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14 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14 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文章编号:1001-764X(2000)05-0315-03

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徐祥,耿波,综述;吕凤林,梁华平,审校(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

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感染;脓毒症

中图分类号:R44616文献标识码:C

随侵损性诊断操作、细菌耐药性、严重烧创伤发生率、器官移植病人和放化疗病人的增加,医院性感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出现不断升高。尽管现代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上述感染并发症仍是危重病人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这些感染并发症进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感染并发症的传统诊断指标存在耗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近年来发现,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 T)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1降钙素原概述

PC 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 T)前肽物质,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ku的糖蛋白。PC 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正常情况下,PC T mRNA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含141个氨基酸残基的前PCT,分子质量约为16ku,包括N端84个氨基酸(含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活性C T(32肽)和下钙素(katacalcin,21肽)三部分,前两部分由2肽(-Lys-Arg-)连接,后两部分被4肽(-Gys-Lys-Lys-Arg-)隔开。前PC T进入内质网膜,经糖基化和特异性酶切除N-末端的信号肽,生成含116个氨基酸残基的PCT,后依次经不同的蛋白水解酶酶解,先切除含1~57氨基酸残基的N 端肽(N-PCT),最后酶解生成C T和下钙素。

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等异常情况下,血浆CT前肽物质的所有剪接产物异常升高,其中PC T是最主要的产物,而C T则无明显变化。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小剂量细菌内毒素(LPS)也可诱导PC T生成。LPS注射后2h血浆中可检测到PCT,6~8h PC T浓度快速升高,12~48h达到峰值,2~3d后恢复正常[1]。

2PCT的测量方法及参考范围

许多学者曾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夹心免疫放射分析法对血浆PCT进行测定,虽然灵敏度较高,但放射性元素的污染致使此方法使用受限。近来PC T的检测方法已改进为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此方法可排除交叉反应,提高特异性,同时也有很高的灵敏度(011L g/L)。

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微(<011L g/L)。015L g/L被认为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分界值。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出生后两天内血浆PC T生理性升高,最高达21L g/L,3d 后很快下降至成人水平。因此对新生儿而言,要求建立年龄依赖性参考值。Maire[2]等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统计分析,报道在出生后第一天内对新生儿全身严重细菌和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PC T分界值为115L g/L,第二天的分界值为10L g/L。不同疾病患者血浆PC T的浓度水平见表1[3]。

表1不同人血浆PC T的医学决定水平

对象PCT(L g/L)

健康人<011

慢性炎症反应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015

病毒感染<015

轻微至中度局部细菌感染<015

SIRS、多发伤、烧伤015~2

严重细菌感染、脓毒症、MODS>2(常为10~100)

3PC T测定的临床意义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严重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异位生成,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311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Oberhoffer[4]等测定242例脓毒症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及血浆CRP、TNF-A、IL-6、IL-8、IL-10、PC T,逻辑回归分析发现体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及血浆CRP、TNF-A、IL-6、PC T与脓毒症预后相关,ROC曲线统计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分别为01614、01620、01761、01811、01835、01844、01878。相比之下对严重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诊断PCT是最好的指标。Werra[5]等检测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肺炎患者血浆TNF-A、IL-6、s TNFR、NO2-/NO3-和PCT发现,虽然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指标均明显升高,但仅血NO2-/NO3-和PC T较其它两组有明显差别。以大于115L g/L为标准,血PCT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诊断价值为:敏感性100%,特异性72%,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92%。

312新生儿脓毒症在新生儿脓毒症辅助诊断方面,PC T 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Osborn[6]等报道,在新生儿出生后0~48h内,PCT对脓毒症辅助诊断敏感性为9216%,特异性为9715%。3~30d内辅助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

表2新生儿不同感染类型血浆PCT浓度

n平均值(L g/L)全身细菌感染302917

局部感染20117(011~419)

315

临床检验杂志2000年第18卷第5期

313寄生虫感染A-l Nawas[7]等测定38例怀疑有疟疾感染患者血浆PCT,其中15例为间日疟原虫感染,1例为恶性疟原虫感染,1例为两种疟原虫同时感染。结果发现在0~

1天内发生疟疾感染的患者血浆PCT浓度平均为513L g/L,未感染患者为0143L g/L,随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以2 L g/L为分界值,PC T对疟疾辅助诊断敏感性为52%,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74%,阴性预测值为71%。

314大手术和严重创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监测与细胞因子和其它炎性指标不同的是,在创伤和手术时血浆PCT 浓度通常不升高或轻微的升高。没有细菌污染或内毒素释放的轻度创伤和小手术病人血浆PCT多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心胸外科手术出现轻微的升高,胃肠道手术及严重多发伤和烧伤病人血浆PCT通常在术后或伤后两天内出现暂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2~3L g/L,推测这可能是肠道内毒素移位所致。若不并发细菌感染、脓毒症和MODS则很快下降。术后或伤后并发细菌感染,血浆PC T则一直保持高水平或持续升高,若感染和脓毒症得到根除和控制则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8,9]。

315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监测Schwenger[10]等检测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81例系统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结节性脉管炎(AAV)患者血浆PC T,结果发现95%的SLE和RA患者血浆PCT浓度<015L g/L,95%AAV 患者血浆PCT浓度<0189L g/L。并推荐1L g/L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辅助诊断的分界值。

