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锂电池MSDS

31锂电池MSDS
31锂电池MSDS

31锂电池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锂电池;化学品英文名称:LithiumIonCellso;生产企业名称: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工业园纬D路;邮编:230011;电话:+86-551-2100908;应急电话:+86-551-2100908;传真:+86-551-2100915;电子邮件:jan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锂电池

化学品英文名称:Lithium Ion Cells or Battery Packs

生产企业名称: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工业园纬D路

邮编:230011

电话:+86-551-2100908

应急电话:+86-551-2100908

传真:+86-551-2100915

电子邮件:janet_zha@https://www.360docs.net/doc/b52775977.html,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含量:

化学名称编号分子式

磷酸铁锂

石墨

聚偏氟乙烯

碳酸乙烯酯

碳酸二甲酯

成分42H2F2)n3H4O33H6O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概况:警告,不要打开或拆卸,不要暴露在火焰或明火下。不要将型号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或类型不同的电池混合放置。在着火条件下有爆炸和烧伤的危险。不要短路,挤压,焚烧或拆卸电池。

潜在的健康危害

眼睛:正常使用下没有特殊危害,电池破损引起严重的刺激或者是化学烧伤。皮肤:正常使用下没有特殊危害,电池破损引起皮肤刺激或者是化学烧伤。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局部发炎。

食入:可能会导致消化道严重的和永久性的损害。可能导致循环系统衰竭。电池破损可能会造成口腔,食道和胃肠道严重的化学烧伤。

吸入:吸入该材料产生的薄雾可能会引起呼吸道刺激。吸入烟雾可能引起金属烟雾病,其特点是类似流感的症状,表现为金属味,发烧,发冷,咳嗽,虚弱,胸部疼痛。引起上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咳嗽,烧伤,呼吸困难并可能昏迷。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适用于从电池内部泄漏出的物质

眼睛接触:万一接触,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翻起上下眼睑,直到化学的残留物消失为止,迅速就医。

皮肤接触:万一接触,用肥皂水冲洗,同时除去污染的衣物和鞋子。如果出现化学烧伤或是产生刺激并持续,立即寻求医生的建议。

食入:立即就医。

吸入:立即从暴露处移至空气清新处,如果不能呼吸给予人工呼吸,不要使用嘴对嘴的复生法,如果呼吸困难给予输氧,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一般情况:在任何情况的火灾中,穿戴自吸式的满足压力要求的呼吸机,

MSHA/NIOSH(或者相当的标准),配备全套的保护装置。锂电池燃烧可以产生毒烟包括氟化氢、碳的氧化物、铝、锂、铜。在华氏温度230°以上时可能形成不稳定的磷五氟化物。

灭火介质:锂电池万一着火,用水淹没着火地,如果电池正燃烧水可能不能熄灭它们,但是可以冷却邻近的电池从而控制火势的蔓延,对于小火二氧化碳,干粉,或者是泡沫灭火剂是首选介质,但对于正烧着的锂电池也可能是不管用的,直到燃烧的电池将完全的烧尽。事实上所有锂电池着火都可以用水来控制,然而当使用水时产生的氢气可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LITH-X(粉状石墨)或铜粉灭火器、沙子、干燥、磨成粉状的白云石或苏打粉也可以使用,这些材料可以作为闷熄剂。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一般信息:根据第8部分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泄露:真空装置或是清扫材料放入适当的废弃物容器内。立即将溅出的材料清扫干净,注意个人防护的环节。避免灰尘的产生,保持空气流通。

损坏的电池,不要受热或焚烧,应放在密封的塑料袋或容器内。防止物质从土壤和进入下水道或水路造成污染。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不要将电池过度的振动,避免短路,然而短时间的意外短路不会对电池有严重影响。长时间的短路可以使电池丢失能量,产生大量的热烧伤皮肤,甚至引起火灾或爆炸。混乱的电池散装货箱,硬币,金属饰品,金属所涵盖的工作台,或金属带等用于组装的电池装置都可以是引起短路的来源。电池运输或储存时应具备有效防短路措施,不要拆卸分解或损毁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应该维持在10-50%的荷电状态下运输。不允许接触水,不允许保存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储存:当长时间储存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应该维持在40-60%的荷电状态,储存在凉爽、干燥、通风的地方,高温下可能会导致电池性能损失,渗漏,或电池生锈。不要将电池暴露在明火下,储存时远离潮湿。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使用和储存该物质应该配备洗眼和淋浴设备,使用一般的当地的通风设备保证空气中的浓度在接触限量以下。

眼睛防护: 正常条件下无必要,如果电池破损或是泄露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皮肤接触:正常条件下无必要,如果电池破损或是泄露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衣物:正常条件下无必要,如果电池破损或是泄露穿适当的防护服。

呼吸器:如果电池泄露必须尽可能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狭窄的地方操作,在正常

的使用条件下呼吸的保护设备是不必要的。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物理状态:固体

颜色:锌钡白

气味:无

电压: 24V

重量: 3.7 kg

容量: 10 Ah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溶于水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在正常的储存和操作条件下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性质相反的材料,过热,暴露在潮湿空气或水中,机械震动和电动滥用。

禁忌物:强氧化剂。

危害的分解产物:在着火的条件下可能产生有害的分解产物。

危险的聚合反应: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RTECS:CAS# 7440-44-0: FF5250100

CAS# 7440-50-8: GL5325000 GL7440000 GL7590000

CAS# 7782-42-5: MD9659600

CAS#24937-79-9: 未列出

CAS# 7429-90-5: BD0330000 BD1020000

CAS# 96-49-1: FF9550000

CAS# 7440-02-0: QR5950000 QR6126100 QR6555000 QR7120000 CAS# 616-38-6: FG0450000

CAS#7439-93-2: OJ5540000

LD50/LC50:碳 LD50:440 mg/kg(小鼠静脉注射);

碳酸乙烯酯 LD50:10 gm/kg(大鼠经口);

LD50 >3 gm/kg(兔经皮);

碳酸二甲酯 LD50:6 gm/kg(小鼠经口);

LD50:13 gm/kg(大鼠经口);

LD50 > 5 gm/kg(兔经皮);

锂 LD50:1000 mg/kg(小鼠腹腔内);

致癌性:磷酸铁锂-毒理学性质没有被充分研究。

碳- 根据ACGIH, IARC, NTP未被列为致癌物质。

铜- 根据ACGIH, IARC, NTP未被列为致癌物质。

石墨- IARC: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没有证实含该物质0.1 %或以上的产品,可能或被认定是人类致癌物质。

聚偏氟乙烯- IARC: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没有证实含该物质0.1 %或以上的产品,可能或被认定是人类致癌物质。

铝- 根据ACGIH, IARC, NTP未被列为致癌物质。

碳酸乙烯酯- IARC: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没有证实含该物质0.1 %或以上的产品,可能或被认定是人类致癌物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