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与脑血管疾病及临床合理用药

201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全年年工作总结

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总结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2013年进一步加强以抗菌药物为主线的合理用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上半年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医院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年初医院制定颁发《2013年保定市第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院长是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负责人是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主管医师是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第一责任人。明确个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各项控制指标,包括:1.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2.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5.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使用天数;6.药敏送检率; 7.血管介入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等。院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全院医生签署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室全面质量考核内容,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奖罚制度。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认识,营造合理用药的良好氛围 页脚内容1

临床合理用药培训试题

临床合理用药培训试题 科别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分数 、A 型题 1、临床上用药的主体是 A 单个的病人 B 医药卫生人员 C 医疗机构 D 社区甚至国家 E 以上都 是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药时应力求应用得当,趋利避害 B 用药是指病人服用药物的过程 C 合理用药的含义包括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用药 D 病人的依从性与药物使用是否方便、不良反应轻重等因素有关 E 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3、合理用药应当包括的要素是 A 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适当性 性 C 安全性、经济性、适当性、规律性 E 科学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当性 4、用药安全性的确切含义是 D 成本/效果尽可能小 E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5、以下哪个不是判断药物治疗有效性的指标B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便 D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 A 无毒副作用 B 不良反轻微 C 风险/效果尽可能小

造成药品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A药品的产量不足B社会支付能力有限C经常使用昂贵药品D药价上涨太快E医疗卫生资源稀缺 合理用药最基本的要求是 A保证用药的安全性B保证用药的有效性C保证用药的经济性D保证用药的适当性E保证药品的质量 8、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之一为 A收受药品回扣B使用过期药品C选用药物不当 D发生药物不良反应E审查处方不严格 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是 A医师B药师C护师D病人E医院 10、以下哪项不是不合理用药的药师因素 A审查处方不严B未正确执行医嘱C调剂配发错误 D用药指导不力E协作交流不够 11、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包括 A医师、药师和护师因素B医师、药物和环境因素 C药师、药物和病人因素D人员、药物和环境因素 E人员、药物和政策因素12、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差别在于 A造成的后果和危害程度不同B引起反应的药品不同 C用药的方式不同D用药的剂量不同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指南一.doc

第一讲临床合理用药概述 一、基本概念(药广义与狭义概念) 药:是人类用以防治疾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的特殊物质;是“药物”和“药品”两个概念的统称,药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其治疗效能,并经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作为市场上允许出售的特殊商品。 药物:是泛指对疾病具有治疗、诊断和预防作用的物质,药物是人类医疗、预防、保健必需的一类特殊商品。 药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什么是合理用药 1.首先,最佳的、最理想的等形容词比较绝对化。医药科学总是日新月异向前发展的,一个时期称得上最好的药物或药物疗法,持续不久就会被更新更好的药物和疗法取代。许多曾经被视为最好的药物已经被淘汰,一些理想的疗法后来证明并不完善。可以这样说,目前的药物和疗法不可能永远是最好的或最理想的。 2.“合理”这个词比较稳妥,简单讲,合理就是符合一定的道理。按照目前国际上比较统一的观点,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沦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即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从大卫生观角度出发,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 3.合理用药的含义是综合的,目前主要强调四个方面:有效性、安全件、经济性、适当性。从理论上讲,真正意义的合理用药必须兼顾这四个方面,单—考虑其中一两个因素的用药,不算合理用药。 (一)有效性 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约3/4的疾病是采用药物作为治疗手段的,因此,有效是第一要素。药物的有效性指药物的治疗效果必须确切。抗高血压药使用后,病人血压必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哮喘的药物必须能迅速缓解气喘病人的呼吸困难。药物的疗效是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用药患者存在年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别,药物疗效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绝大多数人用药后会产生一定的疗效,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有效性的前提是正确的诊断,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个体选用不同的药物及剂量。 (二)安全性 药物的安全性是个相对的概念,讲某种药物是安全的是指绝大多数人使用安全的药物,对特殊体质的人也有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卡马西平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但个别病人使用此药店,全身皮肤出现水疱,很快就转变成表皮坏死、渍促、脱落,病人就像被烧伤一样,救治不及时就可能丧命。 目前,人们已把安全用药放在选用药物的第一位,医药人员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努力寻找效果与风险之间适当的平衡点,力求在获得尽可能大的治疗效果的同时,让病人承担尽可能小的治疗风险。 (三〕适当性 用药适当表现在给药过程的各个环节,一般指在用药时必须做到药物选择正确,剂量恰当,给药途径适宜,合并用药合理。目的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从而迅速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恢复人体健康。 适当性是合理用药的最起码的要求,即将适当的药物、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暂行规定》、《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制定本管理办法,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合理用药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实施的药物治疗。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的医师。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组织机构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和药剂科。 (1)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组长:(1人) 副组长:(若干) 成员:(若干)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 组长::(1人) 副组长:(若干) 成员:(若干) 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药剂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第四条职责 (一)督导组职责: 1、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 2、决定召开会议,讨论药品使用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等事项; 3、制定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5、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6、定期公布全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通报医师合理用药评价情况; 7、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和个人的奖惩决定。 (二)专家组职责: 1、深入临床了解药品使用情况,掌握用药动态,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提供分析信息和改进建议; 2、临床药师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查房,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3、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师实施合理用药检查、考评,实施处方评价; 4、督促临床科室和医师对不合理用药限期整改;

