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交车上的不文明现象的调查报告【勿删】

关于公交车上让座现象的调查报告

课题:公交车上的让座现象

研究时间:2015年2月14—2015年2月20日

指导教师:辽宁省锦州市第八中学七年十一班班主任齐番调查人员:锦州市第八中学七年十一班学生马艺菲

内容摘要:笔者就公交车上的让座现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通过实践和采访,得出愿意主动让座人员和不愿意让座人员人数的比例,并进行对

照分析,得出结论。经过调查主动让座的群体大多为大学生、四十左

右的青年男女以及十几岁的中小学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愿意主

动让座的大多为是两类群体:一是有知识的读书人,二是有生活阅历

和丰富情感的的中年人。让座体现的是中华美德和道德素质水平。通

过调查可以得知,让座,已经成为当代人们良好道德品质表现的主流

趋势,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让座将成为道德桥梁,跨越整个

社会。

关键词:让座传统美德道德素质社会文明

正文:

一、前言:

公交车是当今社会老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大多还是依靠公交去上班、上学、购物……每天乘坐公交车的人们包含了各类群体:小孩、老人、孕妇、青壮年等等。那么,当人们乘坐公交车时,是否有人愿意主动让座或者还有多少人愿意主动让座呢?近日,关于公交车上让座现象的问题,笔者一行人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15年2月14—2015年2月20日

三、调查地点:

锦州市内3路、1路、7路、112路、117路、124路、126路公交车上。全程覆盖锦州市区南起光彩市场,北至马家新区,东起安居小区,西至中屯等各个地区。

四、调查人员:

锦州市第八中学七年十一班学生马艺菲、

五、调查对象:

公交车上的全体乘客。

六、调查方法:

实地采访。观察并记录全程需要让座的人数和实际让座的人数,然后进行分析并总结。

七、调查结果:

(一)、让座实际现象:各路公交车上的需要让座的弱势群体人员有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携带东西过多者共计192人次。其中五岁以下小孩(含抱小孩妇女)44人次,60岁以上老人96人次,孕妇14人次。携带东西过多者38人次。事实中愿意并主动让座人数为121人次,总让座比例为63.0% 。其中,小孩44人次以及不同月份的孕妇14人次均全部受到让座礼遇,占需让座人数的100%;携带东西过多者共计38人次,其中,被让座人数为22人次,占需让座人数的57.9%;而需让座的老年人中,被让座的人数只有41人次,占需让座总数的42.7%,96人中仍有55人没能受到“让座”的礼遇(这55

人一部分看起来还很健康,另一小部分看起来身体状况很可怕,不敢让座)。

(二)、实地访谈结果:一周内,公交车上乘客甚多,被调查访谈人数总计385人次。其中,表示愿意主动让座的人数为267人次,占被调查对象人数的69.4%;表示要看情况让座的人数为32人次,占被调查对象人数的8.3%,不想让座的人数为46人次,占被调查对象人数的11.9%;而不让座的人数为40人,占被调查对象人数的

10.4% 。

八、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调查接受让座的大多是孕妇、小孩(含抱小孩妇女)以及年龄比较大但看起来健康状况相对不错的老年人。而让座的人群大多为大学生、四十左右的青年男女以及十几岁的中小学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愿意主动让座的大多为是两类群体:一是有知识的读书人,二是有生活阅历和丰富情感的的中年人。有知识的读书人,即在读的大中小学生们。他们是祖国新时代的生力军,他们在学校接受不同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传承相对完善,是社会、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只是青年之所以能够并愿意主动让座,大概有两个原因:一,在学校和家庭中受到的教育。青少年是待放的花蕾,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教育,得到成长,身边围绕着正能量。他们有憧憬,有理想,向往着美好明媚的明天,思想新潮、前卫但极富正义感、使命感。他们的内心是光明的,纯洁的,甚至是高尚的,所以他们愿意主动让座。二,他们没有步入社会,社

会实践经验少,对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看到的少,了解的少,接触的少,所以很少受到不良现象的侵扰,认为做好事是对的,就要做好事、做善事。他们完全不知做好事可能被无端牵扯而导致自己“受伤害”的恶果。面对社会上的“讹人”的极少数不良现象,他们不知恐惧,也不甚理解,有事还会认为那是不可能发生的,是网络为了吸引人眼球而参杂水分编造的,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而让座当时是瞬间的想法和过程,没考虑到可能楚翔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尤其是给老人和孕妇让座,对“滑到、摔伤”等突发事件预想不足。所以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他们会果断让座个需要的人。他们的做法无形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明、和谐,“尊老爱幼、谦恭礼让”是我们广大民众所希望看到的好的现象。