少数恶性肿瘤细胞可合成PC T,如甲状腺髓样C细胞癌和肺小细胞癌可同时合成C T和PCT,致使血浆中C T和PC T升高。多数良性或恶性肿瘤患者血浆PCT浓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或轻微升高,并发感染时则出现异常升高[11]。316细菌与病毒性感染鉴别诊断有学者检测155例HIV 感染患者血浆PC T,其中102例单纯性HIV感染患者血浆PC T<211L g/L,53例有继发性细菌感染患者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其中1例脓毒性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血浆PCT 为1615L g/L,另1例脓毒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高达4411 L g/L,继发性细菌感染患者在抗微生物治疗后血浆PC T快速降低[12]。

Gendrel[13]等检测59个脑膜炎患者血浆PC T和CRP,并与脑脊液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比较,结果表明,在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之间,这些指标的平均水平均有明显差异。但两者间CRP、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均存在着很大的重叠,仅PC T值没有重叠,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平均PCT 为5415L g/L,最低值为418L g/L,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平均PC T为0132L g/L,最高值为117L g/L。以大于5L g/L为分界值,PC T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为,敏感性94%,特异性100%。

317胰腺炎鉴别诊断Rau[14]等把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水肿性、无菌坏死性和感染坏死性胰腺炎分成三组,并检

测血浆PCT、IL-8和CRP浓度,结果发现感染坏死组平均PCT和IL-8明显高于无菌坏死组,而CRP在两组间无差别。水肿性胰腺炎组三种指标均最低。通过ROC曲线统计分析,预测感染性坏死胰腺炎的最佳分界值PC T为118L g/L, IL-8为112L g/L,以此分界值为基准预测感染性坏死胰腺炎PC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4%、91%、92%,IL-8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2%、75%、74%。相比之下,PC T与感染坏死性胰腺炎发生最为相关。318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与感染并发症的鉴别诊断器官移植病人极易并发感染,因此严重感染并发症是影响器官移植的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使传统感染诊断指标对感染并发症的诊断出现困难。Eberhard[15]等报道,在肾移植病人中,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人血浆PC T与无并发症的病人之间无差别,血浆PC T浓度与血肌酐之间无相关性,而发生侵入性细菌感染和部分移植物坏死患者血浆PCT则异常升高。尽管并发感染的患者血浆CRP明显升高,但发生排斥反应的移植患者血浆CRP 也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对侵入性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PCT的分别为70%和87%,CRP为100%和43%,相比较而言PC T能更有效地把器官移植的两种并发症急慢性排斥反应和感染鉴别开。

319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Endo[16]把SIRS患者分成非细菌感染、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三组,同时测定这些患者血浆PC T、IL-6、CRP、TNF-A,结果发现脓毒症SIRS患者血浆PCT(219?213L g/L)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患者(017?111L g/L),而IL-6、CRT和TNF -A在这两组间无差别。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SIRS血浆PCT(17212?27613L g/L)又明显高于脓毒症SIRS患者。SIRS患者血浆PCT与IL-6、CRP和TNF-A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监测SIRS患者血浆PC T将有利于细菌感染性SIRS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的判断。

3110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创伤、烧伤、脓毒症、低血压、输血、胰腺炎、药物、严重脂肪栓塞综合征等因素均可导致ARDS发生。不同原因所致的ARDS治疗方法不同,使得ARDS病因学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PC T是一个细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ARDS鉴别诊断的新指标,细菌感染性ARDS患者血浆PC T浓度均大于5L g/L,平均达到45L g/L。而非感染性ARDS以低水平为特征,常不超过3L g/L[17]。

4展望

随临床和实验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临床资料的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实验室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推广。另外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中PC T的确切来源和病理生理作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Dandona P,Nix D,Wils on M F,et al.Procalcitonin inc rease

316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2000,Vol118,No15

after endotoxin i njecti on in normal subjec ts[J].J Cli n Endocrinol

Metab,1994,79(6)B1605O1608.

[2]Maire F,Heraud M C,Loriette Y,et al.The value of procalc-i

toni n i n neonatal infections[J].Arch Pediatr,1999,6(5)B503

O509.

[3]Gramm H J,Dolli nger P,Beier W.procalci toni n:a new marker of

infla mmati on Wirtsantwort Longi tudinals tudien in patient w i th sepsis

and peritonitis[J].Chir Gastroenterol,1995,11(supp12)B51O

54.

[4]Oberhoffer M,Vogelsang H,Russ wurm S,et al.Outco me predic-

tion by tradi ti onal and new markers of inflammati on in patients with

sepsis[J].Cli n Chem Lab Med,1999,37(3)B363O368. [5]Werra I D,J accard C,Corradi n S B,et al.Cytokines,Nitri te/

nitrate,s oluble tumor necrosi s factor receptors,and procalcitonin

concentrations:co mparisons[J].Crit Care Med,1997,25(4)

B607O613.

[6]Os born J F,Pacifico L.Reliability of procalci tonin concentr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of sepsis i n criticall y ill neonates[J].Cli n Infect

Dis,1998,26(3)B664O672.

[7]Al Nawas B,Shah P.Procalci toni n in the acute malaria[J].Eur

J Med Res,1997,2(5)B206O208.

[8]Oczenski W,Fi tz gerald R D,Schwasrz S.procalcitonin:a new

parameter for the dianosis of bacterial infecti on i n the per-i operati ve

period[J].Eur J Anaesthesiol,1998,15(2)B202O209.

[9]Benoist J F,Mimoz O,As sicot M.Procalcitonin in severe trauma

[J].Ann Biol Clin,1998,56(5)B571O684.

[10]Schwenger V,Sis J,Breitbart A,et al.CRP levels i n autoi m-

mune dis ease can be s peci fied by meas urement of procalci toni n[J].

Infection,1998,26(5)B274O276.

[11]Brunkhorst F M,Forycki Z F,Wagner J.Procalcitonin immunore-

acti vi ty in severe human s hock[J].(Abstract)Suppl Intens Care

Med,1995,21.

