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品辐照灭菌剂量设定的研究_张同成

医疗产品辐照灭菌剂量设定的研究_张同成
医疗产品辐照灭菌剂量设定的研究_张同成

医疗器械产品辐照灭菌剂量验证方案与报告

XXXXX公司 建立医用产品灭菌剂量验证报告 送检单位:公司日期:年月日

目录 序言 (2) 试验前准备工作 (2) 方法 (3) 实施容 (4) 结果 (5) 结论 (6) 附注 (6) 参考资料 (6) 初始污染菌检测规 (7) 确定灭菌剂量 (9) 无菌检查 (10)

序言 本实验是对医用产品公司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了辐射灭菌剂量设定和验证。实验原理是基于ISO11137-2:2006的方法,即先对辐照前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测定,然后选择验证剂量。再用验证剂量对产品进行辐照,并测定辐照后存活微生物的样品件数,以此来确定所确定的验证剂量能够满足10-6的灭菌保证水平。本实验从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结束。 试验前准备工作 一、样品 1样品:医用产品,三个批号: 生产企业:公司。 2器具及试剂 2.1器材 试管容量瓶三角烧瓶 酒精灯灭菌剪刀、镊子灭菌平皿(9cm) 75%乙醇棉灭菌刻度吸管(1ml、5m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鼓风干燥箱 酸度计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锅 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干燥箱 2.2培养基及试剂: a)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b)改良马丁培养基 c)营养琼脂培养基 2.3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a)质量浓度为9g/L的无菌氯化钠溶液 b)0.1%蛋白胨水溶液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调节pH值至7.1± 0.2,分装,灭菌。 c)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7.23g、氯化钠4.30g、蛋

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 二、实验前准备 2.1培养基要求: 用于培养需(厌)气菌和真菌的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及其他各项要求应符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的规定。 培养基使用按中国药典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制备后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制备好的培养基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 2.2器具灭菌: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应采用可靠方法灭菌,置压力蒸气灭菌器121℃30min,或置电热干燥箱160℃2h。 2.3无菌室要求:无菌室操作台局部符合洁净度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要求。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完毕后,检查空气中的菌落数,方法如下:取直径约90mm培养皿数支,无菌操作注入融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20mL,在30℃~35℃培养48h证明无菌后,取3只培养皿在无菌室操作台或超净工作台平均位置打开上盖,暴露30min后盖好,置30℃~35℃培养48h后取出检查,3只培养皿上生长的菌落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 无菌试验过程中检查空气中的菌落数,方法同上。在试验开始进行时打开平皿盖,至试验结束盖好照上法培养,符合上述要求。 2.4阳性对照: 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琼脂培养基中,23~28℃培养24~48小时,将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的菌悬液。阳性对照试验的菌液制备方法验证试验,加菌量小于100cfu,供试品用量同供试品无菌检查每份培养基接种的样品量。阳性对照管培养48~72小时应生长良好。 2.5阴性对照: 取相同稀释液、冲洗液同上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附件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为指导和规范辐照技术在中药灭菌中的正确应用,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的辐照灭菌是指利用Y射线或是以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或转换成的X 射线杀灭中药中微生物的过程,作为药品生产过程中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一种手段。 本指导原则包括中药辐照灭菌基本原则及要求、辐照装置、辐照剂量和辐照检测等内容,适用于采用辐照灭菌的中药新药及灭菌方法变更为辐照灭菌技术的已上市中药。 二、基本原则及要求 (一)“必要、科学、合理”原则因辐照灭菌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灭菌历史尚短,基础研究需不断完善,故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充分说明其必要性。申请人需要对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性质等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如采用辐照灭菌,应针对辐照灭菌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通过提供的研究资料说明采用辐照灭菌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如处方药味含有结构不稳定成份的,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考察辐照灭菌前后成份不稳定成份的变化情况。

(二)“安全、有效、稳定”原则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以不影响原料或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为原则。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工作考察和评估辐照灭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1. 应进行辐照前后的对比研究,包括采用指纹图谱等方法,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所含成份种类或含量的变化情况。必要时,应采用与适应症相关的药效指标,比较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有效性的差异,或开展安全性研究。 2. 对于毒性饮片或处方中含有毒性饮片的半成品,药材制剂的辐照灭菌,应关注辐照灭菌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 3. 凡灭菌工艺未被明确批准为辐照灭菌的已上市中药,若要采用辐照灭菌,应按《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的相应要求进行研究。 (三)严格执行GMP 的管理要求辐照灭菌技术不能替代药品生产的GMP 管理,中药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MP 规范,各个生产环节应设置降低微生物负载的措施,严格药材的挑选、清洁、炮制等加工环节,不应当将采用辐照灭菌作为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唯一途径。药品生产企业应制定灭菌过程控制文件,保持每一灭菌批的灭菌过程参数记录,灭菌记录应可追溯到中药产品的每一生产批。 三、辐照装置应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选择和审核辐照单位,以保障 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质量。中药生产企业应要求辐照单位提供包括辐照产品名称、批号、辐照目的、辐照日期、产品装载模式、辐照装置设定的运行参数、常规剂量计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最小吸收剂量、最大吸收剂量、整体平均剂量、剂量不均匀度等在内的辐照记录。

