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以辽宁省为例

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以辽宁省为例
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以辽宁省为例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摘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对外投资事业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如我国地区分布的不尽合理,对外投资的管理相对薄弱,缺乏对外投资管理的优秀人才等。本文拟分析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与发展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有益于我国对外投资事业的发展,主要以辽宁省为例。

关键词:对外投资

Abstract: So far, our country in the world economy under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 has obtained more and more big. 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are big gap in our country. If you want to make greater progress, still need to solve many problems in our countre, such as unreasonable distributed region of China, foreign investment mangement is relatively weak, lack of foreign investment management talents,etc.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o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of foreign invesment in China , mainly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一.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

1.背景

对外投资目前是全球化潮流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主要的经济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我国的对外投资企业逐渐从以全球分工出口为参与的方式转变到对外进行直接的投资。从2006年起,我国已经连续九年居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首位。在经济逐渐衰退的情况下,中国各大企业的购买力呈现逆势而上的状态,部分海外学者认为现在中国对外投资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目前是已经是中国对外投资的大好时机。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当前局面对中国而言对外投资不一定是一块“馅饼”,更多的是陷阱,例如辽宁省,主要盛产海产品,海外资产企业居多,对于他们而言,对外进行投资陷阱重重。

2.发展

1979年,我国国务院颁布了15项经济改革的措施,其中的第13条明确规定允许我国各公司出去办企业。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国务院第一次把对外投资作为一项政策确定下来,颁布以后,我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拉开了帷幕。1979年11月,我国北京市某商业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业公司在东京开办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合资经营公司——京和股份有限公司。有了这个开端,我国对外投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迅速发展,据有效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已经突破了5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流量也达到了87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境外投资企业上万家。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已经成为了对外投资大国。

自从1979年起,二十多年的时间证明,我国的对外投资在许多方面大力的促进了我国国名经济的发展。这些进步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第一,我国对外投资,从而巧妙地避开了国际贸易壁垒,拉动了我国将成套的设备及其相关的产品出口;第二,国外资源开发的企业有力的参股控股,从而有力的保障了我国生产设备紧缺的原材料供应;第三,我国对外投资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而且改变了我国过剩的流动性的现状,同时,也有助于释放我国国内生产能力的压力,抚平了我国国内投资固定资产引发的经济波动;最后,我国对外投资李永乐国际资本的同时,

也培养了一批产擅于国际经济发展的人才,也学到了许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回顾我国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9—1991): 这期间经过国务院颁布经济改革的措施,拉开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帷幕。即使如此,这期间也是我国对外投资的探索阶段,所以各个企业规模较小,投入资金较少,对外投资主要还是以政府为主,其他企业为辅。

第二个阶段(1992—2004):这阶段国务院扩大了生产企业对外投资的权限,使得我国对外投资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这阶段我国的进步仍不稳定,存在着大起大落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正在深化改革经济体系,并且我国各大企业的综合实力仍不强大。

第三个阶段(2005年至今):这个阶段我国对外投资相对稳定,并且处于持续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已经突破了5000亿美元,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许多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对外投资迅速增长,并且有了内部优势和所有权优势。这些企业逐渐大规模的加入世界经济的合作和竞争,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跨国企业。

二.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和特点

1.现状

(1)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迅速

我国以加入WTO为机会,并且政府制定了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直接“走出去”的战略。因此企业对外投资迅速增长,从2006年211亿美元,短短的七年,迅速增长到了2013年的5000亿美元,其中金融类对外投资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00.7亿美元。非金融类对外投资777.3亿美元,在全球的对外投资国家(经济体)排名中位于首位。

(2)我国对外投资逆势上扬

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已涉及了大多数地区。从对外投资的地域分布来看,根据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的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年底,我国对外投资已经分布在了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挤进全球三强,首次成为世界三大投资国之一,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我国企业经营程度不断地提高。现在已有69家中国内地的企业入选了《财富》世界500强。从全球的境外企业的国别分布来看,按截至2013年年底的总净额计算,已位居世界第13位,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境内,其次是拉丁美洲。