[12]Gerard Y,Hober D,As sicot M,e t al.Procalcitonin as a marker

of bacterial sepsi s i 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IV O1[J].J Infect,

1997,35(1)B41O46.

[13]Gendrel D,Raymond J,Assicot M,et al.Measurement of pro-

calci toni n levels in children whith bacterial or vi ral meningi tis[J].

Clin Infec t Dis,1997,24(6)B1240O1242.

[14]Rau B,Steinbach G,Gans auge F,et al.The potential role of

procalci tonin and interleuki n8in the prediction of infected necrosis

i n acute panc reati tis[J].Gut,1997;41(6)B832O840.

[15]Eberhard O K,Langefel d I,Kuse E R,et al.procalcitoni n in

the early phase af ter transplantion-w i ll it add to di agnos tic accuracy?

[J].Clin Trans plant,1998,12(3)B206O211.

[16]Endo S,Kasai T,Inada K.Evaluation of procalcitonin levels in

patients wi 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 yndrome as the diagno-

s is of infection and the s everity of illnes s[J].Kans enshogaku

Zass hi,1999,73(3)B197O204.

[17]Brunhorst F M,Forycki Z F,Beier W,et al.Discrimination of

infectious and non-i nfecti ous etiologies of the adult res piratory dis-

tress sydrome(ARD S)with procalcitoonin i mmunoreactivty[J].

(Abs tract)Suppl Clin Intens Care,1995,6B3.

(2000-01-10收稿,2000-06-12修回)

(杨林编发)

文章编号:1001-764X(2000)05-0317-01

一次性采血器对HBVM检测的影响余嫔嫔,金宗华(台州市中医院,浙江台州318000)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采血器;一次性

中图分类号:R44616文献标识码:B

我们以一次性采血器(求精塑料医械厂生产,带试管)抽血30份,分别静置30min和60min后,3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用市售EIA试剂盒对其进行HBVM检测,结果静置30min分离的血清,HBs Ag、抗-HBs、HBeAg均为阴性,抗-HBc25份阳性,抗-HBe27份阳性。而静置60min 后分离的血清,HBsAg6份阳性,抗-HBs2份阳性,HBeAg 5份阳性,抗-HBc5份阳性,抗-HBe3份阳性;同时,我们对静置60mi n后分离的血清标本再进行了一次检测两次结果相同。

一次性采血器塑料试管采血后短时间内血块收缩不佳,经离心分离血清后仍有大量纤维蛋白存在于血清中,此时若将血清加到反应孔中即刻发生凝固现象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用一次性塑料采血器采集血液并替代试管使用时,其标本应在静置60min后进行血清分离,以防止HBVM检测中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的发生。

(1999O01O20收稿)

(杨林编发)

317

临床检验杂志2000年第18卷第5期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1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Hcy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的渐进性致病因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龄因素等有关, 同型半胱氨酸又称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Hcy的正常参考值随测定方法和种族人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研究表明:Hcy每升高5u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2%;Hcy每降低5umol/L脑卒中风险降低24%,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6%.Hcy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正相关。引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和环境营养两种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是一种命名为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

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环境营养因素指代谢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这些因子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反应中为必需因子,均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吃煮熟的食物(叶酸主要存在于蔬菜、肉类、动物肝脏等),食物在煮熟的过程中90%以上的叶酸被破坏,导致中国人普遍的叶酸缺乏,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6、B12水平下降. 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我们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应该定期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于高Hcy人群还要注意一定的饮食结构。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生化全套检查用途 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 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 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 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4.血清碱性磷酸酶 5.血清白蛋白测定 6.血清白蛋白测定

7.球蛋白 8.A/G 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3.ALT/AST 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8.血清载脂蛋白A1测定 19.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20.血清载脂蛋白a测定 21.尿素测定 22.肌酐测定 23.尿素测定 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 25.乳酸脱氢酶测定 26.血清肌酸激酶 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29.钾测定 30.钠测定 31.氯测定 32.钙测定 33.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的临床应用

降钙素的临床应用 人降钙素(Calcitonin,Ct)是由32个氨基酸构成的肽激素,主要是由甲状腺的滤泡旁C细胞分泌。它是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受到血清钙水平调节。生理性Ct对钙、磷代谢有影响。正常基础血清降钙素值应<10 pg/ml(或依据试剂说明书参考值)。 一、降钙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1、主要用作肿瘤标志物,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TC)及进行MTC术后随访监测;在疑似MTC患者以及MTC的随访和管理中,降钙素测量得到广泛建议和实践。《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建议,血清Ct>100 pg/ ml 提示MTC。 2、一些专家指出,他们对大部分或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降钙素筛查。ETA建议对所有具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降钙素筛查,而ATA并未表示支持或反对。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Ct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MTC,也可用于阴性排除MTC。虽MTC发病率低阳性值少,但阴性预测值高。 3、MTC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和6个月测定降钙素和CEA,如果基础及激发后降钙素水平均测不出,才能排除存在残留组织或复发的可能性。 4、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II型(IIa及IIb型)90%以上合并MTC,而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主张对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常规监测血清降钙素,以排除MTC和MENII的可能性。 二、降钙素临床适应症 1、甲状腺髓样癌诊断 CT可有效鉴别诊断MTC MTC初诊和复发患者CT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甲状腺良性结节、其他甲状腺疾病具有明显的差异。