辐射灭菌法综述

辐射灭菌法综述 一.定义: 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的γ射线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辐射灭菌剂量一般为25000Gy(1Gy=1J/kg)。该法已被《英国药典》和《日本药局方》以及《中国药典》收载。本法适合于热敏物料和制剂的灭菌,常用于微生素、抗生素、激素、生物制品、中药材和中药方剂、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灭菌。其特点是不升高产品温度,穿透力强,灭菌效率高等。 目前辐照中使用的γ射线,是由钴-60或铯-137辐射源所放出的射线,主要是钴-60。二机理: 射线和电子射线在本质上与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和可见光等性质相同,都有是电磁波。只不过射线波长更短,通常又称之为微微波,故它们的能量更大,其量子能量比紫外线量子大几百倍,当微生物受到辐照后,产生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直接作用学说认为,细胞核尤其是DNA被直接击中,导致死亡;间接作用学说认为,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吸收辐射能之后,发生辐射化学反应,产生的H+、OH-等活性粒子和生命物质(蛋白质、酶)发生作用,使细胞生活所必需的结构或物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细胞死亡。三常用剂量: 美国药典规定高剂量有效灭菌为2.5 kGy,中剂量为1 kGy,低剂量为0.2~0.4 kGy。我国卫生部的标准规定辐照中药最高耐受剂量为:散剂、片剂3 kGy,丸剂5 kGy,中药原料粉6 kGy。苏德模等人对中成药辐照灭菌的研究结果表明:散剂经2 kGy辐射,细菌数降低在90%以上。蜜丸经辐射后细菌数降低:2 kGy为78%~85%,4 kGy为85%~93%,5 kGy为87%~96%,6 kGy为89%~97%。 若按照GMP,所用药材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拣选、整理、洗涤等前处理加工,生产过程控制在不同洁净级别的厂房内,就能把微生物的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微生物含量超标,再辅以适宜的灭菌方法,是能保证药品卫生质量的。比如含原生药粉的丸剂,国家规定的微生物限度为不超过3万个/g,若前处理后微生物含量为20万个,用6 kGy辐照的辐照剂量,把微生物降低89%~97%(即为0.6万~2.2万个),就能符合标准。 从张同成等人在《医疗产品辐照灭菌剂量设定的研究》中进行的实验可知“按照ISO11737标准,检测了7类医疗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范围从10CFU/件—97271CFU/件,并以ISO11737标准方法I完成了辐照灭菌剂量的设定,验证剂量范围在5.1-17.6kGy。取样品100件,按验证剂量辐照,以无菌检查法评估,阳性样品数均未超过2件,满足实验标准要求。”。

ISO11137辐照灭菌剂量确认中文版教学内容

I S O11137辐照灭菌剂量确认中文版

ISO11137-2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辐射灭菌 第二部分:灭菌剂量的确定 目录: (1) 引言 (3) 1. 范围 (4) 2. 引用标准 (4) 3. 缩写、术语和定义 (4) 3.1 缩写 (4) 3.2 术语 (5) 4 确定和保持剂量设定,剂量认证以及灭菌剂量审核中的产品族 (6) 4.1 总则 (6) 4.2 产品族的定义 (6) 4.3 代表产品族实施验证剂量试验和灭菌剂量审核所指定的产品 (7) 4.4 产品族的保持 (8) 4.5 灭菌剂量的确定和灭菌剂量审核失败对产品族的影响 (8) 5 确定和验证灭菌剂量的产品的选择及试验 (8) 5.1 产品特性 (8) 5.2 样品份额 (9) 5.3 取样方式 (10) 5.4 微生物试验 (10) 5.5 辐照 (10) 6 剂量确定方法 (10) 7 方法1:利用生物负载信息进行剂量设定 (11) 7.1 原理 (11) 7.2 使用方法1对平均生物负载≥1.0的多个生产批次的产品的程序 (12) 7.3 使用方法1对平均生物负载≥1.0的单一生产批次的产品的程序 (16) 7.4 使用方法1对平均生物负载在0.1~0.9之间的单一或多个生产批次的产品的程序 (17) 8 方法2:用增量剂量实验中得到的部分阳性信息确定外推因子的剂量设定 (18) 8.1 原理 (18) 8.2 方法2A的程序 (18) 8.3 方法2B的程序 (21) 9. VDmax方法——以25kGy或15kGy作为灭菌剂量的证明 (23) 9.1 原理 (23)

9.2 对多个生产批次使用VDmax25方法的程序 (24) 9.3 对单一生产批次使用VDmax25方法的程序 (27) 9.4 对多个生产批次使用VDmax15方法的程序 (29) 9.5 对单一生产批次使用VDmax15方法的程序 (31) 10 灭菌剂量的审核 (32) 10.1 目的和频率 (32) 10.2 使用方法1或方法2进行灭菌剂量设定的审核程序 (32) 10.3 使用VDmax方法证明灭菌剂量的审核程序 (35) 11 实例 (38) 11.1 方法1举例 (38) 11.2 方法2举例 (40) 11.3 方法3举例 (46) 11.4 使用方法1进行灭菌剂量设定的审核的实例,审核的结果有必要增加灭菌剂量 (47) 11.5 使用方法2A进行灭菌剂量设定的审核的实例,审核的结果有必要增加灭菌剂量 (48) 11.6 使用方法VDmax25证明灭菌剂量的审核的实例 (49)

