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及生物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差异很大

化学元素 必需元素

大量元素

有害元素

微量元素 基本元素:C 、H 、O 、N 主要元素:C 、H 、O 、N 、P 、S

最基本元素:C

非必需元素

无害元素

C 、H 、 O 、N 、 P 、S 、 K 、Ca 、 Mg

Fe 、Mn 、B 、Zn 、Cu 、Mo 等 Al 、Si 等

Pb 、Hg 等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化合物

分 类

元素组成

主要生理功能

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无机盐

①构成化合物(Fe 、Mg )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 糖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C 、H 、O

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 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

脂肪

磷脂(类脂) 固醇 C 、H 、O

C 、H 、O 、N 、P C 、H 、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 ④保护和保温

蛋白质

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C 、H 、O 、N 、S (Fe 、Cu 、P 、Mo ……)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②调节代谢(激素)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核酸 DNA RNA

C 、H 、O 、N 、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②控制生物性状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 类酶)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称基本组成单位

核酸核苷酸(8种)

一分子磷酸(H3PO4)

一分子五碳糖

(核糖或脱氧核糖)

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

(5种:A、G、C、T、U)

DNA 脱氧核苷酸

(4种)

一分子磷酸

一分子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

一分子含氮碱基

(A、G、C、T)

RNA 核糖核苷酸

(4种)

一分子磷酸

一分子核糖

核糖核苷

一分子含氮碱基

(A、G、C、U)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名称基本单位化学通式聚合方式多样性的原因

多糖葡萄糖C6H12O6

脱水缩合①葡萄糖数目不同

②糖链的分支不同

③化学键的不同

蛋白质氨基酸①氨基酸数目不同

②氨基酸种类不同

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

④肽链的空间结构

核酸(DNA和RNA)核苷酸

①核苷酸数目不同

②核苷酸排列次序不同

③核苷酸种类不同

C、H、O、N、S 氨基酸肽链基本成分

C、H、O、N、P、Fe、Cu……离子和(或)分子其它成分

蛋白质

R

NH2 COOH

H

C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物质 试剂

操作要点

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临时混合 加热 砖红色 脂肪 苏丹Ⅲ(苏丹Ⅳ) 切片

高倍镜观察 桔黄色(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A 液和B 液)

先加试剂

A 再滴加试剂B

紫色 DNA

二苯胺

加0.015mol/LNaCl 溶液5Ml 沸水加热5min

蓝色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三个通过

自由通过

可以通过 不能通过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物质交换

大分子、颗粒

内吞

外排

离子、小分子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膜的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膜融合特性

原理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名称化学组成存在位置膜结构主要功能

线粒体蛋白质、呼吸酶、RNA、

脂质、DNA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

有氧呼吸的

主要场所

叶绿体蛋白质、光合酶、RNA、

脂质、DNA、色素

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

内质网蛋白质、酶、脂质

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单层膜

与蛋白质、脂质、糖类

的加工、运输有关

高尔基体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运输、加工、细胞分泌、细胞壁形成

溶酶体蛋白质、脂质、酶细胞内消化

核糖体蛋白质、RNA、酶

无膜合成蛋白质

中心体蛋白质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

与有丝分裂有关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含量2a—→4a 4a 4a 4a 2a 染色体数目(个)2N 2N 2N 4N 2N 染色体单数(个)0 4N 4N 0 0 染色体组数(个) 2 2 2 4 2 同源染色数(对)N N N 2N N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理化因素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机理应用过量脱氧胸苷+抑制DNA复制治疗癌症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获得多倍体低温(2—4℃)+++++影响酶活和供能低温贮藏注:+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类型分裂方式结果事例

细胞质不分裂有丝分裂双(多)核细胞多核胚囊

个别染色体不分离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单体、多体21三体、唐氏综合征全部染色体不分离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多倍体四倍体植物

染色体多次复制,但不分离有丝分裂多线巨大染色体果蝇唾腺染色体

两个以上中心体有丝分裂多极核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1.21细胞的生活史

G 1

S

G 2

M

周期性细胞

G 0期(暂不增殖)

