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现状

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现状
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现状

我国要紧高新区进展现状

目录

一、我国高新区进展现状 2

二长沙高新区 4

三、大连高新区 7

四、西安高新区 10

四、济南市高新区 12

五、洛阳高新区进展 15

六、南昌高新区 18

七、乌鲁木齐高新区 22

八、潍坊高新区 24

九、都市科技园的以后趋势 26

一、我国高新区进展现状

从1991年正式创办至今,国家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

重要基地和科技体制改革“实验区”,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要紧经济指标保持近30%的高速增长。2006年是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15周年,也是科技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始年。2006年,53个国家高新区高举火炬旗帜,按照“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和“五个转变”的要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坚持走内涵式进展道路,加快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步伐,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

作用,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43320亿元,工业总产值35899亿元,工业增加值8520亿元,实现利润2128亿元,上缴税额1 979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5.3%,实现出口创汇1 361亿美元;实现生产总值(GDP)1204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高新区企业R&D经费投入达1054亿元,占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2.4%,占全国R&D总支出的35.1%;国家高新区制造的经济效益,特不是制造的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的都市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有21个国家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己占到所在都市的30%以上,有11个国家高新区的GDP占当地都市的20%以上。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进展和聚拢。2006年入驻国家高新区的企业不断增加,达45828家;收入超1 00亿元企业60家,超50亿元76家,超30亿元101家,超过10亿元426家,过亿元企业达3466家。已有上市企业573家。

三是土地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在已开发建成的485平方公里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土地当年平均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1.6亿元,工业总产值35.7亿元,工业增加值8.8亿元,净利润2.1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

四是从业人员和科技创新人员持续增加。2006年末,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573.7万人,其中科技人员98.6万人,占总数的17.2%:女性科技人员20.8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21.1%。2006年,国家高新区吸纳了22.5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有效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五是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幅明显。2006年,国家高新区科技经费支出总额为1584.5亿元,超出上年245.6亿元,同比增长18.3%。科技经费支出前五位的园区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国家高新区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达到了1054亿元,高出上年247.8亿元,同比增长30.7%。R&D经费占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2.4%,占国

家高新区GDP的比重为8.7%,占全国R&D总支出的35.1%。

六是科技活动项目及科技机构数量增多。2006年高新区企业在科技活动中参与的科技项目数量已达到1281 79项。科技项目数最多的前5名高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厦门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占高新区全部科技项目数的54.4%。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数63472项,R&D项目数601 59项。新产品开发项目最多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达到1 5848项,R&D项目数最多的仍然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达到24202项。

2006年高新区企业创办的科技机构数量已达到6863个,创办科技机构数量最多的5个高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珠海高新区、西安高新区、郑州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在科技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己达到24万人。

七是科技活动产出情况来势较好。2006年,高新区的新产品产值达到8456.5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为8119.8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2.5%。达到这一比重的高新区有20个。新产品出口额达到195.2亿美元,占高新区出口创汇总额的14.3%。新产品出口创汇超过1 O亿美元的高新区有5个:中关村科技园区、天津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南京高新区、深圳高新区。新产品出口总额为106.3亿美元,占高新区全

部新产品出口总额的54.4%。高新区25个出口基地的新产品出口总额为152.7亿美元,占高新区全部新产品出口总额的78.2%。

2006年,高新区企业已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件,比上年增加了16l88件,同比增长101.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最多,为10169件,有限责任公司7255件,股份有限公司4918件。高新区每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数为56.8件,达到或超过这一比例的有高新区12个:天津高新区、青岛高新区、潍坊高新区、大连高新区、深圳高新区、长沙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沈阳高新区、合肥高新区、昆明高新区、郑州高新区、西安高新区。

国家高新区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迅猛进展过程中,在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推动扩大就业、技术扩散等方面发挥着明显的作用,而且,大部分的国家级高新区,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有的差不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的重要基地。如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的东湖高新区、深圳高新区等。目前高新区的差不多分布情况是:依托智力密集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中心都市29个;依托对外开放条件较好的沿海都市1 3个;依托军工企业密集和老工业基础都市1 2个。接着坚持以“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强化自主创新,正在成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的重要

高地。

总之,通过10余年建设和进展,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地点经济增长最快、投资回报率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具有极大进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基地,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地点经济进展、推进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生力军。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上高度评价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对人类社会进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进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觉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长沙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拢了一地的科技精英和产业精英,是促使区域内产品升级换代的“急先锋”,是引领区域经济快速前进的“火车头”。高新区的这一巨大作用,在遐迩闻名的长沙高新区的辉煌成就里得到了具体的印证与彰显。

