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各单元作业题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经济》各单元作业题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经济》各单元作业题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经济》各单元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5.B

6.D

7.C

8.B

9.D10.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BC

4.AC

5.ABCD

6.AC

7.ABC

8.ABCD

9.ABCDl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

6. √

7.×

8.×

9.×10. √

四、简答题

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答: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体制类型,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类型,有其自己的规定性,这主要包括:(1)从市场经济的决策结构看,它是以分散决策为基础的。(2)从市场经济的信息结构来看,具有横向传递为主的信息结构。它通过价格体系传递信息,指导决策,引导资源流动。(3)从市场经济的动力结构看,市场经济具有双重动力结构。(4)从利益结构看,市场经济存在多元化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尽管存在利益上的差异和目标函数上的差异,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够相互制衡。(5)从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看,市场经济中收入或产品的分配是同生产要素的分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区别何在?

答: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

1

它在改革道路的选择上必然强调连续性、稳定性和渐进性。而苏东激进式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在彻底推倒原有的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引人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因而,它的方式必然是激进的、全面的、整体性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的私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必然会出现制度的断层,从而也就无法避免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生产的停滞与下降。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

五、论述题

试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严气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针对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国家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因此,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那种古典没有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由五小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具体说来就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C

6.A

7.A

8.B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 CD 3.ABC 4.ABCD5 ABCD

6ABCD7.ABCD8.BCD9.ABCD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

4. √

5. √

6.×

7. √

8. √

9.×10. √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答: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第二,出现了不同产权交融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第三,各种所有制内部经营模式多样化。第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2.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第一,现代企业的法人财产制度。第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第三,有限责任制度。第四,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五、论述题

试述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

答: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之进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革战略。国有企业根据其所在领域的性质可以划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类。在我国,非竞争性国有企业主要是这样两类国有企业,一类是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国有企业,一类是处于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这两类国有企业都不适应于进行市场化改革或者说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改造,这是由两类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

3

定的。对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国家必须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实行国有国营。对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除少部分实行国有国营外,大部分应按两权分离的模式进行改革。对垄断性企业的改革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引人竞争机制,其具体途径主要有:第一,可以采取将企业分割、分离的办法,增加竞争主体,以形成有效竞争。第二,允许业务相关的自然垄断企业相互进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第三,地区间竞争。竞争性国有企业所在领域,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资源的配置。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竞争性国有企业一般应改造成为规范化的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有两种主要组织形式,就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对多数国有小企业要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放活。

第三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7.B

8.B

9.A1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D

3.ABD

4.ABC

5.ABCD

6.ABC

7.ABCD

8.AB

9.BC10.AB

三、判断题

1.×

2. ×

3. √

4. √

5. √

6.×

7. √

8. √

9. √10. ×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基本目标。

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4

2.简述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革对我国储蓄结构的影响。

答:一国的储蓄结构是在一定国民收入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国民收入生产出来之后,要经过分配再分配最终形成企业、个人和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储蓄主体储蓄倾向一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个人或家庭之间分配的比例不同,储蓄结构也就不同,就是说储蓄倾向既定条件下,国民收入按何种比例在三者之间进行分配,直接决定储蓄的部门结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的储蓄结构由原来的政府储蓄为主转变为家庭和企业储蓄为主。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与储蓄形式结构(即不同储蓄形式的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实际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决定储蓄形式结构的一个基础性因素。随着国民收入分配向微观方面倾斜,从而引致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储蓄形式的多样化。

五、论述题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产品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不仅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也,而且还涉及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方式。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着产品分配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实现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条件分配的这两方面决定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从第一个方面来看,收入分配结构取决于所有制结构,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从第二个方面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各种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无论其归谁所有,都要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再配置,这种配置再配置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基础上的,生产要素的使用者须支付与生产要素价格相等的报酬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相应要素所有者以其要素价格的形式参与收入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要素的价格参与收入的分配。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条件分配状况决定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方式能

5

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有助于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结构。

应当指出的是,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意味着劳动和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应当把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区分开来。价值的惟一源泉是劳动者的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创造出来的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不取决于要素是否创造价值,而是取决于生产条件分配的状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社会成员能够通过提供劳动和物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不仅有助于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劳动的积累和资本积累,而且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合理利用,促进其使用效率的提高。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I.C 2.B 3.B 4.A5.C

6.C

7.C

8.C

9.D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C

4.AB

5.BCD

6.BC

7.ABCD

8.ABCD

9.ABCD 10. BD

三、判断题

1.×

2. √

3.×

4. √

5. √

6. √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储蓄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我国金融机构趋于多元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应运而生,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拓宽,融资结构不断改善,直接融资获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规模越来越大,所占

6

比重不断提高。尽管我国直接融资得到了一定发展,融资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但还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无论与发达国家比,还是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都偏低。不仅如此,而且我国的企业融资过分依赖外源融资,企业内源融资所占比重过低。现阶段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存在一些障碍。首先是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其次,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融资市场不规范。第三,证券市场结构失调。第四,管理体制的制约。此外,我国金融工具品种少、结构相对简单,金融手段创新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提供的融资工具相对少,致使企业不得不依靠传统的贷款渠道,影响了直接融资的发展。

2.简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从承包制到分税制。我国改革之初,就对财政体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改革尝试,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存在很多弊端,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此1994年的财税改革以分税制取代了财政承包制。第二,由差别税制到统一税制。我国原来税收具有差别税制的特点,从所得税制来看,它是按照经济成分来设置的。这种按经济成分设置税制、对内与对外两套税制的差别税制显然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需要统一税制。第三,由单式预算到复式预算。单式预算制编制方法比较简单,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国家收支的全貌,但它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它把经常性收支和建设性收支这两种不同的收支关系混在一起。1994年的改革把单式预算改为复式预算,即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入与支出按不同的经济性质,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

五、论述题

试论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转换及其意义。

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1)由纵向融资为主变为横向融资为主;(2)融资渠道由财政主导型变为金融主导型;(3)资金配置由政府导向变为市场导向;(4)储蓄一投资渠道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的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这种转变极大地