辐照灭菌验证确认方案说明

辐照灭菌 验证确认方案 编号: . 版次: 起草人:日期: . 审核人:日期: . 批准人:日期: .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验证人员 4验证进度 5验证方案内容 5.1资料档案确认 5.2设备检查确认 5.2.1安装确认与运行确认 5.2.2辐照单位相关资质证件(附件一) 5.2.3辐照单位相关信息、银行账号(附件二) 5.3性能确认 5.3.1目的 5.3.2内包装材料材质确认 5.3.3灭菌剂量确认(附件三) 5.3.4 产品装载模式的确认 5.3.5产品剂量分布图(附件四) 5.3.6检测项目及标准 5.4灭菌效果测试 5.5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5.6第三方检验、检验报告(附件五) 6再验证周期 7验证总结及方案批准 7.1验证总结 7.2验证结果审核 7.3方案批准 8 GB 18280 – 2000 idt ISO11137:199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辐照灭菌》(附件六) 9老化试验方案、试验记录(附件七) 10再验证记录(附件八)

1概述 辐照灭菌与其他主要灭菌方式对比所存在的优点 常见术语和定义 1)钴 60:钴59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5.27年。 2)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量因衰变而减少为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3)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做放射性活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Bq,1Bq 等于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内有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即1Bq=1次衰变/秒。早期的放射性活

度单位叫居里(Ci),1Ci=3.7×1010Bq。 4)吸收剂量:传输到物质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的量。衡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Gray(戈瑞),1Gray就是1千克的物质吸收1焦耳的能量。以前衡量吸收剂量使用的单位是rad (拉德) ,取名于"radiation absorbed dose”。1戈瑞= 100 拉德。 5)无菌保证水平 (SAL) :灭菌后单元产品上存在微生物的概率。例如SAL为10-6 的含义是100万个产品里有一个产品被污染。 6)D-10值:将同源微生物总数杀灭90%所需的辐照剂量 (kGy)。 7)不均匀度:同批产品在辐照容器中的最大吸收剂量与最小吸收剂量之比值,即U=Dmax/Dmin,亦称剂量均匀性。 8)最低辐照吸收剂量:在辐照容器内,传输到最低剂量位置上物质的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量。9)最高辐照吸收剂量:在辐照容器内,传输到最高剂量位置上物质的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量。10)生物负载:一件产品上活微生物的总数。 11)剂量计:对辐射有可重复出现、可测量的响应的器件或系统,可用于测量给定材料中的吸收剂量。 12)微生物限度标准:由相关法规和或生产工艺标准规定的具体量化标准。合格产品的微生物负载,在保质期限内,不得高于微生物限度标准。 13)初始微生物指标:进行灭菌(杀菌)之前,产品的微生物负载。 14)照否标签:一种粘贴式标签,接受足够的伽玛射线时会改变颜色,从而将已经辐照的产品与未辐照产品区分开。照否标签分为两种量程(灵敏度):4~10kGy,辐照后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10kGy,辐照后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 15)消毒:杀灭或消除产品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16)灭菌:经确认使产品无活微生物的加工。(在灭菌加工中,微生物的死亡规律用指数函数表示。因此,任何单件产品上微生物的存在可以用概率表示。概率可以减少到非常低的数目,

ISO11137辐照灭菌剂量确认中文版

ISO11137-2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辐射灭菌 第二部分:灭菌剂量的确定 目录: (1) 引言 (3) 1. 范围 (4) 2. 引用标准 (4) 3. 缩写、术语和定义 (4) 3.1 缩写 (4) 3.2 术语 (5) 4 确定和保持剂量设定,剂量认证以及灭菌剂量审核中的产品族 (6) 4.1 总则 (6) 4.2 产品族的定义 (6) 4.3 代表产品族实施验证剂量试验和灭菌剂量审核所指定的产品 (7) 4.4 产品族的保持 (8) 4.5 灭菌剂量的确定和灭菌剂量审核失败对产品族的影响 (8) 5 确定和验证灭菌剂量的产品的选择及试验 (8) 5.1 产品特性 (8) 5.2 样品份额 (9) 5.3 取样方式 (10) 5.4 微生物试验 (10) 5.5 辐照 (10) 6 剂量确定方法 (10) 7 方法1:利用生物负载信息进行剂量设定 (11) 7.1 原理 (11) 7.2 使用方法1对平均生物负载≥1.0的多个生产批次的产品的程序 (12) 7.3 使用方法1对平均生物负载≥1.0的单一生产批次的产品的程序 (16) 7.4 使用方法1对平均生物负载在0.1~0.9之间的单一或多个生产批次的产品的程序 (17) 8 方法2:用增量剂量实验中得到的部分阳性信息确定外推因子的剂量设定 (18) 8.1 原理 (18) 8.2 方法2A的程序 (18) 8.3 方法2B的程序 (21) 9. VDmax方法——以25kGy或15kGy作为灭菌剂量的证明 (23) 9.1 原理 (23)