长沙高新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2002年要紧经济指标排序中,总产值居第14位,利润居第8位,1993年、1998年、2001年、2003年连续被科技部评为全国

先进高新区,2004年又被评为全国科技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总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创建15年来,长沙高新区秉承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办区宗旨,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和产业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成就。截至2003年底,全区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610亿元,工业总产值1430亿元,实现利润14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6亿元,出口10亿美元,年均增长都在60%左右。

2003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完成403.9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25.5%;高新区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352亿元,增长27.1%;实现利润29.9亿元,增长15.5%;上缴国家税收20.8亿元,增长19.5%;出口2.5亿美元,增长13.6%,分不占全省高新区技术产业总量指标的42%、36.7%、32.4%、27.6%和22.3%。

2004年1至11月份,长沙高新区产业又获得快速增长。全区共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396.3亿元,同比增长34%;总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35%;税收16.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22%;出口创汇3.79亿美元,同比增长68%。截至11月,总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有60家。

目前,长沙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

新材料和现代农业及生物医药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现有企业1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先后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项目1300多项,其中122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11项列入国家、省火炬打算,48项列入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高新区内年收入过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22家,尤其壮观的是,形成了一批如LG飞利浦曙光、远大空调、中联重科、湘计算机、海利化工、创智集团、金瑞科技、三一重工、湘邮科技等60多家品牌龙头企业组成的强大阵容。长沙高新区还形成了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分不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沙高新区管委会颁布出台了《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实施意见》,若干项国家“863”打算项目,已顺利通过专家验收。隆平高科公司荣获国家驰名商标,三辰卡通集团的“蓝猫”系列卡通片享誉全国,使长沙成为“动漫之都”,与北京、上海成鼎足之势。现在,长沙高新区已成为省、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麓谷科技新城是长沙高新区2000年新开发的一个集中产业园区,是长沙市重点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聚拢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和生态新城的样板区。

麓谷坐落于岳麓山下,北临319国道,东枕湘江,南邻岳麓

山大学科技城,西接都市环线,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麓谷配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园区水、电、路、气、通讯、土地平坦等“七通一平”均已完成,高档生活小区、星级宾馆、会展中心、公园、广场、学校、医院等规划齐备。

麓谷产业定位明确,依托软件、新材料和传感技术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和集聚效应,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三大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崛起,以战略投资为核心、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生态链正在加速生成。

麓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入园企业可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给予的国家级高新区在财政税收、土地价格、工程报建、行政收费等方面的最优惠政策。作为省市经济进展的重中之重,麓谷实行“封闭式治理、开放式运作、社会化服务”,高新区管委会享有市级经济治理权及相应的行政治理权。园区内创业孵化、投融资和社会中介三位一体的支撑服务体系差不多建立。园区内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园、橡树园等上规模上档次的孵化器,能够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17家风险投资、咨询、担保机构,承担着市场融资功能;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市场、专利事务所、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园区周边的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中国闻名高校可为企业进展提供源

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园区“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碍”的投资环境,吸引着海内外投资者纷至沓来。目前,园区已引进包括日本东洋电机、台湾长远锂科、长重机器、中科软等在内的60多家企业入园进展,可能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近400亿元。

长沙高新区(麓谷),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在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富吸引力的投资首选区域。下一步目标,确实是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一流高新区

2、长沙高新区的进展优势和不足。

1)进展优势: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先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为长沙高新区带来了重大进展机遇,长沙高新区目前还面临着二次创业的进展机遇。株洲也有国家高新区,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实行一体化,如三地城际问的手机通话资费按本地花费计算,这因此节约了用户的通讯成本;长株潭三市构成的都市群经济总量目前已超过武汉三镇.湖南人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地域文化精神,这与高新区鼓舞技术创新的理念是契合的。另外,袁隆平、黄伯云的国家级获奖也为长沙高新区增加了品牌效应。

2)不足:高新区区位因素不太有利,因为长沙不处于沿海,

又不是直辖市,企业产品出口量较少.湖南省“211”高校较少,人才储量较少,而吸引外省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的人才来长较难。长沙高新区的规模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位于第二梯队末尾,2005年营业总收入为632。l亿元在53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9位。而在2006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超过300亿元的22个高新区、工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的32个高新区、上缴税额超过20亿元以上的13个高新区、实现利润超过20亿元的13个高新区、出口创汇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14个高新区等名单中,未见长沙高新区的踪影.。