7

扩展了融资空间,使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其资金的需求选择资金来源,弥补资金积累的不足;(2)融资渠道的扩展和融资市场的形成,实现了资金的竞争性分配和社会范围内的流动、重组,有助于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3)市场化融资机制的形成和融资工具的多样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投资者有效利用面临的有利投资机会,而且拓宽了储蓄者储蓄投放的领域,有利于储蓄的增长,有利于形成适当的资产结构,促进金融的稳定;(4)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约束机制同企业资金来源有直接关系,气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的改变,使企业筹资方式多样化,这自然会引起企业产权结构进而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变,同时融资的市场化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活动直接受市场约束,企业经营机制会由于治理结构和市场约束而发生转变。

第五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B

6.B

7.B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D

3.ABC

4.ABD

5.ABC

6.ABC

7.ABD

8.ABC

9.ABCDl0.ABC

三、判断题

1. √

2. √

3.×

4.×

5. √

6. √

7. √

8.×

9. √10. √

四、简答题

1.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

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主要是要做好控制总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两方面工作。为有效控制总需求:第一、建立起控制低效和元效投资的约束机制。第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形成积累和消费的均衡机制,改变企业分配向个人倾斜的局

8

面,以避免由此引起的消费过快增长。第三,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使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防止经济在低水平扩张所带来的对生产资料的巨额需求,提高经济运

行效率,消解通货膨胀压力。第四,合理引导消费,促进高收入者的消费向长期消费转化。为增加和改善有效供给:第一,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增加有效供给。第二,大力发展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产品特别是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建立健全货币供给机制,使中央银行能够执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以保证货币供应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避免由于货币的超经济发行带来的通货膨胀。

2.简述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该国的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

和最终需求的结构、个人消费结构、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和投资结构等;第二,供给结构,主要包括该国劳动力和资本状况及其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生产技术体系和自然资源禀赋;第三,进出口贸易结构。上述三个因素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共同决定该国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

五、论述题

试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政策措施。

答:我国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结构依然不够合理,产业整体素质较低,结构矛盾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尽管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大体相同

的国家,但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在逐步下降,农业增长对国民收入实际增长

率的贡献近年来一直在10%以下,农业增长速度减慢,这些都说明农业基础脆弱,农业结构升级缓慢,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依旧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其次,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虽然高、增长速度也较快,但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不协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比重低。第三,一些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动,在质量、品种、性能等方面没有完全跟上市场的需要,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不相适应,高技术产品少。第四,

9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低,工艺装备落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慢,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产业整体素质低。第五,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六,从产业的地区分布看,结构趋同问题十分突出。

为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首先要正确处理“升级”与“补短”的关系。通过以“补短”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争取比较彻底地解决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瓶颈"约束问题,为产业结构升级和高度化发展奠定稳定持久的支持后,政府投资的中心和重点应该转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上来。

其次,选准和扶植主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所谓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面对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自身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它一般是一个由几个产业部门组成的产业群。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经济发展的条件当潜力,可选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产业(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传统产业改造、城镇居民住宅建设、环保业、装备制造业、农村需要的农业机械和消费品、海洋经济等作为主导产业。

第三,有重点地扶持和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由于这些行业具有收入弹性大、附加价值高、生产率上升快等特点,它们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趋于上升。中国正处于由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的转变的新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节约使用资源,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都要求我们有重点地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并加速其发展,以推进中国的产业技术进步。

第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创新能否不断出现,产业结构能否有序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效率。制度效率源于制度创新过程,来源于特定制度和产业结构成长过程相互作用。前一过程积聚能量,后一过程释放效率。这取决于制度安排,包括规则、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市场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方式等。要形成有利于创新、激

10

励创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环境。消除制度方面的障碍,进行制度创新,需要逐渐弱化行政区划,打破地区分割和封锁,按经济区域和分工协作原则协调经济活动,以有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需要一套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从而为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激励。

第六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C

5.D

6.C

7.A

8.C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

4.AB

5.ABC

6.ABCD

7.ABCD

8.ABCD

9.ABCD10.ABCD

三、判断题

1. √

2. √

3.×

4. √

5.×

6. √

7.×

8. √

9. √10. √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答:(1)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长期以隐性形式存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在改革过程中显性化。(2)农业资源相对短缺。(3)农业劳动生产率及产品商品率低下。(4)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下降。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2.简述我国隐性失业转化为公开性失业的原因。

答:随着我国体制模式的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人员从工作岗位上分离出来,成为公开性失业;同时,农村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使得农村中的隐性失业变成公开性失业。首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体

11

制下统包统配的劳动用工制度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企业改革目标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减员增效就成为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下岗是隐性失业向公开性失业转化的具体表现。其次,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结构性失业突显。再次,由于资源枯竭等原因造成区域性主导产业衰退,致使这个地区的下岗职工集中而又无岗可转。第四,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农村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最直接的后果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由此而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由潜在形式变成公开形式。第五,公开性失业也与收入分配政策有关。

五、论述题

试论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答: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更好地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和其他宏观经济目标。国家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节,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总量调控。国家在供给方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总量调控的主要内容有: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社会人口总量的增长;通过延长教育年限和把退休年龄提前等措施,减少劳动力人口的增长;控制外国移民的流入等。国家宏观调节的主要内容有:广开就业门路,创新就业内容和就业形式,积极发展新行业,

创造新的工种;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积极利用外资,加大劳动力出口等。

第二,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控。国家要从教育人手,培养和训练符合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教育结构调整的重点一方面放在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质量上,使每一个受到教育或者训练的劳动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放在普及职业教育和再教育上,给待业者以一定的技术训练,使大量的待业者获得一技之长,便于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使在岗者能够继续得到职业培训,以适应新

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国家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方向、秩序和环境的调控。国家对劳动力市场运

12

行方向调控的主要内容有:国家有意识的调节劳动力由传统产业部门向新兴产业部门的转移;调节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调节劳动力从密集地区向边远地区的转移;调节劳动力从大中城市企业向中小城市、城镇企业转移;调节劳动力由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向集体、个体、私营、外资企业转移。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秩序的调控,主要是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和辅以适度的行政手段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防止劳动力市场产生紊乱现象。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环境的调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要促进社会观念的转变。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开放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失业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部分失业的人员要有一个基本的生活条件,国家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同时,国家的宏观调控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科技教育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财政、税收、外贸等方面的措施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外部经济环境,调整市场结构,通过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推进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动,调节劳动力供求,增加社会就业。通过教育发展计划,改变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合格劳动力严重缺乏的现状。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的直接投资和财政、税收、外贸支持,发展公用、公共福利事业,扩大劳务输出,以广开就业门路。