9.2 对多个生产批次使用VDmax25方法的程序 (24) 9.3 对单一生产批次使用VDmax25方法的程序 (27) 9.4 对多个生产批次使用VDmax15方法的程序 (29) 9.5 对单一生产批次使用VDmax15方法的程序 (31) 10 灭菌剂量的审核 (32) 10.1 目的和频率 (32) 10.2 使用方法1或方法2进行灭菌剂量设定的审核程序 (32) 10.3 使用VDmax方法证明灭菌剂量的审核程序 (35) 11 实例 (38) 11.1 方法1举例 (38) 11.2 方法2举例 (40) 11.3 方法3举例 (46) 11.4 使用方法1进行灭菌剂量设定的审核的实例,审核的结果有必要增加灭菌剂量 (47) 11.5 使用方法2A进行灭菌剂量设定的审核的实例,审核的结果有必要增加灭菌剂量 (48) 11.6 使用方法VDmax25证明灭菌剂量的审核的实例 (49)

医疗器械标识 2

常见标识 序号符号标题1 生物风险 2不得二次使用 3参考使用说明 注:此符号建议读者参考使用说明,以便得到正确使用器械所需信息。 同时见符号 4注意,参考随附文件 注1:此符号建议读者参考随附文件,以便得到与安全有关的重要信息,例如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再器械上出现的警告和注意事项。同时见符号。 注2:ISO7000-0434(“注意”)中的符号A或者B也可使用。 5易碎,小心轻放

6温度上限 注:温度上限应在接近上横线处标出。 7温度下限 注:温度下限应在接近下横线处标出。 8温度限制 注:温度上限和下限应在接近上横线和下横线处标出。 9使用期限 注:此符号和日期共同出现,指出器械应在标示的年、月或日截止之前使用,适当时,日期可以是年、年和月、或年月日。 10制造日期 注:此符号和器械的制造日期共同出现。适当时,日期可以是年,年和月,或年月日。 11批次代码 注:此符号应当随器械的批次代码一起标示。

12分类编号 注:此符号应当随器械的分类编号一起标示。 13序列编号 注:此符号应当随医疗器械的序列编号一起标示。 14对照15阳性对照16阴性对照17无菌

18经无菌处理技术灭菌19经辐照灭菌 20经蒸汽或干热灭菌21经环氧乙烷灭菌22不得二次灭菌 23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注:此符号应当仅用于识别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并不规定该器械是“用于体外”。

24湿度限制 注:湿度限制应显示在接近上横线和下横线处。 25未灭菌 26包装破损请勿使用 注:“包装破损请勿使用”的同义语是“如果产品的灭菌屏障或包装受损,切勿使用该产品。” 示例 序号说明符号1使用期限示例

医疗器械辐照灭菌-无菌检测规程

无菌检测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中心质检部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检测。 3.引用相关文件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H 无菌检查法,ISO11737:1998-2《医疗器械的消毒.微生物法.第2部分:灭菌证实过程的无菌检验》 4.设备、用具与试剂 4.1 设备要求 无菌操作室、超净工作台、培养箱、高压消毒锅、高温烘箱。 4.1.1 无菌室应每周用0.1%新洁尔灭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每次操作前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光灯杀菌1小时。在每次操作完毕,用2%甲酚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用紫外光灯杀菌0.5小时。每次使用无菌室都应详细填写无菌室使用记录。 4.1.2 无菌室、超净台在消毒处理完毕后,应检查空气中的菌落数,方法如下:取直径90mm 培养皿,无菌操作注入融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20ml,在30~35℃培养48h证明无菌后,取3只培养皿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内平均位置打开培养皿上盖,暴露30min后盖好,置30-35℃培养48小时后取出检察,3只培养皿上生长的菌落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 4.1.3 无菌试验过程中检查空气中的菌落数,方法同上。在试验开始进行时,打开平皿盖在空气中暴露,至试验结束,盖好。照上法培养,应符合上述要求。 4.1.4 进入一更室必须换拖鞋,物品进入一更室前必需用75%的医用酒精对物品外表面进行处理。进入无菌操作室前必须在二更室更换洁净服、无菌鞋,带好口罩,进行手消毒。4.2 用具: 试管、锥形瓶、洁净服、口罩、无菌鞋、脱脂棉、剪刀、镊子、接种环、酒精灯等。 4.2.1所需灭菌的用具必需包扎好或装入灭菌盒或灭菌桶,在121±0.5℃蒸汽灭菌锅中灭菌30分钟。洁净服每周进行一次湿热灭菌处理如有特殊情况则在每次使用后进行一次湿热灭菌处理。无菌鞋使用 0.1%新洁尔灭清洗或擦拭后用紫外灯照射至少30min。

辐照灭菌确认报告

辐照灭菌 确认报告 拟制****** 日期2012年9月20日审核****** 日期2012年9月20日批准****** 日期2012年9月20日版号 A 生效日期2012年10月1日 *******有限公司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规定了灭菌的验证和日常管理。 1.1 验证组成人员 2.辐照灭菌剂量的设定 验证的原理是基于ISO11137方法,即先对辐照前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测定,然后选择验证剂量。再用验证剂量对产品进行辐照,并测定存活微生物的样品件数,以此来确定最低灭菌剂量(SAL=10-6)。 2.1 方法 收集常规生产的标准包装产品,于灭菌前对三个批号进行随机抽样。其中取样比例(SIP)为1。 2.1.1初始污染菌的测定 根据每个样品的测试结果,计算出每件产品的平均带菌数。同时进行初始污染菌回收率的测试,以对该产品带菌数测试方法的有效性和重复性进行确认。初始污染菌的菌数取自三个独立批的单位产品的总平均带菌数。 试验方法:(平板计数法) 1. 洗脱液:

2. 样品处理: 3. 需气菌培养: 4. 霉菌培养: 5. 计数: 结果:参见下表: 阴性对照<10cfu/样品 三批产品初始污染菌测试结果如下: 批号初始污染菌平均数(cfu/件)

2.1.2验证剂量的选定 根据IOS11137:2006方法1中的表5,选择合适的验证剂量。医疗保健产品辐照灭菌的有效性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ISO11137)规定,应用校正后的总平均带菌数确定验证剂量,除非,某一批号的平均数的平均带菌数大于等于校正后的总平均带菌数的二倍。在此情况下,采用平均数最大批的数据确定验证剂量。 初始污染菌: 经三批连续产品初始污染菌及回收率的检测,每批产品初始污染菌如下: 三批产品初始污染菌测试结果如下: 批号初始污染菌平均数(cfu/件) 校正后平均初始污染菌数: 75 按照ISO11137 方法1 查得校正后总平均带菌数75cfu/件的验证剂量为7.6kGy。再按要求对100件产品采用7.6 kGy±10%的验证剂量进行辐射处理,再经无菌检查。根据以上说明,验证剂量为7.6kGy ±10%,对100件产品进行辐照,剂量为6.84~8.36kGy。 从一个单独批号采样100件产品,在上海核新辐射厂进行辐照。所照剂量用该公司放置的剂量计测定,保证所测剂量落在规定剂量的±10%之内。 2.1.3 产品释出物的检验 方法: 1.标准菌株准备:取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白色念

辐照灭菌的过程控制指南(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 TIR 29-2002

AAMI TIR29:2002 技术信息报告 辐照灭菌过程控制指南 https://www.360docs.net/doc/b57118695.html, AAMI 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AMI 技术信息报告AAMI TIR29:2002

辐照灭菌过程控制指南 Approved 16 July 2002 by 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 摘要: 本技术信息报告增加了ANSI/AAMI/ISO 11137所界定的光子,电子束灭菌的剂量场的建立和规范,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等辐射灭菌。尽管轫致辐射的要求相似,但 在这项工作开始的时候缺乏关于轫致辐射装置的设计和运行的经验。所以轫致辐射 不包括在此指南之内。 关键词: 辐射剂量场, 过程确认, 日常加工,剂量确认

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技术信息报告 信息技术报告是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标准局的刊物,它是为特殊的医疗技术提供。 提交到信息技术报告的材料需要更多专家的意见,发表的信息也得是用的,因为很多行业都急切需要它。 信息技术报告与标准和操作规程建议,读者应该理解这些文件的不同之处。 标准和工业标准由正式的委员会通过收集所有正确的意见和观点,此过程由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标准局和美国国际标准机构完成。 信息技术报告作为一个标准审核的过程不是一样。但是,信息技术报告由技术委员会和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标准出版社发布。 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尽管标准和信息技术报告都需要定期审查,一个标准必须经过重申,修改,或撤回,通常每五年或十年需要正式的被认可。对于信息技术报告来说,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和技术委员会达成一致,规定自出版日期五年后(作为一个周期)进行审查报告是否有用,检查信息是否切题和具有实用性,如果信息没有实用性了,此信息技术报告就被删掉。 信息技术报告肯发展,因为它比标准和操作规程建议能更好响应基础安全和性能问题。或者说因为达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信息技术报告与标准不同,它允许在技术问题上由不同的观点。 信息技术报告可以发展,因为它比标准和操作规程有更多的关于基础的安全和性能问题的反馈,或者因为达成一致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与标准不同,它允许在技术问题上包涵有各种不同观点。 注意:TIR(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信息技术报告)在任何时候可以被修改和撤回。因为它涉及到以各快速发展的领域或技术,读者应该注意以确保是否有更新更成熟的文件。 AAMI发展所有的标准,操作规程,技术信息报告和其他类型的技术文件时自愿的无偿的,他们的申请是个人的自由和这技术文件使用者的专业判断,有时,他们的这些技术文件可能被政府机构和权威采用,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机构负责执行其规则和条例。 被邀请技术信息报告的评论送到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 Attn: Standards Department, 1110 N. Glebe Road, Suite 220, Arlington, VA 22201-4795. 由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出版,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1110 N. Glebe Road, Suite 220 Arlington, VA 22201-4795 ? 2002 by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ublication, reproduction, photocopy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lectronically or otherwise, of all or any part of this do cument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by law. It is illegal under federal law (17 U.S.C. § 101, et seq.) to make copies of all or any part of this document (whether internally or externally)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Violators risk legal action, including civil and criminal penalties, and damages of $100,000 per offense. For permission regarding the use of all or any part of this document, contact AAMI at 1110 N. Glebe Road, Suite 220, Arlington, VA 22201-4795. Phone: (703) 525-4890; Fax: (703) 525-1067.