CT可增加MTC诊断的敏感度 a.细针穿刺活检- 降钙素检测甲状腺髓样癌的灵敏度比细胞学分析更高,尤其是大部分的甲状腺髓样癌。(见右图) b.为了避免假阴性甲状腺髓样癌,所有疑似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都须进行细针穿刺活检- 降钙素测量。 c.这种方法需要测量所有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 2、甲状腺髓样癌随访

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的临床意义

干化学法测定血氨的临床意义 人体内血氨含量极微,体内氨是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通过氨基酸脱氨基形成,大部分在肝脏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血液中氨的来源主要为肠道中细菌分解尿素和由氨基酸脱氨所生成。此外,组织细胞中有多种脱氨酶,能使蛋白质、核苷酸脱氨而生成氨。在正常情况下,氨的主要去路是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此外,脑和肾脏等器官的氨与谷氨酸作用生成谷氨酰胺后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转变成尿素或其它含氮化合物后由肾脏排出体外,或形成铵盐随尿排出。是蛋白最终代谢产物。 一、血氨特性 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潜在的毒副作用,血氨的来源增加和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氨测定对肝性脑病,肝硬化末期肝昏迷,肝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急性/亚急性肝坏死和雷氏综合症[1]。高血氨症在饮食蛋白过多摄入时也有发现。 二、影响血氨的因素 1、吸烟者是血氨假阳性增高的主要原因,采血前一天午夜后禁止吸烟,严重者采血前应淋浴。 2、实验室周围环境,空气是氨标本污染的主要原因必须通过化学处理。 3、血氨测定应用血浆[2],不能血清做标本。血液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氨,抗凝剂可用非铵盐的肝素,EDTA和草酸盐三(Li,K,Na)、不能用肝素胺,氟化物。 4、采集标本后15分钟内测定,滞留15分钟就可引起血氨增高,最多30min内检测完成。显著溶血不能用来测定。 5、如超出测定系统线性范围,可用去氨水稀释血浆后重新测定。 三、标本采集 血氨测定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留取收。 1、应用加抗凝剂的密封负压管采集。防止环境中的氨污染标本 2、低温离心5min,取血浆迅速测定,30min内检测完成。 3、如不能立即测定,2~4℃可保留2h,-20℃可稳定24h。 4、红细胞氨浓度是血浆的2.8倍,故标本应禁止溶血,溶血可使红细胞内的氨进入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中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可引起血氨的浓度的自然增加,在0、20、37℃时,氨平均增加的比率分别是3.9±0.23、5.2±0.23、 25.2±0.59umol/L/h,在肝病时γ-GT和的ALT活性比正常人的增加很多,γ-GT是血氨测定引起标本氨浓度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降低血标本在放置中氨的增加,测定出标本中真实的氨含量,可在血标本中加入γ-GT抑制剂,如6-二氨基-5氧-L-己氨酸(6-diazo-5-oxo-L-norleucin)或硼砂加丝氨酸等。 四、血氨的测定方法 1、原理:血氨测定干片(比色法)方法通过生化系统上使用血氨测定干片和血氨与脑脊液蛋白复合物校准品来完成。血氨测定干片为途覆在聚酯基材上的多层分析成分。将一滴患者样本滴在干片上,并通过扩散层均匀地分布到下面的试剂层。水和非蛋白组分扩通过,散到

降钙素原(PCT)检测及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PCT)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概述: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 KD的糖蛋白。PCT的半衰期为25-30小时,在体外稳定性很好。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低. 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水平异常增高,增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PCT水平的监测,对于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过程和跟踪治疗方案是很有用的,PCT浓度的升高标志着炎症反应正在进行中,使用足够的抗生素、炎症灶清除术治疗等,PCT值下降,证明治疗方案正确,预后良好,反之改变治疗方案。 PCT为所有不知病因的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与支持,如细菌性与毒素性的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鉴别;胆源性与毒素性胰腺炎的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微生物诱导的发热与非细菌性发热的鉴别,特别是发热待查(FOU)的诊断,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失调与免疫抑制条件下的急性细菌感染的鉴别,发热的病因的鉴别,如在肿瘤患者中被肿瘤溶解物或化疗诱导与细菌、真菌或其他感染病因区别,早期诊断新生儿和婴儿全身性细菌感染与败血症引起的急性发热;术后常规,包括术后感染预警及用药监测,术后切除感染灶(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后的治疗指导,监测腹膜炎、吻合口漏和无典型腹部症状的疾病过程;器官移植后的监测,移植前排除急性细菌或其他感染,鉴别急性器官排斥、急性病毒、细菌与真菌感染;长期在ICU的患者及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监测,监测疾病过程及指导治疗;监测高危患者,早期获得有关并发症和内环境衰退的信息。 许多临床研究证明,PCT在不同医学领域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PCT 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随着临床实践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PCT分子生物学结构:PCT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11P15,4)单拷贝基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同一基因)。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基因全长约7.6Kb。转录后经特定剪辑产生PCTmRNA,再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PCT),在高尔基复合体及分泌囊中,经一系列水解酶作用最终形成PCT氨基酸多肽(aminoPCT),降钙素(CT)及羧基端21个氨基多肽(CT:CCP-1)。 三、血清 PCT来源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正常条件下人血清PCT含量极低,约2.5pg/ml(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而成熟CT含量约6.3 pg/ml。髓质甲状腺肿瘤或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血清PCT及其组分均增高,组分相对含量也发生变化。在一些非甲状腺损伤如慢性肾衰、吸入性烧伤、急性细菌感染、中风、败血症等患者血清PCT及其组分也均增高,有些甚至成倍的上升,而CT略微升高,说明除甲状腺髓质细胞分泌贮存PCT外,仍有其他细胞具有这些功能。 血清PCT升高的可能的生物学机制:靶细胞(PBMCs等)在LPS各种败血症相关因子作用下应急分泌PCT,这种应急分泌超过细胞后转录过程(由Pro-CT分解为aminoPCT、CT、CT:CCP-1)或后转换过程缺少必需的水解酶,从而导致实验所观察到的PCT成倍增长,而CT水平不变或稍增高。四、检测方法及正常参考值范围目前除了费时不易自动化的凝胶层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PCT较特异与敏感的分析方法有: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双抗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双抗夹心法运用双单克隆抗体,其一作为捕获抗体直接结合PCT96-106氨基酸残基即未成熟CT:CCP-1部分,另一作为示踪抗体直接结合PCT70-76氨基酸残基,即未成熟CT分子,人工合成的PCT作为标准。该方法比较特异无交叉反应,其检测最低为10pg·ml-1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 10-60pg·ml-1。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和8℅。

