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doc资料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doc资料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doc资料

附件2

2014年海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一、基本情况

作品名称: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人员:林秋伶

学校班级:海南华侨中学高二( 16 )班

设计时间:2014年8月

指导教师:徐道安

二、作品简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是将毛竹截成竹筒,做笔筒的筒身。另将竹筒劈为竹片,再经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胶合等工序,制成笔筒造型的工艺品。是一种具有竹子天然纹理,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美观,实用工艺品。

笔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功能。笔筒上的图案、字画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在处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作品图片:

竹刻大佛笔筒

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设计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竹刻大佛笔筒的设计制作就是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技术素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问题来源:

在我们读书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吧:闲暇的时候,会对我们书桌上的笔筒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用来收纳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笔筒,该有多么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通用技术老师徐道安,徐老师指导我上网查资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要求:

以竹子为材料使用刨削对缝、胶合、车削;抛光、罩面工艺,其特征在于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条,经对缝胶合拼成竹板,将竹板横截再对缝胶合成坯料,经车削成形、抛光、装配、罩面、打腊制度工艺品。

方案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1:

方案2:

方案选择:方案3:

材料选择、加工制作过程:

一件竹雕竹刻笔筒是如何制作而成呢?要完成一件精致的竹雕竹刻笔筒,前期需要对竹子进行一定的处理,然后雕刻制作、涂料、磨砂等多道工序,最后成品。下面我为您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1、对竹子的前期处理

制作竹雕竹刻笔筒使用的原材料是竹子,首先要挑选出合适的竹材料,然后进行裁竹,煮竹和烘竹等系列处理:

竹子的挑选:制作竹雕竹刻笔筒通常选用生长期为三年的竹子最适宜,它们枝干挺直,纹理细致,适合雕刻。而竹龄过长或过短的

竹子作出的竹简易裂,易变形。

裁竹:通过适当的工具,按竹子的竹节或者需要的长度,裁成筒状竹段。

利用高温煮竹:竹子要在水处于常温状态时放入,然后生火加热。当水沸腾达到100摄氏度后,注意保持温度,两个小时后停火,最后自然冷却。

烘竹:就是将烫煮后的竹子放到烘房中,进行高温脱水,烘干竹子,防止腐坏。

选,裁,煮,烘是竹简能够保存千年不腐的最重要原因。

2、准备好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通过选、裁、煮、烘后的竹简竹子,糨糊,磨砂纸等。

3、准备好制作所需要的工具。

刮刀、刷子、电钻、各种刻刀、木锤、棕毛刷等。

4、制作过程:

裁竹片:就是将筒状的竹段进一步裁成竹片。

刮青:就是用工具刮去竹子表面的青色竹皮。这层青皮十分光滑,会妨碍后期的雕刻和上色,而且也不美观。刮青用的工具是刮刀,刀

头扁而薄,在刮青过程中,一定要顺着竹子生长纹理轻刮。刮青讲究的是力度,一定要均匀,否则就会在竹片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刮青后的竹片表面均匀,显得更加明亮、通透。

打眼:选择小号钻头的电钻,先选出一个竹片,对照设计图,在相应的位置钻透。

雕刻:要在竹简工艺品上雕刻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就需要不同的雕刻手法相互配合。竹简的雕刻手法一般分成阴雕和阳雕两大类。阴雕:是按照字和画的轮廓,将轮廓以内的竹子用刻刀刨除,雕出凹槽。阳雕:是以字画线条轮廓为基准,将字和画轮廓以外的部分雕去,形成凸出的感觉。这种雕刻的手法使作品看起来像是镶嵌在竹简表面一样,能够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磨砂:磨砂的过程很简单,用600号磨砂纸,顺着竹子的纹理,打磨竹简的空白处,主要是磨去竹片上残留的纸屑。注意字画部分都不需要磨砂。磨砂能够使竹片表面均匀光滑。

胶合:把竹片胶合在笔筒的筒身上。到此,一件完整的竹工艺品就制作完成了。

工艺说明:

制作竹雕竹刻笔筒,不仅需要耐心细致的执行每一道程序,而且要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图案、色彩各个方面拓展艺术表现力。无论是阴雕还是阳雕,在雕刻作品时,都要先掌握所要雕刻的文字或图画的基本线条轮廓,然后选择不同刀具,用适当的力度雕刻,直至形神俱到为止。