辐照灭菌验证方案

中药细粉辐照灭菌验证方案 起草日期:生效日期: 公司发布

验证人员及职责

验证方案审批

目录 1 概述 (5) 2 目的 (5) 3 原理 (5) 4 培训 (5) 5 验证要求 (5) 6 辐照灭菌后标准设定 (6) 7 产品辐照相关要求 (6) 8 验证容 (6) 8.1 安装确认 (6) 8.2 运行确认、性能确认 (7) 9 偏差处理 (7) 10 再验证项目及周期 (7) 11 验证结论及评价、批准 (7)

1.概述 1.1钴-60辐射源发出高能量的电磁波,从而破坏细胞或者分子,继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使用钴-60灭菌穿透力强,辐射剂量分布均匀。 1.2根据《关于发布60Co辐照中药灭菌剂量标准(部试行)的通知》要求,60Co辐照是中药灭菌的辅助手段,待辐照中药应具备的条件。 1.2.1待辐照灭菌的中药必须符合法定药品标准。 1.2.2 待辐照灭菌的中药的包装材料必须耐辐照。 1.2.3 待辐照灭菌的中药的包装必须满足避免引起辐照后中药再次污染微生物的要求。 1.2.4待辐照灭菌的中药应符合本规定的方法进行药品的卫生检验。 1.3中药辐照灭菌时的最大吸收剂量不大于下列数值: 散剂:3kGy,片剂:3kGy,丸剂:5kGy,中药原料粉:6kGy 1.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版) 附录一,无菌药品 第七十三条辐射灭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经证明对产品质量没有不利影响的,方可采用辐射灭菌。辐射灭菌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国药典》和注册批准的相关要求。 (二)辐射灭菌工艺应当经过验证。验证方案应当包括辐射剂量、辐射时间、包装材质、装载方式,并考察包装密度变化对灭菌效果的影响。 (三)辐射灭菌过程中,应当采用剂量指示剂测定辐射剂量。 (四)生物指示剂可作为一种附加的监控手段。 (五)应当有措施防止已辐射物品与未辐射物品的混淆。在每个包装上均应有辐射后能产生颜色变化的辐射指示片。 (六)应当在规定的时间达到总辐射剂量标准。 (七)辐射灭菌应当有记录。 2. 目的 对辐照灭菌进行确认,以证实产品辐照符合《60Co辐照中药灭菌剂量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版)、批件质量标准要求,产品达到工艺要求。 3.原理 利用放射性同位(60co)钴(137cs)释放出来的高能Y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能量为0.2Mei~10Mev的电子束。用这些电离辐射作用到被辐照的物质上,产生电离和激发,从而释放出轨道电子,形成自由基,而使被辐照物质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组成发生变化并能使其成为人们所需要的一种新的物质,或使生物体(微生物等)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失和破坏。 4 培训 所有参加验证实施的人员都需要接受本次辐照灭菌验证方案的培训。 5 验证要求 根据生产品种细粉处方,其中XX丸最具代表性,故选取XX丸作为辐照灭菌的验证品种。

辐照灭菌与其他主要灭菌方式对比所存在的优点

辐照灭菌与其他主要灭菌方式对比所存在的优点 常见术语和定义 1.钴60 :钴59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5.27年。 2.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量因衰变而减少为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3.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做放射性活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Bq,1Bq等于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内有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即1Bq=1次衰变/秒。早期的放射性活度单位叫居里(Ci),1Ci=3.7×1010Bq。 4.吸收剂量:传输到物质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的量。衡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Gray(戈瑞),1Gray就是1千克的物质吸收1焦耳的能量。以前衡量吸收剂量使用的单位是rad (拉德) ,取名于"radiation absorbed dose”。1戈瑞= 100 拉德。 5.无菌保证水平(SAL) :灭菌后单元产品上存在微生物的概率。例如SAL为10-6的含义是100万个产品里有一个产品被污染。 6.D-10值:将同源微生物总数杀灭90%所需的辐照剂量(kGy)。 7.不均匀度:同批产品在辐照容器中的最大吸收剂量与最小吸收剂量之比值,即 U=D max/D min,亦称剂量均匀性。 8.最低辐照吸收剂量:在辐照容器内,传输到最低剂量位置上物质的单位质量上的辐