第七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C

6.C

7.C

8.D

9.A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CD

4.ABC

5.ABC

6.AD

7.ABCD

8.ABCD

9.ABCDl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

5. √

13

6. √

7. √

8.×

9.×10.×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

答: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突破国家的界限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的过程,是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使不同国家的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第二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进程还可能获得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资金以及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技资得到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得到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三,通过开放经济,加入到更广泛的国际竞争中去,刺激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第四,通过实行开放,开拓世界市场,强化本国企业的市场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促使其提高国际竞争力。

2.简述市场失灵及表现。

答: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市场失灵,即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公共产品”的生产上缺乏效率,甚至使某些公共产品的生产成为不可能。(2)经济活动存在外部效应。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使得外部经济效应内在化。(3)垄断的产生。(4)市场经济不能保持宏观经济的动态平衡。此外,市场不能保证收入的公平分配,不能保证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五、论述题

试论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

答: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还涉及许社会问题,例如我国失业人口的再就业和农业人口的非农化,都要靠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来解决。宏观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我们追求的经济增长应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14

第二,增加就业,维持一个较高的就业水平。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的压力自然较其他国家大。更重要的是,我国将在可见的近期内,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将会有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领域,这又给就业问题增加了巨大压力。必须把增加就业,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第三,稳定物价。市场经济要正常运转,价格信号就要真实可靠,价格总水平要保持犬体稳定,这样才能稳定人们的预期,促进经济平稳增长,避免大幅波动。元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预期,扭曲正常的经济关系,误导资源配置,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保持物价稳定,应特别注意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量,使货币供给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要控制预算赤字的过度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因为长期的预算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也会引起物价的波动。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交易而发生的收支关系。长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正常的对外经济活动和国内经济活动,尤其是开放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如经常性项目长期出现逆差,不仅会影响物价稳定,而且会消耗本国的国际储备,削弱本国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还会降低对本国的信心,严重时会出现资本外逃,甚至导致经济危机。因此,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应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手段加以有效调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增加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个目标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但它们之间也可能存在冲突的区域。由于这些目标之间存在可能冲突区域,为兼顾这些目标,国家必须进行有效的政策协调,选择适当的调节手段和手段组合,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05本各位同学:这里提供的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当代中国经济》和《西方经济学》为闭卷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为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严禁携带小纸条或其它作弊工具,一经发现当场没收,提供参考答案的目的是为了大家能针对性的复习,

15

希望各位同学认真备考,特别是闭卷考需要花些时间背要点,如果闭卷考试论述题与参考答案完全一样则很可能该同学有作弊嫌疑,望各位同学端正考风,对自己负责!

祝同学们新年快乐!

16

交通运输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交通运输经济学试卷及 答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交通运输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题末的括号中,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构成运输需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实现位移的愿望 B、具备支付能力 C、运输方式便捷 D、路网状况好 E、运输费用省 2、如果某种运输方式运价变动1%,引起运输需求的变动不低于 ...1%时,运输方式降低运价则总运输收入将()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D、降低或增加 E、不确定 3、控制交通环境污染的手段有() A、制定排放标准 B、划定汽车禁行区 C、拥挤收费 D、燃油的差别税收 E、污染者付费 4、运输基建项目的主要筹资方式有() A、债券 B、转让经营权 C、股票 D、项目融资 E、银行贷款 5、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包括 () A、环境可持续 B、经济可持续 C、社会可持续 D、资源可持续 E、人文可持续 6、运输需求的特点有() A、不可替代性 B、时间不平衡性 C、与经济相关性 D、派生性 E、空间不平衡性

7、运输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 () A、需求方 B、供给方 C、中介方 D、政府方 E、交通部 8、预测的基本原理有() A、惯性原理 B、平衡原理 C、类推原理 D、跳跃预测原理 E、相关原理 9、我国一般公路客运运价和一般公路货运运价分别属于() A、国家定价 B、国家指导价 C、企业垄断价 D、市场调节价 E、特殊定价 10、运输市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A、促进技术进步 B、信息传递 C、资源优化 D、合理分配 E、、科学管理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更正错误的地方。 1、区位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不同的地理位置。() 2、固定成本永远不变。() 3、运输需求在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下,将引起均衡运价和运量反方向变动。() 4、一般情况下,货物价值小的运输需求价格弹性大。() 5、生产性旅行需求价格弹性大。() 6、会计成本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基础。() 7、各种运输工具装载率越高,平均运输成本越低。() 8、当运输规模收益率递减,该运输服务生产体系下的平均运输成本递增。() 9、从竞争的角度,竞争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完全垄断。() 10、当平均成本最小的时候,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作业及答案

2.诚信公司20 x9年10月发生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 10月2日,将款项交存银行,开出银行汇票一张,金额为 40000元,由采购员王强携往沈阳以办理材料采购事宜。 (2) 10月5日,因临时材料采购的需要,将款项50000元汇往上海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并开立采购专户,材料采购员李民同日前往上海。 (3) 10月9日,为方便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事务,办理信用卡一张,金额为12000元。 (4) 10月13日,采购员王强材料采购任务完成回到企业,将有关材料采购凭证交到会计部门。材料采购凭证注明,材料价款为31000元,应交增值税为5270元。 (5) 10月14日,会计入员到银行取回银行汇票余款划回通知,银行汇票余款已存入企业结算户。 (6) 10月17日,因采购材料需要,委托银行开出信用证,款项金额为150000元。 (7) 10月20日,材料采购员李民材料采购任务完成回到本市,当日将采购材料的有关凭证交到会计部门,本次采购的材料价款为40000元,应交增值税为6800元。 (8) 10月22日,企业接到银行的收款通知,上海交通银行上海分行采购专户的余款已转回结算户。 (9) 10月25日,行政管理部门小王用信用卡购买办公用品,支付款项3200元。 (10) 10月28日,为购买股票,企业将款项200000元存入海通证券公司。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40 000 贷:银行存款40 000 (2)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50 000 贷:银行存款50 000 (3)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12 000 贷:银行存款12 000 (4)借:材料采购3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27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36 270 (5)借:银行存款 3 73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3 730 (6)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150 000 贷:银行存款150 000 (7)借:材料采购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 8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46 800 (8)借:银行存款 3 2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3 200 (9)借:管理费用 3 200 贷: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 3 200 (10)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00 000 贷:银行存款200 000 3.3.星海公司20 x9年6月30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41 100 元,同日转来的银行对