近几年,我国对外投资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商务院的官网相关报告显示,十六大以后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年均增长26.9%。2011年至2013年,跨国并购类对外投资合计1308.6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51.6%。2012年年底,中国各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对外并购项目457个,实际贸易的金额达到了434亿美元,这两者均创下了历史之最,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对外投资的积极态度。

(3)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多元化

据一位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指出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去年我国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广泛,门类相对齐全,投资相对集中,对外承包的工程市场多元化发展。我国要积极响应了国家“走出去”的战略方针。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年末我国对外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类别。从投资存量上来看,我国对外投资多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等七大领域为主,2013年建筑业的对外投资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投资遍布了全球将近80%的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存量高度的

集中。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1.6万家境内的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对外投资企业将近2.2万家,这两万多家分布在全球的179个国家及地区,覆盖率达到了76.8%;其中亚洲地区的境外企业的覆盖率高达95.7%。2013年年末,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高度集中,前20位的国家及地区的存量累计达到了5000亿万元,占总量的89.3%。

专家预测,中国对外投资必定会不断上升,同时我国政府去各大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也会大幅度的加强。这是因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对外投资的需求量增大,而且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已经逐步形成,这一部分企业需要进行国际化来进一步的扩张。

(4)我国对外投资并购活跃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力度的加强,跨国并购的活动也日益活跃。据数据统计,在2011—2013年之间,跨国并购类对外投资合计1308.6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51.6%。吉利收购了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联想公司受够了IBM个人电脑业务、中石化公司收购了瑞士addax公司股权等重大并购案顺利的实施,各大企业参与了与境外大型运动及投资项目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

有关专家认为,参与跨国并购,对于企业规模发展和走出国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相比以前的小打小闹,现在中国对外投资的单项规模有大幅的增加;而且并购领域进一步扩大,并增加了对发达地区的投资比例。

2.特点

(1)对外投资增速明显

我国的对外投资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比于发达国家长达数百年的对外投资的历史而言,我国的对外投资历史是很短暂的,但是以我国经济本身为参展无进行纵向比较的话,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可谓是十分迅速的。特别是2000年国家提出的“走出去”战略以来,对外投资的发展开始逐步提速。2002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只有27亿美元,2003年为28.5亿美元,但是到了2012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只有 27亿美元,2003年为28.5亿美元,但到了2012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已达到861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2倍,年均增速超过50%。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在全球排第六位。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已达到4247亿美元,列全球第13位,投资涉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对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13500家。

(2)对外投资领域逐步拓宽

中国企业最初开展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能矿领域,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对外投资领域逐步拓宽。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基本上囊括了国民经济中的所有领域,其中商业服务、金融、采矿、批发零售、交通及制造业等6个行业占比最大,约占全部行业的88%。投资领域的逐步拓宽,意味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日趋成熟,各领域、各行业都在利用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及话语权等。

(3)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

中国最初开展对外投资基本上以国有企业为主,可以说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均衡发展,越来越多的非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发展。2012年,民企参与的海外并购数量占到总量的62.2%,首次超过国企,但是从金额上看,仍然很少,只有15.1%。相信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存量中占比还会下降,非国有企业最终将取代国有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军,这也是大势所趋。

三.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1)对外投资规模偏小

大多数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就像一个据点或办事处,仅具备维持能力,而无独立发展及抗风险能力。存在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境外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装备系数低,科技含量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2)对外投资结构不尽公道

首先,在对外投资地区分布结构上,固然我国对外投资遍布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大多数集中在港、澳、台和拉美等地区,它们占了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3/4,而对非洲、欧洲、北美洲和澳洲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于我国拓展境外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其次,在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上,我国对外投资过分偏重低级产品产业,主要以资源开发和低级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层次服务业的投资;从事商品流通的贸易企业偏多。而生产性企业和金融服务性企业偏少。再次,在对外投资的方式结构上,我国80%以上的海外企业属于新建企业,且合资方式占尽大比重,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跨国收购、吞并方式利用较少。投资方式单一,不利于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灵活利用各种投资方式的上风,也影响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速度。