四、设计感悟

作品设计制作的感受、优化的设想:我觉得还可以制成如金鱼缸、大汤盆、盛物钵、果盒、茶盆、花瓶、奖杯等有很多造型的工艺品。竹雕竹刻笔筒可以包容诗辞歌赋、花草树木,可以再现历史经典,也能表现现代艺术。竹刻大佛笔筒是一个微缩的艺术展品。将它陈列在家中,一定可以增添几份儒雅和淡定的气息。

五、指导教师点评:

竹雕竹刻工艺品是现代人在古代竹雕竹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工艺品。林秋伶同学制作的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主要用来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由于竹筒经过处理,保存时间长,其包大佛头像含有平心、祥瑞之意,因此不论是装饰还是收纳,都深受人们的喜爱。竹雕竹刻笔筒不仅仅局限这个款式,可以包容诗辞歌赋、花草树木,也可以再现历史经典,还能表现现代艺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六、附录

(一)设计图纸、加工图纸

(二)作品使用说明书

把竹刻大佛笔筒放在书桌上,在笔筒中插入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即可。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

关于举办全市第二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评选活动的通知淄教教服字[2008]9号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地事局,局属各高中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提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加强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建设,展示我市通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创新成果,提高师生自身设计制作水平,发挥优秀作品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中的启迪、示范作用,推动和交流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依据“课标”精神和课程教学需要,经研究,决定继续举办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人员 全市普通高中实验教师、通用技术及相邻学科教师及高中在校学生。 二、参赛作品的基本要求 1、作品以我市选用的通用技术必修和选修模块现行教材内容为参照。 2、作品类型以服务于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型、实物或演示教具等为主。作品应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能说明某个教学原理或服务于某个教学环节。 3、作品可以在借鉴成熟技术产品的基础上,应充分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经参赛者自主选

题、自己设计制作。作品应构思新颍、符合创新理念,有实用价值,使用技术合理。 4、作品应力求结构简洁、工艺简单,选材容易,成本低廉,耗时适当,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 5、作品应能较好地体现工程设计原则,能较好地体现人、物、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 6、鼓励以选修模块为题材的作品和跨学科领域的智能作品参赛。 7、必须附有作品《设计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在《设计说明书》中,要简要说明发现和确定问题的过程、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的论证,说明制作过程中工艺难点的突破,并附有详细的技术图样,如属智能类作品应提供软件设计框图和主要源代码。在《产品说明书》中,要对产品的特点、性能、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作简要说明。《设计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要求资料完整准确、文字简练、文档书写规范。 8、作品应注明设计制作人,如系多人集体创作,请注明第1、第2创作人。 三、作品报送要求 1、市属高中及区县重点高中至少报送教师作品一件,学生作品数量不作限制。 2、作品以学校为单位逐级报送市教育服务中心,每件作品同时填报《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参评表》(见附件)一份,作品报送截止到9月15日。 四、评比表彰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直观图片、详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

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 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并回答案例分析: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附件2 2014年海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一、基本情况 作品名称: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人员:林秋伶 学校班级:海南华侨中学高二( 16 )班 设计时间:2014年8月 指导教师:徐道安 二、作品简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是将毛竹截成竹筒,做笔筒的筒身。另将竹筒劈为竹片,再经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胶合等工序,制成笔筒造型的工艺品。是一种具有竹子天然纹理,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美观,实用工艺品。 笔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功能。笔筒上的图案、字画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在处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作品图片: 竹刻大佛笔筒 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设计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竹刻大佛笔筒的设计制作就是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技术素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问题来源: 在我们读书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吧:闲暇的时候,会对我们书桌上的笔筒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用来收纳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笔筒,该有多么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通用技术老师徐道安,徐老师指导我上网查资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要求: 以竹子为材料使用刨削对缝、胶合、车削;抛光、罩面工艺,其特征在于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条,经对缝胶合拼成竹板,将竹板横截再对缝胶合成坯料,经车削成形、抛光、装配、罩面、打腊制度工艺品。 方案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1:

(2020年编辑)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完整全套教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内容分析 “技术的价值”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其中包括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技术与人体现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价值。 技术与社会体现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涵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 技术与自然体现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 教学重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通用技术课程,虽然他们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所以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技术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特别是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较陌生,难于理解。因此教师要当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案例分析和探究讨论的过程,理解技术的含义和技术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技术价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技术,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解技术、需要技术和掌握技术的迫切需求。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策略:选择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鲜活有趣的案例。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讨论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技术的价值所在。 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直观图片、详实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分配:2课时 (七)教学流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介绍之笔筒

xx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介绍之笔筒 一、基本情况 1、作品名称: Sunshine 2、设计人员: 张柠棋、xx、xx、xx、姚睿 3、学生班级: 少27(1xx) 4、设计时间: 2016年5月 二、作品简介: 1、作品功能: 本作品是一款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文具之家”笔筒。 内部可以放笔、直尺、圆规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 技术与设计1模块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学生在使用文具时不能归在一起,有时会丢三落四,甚至看不见。于是设计了一个笔筒,他自身轻便,外观黏上了装饰,十分美丽,使用时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阳光,这就是这个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 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纸 加工制造过程: 首先用小刀将筷子劈开成两半。 用双面胶将筷子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个面,用透明胶在四个表面围一圈。 将筷子砍成两段,将头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关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个面表面,将白纸简称适当的形状置于笔筒内部作为隔离间。 四、设计感悟 小小的作品设计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细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来。 五、总结 该作品是一个笔筒,使用性很高,针对学生的需求,笔筒筒身较大,并且作品在传统笔筒的基础上,加入了隔间这样的创意,让文具各得其所。另外,作品的制作材料是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和白纸,选材上性价比高,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设计到对木材的锯削、黏贴等的加工。在对作品的美化上也是别具一格,把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融入作品中,让作品使用者拥有一个好心情。 六、附录 (一)加工图纸 (二)作品使用说明书 笔筒使用说明书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精品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题目: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教材从技术试验的定义分析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技术试验在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技术试验的方法,阐述了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范例。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试验是人们为了寻求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对所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检验的一种实践活动。技术试验在技术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技术创造的重要手段,是为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重要科学资料和各种数据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保证,所以本节课在全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后学习这一节的。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了技术试验以后,学会一种技术探究的好方法,从而为第三单元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的学习作好铺垫。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设计中的作用,了解几种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认识一些常见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能进行基本的技术试验,会写简单的技术试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选择正确的技术试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试验中的失败问题。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试验中的失败问题。 五、教学资源:纸张、钩码、支撑架等试验用品,赵州桥、九江长江大桥、悉尼港湾大桥等图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通用技术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⑴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⑵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 大幅度增加。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⑶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4 ?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如何进行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工作

