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等课程,引进了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和教材。

(5)21世纪初以来中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综合化、层次化、多元化、现代化、真实化、规范化。

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具体分类P35

1、按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进行分类

(1)第一层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2)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

(3)第三层次是教育研究中具体使用的各种方法

2、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分类

(1)选题设计阶段的方法(2)实施阶段的方法(3)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3、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1)理论方法(2)实证方法(3)实验研究方法(4)历史研究方法

4、按研究对象的选择进行分类

(1)总体研究方法(2)个体研究方法(3)个案研究方法

五、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选择题】

1、目的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6、绩效性原则7、发展性原则8、创新性原则9、改造性原则10、伦理性原则(保密、匿名)eg;符合教育研究中的什么原则?在调查中,要对个人信息保密,属于()原则.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P45【选择题】纵向来源的课题;横向来源的课题

1、来源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需要

2、来源于学科理论的深化与拓展

3、来源于个人对教育实践的分析与反思

4、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5、来源于对前人或他国教育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6、来源于各级课题指南

二、研究假设的概念P50: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或假定性解释,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简单地说,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三、研究假设的特点P50【简答题】

1、假设是一种具体的推测

2、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

3、假设表述应尽可能准确、简洁、明了

4、假设必须是可验证的

四、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P52【判断、选择】

1、条件式假设

2、差异式假设

3、函数式假设

五、研究变量的定义、变量的定义

变量是指在一个研究中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状态或特征,具有不同的值,即研究中涉及的可以变化的因素。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研究变量则是研究中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六、变量的类型P56【选择、判断题】

1、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

2、操作性变量和非操作性变量

3、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

变量的层次:定量、定性、定比……其中最高层次是定比变量

七、抽样的基本程序P59【简答题】

1、确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

2、编制抽样框:完整性、不重复性【填空、选择题】

3、确定样本容量与抽样方法

4、评估样本与对总体进行评估

八、抽样的基本方法P60【判断、选择题】表述出来

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

2、系统随机抽样eg:从300个总体中抽取30个,每隔10个抽一个,为系统随机抽样3、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九、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差异

1、分层随机抽样就是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

2、整群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

十、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P63【简答题,论述题。罗列,具体内容包括什么要掌握】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及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等,进而说明该课题研究将在哪几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4、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拟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策略步骤及实施程序

5、本课题理论、事实的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6、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

十一、课题论证报告包括内容P64

1、课题名称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范围

5、研究方法及具体措施

6、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源准备和实施步骤等

7、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及表现形式

十二、变量的测量层次【选择、判断题】

1、定性测量:能判断的是两个人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

2、定序测量:除了可以说出两个人是否一样以外,还可以说一个比另一个更怎么样。

3、定距测量:相对的零基础。所描述的变量的属性可以排序,而且相邻属性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定比测量:绝对的零基础。可得出结论:①他们是否相同②其中一个是否比另一个等….。

③他们的差异有多大④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多少倍

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一、教育科学文献的定义【名词解释】P69: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二、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P69【简答题】

1、教育文献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作用

2、教育文献的成果查新作用

3、教育文献的理论证据作用

三、教育文献的种类P71,【简答题,各等级的特点,会区分】

(一)教育文献的等级

1、零次文献:未发表复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记录

2、一次文献: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

3、二次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摘要

4、三次文献: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全书及专题研究报告、研究综述

四、教育文献的一般分类P72

1、教育科学的一般著作

2、世界各国教育事业概括

3、学校各级教育

4、其他各类教育

五、文献查阅流程P77

1、确定合适的索引并考虑可能的资料来源

2、确定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关键内容(关键词或词组)

3、推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论文或书籍可能标题

4、翻阅文献资料,并将资料按内容或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

4·1删除无关资料

5、根据资料对研究问题的不同意义,进行登录、摘录或复印

6、对获取信息进行集中、归类、总结

7.1 整理出相关信息的文献索引目录7.2 评析文献资料

六、教育文献的检索方法P83【判断、选择题】

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七、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各自特点P85【填空】

1、外部评论(外审法鉴别):对于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外部评论主要在于评价文献的有效性,它是确定文献效度的工具,所要回答的问题是文献是否真实、可靠.

2、内部评论(内审法鉴别):对文献所载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内部评论主要在于评价文献内容的意义和可信程度,强调的是文献内容本身。

八、【选择、填空题】科研论文可以把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

九、教育文献综述的概念P85

文献综述是对单个文献的阅读评析和内容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简称文献综合评述,它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十、内容分析法步骤P28

1、分析单元的确定

确定分析单元,明确在判断分析时的最小单元。可以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子或词。

2、内容抽样

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具体方式①来源抽样②日期抽样③单元抽样

3、评判记录

即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的出现的客观事实和频数.

第五章教育观察法

一、教育观察法的定义P30

指教育研究者根据一定的观察目的,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通过感觉器官和辅助设备,对处在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类型【选择题,划分依据及类型】

1、从研究目的上分:理论建构的观察和理论证明的观察

2、从观察资料收集的方式及资料属性分: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3、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仪器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4、从观察方式结构化程度分: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非结构观察(结构化程度越高,定量化程度越高)

5、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三、时间取样法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

2、选择目标行为并进行分类,且做出所要观察的行为或现象的操作性定义

3、设计并制定观察表格,并熟记表格项目内容

4、制定观察实施计划。包括确定总的观察时间,如持续观察2周;确定观察时段,如每天上午8—1时,对每位学生观察10分钟

5、实施观察并做好记录

6、对记录资料进行整理,根据观察时段出现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的次数和情况去推测观察对象的一般行为表现.