(3)对外投资的宏观治理薄弱滞后

一是缺乏宏观治理的规划和指导。国家对海外投资缺乏宏观治理的规划和指导,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没有和我国外贸市场战略相适应的海外投资的国别政策。二是对外投资治理政出多门,缺乏同一高效的治理机构。目前的对外投资采取由外经贸部(现改为商务部)牵头,国家计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分分头协助治理的方式。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部分从各自的管辖权和治理目的出发,部分协调无章可循,出现重复治理、遗漏治理等局面,导致治理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对外投资的发展。三是对外投资的法规建设滞后,至今尚未出台一部较为完善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治理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导致跨国投资在一定程度混乱无序。四是对外投资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企业难以及时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五是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海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缺乏风险监管、评估的专门机构。

(4)境外投资企业经营机制存在缺陷

我国的企业治理制度固然经过数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多数企业距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还有很大间隔,治理方法和手段都还不适应国际竞争和经营理念的需要。作为我国对外投资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被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所困扰,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机制,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对外经营权、海外投资设点权、海外融资权、外汇的支配使用权等,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上风的发挥和经营空间的扩大。另外,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新题目是,不少投资企业缺乏明确的经营战略,尤其是贸易性企业,有的仅靠赚取国内企业的进出口手续费、治理费等维持生存。

(5)缺乏懂得跨国经营治理的人才

企业间的竞争,回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缺乏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企业开展跨国投资、进步跨国经营水平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大多境外经营职员素质不高,有些不懂技术,不懂当地法律,不具备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知识,甚至不懂外语。以致境外企业经营业务难以顺利开展,严重制约了境外企业的经营治理水

四.推动我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 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DirectInvestment,ODI)是指我国国内企业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且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与国内投资相比,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货币利率、汇率波动复杂,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也更多,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明显大于国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积极评价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产生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才能确保对外直接投资的顺利进行。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993年后,我国成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878亿美元,成为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增加了60余倍。二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延伸。在初期,我国的

企业一般在零售批发、采矿等行业投资,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已扩展到技术开发、商务服务、金融地产、生产制造等产业。三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我国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亿美元,居全球所有国家、地区的第13位,虽然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尽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总量上增长迅速,但在许多项目上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不小损失。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东道国要么以保护资源或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要么因为政权更替等原因致使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并购失败或者即使能够并购成功其后续经营也出现了很大问题甚至项目被迫中止。比如,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过程中由于美国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干预而失败;2009年中铝在收购矿业公司力拓的过程中,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的干预而失败;近年来则出现了我国两大通信企业中兴和华为在美国的投资因“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受阻。东道国政局的变动也给我国的海外投资带来很大风险。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迫使中铁在利比亚总额为42亿美元的3个铁路工程搁浅。此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发达国家恶意设置的各种壁垒也使我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我国投资结构的发展分析

我国投资结构的发展分析 组员:金鹏剑 09120881 张安琪 10120817 刘江娜 10120791 阮丹 10120774 指导教师:肖翔 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投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投资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它通过影响产业结构而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的宏观形势,我国投资结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原有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利润率大幅度降低,外向型企业竞争力下降;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对各行各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特别是对高消耗、高成本企业带来冲击最大;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秩序,给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所有这些问题,对我国未来二到三年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显著的影响。面对这些变化,我国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困难,也是好机遇,只有与时俱进,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专题通过对我国的产业投资结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合理实施并优化我国产业投资结构。关键词:投资结构;优化;政策建议 一、投资结构的概念和调控特点 (一)投资结构的概念 投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量中所含各类投资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实力、水平和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结构,是使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投资结构包括投资的主体结构、投资的产业结构、投资地区结构、投资再生产结构、投资用途结构、投资资金来源结构以及投资技术结构。从宏观的角度通常分为两大类:即地区间的比例关系和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它是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定的经济结构是由一定的投资结构决定的,无论广义上的资本存量的产业结构还是狭义上的资本增量的产业结构都直接决定或影响总供给的结构状况,从而决定或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状况。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投资结构的合理与否是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投资结构的调控特点 投资结构调控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由于固定资本的特殊性,其存量调整只能是渐进性的,增量调整虽然可塑性较强,但由于受既定存量的制约,其变动的幅度也要受到限制,投资结构的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在一个较长时间里才能表现出来。二是投资总量调控要按反周期方式操作,因而可能在较短期限内出现由周期性变化所决定的反方向调控,而投资结构调整的趋势一旦确定,往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与总量的周期运行态势没有直接的关系。纵观我国建国以来的多次投资膨胀,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总是表现为投资总量的过度扩张,是投资总规模膨胀,但从深层次的分析,我国的投资膨胀几乎都是由投资结构失衡引起的,实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煤炭开采的安全、利用率、深加工的研发,石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煤层气等个别气体产业化建设问题等等都在制约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发展在20年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GDP翻2 番,能源消费翻1 番,完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 一 对中国能源现状的认识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资源储量的勘探也越来越清楚。中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据2006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8972.1 万t、天然气28185.4亿m3、煤炭3326.4 亿t;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2006 年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9t, 人均天然气储量2168m3,人均煤炭储量256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中国的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二 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占主导地位,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主流。落后的用煤方式、生产设备、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中国经济现代化正面临能源的严峻挑战: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转换方式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1、 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能源矿产人均探明储量相对较少,煤炭资源可以满足较长期需求,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需要以国外资源作为重要补充,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求。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 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 2、 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尽管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400 亿m2建筑中, 99%属于高能耗建筑。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 ~30%。 3、结构不良,污染严重 能源资源决定了中国能源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不论是火力发电还是工业用煤, 都会造成大量污染排放。SO2和CO2排放量分别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周灵悦 学号:201233745108 指导老师:侯景鑫 时间:2014年12月

