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整理了六个方面的习题——文学常识、重点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题型既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

【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2、《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1、《左传》《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编年体春秋鲁左丘明春秋。2、《公羊传》《榖梁传》

二)基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②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③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②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③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3、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④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⑤既东封.郑:名作动,把……作为疆界

⑥越国以鄙.远:名作动,把……当作边邑

⑦阙秦以利.晋: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⑧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

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⑩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越国以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共其乏困

..: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4、重要虚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来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⑥以乱易整:介词,拿,用

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才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

①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啊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句末语气词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⑦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⑨因人之力而弊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5、特殊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

④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⑤(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

⑥(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

⑦(烛之武)夜,缒而出:省主语

⑧(烛之武)许之:省主语

⑨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⑩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宾语之:指郑国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6、重要实词

①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

②犹不如人(犹:尚且)

③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为:给予)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⑤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延伸)⑥不阙秦(阙:侵损)

⑦惟君图之(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⑧乃还(乃:于是撤军)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⑩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敝:损害)

?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亦去之(去:离开)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C)

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

C、秦伯说(yuè)杞( qǐ)子、逢孙、杨孙戍(sù)之

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共其乏困(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B)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

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D)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鄙远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封郑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C)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盟誓)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

A、①越国以.鄙远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且.贰于楚也②且.君尝为晋君矣

D、①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答案】 B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解析】《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开纪传体先河。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D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所与:结盟。

【解析】“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

1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答案】 A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

【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B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伸展,扩张

【解析】B项“既”意为“已经”。

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答案】 B A.秦伯说,与郑人盟.B.殚其地之出.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晋军.函陵

【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项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18、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答案】 C A.吾不能早用子 B.子亦有不利焉

C.子犯请击之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解析】C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A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扎军队)

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若毒.之乎(怨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

D.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认为)

【解析】B项“厌”是“满足”,C项“微”是“如果没有”,D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20、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 D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A项意为“哪里”;B项代词,指这篇“说”;C项疑问代词,“哪里”;例句与D项均为句末助词,不译。

21、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D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①项“亡”意为“灭亡”;②“亡”为使动用法;

③“封”为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④名词“疆界”。

2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D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见:拜见。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然而。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

【解析】D项,“唯”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2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答案】D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①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武的机智善辩。③重在表现郑伯自责,⑥是烛之武的牢骚话。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C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C项,表述错误,烛之武说服秦伯时,只字未提郑国利益,全部是从秦国的利益出

25、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四)重点句子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

翻译: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你知道那是很难的。

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

翻译: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是不符合用武的准则的。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翻译:(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界。

五)简答:

1、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后“夜缒而出,见秦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一是交代了烛之武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危难时刻,能够接受规谏,勇于自责。三是赞颂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国难为重的爱国精神。

2、试比较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异同。

答案: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异:郑伯:直截了当烛之武:迂回曲折3、用自己的话给下列人物写一句话的评说。(可多角度、有创意地评论)

(1)烛之武:

(2)佚之狐:

答案:(1)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国难为重;大勇:只身赴敌营,说服秦伯退兵;大智: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2)佚之狐力荐烛之武,可谓慧眼识英雄。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

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B.孺允葺.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C.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

D.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其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以公所命名余船以次俱进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②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⑤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答案】

1.C(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2.D(所以:……的原因。(A代词,代房子/副词,表反诘;B介词在/被;C介,用/介词,按)

3.B(①是他建杏花屋的愿望③指世俗⑥指子孙)

4.C(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反。由“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几句可知)

5.(1)读书人考中,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得分点:得第以……为状语后置“于荣名”调整顺

序为然。每点1分)

(2)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得分点:向补译出“与”后的“之”,“他”进翕赫其后。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

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

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

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

移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

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