四、时间取样法步骤:观察记录表

1、观察前,确定所要研究的行为或事件,确定记录哪些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确定所需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记录表格

2、观察时,只要预定的行为或事件一出现,就要立即记录,并可随事件的发展持续记录.

五、事件取样法与轶事记录法的区别(结合笔记)

1、轶事记录法:又称记事法,轶事法以记事为主,即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的记录下来

2、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完整过程的记录方法。

3、事件取样法是实施正式观察活动时采用,轶事记录法是事后追忆录

六、事件取样法与时间取样法的区别(结合笔记)

1、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完整过程的记录方法。

2、时间取样法:是研究者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特定的行为,这种方法把观察对象在每一时段中的行为表现或教育现象看做是一个样本。

3、事件取样法不受时间间隔和时段规定的限制,时间取样法必须严格按事先规定的观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观察记录

4、事件取样法侧重特定行为或事件的特点及全过程,而时间取样法则注重在规定时段中预先设定的行为是否出现,出现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第六章教育调查法

一、教育调查法定义P38【名词解释、选择题】

教育调查法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手段,获取多种教育信息的方法。

二、教育调查法对了解人们对某一教育现象的看法、态度以及对某一教育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是最为恰当的。

三、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1、根据取样范围:全面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2、根据调查目的:现状调查、区别调查、相关调查、预测调查(发展性调查)

※3、根据提问及回答的标准化程度:结构性调查、非结构性调查

四、教育调查法的步骤P39【简答题】

1、确定调查研究的问题或课题

2、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3、制定调查计划(人事、目的、对象、范围、地点、时间等)

4、准备调查工具和人员培训

5、进行预调查

6、实施调查,收集资料、

7、分析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五、问卷调查法P39 【构成,掌握构成或设计问卷所有方面】

1、问卷调查法的定义: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将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完毕,然后回收并进行汇总统计,以取得所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问卷的构成(掌握构成或设计问卷所有部分)【结合其研究主题,设计问卷】

(1)标题:问卷之首,简洁明了,没有歧义

(2)封面信(卷首语):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

(3)指导语:指导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填答问卷的一组陈述

(4)问题和答案选项

(5)结束语

六、问卷的基本类型【选择、填空题】

1、开放式问卷

2、封闭式问卷

七、问卷适合长度20——30分钟,不宜超过3分钟,题目不易超过70个【选择题】

八、编制问卷的基本程序(针对某一课题编制问卷,问卷构成部分等)

1、明确研究目的,确定调查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列举所要收集的资料,并考虑如何统计分析

2、针对调查的主题,划分出问卷的维度

3、围绕主题和问卷维度草拟问题

4、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修订项目

5、试测

6、重新修订

九、问卷调查中的量表设计P3【选择题】eg:具有xx优点的是xx量表

1、总加量表: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2、李克特量表:保证我们对量表进行筛选

3、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4、语义差异量表

十、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

1、选取被调查对象

2、发放问卷(提供方便的邮寄,面对面)

3、回收问卷

4、对问卷的处理与分析

5、总结问卷

十一、问卷法的特点

1、优点

(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具有好的匿名性

(3)可以避免偏见,减少调查失误

(4)便宜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2、缺点

(1)不易于深入了解事情的原因

(2)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

(3)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

(4)不能保证填答问卷的环境和填答的质量

(5)问卷分析需要研究者具备统计分析和数学逻辑知识

十二、【名词解释】访谈调查法定义:访谈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十三、访谈调查法的分类

1、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结构: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2、根据是否有严格计划: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

3、根据被访谈者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十四、问卷调查法的意义

十五、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1、概念抽象

2、问题含糊

3、问题带有倾向性

4、问题提法不妥

5、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6、问题有双重含义

7、答案设计不合理

8、表格中的错误

9、语言方面的毛病10、封面信及指导语中的毛病

第七章教育测量概述

一、任何测量需具备以下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教育测量也不例外。【选择、填空题】

二、最理想的量表:比率量表.测量的最高水平,测量的最高层次.

三、教育测量的主要类型【选择、填空题】

1、根据测量的标准化程度:标准化测量和教师自编测量

2、根据测量的内容分类:成就测量、能力测量和人格测量

3、根据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常模参照测量、标准参照测量、个体关联测量

4、根据同时受测的人数分布:个别测量、团体测量

四、测验是测量的一种工具

五、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选择、填空题】结合笔记

1、信度

(1)重测信度(2)复本信服(3)内部一致性信度【填空、选择】①分半信度②评分者信度

2、效度

(1)内容效度(2)校标关联效度(3)构想效度

第八章教育实验法

一、调查法是我们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而教育实验法是量化条件最高的。

二、按实验控制的程度、实验的内外效度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选择、填空】

三、准实验: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无法像真实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控制的实验。【选择、填空题】

四、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名词解释,结合教材】内在效度的定义:指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①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其结果才有效

②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③实验内在效度的高低,取决于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

2、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简答题、论述题:根据给定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影响因素】(1)历史(同时事件):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变化. (2)成熟:指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变化影响到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

(3)测验: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前后测的题型基本相同时,实验对象会因为熟悉测验的技巧和题型,而导致即使没有实验处理,后测分数也有所提高

(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Eg:对于新阅读教学方法效果的实验研究。后测的题目比前测的容易;测量实施者要求的不同(认读或明意);评判者的评价标准不一致。(5)统计回归:指在前后测的教育实验中,或以极端分数的学生为对象,就容易产生统计回归现象.统计回归现象指某次测验中成绩特别高或特别低的学生,不管是否接受实验处理,都可能在第二次测量时成绩向团体平均数回归.