射能量。 9.最高辐照吸收剂量:在辐照容器内,传输到最高剂量位置上物质的单位质量上的辐 射能量。 10.生物负载:一件产品上活微生物的总数。 11.剂量计:对辐射有可重复出现、可测量的响应的器件或系统,可用于测量给定材 料中的吸收剂量。 12.微生物限度标准:由相关法规和或生产工艺标准规定的具体量化标准。合格产品 的微生物负载,在保质期限内,不得高于微生物限度标准。 13.初始微生物指标:进行灭菌(杀菌)之前,产品的微生物负载。 14.照否标签:一种粘贴式标签,接受足够的伽玛射线时会改变颜色,从而将已经辐 照的产品与未辐照产品区分开。照否标签分为两种量程(灵敏度):4~10kGy,辐照后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10kGy,辐照后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 15.消毒:杀灭或消除产品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16.灭菌:经确认使产品无活微生物的加工。(在灭菌加工中,微生物的死亡规律用 指数函数表示。因此,任何单件产品上微生物的存在可以用概率表示。概率可以减少到非常低的数目,但不可能减少到0。该概率可以表示为无菌保障水平SAL)。 辐照原理及特点 1.辐照消毒灭菌原理: 在辐照过程中,伽玛射线穿透辐照货箱内的货物,作用于微生物,直接或间接破坏微生物的核糖核酸、蛋白质和酶,从而杀死微生物,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2.辐照交联的原理: 辐照交联是通过射线引发聚合物线性分子通过大分子间共价键的生成和积累,转化为分子质量很大的三维网状结构的过程和结果。聚合物的交联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成为不融也不熔的凝胶。 3.药品辐照灭菌的优点: 不会引起被辐照物的温度明显升高,是一种冷消毒法,对热敏药物常常是最佳的消毒方法。 因为钴-60释放出的Υ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被处理药品可以预先包装好,成为一种不能穿透细菌的包装,这样经辐射消毒后,有效避免了药品在最终消费者使用之前的二次污染。 辐照消毒工艺可以连续操作,因此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4.医疗用品辐照灭菌的优点:

辐照灭菌剂量确认报告

报告编号:辐照灭菌剂量确定报告 产品名称: xxxxxxx 产品型号:xxxxxxxxx 产品批号:20131030、20140224 报告日期: 2014年5月4日

目录 摘要 (3) 方法 (4) 结果 (11) 资料保存 (11) 参考文献 (11)

摘要 本报告依据ISO11137标准要求,确定医疗器械产品辐照灭菌剂量。报告通过定义产品族及检测产品中微生物负荷数量,设定在SIP=1.0的情况下产品辐照灭菌加工过程中的验证剂量VDmax25,并通过试验证实验证剂量,进一步证实25.0kGy作为公司产品辐照灭菌剂量,同时,指定最大可接收的剂量值。 本次辐照灭菌确认以公司生产的xxxxx产品为确认对象。根据ISO11137中剂量设定方法和要求,验证过程中对xxxxx产品连续3批次的产品进行初始污染菌的检验及分析,结果表明,xxxxx产品中的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分别为780 cfu/件、860 cfu/件、690 cfu/件,其中回收率为89.93%,校正因子为1.11。 同时根据ISO11137-2:2012VDmax25要求,确定了xxxxx产品的辐照灭菌验证剂量为8.2±10%kGy,并从该产品中独立批号中随机抽取10件样品,用验证剂量进行辐照灭菌,并对验证产品进行无菌检查。无菌检测无一件产品为阳性,符合ISO11137-2:2012标准的要求。验证后,并采用25.0kGy辐照剂量对xxxxx产品进行辐照加工,经无菌检验结果显示辐照后的产品无菌检验无一件为阳性结果,符合规定要求。根据VDmax25用于单批产品的程序,验证了xxxxxx产品在辐照灭菌过程中最低灭菌剂量为25.0kGy,灭菌保证水平(SAL)为10-6。同时,根据辐照加工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值,本次验证对辐照灭菌过程中进行装载模式实验,同时确定了xxxxxx产品最大可接受的剂量值为40.0kGy。 检测:审核:批准: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辐照灭菌技术与环氧乙烷灭菌技术的对比

辐照灭菌与环氧乙烷灭菌的技术对比 一.医疗器械常用灭菌方式的介绍 1.辐照灭菌是利用核辐射原理通过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能量引起微生物死亡,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具有灭菌彻底,无毒、无残留,绿色环保、低能耗、节约能源的优点。商业上多利用钴-60产生的γ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10MeV电子束来进行辐照灭菌。 2.EO蒸汽灭菌(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低温灭菌剂,在常温下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芽孢、结核杆 菌、细菌、病毒、真菌等。ETO可与蛋白质上的羟基(-COOH)、氨基(-NH2)、巯基、(-SH) 和羟基(-OH) 发生烷基化作用,使微生物蛋白质失去反应基,阻碍其正常化学反应和新陈代谢,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3.高温蒸汽杀菌顾名思义,即利用水蒸汽的高温来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项目对包装特 殊要求化学残留 有无 明显 升温 灭菌效果(是否 可以达到灭菌, 即SAL=10-6) 批次加工数量后期处理时间 辐照灭 菌 无 可引起小 分子析出 无是 循环灭菌,可以满 足任何数量加工 辐照后可以立即 使用EO 蒸汽灭 菌 必须使用 特殊包材 有有是 由消毒箱体积决 定,一般小于30m 3/次 加工后必须最少 静置48小时,挥 发降低产品内部 残留的化学药剂 高温蒸 汽杀菌 必须使用 特殊包材 无有否 由消毒箱体积决 定 加工后需要一定 时间冷却 三.我国对注射器采用辐照灭菌的现状 在国内销售的注射器大部分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个别厂家对注射器采用辐照灭菌的方式。 四.注射器采用辐照灭菌和环氧乙烷灭菌的优缺点 1.由于我国使用注射器习惯是带针的,但针管是金属材料,不易被γ射线射线穿透,因此会影响到针 管内腔的灭菌效果的。 2.辐照灭菌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灭菌方式,一般材料不不能耐受辐照灭菌的(材料发黄发脆),为了 弥补此缺陷,就需要在塑料中添加更多的添加剂以抵抗辐照射线的影响。但不可避免的是材料本身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小分子降解析出,从而被药物吸收。而且更多含量的添加剂存在被药物溶出的风险的。