当前,技术课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技术已经同科学、数学等科目一起成为引领世界变化和发展的核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为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和高水平的生活保证,使人人都具有相应的技术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和基础教育的职责,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作为重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成分,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用技术是现在普通高中教学课程中新增设一门学科,当前由于对这门功课的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教学设备配置、资源设施以及教学都比较缺乏的形势下,更要加强通用技术的教学。教师在组织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时,要加强注意情景的设置,将技术的学习和设计融会贯通。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技术实验的指导教学。 通过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技术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到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大变革,技术无处不在;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技术,用更科学的方式来应用技术,真确看待社会、生产、生活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可以亲身体验技术、走进技术,将技术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摸索着进步,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1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基本性问题:由于对技术的方法和思想等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技术课程的学习步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一门讲授性质的课程。而通用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技术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了解技术的人文环境,进行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等,都是必须在具体的技术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的。因而,要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时代性,要保持课程内容与当代文化和先进技术的联系性,反映当前的国情。比如一些反映前沿社会动态的,制作一些简易的机器人;反映当前先进技术文化的,虚拟现实、现代农业等等。保持学生的技术学习同时代的脚步相一致。 由于技术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与其他学科具有紧密的联系,其中以科学课程与技术课程的联系最密切。科学在于发现,技术在于保护,技术的进步以科学的发展为理论支持,同时,技术得到发展又为科学的进步提供依据。因而,在进行技术课程的设计时,要加强与数学、艺术和科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加强对知识重构和综合学习。加强处理好技术课程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当前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教学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课程的安排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而社会的快速发展根本在于技术的日新月异。因而,加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改革尤为重要,这是顺应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要求:①要保证国家课程属性的技术课程在各个地区有效地实施下去,这就需要立足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富有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②科学理解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国家课程属性,要以全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为原则,与当地课程中的技术课程统筹规划,统一计划。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注意把握技术课程的难度,让学生能普遍适应。例如对信息技术部分的基础坚持以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工具为标准,考虑高中学生的经验背景和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并适应技术课程,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打好良好基础、把视野放得更宽。让学生适应技术教育课程,对课程的设计难度要保持适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基础欠缺的学生赶得上来,适应对技术课程的学习,还可以让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对知识有更充分的理解,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追求新知识,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不断地挑战自我,学习能力日益提高,精益求精。④增强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和开放度,可以利用当地的优势,让学校自由选择制作材料,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2全面理解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在技术课程的学习和应用中,全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课程是核心要素,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所在。有助于我们理解课程设计,明确课程任务,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进行课程评价。 2.1对技术的解释、改进、运用和判断 学习技术课程知识,对内容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实践能力很重要,也是我们以前所注重加强的。但这也只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领悟技术的本质,还必须要有理论知识做坚强后盾,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再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决策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这是技术课程的发展要求。 2.2培养想象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想象能力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和积累财富,不仅可以让学生 如何进行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工作 汪正华 摘要:通用技术是一门面向所有普通高中生的基础性学科,重在提高学生在技术上面的素养,促进学生富有个性而全面的发展,为将来步入社会早作准备,打下基础。本文分析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全面把握和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目标,讨论该如何将这门学科的教学开展好,加强学生的技术技能。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0.09.127 - -162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附件2 2014年省普通高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一、基本情况 作品名称: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人员:林秋伶 学校班级:华侨中学高二( 16 )班 设计时间:2014年8月 指导教师:徐道安 二、作品简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是将毛竹截成竹筒,做笔筒的筒身。另将竹筒劈为竹片,再经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胶合等工序,制成笔筒造型的工艺品。是一种具有竹子天然纹理,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美观,实用工艺品。 笔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功能。笔筒上的图案、字画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在处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作品图片: 竹刻大佛笔筒 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设计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竹刻大佛笔筒的设计制作就是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技术素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问题来源: 在我们读书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吧:闲暇的时候,会对我们书桌上的笔筒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用来收纳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笔筒,该有多么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通用技术老师徐道安,徐老师指导我上网查资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要求: 以竹子为材料使用刨削对缝、胶合、车削;抛光、罩面工艺,其特征在于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条,经对缝胶合拼成竹板,将竹板横截再对缝胶合成坯料,经车削成形、抛光、装配、罩面、打腊制度工艺品。 方案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1:

最新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案精编版

2020年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案精编版

新课标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将技术的性质与技术设计联系起来,是由技术向设计过渡的小节。这节内容对本册教科书涉及的设计进行了界定,有选择性地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技术与设计的重要知识进行介绍。它是本册教材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内容。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的同时,感受设计的重要性,对设计过程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2.教材重点: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产生了一些设计的观念,但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并不了解。而高一年级的学生较初中时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的辨证思维也在发展起来,为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接触到一些设计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些有关的生活经验,但难以领会设计的丰富内涵。因此,形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了解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3.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展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技术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策略 1.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理解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以及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感受设计的重要性,领会技术与设计的辨证关系。 2通过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领会设计的丰富内涵。 3 师生总结讨论的得出结论,通过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真正领会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4.教学时间:1课时。

初中美术教案设计《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教案设计 初中美术《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展览设计的基本概念、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展示设计手法、展示分类,并且能够运用展示设计的方法,为学校的某一活动设计展示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展示设计的作品,来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设计手法及展示设计的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展示设计,感受展示设计的美。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首先了解学生对展示设计的认识。 出示两幅商业展示图片。 教师:当你看到这两张商业展示的图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出课题: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二) 发展阶段 一、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 1、视觉元素的运用: (1)直线的运用。 (2)曲线的运用。 (3)圆形的运用。 (4)三角形的运用。 (5)举行的运用。 三、形式法则的形影: (1)比例与尺度。 (2)对比与统一。 (3)节奏与韵律。 三、展示设计手法 1、拟人手法 (1)联想手法:采用联想展示手法,进行陈列布置。