2018年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知识竞赛复习试题

2018年药事管理及合理用药知识竞赛复习试题 一、简答题(10题) 1、主要的药事法律法规及规章有哪些? 答:药事法律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 2、常见的药事规章有: 《处方管理办法》;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 3、我院药事管理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答: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我院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组、特殊药品管理组、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组、处方点评工作组、药品质量管理组、药 物安全性监测工作5个工作组。日常工作由药学部门负责。 4、何谓国家基本药物? 答:基本药物是指国家政府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5、什么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 答:(1)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 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可以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药用原植物或者物质,包括天热、半合成、合成的阿片类、可卡因、大麻类等。精神药品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者抑制,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可以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品或者物质,包括兴奋剂、致幻剂、镇静催眠剂等。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 (2)医疗用毒性药品(简称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3)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前体、原料和化学助剂等物

临床合理用药持续质量改进(处方点评)

指导临床正确用药持续质量改进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提高门急诊处方的合格率 实施部门:临床药学室 实施时间:2017年1-6月 XX医院药剂科

提高门急诊处方合格率 持续质量改进PDCA 循环示意图 P (Plan ) 针对1-6月份的《医院抽取处方量的5%进行检查,对不合理情况展开干预。 C (Check ) 临床药师加大对不合理处方的监控,检查干预结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拦截及干预。 A (Act ) 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逐步规范门急诊处方质量。 D (Do ) 临床药师对不合理处方归类分析,同时制作PPT 进行宣教。

XX医院质量持续改进记录单

一、项目:提高门急诊处方合格率 二、改进前现状调研 1.数据收集 抽查2017年1月门急诊处方1096张,合理处方397张,占36.22%。不合理处方699张,占63.78%,其中不规范处方637张,占总处方数58.12%;用药不适宜处方60张,占总处方数5.47%;重复不合理处方2张,占总处方数0.18%。具体不合理处方情况如下表: 表1 2017年1月抽查的1096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统计 2.结果分析 处方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处方前记内容不规范,绝大多数只写“XX市”,部分写“1”,不填具体地址也没有联系电话、诊断不全(处方中临床诊断为“体检”的现象比较普遍)或诊断与用药不符、单张处方用药超过5种以及时间依赖性药物用法不适宜等;此外极少部分是由于医生疏忽或责任心不强,出现签名不规范、使用商品名开具处方、个别医师处方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 3.结论

抽查2017年1月门急诊处方1096张,不合格率达63.78%,而且也出现相同的处方相同的错误发生在同一个医生身上,我们也会对此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不合格处方率。 三、解析(鱼骨图) 四、对策拟定 1.制定《XX医医院处方点评管理细则》、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并在院内网上发布,加强医护人员对处方点评相关知识的学习; 2.通过开展合理用药讲座、现场点评、专题报道等形式增加医师和药师培训的机会; 3.负责审方的药师认真学习《医院处方点评管理细则》,提高相关知识水平; 4.每个月按处方量的5%抽取处方进行点评,对点评结果归纳总结及时反馈临床医生,发布在院内网、医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并院周会上通报。 五、采取措施后,处方合格率明显升高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合理处方现象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抽查 2017年6月1300张门急诊处方,评价结果如下表: 表2 2017年6月抽查的1300张处方

最新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精品收藏)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经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院办公会研究决定,制定此办法。 一、组织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工作小组设在办公室设于医务科,由黄勇兼任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对日常事务的处理。 2.工作小组职责: (1)工作小组应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3)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4)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5)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6)定期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 二、监督管理基本原则 1.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30% 2.自费药品采购金额比例占总药品采购金额≦5% 3.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强度不得高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的目标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7%,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基本药物使用率(品规和金额)不低于50%。 4.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同时,尽量避免或