有答案第二部分练习题

1.去年的CPI 为120,今年为132,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D 、自主投资水平 3. IS 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使 的均衡的货币量 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4. IS 曲线表示 5. 一般地说,LM 曲线的斜率 6. 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 C 12 % D 无法判断 2.消费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A ) A 、边际消费倾向 B 、平均消费倾向 C 自主消费水 A ^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 、投资等于储蓄 C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D 、产品市场和货 A 、收入增加使利率下降 B 、收入增加使利率上升 、利率下降使收入增加 D 、利率下降使收入减少 A 、为正 B 、为负 C 、 为零 D 、可正可负

11.财政政策是指 7. 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利率上 8. 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9.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与利息率不相关 B 、与利息率负相关 C 、与利息率正相关 D 、随利息率下降而下降 A 、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C 、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上 种收入水平和各种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C 、货币的预防需求 B 、货币的投机需求 D 、以上都可能 变得很小 B 、变得很大 C 、不发生变化 10. 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 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B 、降低利率, 从而增加投 C 、 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D 、提高利率, 从而增加投

A、政府管理价格的手段 B、周期性变动的预算 C、为使政府收支相抵的手段 D、利用税收、支出和债务管理等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12、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3、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增加货币发行量 14.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15.在凯恩斯区域内

操作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1操作系统概述自测题 1 选择题 1.以下_____操作系统中的技术是用“时间”来换取“空间”的。 A.虚拟存储器 B.缓冲技术 C.SPOOLing技术 D.快表 2.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必须首先考虑系统的______。 A.效率 B.可移植性 C.可靠性 D.使用的方便性 3.一个作业第一次执行时用了5min,而第二次执行时用了6min,这说明了操作系统的______特点。 A.并发性 B.共享性 C.虚拟性 D.不确定性 4.下述操作系统类型中,哪个操作系统一定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 A.实时 B.批处理 C.分时 D.分布式 5.操作系统中,以下______采用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技术。 A.终端技术 B.缓冲技术 C.通道技术 D.虚拟存储技术 6.按照所起的作用和需要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属于_______。 A.支撑软件 B.用户软件 C.应用软件 D.系统软件 7.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和______。 A.进程管理 B.用户管理 C.信息管理 D.操作系统管理 8.操作系统的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资源共享和_______。 A.多道程序设计 B.程序的并发执行 C.中断 D.程序顺序执行

9.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______。 A.稳定性 B.可靠性 C.利用率 D.兼容性 10.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_______。 A.处于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 B.处于硬件之下的底层软件 C.处于应用软件之上的系统软件 D.处于系统软件之上的用户软件 11.操作系统是对_____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程序 12.从用户的观点,操作系统是______。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是扩充裸机功能的软件,是比裸机功能更强、使用方便的虚拟机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是_____。 A.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多任务系统 B.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批处理系统 C.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和批处理系统 D.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多用户系统 14.为了使系统中的所有用户都得到及时的响应,操作系统应该是___. A.实时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分时系统 D.网络系统 15.如果分时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____会使响应时间越长。 A.用户数越少 B.用户数越多 C.内存越少 D.内存越多

交通运输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交通运输经济学试卷及 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交通运输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题末的括号中,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构成运输需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实现位移的愿望 B、具备支付能力 C、运输方式便捷 D、路网状况好 E、运输费用省 2、如果某种运输方式运价变动1%,引起运输需求的变动不低于 ...1%时,运输方式降低运价则总运输收入将 ()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D、降低或增加 E、不确定 3、控制交通环境污染的手段有() A、制定排放标准 B、划定汽车禁行区 C、拥挤收费 D、燃油的差别税收 E、污染者付费 4、运输基建项目的主要筹资方式有() A、债券 B、转让经营权 C、股票 D、项目融资 E、银行贷款

5、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包括 () A、环境可持续 B、经济可持续 C、社会可持续 D、资源可持续 E、人文可持续 6、运输需求的特点有() A、不可替代性 B、时间不平衡性 C、与经济相关性 D、派生性 E、空间不平衡性 7、运输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 () A、需求方 B、供给方 C、中介方 D、政府方 E、交通部 8、预测的基本原理有() A、惯性原理 B、平衡原理 C、类推原理 D、跳跃预测原理 E、相关原理 9、我国一般公路客运运价和一般公路货运运价分别属于() A、国家定价 B、国家指导价 C、企业垄断价 D、市场调节价 E、特殊定价 10、运输市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作业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什么叫电气主接线对电气主接线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电气主接线又称为电气一次接线,它是将电气设备以规定的图形和文字符号,按电能生产、传输、分配顺序及相关要求绘制的单相接线图。 基本要求: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2、电气主接线有哪些基本形式绘图并说明各接线形式的优缺点。 答:单母线接线及单母线分段接线; 双母线接线及双母线分段接线; 带旁路母线的单母线和双母线接线; 一台半断路器及三分之四台断路器接线; 变压器母线组接线; 单元接线; 桥形接线; 角形接线。 3、在主接线方案比较中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其优越性 答:经济比较;可靠性、灵活性,包括大型电厂、变电站对主接线可靠性若干指标的定量计算,最后确定最终方案。 4、某水电站装机为4×25MW,机端电压为,现拟采用高压为110kV,出线3回, 中压为35kV,出线6回与系统相连,试拟出一技术经济较为合理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并画出主接线图加以说明。 答:单母线分段 110kv 三回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 35kv 六回单母线分段 5、某220kV系统的变电所,拟装设两台容量为50MVA的主变压器,220kV有两 回出线,同时有穿越功率通过,中压为110kV,出线为4回,低压为10kV,有12回出线,试拟定一技术较为合理的主接线方案,并画出主接线图加以说明。 答:220kv 2回双母线带旁母;110kv 4回单母线分段带旁母; 10kv 12