终端分化细胞 衰老 死亡

细胞

绝大多数细胞 少数细胞

未分化 分化 衰老 死亡

干细胞

癌细胞

分裂

分裂

干细胞特点:(无限增殖)

既分裂也分化

癌细胞特点:(无限增殖)

只分裂不分化

异常分化

癌变 (永生) 形态结构特化 新陈代谢改变

生理功能专一 分裂能力丧失

已分化细胞 体细胞

生殖细胞(如卵细胞、花粉)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受精卵

形态结构不同

生理功能不同 代谢活动不同 基因表达不同 不同种类细胞

1.22癌细胞的特点

1.23衰老细胞的特点

1.24细胞的死亡

水酶色核透 (水煤色黑透)

助 记 词

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水少 酶低 色累 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积累,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核大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 透变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 胞 死 亡

病理性死亡(细胞坏死)

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

环境因素突变

病原体入侵

正常生命需要

动物变态 花儿凋谢

极体消失

大部分淋巴细胞死亡

蝌蚪尾部消失 花瓣凋萎

癌细胞的特点

无限分裂增殖 形态结构变化 细胞物质改变 正常功能丧失

新陈代谢异常 引发免疫反应 扁平梭形 球形

成纤维细胞癌变

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癌细胞膜表面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

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无氧供能 可移植在异种生物体内生长,形成癌瘤

可以种间移植 主要是细胞免疫

永生细胞

1.25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膜 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

功能上的联系

组成细胞的膜的总称

化学组成相似

基本结构相同

结构上的联系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核外膜——内质网膜——胞膜 内质网膜——线粒体外膜(或相依) 内质网膜—膜泡—高尔基体膜—膜泡—胞膜

分泌作用

胞饮作用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细胞膜-溶酶体

相互配合

协调工作

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细胞器构成的结构体系

结构上紧密联系

功能上相互依存

生理作用

研究意义

为细胞提供稳定的内环境

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

为化学反应提供场所 将细胞分隔成功能小区

细胞膜

工业上 淡化海水,处理污水

研究抗寒、抗旱、耐盐机理

人造膜材料代替病变器官

农业上 医药上 概念

概念

你知道吗

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化产生新细胞类型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 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

1.26细胞工程

程植物组织培养

离体的

植物器官

组织或细胞

愈伤

组织

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

细胞A

植物

细胞B

去壁融合

杂种细胞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组织单个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动物细胞培养

胚胎移植

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A

动物细胞B

杂种细胞细胞培养

融合筛选

核移植

单克隆抗体

小鼠骨髓瘤细胞

B

体内

培养

体外

培养

你知道吗

动物细胞培养代数与取材有关

细胞来源可传代数

人胎儿细胞成人细胞50代20代

小鼠乌龟14—28代90—125代

1.27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学原理细胞全能性细胞分裂

培养基性质固体液体

培养基成分蔗糖、氨基酸、维生素、水、矿物质、生长

素、细胞分裂素、琼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水、动物血清

取材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动物胚胎、幼龄动物器官或

组织

培养对象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分散的单个细胞

过程脱分化、再分化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特点①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②分化:形成根、芽①只分裂不分化

②贴壁生长

③接触抑制

培养结果新的植株或组织细胞株或细胞系

应用①快速繁殖

②培育无病毒植株

③提取植物提取物(药物、香料、色素等)

④人工种子

⑤培养转基因植物①生产蛋白质生物制品

②皮肤细胞培养后移植

③检测有毒物质

④生理、病理、药理研究

培养条件无菌、适宜的温度和pH

1.28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比较项目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生物学原理膜的流动性、膜融合特性

前期处理原生质体制备: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细胞分散:

胰蛋白酶处理

方法和手段①物理:离心、振动、电刺激

②化学:聚乙二醇(PEG)

(同前)

③生物:灭活的病毒

应用进行远缘杂交,创造植物新品种①制备单克隆抗体

②基因定位

下游技术(后续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你知道吗

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葡萄糖——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种群——生物生存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

