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1_1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1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1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含义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2)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释疑点:地球仪上的颜色表示

在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各自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称等。如用蓝色、淡蓝色来表示海洋,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等。

(3)地球仪的构成

地球仪主要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构成。

①地轴:地球自转的固定轴。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成66.5°角。【例2】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

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纬度。

赤道的纬度是0°,是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90°。

析规律:纬线长度与纬度的关系

由于纬线的长度不相同,在比较两条纬线的长度时,只需要比较二者纬度的大小即可,度数大的反而短,不管是南纬还是北纬。

(5)低纬、中纬、高纬度的划分

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基础知识点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2)经线的特点

①形状: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例4-1】下面关于经线说法正确的是()。

A.在地球仪上,经线的数量共有360条

B.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的经线都是平行的

基础知识点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的含义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其原理是利用通过地球上某点的经纬线的唯一性,因为任何地点都只有一条纬线和一条经线通过,这样可以和其他地点加以区别,从而确定该点的位置。

谈重点:确定某点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时,要标注其经度和纬度,此时特别注意经度要标注东、西经(0°和180°除外),纬度要标注南、北纬(0°除外)。

【例5】某海上救援船队收到一远洋轮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事地点的经纬度为(20°S,20°W)。在下图经纬网上,遇事轮船所在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本题是一道联系现实生产、生活的问题,可运用所学的经纬网知识来解答。从经线的分布规律可知,①②两地点都位于20°W 经线上;③④两地点都位于20°E 经线上;②④两地点都位于20°S 纬线上;①③两地点都位于20°N 纬线上。由此可知,②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

基本方法一、经线和纬线的比较

纬线

经线

【例6-1】有关经纬线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纬线都等长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教学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3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3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3 / 13

整理七下地理每章思维导图

七下地理每章思维导图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生物复习 郑芳君(浙江省浒山中学315300) 盛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国内也开始被人们所关注。我认为,思维导图也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又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特别适合开展生物复习。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是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思维导图是用就关键词、图画、代号、连线等构成的、反映大脑思维的一幅幅图片。它就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 2思维导图的制作 2.1找主题 找主题,就是找出文章的中心、主题。如高中生物新课程第一册(人教版)的主题就是“分子与细胞”,这是第一层次。接下来就是要确定次主题,也就是各章的主题。各章的主题其实就是各章的标题,如走近细胞、组成分子等。再下面一层就是各节的主题,也就是节标题。再延伸下去就是文章内容,在文章中,要找出关键词。关键词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回忆。 2.2画导图 画导图,把中心主题(如分子与细胞)画在中央,从中心主题出发,把找出的次主题(如走近细胞)等用线连起来。如图1:(人教版《生物与分子》这一册的摘要图) 2.3加标记 加标记,就是整理思维的过程。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或其他颜色)把它们标记出来。任何一个‘次主题”都要用一种颜色来表示。如果可能的话,要尽可能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这可以大大加深记忆。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锚定在具体的事物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4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

(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 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 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 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 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4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3 / 14

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含义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2)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释疑点:地球仪上的颜色表示 在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各自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称等。如用蓝色、淡蓝色来表示海洋,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等。 (3)地球仪的构成 地球仪主要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构成。 ①地轴:地球自转的固定轴。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成66.5°角。 ②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例2】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 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基础知识点三、纬线和纬度【例3】下列关于纬度的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4 / 14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word版本

只供学习与交流《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只供学习与交流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只供学习与交流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与知识点解析汇报

文档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W°20)13 1514E160和°()经线()纬线二、知识点解析 文档

地球卫星照片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形状无关。(2)地球的大小A 答案:下面是一组数据。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 文档