三、高新区的进展对策

1、注意高新区的区位特色和合理布局,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并兼顾一定的合理化的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园区品牌宣传,形成鼓舞创新的文化氛围,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长沙高新区要注意进展影祝产业和动画产业,将此创意产业集群纳入到高新区中。高新区要树立为当地的区域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使命,做大做强,争取正向的滚雪球式的“马太效应”,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正反馈机制。

2、形成进一步的“洼地效应”,这与大海的特点相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

高新区要有大海的胸怀.实际上,这是个良性循环上升的过程,高新区内的产业集群进展起来后;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带来更多的税收和红利;二是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三是演化为磁铁来吸引更多的区外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四是土地增值收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亦庄开发区原来离城区较远,但目前这两处的房地产价格今天已扶摇直上,笔者可能,十年间应至少翻了两番。

3、官、产、学,研等创新主体相融合,中介(投融资、法律、会计服务、咨询等)、信息、人才、资本、技术、设备、原材料、市场、物流等生产要素相匹配。国家高新区的进展,离不开国家和当地政府、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要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投入大、风险大、产出大、增长快等特点,高新区的投融资平台的建设甚为重要。要鼓舞投资高新区,加大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力度,对高新区中有巨大进展前途但尚未产业化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具体做法可通过占有这些企业的一定股权作为回报。

4、注意高新区在所在都市中的总体布局,从专门大的意义上讲,高新区确实是新城区,要注意高新区本身的进展基础,周边环境、交通运输、人才、资金等因素,要和老城区的产业结构

改造和升级相联系,形成整个都市产业进展一盘棋,力争和谐和可持续进展.

三、大连高新区

大连高新技术园区是1991,年3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大连市的对外开放先导区、科技兴市的示范区。园区总占地35.6平万公里,由七贤岭产业基地、双D港、软件园等进展区域组成。

大连高新区走过了十八年的建设进展历程。十八年来,高新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坚持“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按照“建特色园区,创全国一流"的进展埋念,不断推进“一区多园"进展战略,着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进展。2007年,园区全年总收入1134.7亿元,增加值339亿元,工业总产值949亿元,进出口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七贤岭产业基地位于大连市区西南部,占地5.85平方公里,由产业区、创业服务区、生活区和旅游疗养区组成,是高新区进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区域,孵化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区域。中国华录、华信电子、美罗药业、路明科技、瓦轴THK、共立精机和爱立信、戴尔公司等

企业先后聚拢,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制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为特色的产业讹基地。位于七贤岭的大连创业园创建于1991年,其主体为大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大连高新区管委会为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提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998午,“创业中心”首批通过国家科技部认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本着“鼓舞创业,宽容失败"的孵化理念,创业园充分发挥孵化器的作用,以日臻完善的专业化、多样化的孵化手段,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IBM的北亚研发中心等5家国外大公司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的相继入驻,使园区的“区域技术总部经济"呈现快速进展态势。园区先后引进了毕博的全球研发中心、SAP的北亚研发中心、IBM 的北亚研发中心、阿尔派汽车电子的北亚研发中心相继落户园区。加上此前入驻园区的爱立信的中国结算中心、索尼的北亚研发中心、戴尔的北亚研发中心、埃森哲的全球研发中心、GR的北亚研发中心、欧姆龙的北亚研发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中心的生物材料研发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生物工程中心、中科院化物所的北万生物研发中心,园区总部经济达14家。

大连高新区是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动漫走廊"尽管启动时刻短,但进展势头好。目前,该基

地已入驻动漫游戏企业近50家,这些企业中既有在世界动画制作领域排名前5位的韩国东吴动漫制作有限公司,也有世界最大的视觉技术企业水晶石公司,还有在我国动画制作领域排名前10

位的大连东万龙动画进展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手机游戏开发商大连追梦坊数码科技公司,同时包括美国的KW、北京金山、大连拓天、大连海维多媒体等一批知名动漫制作和网络运营企业。2005年大连高新区被国家广电总局认定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文化部正式授权大连高新区筹建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2005

年大连高新区动漫产业实现收入8000多万元,彰显出动漫产业巨大的进展潜力。2006年动漫产业产值达3.5亿元。

“双D港”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数字科技园区和生命科技园区构成。差不多形成了光通信产业园、数字化制造园、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和双D创业园等“一港多园"的产业格局。其北区产业格局正在向光电、视听、集成电路产业方问进展,南区的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园正在申报省级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基地。目前,园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已达200多家。随着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功能的日益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生物医药项目相继落户产业园,珍奥生物、亚维药业等企业渐成规模。2005年10月,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园被科技部授予国家