(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实验组未进行随机抽样和分组所导致的实验结果的差异,不能归之于实验处理的原因。进行实验时,避免选择最好学校、最好的班级、最好的学生以及配备最好的教师。

(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转学、休学等,可能是实验结果难以解释.

(8)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3、【名词解释,结合教材】外在效度的定义: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即实验结果是否可能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或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4、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参照笔记

(1)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

如:选择一些具有高智力的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前种教学法优于后种教学法。

推论:启发式教学优于灌输式教学

合理推论:对于高智力学生而言,他们更能从启发教学法中获益

(2)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

指前测对后测的作用以及前测与后测的交互作用

有前测经验会造成后测经验好,前测提高了对所测验内容的敏感性,提高后测成绩

(3)实验安排效应(霍桑效应)

由于实验情境的安排,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正在参加实验,所表现的行为自

然而然的与平时有很大不同。

可能存在投实验者之所好,改变正常的行为方式,努力表现实验者所期望的行为

霍桑效应:就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在实验中,尽量不让实验组知道他们作为被试进行实验,如果已知,则可以告诉对照组他们也是实验组.

(4)多重处理的干扰

当同样的受试者重复接受两种或多种的实验处理时,由于前面的处理,常常不易完全消失,以致几项实验处理间会相互产生干扰的作用。

练习效应:比如多种学习方法的同时实验,即使成绩提高也难以得出是某种方法所致疲劳效应:由于被试参加的实验过长,或是参加的实验项目过多,情绪和动机都会减弱的现象,表现为被试成绩下降。

五、在控制实验内外效度因素的原则【填空题】

原则:最大最小原则(1)变化差异最大(2)干扰结果最小(3)误差最小

六、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名词解释】

1、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即采取的教育方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自变量有人为性.

2、因变量: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

3、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对实验起干扰作用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实验对象的态度;实验对象的成熟;实验对象的经历;实验对象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水平

七、教育实验设计与评价【给出课题,然后进行实验设计】参照笔记

1、教育实验设计的步骤

(1)问题与假设

(2)确定实验处理(如何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内容、时间、次数等)

(3)明确实验对象(解释样本来源、大小及抽样方法)

(4)界定变量

(5)明确要测量的因变量及测量手段

(6)选择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7)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

■确定实验处理

■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

■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

■判定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度

2、教育实验最基本的设计类型

(1)单组实验设计

①单组后测设计

②单组前后测设计

③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④单组多因子实验设计

(2)等组实验设计

①静态组比较设计(不等组)

②等组前后测设计

③等组后测设计

④所罗门四组设计

⑤不相等控制组设计(不等组)

(3)循环实验设计或轮组实验设计

(4)准实验设计的常用类型

①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②单组时间序列设计③不相等控制组时间序列设计

八、给出一个课题,看哪种实验设计更合适

第九章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是质的研究的一种方式,不是明确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研究取向,改善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果。

二、【名词解释】艾略特对行动研究的定义:行动研究式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以改善社会情境中的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对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以改善教育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三、如何做教育行动研究

1、计划2、实施行动3、考察4、反思

第十章教育叙事研究

一、叙事的方法论基础:质的研究

第十一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选择题】统计图的标题及其他说明一般写在图下端,统计表的标题及其他说明写在图的上端。

二、【选择题】统计图的类型:eg:描述一个对象,让你选择相应的图形。

1、条形图:比较同类资料(大小、结构、变化)

2、直方图:描述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3、圆形图:说明总体的结构

4、线形图:表明某一现象的动态及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三、定性分析【名词解释】:对研究资料进行非数字化的考察和解释过程,其目的是要发现内在的意义和关系模式

四、定性资料的整理

1、整理笔记与建立档案

2、定性资料的编码

3、形成概念

4、撰写分析型备忘录

五、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简答题】

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过程:分类、描述、综合、归纳

1、初步浏览阶段:目的是对全部资料的整体有所了解和熟悉,起到提供背景和分析基础的作用

2、阅读编码阶段:逐段逐行的仔细阅读每一段记录,分析其内容,进行资料的各种编码3、分析抽象阶段:把具体的、特别的行为放在更大的结构和关系中进行对待。

P290①反复阅读原始记录,不断加深理解②建立分类、并编码归类③归纳、解释

六、统计分析【选择题。都包含哪些】

1、描述统计

(完整版)《写作教程》尹相如主编第三版(上)笔记整理

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上编写作基础 第一章写作原理 第一节 一、什么是写作 1、写作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结构性、载体性 2、写作的定义:写作是以一个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记载传播、表情达意、交流共享的表意系统。(写作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认识后,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表意系统) 3、语义三角系统指出语义、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是一个三足鼎立、相互依存的关系:语义与客观事物具有直接联系,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语义可以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最为媒介,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语义标记客观事物,真正的联系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 4、语言符号可以分为:语音符号(口头语)和文字符号(书面语) 5、一般将写作文体分为:文学写作、实用写作,杂交文体 6、写作太极图的理解: (1)“写作太极图”的外圈表示写作的圆润通畅、循环往复、无所不包; (2)写作圈内黑白双鱼扭结在一起的图形表示“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相互依存、阴阳互补的关系; (3)中间的S形分隔线表示“文学文体”与“实用文体并非”泾渭