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引言 伴随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基于第一个20年(1981—2000年)我国实现“能源消耗翻一番,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可喜成就,国内外一些权威部门对我国2020年能源需求做了预测。在国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中心(ERI)在国际能源专家的协助下于2000年对中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需求按照不同的情景做了权威的预测,预计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采用相关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等措施,2000—2020年之间我国年均能源消费增长将保持在313%—418%之间,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417亿吨(绿色增长情景)与33亿吨(普通措施情景)标准煤之间。国际上,一些机构在20世纪末也对此做过类似预测,如美国能源部门研究认为21世纪前20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在315%—419%之间,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413亿—3212亿吨标准煤[1]。 二、中国能源危机现状 第一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就其绝对量而言,是较为丰富的。1997年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评价:2000米内煤炭资源总量5.57万亿吨,1000米内2.86万亿吨,探明储量(A+B+C)6044亿吨,可采储量1145亿吨;煤炭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12%,褐煤13%;按用途分类:动力煤为83%,炼焦造气等原料煤为17%。1993年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石油总资源量为940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万亿立米,专家预测可采资源量:石油为130-150亿吨,天然气7-10万亿立米。煤层气:2000米内测算资源量30-35万亿立米。水能蕴藏量为6.76亿千瓦,可开发量为3.79亿千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2/3国土面积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平方厘米,风能资源量估计为2530亿瓦,地热能已探明可采储量4627亿吨标煤,生物能:柴薪秸杆为3亿吨标煤,动物粪便等沼气原料为25亿吨;海洋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潮汐能可开发资源量218亿瓦,波浪能理论资源量129亿瓦,潮流能理论资源量140亿瓦,温差能13.2-14.8千亿瓦。 第二,能源生产消费以煤为主,在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由煤炭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1998年,原煤在一次能源生产中所占比重为74.2%,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为75.6%。根据UNEP和UNDP1995年的世界资源报告,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世界为:液体37.1%,气体23.7%,固体29.2%,一次电能9.9%;发达国家:液体36.7%,气体27.4%,固体24.1%,一次电能11.7%;发展中国家:液体37.3%,气体14.1%,固体43.7%,一次电能3.8%;而中国:液体17.5%,气体1.6%,固体75%,一次电能5.9%。 第三,能源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1998年,我国煤炭工业职工总数约占世界煤炭职工人数的52%,而煤炭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21.5%,