(2)夸张手法:采用符合生活逻辑和哲理的夸张手法,揭示展览内容、事物的本质,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3)幽默诙谐手法:运用富有趣味和引人发笑的展示手法。 (4)场景展示手法:采用具有典型生活情景的场景,配上人形模特儿和使用的物品,会创造出真实的气氛。 四、抽象手法 (1)对比手法:采用各种形式的对比,如色彩冷暖的对比、图像圆方的对比、线条曲直的对比、空间大小的对比、质感肌理的对比、光线强弱的对比等,来突出主体展品或主要内容, (2)重复手法:将某种实物展品或某张照片重复几次展出,令人印象深刻,容易牢记。(3)蒙太奇手法:借用电影艺术手法,打破时空界限,在有限的空间或版面上,可以展示更多的内容,使观众了解更多、更全面的情况。可以采用散点式构图陈列展品,还可以配合图表来说明问题。 (4)象征手法:运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色彩、动植物形象等,作为背景或点题的处理,容易取得很好的展示效果。 (5)并列手法:在内容较多而且地位又同等重要的时候,往往采用并列展示的手法,以表示不分主次、地位平等。 (6)错视手法:利用透视扩展本来狭小的空间,利用错视对空间形态、图形、线段进行矫正,或引起观众视觉和心理上的新感受。 一、展示设计的分类 1、博物馆设计。 2、大型博览会设计。 3、商业展览设计。 4、商业环境设计。 5、庆典礼仪环境设计。 二、学生思考并讨论设计方案 1、如果让你为学校的校庆活动设计展示方案,大家应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表述自己的展示设计方案。 三、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评价 1、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展示设计。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的介绍之笔筒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介绍之笔筒 一、基本情况 1、作品名称:Sunshine 2、设计人员:张柠棋、赵蕴宁、侯昊泽、李思清、姚睿 3、学生班级:少27(1班) 4、设计时间:2016年5月 二、作品简介: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文具之家”笔筒。 内部可以放笔、直尺、圆规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模块 三、设计报告 前言:学生在使用文具时不能归在一起,有时会丢三落四,甚至看不见。于是设计了一个笔筒,他自身轻便,外观黏上了装饰,十分美丽,使用时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阳光,这就是这个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纸 加工制造过程: 首先用小刀将筷子劈开成两半。 用双面胶将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个面,用透明胶在四个表面围一圈。 将筷子砍成两段,将头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关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个面表面,将白纸简称适当的形状置

于笔筒内部作为隔离间。 四、设计感悟 小小的作品设计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细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来。 五、总结 该作品是一个笔筒,使用性很高,针对学生的需求,笔筒筒身较大,并且作品在传统笔筒的基础上,加入了隔间这样的创意,让文具各得其所。另外,作品的制作材料是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和白纸,选材上性价比高,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设计到对木材的锯削、黏贴等的加工。在对作品的美化上也是别具一格,把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融入作品中,让作品使用者拥有一个好心情。六、附录 (一)加工图纸 (二)作品使用说明书

高中通用技术-1.3《技术的未来》(2)教案

技术的未来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技术的未来 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课时:共1课时 作者:刘洪艳(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畅想中,在交流讨论中,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3)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技术的未来进行畅想交流、案例分析和技术对未来的发展的辩论,初步掌握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通过总结和联系,使学生对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未来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技术世界。 四、教学方法 讨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