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使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四、医师在使用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时应告知患者,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

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和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经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 五、药学部应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对药品进行拆零调配,并加强管理,杜绝药品事故的发生。 六、严格控制门诊大处方。 七、实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制度。 八、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 九、实行抗药物超常预警与动态监测制度。 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控工作。

2016年合理用药培训试题与答案

合理用药培训试题 科别: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 ) 1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B) A、手术开始前24h B、术前30min~2h内 C、手术开始后2h D、术后2h 2.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管理办法》要求,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B) A 20% B 30% C 40% D 50% 3.应用 ____可能会发生跟腱炎或跟腱断裂的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C) A青霉素 B 头孢唑林 C 左氧氟沙星 D 甲硝唑 4.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___日用量(C) A 3 B 5 C 7 D 9 5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以下情形术中可给予第二剂:(C) A 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或失血量大于500ml B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000ml C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 D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或失血量大于2000ml 6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C) A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B 剖宫产手术术前用药应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给药。 C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宜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D 以上都不对 7以下哪条不是联合用药的明确指征(C ) A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C 预防感染 D 免疫缺陷伴严重感染 8下列哪种药物常作为术前预防用药( D ) A头孢替安 B头孢噻肟 C 头孢哌酮 D 头孢唑林 9下列哪个抗菌药物可用于头孢菌素过敏的手术预防用药(D) A 阿奇霉素 B 左氧氟沙星 C 氯霉素 D 克林霉素 10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B) A 20% B 30% C 40% D 50%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 ) 1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将处方点评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包括(ABC) A 不规范处方 B 不适宜处方 C 超常处方 D 不合格处方 2下列哪种情况,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ABCD) A无适应证用药;B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C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D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3按照卫生部《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颅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应选用:(ABC)A第一代头孢菌素 B第二代头孢菌素 C头孢曲松 D第四代头孢菌素

浅述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毕业论文 题目:浅述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专业:药学专科 分校:沈阳电大开放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洪艳 学号: 1321101402693 完成日期:

浅述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伴随而来的不合理用药现状越来越多,普遍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直接影响医疗安全和质量,甚至威胁到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促进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保证医疗质量,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和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工作,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保护公众身体健康的有力措施,也是防止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减轻国家和民众经济负担的民生之计。 关键词:药品合理用药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增多,面对繁多的药物,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调查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只有通过分析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深入细致地了解发生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促进合理用药的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人民群众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1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5年在内罗毕召开的合理用药专家会议上,把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

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药物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其实际种类数量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必须提高其使用效率;而不合理处方,尤其是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滥用,以及缺乏治理方法和有效控制的能力,使本来有限的资源使用不合理,造成巨大浪费,不仅加重了疾病的经济负担,而且由用药不当引发的药源性疾病也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缓解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措施就是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2 我国用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在不断改善。但是,伴随着医药科技的空前繁荣,医疗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链条上的逐利意识被广泛激发;同时,相对于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医药知识的爆炸式增加,现代社会里一部分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意识、精医敬业和责任意识却显得薄弱甚至缺失,从而导致医疗实践中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难以保证。 在我国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2%~32%,每年 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使用不合理有关,由此引起死亡的每年大约有10多万人(19.2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 2.1 处方不合理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因病施治,合理使用药品,减少患者的负担,减少药品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国务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医院的有关文件,认真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提高合理用药的认识,做好相关的工作。保证药品使用过程中因病施治,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负担以及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止药害事件的发生。 二.管理措施 1.认真学习业务 全院职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药物的使用水平。由医务科、组织有关医疗及药物知识的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2.监管组织落实 充实完善药物合理应用评价领导小组。 3.完善管理制度 (1)医院重点对抗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及肿瘤辅助治疗药物、生物制品等药物进行监控,依据规定合理使用上述药物。 (2)完善合理用药的点评制度,作好合理用药的点评工作。