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大连软件园是大连软件产业的要紧基地,成立于1998年,面积3平方公里。至2007年底,园内共有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出口4.8亿美元。大连软件园采纳了“宫助民办”这一独特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优势,推动了园区建设的快速进展,为软件产业的进展开创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大连软件产业的进展以国际化为突破口。大连高新区的抉策者提出了建设中口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和中国IT外包中心的进展目标,充分发挥与门本毗邻、经贸频繁的区位优势,积极开拓对口软件市场,大批承接日本软件外包业务,并吸引日资软件企业入驻。现在,对日本的软件出口和外包已成为大连高新区软件产业的一大特色,连续几年占大连高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出口总额比例的80%以上。大连高新区还鼓舞企业开拓占全球软件市场份额55%的美国市场,通过软件联盟整体接单、设立国外公司承揽业务、聘请发包地职员等多种渠道开拓市场,并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到美国参加中美IT高峰会议、Gartner全球IT年会和美国纽约外包世界展览会等,增加园区企业与目标市场的联系。

正在规划建设的面积150多平方公里的旅顺南路软件产业

带,标志着大连高新区的进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目的确实是要打造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名牌,争创国际软件名城;建设世界一流、亚洲最好的软件产业带,构筑牛国“绿色硅谷”:开发高新技术产业进展新天地;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和软件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一区多园"的进展战赂,大连高新区先后在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建立了10个高新技术产业分园,累计实现总收入3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300多亿元,税收130多亿元。

建区以来,大连高新区总收入一直都保持快速增长。到2007年底,园区累计实现收入达4572.16亿元,是1991年总收入的1288倍,制造了经济进展的奇迹。其中,技术性收入累计实现461.0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累计实现3483.22亿元,占园区总收入的76.18%;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560.59亿元,工业增加值1005.99亿元;园区累计实现净利润达272.46亿元;累计上缴税额达212.69亿元。2007年实现出口创汇12.61亿美元,增长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34亿元,增长30%;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4.87亿元,占大连市的1/5,增长30.2%。

2007年,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172亿元,出口创汇5.6亿美元,均占全市总数的80%。2007年大连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4.81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五分之一,增长30.2%。园区财政科技投入达1.18亿元,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9100余万元,对东软、锦达数据等90多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扶持。园区担保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已达1.5亿元,为64个项目进行了融资担保3.8亿元。2007年园区新建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光电技术平台,与哈工大合作成立了IC产业培训中心,加快推进中科院、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全年新增科技孵化面积3万多平方米,在孵企业达630家,实现总收入超过10亿元。总收入增长较快,2007年实现的总收入是1991年的320倍:技术性收入在2004年之后增长较快,由此可见技术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并由此带来较高的工业增加值;大连高新区实现的净利润逐年增加,2007年的净利润是建园初期的150倍,可见随着大连高新区的快速进展,高新区的利润总额也增长较快,经济呈现健康进展态势;园区在引进内资方面,也加大力度,2007年,引进内资实现63.8亿元。

四、西安高新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j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它位于西安市科研、文教单位相对集中的南郊,总规划面积达34平方公里,已完成15平方公里的开发

建设。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与进展,西安高新区在产业实力、经济规模、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对外形象等方面走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列,多次被评为“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外发区”。199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区领先加入了亚太经含组织科技工业园区网络,2001年被科技部列入我国“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五个国家示范高新区之一,2002年又被联合国工发组织列为中国最具竞争活力的都市和地区之一。西安高新区已成为中西部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岛、经济进展最为活跃的个区域,成为西安新的、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丌放的重要窗口,成为我国进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a总体经济进展

2006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经济进展接着保持述度快、结构优、效益好、活力强的良好态势,全区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区域经济进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要紧经济指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在册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9.9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57.6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92.56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实现合同外资6.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84.28亿元;实现外贸出口6.25亿美元;实现税收总额46.47亿元:实现市级财政收入15.4亿元。

b.产业进展

2006年全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2.31亿元,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四大支柱产业的营业收入分不达到198.04亿元、229.31亿元、180亿元、40亿元,四大支柱产业占到全区营业收入的62%。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区营业收入过100亿元企业有1家:过20亿元企业有11家,比上年增加3家;过10亿元企业有20家,比上年增加4家;过亿元企业达到120家,比上年增加17家。