高三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知识要点: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①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③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价值 2、技术与社会:①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改变生活的方式。 ③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④在政治文化军事方面成为综合国 力的象征。 3、技术与自然:①依靠技术人们得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②人们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 ③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问题,也给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技术的创新性:包含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两个方面。 3、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内在特性,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4、技术的两面性:实用性和危害性。 5、技术的专利性:知识产权。 三、技术的未来:从人类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不要迷茫中的旷世悲怆,也不要崇拜中的盲目乐观。 知识详解: 1、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物化成果。 ②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业化。 ③任务不同:科学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④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其价值。 联系: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2、知识产权:指智力的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后,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侠义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权:是国家按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受国家法律保护。具有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三个特性。 专利的种类有三种: ①发明专利:技术含量高,花费创造性劳动多的新产品及其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保护期限20年。 ②外观设计专业:设计产品形状、图形、色彩及其结合的、富有美感且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保护期限10年。 ③实用新型专利:对产品构造、形状的技术改进。保护期限10年。 专利申请步骤(6步):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知识要点: 一、设计的特点: 1、设计课题的源泉是人类的需求。 2、设计的本质是创新。 3、设计的领域很广泛。 4、设计工作需考虑多方面问题。 5、设计需要发挥团队精神。 二、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造形、色彩、美感、人机工程学(指以人的活动范围及人体各部分或各种动作、姿势所需的尺寸范围为基本条件,在设计时考虑使人安全舒适、操作便利的尺寸形状)。 三、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工作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科学规律。如:发电机要遵循电磁感应的科学原理。 2、实用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4、安全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6、美观性原则 7、技术规范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如;机械行业的螺钉、螺母,电子行业的一些电子元器件等都是常见的标准件。这些标准件都要遵守统一的技术要求。

13.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五单元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第五单元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展览设计的基本概念、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展示设计手法、展示分类,并且能够运用展示设计的方法,为学校的某一活动设计展示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展示设计的作品,来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设计手法及展示设计的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展示设计,感受展示设计的美。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首先了解学生对展示设计的认识。 出示两幅商业展示图片。 教师:当你看到这两张商业展示的图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出课题: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二)发展阶段 一、 二、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 1、视觉元素的运用: (1)直线的运用。 (2)曲线的运用。

(3)圆形的运用。 (4)三角形的运用。 (5)举行的运用。 2、形式法则的形影: (1)比例与尺度。 (2)对比与统一。 (3)节奏与韵律。 三、展示设计手法 1、拟人手法 (1)联想手法:采用联想展示手法,进行陈列布置。 (2)夸张手法:采用符合生活逻辑和哲理的夸张手法,揭示展览内容、事物的本质,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3)幽默诙谐手法:运用富有趣味和引人发笑的展示手法。 (4)场景展示手法:采用具有典型生活情景的场景,配上人形模特儿和使用的物品,会创造出真实的气氛。 2、抽象手法 (1)对比手法:采用各种形式的对比,如色彩冷暖的对比、图像圆方的对比、线条曲直的对比、空间大小的对比、质感肌理的对比、光线强弱的对比等,来突出主体展品或主要内容, (2)重复手法:将某种实物展品或某张照片重复几次展出,令人印象深刻,简易牢记。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一、基本情况 作品名称: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人员:xxx 学校班级:海南华侨中学高二(16 )班 设计时间:xxxx年x月 指导教师:xxx 二、作品简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是将毛竹截成竹筒,做笔筒的筒身。另将竹筒劈为竹片,再经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胶合等工序,制成笔筒造型的工艺品。是一种具有竹子天然纹理,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美观,实用工艺品。

笔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功能。笔筒上的图案、字画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在处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作品图片: 竹刻大佛笔筒 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设计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竹刻大佛笔筒的设计制作就是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技术素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问题来源: 在我们读书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吧:闲暇的时候,会对我们书桌上的笔筒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用

