆柱模型、圆柱形纸筒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圆柱和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工厂车间,看看工人们是怎样制作圆柱形纸筒的。 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师:看到这个圆柱形纸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纸筒包括哪几部分?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师:求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预设:求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将“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从而激发学生去猜想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二、积极思考,引发猜想 (一)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圆柱模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 预设: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和一个侧面。 师:底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 预设:底面积=πr2。 (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侧面是一个曲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