辐照灭菌确认报告模板

XXXXXXXXXXXXX公司特殊过程确认报告

目录 摘要 (1) 1.目的 (1) 2.介绍 (1) 3.程序 (1) 4.结果 (2) 5.确认意见 (4) 6.确认的保持 (4) 7.再确认 (5) 8.附录清单 (5)

摘要 XX于2006年初次建立灭菌剂量,由于近几年产品不断增加、ISO标准换版以及辐照机构变更,2009年XX按照ISO11137-2006的要求重新进行了灭菌确认。确认的内容包括:辐照机构、辐照剂量及辐照加工。确认结果表明:XX灭菌过程符合ISO标准要求,以后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生物负载监测和剂量审核,当产品族、辐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再确认。 1.目的 XX在2006年委托XX建立灭菌剂量,由于近几年XX产品的不断增加、国际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换版、辐照机构变更,XX在2009年重新进行了灭菌确认,以证实产品辐照符合ISO11137-2006的要求,灭菌后的产品能达到10-6的无菌保证水平。 2.介绍 本报告是根据ISO 11137-1:2006 保健产品的灭菌-辐射-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发展、验证和常规控制要求进行。为了完成灭菌确认,需完成以下分项: ●辐照机构鉴定,由于XX委托专业的辐照机构完成灭菌,因此对其辐照资质、辐照加工 能力、辐照设备是否进行了安装鉴定、操作鉴定、性能鉴定予以确认,确认后委托其灭菌服务。 ●辐照剂量确定,产品灭菌前,应规定产品的最大可接受剂量、建立灭菌剂量。如果采用 25KGy 灭菌剂量辐照产品,应作证实。 ●辐照加工确定,确定装箱模式,进行剂量分布实验,按照要求完成产品的常规辐照。 3.程序 3.1辐照机构鉴定 辐照机构应具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射线安全许可证、质量体系证书,按照ISO11137的要求对辐照工程进行了安装鉴定、操作鉴定、性能鉴定,严格控制加工过程,有完善的产品合格放行管理文件、库房管理文件,有产品辐照技术指导文件,能提供剂量检测报告。 3.2辐照剂量 应规定产品的最大可接受剂量,建立灭菌剂量(达到无菌水平的最小吸收剂量)。 3.2.1 最大可接受剂量 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行业标准规定制定产品的最大可接受剂量,在产品的寿命期内,产

辐照灭菌确认方案

xxxx公司 xxxx产品 辐照灭菌确认方案 文件编号: 文件版次: 分发号: 受控标识: 生效时间:

目录 1概述 (3) 2 确认目的 (3) 3 确认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 (3) 4 确认范围 (4) 5 参考文件 (4) 6 确认方法及步聚 (5) 7 辐照确认的实施结果 (6) 8 确认结论 (8) 9 验证的保持 (8) 10再确认 (8) 11 相关记录 (9)

辐照灭菌确认方案 1概述 本次委外辐照灭菌确认主要根据ISO11137-1《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对公司生产的xxx进行委外辐照灭菌确认,本次确认的委外辐照灭菌的确认方为xxxxx有限公司。我公司对xxxxx已进行了辐照灭菌设备的安装确认和对公司生产的xxx进行了过程确认和性能确认,因此本次对xxxx 委外辐照灭菌的确认主要内容包括辐照机构、辐照剂量以及辐照加工。目的是通过实施确认,以证明产品灭菌过程是否符合ISO标准的要求,产品的技术性能是否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以后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生物负载监测和剂量审核,当产品或辐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再验证。为了确保辐照过程中对产品辐照灭菌效果符合相关要求,两家公司商定组织联合确认小组进行本次委外辐照灭菌确认。 2 确认目的 依据ISO11137-1《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进行灭菌确认,确保产品灭菌过程控制符合要求,确保产品在经过辐照灭菌后的产品能达到10-6的无菌保证水平。 3 确认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

4 确认范围 本方案是根据ISO11137-1《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进行,并按照要求规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确认工作。 4.1 辐照机构鉴定 本次委外辐照灭菌确认建立在2012年04月01日生效的《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基础上,确认辐照中心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完成辐照设备的安装及运行鉴定。 4.2 辐照剂量确认 产品在委外辐照灭菌之前,应根据产品的特点、产品的有效期和产品初始污染菌情况,建立辐照剂量、最大可接收剂量值。根据本产品的特点,采用25kGy灭菌剂量作为产品辐照剂量,并予以证实。 4.3 辐照加工确认 确定辐照灭菌时装载模式、剂量分布实验方法,按照确认要求完成产品的常规辐照以及检测。 5 参考文件 5.1 GHTF/SG3/N99-10:2004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确认指南(第二版) 5.2 ISO11137-1:2006《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 常规控制》 ISO11137-2:2012《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2部分:辐照灭菌剂量设定》ISO11137-3:2006《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3部分:辐照剂量的检测》 5.3 《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GZTK—QP—010 5.4 《辐照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HD/QP/20 V1.1 5.5 《生产加工控制系统操作规程》 HD/PD/WI/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