回双母线不分段;

作业:P62页 2-1,2-6 2-1 哪些设备属于一次设备哪些设备属于二次设备其功能是什么 注:基本是没有写错的啊就是有些同学的答案不全需要把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功能和设备类型名称写全 2-6 简述交流50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形式及其特点 作业:1-3、 2-3 、4-2、 4-3 、4-10 4-2 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的主要区别何在在运行中,对它们的操作程序应遵循哪些重要原则 答:断路器带有专门灭弧装置,可以开断负荷电流和短路故障电流;隔离开关无灭弧装置,主要作用是在检修时可形成明显开断点。 操作中需要注意不可带负荷拉刀闸, 送电时先合线路侧隔离开关再合母线侧隔离开关最后合上断路器 停电时先断开断路器再断开线路侧隔离开关最后断开母线侧隔离开关 4-3 主母线和旁路母线各起什么作用设置专用旁路断路器和以母联断路器或分段断路器兼做旁路断路器,各有什么特点检修出现断路器时,如何操作 答:主母线主要作用是汇集和分配电能;旁路母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检修出现断路器时,可用旁路断路器代替出线断路器以使出线断路器可以不停电检修。 可靠性安全性投资操作是否方便 检修出现断路器时先合上旁路断路器检查旁路母线是否完好若完好断开旁路断路器合上该出线的旁路隔离开关合上旁路断路器之后退出出线断路器(先断开断路器再断开线路侧隔离开关最后断开母线侧隔离开关) 4-10 参考答案见下图 注意:画主接线图时一定要在相应的电压等级母线边上注明电压等级 1.什么是弧隙介质强度和弧隙恢复电压 弧隙介质能够承受外加电压作用而不致使弧隙击穿的电压称为弧隙的介质强度。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 电感式传感器 何谓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分为哪几类 答: 电感式传感器是一种机-电转换装置,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线圈自感和互感的变化实现非电量电测的一种装置,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感或互感的变化。它可以用来测量位移、振动、压力、应变、流量、密度等参数。 电感式传感器种类:自感式、涡流式、差动式、变压式、压磁式、感应同步器。 提高电感式传感器线性度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答:电感传感器采用差动形式,转换电路采用相敏检波电路可有效改善线性度。 说明单线圈和差动变间隙式电感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答:参看教材和授课用PPT 说明产生差动电感式传感器零位残余电压的原因及减小此电压的有效措施。 答: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铁芯处于中间位置时,在零点附近总有一个最小的输出电压0U ,将铁芯处于中间位置时,最小不为零的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产生零点残余电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个次级线圈绕组电气系数(互感 M 、电感L 、内阻R )不完全相同,几何尺寸也不完全相同,工艺上很难保证完全一致。 为减小零点残余电压的影响,除工业上采取措施外,一般要用电路进行补偿:①串联电阻;②并联电阻、电容,消除基波分量的相位差异,减小谐波分量;③加反馈支路,初、次级间加入反馈,减小谐波分量;④相敏检波电路对零点残余误差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为什么螺线管式电传感器比变间隙式电传感器有更大的测位移范围 答: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利用互感原理,结构是:塑料骨架中间绕一个初

级线圈,两次级线圈分别在初级线圈两边,铁心在骨架中间可上下移动,根据传感器尺寸大小它可测量1~100mm范围内的机械位移。变间隙式电感传感器是利用自感原理,衔铁的与铁芯之间位移(气隙)与磁阻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可动线性范围很小,因此测量范围受到限制。 电感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是将电感值的变化转变为容易测量的电参数,例如电压、电流、电信号的频率等。 概述变间隙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试比较单线圈和差动螺线管式电传感器的基本特性,说明它们的性能指标有何异同 答:参照教材和授课PPT。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几种类型试述差动整流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答:全波电流输出、半波电流输出、全波电压输出、半波电压输出、相敏整流电压输出。 什么叫电涡流效应说明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有哪些它是基于何种模型得到的 答:(1)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用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部会产生一圈圈闭和的电流,这种电流叫电涡流,这种现象叫做电涡流效应。 (2)形成涡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存在交变磁场;第二导电体处于交变磁场中。电涡流式传感器通电后线圈周围产生交变磁场,金属导体置于线圈附近。当金属导体靠近交变磁场中时,导体内部就会产生涡流,这个涡流同样产生交变磁场。由于磁场的反作用使线圈的等效电感和等效阻抗发生变化,使流过线圈的电流大小、相位都发生变化。通过检测与阻抗有关的参数进行非电量检测。 (3)因为金属存在趋肤效应,电涡流只存在于金属导体的表面薄层内,实际上涡流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涡流区内各处的涡流密度不同,存在径向分布和轴向分布。所以电涡流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与传感器的尺寸(线圈直径)有关。