临床血凝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临床血凝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我院新引进血凝检测系统,用于指导临床医师正确认识疾病和疾病的转归,一目了然的知道病人的血液系统情况,用于以下各种疾病的诊断,作为外科手术、妇产科口腔科拔牙手术的等的必查项目。请各位医师在作出诊断时务必参考!!严防医疗事故!!

可能[2],往往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计数、肝功能检查、尿液检查,许多医院还将血凝谱检查作为对妊高征患者的普查项目。虽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测定,可灵敏地反映凝血功能异常,但价格昂贵,且大部分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都在正常范围内,普查的意义并不显著。美国研究妊高征的权威机构也不主张把血凝谱作为妊高征的常规检查[2]。因此,必须缩小对妊高征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查范围,既不影响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正确判断,又不盲目检查。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异常检出率极低,只有0.8%~7.5%。略低于国外报道的1%~12%[1],也说明对妊高征患者普查凝血功能指标临床意义不大。 2.血小板计数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值预测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1992年,Leduc等[3]发现患有严重先兆子痫的妊娠妇女,如果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纤维蛋白原异常,一定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而且只有血小板<100×109/L时,才有必要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1997年,Kramer等[4]报道,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的先兆子痫患者,均伴有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指标升高。在此基础上,1999年有学者首次分别利用肝功能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 床意义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 生化全套检查用途 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 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 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4.血清碱性磷酸酶

5.血清白蛋白测定 6.血清白蛋白测定 7.球蛋白 8.A/G 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13.ALT/AST 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8.血清载脂蛋白A1测定 19.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20.血清载脂蛋白a测定 21.尿素测定 22.肌酐测定 23.尿素测定 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 25.乳酸脱氢酶测定 26.血清肌酸激酶

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 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29.钾测定 30.钠测定 31.氯测定 32.钙测定 33.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发表者:吴耀禄(访问人次:3520) 血清降钙素(CT)临床意义 降钙素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它与甲状旁腺素(PTH)有相互拮抗作用。当血钙增高时抑制甲状旁腺素分泌,降钙素受剌激而升高,钙移向骨质使血钙降低;当血钙降低时甲状旁腺分泌亢进,并抑制降钙素释放,钙自骨移向血液,使血钙升高。降钙素还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排磷增加,血液中磷减少。近年发现一些恶性肿瘤可使血中降钙素增加,可能为一有价值的标志。是甲状腺髓样癌(MTC)较敏感且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在MTC几乎都呈阳性表达且水平升高,而且表达程度与MTC分化程度和侵袭生长能力有关。在未经刺激的情况下,血清降钙素>100 pg/ml,则提示可能存在MTC。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筛查有利于早期诊断MTC, 参考值: 男性:0~14ng/L(0~14pg/ml) 女性:0~28ng/L(0~28pg/ml)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孕妇、儿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胃泌素过多、肾衰、慢性炎症、泌尿系感染、急性肺损伤、髓状甲状腺癌、甲状腺降钙素分泌细胞癌、白血病、骨髓外骨髓增殖症、肺癌、食管癌、乳腺癌。 2、降低见于:甲状腺先天发育不全、甲状腺全切病人、妇女停经以后、低血钙、老年性骨质疏松等。 CT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如甲状腺癌或肺癌手术后,血清CT仍持续升高,说明有残余的肿瘤组织形成,预后较差。血CT增高可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降钙素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亦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治疗效果的指标,当治疗有效时CT明显下降,故可作治疗效果估计。CT升高亦见于肺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和肿瘤骨转移时血清降钙素水平可有明显升高,还可作为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活动性指标。乳腺癌也有降钙素升高,尤其在骨转移时。CT升高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所致。 白血病、肝硬化、血液透析等亦可有CT升高。 孕妇和儿童因骨骼生长,血清降钙素水平增高,妇女停经以后血清降钙素水平下降。 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是最先从甲状腺肿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激素,因此成为该肿瘤血清学标志物。PCT,CT的前体物,116个氨基酸糖蛋白,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0-24小时,稳定性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在除甲状腺创伤或肿瘤外,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败血症、急慢性肺炎、急性胰腺炎、活动性肝炎、创伤等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尤其对SIRS/败血症,PCT(与WBC、IL-6、TNF-2、CRP、可溶性选择素等比较)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于1932年由DeVgneaud发现,其结构式为 HSCH2(NH2)CO2H。血浆中存在氧化型和还原型HCY 两种形式,氧化型含二硫基,包括同型胱氨酸和胱氨酸;还原型含硫基,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及半胱氨酸。正常机体存在少量同型半胱氨酸,还原型仅占 2%。 Hcy 在细胞内代谢途径有三条:(1)Hcy在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synthase,MS)及辅酶维生素B12参与下,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而5-甲基四氢叶酸是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 MTHFR)催化下还原而来;(2)Hcy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及辅酶维生素B6参与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胱硫醚进一步断裂成胱氨酸和α-酮丁酸; (3)Hcy 在细胞内形成后排出至血浆参加循环。Hcy合成和代谢途径及其相关的酶系统、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的缺乏、MTHFR、甲硫 氨酸合成酶(MS)、CBS的缺陷都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由于维生素B12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叶酸是体内甲基的供体,当两者缺乏时可导致MTHFR及CBS活性的降低,阻碍蛋氨酸的再生成,从而造成了Hcy在体内的蓄积。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

