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绪论 单元1~3

《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绪论 单元1~3

发展心理学

定义:是一组可以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行为的有序、完整的陈述。

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楼实验

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效果。(对外在环境教育关注不足)

、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探究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儿童动作发展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

①从上到下②由近及远③由粗到细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3、不平衡性(加速期)

4、个别差异

5、关键期(母亲刻印)

6、心理年龄特征

3、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替代强化观察学习模仿榜样自我强化

当儿童的行为达到或超过范型的榜样行为时,成人会表示喜悦、鼓励或奖赏;当儿童的行为未达到榜样

行为时,成人会表示失望,儿童据此建立自我评价标准,以此调整行为,获得发展。

4、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三我心理发展五阶段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定义:发展是个体岁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

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行为主义观华生刺激—反应洛克“白板说”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对适宜行为进行强化,不适宜行为进行忽略,程序教学中的小步子递进,及时反馈,主动参与都是控制个体

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机械主义色彩)

1、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对羞耻

3、主动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6、亲密对孤独

7、繁殖对停滞

8、自我整合对绝望5、相互作用论皮亚杰①成熟②自然经验

③社会经验④平衡化(格式、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6);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2+)

6、社会文化力量维果茨基内化说最近发展区支架

7、生态系统理论布朗分布鲁纳①微观系统②中间系统③外系统④宏观系统

8、毕生发展观巴尔特斯

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4.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下最优化的结果

发展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心理发展包括: ①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②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 ③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即狭义的心理发展) 2.心理发展的性质: ①整体性、 ②社会性、 ③活动性 ▲皮亚杰(认识心理学)个性心理的发展是主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活动(桥梁或中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④规律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第一加速期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加速期少年期(青春期)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①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动因: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过程(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关系(第五单元) ▲关键期(第六单元)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①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②发展心理学的特殊性 发展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2.发展心理学的设计方式: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研究 ①横断研究 ▲定义: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 ▲优点:适用性、时效性 ▲缺点: 人为的联结性(用不同年龄组的测试者来代表同一批个体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征)、 组群效应(受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造成的差异易被当做随年龄增长而引发的发展变化) ②纵向研究 ▲定义: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叫追踪研究) ▲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 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习题

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 3.观察法 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只研究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印度狼孩的例子充分说明社会生活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研究时,一般只采取一种方法。 4.客观性原则是研究儿童心理最重要的原则。 5.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的儿童期是指0—15岁。 6、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7、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只要有了正常的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 8、人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客观世界。这说明人 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9.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个人 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相同。 10、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三、选择题: 1、儿童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是从()开始的。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后半期 C.19世纪前半期 D.19世纪后半期 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4、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观察记录只需记录行为本身 B.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简略的、成人化的语言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及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及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本卷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 A.1-3岁 B.0-1岁 C.7-12、13岁 D.3-6、7岁 2.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A.脑的成熟 B.遗传素质 C.实践活动 D.教育 3.狼孩阿玛拉和卡马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实践活动 4.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 发展。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实践活动 D.环境和教育 5.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生理成熟 6.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教育 C.活动 D.生理成熟 7.关于行为主义学说,以下不正确的是()。 A.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 B.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值得关注 C.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D.不同的环境可以塑造不同的个体 8.儿童逐步摆脱具体事物或具体形象的束缚,开始根据各种假设对命题进行逻 辑运算,这属于儿童认知发展过程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9.()的儿童能在具体事物或具体形象的帮助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逻辑运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的儿童出现“象征性游戏”,即能用一个物体去代替别的物体,自 己假装为某一个角色。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_______是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征。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___指的是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速度、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3. _______是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观察,到一定阶段后予以总结。 4.为了探究某个班级儿童的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采用每周观察1-2次,每次2-3个小时。若干次后,把所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总结的方法是_______。 5.个体观察又称_______,指的是研究者仅对某一特定儿童做专门的观察。 6. _______指的是在日常生活情景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7. _______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最常见的一种辅助研究方法,它是通过与儿童的交谈来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8.采用谈话法时,研究中应特别注意,_______应该是儿童可以理解、接受并愿意回答的。 9.格赛尔认为,_______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发展的条件。 10.幼儿园的班级规模一般一个班的幼儿不超过_______个。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发展心理学属于基础心理学类。() 2.人们对心理发展机制的研究标志着心理科学的成熟水平。() 3.纵向研究设计又称聚合交叉研究。() 4.为了研究3-5岁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水平,在同一时间分布对3岁、4岁和5岁三组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做测定,属于横断研究设计。() 5.以研究规模为依据,观察法可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6.自然实验法中,儿童通常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所有收集的资料比较符合实际,但是自然实验中的实验情景不容易控制,所以在很多实验中自然实验法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法来加以验证、补充和完善。()

发展心理学 绪论提纲

第一章:绪论 重点: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促进人类动物祖先演变到人类的三个前提条件 ●人类心理的三个特点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霍尔的复演说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毕生发展研究的六条基本原则 (补充) 新生儿期(出生至一个月)乳儿期(1 岁以内)婴儿期(1~3 岁)幼儿期(3~6、7 岁)儿童期(6、7~11、12 岁)少年期(11、12~14、15 岁)青年期(14 、15~25 岁) 成年期(25~55、60 岁)老年期(55、60、65 岁后)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P2)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一)心理学(P2)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 2.人的三个心理过程:知(认知过程)、情(情感过程)、意(意志过程)。 3.心理科学的特殊性:与物理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到。 4(1)人的行为很明显会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 (2)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心理非常复杂,可以有意识的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3)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外部 行为的多变性并不能使心理活动 成为神秘莫测、无法研究的东西。 (二)发展心理学(P3) 1.发展心理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3.具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还必须结合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活动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4.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两部分: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和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前者所研究的是动物心理学的内容,即研究动物心理学的实质;后者所研究的是名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5.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科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 (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 (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 能动性—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发展——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 (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三、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林)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林)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林崇德版本)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 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 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 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5) 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1) 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 (2) 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3) 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4) 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 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与环境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 (2)内因与外因 {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3)连续性与阶段性 {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4)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 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 弗洛伊德:

《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绪论 单元1~3

发展心理学 定义:是一组可以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行为的有序、完整的陈述。 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楼实验 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效果。(对外在环境教育关注不足) 、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探究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儿童动作发展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 ①从上到下②由近及远③由粗到细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3、不平衡性(加速期) 4、个别差异 5、关键期(母亲刻印) 6、心理年龄特征 3、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替代强化观察学习模仿榜样自我强化 当儿童的行为达到或超过范型的榜样行为时,成人会表示喜悦、鼓励或奖赏;当儿童的行为未达到榜样 行为时,成人会表示失望,儿童据此建立自我评价标准,以此调整行为,获得发展。 4、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三我心理发展五阶段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定义:发展是个体岁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 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行为主义观华生刺激—反应洛克“白板说”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对适宜行为进行强化,不适宜行为进行忽略,程序教学中的小步子递进,及时反馈,主动参与都是控制个体 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机械主义色彩) 1、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对羞耻 3、主动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6、亲密对孤独 7、繁殖对停滞 8、自我整合对绝望5、相互作用论皮亚杰①成熟②自然经验 ③社会经验④平衡化(格式、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6);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2+) 6、社会文化力量维果茨基内化说最近发展区支架 7、生态系统理论布朗分布鲁纳①微观系统②中间系统③外系统④宏观系统 8、毕生发展观巴尔特斯 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4.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下最优化的结果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林崇德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 (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 (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1—3节)

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课件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发展的含义 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胚胎发育、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 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 二、发展的任务和发展阶段 个体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特征。 这种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称为发展任务(development task)。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三、人的发展时间表 生命的时期大致年龄范围 1.产前期胎儿期 2.婴儿期生命的头三年 3.幼儿期(包括学前期)3~6岁 4.童年期6~12岁左右(直到青春期开始) 5.青春期12岁左右~20岁 (不少发展学家把开始工作和相对独立、 不受父母约束这个间点定义为青春期的 结束) 6.青年期20~40岁 7.中年期40~60岁 8.老年期60岁以后 四、对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四阶段的工作 1.酝酿期:以中国人作为对象,重新验证外国心理学研究结果 2.孕育期:主要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有和重要下现象,也就是揭示在中 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心理发展的特点。 3.整合期:修改心理学的就概念与旧理论,创立心理学的新概念与新理论, 以适用于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点。 4.创新期:在研究方法上的改进和创新,积极寻找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 法。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各大流派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艾里克森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斯金纳(B.F.Skinner)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J.Piaget)的心理发展观 二、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①本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

发展心理学_____林崇德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 (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 (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docx

第一章 概念 1.二因素理论 p10 2.复演说p18-p19+p187 3.比率智商p19 4.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普莱尔” -《儿童心理》简答、论述 1.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 - P4 2.什么是“ 遗传与环境之争”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 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 P12 - P13 4.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 - P16 5.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 -P17 第二章 1.格式 P23 2.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 01 年名词 3.平衡过程 P26 4.客体永存 P30 5.守恒 P32 02年名词 6.心理社会危机P40 01年名词 7.同一性 P217 8.观察学习 P43 9.内化 P44 - P45 10.最近发展区 P46 简答、论述 1.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 展的观点? P24 2.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是什么? P27 -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 分析他的观点? 01 年论述 4.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 程? P44 -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 第五章婴儿期(出生- 1 岁) 1.髓鞘化 P70 2.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 3.视崖实验P88 4.前语言思维P92 02年名 5.依恋 P95 6.陌生情景P98 7. A 非 B 错误P93 8.抓握放射P72 9.双向性原则P100 10.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P95 简答论述 1.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 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P83 - 84 P85 举例 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01 年论述P96-98 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 什么意义? 02 年论述 pp 3.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01 年简 78 4.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P100 5.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 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P100 - P101 6.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P81 第六章幼儿期(1-3岁) 1.第二信号系统P105 2.模仿性游戏P108 3.单词句P110 4.直觉性行动思维P117 5.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 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 C 自我 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 简答论述 1.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 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P105-P106 2.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 的特点是什么? P108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 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 3.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16 4.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01简答P112 5.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122- P123 6.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 回答 第七章幼儿期(3- 6.7岁) 1.平行游戏 P133 2.积极词汇 P139 3.消极词汇 P139 4.自我中心言语 P141 5.内部言语P14001、 02名 6. LAD P146 7.他律道德02年名词P161 1

发展心理学(1)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有关心理发展原理货规律的理论问题;另一个是个体发展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儿童心理》。 4、弗洛伊德把利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把口唇期零至一岁,肛门期一至三岁 前生殖器期3到6岁,潜伏期6至11岁,青春期青春期11岁或者13岁开始 5、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八阶段: 第一阶段我婴儿期,从出生到两岁;发展信任感,客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从两岁到四岁。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会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五阶段为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感混乱。 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中期,从25岁到50岁,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从50岁直到死亡,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华生的发展心理观 6、华生的心理发展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 7、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 8、维果茨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 心理机能。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9、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 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10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说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者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和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1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是认知学派 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和顺应仅是相互对立的,有事彼此联系的。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12、发展的阶段:皮亚杰的发展观,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1至6点 13、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记忆感觉运动阶段0到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至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七至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至15岁 14、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有四个,即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发展心理学研究也不例外。 15、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16、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故也叫做追踪研究设计。 17、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 微观发生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