操作系统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4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操作系统1 一、判断题: 1.资源共享是现代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 2.信号量机制中,P、V操作必须成对出现。() 3.若进程资源分配图中含有环,则一定有进程处于死锁状态。() 4.绝对装入方式需要对内存地址进行重定位。() 5.“分页对换”和“分段对换”是为了支持虚拟存储系统。() 6.通道没有自己的内存,通道所执行的通道程序是放在主机的内存中的。() 7.程序的并行执行是现代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 8.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重新占有了CPU。() 9.进程在运行过程中,请问和释放资源顺序不当,同样可以引起死锁。() 10.分段存储管理的引入是为了满足用户(程序员)在编程和使用上多方面的要求。() 11.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如CPU、存储设备等的连接都是由总线设备来实现的。() 12.在文件的索引存取方法中,允许随意存取文件中的一个记录。() 13.程序在并发执行时会失去封闭性。() 14.由于用户的响应时间要求,因此要求设置大的时间片长度。() 15.预防死锁是指在资源动态分配过程中,用某种方法去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 16.内存的单一连续分配模式只能用在单用户、单任务的OS中。() 17.虚拟存储器的“虚拟”是指用户可使用的内存容量比实际的内存容量大的多。() 18.在文件系统支持下,用户也需知道文件存放的物理地址。() 19.在单CPU环境下可以实现“多道程序系统”。() 20.程序与进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程序是静态实体,而进程是动态实体。() 21.死锁与程序的死循环一样。() 22.内存固定分区分配模式只能用在单用户、单任务的OS中。() 23.采用LRU置换算法时,当驻留集增大时,页故障率一定不会增加。() 24.通道与CPU共享内存。() 二、填空题: 1.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是( )。 2.从资源分配的角度看,P(wait)操作意味着向系统( )一个资源,V(signal)操作意味着( )一个资 源。 3.一个批处理型作业,从进入系统并驻留在外存的后备队列上开始,直至作业运行完毕,可能要经历下 述三级调度()、()、()。 4.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和()。 5.()称之为“页内碎片”。 6.文件按其用途可分为:用户文件、()和()。 7.分时系统的四个主要特征是()、()、()、()。 8.进程调度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9.死锁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互斥”,该条件是指()。 10.根据链接时间的不同,可把链接分为()、()、()三种。 11.I/O控制方式主要分为()、()、()。 12.直接存储器DMA方式是专对()设备进行I/O控制的。 13.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主要有()、()、()。 14.程序的并发执行的特征有()、()、()。 15.调度队列模型分为()、()、()。 16.程序的装入分为()、()、()。 17.缓冲区可工作在()、()、()和提取输出四种工作方式下。

运输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答案版

运输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运输需求(26)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价格水平下运输的消费服务愿意并能够购买统一。 2、运输供给量50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3、机会成本72即经济资源引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在其他可供替代的使用机会中能够取得的追高收益。 4、差别定价142完全垄断条件下运输生产者可以决定其最佳产量和价格以获得最大可能的垄断利润。 二. 1、 E>1即需求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31 d 2、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效用低的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较低的价格。(√)43 3、运价的制定只用考虑运输的成本,不用考虑消费者剩余。(×)43 4、运输供给的能力通常用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来表示,说明能够承运的货物和旅客的数量和规模。(√) 5、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因自身因素所造成的生产率的降低或者使得收益减少的现象,称为内在不经济。(√) 89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按供求关系划分运输市场可分为(ABC )21 A、卖方运输市场 B、买方运输市场 C、均势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E、完全竞争市场 2、影响运输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ACD )57 A、运输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范围大小 B、运输方式及布局的选择 C、调整运力的难易程度 D、运输成本增加 幅度大小E、运输工具的选择 3、私人成本也称内部成本或企业成本,是指企业所负担的成本,它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BCD )75 A、机会成本 B、直接成本 C、隐性成本 D、正常利润 E、交易成本 4、运输价格由哪些因素所决定(ABCDE )107 A、运输成本 B、运输供求关系 C、运输市场结构的模式 D、国家经济政策 E、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竞 争 5、根据运输业波及效果产生的途径不同,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种(ABE )187 、后向波及效果B、前向波及效果C、横向波及效果D、纵向波及效果E、消费波及效果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厚利少运策略的含义及其适合的情况?36答:厚利少运在形式上与薄利多运相反,但其目的仍为去的尽可能多 的利润,所所谓的厚利就是保持较高的价格水平,而宁愿维持较低的运量。 2、运输产品的效用有哪些特征?答:1、满足消费者“位移”的需要。2、运输产品效用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的约 束。3、运输产品的效用本身就是一种派生效用 3、国家对运输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建立综合运输机构,加强行业管理2、建立交通运输投,融资机制。 3、改革和理顺运输价格 4、实行扶植运输业的政策。 五、论述题(30分) 试论运输成本的外部性的估价方法及其优缺点?95 答:1、判断法优点是具有继承性使估价长期保持一致缺点是严重局限性。2、规避行为法。3显示性偏好法:享乐的价格4旅行成本发5既定偏好法。6损失产量和消费损失法。

C++作业及参考答案08级1-7章部分答案

第一、二章 1.请编写程序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判别它们能否形成三角形,若能,则判断是等边、 等腰、还是一般三角形。程序可多次判别,程序结束的条件自行定义。 【解答】未加入循环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a, b, c ; cout << "a, b, c = " ; cin >> a >> b >> c ; if ( a+b > c && b+c > a && c+a > b ) { if ( a == b && b == c ) cout << "等边三角形!" << endl; else if ( a == b || a == c || b == c ) cout << "等腰三角形!" << endl; else cout << "一般三角形!" << endl; } else cout << "不能形成三角形!" << endl ; } 2.编一程序显示如下图案,注意行数可由用户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答】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k; for( i=1; i<=5; i++ ) { for( k=1; k<=5-i; k++ ) cout << " "; for( j=1; j<=2*i-1; j++ ) cout << "*"; cout << endl; } } 第三章 1.输入a,b和c的值,编写一个程序求这三个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要求把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编写成函数,并使用指针或引用作为形式参数把结果返回函数main。

经济法教程部分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

经济法教程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2

《经济法教程》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4. 简单题 1. 简述我国经济法的体系结构.P18-20 答:我国经济法大致分为三个部分:(1)经济主体组织法,它是经济法的起点,主要是确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资格和地位的法;(2)经济管理法,它是经济法体系的基本部分,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明确经济职权、规范经济管理职能行为的法律规范系统;(3)经营规制法,它是经济法体系中的基础法,它也是调整经营者及其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的受政府规制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2.如何认识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P22-23 答:(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具有经济权利(权力)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之一,没有主体不可能形成经济法律关系。(3)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经营者、消费者和其他特殊主体。(4)其中,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是指承担国家的具体经济职能的国家机关;经营者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销售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法人、合伙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消费者是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自然人;其他特殊主体是指国家和个人。 5论述题P12-15 试论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特征. 答:经济法的基本特征是指经济法具有不同于其他相邻法律部门的属性。经济法是由社会经济的社会化所导致的国家规制与调控经济活动之法。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特征除了具有天然的经济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经济法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社会本位法。经济法的社会利益本位,是指它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都以广大民众的意志和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为优先。经济法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和应尽的社会责任。二是经济法是平衡协调发展经济的促进法。是指经济法可能通过其特有的各项制度,规范和保障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和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各种经济互动行为,为国家根本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人类长远利益提供强制力保护,以其实质公平的制度设计去平衡协调各方经济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三是经济法是综合调整的系统法。经济法反映经济关系分化与综合两种发展趋势要求,一方面,它通过具体的制度和规范,分别细致地调整着各种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又在总体上和全过程中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系统的调整。经济法既是国家全面调控经济、对经济实行综合治理的法律部门,同时也是上下位制度层次清晰,体现现代法律控制机制特色的系统法律部门。四是经济法是公法和私法兼容的复合法。因为经济法不是只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单纯干预和管理经济的公法,也不是只立足于个人权利本位的私法。它是公法与私法相互兼容的复合集成型法,是对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复合型的法。 第二单元 4. 简单题 1. 合伙企业设立的条件是什么? P34 答: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2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