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越低,血浆Hcy水平越高。Hcy合成和代谢途径及其相关的酶系统缺陷、营养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都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除营养、遗传因素外,年龄、种族、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咖啡、高蛋氨酸饮食等)、地区、药物(氨甲喋呤、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和其他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均会影响血浆Hcy的水平。故当前认为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形成机制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是营养因素,即代谢辅助因子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的缺乏; 另一个是遗传因素,如MTHFR、CBS的基因突变使酶活性降低等,均可导致Hcy在体内蓄积。就与脑卒中的关系而言,前一因素在目前可能更为直接、更为重要。血浆Hcy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且男性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45岁以上者升高的尤为明显。绝经前女性的Hcy浓度通常比男性低20%,绝经后则升至同龄男性的水平。但也有调查发现,血浆Hcy水平与性别并无明显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应用 心脑血管疾病 Welch等认为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反应经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破碎”沉积于血管壁,通过一系列反应并有副产物氧化放出,损伤血管壁后,平滑肌细胞分裂修补造成“疤痕”。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

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 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5.1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

血氨检测临床意义

正常人体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临床意义:血氨值偏高可能影响肝病患者肝昏迷的发生.其根据主要是:①本病发作时患者血氨及脑脊液中氨浓度明显升高;②给某些肝硬变或慢性肝病患者大量高蛋白饮食或含铵药物,可诱发本病;限制蛋白质摄入和采取降血氨治疗后,病情有好转,可使患者从昏迷中清醒.③给动物喂食大剂量铵盐可使门静脉血氨浓度升高,当超过肝脏处理氨的能力时,体循环血氨升高,动物出现神经症状及昏迷.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目前认为主要是造成脑能量代障碍,以及直接干扰神经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而造成.但是氨中毒不是肝性脑病的唯一发病机制.因为部分患者血氨并不增高,另一些血氨增高的肝病患者并不出现肝性脑病,昏迷程度也不与血氨升高呈平行关系,降低血氨措施并不对每个病例都有效 血氨(blood ammonia;plasma ammonia;serum ammonia):体各组织各种氨基酸分解代产生的氨以及由肠管吸收进来的氨进入血液,形成血氨。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血清:22—45umol/L或40—80ug/dl(酶法)。换算成SI单位因素:0.587.

血氨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1-05-25 06:31:46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人体血氨(Plasma ammonia)含量极微,但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代。血氨的来源增加和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氨测定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化特性 血液中氨的 人体血氨(Plasma ammonia)含量极微,但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代。血氨的来源增加和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氨测定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化特性 血液中氨的来源主要为肠道中细菌分解尿素和由氨基酸脱氨所生成。此外,组织细胞中有多种脱氨酶,能使蛋白质、核苷酸脱氨而生成氨。在正常情况下,氨的主要去路是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此外,脑和肾脏等器官的氨与谷氨酸作用生成谷氨酰胺后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转变成尿素或其它含氮化合物后由肾脏排出体外,或形成铵盐随尿排出。 二、标本 血氨测定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留取收集。血氨测定不能用血清做标本。应用抗凝血做标本,抗凝剂可用非铵盐的肝素、EDTA和草酸盐三种。血氨测定时,标本的正确留取和收集方法如下:

降钙素原(PCT)的检测

降钙素原(PCT)的检测时间:2010-06-04 13:45来源: 作者: 点击:195次字体大小: [ 大中小 大中小 核心提示: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lt;BRg 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另外,PCT只是在少数患者的大型外科术后1~4d可以测到。 PCT水平的升高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即使没有细菌感染或细菌性病灶。但是,在这些病例中PCT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从肠道释放细胞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起诱导。 19.5.1指征 PCT是诊断和监测细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一个参数。 PCT的测定可以预示为: 作为一个急性的参数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期,多处创伤后)以及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影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评价严重炎症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S。 19.5-1血清PCT在各种疾病中的类型 PCT升高PCT降低或稍微升高 细菌性感染伴随系统性炎症反应,例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病毒感染,例如:乙肝,HIV,CMV 脓毒症,MODS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 全身性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类型I~IV)寄生虫感染(痢疾)局部局限性细菌感染、溃疡、浅表微生物移植发展 细菌引起的ARDS 中毒引起的ARDS 胆管引起的胰腺炎中毒性胰腺炎 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 新生儿脓毒症局部微生物移植发展 外科大手术后的一些病例小或中等规模外科手术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19.5.2检测方法 免疫发光测定法

血氨检测临床意义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临床意义:血氨值偏高可能影响肝病患者肝昏迷的发生、其根据主要就是:①本病发作时患者血氨及脑脊液中氨浓度明显升高;②给某些肝硬变或慢性肝病患者大量高蛋白饮食或含铵药物,可诱发本病;限制蛋白质摄入与采取降血氨治疗后,病情有好转,可使患者从昏迷中清醒、③给动物喂食大剂量铵盐可使门静脉血氨浓度升高,当超过肝脏处理氨的能力时,体循环血氨升高,动物出现神经症状及昏迷、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目前认为主要就是造成脑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直接干扰神经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而造成、但就是氨中毒不就是肝性脑病的唯一发病机制、因为部分患者血氨并不增高,另一些血氨增高的肝病患者并不出现肝性脑病,昏迷程度也不与血氨升高呈平行关系,降低血氨措施并不对每个病例都有效 血氨(blood ammonia;plasma ammonia;serum ammonia):体内各组织各种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氨以及由肠管吸收进来的氨进入血液,形成血氨。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血清:22—45umol/L或40—80ug/dl(酶法)。换算成SI单位因素:0、587.