Ⅰ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 、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酶的分类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 的来源

ATP 来源 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ADP +Pi +能量——→ATP

化能合成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 (如磷酸肌酸转化)

C~P (磷酸肌酸)+ADP ——→C (肌酸)+ATP

A

B C D 酶1 酶2 酶3 终产物 …… 酶4 酶n (蛋白质本质)

(核酸本质)

蛋白质类酶

RNA类酶

单纯酶

复合酶

仅含蛋白质 蛋白质

辅助因子

离子

有机物

辅酶

NADP(辅酶Ⅱ) B 族维生素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RNA 端粒酶含RNA

唾液淀粉酶含Cl -

细胞色素氧化酶含Cu 2+ 分解葡萄糖的酶含Mg 2+

如胃蛋白质酶

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A 自我催化。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4生物体内ATP 的去向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反应场所 叶绿体基粒

叶绿体基质

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

电能——→活跃化学能

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物质变化

H 2O ——→[H]+O 2

NADP + + H + + 2e ——→NADPH ATP +Pi ——→ATP CO 2+NADPH +ATP ———→

(CH 2O )+ADP +Pi +NADP ++H 2O 反应物 H 2O 、ADP

、Pi 、NADP + CO 2、ATP 、NADPH

反应产物 O 2、ATP 、NADPH

(CH 2O )、ADP 、Pi 、NADP + 、H 2O

反应条件 需光 不需光 反应性质 光化学反应(快)

酶促反应(慢)

反应时间

有光时(自然状态下,无光反应产物暗反应也不能进行)

神经传导和生物电 肌肉收缩 吸收和分泌 合成代谢 生物发光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细胞分裂 矿质元素吸收 新物质合成 植株的生长 植物

动物

ATP ——→ADP +Pi + 能量

色素

分布

分离

(橙黄色)胡萝卜素 (黄色)叶黄素

(蓝绿色)叶绿素a (黄绿色)叶绿素b 快 慢 作用

吸收传递光能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大部分叶绿素a 叶绿素b 吸收转化光能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组成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体基粒的 类囊体薄膜上

2.7 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C3植物

C4植物

光反应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 暗反应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CO 2固定

仅有C 3途径

C 4途径—→C 3途径

2.8 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方法 原 理 条件和过程

现象和指标

结 论

生理学方法

在强光照、干旱、高温、低CO 2时,C4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不能。

密闭、强光照、干旱、高温

生长状况: 正常生长 或 枯萎死亡 正常生长:C4植物 枯萎死亡:C3植物

形态学方法

维管束鞘的结构差异

过叶脉横切,装片

①是否有两圈花细胞围成环状结构 ②鞘细胞是否含叶绿体

是:C4植物 否:C3植物

化学方法 ①合成淀粉的场所

不同

②酒精溶解叶绿素

③淀粉遇面碘变蓝

叶片脱绿→加碘→过叶脉横切→制片→观察

出现蓝色:

①蓝色出现在维管束鞘细胞

②蓝色出现在叶肉细胞

出现①现象时:

C4植物

出现②现象时:

C3植物

2.9 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英文缩写为PEP 。

草酰乙酸(C 4) 苹果酸C 4 丙酮酸C 3

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C 3) ATP PEP 羧化酶

AMP NADP + NADPH CO 2

苹果酸C 4

丙酮酸C 3

NADP +

NADPH

CO 2

暗反应

(CH 2O )

叶肉细胞 维管束鞘细胞

C 5

2.10 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C3植物

C4植物

结构原因: 维管束鞘细胞的结构 以育不良,无花环型结构,无

叶绿体。

光合作用在叶肉细胞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效率。 发育良好,花环型,叶绿体大。 暗反应在此进行。有利于产物运输,光合效率高。

生理原因:

PEP 羧化酶

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只有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与CO 2亲和力弱,不能利用低CO 2。

两种酶均有。

PEP 羧化酶与CO 2亲和力大,利用低CO 2能力强。

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提高光能利用率

增加二氧化碳供应

通风透光,增施农家肥;人工增CO 2(温室) 必需矿质元素供应 N :