4.临床医生使用药品时,应合理用药,合理施治,严禁大剂量、超范围、超适应症、超疗程使用药品,使药物选择合理,给药途径合理,使用方法合理,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合理用药评价工作应重点检查上述内容。 5.提高全院业务人员的知识水平,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的方式掌握药品知识,掌握上级有关合理用药的规定。认真开展三基训练,掌握知识技能,服务临床,服务患者。 6.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工作 (1)医院药物合理应用评价专家组不定期的下临床检查病历,并且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上级。 (2)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时,专家组成员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检查运行病历医嘱用药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医院 。(3)临床科室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加强有关药物知识的学习,并且开展用药自评,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的倾向。 (4)按照卫生部的指示每月开展药物使用情况点评。 (5)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不定期的专题检查调研临床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6)药剂科、门诊办公室不定期检查医师门诊处方的合理性,提交医院。

基本药物培训试题附答案

基本药物培训试题 一、单选题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在哪些医疗机构实施( C ) A. 国家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B .省级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C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D .县级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包括( D ) A. 化学药品 B .生物制品 C .中药饮片 D .中草药 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共有( D ) 品种,中成药102个品种,共307个品种。 A.307个 B.502个 C.305个 D.205个 4、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动态调整管理,不断优化基本药物品种、 类别与结构比例,原则上几年调整一次( C )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5、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先从哪些医疗机构开始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A )

A.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B .其他公立医疗机构 C .民营医疗机构 D .社会零售药店 6、哪些药品可以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A ) A .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等防治所需药品 B. 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 C .主要用于滋补保健的 D. 非临床治疗首选的 7、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的目的( D ) A.转变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 B.促进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价格 C.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减轻患者负担,吸引群众到基层就诊,让群众得实惠 D.以上都是 8、患儿,女性,15岁,急性胃肠炎,给予某药止痛,病人出现明显的口干等症状,该药物可能是( D ) A.毛果芸香碱 B.新斯的明 C.氯解磷定 D.阿托品 E.异丙托溴铵

浅谈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问题上的重要性

浅谈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问题上的重要性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药剂科余莞琳 【摘要】近年来,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层出不穷,不合理用药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药物的使用从配伍、到剂量、再到用药时间、用药对象上,都存在着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临床药师作为专职人员,参与医生查房,对医生处方进行审核监督,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问题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临床药师、合理用药 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飞速发展和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如何避免药品浪费,药疗事故、药源性疾病和不合理用药在临床上延误治疗的现象,及大力推广合理用药,使用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临床疗效好,是本世纪中医师和药师的职责。“临床药学”是“临床”和“药学”的有机结合,药学服务绝不是作秀,药师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深入到临床实践中去。有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药物资源浪费严重,而重医轻药的传统观念,药师对医生处方缺乏审核与监督,对患者缺乏科学的用药知识和方法的指导,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1]。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救人,又能致病害人。合理用药已经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极为严重,触目惊心的药害事件时有发生,这就需要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促进药物合理使用。药物的治疗已经进入个体化给药阶段,合理用药已经是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复杂性问题,单靠医师无法胜任和完成,必须要求有临床药师的参与。 1.合理用药的含义与必要性 从词义上讲,合理是一种以客观实际或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与经验论相对立的更高层次思维过程。近年来循证医学和循证药物信息的建立与蓬勃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药学界的同仁已就合理用药问题达成共识,给合理用药赋予了更科学、完整的定义: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1]。定义提示合理用药应当考

临床合理用药检查督导小组工作方案

邵阳市中医医院 临床合理用药检查督导小组工作方案 各科室: 为认真保证《邵阳市中医医院关于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暂行规定》(邵中医发〔2011〕51号)落实到实处,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分工及职责 组长:罗博: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曾立清:协助组长执行全面工作。 成员: 1、谢小兰:负责督查医德医风督查及监管检查督导小组工作的公平性; 2、蒋晓艳:负责提供被抽查的归档病历; 3、肖祥书、肖新辉、陈少丽及临床科室主任:负责对临床用药情况为主的临床工作进行检查;肖新辉还负责准备一定时间段的门诊处方; 4、陈少丽:负责对院感情况进行检查; 5、陈萍:负责对医保、新农合等总费用控制情况的检查; 6、岳邵新:负责所有被抽查病历费用清单的收集、药品占比的计算;

7、质控办周核:负责对临床用药等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处罚建议; 8、徐安:负责经济管理措施的执行落实; 二、掌握“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基本原则”、“临床合理用药监管细则”和“重点监管的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 (一)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基本原则 1、按照《邵阳市中医医院关于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暂行规定》(邵中医发〔2011〕51号)的要求,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控制在“标准”以内。见表1。 2、医保患者自费药品费用不得超过该患者该次住院总药品费用的4%;新农合患者自费药品费用不得超过该患者该次住院总药品费用的5%。 3、中药饮片、院内专科制剂暂不纳入科室药品费用比例控制计算范围。 表1: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药费占比(西药+中成药/总住院费用)控制标准