(1)IT产业

以集成电路、通讯、软件为核心的IT产业优势突出,进展强劲,已初步形成具有高成长性和强竞争力的产业规模。集成电路产业聚拢了德国英飞凌、美国爱尔、美光、应用材料、西岳电子等四十多家企业,正在形成以集成电路设计业为基础、加工制造业(含封装测试)为支撑,异军突起、蓄势待发的集成电路产业,2005年产值超过35亿元(含电子元器件)。通讯产业形成了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华为、中兴、嘉载通讯、西电捷通、字龙等企业为代表,以NEC、富士通、电信十所、电信四所等研究机构为支撑的通讯产业,特不是3G技术商用步伐的加快,为西安高新区

我国能源状况浅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如何正视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科学制定节能规划目标,构建起能支撑我国经济适度发展的能源保障体系,以实现能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拥有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使用的主导能源也不相同。主导能源从化学(矿物)能源向物理能源转换,是当前世界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全球时代背景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现代化建设应确立由初级战略——传统能源发展战略和高级战略——新能源发展战略组成的复合型的能源发展战略。

近年来,资源的日益枯竭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能源甚至成为发动现代战争的根本目的。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寻求和发展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其它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长期使用煤炭等污染的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源短缺、油价飙升,已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要靠能源技术的改进,更要靠正确的能源理论来支撑。就是说,树立科学的能源观,努力把握能源演进的历史及其规律,是深入认识能源问题的实质、切实把握能源问题的发展趋势、探寻能源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而全球性的能源短缺乃至危机,恰好发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严重的瓶颈。 一、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 。其中煤炭的消费已经占76% ,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同时石油和天然气所占能源的消费比例也开始慢慢上升,出现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步加大。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我国能源结构出现的问题 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煤炭是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 综述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标准的制定及编制情况:相关标准有哪些,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管理、技术、服务等),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有的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以及该体系与我国现有的国家公园标准适应性。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森林公园标准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审核导则》、《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操作指南》、《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六项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地标五项。(红字标准需购买)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规范森林开发建设和工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对森林公园的内部区划;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景点与游览方式设计;植物景观工程设计;保护工程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工程设计(包括生态文化及科普宣教设施、餐饮、住宿、娱乐游憩、购物、医疗保健、导游标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规定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方法、风景资源基本质量与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公式;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对于森林公园的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森林公园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功能分区;容量与人口;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保护规划;森林景观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宣教中心、博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信息中心 出版日期:2002-5-29 资料类型:免费资料 销售价格:0 资料信息: 加入WTO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程度、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安全确立的战略问题。进入WTO以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不仅由中国自己来开发,而且还必须有条件地开放给世界,让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开发。分析"入世"影响,研究探讨加入WTO对中国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趋利避害,提出对策措施建议,是当前举国上下所关心的问题。 机械装备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体现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起着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作用。发电设备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是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重中之重,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不断

发展的电力工业至关重要。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实力,为装备我国电力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含量更高的高效、先进、大容量、高参数、环保性能好的发电设备方面更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存在诸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相对不强。我国加入WTO以后,发电设备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如何正确分析、估量加入WTO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和企业怎样主动采取措施,尽早防范,趋利避害,引导、促进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民族工业健康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发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建立起实力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具备了向我国电力工业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军工、船舶、石化、环保等提供重大装备,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行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最新-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精品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北部丝绸之路规划之下,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呼包鄂地区发展,紧接着在国家振兴东北经济的规划下,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塑造东西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国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有不同优劣势,充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素的优化配置。 1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近几年,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蒙中地区呼包鄂,相比之下蒙东地区相对慢一些。 由于各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 比如,蒙中地区的包头市以钢铁产业为主,鄂尔多斯是以煤炭和羊绒产业为特色产业,为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东地区中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乳制品产业群,通辽、赤峰地区牛羊肉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内蒙古自治区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有27家,而蒙东地区总共