分明的两种文体,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并由此产生了“杂交文体”; (4)黑白鱼形图中的两个颜色相反的圆点,表示事物的构成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学文体”中包含着实用文章,“实用文体”中包含着文学作品。 二、写作的特性 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个体性、综合性、实践性 社会性:(1)写作的目的受社会性制约; (2)写作成品在社会传播中实现价值 个体性:文章的价值不在于趋同,而在于求异,作品必须具有作者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见解,独到的风格 综合性:文章是作者思想、性格、经历、文化教养、语言功底、智力(记忆力)、形象思考能力的综合体力 实践性:写作是一种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写作理论指导下,进行刻苦训练,才能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 三、写作的功能 写作的功能:(1)记录与传播;(2)认知与审美;(3)宣泄与共鸣

应用文写作课堂重点笔记

重点学习内容: 求职信、个人简历、通知、纪要、请示、报告、函、计划、总结、启事、活动策划书。 应用文的特点: 实用性:应用文是解决实际问题。 程式性:应用文有它惯用的格式和语言风格。 时效性:应用文一般要求在特定时间里处理特定的问题,时效性很强。 应用文的作用: ◆领导和指导作用:传达领导意图、部署各项工作、指导贯彻执行。如:通知、批复、计划等。 ◆沟通和协调作用: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协调行动,促进各部门的联系。如:函。 ◆宣传和教育工作:以实际的事例给人以警戒、以教育。如:通报、总结。 ◆依据和凭证作用:是各机关最根本、最真实的记录,具有最权威的依据和凭证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和历史资料。如:合同、纪要、条据。 4.语体风格不同 应用文写作:精确、简明、平实、委婉得体 文学写作:鲜活、生动、华美、富于感染力 1.立意明确: 有具体的读者对象和应用目的,并且“直陈其事”。 2.材料真实而典型 真实:文中涉及的人和事必须确有其人,真有其事,甚至连事情的始末细节也必须绝对真实可靠 表达准确平实 用词准确:语意明确、精准、没有歧义 平实得体:所谓平实,指用语平易,风格朴实。 求职信写作结构:1.标题 2.称呼 3.正文 4.落款 5.附注

竞聘 竞聘词是指竞聘者为了实现竞争上岗,就自我竞聘条件、未来的施政目标和构想所发表的公开演讲所写成的书面材料。 1.称呼与问候语 2.正文 (1)开头——抓住听众、评委的注意力 A.开门见山:自我介绍、表明竞聘意愿 B.委婉曲折:表达给予竞聘机会的感谢、竞选 态度、赞扬竞选的意义 讲清自己的竞聘岗位 ②展示施政目标和设想A.工作目标 B.工作方法和态度 C.思想、品质保证 计划 一、计划的种类 按内容:综合性计划、单项计划; 按性质:生产计划、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科研计划、会议计划; 按范围:国家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科室计划、班组计划、个人计划; 按时间:长远规划(跨年度的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周计划; 按表现形式: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 二、计划的范畴:规划、设想、安排、打算、要点、方案 规划—全局性的、跨年度的、涉及面广 设想—为长远工作任务做出的粗线条计划 安排—预定在短期内要做的一些具体事情 打算—近期要做的,指标措施较粗略,只做原则要求 要点—对阶段内工作作出简要安排,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方案—对某项工作实施,从目的到方法都作出周密安排 计划的写作要求:1.要贯彻方针政策

司法考试笔记民法总则

第一部分民法总则 第一讲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四类:①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②法人(包括中国法人、外国法人)。③其它组织。指依法成立,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它组织。例如,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分公司等。④国家。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①物。物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人力所能支配并且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 ②给付。给付是债权债务关系的客体。给付是按照债的本旨应当履行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③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作品、计算机软件、专利、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等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商标等工商业标记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④人身利益。生命、健康、名誉、姓名、肖像、隐私等人格利益以及亲属间的身份利益是人身法律关系的客体。 ⑤权利。权利质权、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客体的抵押权。 【真题回顾】(2008-3-1)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 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 二、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1.自然事实 自然事实,指人的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 (1)状态。指某种客观情况的持续。例如,善意、恶意、人的下落不明、精神失常、对物继续占有、权利持续不行使、战争状态、封锁禁运等。 (2)事件。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人的出生、死亡、不当得利、时间的经过、自然灾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均属事件。事件分为:①绝对事件(不是由人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事件);②相对事件(由人的行为引起,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例如:继承人杀害被继承人这一法律事实,对其导致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法律后果而言属于行为;对其导致继承开始的法律后果来说则属于相对事件。 2.行为 (1)合法行为 合法行为,指符合民法规定,至少不违反民法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行为。合法行为包括三种: ①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能直接基于当事人的意思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民事行为。 ②准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虽包含着意思表示,但该项意思表示并不直接追求也不能直接落实所产