辽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及原因

辽宁经济发展不平均的表现及原因 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在享有天辽地宁的美誉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 以辽宁省14个省辖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区域单元,这些地区1992-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测算的指标,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标准差来测算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用变异系数来测算相对差异,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到,1992年以来,辽宁省内的绝对差异在不断增大,但是差异增长速度已经逐渐放缓。相对差异除了在1994年有小幅下降外,其余各年都呈扩大趋势。从1996到2000年的五年里,绝对差异总的增长幅度达到46.1%,平均增长速度约为9.%%,相对差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8%,即绝对差异的平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相对差异。对1992年和2000年辽宁各市的人均GDP 与同年全省的均值做离差,并计算比率,有关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省内经济发展的集中程度增加。辽宁省14个市中,1992年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值的有7个,恰到半数;而2000年,这一数量减少到4个,其余贝个市的人均GDP都较全省平均水平低。这种数据分布,反映了这些为数不多的城市的人均GDP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而且这些数据加大了数据整体的离散程度,即几个经济发达地区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对于全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从比率来看,1992年,全省比率最高的盘锦市(1.774)与最低的朝阳市(0.448)相差1.326;到2000年,比率最高的大连市为1.834,最低的朝阳市仅为0.228,差距增加到1.606。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分析其原因,从三个地区的比较来看,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机遇,借助后发优势,经济水平与中部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地区GDP总量和地区人均GDP水平仍略低于中部地区。中部是以老工业基地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基础雄厚,201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为56694元,沿海地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及战略选择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跨国经营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1)我国企业跨国投资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是从1979年开始的,仅有20余年的历史,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跨国投资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了。但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发展很快。20多年来,我国海外企业数量和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年平均增长率都达到约50%,大大超过了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最初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累计投资设立各类境外企业6960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38亿美元,中方投资约93亿多美元(实际数量和金额远不止于此);已有39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之列,11家进入国际工程咨询设计200强。 (2)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但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从投资主体看,专业外贸公司的海外投资进入萎缩、调整期,而工贸公司,民营、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踊跃,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生力量,中国对外投资主体初步呈现多元化,但大型国有企业仍是中国海外投资的主力军。在2002年中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中,中远以9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雄居榜首。海尔和中兴是其中两家非国有企业,但其海外资产规模均较小。 (3)对外直接投资贸易型企业居多,多元化的趋势在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完善经营体系、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全球化经营效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一些跨国公司将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由传统的制造业转向金融服务业。目前中国海外投资涉及的领域也从过去的以贸易和餐饮为主逐步拓宽到矿产、森林、渔业、能源等资源开发,家用电器、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等境外加工贸易,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咨询服务等行业在内的全方位的经营活动。总体上看,在投资企业中,从事商品流通的外贸企业多,占49.7%.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境外加工贸易(占22.2%)和资源开发(占18.1%)增长比较快。 (4)对外投资区域相对集中,我国的港澳地区以及美欧依然是重点。1990年底,我国801个非贸易性境外企业分布在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而实际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5个发达国家的企业就达240个,占30%;在前苏联、新加坡、泰国和我国港澳地区又集中了另外300家,其中我国港澳地区就集中了140家非贸易性企业。至1991年,我国近千家境外贸易企业,有180家集中在我国港澳地区;另外的700家则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泰国和阿联酋等少数几个国家。迄今为止,中国海外投资最多的是我国港澳地区,占46.8%;其次是北美,占13.7%;第三是亚洲,占11%;第四是非洲,占9.2%;第五是拉美,占7.5%;第六是大洋洲,占6.2%;最少的是欧洲,只占6%. (5)投资方式以新建为主、营运方式以合资经营为主。为了应对日益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高昂的研发成本,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借助战略联盟方式来广泛开展经营合作,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并购、许可证经营、分包、特许权转让及合作生产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特别应注意的是跨国并购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主导因素,2000年全球直接投资流量中,并购占据84.6%,兼并和收购达到1.1万亿美元。 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主要采取新建的进入方式,比例高达48%,其次是战略联盟方式,占39%,收购兼并排在最后,仅为13%.而在所有权比例和控制权决策上,一般选择合资企业的方式。据有关统计,我国包括贸易性企业在内的境外企业中,中方独资经营占34.4%;同国外合资经营的企业占65.6%,如果仅考虑非贸易性企业,这一比重接近80%. (6)投资项目以中小型为主,平均规模在不断扩大。中国的境外投资除资源开发型项目规模较大外,绝大多数都属中小项目,截至2001年9月,资源开发项目的平均中方投资额为1046万美元,贸易项目的平均规模为112万美元,加工贸易项目的平均规模为109万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平均规模稍大,为265万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差距与潜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差距与潜 力 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差距与潜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和引进外资大国,但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可靠的官方统计数据公布.事实上,近年来伴随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已成为受世界瞩目的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2004年,商务部首次正式发布中国(大陆)2003年度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可视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未来,伴随着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不仅作为世