文档

想轴。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成66.5°角。②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3【例基础知识点三、纬线和纬度】下列关于纬度的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赤道开始,向北是北纬,向南是南纬(1)赤道 N”表示B.北纬用“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S”表示,南纬用“.从赤道开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谈重点: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及其范围C °D 人们规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的纬度是0”的英语单词“north”解析:北纬的符号是 2()纬线的定义“N,这来源于“北”,这来源于“南”的英语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南纬的符号是“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S 3()纬线的特点south”的第一个字母。“B ①形状: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极点除外)。答案:②长度:纬线有长有短,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两极收缩成一点。③指示方向: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度的划分4(在地球仪上纬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了不同的度数,叫 文档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1 / 12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3 / 12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 万(4)5.1 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知识点解析 (1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 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个两极稍扁、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 知;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1 / 10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提升、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学会阅读地图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辨误区:地图和照片的区别 地图和照片是有区别的,地图是把某一区域的景物进行选择和综合,并且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来代替真实的景物;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展现景物的真实面貌。 (1)比例尺 ①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③表示方式(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 数字式:1∶100 000或者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1-1】下列关于地图及其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图是照片的复制,二者没有区别 B.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C.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 D.地图都是反映在平面上的图形 解析:A地图和照片是不同的,见上面的“辩误区”,B正确,这称为地图的三要素;C地图的大小不是地图的要素;D地图不一定都是在平面上,有时也做成立体地图。 答案:B 【例1-2】李阳是树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住晶晶小区,每天步行上学。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阳家所在的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2 / 10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地球和地图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欧洲西部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日本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亚洲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中东 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的关系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一般的思维导图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把关键字及图像还有颜色等建立一个完整的记忆链接。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的技能,也利用了思维的规律、阅读、记忆、激发人类大脑中无限的潜能。它由中心向外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每一个关节点都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延伸更多的连结。思维导图的图像多呈现树枝类型的放射性形式,有一种枝条四处延伸的感觉。而在学习中,每一处的延伸都代表着一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连结,可以视为你个人的记忆库,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二、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的关系 众所周知,地理作为文科中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它不仅仅需要教师们传授的书本知识,这些仅代表了地理的一部分内容。语言的感染及严谨的思维,都不能全方面地把地理需要吸收的知识表现出来。思维导图作为一个立体的学习方式,目前已经与高中地理紧密地相连了。 1.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普遍觉得书本上文字知识不难,只需要花时间记忆就好了。可是,地理学习中有大量的图文。尤其像世界地图,不同地形的不同版块,它需要一个有技巧的总结性的重点概括图。而在这个时候,老师开始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前把重点内容提炼出来,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理解起来也会变得相对的容易。如果在预习时不懂的内容,学生也可以着重听一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绘制思维导图,把重点放在中心,其它内容慢慢延伸,在课堂和课后很据吸收程度修改思维导图。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代表自己的掌握程度,颜色可以代表理解、疑问与完全不懂。然后,在课上就认真听讲,对于自己不太理解的知识点积极问老师,直至思维导图的知识点完全掌握。 2.利用思维导图增添趣味性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较为死板的学习方式,也就是传说中的死记硬背。这个方法对于文科大量的知识点来说,确实十分有效果,可是这其中不包括文科中的理科———地理。地理这门课程,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除了一般的文字知识点,大量的图表需要其分析。不仅要结合已知的知识点,还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模拟图形,清楚了解它的构造,才能理解它的意义。所以,很多文科生在学习地理时都苦不堪言。不过自从思维导图进入高中地理的教学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它没有固定的图形,没有固定的模板。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来绘制思维导图,所以它就有了很大的新鲜感。对于在固定的应试教育模式,它的出现,使学生有了新的学习方法。而且事实证明,思维导图的运用,效果还是极受学生欢迎的。有案例显示,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学习后,知识点吸收能力大大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思维导图与知识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要点 一、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亚洲包括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亚洲的地形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日本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首都是东京。领土由四个岛屿组成,是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众多,因为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火山、地震频繁。经济:矿产资源贫乏但劳动力充足,科技发达。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20世纪80年代因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本加大了对海外的投资。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主要的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文化具有东西兼容的特点。 三、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领土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位于马来半岛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口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主要物产:马棕泰橡律蕉麻,印尼椰子泰国米。旅游景点:“花园城市”新加坡,缅甸的仰光大金塔、越南的下龙湾、柬埔寨的吴哥窟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3地图地阅读思维导图及其重要资料库解析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提升、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学会阅读地图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辨误区:地图和照片的区别 地图和照片是有区别的,地图是把某一区域的景物进行选择和综合,并且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来代替真实的景物;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展现景物的真实面貌。 (1)比例尺 ①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③表示方式(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 数字式:1∶100 000或者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1-1】下列关于地图及其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图是照片的复制,二者没有区别 B.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C.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 D.地图都是反映在平面上的图形 解析:A地图和照片是不同的,见上面的“辩误区”,B正确,这称为地图的三要素;C地图的大小不是地图的要素;D地图不一定都是在平面上,有时也做成立体地图。 答案:B 【例1-2】李阳是树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住晶晶小区,每天步行上学。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阳家所在的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 A.西北方B.东南方

1.1《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

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

七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 图示规律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思维导图+图示规律方法+重点地图填注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 掌握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掌握基础知识

1.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2.东西经的划分 3.东西半球的划分 4.东西经与东西半球范围比较 5.经纬网地图上点的经纬度判读 6.地球自转:方向、昼与夜、晨线 7.极地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 第二部分 图示规律方法 北纬 北半球 南纬 南半 球 东经 西经 规律链接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的划分90 90 北纬 N 北半球南纬 S 南半球 200180 180 160 西经W 东经E 东半球 西半球 西 半球 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大大为西,小小为东。东西半球划分简记作“大大为西,小小为东”。 西经中0~20°在东半球; 东经中160~180°在西半球。 晨线 (20°N ,180°)

8.地球公转方向、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到的纬线 9.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 10.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判读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昼最短夜最长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夏至 冬至 秋分 春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总结: (1)“二分”指春分、秋分;“二至”指夏至、冬至。 (2)公转方向标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转,呈逆时针。 (3)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则相 反,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4)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 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等高线凸向于低处两山顶之 间凹陷处 等高线闭合,外 低内高,最高处 等高线凸向于高处等高线重合处 山顶鞍部 山脊陡 崖 山 谷 第三部分重点地图填注 1.在图中填注五带的名称、界线的名称。 2.判断:中国大部分位于;非洲大部分位于,因此有’热带大陆”之称;南极洲大部分位于,欧洲(有/无)热带。1.在图中填注四个节气的名称并标注昼夜长短情况。 2.描绘地球自转方向、公转方向。 3.判断:(1)每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6月15日学业考试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南)移动,昼夜长短情况是。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借鉴相关)

借鉴相关# 1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借鉴相关# 2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 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 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 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 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借鉴相关# 3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 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 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