P :

K :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Mg :叶绿素的成分

ATP 、NADP +的成分 控制光照强弱

因地制宜:阳生植物种阳地

阴生植物种阴地

光质影响:蓝紫光照,蛋白质和脂类多 红光照,糖类增多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提高复种指数:改一年一季为一年多季 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合理密植

套种(不同时播种)、间作(同时播种) 光

CO 2

矿物质

温度

关系

提高光能利用率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控制光照强弱 二氧化碳供应 必需矿质元素供应

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

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

参与光合作用的能 量中被转移的能量

光能利用率 照在该地面的总的光能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

照在地面上的总能 量中被转移的能量 概念

热能损失

光能损失→荧光、磷光

光能→电能→化学能(贮存)

去向

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14.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半叶法(遮盖法) 割主叶脉法

同位素标记法

验证(探索)光合作用需 CO 2并放O 2、光强的影响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验证(探索)光合 作用中物质的转变

打孔法(抽气法)

密封法

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分光法

可同时使用

渗透吸水

渗透系统

隔着半透膜的两种溶液构成的体系 吸胀吸水

液泡尚未形成或消失

通过亲水物质的亲水性吸水 植物细胞构 成渗透系统

原生质层 由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看作一层半透膜(本质是选择透过性) 两个系统

①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之间构成 ②每两个植物细胞之间构成

水分的吸收

吸水原理

主要由成熟细胞的中央液泡构成渗透系统 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发生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溶液与纯水达平衡时,溶液一方所承受的外压差。 渗透压

2.14.2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2.14.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半透膜

选择透过性膜

概念 小分子、离子能透过,大分子不能透过 水自由通过,被选择的离子和其它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和颗粒不能通过

性质 半透性(存在微孔,取决于孔的大小) 选择透过性(生物分子组成,取决于脂质、蛋白质和ATP ) 状态 活或死

材料 合成材料或生物材料 生物膜(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

物质运 动方向 不由膜决定,取决于物质密度 水和亲脂小分子:不由膜决定,取决于物质密度 离子和其它小分子:膜上载体(蛋白质)决定 功能 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和其它更多的生命活动功能

共同点

水自由通过,大分子和颗粒都不能通过

2.14.4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2.14.5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导管运输

水分的运输

方向

向上:根—→茎—→叶 动力

蒸腾作用

产生蒸腾拉力

根压 导致吐水现象 利用

1-5%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水分

散失

绝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

①根持续吸水的动力 ②物质运输的载体 ③降低叶片温度

扩散作用 渗透作用 物质由相对多(密度高)的地方向相对少(密度低)的地方运动的过程,叫扩散

溶剂分子的扩散叫渗透,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发生

联系 区别

物质由高到低的移动方式,利用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需要能量 特指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等)的扩散,需特定的条件

2.15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

1.16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2)

植物体

水分(10-95%)

干物质(5-90%)

有机物 90%

无机盐 10%

挥发部分

灰分元素

小部分N

大部分S

全部P 全部金属元素

C 、H 、O 、N 、S 形成气体: CO 2、CO 、N 2、NH 3、H 2O 和氮氧化物等。

少量硫形成H 2S 、SO 2等。

燃烧

N 、P 、S 、K 、 Ca 、Mg (6种)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必需矿质元素

Fe 、Mn 、B 、Zn 、 Cu 、Mo 、Cl 、Ni 矿质元素

Al 、Si 、Na 、I 等

非必需矿质元素

概念

除C 、H 、O 外 由根系吸收的元素

(N 放在矿质元素中讨论)