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而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也将作为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参与全球经济竞争。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上的地位较低,并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展望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巨大的潜力。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28.5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982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65倍,相当于1990年的3.4倍。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高速增长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迅速扩张,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985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253倍,相当于1990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据商务部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 从国际排名来看,也可以看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成绩不俗。在基本上由发达国家垄断的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上,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在196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位次稳中有升,投资存量的位次大幅提升,目前流量和存量的排名均在第20名上下(见图1和图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贵州大学袁飞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张,,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主要采用数字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数据来源主要是国家统计局。本文首先针对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叙述,紧接着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其次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地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流量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China,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of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scale,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mainly adopts digital analysis and chart analysis, mainly is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data sources.At first, this paper aimed at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2015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narrative, the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and stock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narration, secondly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is unreasonable, unbalance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investment and other issue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low; Stock;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

论文简述:摘要:对外直接投资、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简略地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着重探讨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问题。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跨国经营作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简略地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着重探讨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问题。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跨国经营 作为跨国公司最典型的特征和一种最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方式,海外投资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正在形成,尤其是外贸体制改革的加快,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体制基础;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为海外投资奠定了经济基础;中国加入WTO,为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提供了契机。如何清醒地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利用机遇,迎接挑战,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做出科学的战略抉择,在国际上寻求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成了我国企业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1)我国企业跨国投资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是从1979年开始的,仅有20余年的历史,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跨国投资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了。但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发展很快。20多年来,我国海外企业数量和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年平均增长率都达到约50%,大大超过了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最初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累计投资设立各类境外企业6960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38亿美元,中方投资约93亿多美元(实际数量和金额远不止于此);已有39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之列,11家进入国际工程咨询设计200强。 (2)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但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从投资主体看,专业外贸公司的海外投资进入萎缩、调整期,而工贸公司,民营、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踊跃,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生力量,中国对外投资主体初步呈现多元化,但大型国有企业仍是中国海外投资的主力军。在2002年中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中,中远以9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雄居榜首。海尔和中兴是其中两家非国有企业,但其海外资产规模均较小。 (3)对外直接投资贸易型企业居多,多元化的趋势在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完善经营体系、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全球化经营效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一些跨国公司将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由传统的制造业转向金融服务业。目前中国海外投资涉及的领域也从过去的以贸易和餐饮为主逐步拓宽到矿产、森林、渔业、能源等资源开发,家用电器、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等境外加工贸易,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咨询服务等行业在内的全方位的经营活动。总体上看,在投资企业中,从事商品流通的外贸企业多,占49.7%.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境外加工贸易(占22.2%)和资源开发(占18.1%)增长比较快。 (4)对外投资区域相对集中,我国的港澳地区以及美欧依然是重点。1990年底,我国801个非贸易性境外企业分布在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而实际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5个发达国家的企业就达240个,占30%;在前苏联、新加坡、泰国和我国港澳地区又集中了另外300家,其中我国港澳地区就集中了140家非贸易性企业。至1991年,我国近千家境外贸易企业,有180家集中在我国港澳地区;另外的700家则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泰国和阿联酋等少数几个国家。迄今为止,中国海外投资最多的是我国港澳地区,占46.8%;其次是北美,占13.7%;第三是亚洲,占11%;第四是非洲,占9.2%;第五是拉美,占7.5%;第六是大洋洲,占6.2%;最少的是欧洲,只占6%.