另一类愿意主动让座的群体是有生活阅历和丰富情感的的中年人。这一类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主要群体,是中国社会发展经济、创建文明的主要力量。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情感积累。他们深知老人、小孩和孕妇的不便之处。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小孩,所以能够亲身体会到养小孩、抱小孩的辛苦;他们大都还有年迈的父母,他们深知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是多么需要照顾和帮助;他们大都有或者曾经有怀孕的妻子,或者自身曾经是名孕妇,他们深知孕妇的不易之处和迫切需要照顾的心情。而且,他们成熟、稳重,并懂得换位思考和替别人着想,他们希望有一天,他们瘦弱的小孩、年迈的父母和怀孕的妻子走在街上或者坐在公交上能够有人照顾他们,让座给他们,所以,在公交车上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让座给那些需要让座的人们。于

是,这些三四十岁的社会主力军们的让座行为无疑也将推动并改善社会文明,使其向着文明的正能量的方向发展。他们的做法也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实践社会主义文明、先进的价值观。

另外,通过调查实践,对于公交车上不能让座的行为也屡见不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根本不想让座和不让做的人占点差总人数的10%之多,不让座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相对冷漠的不让座的人群集中在二十五六岁至三十岁以内的未成家立业的处于恋爱阶段的年轻人。他们漠视需要帮助的人,眼中好像只要自己和伴侣,甚至有人在公交车上不顾廉耻,不顾民众,和伴侣亲亲我我,要么将头扭向车窗外装作没看见,要不就是低头玩手机,故意错过让座给人的机会……等等这些现象的源头还是思想教育和道德素质的问题。这个群体的年轻人,接受过教育,但是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人格中存在自私自利、以自己为中心的问题。他们不会为别人着想,不会换位思考,也不能体会那些弱势群体帮助的心情和情况,所以他们相对无知,无情,甚至冷漠,自然不会给别人让座。

此外,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发现还有一种不让座现象是因为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讹人”现象而导致的。众所周知,曾经发生过的“大学生公交车让座反被摔倒老年人讹诈”事件,被网络和媒体疯传,民众深感痛心。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波及全国甚至全世界。好心大学生给年迈的老年人让座,不幸遭遇老人摔倒住院,最终被送上法庭,索赔二十万元。这种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很大一部分想做好事、做善事的人们望而却步!试想,如果做了好事会被“讹钱”,谁还会

去做好事呢!尽管这类事件发生几率并不高,但是它却足以让人们在做好事、助人为乐之前止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里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人们的心里。所以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无情,不是人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了,文明素质下降了,而是不良的社会现象让人们的心变凉了,变冷了,变得无情了。所以,公交车上的让座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缩水”了,变少了。

可是,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还是可以肯定,大部分人群还是愿意主动让座给需要的人的。公交车上的让座现象,还是占据主流主导地位的。让座,已经成为当代人们良好道德品质表现的主流趋势,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当今社会充满了正能量,也深深地感受到当今青年一代的善良与蓬勃的朝气,感受到青年一代身上的中华传统美德和道德素质。我们同时也相信这种主流一定会引导社会朝着文明、和谐的方向更好地发展。社会和国家重视年青一代,年青一代也要深情回报社会。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小步,而整个民族的道德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公交车上的让座现象是加固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谦恭礼让”的美德的根基,让公交车让座现象成为文明国的道德桥梁,跨越整个社会。由此,我们坚信,我们的国家和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九、总结:

公交车让座现象是广大民众道德品质的折射,是整个社会道德素质的体现,是国家和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表征。通过公交车让座现象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和谐的文明的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和悠悠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谦恭礼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成员关系和谐的重要标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让座是件小事,可是却能够以小见大,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层面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公德意识教育的成果,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总体来讲,占63%的让座率还是乐观的。因此可以说,当前民众的道德素质有很大改善,同时也有待加强。让座不仅仅是行为的表现,也是道德素质的表现。让座会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座现象可以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的发展,持续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完善和构筑。

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筑,在当今社会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

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是新生代的主力军,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我们倡议,现在的80后、90后以及00后更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扬让座精神,学会更加的关爱他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并带动他人,发扬精神风貌,传承中华美德,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爱,让社会更美好,让社会更和谐,让社会更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