需元

必需

素 微

量元素

大量元

植物

C 、H 、O

非矿质元素

能被再利用的元素

N 、P 、K 、Mg

老叶先受损

不被再利用的元素

Ca 、S 、B 、

缺乏症

幼叶先受损

吸收 方式

选择性吸收 载体的种类与数量 主动运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一、必修本 绪论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 除病毒以外,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 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 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 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 生命活动。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 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 结大全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下面是网分享的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 供大家参考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三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1.10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G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目录 一、走近细胞 3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4 三、协调配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 8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6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8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22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26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29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34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5 第一部分稳态 38 第二部分神经系统的调节 40 第三部分植物激素调节 49 第四部分种群与群落 51 第五部分生态系统 53 第六部分环境问题 57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一)走近细胞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 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 遗传物质:或只是DNA,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实例的判断,看以前练习)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光学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2、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 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归纳、(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二)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97条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填空)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 在于,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中 9、稳态的调节 : 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 应器(还包括)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 脑干: 小脑:维持身体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 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还有 2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 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 杂交实验中,杂合F1 代自交后形成的F2 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 及Dd)和隐性 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表现出 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 母表示。如高茎用 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未表 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矮茎用 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 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 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 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化合物 分类 元素组成 主要生理功能 水 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无机盐 ①构成化合物(Fe、Mg)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 糖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C、H、O 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 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 脂肪 磷脂(类脂) 固醇 C、H、O C、H、O、N、P 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④保护和保温 蛋白质 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C、H、O、N、S (Fe、Cu、P、Mo……)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②调节代谢(激素)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核酸 DNA RNA C、H、O、N、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②控制生物性状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为……………………………………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 或者…………………………………………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称 基本组成单位 核酸 核苷酸(8种) 一分子磷酸(H3PO4)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新2019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 或RNA 4 、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 、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 、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 、O 、N 、P、S、K、Ca 、Mg ②微量无素:Fe、Mn 、B、Zn 、Mo 、Cu ③主要元素:C、H 、O 、N 、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 、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 、(1)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 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 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 反应。 (2) 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 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NH2 1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C—COOH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12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 —CO —)叫肽键。 13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 形成的肽键数= 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 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 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 、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溶酶体

1.26细胞工程 1.27脱再

1.28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 Ⅰ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 、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酶的分类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 的来源 终产物 …… 酶(蛋白质本质) (核酸本质) 单纯酶 复合酶 仅含蛋白质 蛋白质 辅助因子 离子 有机物 辅酶 NADP(辅酶Ⅱ) B 族维生素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RNA 端粒酶含RNA 唾液淀粉酶含Cl - 细胞色素氧化酶含Cu 2+ 分解葡萄糖的酶含Mg 2+ 如胃蛋白质酶 酶 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A 自我催化。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020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资料: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一)

名词: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a、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合成物质,贮存能量;b、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2、病毒:属于生物,无细胞结构,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 3、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需要时间短。(如:蛾、蝶类的趋光性)。 4、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狗见主人摇头摆尾),属于应激性。 5、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6、遗传性: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相似的特性。 7、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8、生物工程学: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从而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9、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语句: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一切动植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3、生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4、遗传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都是由遗传物质——核酸决定的。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5、能够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 6、生物科学的发展: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成就:细胞学说创立;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b、实验生物学阶段(成就: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c、分子生物学阶段(成就: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7、当代生物学的主要朝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微观已达到分子水平;宏观是关于生态学的研究。 8、生物工程的成就a、医药: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 b、农业:抗植物病毒、两系法杂交水稻、转基因鲤鱼、抗虫棉; c、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石油草和超级菌。 9、世界五大问题:解决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具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5.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6.细胞与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7.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8.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功能有:结构蛋白、催化作用(酶)、运输载体、信息传递(激素)、免疫(抗体)等。 9.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连接而成的长链,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两种。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T、G、C。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U、G、C。 10.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人和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11.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 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13.一般地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万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和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14.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附图已排版打印版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最完整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Summary of all high school biology knowledge points ) All high school biology summaryof knowledge points,.Txt always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reasons for love in this world, but there is only one reason for separation - love is not enough. There are four books in life: health, affection, career and money. If the health disappears, other passbook will expire. List of biological knowledge in high school Introducti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 living organism; having a common physical and structural basis Metabolism Irritability Growth, development, reproduction Heredity and variation Organisms can adapt to a certain environment and affect the environment.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Proteins are the primary bearers of life. Nucleic acids are carriers of genetic inform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