2018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5315.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33.3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025.1亿元,增长7. 4%;第三产业增加值13257.0亿元,增长4.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008元,比上年增长5.9%。 二、农业[3]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84.0千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88.4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713.0千公顷。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23.1千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90.9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13.4千公顷。全年果园面积352.1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92.4万吨。其中,水稻产量418.0万吨,玉米产量1662. 8万吨。全年油料产量78.1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52.3万吨。全年水果产量788.9万吨。 全年造林作业面积168.0千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9.3千公顷,育苗面积28. 0千公顷,义务植树0.6亿株。全年林木采伐蓄积量253.3万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4.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10.1万吨,牛肉产量27.5万吨,羊肉产量6.6万吨,禽肉产量130.5万吨。全年禽蛋产量297. 2万吨。全年生牛奶产量131.8万吨。全年生猪出栏2495.8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262.2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452.6万吨。其中,淡水捕捞4.9万吨,淡水养殖83.8万吨,海洋捕捞54.7万吨,海水养殖309.2万吨。 全年机耕面积3839.1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4099.9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3.7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不包括渔船)2224.5万千瓦。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对外投资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外投资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对外投资;区域;发展 1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 1.1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1亿美元,首次接近利用外资水平,流量连续3年居世界第3位,存量达882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8位。境外投资企业总数近3万家,遍及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向东道国缴税总额192亿美元,创造186万个就业岗位。我国企业还建立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发挥了示范和带动效应。此外,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136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352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48万人次。“走出去”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1.2对外投资流量快速增长,与吸引外资规模首次接近。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自2003年中国发布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以来,连续12年实现增长,2014年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2002-201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1.3对外投资的存量规模不断扩大,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3.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8,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1.4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地域高度集中。 截至2014年底,中国1.85万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2014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占总量的近9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1.1%。 1.5投资行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第三产业投资流量、存量均超七成。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按三次产业划分,投资流量占比分别为1.3%、25.3%和73.4%;2014年底三次产业存量占比分别为1%、24%和75%。投资存量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依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述4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6867.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7.8%。 1.6并购项目亮点突出,但传统采矿领域交易金额大幅下降。 2014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595起,实际交易总额569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24.8亿美元,占并购交易总额的57.1%。涉及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并购亮点突出。同时受大宗商品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采矿业并购金额虽仍保持首位,但从上年的342.3亿美元大幅下滑到179.1亿美元,同比下降47.7%。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若干特点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若干特点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较快发展期,呈现出投资区域多元化、投资行业广泛化、投资项目大型化、投资方式不断创新、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迅速等特点。 标签:中国对外投资特点 入世后,我国对外投资进入较快发展期。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2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187.2亿美元,年均增长约50%。从2001年入世至今,我国对外投资呈现出若干新特点。 我国对外投资进入较快的发展期,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2-2006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60%。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11.6亿美元,是2002年的7.84倍。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6.3亿美元,同比增长43.8%。2007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61亿美元,占中国同期投资总额的32.6%。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2006年对外投资占全球的2.72%,位列第13位。但是在全球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位列第一。中国对外投资多了,中国的商品和技术走出去的多了,有利于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的地位。 我国对外投资区域多元化 我国初期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港澳、北美地区,近几年逐渐向亚太、非洲、拉美、东欧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多元化的对外经营格局正在形成。目前,我国对外投资业务已扩展到172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末,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750.2亿美元,其中亚洲、拉丁美洲地区占九成,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聚集了投资存量的81.5%。非洲正在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新的增长点。中非传统友谊、中非论坛峰会和中非经济发展的互补性,都成为促进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合作的积极因素。截至2006年年中,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4.2亿美元,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 2007年,“中国投资公司”成立标志着对外投资进入更具“挑衅性”的阶段,以2000亿美元的资本展开投资业务,既包括到发达国家去投资,重在获得管理的经验、KNOW-HOW、研发、品牌和技术,也要去非洲和南美地区投资,以应对中国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国对外投资行业广泛化

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前景分析

课程论文 ——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 和发展前景分析 1.区域特征 1.1沈阳概况简介 沈阳,清朝时称“盛京”,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中国15个副省级市之一,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东北),中国特大城市,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为副省级市、省会城市,所属辽宁省,管辖9区、3县,代管1市,即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县,新民市。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常住人口819.3万人,市内五区户籍人口615.4万人。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00家,地区生产总值6000多亿元。 根据辽宁省及沈阳市规划,沈阳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期进一步提升沈阳在国家城市中的地位。到2020年,沈阳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到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90%,同时全面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东北亚重要城市的目标。 1.2自然地理特征 沈阳位于中国满洲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35℃~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mm, 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最大降雪为2007年3月4日47.0 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过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