中国清洁能源现状分析及发展中存在问题

1 清洁能源概念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2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清洁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 1.洁净煤技术 由于我国煤炭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煤炭的清洁燃烧。目前比较成熟的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型煤、洗选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煤炭气化、煤炭液化、洁净燃烧和发电技术等。 2.核电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我国已经建有的核电站分别有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等,运行情况良好。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来源之一,地位仅次于煤炭和水电。根据新浪网消息,我国政府近期规划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将积极发展核电,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远期规划是到2020年,每年核发电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 3.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主要体现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在山东等地,太阳能产业正得到快速发展,许多技术如太阳能电池等也日臻成熟。 4.生物质能 是指由生命物质排泄和代谢出的有机物质所蕴含的能量,我国生物质能储量丰富,70%的储量在广大的农村,应用也是主要在农村地区。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地区正在推广和示范农村沼气技术,技术简单成熟,正在逐步得到推广。我国在生物柴油研究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在福建、四川等地已经建有小规模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产业化。 5.水能 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发电。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6.风能 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在我国的利用也较为成熟。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指出,如果充分开发,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我国甘肃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应用。 7.地热能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有3000多处。地热应用前景广阔,主要指的是有效利用地下蒸汽和地热水,用途可以发电、供暖等。受资源所限,地热发电站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在其他地区,地热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山东省商河县已经建成的温泉别墅就是利用地热供暖,效果良好。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标准的制定及编制情况:相关标准有哪些,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管理、技术、服务等),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有的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以及该体系与我国现有的国家公园标准适应性。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森林公园标准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审核导则》、《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操作指南》、《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六项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地标五项。(红字标准需购买)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规范森林开发建设和工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对森林公园的内部区划;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景点与游览方式设计;植物景观工程设计;保护工程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工程设计(包括生态文化及科普宣教设施、餐饮、住宿、娱乐游憩、购物、医疗保健、导游标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规定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方法、风景资源基本质量与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公式;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对于森林公园的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森林公园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功能分区;容量与人口;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保护规划;森林景观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宣教中心、博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中国林业 地科三班沙玉龙 随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的林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生态建设规模在连续几年大幅度扩张之后,开始转入稳定推进阶段。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营造林业、木材生产及林产工业、森林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林业种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林业科技、林业教育成果不断增加。林业基层建设不断推进,林业国际交流成绩显著。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颁发。在这之后,各级林业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伴随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野生动植物、湿地、大熊猫等专项调查结果的公布,以及全国依法治林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具体来说: 1.全国造林绿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重点工程造林贡献突出,民营林业发展迅速。 200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679.46万公顷,比2003年下降37.87%,人工造林501.89万公顷,飞播造林57.92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119.65万公顷。2005年,全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628.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3.2万公顷、飞播造林41.6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63.6万公顷。2006年,全国完成造林271.7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44.61万公顷,飞播造林27.18万公顷。新封山(沙)育林147.17万公顷。在树种结构上,各地加大了阔叶树、乡土树种造林比重,西部干旱地区加大了灌木林造林比重。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贡献突出,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核实面积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比重的89.8%,核实率达94.3%,合格面积占全国营造林合格总面积的90.0%,合格率达90.2%,高于全国营造林平均水平。民营林业迅速发展,全国非公有经济造林285.30万公顷,占全年造林面积的50.96%。截至2007年底,我国非公有森林面积已占森林总面积的20.3%;在未成林造林地中,非公有比例增至41.1%。2007年全国有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4.9亿株。 2.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工程效益继续显现。 截止2007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已完成营造林面积576.68万公顷,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的84.87%,其中造林面积480.29万公顷(人工造林424.24万公顷、飞播造林56.05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96.39万公顷。在造林面积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不含京津风沙源退耕)、三北及长江流域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分别占13.36%、66.99%、9.85% 、9.33%和0.47%。具体来讲: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最新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迅速的现状,阐述了“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性质和作用,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将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三个体系同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述了这三个体系各自的特点、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提出进一步加强 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森林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系统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十分迅速,已达到相当大的模程度。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做出巨大贡献。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探讨森林公园的概念,明确森林公园在自然保护中的地位,并提出加强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l. 关于森林公园的概念 由于森林公园是新生事物,人们对“森林公园”这一名词的真正含意并非完全理解。普通的“公园”人们并不陌生,它常指城市中供居民娱乐消遣的公共设施,而森林公园却不能理解为“森林”和普通意义“公园”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特定

的含义,森林公园中的“公园”为一专有名词,来源于国外的“国家公园” 一词就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指一类自然保护区。鉴于国家公园的普遍存在,196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第十届大会作出决议,对国家公园进行定义,明确规定国家公园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1 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种、景观 和生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 1.2 政府权利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1.3 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 以上三个特征正是区别普通的“公园”和“森林公园”的关键所在。显然,国家公园强调其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科学意义的特征,这是普通的公园所不能具备的,而森林公园却基本具备了上述三个特征。森林公园的景观主体是森林植被,多为自然状态和半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常常拥有比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该区域已由地方政府划出,给以特别的保护和管理,并主要用于开发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因此,我国的森林公园相似于国外的国家公