写作笔记

What is writing? A kind of communicationthrough written signs Examination writing is guided writing : what are we to write and how to write. Where do we write on a piece of paper? In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line How do capitalize the title of a composition? Capitalize the first and the last of the title and all other words except articles,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s(and,or,but,nor,for),short prepositions,and to in infinitive. How do we begin a sentence and end it? Capitalize word,end with a period or exclamation or question mark. How do we join two coordinate sentences? We coordinate with semicolon, or comma and conjunction What about the punctuation in the title? No period is used. Use a question/exclamation if needed. How do we indent /begin/mark a paragraph? Leave a space of about 4 or 5 letters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line of each paragraph. What is a comma splice/fault? The use of a comma in places where a semicolon mark,a colon,a period mark and an exclamation mark should have been used. How do we mark the titles of articles and names of books in a composition? Use quotation marks with titles of articles; underline names of books in handwriting; italicize names of books in handwriting; italicize names of books in print. How do we divide a word? The general principle is to divide a word according to its syllables. Where do we use a capitals? The first word of a sentence; key words in titles; proper nouns. How do make pages? Use Arabic numerals without parentgeses or periods in the upper right hand corner of all pages. The first page needn’t be marked. Identification and descripition of problems related to words

教育研究方法1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什么是研究?研究的要素有哪些内容?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它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它通常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情景为目的。 (2).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研究步骤有: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3).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以自己的尺度调节着整个活动的进行,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研究成败的关键。2.什么是教育研究? 综合研究的三个要素——目的、过程、方法——来界定: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3.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2)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4.以研究目的、功能、作用为标准,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 5.怎样理解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 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基础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 (2).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形成系统知 识的研究、学习的研究、训练迁移的研究。 (3).基础研究一般与直接的应用无关。 6.怎样理解应用研究? (1).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2).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3).应用研究更加关注效果,如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吗。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常互为补充。基础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研究提供事实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者促进新理论的产

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第五章文学写作 第一节诗歌 一..概述 1.诗歌是一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分行分节的句式章法、流转和谐的节奏韵律、蕴含情思的意象组合,借助于联想想象书法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 诗是心灵的歌,感情的火,思想的光。 2.诗歌—按内容(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按形式(格律诗、自由诗) —按发展(古体诗、近体诗、新体诗) —按杂交(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 3.诗歌的特点:表现生活的抒情性、流转和谐的音乐性、蕴籍形象的精炼性 二.诗歌的意象、意境 1.意象组合 意象中的意是意念,指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象是具象,指表现对象的客观物态 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审美契合的产物 2.意境创造 意境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主客体统一的整体意象所显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有大境界与小境界、所造之境与所写之境、宏伟之境与优美之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范畴(1)有我之境:诗人所描绘的具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境界 (2)无我之境:诗人把主观情感含而不露地融化在所描绘的景物之中,营造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三.诗歌的语言锤炼 1.独特搭配 2.欧化叠句 3.提行转句 4.省略跳跃 5.想象比喻 第二节散文 一.概述 1.散文是出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样式的源头和母体,是一种在字里行间流露真情、表抒真心,述说真意、传递真思,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确有其情的心理认同的文学样式 2.散文—广义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之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文章,包括经书、史书 —次义散文-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报告文学、特写、杂文 —狭义散文-叙写“我”的经历、见闻、感受的文学作品,强调“自我亲感”的文体特征 散文分类—表达方式-记叙性、抒情性、议论性散文 —表现对象-感性、知性、审美、审智、都市、乡土、文化、旅游、闲适、纪实、网络、运动、生态、新生代散文