操作系统复习题含答案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你都用过什么操作系统?各有什么特点?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DOS系统都是以命令的方式运行指令,有的也支持鼠标,甚至也可以做成菜单方式,但跟windows的亲和性相比是无法相比的。windos系列的操作系统主要特点就是简单,图形操作,不需要死记命令,适合非专业人士使用。unix系列由于是开源的,所以操作复杂,功能强大,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设计与改造,适合专业人士,不适合初学者。 二、试说明操作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主要任务? 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处理机调度; 进程管理: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 进程同步: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 进程通信:用来实现在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处理机调度: (1)作业调度。从后备队里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若干个作业,为他们分配运行所需 的资源(首选是分配内存)。 (2)进程调度: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算法选出一个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 它,并设置运行现场,使进程投入执行。 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 内存分配: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 内存保护: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只在自己的内存空间运行,彼此互不干扰。 地址映射:将地址空间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与对应的物理地址。 内存扩充:用于实现请求调用功能,置换功能等。 设备管理主要功能有: 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 主要任务: 完成用户提出的I/O 请求,为用户分配I/O 设备;提高CPU 和I/O 设 备的利用率;提高I/O速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 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文件的共享与保护。主要任务是对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进行管理,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保证文件的安全性。 三、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试叙述多道程序运行的特征。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指的是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启动进行计算的方法。也就是说,计算机内存中可以同时存放多道(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程序,它们都处于开始和结束之间。从宏观上看是并行的,多道程序都处于运行中,并且都没有运行结束;从微观上看是串行的,各道程序轮流使用CPU,交替执行。多道程序技术运行的特征: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 四、在一个分时操作系统中,用户提交了一个作业,作业的内容包括:①请求内存(memory);

作业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什么叫电气主接线?对电气主接线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电气主接线又称为电气一次接线,它是将电气设备以规定的图形和文字符号,按电能生产、传输、分配顺序及相关要求绘制的单相接线图。 基本要求: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2、电气主接线有哪些基本形式?绘图并说明各接线形式的优缺点。 答:单母线接线及单母线分段接线; 双母线接线及双母线分段接线; 带旁路母线的单母线和双母线接线; 一台半断路器及三分之四台断路器接线; 变压器母线组接线; 单元接线; 桥形接线; 角形接线。 3、在主接线方案比较中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其优越性? 答:经济比较;可靠性、灵活性,包括大型电厂、变电站对主接线可靠性若干指标的定量计算,最后确定最终方案。 4、某水电站装机为4×25MW,机端电压为10.5kV,现拟采用高压为110kV,出 线3回,中压为35kV,出线6回与系统相连,试拟出一技术经济较为合理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并画出主接线图加以说明。 答:10.5kv 单母线分段 110kv 三回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 35kv 六回单母线分段

5、某220kV系统的变电所,拟装设两台容量为50MV A的主变压器,220kV有 两回出线,同时有穿越功率通过,中压为110kV,出线为4回,低压为10kV,有12回出线,试拟定一技术较为合理的主接线方案,并画出主接线图加以说明。 答:220kv 2回双母线带旁母;110kv 4回单母线分段带旁母;10kv 12回双母线不分段;

作业:P62页2-1,2-6 2-1 哪些设备属于一次设备?哪些设备属于二次设备?其功能是什么? 注:基本是没有写错的啊就是有些同学的答案不全需要把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功能和设备类型名称写全 2-6 简述交流50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形式及其特点 作业:1-3、2-3 、4-2、4-3 、4-10 4-2 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的主要区别何在?在运行中,对它们的操作程序应遵循哪些重要原则? 答:断路器带有专门灭弧装置,可以开断负荷电流和短路故障电流;隔离开关无灭弧装置,主要作用是在检修时可形成明显开断点。 操作中需要注意不可带负荷拉刀闸, 送电时先合线路侧隔离开关再合母线侧隔离开关最后合上断路器 停电时先断开断路器再断开线路侧隔离开关最后断开母线侧隔离开关 4-3 主母线和旁路母线各起什么作用?设置专用旁路断路器和以母联断路器或分段断路器兼做旁路断路器,各有什么特点?检修出现断路器时,如何操作? 答:主母线主要作用是汇集和分配电能;旁路母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检修出现断路器时,可用旁路断路器代替出线断路器以使出线断路器可以不停电检修。 可靠性安全性投资操作是否方便 检修出现断路器时先合上旁路断路器检查旁路母线是否完好若完好断开旁路断路器合上该出线的旁路隔离开关合上旁路断路器之后退出出线断路器(先断开断路器再断开线路侧隔离开关最后断开母线侧隔离开关) 4-10 参考答案见下图

部分习题答案

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 【答案】答案见教材<略>。 第二章 1. 请说明注释的作用。 【答案】答案见教材<略>。 2. 判断下列那些是标识符? (1) 3class (2) byte (3) ? room (4) Beijing (5) beijing 【答案】(1)(2)(3)不是标识符,因为标识符不能已数字开始,也不能是保留关键字(如byte),不能以?开始。 3. 请指出下列声明字符变量ch的语句是否存在错误?如果有,请改正。 (1)char ch = 'A'; (2)char ch = '\u0020'; (3)char ch = 88; (4)char ch = 'ab'; (5)char ch = "A"; 【答案】(4)错,因为关键字char是用于声明字符变量,不可声明字符串变量。 4. 如果int x=1,y=-2,n=10;那么,表达式x+y+(--n)*(x>y&&x>0?(x+1):y)的值是什么类型?结果是多少? 【答案】int型,值为17。 5. 如果int k=1,那么'H'+k的类型是什么?下面语句是否存在差错?如果有,请改正。 (1)int k=1; (2)char ch1,ch2; (3)ch1='H'+k; (4)ch2=98; 【答案】'H'+k的类型为int型。 (3)有错。'H'+k为int型,ch1为char型,将高精度赋给低精度类型时必须实行强制转换。 6. 请指出下面程序在编译时是否会出现错误。如果有,请改正。 public class doubleToint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int a; double b=1,c=2; a=(int)(b+c); System.out.println("a="+a); } } 【答案】无错误。输出结果:a=3