(二)临床合理用药监管细则 1、临床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⑴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使用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⑵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范围,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由科室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申报、业务院长审批、医务科同意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⑶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

临床合理用药培训试题

临床合理用药培训试题 、A 型题 A 单个的病人 B 医药卫生人员 C 医疗机构 D 社区甚至国家 E 以上都是 A 用药时应力求应用得当,趋利避害 B 用药是指病人服用药物的过程 C 合理用药的含义包括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用药 D 病人的依从性与药物使用是否方便、不良反应轻重等因素有关 E 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D 成本/效果尽可能小 E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D 药价上涨太快 E 医疗卫生资源稀缺 科别 姓名 分数 1、 临床上用药的主体是 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合理用药应当包括的要素是 A 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 适当性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便性 4、 C 安全性、经济性、适当性、 E 科学性、安全性、经济性、 用药安全性的确切含义是 规律性 适当性 A 无毒副作用 B 不良反轻微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 C 风险/效果尽可能小 5、 以下哪个不是判断药物治疗有效性的指标 A 治愈率 B 显效率 C 好转率 D 发病率 E 无效率 6、 造成药品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A 药品的产量不足 B 社会支付能力有限 经常使用昂贵药品 7、 合理用药最基本的要求是 A 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B 保证用药的有效性 保证用药的经济性 8、 D 保证用药的适当性 E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之一为 A 收受药品回扣 B D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E 保证药品的质量 使用过期药品 选用药物不当 审查处方不严格

9、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是 A 医师 B 药师 C 护师 D 病人 E 医院 10、以下哪项不是不合理用药的药师因素 A 审查处方不严 B 未正确执行医嘱 C 调剂配发错误 D 用药指导不力 E 协作交流不够 11、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包括 A 医师、药师和护师因素 B C 药师、药物和病人因素 D E 人员、药物和政策因素 12、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差别在于 A 造成的后果和危害程度不同 B C 用药的方式不同 D E 疾病的种类不同 13、以下关于量效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药物必须达到一定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B 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强 C 量效曲线的50%处可以代表药物的效价 D 达到最大效应后,剂量再增加效应便不再增加 E 恰当的药物剂量应该是使药物在最小的毒副反应下发挥最佳疗效 14、制剂的吸收速度由慢到快依次为 A 注射剂、溶液剂、散剂、片剂 B 片剂、溶液剂、散剂、注射剂 C 片剂、散剂、溶液剂、注射剂 D 注射剂、溶液剂、片剂、散剂 E 散剂、片剂、溶液剂、注射剂 15、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为成人的 A1/ 2 B1 / 3 C1 / 4 D2 / 3 E3 / 4 二、X 型题 1、人类的合法用药的医学目的是 A 预防、诊断和治疗病症 B 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C 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D 避免在竞技体育活动中使用兴奋剂 医师、药物和环境因素 人员、药物和环境因素 引起反应的药品不同 用药的剂量不同