血氨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1-05-2506:31:46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载 人体内血氨(Plasma ammonia)含量极微,但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血氨的来源增加与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氨测定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化特性 血液中氨的 人体内血氨(Plasma ammonia)含量极微,但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血氨的来源增加与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氨测定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化特性 血液中氨的来源主要为肠道中细菌分解尿素与由氨基酸脱氨所生成。此外,组织细胞中有多种脱氨酶,能使蛋白质、核苷酸脱氨而生成氨。在正常情况下,氨的主要去路就是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此外,脑与肾脏等器官的氨与谷氨酸作用生成谷氨酰胺后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转变成尿素或其它含氮化合物后由肾脏排出体外,或形成铵盐随尿排出。 二、标本 血氨测定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留取收集。血氨测定不能用血清做标本。应用抗凝血做标本,抗凝剂可用非铵盐的肝素、EDTA与草酸盐三种。血氨测定时,标本的正确留取与收集方法如下:

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PCT)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是降钙素(calcitonin,CT)的前体肽。降钙素可被酶裂解为许多小的片断,最终形成氨基降钙素原、成熟的降钙素和钙抑肽。降钙素原可以以游离形式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清PCT水平很低,大多低于O.lng/ml;新生儿出生2天内PCT生理性增高,最高可达21ng/ml;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浆PCT值可达1.5ng/ml。 正常情况下,CALC-I基因在甲状旁腺中的转录处于抑制状态。微生物感染可诱发CALC-I基因表达的普遍增加。并且从所有的实体组织和全身各种类型的细胞中(比如肝、肾、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等)不断的释放出PCT。在败血症时CT-mRNA的转录表达普遍升高,超过许多经典炎症细胞因子,如TNF,IL-6的mRNA的表达。然而由于实体细胞缺少分泌颗粒,所合成的PCT未被酶加工成CT就直接释放入血使血清中PCT水平迅速升高。这种升高与感染的严重性和死亡率相关。与此同时血清中降钙素水平正常或仅轻度升高。这是由于在经典的神经内分泌过程中,CT-mRNA的表达被甲状腺C细胞负反馈抑制,并且由于实体细胞中缺乏分泌颗粒和内切酶,生成的PCT不能被加工成CT。另外,白细胞也不是PCT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几乎完全清除了白细胞的败血症病人体内,依然存在高浓度的血清PCT水平,而在败血症中实体细胞才是PCT的主要来源。炎症反应释放的PCT可以被细菌毒素,如内毒素直接诱导,也可由细胞介导的宿主反应,如IL-1、TNF-α、IL-6间接诱导产生。此诱导过程可以被病毒感染时释放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阻断,所以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中的PCT浓度一般都低。 二动力学过程 降钙素原在感染后2-3h,水平即可增高,例如使用内毒素诱导后,在2-3h即可检测到PCT 水平轻度升高。随后PCT水平快速升高,6-12h后到达顶峰,在48h内保持较高水平,2d 后降到基线水平。半衰期大约25-30h,另外PCT分子在体内外都非常稳定。 三PCT在各种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一) 降钙素原在败血症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败血症(sepsis)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人体对感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引起。它可以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进而可以导致多器官的功能衰竭。这也是败血症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年有75万败血症患者,超过21万(28%)死亡,是ICU主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报道。根据败血症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败血症,严重败血症和败血症性休克。随着严重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相应升高。在败血症时,感染的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检验科 丙氨酸转移酶(ALT) 增高: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中毒型肝炎、胆管炎、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组织受损、药物性肝损害(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抗癌药、四氯化碳、酒精、铅、汞等)。 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r-谷氨酰转移酶(GGT)又称为r-谷氨酰转肽酶(r-GT) 增高:胰腺癌和泛特氏壶腹癌、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避孕药等。 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变活动期、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胆道阻塞、肝癌等。 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心肌梗塞、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肺梗塞、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及肺癌等。(由于各组织中LDH含量较血清高上千倍,微量损伤也足以引起血清LDH升高,故该项检查敏感性较高,正因为如此,其特异性就相对较差,但这一特点可以用于分析无明显原因升高的LDH及其同工酶,可以为早期发现无症状肿瘤病人提供线索)。(同工酶有:LD1—LD5) 胆碱脂酶(CHE) CHE是判断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胆碱酯酶在肝脏中合成,然后分泌到血液中。 增高: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等。 减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中毒时,其活性明显降低;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阿米巴肝炎),肝脓肿和肝硬化病人中,约有50%患者ChE活性降低,各种肝病时病情越差,其活性越低,持续降低无回升迹象者多预后不良;肝、胆疾病都会引起ALT、r-GT升高,往往难以进行鉴别,如果增加ChE测定,可以发现ChE活性降低者均为肝脏疾病,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营养不良时亦可减低。