世界能源现状及分析

世界能源现状及分析——兼谈燃煤发电的发展与应用 化学化工学院20620151152180 安晓鸣 一言以蔽之,当前全世界的能源使用结构仍然是以石油、天然气和煤三大传统能源为主,辅之以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石油、天然气资源将在2050年前被罄尽的看法已被公认。 由于大量碳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破坏生态平衡的危机,用煤的简单和直接燃烧又受到限制。 核能发电因其碳零排放和生产成本低廉的特点,一度被认为是理想的未来能源,自问世以来一直呈增长趋势。但其安全性和经受自然灾害的能力,最近又受到人们质疑。日本福岛事件后,大批核电工程项目下马,核能发展陷入停滞。 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是一条好出路,但由于占地面积大、太阳能电池的昂贵、低效和高污染,这一可再生能源当前尚难以大量开发利用。 风力和潮汐发电亦属可再生能源,但亦受地域、节气和设备投资的限制。 利用生物燃料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但和粮食生产、经济作物、其它动植物争土地和空间会受到相当程度限制。几年前因生物质能大跃进导致粮食作物产量减少,推高了世界粮价,甚至在非洲酿成饥荒。 而纵观众多新能源,甲烷水合物( methane hydrate) 又名可燃冰,在海洋大陆架深处和陆上永久冻土带有相当的蕴藏量,但目前开采利用在技术上尚有困难,大规模开发利用仍是遥遥无期。 近年来如火如荼的页岩气资源,亦存在燃烧热值低、开采难度大并附带高污染等等缺陷。 总之为使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生活质量能持续改善,在新能源开发和有效利用以及节约减排上还要作最大努力。 目前世界上大规模投入运行并网发电的发电方式主要有四种,火力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及风力发电。 火力发电是传统火电厂采用的发电方式,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一般以燃煤为能源进行燃烧发电。与其他能源相比,燃煤具有热值高、储量大、易运输等优点,一般认为世界上煤资源的储量尚能满足100 ~ 200 年的需求。但是燃煤会产生大量灰渣和CO2,含硫的煤会产生硫酸,形成酸雨,更不必说燃煤带来的碳排放问题。 截至目前,全世界核反应堆的发电量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近20%,在一些工业化国家中核电占50%以上。除极个别情况外,核电站有很好的运行记录,发电的可靠性高,在正常情况下,对环境友好,无有害气体排放。但与此同时,核能发电的运行维护成本高、核废料难以处理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克服民众对核能的恐慌情绪则是绕不开的坎。 水电站集蓄水、节流、防洪、发电等诸多功能于一身,在条件适宜的地区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是水力发电的发电量完全取决于自然因素,有很大的波动性,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错配与浪费。另外,水电站建设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繁殖也有极大影响,像黄河小浪底这样的工程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风力发电近年来方兴未艾,笔者家乡就设有国华电力的风力发电厂。风力发电的前期建设需要天量的固定投资,运行维护的人力成本也居高不下,而并网运行后的发电量却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可以说是一种清洁却不经济的发电方式。此外,风力发电机组需要占据广阔的土地,在选址上极为苛刻。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贵州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贵州经济现状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2]。 大多数人对贵州的认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贵州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3-5]。 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产业低;区域发展不平衡[6,7]。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型式。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的分析精编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及对 策的分析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我国能源现状及利用对策的分析 以前,我们常接受这样的教育: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可是,我们同时拥有庞大的人口,各种常规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能源利用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以前传统的能源利用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发展。 在对我国能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能源现状进行了解,我国现在能源利用方面表现出来的利用率低,不平衡等特点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影响因素。 我国现在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的能源利用。 3.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蕴藏在、,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中、和海域。而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分布

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由于经济,技术,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所有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也呈现不均,所以才有现在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我国虽然能源丰富,但是常规化石能源可以利用率低,开采难度大,例如煤很多需要深处开采,很少可以直接进行露天开采…… 正是由于我国能源自身分布等因素,再加上我国历史,经济条件影响,我国现在能源利用方面也出现了与之相似的特点。我国现在能源利用结构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 1.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常规化石能源是我国现在利用比较广泛的,限于我国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科技水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由于煤炭的使用率比较高,而我国现在的天然气使用普及率比较窄,天然气价格比较低,市场价格体系