写作教学教什么--读书笔记

写作教学教什么--读书笔记

《写作教学教什么》读书笔记 阅读《写作教学的检讨与前瞻》一章的思考2017.3.8 目前我们依然没有真正的写作教学,因为在学生开始着手思考,到他的作文最终完成,写作中间的这一大块,教师其实并没有指导。 目前写作教学的三大套路:题目+范文;情境+活动;教写作技法。属于应试化的造文法。还是没有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指导和帮助。 反思:如何搜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1)让学生在课堂构思后,写下疑问。 (2)让学生在首次写作后,写下创作过程中的困难以及自己的应对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至于要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对于写作学习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我个人觉得,精彩词句就犹如调味料,如果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自然会增色不少,文学大家们惊醒诗文创作时,也会引经据典借用、化用其中精彩字词,《红楼梦》中元春省亲时,作诗应对,宝玉一时想不起“绿辣”的典故,被宝钗笑。可见,积累于写作还是有益处的。只是,积累的时候应该对所选词句有所理解,而且最好进行分类整理,如果能对积累的词句进行赏析就最好。 2017.3.9 今天上语文课,孩子们课前语文活动展示的原创作品,再一次让我眼泛泪光!所以就顺势做了个调查:为什么作文中就少了这份动人和灵动?学生反馈:1.考场作文有限制、时间短,没有灵感,为了写而写,不如平时真情流露;2.写作文时过多考虑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详略,反到忽略了对于文字的雕琢和情感呈现;3.作文篇幅长,前面构思好了,再想后面,把前面忘了;4.善于抒情和景物描写,对于人物刻画,不自信,写不出什么事; 2017.3.14 阅读课,学生在读书,我也在读书。学生读《人间名家经典散文父》,我读《写作教学教什么》。再读总能发现一些曾经遗漏的美好。 特别有感触的几句话:“古代人写文章要用章法,讲文脉,讲文气。现在我们老师把我们文学、文化传承下来的文言文经典作品统统降格为优秀讲作文了。”“过去我们教写作,先构思,想好以后落笔,几十分钟里面写出来,然后做一点修改,这样的写作行为方式是违背写作实践的。”读文至此,特别惭愧,自己似乎也如此做的。 关于描写,教了很久很多次,很多技巧,可是学生们的人物描写似乎还是欠缺,今天从书中从李白坚老师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生动的核心是具体,只有写具体才能写生动。而描写,实际上是两件事,一件事情是把瞬间发生的事展开来;另一件事情是把综合性的的事情分解开来。” 要学生会描写,不是教学生仔细观察,而是要给他分解的方法。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描写就是把很短的时间用很长的篇幅来叙述,慢动作就是把动作放慢拉长来展示。 “每一个作家都是用最精准的语言表达最细腻的情感。” 2017.3.15 (一)写作课程的三大类型: 1.任务写作(实用写作)。 2.创意写作(文学创作)。诗歌的创作,小说的写作,包括好的散文的写作,都能够培 养对语言的敏感。每一个作家都是用最精准的语言表达最细腻的情感。 3.随笔写作。不能直接教,但是可以触发,可以激发,可以用种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 热情,写作的激情,写作的潜能,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应用文写作课笔记要点整理版

应用文写作课笔记要点整理版 一、公文概述 (一)公文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一共有13 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二)发文机关标识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三)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四)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的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五)公文的落款成文时间都要大写,例如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六)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七)“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1. 标题 ①发文机关+ 事由+ 文种 ②事由+ 文种 2. 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 3. 正文 ①请示缘由。 ②请示事项。 ③结尾惯用语。“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

4. 落款 ①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②成文时间(大写) ③单位印章 (八)“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报告可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通知的写作包含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正文包含:通知缘由,通知事项,通知执行要求或结语。 1. 标题。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 事由+ 文种组成,即标题三要素。发文机关一般使用全称。发布规章性的通知,所发布规章名称要出现在标题的主要内容部分,并使用书名号。批转和转发文件的公文,所转发的文件内容要出现在标题中,但不一定使用书名号。 2. 主送机关。通知的发文对象比较广泛,因此主送机关较多时,要注意主送机关排列的规范性。标题与主送机关之间空一行,顶格书写。 3. 正文(在主送机关下由左至右空两格书写) ①缘由与目的 ②通知事项(事项较多时,分条列款;事项单一,段篇合一) ③执行事项或要求(①本通知自x 年x 月xx 日起执行。②请遵照执行) 4. 落款: ①发文机关(全称) ②成文时间(大写) ③单位印章(骑年压月)

《民法总则》笔记

民 法 总 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目录 第一章、民法概述 概念、特征、调整对象、效力适用范围 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 概述、特征、功能、内容、适用原则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 概念、特征、要素、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第四章、自然人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住所、宣告失踪、宣告死亡 第五章、法人 概念、特征、法人分类、法定代表人、法人分立、法人合并 第六章、其他组织 概念、种类、特征、成立条件、合伙、普通合伙、特殊合伙、有限合伙

第七章、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概念、特征、种类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概念、特征、分类、构成要件、意思表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第九章、代理 特征、代理的适用范围、代理分类、代理权、滥用代理权的构成、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第十章、时效与期限 时效因素、诉讼时效、除斥期间、期限、期日、期间 第一章民法概述 民法:指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财产关系的法律。 民法特征:1、主体平等性 2、客体广泛性 3、民事内容对等性 4、民事行为任意性 民事主体平等表现:1、表示意志的平等性 2、权利义务的平等性 3、法律后果的平等性 民法对财产关系的调整 财产关系:指具有归属、利用和流转内容的财产关系,而非指生产、分配调控等内容的财产关系。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1、房屋等有形财产 2、知识产权 3、承包权等权利性财产 民法对人身关系的调整 人身关系:指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有人身属性,以人身利益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与人身不可分离的属性的人格权与身份权的总称。 人身关系特征:1、主体地位平等 2、与人身不可分离 3、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 4、以民事方法得到保护。 人身关系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格权:指具有民事权利义务资格者所享有的人格利益应受民法保护的权利。 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 肖像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贞操权、信用权、 人格权特征: 产生自然性,自然人人格随其诞生而自然产生。 需要绝对性,若无民事人格权,民事主体就无法生存。 存在平等性,只要有民事人格权,皆为平等。 存续无限性,存续于其生存的始终。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属于物质性人格权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属于精神性人格权 身份权: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资格所依法享有的身份利益之权利。 身份权包括:荣誉权、配偶权、亲权、监护权、亲属权、知识产权法上的各种身份权。