降钙素生物的学特性及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PCT)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PCT生物学特性 英文全称:procalcitonin 英文缩写:PCT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1996年开展起来的用于检测细菌感染所致炎症反应的较好指标之一。它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体物,含有11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13000 KD,由N末端-降钙素-C末端三部分组成,其不会降解为降钙素,不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体内半衰期为25-30 h。文献报道体内产生PCT的主要部位在肝脏,其他如外周血单核细胞、脾、肺或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也是产生PCT 的重要场所。内毒素、细胞因子可刺激PCT的释放。 PCT在健康人血清中水平极低,几乎不能被检测到;在全身性细菌感染(特别是败血症、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迅速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局部感染患者,PCT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或者略有轻度升高。随着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PCT水平也明显升高,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PCT水平迅速下降,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PCT临床意义 PCT是严重细菌性炎症和真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而且也是脓毒症和炎症活动有关的多脏器衰竭的可靠指标。PCT不仅是用于鉴别诊断的急性指标,而且是监控炎症活动的参数。PCT的检测应是一系列的,即每日检测和特别病例中的短间隔检测,如每8~12h。即使因急性鉴别诊断而做的单个检测也应该继续做随后的监控。 1. 细菌性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不明原因的炎性疾病中,PCT可表明由细菌引起的可能。在非细菌性疾病中,PCT 浓度是低的。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PCT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细菌重复感染或脓毒症。 2. 监控具感染危险的患者 可以通过PCT监控对有感染危险的重症患者监护。由于PCT只是在全身细菌性感染或脓毒症时合成,而不在局部炎症和轻微感染中合成,所以PCT在监控严重干扰时是比CRP、IL-6、体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更好的工具。PCT在充分刺激下,于2~6h内产生。 3. 病程监控和预后 在严重的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如脓毒症和MODS,PCT升高的程度是炎症活动的反映。

血氨检测临床意义(最新知识点)

血氨检测临床意义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 /L). 临床意义:血氨值偏高可能影响肝病患者肝昏迷的发生。其根据主要是:①本病发作时患者血氨及脑脊液中氨浓度明显升高;②给某些肝硬变或慢性肝病患者大量高蛋白饮食或含铵药物,可诱发本病;限制蛋白质摄入和采取降血氨治疗后,病情有好转,可使患者从昏迷中清醒.③给动

物喂食大剂量铵盐可使门静脉血氨浓度升高,当超过肝脏处理氨的能力时,体循环血氨升高,动物出现神经症状及昏迷.?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目前认为主要是造成脑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直接干扰神经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而造成.但是氨中毒不是肝性脑病的唯一发病机制。因为部分患者血氨并不增高,另一些血氨增高的肝病患者并不出现肝性脑病,昏迷程度也不与血氨升高呈平行关系,降低

血氨措施并不对每个病例都有效 血氨(blood ammonia;plasma ammonia;serum ammonia):体内各组织各种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氨以及由肠管吸收进来的氨进入血液,形成血氨.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血清:22—45umol/L或40—80ug/dl(酶法)。换算成SI单位因素:0.587. 血氨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1—05-25 06:31:46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载 人体内血氨(Plasma ammonia)含量极微,但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血氨的来源增加和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氨测定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化特性 血液中氨的 人体内血氨(Plasma ammonia)含量极微,但氨对人体有毒,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血氨的来源增加和去路减少,都会引起血氨增高.血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_综述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年10月第5期(总第145期)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 王蓉,陈雪雯,李桂珍审校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20【临床医学】 摘要: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激素,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经细胞内蛋白水解酶水解后形成的活性成分。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严重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异位生成,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许多临床研究证明,PCT在不同医学领域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PCT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随着临床实践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关键词:降钙素原;炎症;感染 随着侵损性诊断操作、细菌耐药性、严重烧创伤发生率、器官移植患者和放化疗患者的增加,医院性感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目前,这些感染并发症仍是危重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对这些感染并发症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感染并发症的传统诊断指标存在着耗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近年来发现,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2~4]。本文就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1概述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KD的糖蛋白。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PCT在全身性炎症反应(2~3h后)早期即可升高,因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5,6]。在局部感染、病毒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性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只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才明显增加,这就决定了PCT的高度特异性,因此也可用于各种临床情况的鉴别诊断。PCT浓度和炎症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因而PCT又可作为判断病情与预后以及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 2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2.1血液肿瘤科对因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来说,严重的感染是致命的并发症。化疗期间有多种原因引起发热。发热通常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症状,但有时是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肿瘤细胞溶解引起的发热较常见,大多数病例的发热源仍不清楚。PCT 有助于对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7]。即使是化疗患者,PCT对是否有败血症感染也能作出可靠的检测和评估[8,9]。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常常缺乏炎症的特异性症状。PCT在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表现与无免疫抑制患者中观察的结果相似。其诊断价值已明显优于CRP和细胞因子[10]。 2.2内科内科重症监护医疗中的问题常围绕着感染的诊断及是否与感染有关的鉴别诊断而进行。对炎症严重程度及其治疗结果的评价是否有效,是有效治疗方案的必要前提。 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相似菌感染及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因此,PCT能很方便地运用于内科医疗中常见的疾病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如:成人呼吸窘迫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学的鉴别诊断[11];胰腺炎感染性坏死和无菌性坏死的鉴别诊断[12];鉴定感染时发热,如接受化疗的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鉴别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恶化与风湿性疾病伴系统性细菌感染;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13];对接受化疗的中性粒细胞低下症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生命危险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对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器官移植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严重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同时用于感染和移植排斥反应的鉴别诊断。 2.3移植外科成功的器官移植常受到像严重感染这样的并发症的挑战。31%的患者器官移植后第一年内发生感染,感染症状可被急、慢性排斥所掩盖,因此对排斥反应期出现的感染不能作出早期和可靠的诊断。器官移植患者使用PCT检测,可早期引入治疗 3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