来收纳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笔筒,该有多么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通用技术老师徐道安,徐老师指导我上网查资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要求: 以竹子为材料使用刨削对缝、胶合、车削;抛光、罩面工艺,其特征在于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条,经对缝胶合拼成竹板,将竹板横截再对缝胶合成坯料,经车削成形、抛光、装配、罩面、打腊制度工艺品。 方案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1: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用书教材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 复习纲要 系统的含义 系统的分析 系统的设计 系统的优化 复习内容 一、系统的含义 1、系统的含义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 2、构成系统的条件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3、系统与子系统 系统有大有小,有复杂有简单。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和比较复杂的系统,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它所属的更大范围更高一级系统的子系统。 4、子系统与元素 元素与系统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例如“人”相当于“社会”这一系统,就是不可再划分的最小单元,即构成社会的元素;而相对于“生物界”这个系统来说,人体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层层分解为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子系统。由此可见,所谓元素的不可再分性,也是相对于它所属的系统来说的。 5、系统的分类 根据需要,可以对系统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可把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如生态系统)和人造系统(如计算机系统);也可把系统分为实体系统(生物系统、机械系统)和抽象系统(如哲学系统)。 6、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所没有的。 例如:一堆沙子,钢材,水泥和绳索散放在一起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如迁成一座悬索桥,就具有了交通的功能,而若蒜根绳索出现故障,就可能影响整座桥正常使用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2﹥1+1 例如:一个企业是由管理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供诮部门各部门组成的整体,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单独实现企业的目标 人的双眼视觉功能大大超过两只眼视觉功能简单的相加的部和 (2)目的性:系统都是以实现某种功能为目的的,这正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系统的目的一般通过更具体的目标来实现,系统的多个目标有时不完全一致,甚至互相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寻求平衡或折中的方法,从而收到整体最佳的效果。 (3)相关性:系统内各组分(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特定关系,某一个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图文稿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计 制作作品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关于举办全市第二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评选活动的通知 淄教教服字[2008]9号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地事局,局属各高中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提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加强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建设,展示我市通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创新成果,提高师生自身设计制作水平,发挥优秀作品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中的启迪、示范作用,推动和交流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依据“课标”精神和课程教学需要,经研究,决定继续举办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人员 全市普通高中实验教师、通用技术及相邻学科教师及高中在校学生。 二、参赛作品的基本要求 1、作品以我市选用的通用技术必修和选修模块现行教材内容为参照。 2、作品类型以服务于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型、实物或演示教具等为主。作品应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能说明某个教学原理或服务于某个教学环节。 3、作品可以在借鉴成熟技术产品的基础上,应充分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经参赛者自主选题、自己设计制作。作品应构思新颍、符合创新理念,有实用价值,使用技术合理。 4、作品应力求结构简洁、工艺简单,选材容易,成本低廉,耗时适当,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 5、作品应能较好地体现工程设计原则,能较好地体现人、物、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 6、鼓励以选修模块为题材的作品和跨学科领域的智能作品参赛。

7、必须附有作品《设计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在《设计说明书》中,要简要说明发现和确定问题的过程、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的论证,说明制作过程中工艺难点的突破,并附有详细的技术图样,如属智能类作品应提供软件设计框图和主要源代码。在《产品说明书》中,要对产品的特点、性能、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作简要说明。《设计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要求资料完整准确、文字简练、文档书写规范。 8、作品应注明设计制作人,如系多人集体创作,请注明第1、第2创作人。 三、作品报送要求 1、市属高中及区县重点高中至少报送教师作品一件,学生作品数量不作限制。 2、作品以学校为单位逐级报送市教育服务中心,每件作品同时填报《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参评表》(见附件)一份,作品报送截止到9月15日。 四、评比表彰 拟于10月底组织全市“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评比观摩活动,并对优秀作品进行通报表彰。 联系人:穆明联系电话:2777458 附件: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参评表 二OO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附件: 通用技术设计制作作品参评表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地质出版社出版)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地质出版社出版) 编写特点介绍 本套教材主编之一陈玲玲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科书(地质出版社出版)是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这次经教育部专家组反复审核通过的教材包括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和选修模块《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及现代农业技术模块中的《农副产品的营销》共5本。正如大家所了解的,编写这样的通用技术教材,在全国尚属首次,是一种新的尝试。在编写中,我们力求使本套通用技术教材,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符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目标要求,突出技术课程的特点,既面向广大农村学校,又适用于各类普通高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技术素养。 基于上述认识,下面我把这次审查通过的5本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的编写特点,向大家作一个综合介绍。 本套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紧扣通用技术课程《课标》的要求,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与过去传统高中教材完全不同的是,《课标》对教材必须实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因此,我们自始至终尽力将三维课程目标融合为一体,使它有目的,有计划地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之中。这5本教材都注意了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编排体系,倡导师生互动,提倡合作学习,加强自主探究。教材以技术设计、技术活动为主线,把知识学习与技术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具体来说,全套教材落实三维目标的总的思路是:帮助学生拓展技术视野,形成正确的技术观,学会正确全面地认识、理解技术,能理性地运用技术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学会选择、使用、管理、评价技术,形成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把“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落实到基础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每本教材又从不同的视角落实三维目标。具体来说:必修模块1《技术与设计1》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初步掌握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形成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的交流与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高自身综合技术素养,为将来走入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