Pros and cons常用表达整理笔记

Pros and cons The issue of whether we should…has been widely debated in our community recently. A variety of different argu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about this issue … There is a (public / general / heated / impassioned) debate (discussion / controversy ) today ( nowadays) as to ( over / on / concerning ) the issue that … Those who criticize (oppose / object to) … contend (believe / hold / maintain) that … But people who advocate (favor / are for) …, on the other hand, argue that … There is a long-running debate as to whether … T he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or not … is a very controversial one … There ar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argument who have very strong feelings about … Some argue / hold that …, but others set forth a totally different argument about the issue of…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n has voiced strong opposition saying that …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读书笔记

〈〈哈佛非虚拟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读书笔记因为过去要进入未来,所以有了故事。因为在深夜里,你会想不起你是怎么从原来走到的现在,所以有了故事。当记忆被抹去,当你除了故事就再无任何可以去记忆、可以被记住的东西时候,因为要有永恒,所以有故事。一一〈〈负荷》 故事是我们人类历史的灵魂,我们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要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因为慎重,才能够感觉到故事之重。我们写的故事是非虚构的,而且必须是事实,如何将事实故事写得有吸引力和有影响力?我们要做的有很多。这本书的作者就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一个故事? 盖伊.塔利斯说,我们写一个故事应该深入私人生活。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只有和写作对象完全接触,才能真正表达出我们想要传达给受众的信息。而我们和写作对象接触的时候,必须保持一颗客观的心,不偏不倚。“抓住一个想法,一个中心的点子,然后去努力落实它、发展它,把它变成一个故事,变成一个讲出了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中某些东西的故事,就是叙事性新闻写作的根本所在。”这就是一个说起来容易,但是落实起来很难的事情了,因为我们的脑海中突然冒出来的点子总会得不到重视,在它出现时,我们经常会为我们的懒惰找理由,更多的是不知道从何入手,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寻求别人的帮助,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厚积薄发的,只有抓住我们脑中的点子,努力去落实它们,才能够给白己更多的经验,也会学到更多,我们需要行动起来!当然,我们会有很多想写的故事,却因为现实的局限无法实现,这对于一个写故事的人而言是痛苦的,但是这也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因为一个好的

记者,我们需要学习的就是,写符合社会和读者共同语言的故事。 我们写叙事类新闻的时候,虽然也是在写一个故事,但是写其他文学作者写的故事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简练,不能有太多的文学要素,简而言之,就是你需要像文学作品一样的吸引读者,你又必须具备新闻作品的要素。因此,我们写故事之前需要思考,借我们找到的大量主题和场景,来思考怎样写出的新闻故事更能够在读者的心中留下印记。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抽出白己的时间和朋友聊聊天,了解他们对哪些部分的故事更加感兴趣,或者会被哪些部分激怒。在这些反应中,我们经常能够找到读者想要我们展示给他们看怎样的故事。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揣摩他人的心思,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白己,当白己又一个故事写完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停下来,那个时候会突然不明白白己想要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将白己定位到一个更有趣的地方,在写故事的过程中寻找到白己的快乐。 我们准备开始一个故事,首先应该明白白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比如必须将观察和数据转化为白己的领悟,进而指定策略,以便将这种体悟传递给读者。其中它的前提条件就是寻觅、研究和报道话题。在报道前,我们要问白己,白己寻觅的这个话题值不值得我们去展开, 这里有两个评判标准:故事里有没有某些正在展开的情节,或者有没有受访者向你开放的路子。有正在展开的情节我们才能去报道,能够让受访者开放心扉才会让故事更具有活力,而不是僵硬,会得到更多的动力元素。莱恩接着就告诉我们,写故事之前,他作为作者为了寻觅话题会提出的几个问题:第一,我能不能跟着受访者开车出行、走路、开会,或者旁听庭审、参加葬礼。一个故事如何写,如何写好,我认为一个好

民法总则读书笔记

民法总则读书笔记 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民法总则书中一些比较震撼的文字摘录如下: 1. 正义之神,一手执衡器以权正义,一手之执宝剑以实现正义,宝剑而无衡器,不过暴力。衡器而无宝剑,只是有名无实的正义。 2. 在斗争中,胜负之数不是取决于理由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力量的大小。不过人世的事常不能循着直线进行,多采取中庸之道。 3.被害人提起诉讼,往往不是因为世纪上的利益,而是基于权利感情,对于不法行为,精神上感觉痛苦。 4. 人类除肉体之外,尚有精神上的生命。而此精神上的生命由法律观之,则为权利。没有法律,人类将于禽兽无异。 5. 权利与人格结为一体时,不问是哪一种权利,均不能以计算价值之多少。此种权利不是物质上的价值,而是观念上的价值. 6.最喜欢他举的这个例子:英国人的权利意思强烈。英国人旅行欧洲大陆,若受旅馆主人或马车驾驶者的欺骗,纵令基于出发,意愿延期启行,向对方交涉,虽牺牲十倍的金钱,亦所不惜。