浅谈如何做好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如何做好临床合理用药 发表时间:2013-03-20T13:41:38.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钟莹[导读]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钟莹(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526040)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299-02 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当今社会药学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合理用药不但可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还可反馈治疗效果,但若使用不当,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在临床中如何合理用药。 1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1.1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笔者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曾目睹有病人因种种原因滥用抗生素致病情加重,甚至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也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由于当前社会现状使很多药店遍地开花,抗生素虽然是处方药需严格监控,但实际很多药店受利益驱使随意售卖抗生素,而广大市民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误区,把抗生素当成能医百病的万能药。因此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患者身体也会造成药源性损害。因此,滥用抗生素问题不容忽视。 1.2其他方面不合理用药 (1)不分时间服药。由于疾病的种类、用药目的、药物性质和作用等有很大的差别,要想取得理想的药效,服药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由于各药的生物利用度、血液浓度、代谢和排泄速度不同,所以合理掌握用药时间,是成功治疗疾病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例如在餐前或睡前服用的药物,应在医嘱上交待清楚。 (2)联合用药不当。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以上三药属抗结核药,临床效果较好。但由于三联药对肝脏均有损害,易致转氨酶或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出现肝性脑病、肝毒性增加。如果临床确实需要联合应用则在治疗前应检查肝功能并在疗程中密切观察。盐酸雷尼替丁+多潘立酮。多潘立酮为胃肠动力药,它常会影响合并使用的口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药物的血液浓度。这两种药联合应用,降低盐酸雷尼替丁的生物利用度,从而使疗效降低。 (3)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需要在体内有较长的作用时间,通过口服缓/控释制剂能够方便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通常缓/控释制剂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血液浓度的时间控制在8~24h。服用时需整片吞服,不应将药片随意嚼碎或分割开服用,否则可能破坏缓控释药结构的完整性而导致药物在体内短时全部释放,非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不良反应。例如拜心同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时尔平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炎;洁尔阴泡腾片用以治疗阴道炎等,这些药都是经过现代工艺技术生产的控释或缓释片。但由于临床医生不了解这些药物的特点,随意给病人减剂量服半片,药物分割后,在体内会迅速释放,体内药物浓度骤升,有可能造成药物中毒,这样就达不到缓释、控释、长效的目的。 2 怎样做到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当前改变这种不合理用药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严格执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副作用小的抗生素;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检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患者使用抗生素前应充分征求医生意见,遵照医嘱,切勿自行随意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2.2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疗程安排要充足,剂量要适当,在用药的过程中,剂量过大常会增加毒性反应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故应根据机体状况及病情轻重等决定用药剂量,一般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不良的病人,用药剂量要小;一般感染性疾病用药原则: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静脉用药,能用一般或一种抗生素治疗的疾病,不联合用药。 2.3严格病原学监控。要使抗生素的使用做到科学性、合理性,一方面医院应加强微生物学人才培养,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定期对临床科室抽查,发现医源性感染,及时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应加强实验室的设备投入,提高各科病原菌培养、分离技术水平。定期抽查重症感染病人的病原菌,发现细菌耐药,通过医生及时更换敏感的抗生素。 2.4防止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血液药物浓度过高有密切的关系。在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病人用药反应,尤其要仔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这些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或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为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一定要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做皮肤试验,绝不可忽视,以确保安全用药。 2.5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作为医药工作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牢记医德规范,不能见利忘义。而医院管理者应加大医德医风再教育的力度,使医务人员树立一切为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在为病人诊治的过程中,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合理使用药品。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不合理用药,使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03. [2]黄荣海.医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J].现代医院,2004,(12):25. [3]王青,兰奋,肖爱丽.不合理用药问题及干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杂志,2003,1:175.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 (版本号:HLYY00) 为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细则。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 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凡怀疑细菌感染者,必须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且应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 2.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需氧菌+厌氧菌,G+球菌+G-杆菌);二重感染 (细菌+真菌);需长期用药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感染 (结核病);以两联为宜,且相互间具协同或相加作用。未经全院讨论,一律不允许使用三联抗菌药物。 3. I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以下手术原则上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甲

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I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时间:在术前~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感染患者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可再继续用药3天。 5.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6. 抗生素品种见“常州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5版)”。 7.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见附件1。 二、神经(含脑细胞、脊髓)营养药、脑细胞保护药、改善颅内血管循环药物(静脉用或肌注用)使用原则 第一诊断为脑血管病或脑神经病变的患者同时使用不超过两种。第一诊断为其他疾病但伴随有脑血管病或神经病变的患者,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不得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必要时结合口服西药、中药汤剂进行调整。超出以上范围使用的需要有临床诊治指南Ⅰ级推荐或循证医学A级证据支持,否则视为不合理用药。

临床用药制度培训试题

临床用药制度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5分*18 共90分) 1、为保证患者利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质量,依据本办法对临床科室用药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纳入科室工作质量考核。() 2、药师发药时应按规定审查处方,重视发药交待,杜绝问题处方。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时,应认真执行核对程序,避免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和权威资料使用药物,禁止将药物试用于规定的适用病症之外的患者。如果因患者病情需要,确需将药物应用于规定的适用病症之外的患者,可以随意使用。() 4、医院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列入科室绩效考核,实行“五专”管理。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专项检查制度,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调配、使用、报损、销毁、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值班巡查等制度。() 5、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购入必须要求供货单位送货到库,采购人员不能自行提货。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须单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6、对涉及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相关人员进行有关法规、专业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医师、药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或调剂资格。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托医务部予以授权。() 7、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使用专用处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黄色,处方右上角分别标注“麻”、“精一”。() 8、各药房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按日做消耗统计,处方单独存放,按月汇总。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1年。() 9、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统一编号,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 10、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医嘱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11、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和诫勉谈话,限制其处方权,同时对其所在科室进行处罚;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