操作系统作业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课程作业 (2013年春)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学校: 日期:

作业一:作业管理 1、有三道程序A、B、C在一个系统中运行,该系统有输入、输出设备各1台。三道程序 A、B、C构成如下: A:输入32秒,计算8秒,输出5秒 B:输入21秒,计算14秒,输出35秒 C:输入12秒,计算32秒,输出15秒 问:(1)三道程序顺序执行的总时间是多少? (2)充分发挥各设备的效能,并行执行上述三道程序,最短需多少时间(不计系统开销)?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 2、假设一个单CPU系统,以单道方式处理一个作业流,作业流中有2道作业,共占用CPU 计算时间、输入卡片数和打印输出行数如下: 其中,卡片输入机速度为1000张/分钟,打印机输出速度为1000行/分钟,试计算:(1)不采用spooling技术,计算这两道作业的总运行时间(从第1道作业输入开始到最后一个作业输出完毕)。 (2)如采用spooling技术,计算这2道作业的总运行时间(不计读/写盘时间),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

作业二:进程管理 1、 请写出两程序S1和S2可并发执行的Bernstein 条件。 2、 有以下5条语句,请画出这5条语句的前趋图。 S1:y=x+1 R(x) W(y) S2:c=f-w R(f,w) W(c) S3:d=r-y R(r,y) W(d) S4:x=a+b R(a,b) W(x) S5:r=c+y R(c,y) W(r) 3、 设在教材第62页3.6.4节中所描述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其缓冲部分为m 个长度相等 的有界缓冲区组成,且每次传输数据长度等于有界缓冲区长度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可对缓冲区同时操作。重新描述发送过程deposit(data)和接收过程remove(data)。 P P P i P .. .. 1 2 i k 4、 设有k 个进程共享一临界区,对于下述情况,请说明信号量的初值、含义,并用P ,V 操作写出有关互斥算法。 (1) 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2) 一次允许m (m

2018年自考考试《运输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考试《运输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点: 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2.1844年,法国经济学家(杜比特)发表了被后人认为是第一篇的运输经济学专论。 3.1878年,奥地利经济学家E.萨克斯提出的(运输政策论、运输经营论)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马克思认为(运输)属于物质生产性活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物质生产的内容包括使物质发生空间位置变化的交通运输,是“第四个物质生产领域”,是特殊的生产和流通部门。 5.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位置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它不具有实物形态,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存在,且运输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 6.运输业的资本结构特殊,只由垫付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上上下下的资本构成。因此,运输资本的循环公式与一般工业资本的循环公式不同,且固定资本比重较大,游动资本比重较小。 7.运输价值“要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而运输追加的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距离、货物的体积、重量及易损毁程度成正比。 8.运输业的产品是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而不是用“人公里”、“吨公里”所表示的客货周转量等统计指标。“人公里”、“吨公里”是

反映客货空间位置变化的质量单位。 二、简答题 1.运输经济学近几十年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答:⑴研究范围扩大,综合性日益加强;⑵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⑶强调运输需求分析;⑷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⑸与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2.试述货物位移与吨公里的主要区别。 答:⑴货物位移指的是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⑵货物位移是具体的,每一个货物位移都有确定的货物和起运终到地点。而吨公里却是一种抽象物,它可以体现各种货物位移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共性,能够把不同的运输产品在数量上进行对比和综合,但同时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抽象掉了;⑶即使是相同的货物位移,在质量上也可能差距很大;如货物运到时间的差别、货物完好程度的差别,吨公里不能反映这些差别。 ⑷货物位移对应着包括装卸等其他作业的货物运输的完整过程,有时候一个运输过程要包括好几次装卸,吨公里则无法包含这些内容;⑸相同的货物位移可能产生出不同的吨公里数,如两地之间的运输无论哪种运输工具,货物位移都是相同的。但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各有自己的线路或航线,产生的吨公里数就不一样。⑹货票单据和统计报表上的吨公里数字很多时候并不是实际的货物位移量。

考试运输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答案附后

总分:140分及格:84分考试时间: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运输生产活动按其经营性质的不同分为()。 A. 生产过程运输和流通过程运输 B. 营业性运输和非营业性运输 C. 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 D. 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2)由多个大型独立式交通港站组成的、位于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点处的运输枢纽,称为()。 A. 联合运输枢纽 B. 综合性运输枢纽 C. 集合性运输枢纽 D. 方式性运输枢纽 (3)按照我国产业分类标准,交通运输业属于()。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服务部门 D.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 (4)以集装单元为基础进行装卸、运输、保管等作业的运输组织方式称为集装单元化运输,最常见的形式是()。 A. 集约化运输 B. 一体化运输 C. 托盘运输 D. 无裸露化运输 (5)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交通运输体系的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各种运输方式协作的()原则。 A. 充分满足需求 B. 总体效益最优 C. 衔接便利顺畅 D. 可持续发展 (6)在运输结构分析中,各种运输方式的营运线路长度、运输工具数量和客货运输量的地区分布,属于()范畴。 A. 运量结构 B. 技术结构 C. 区域结构 D. 运力结构 (7)各种运输方式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的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称为()。 A. 综合运输体系 B. 成组运输体系 C. 联合运输体系 D. 一体化运输体系 (8)为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运输网发展的状况,通常采用()综合指标衡量。 A. 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运输网密度 B. 恩格尔系数 C. 单位面积运输网密度 D. 人均运输网密度 (9)不同的运输网类型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国家级交通运输网络主要研究的是()。 A. 运输场站 B. 运输通道 C. 运输枢纽 D. 运输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