7. “勿为不法”固然可嘉,“勿宽容不法”尤为可贵。 8. 世上的不法之事莫过于执行法律的人自己破坏法律。法律的看守人变为法律的杀人犯,医生毒死病人,监护人绞杀被监护者,这是天下最悖常理之事。 9.在古罗马,法官shou贿,便处死刑。法官审判,不肯依据法律,而唯金钱多少,势力大小,法律消灭了,人民就由政治社会回归到自然社会,个人均用自己的腕力,以保护自己的权利,这是势之必然。 10. 国民是个人的总和,个人的感觉如何,思想如何,行动如何,常表现为国民的感觉思想的总和。不能勇敢保护自己权利的人,哪肯为国家的名誉,为民族的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国法上能够争取民权,国际法上能够争取主权的人,常常是私法上英勇善战之人。 11. 对国外要发扬国家的声望,对国内要建立强国的基础,莫贵于保护国民的权利感情,且应施予教育,使国民的权利感情能够生长滋蔓。 12. 这段写的尤为精彩:专制国家的门户常常开放给敌国进来。改专制政府无不蔑视私权,赋税随意增加,没有人反对,徭役任意延长,没有人抗议。人们养成了盲从的习惯,一旦遇到外敌来侵,人民必萎靡不振,移其过去盲从专制政府以盲从敌人政府。 1. 对于个人自由的保障,应当遵循“有疑义时为自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 一、写作学得性质、目得、特点与内容 1.写作学就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得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得目得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得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与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得文章。 3.写作得特点 (1)综合性:写作就是一门综合性得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所 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得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勤学苦 练,方能把综合得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 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得感觉,超常得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就是一种个体性得创造性得精神劳动。就是能动思维得过程,无论体裁得选择 还就是其她。 二、写作规律 写作得基本规律就是“物→意→言”得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得“意化”转化(意化过程) 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得“物化”转化(物化过程) 3.从双重转化规律瞧作者得能力结构 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得集录能力——积累生活; 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得运思能力——认识生活; 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得表达能力——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得方法 1.多瞧。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 一、情感得特点 1.突发性。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得。 人得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得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与变化。 2.个体性。人得情感与产生、发展以及它得强度因人而异。 情感得个体性根源于人们在气质、性格、经历、环境等方面因素得不同。 3.两极性。情感具有两极性得特点。 爱与恨、喜与悲,狂喜与绝望,说明情感易走向极端,也易从高峰跌至低谷。 二、情感在写作中得作用 1.情感就是写作得内驱力。 A、情感就是自我实现得一种途径;

带你看:民法典 (讲义 笔记)

带你看:民法典(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编:总则 第二编:物权 第三编:合同 第四编:人格权 第五编:婚姻家庭 第六编:继承 第七编:侵权责任 附则 授课思路——对“新规定”要点进行梳理 修改要点一:完善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修改要点二: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修改要点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续期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

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修改要点四:居住权 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居住权期限; (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修改要点五:预约合同 当事人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合同的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等,构成预约合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订立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 修改要点六: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资料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 一、写作学的性质、目的、特点和内容 1.写作学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的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3.写作的特点 (1)综合性: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 所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的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 勤学苦练,方能把综合的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的感觉,超常的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能动思维的过程,无论体裁的选择还是其他。 二、写作规律 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物→意→言”的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的“意化”转化(意化过程) 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的“物化”转化(物化过程) 3.从双重转化规律看作者的能力结构 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的集录能力——积累生活; 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的运思能力——认识生活; 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的表达能力——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的方法 1.多看。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 一、情感的特点 1.突发性。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的。 人的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的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和变化。 2.个体性。人的情感和产生、发展以及它的强度因人而异。 情感的个体性根源于人们在气质、性格、经历、环境等方面因素的不同。 3.两极性。情感具有两极性的特点。 爱与恨、喜与悲,狂喜与绝望,说明情感易走向极端,也易从高峰跌至低谷。 二、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 1.情感是写作的内驱力。 A、情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

2020年整合民法总论复习要点笔记(大一下学期重点)名师精品资料

民法总论复习要点笔记 一,民法概述 1、民法理念: 1)私权神圣 2)身份平等3)意思自治 2、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2、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1)事件 2)行为 三、物的分类:重点是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 四、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分类及标准,尤其是性质分类 2、权利的取得(既受取得和原始取得) 3、权利的保护(私利救济,关键是自助行为) 五、民事主体 1、民事权利能力(对胎儿的保护,推定死亡,宣告死亡及其法律后果) 2、民事行为能力(概念,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监护(概念,监护人的顺序,委托监护的司法解释,监护职责,监护的终止) 4、住所(住所的确定方式) 5、法人(法人的特征,法人分类中的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法人变更中的合并和 分立,法人机关中的法定代表人,法人终止中的清算及其人格) 6、合伙(概念、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合伙的财产、债务承担,退伙) 六、法律行为制度 1、法律行为(概念) 2、法律行为分类(诺成行为与实践行为) 3、意思表示(生效要件) 4、法律行为要件(有效要件,欠缺有效要件的后果〈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无效〉important) 5、附款(条件的分类)选择题 七、代理制度 1、代理的分类(重点是本代理和复代理) 2、代理权的行驶和限制 3、表见代理 八、诉讼时效 1、概念 2、分类(特殊情形:一年的情况) 3、中止、中断与延长 4、期限的计算 九、民事责任 1、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2、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无过错) 3、责任的竞合 十、人身权制度 1、人格权和身份权的概念 2、具体人格权:健康权、身体权

教育研究方法必背知识精华版

2010年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教育研究方法之一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 (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 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 2.创新性原则: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论等方面;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体现在注意选题的生活基础及研究对象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