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众所周知,电力行业在能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是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电力行业业的蓬勃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资源消耗和污染、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立足我国的国情,探求适合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1]。截至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00万千瓦。其中,火电48405万千瓦,占77.82%;水电12857万千瓦,占总容量的20.67%;核电68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1.1%;风力发电187万千瓦,占0.30%;生物质能等其他发电66万千瓦,占0.11%。我国发电结构以火电为主,全国供电标准煤耗366克/千瓦小时,但是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50克/千瓦小时,相当于一年多消耗1.6亿吨原煤,节能潜力很大。全国用煤的近50%用于发电,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2]。这说明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观,电力行业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电源结构不合理,电源电网建设不协调,资源浪费,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等等。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电力工业还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未来只能进一步加剧这些现存的问题,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解决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冲突等重大现实课题。 2.制约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资源条件制约发展。我国水能、煤炭较丰富,油、气资源不足,且分布很不均衡。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但3/4以上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部。我国煤炭探明保有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我国天然气和石油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3]。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受技术因素限制,多为间歇性能源,短期内所占比重不可能太高,需要引导积极开发。 2.2电力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4]。但我国电力生产高度依赖煤炭,大量开发和燃烧煤炭引发环境生态问题,包括地面沉陷、地下水系遭到破坏,酸雨危害的地理面积逐年扩大,温室气体和固体废料的大量排放等。火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摘要:本文将在对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背景、发展进程、社会生态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在遵循自然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不仅因为其所具有的美丽风景,也为这些公园丰富且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虽然中国的国家公园是为了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们生活,然而,在某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导致当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制度的退化。因此,怎样破解长期困扰我国的“保护与发展”矛盾,如何因地制宜地且合理地制定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确定国家公园在科学发展中的定位,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己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一(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现状 自从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于在1982年建立以来,各类园区纷纷建立,数量迅速增长。目前为止有1865家符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N)定义的国家公园,即以保护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并在保护的前提下提供全体国民观光机会为目的场所。中国的1865处国家公园包括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矿公园,国家水利公园。其中国家森林资源。 国家公园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自2000年开始,游客和收入分别以每年20,和43.6,的速度递增。2009年,有3.33万人次游览国家森林公园,占游客总数的16,。并产生了29.3亿美元收入,聘请近百万人,创造了118144个永久职位。2001年至2008年,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投资额达到47亿美元,筹建了60 100公里的道路网络,40500张床位,和旅游景点周围基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行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人类对气候危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态势。各国对新能源的投资大幅度增长,新能源产能也急剧扩大。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风电是在技术和成本上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形式。尽管短期内新能源还无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供需紧张以及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限制为新能源发展铺就了宽广的道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超乎想象,许多可再生能源资源将逐渐变成商业项目。可以预见,不同能源形式的逐渐替代将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以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石油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油了。 ——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Ahmed Zaki Yamani)新能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太阳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正在起步,2009年科技部成立“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始发动一轮光热攻坚战。目前,我国已完成建设的光热发电项目只有少数几个,且装机容量均在1MW以下。但我国在建和拟建项目较多,这意味着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将呈现突破式增长。据统计,如果所有已公布项目均能实施,2015年前,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GW左右规模,市场总量达450亿元人民币。 (二)风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0MW,同比下降26.5%;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75324.2MW,同比增长20.8%。2012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6台,容量达到127MW,其中潮间带装机量为113MW,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89%。

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水平及其结构的分析

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水平及其结构的分析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电力体制2002年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原国家电力公司(中央电力资产)分拆组建为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大辅业公司。这次电力体制改革,基本打破了垄断,实现了厂网分开,在发电环节引入了竞争机制,极大地解放了电力生产力,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是成功的。 下面就我国目前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与世界电力发展水平做点对比分析,并对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欢迎各位领导和业内人士提出批评和意见。 一、我国电力发展水平及结构分析 (一)装机容量水平及结构分析。 2002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为35657万千瓦,经过五年发展建设,2007年我国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7100万千瓦,五年实现了翻番。每年平均增长25%,创造了我国电力发展乃至世界电力发展的奇迹。我国人均装机也从2002年的0.3个千瓦,增加到2007年的人均0.54个千瓦。五年内人均装机增加了80%,比1980年电力改革开放之初的0.05个千瓦增长了11倍。 目前,我国电力装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据查询,2006年美国装机容量为10.76亿千瓦,人均装机3.6个千瓦,而我国尽管总装机达到了7.13亿千瓦,但人均装机还不到1个千瓦,美国是我国人均装机的近7倍。日本2006年装机2.6亿千瓦,人均装机2个千瓦,日本人均装机是我国的近4倍(3.79倍)。韩国2006年装机约为6500万千瓦,人均装机1.33个千瓦,韩国人均装机是我国的2.4倍。 我国的电力装机中,火电装机5.54亿千瓦,占77.70%,水电装机1.45亿千瓦,占20.40%,核电装机885万千瓦,占1.2%,风电及其他新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