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丙烯(PP)市场现状和前景解读

中国聚丙烯(PP)市场现状和前景解读
中国聚丙烯(PP)市场现状和前景解读

中国聚丙烯(PP)市场现状和前景

1. 前言

聚丙烯(PP,是英文Poly Propylene开头字母的缩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量生产的一种合成树脂,它是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α—烯烃(乙烯、丁烯-1、己烯-1)的共聚物,其分子呈线性结构,密度为0.89~0.91g/cm3,比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还低。由于PP具有相对硬度高、比重小、拉伸强度高、透明性好、抗应力开裂和耐化学性能好、耐热挠曲温度高、并具有极好的注塑性能、能随意拉伸和定向、可以与其它材料共混改性等优点,因此PP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五大通用树脂中需求增长速度最快,已逐渐取代钢铁、木材、纸、聚碳酸酯、ABS、PS、尼龙、聚酯等其它合成材料。自1995年起全球需求年均增长率为8.6%,2000年产量达到3000万吨,2003年在4000万吨以上。我国需求增长率高于全球水平,1995-2003年的年均需求增长率高达20%以上。2001年我国PP的表观消费量突破500万吨,达到530.3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PP消费国。2003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PP市场。预计到2007年我国PP市场需求量将比美国高出20%。我国PP制品产量已超过PVC制品仅低于PE制品而居第二位,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5%。主要用于生产纤维编织、注塑制品、薄膜、片材板材、电缆及护套料、吹塑制品以及管材等。

长期以来国内PP制品结构不合理,低档均聚拉丝级产品所占的比例太大,纤维和编织制品超过50%,国内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效益较差;而高附加值的高档料,如无规、嵌段共聚PP、高透明PP以及PPR管材等专用料产量较低。本文根据我们近几年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目前国内PP市场的状况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2. 我国供需概况:

2.1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大型聚丙烯(PP)生产装置以引进技术为主,中型和小型PP生产装置以国产化技术为主。国内聚丙烯产量来自乙烯联合生产企业的约占40%,以炼油厂副产丙烯为原料的约占60%。引进技术主要有釜式反应器液相本体-气相本体Hypol工艺(三井化学技术)及环管式反应器液相本体-气相本体组合法Speripol工艺(原Himont公司,现巴塞尔公司)。并在吸收、消化釜式液相本体-气相本体工艺和环管式液相本体-气相本体工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建成几套4万吨/年Hypol工艺PP装置和几套7万吨/年Spheripol 工艺PP装置。2002年初,上海石化公司采用中国石化自行开发的第二代环管工艺技术,建成20万吨/年PP装置。通过引进技术和吸收改造,国内聚丙烯生产技术目前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尽管如此,国内PP装置仍存在品种牌号少、通用和低档专用料多、装置规模小等问题(装置平均规模不足6万吨/年左右,最大的20万吨/年,最小的仅1万吨/年;

而欧美发达国家的PP装置大都在20-45万吨/年)。

近几年,我国聚丙烯产量增长很快,1995年产量为107.3万吨,2000年突破300万吨,2001 322.5万吨,2002年355万吨,2003年年达到440万吨。目前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有70多家,产能445万吨/年,主要大型企业:燕山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大连石化、大庆石化、抚顺石化、广石化、大连西太平洋和齐鲁石化等。

国产PP中,拉丝级产品占一半以上(其中粉料占60%左右),其它依次为共聚(丙烯与乙烯)和均聚注塑级产品、BOPP产品、纤维级产品等。无规、嵌段共聚产品前些年国内产量较低,近两年产量呈迅速增加的趋势。

目前我国正加快聚丙烯大型化建设,兰州、大庆、茂名石化在建20-30万吨/年PP装置,计划2004年底-2006年投产;中国石化、上海石化与BP公司合资组建的上海赛科石化公司在建25万吨/年PP装置,2005年上半年投产;中海油与壳牌公司合资的惠州南海石化项目在建24万吨/年聚丙烯装置,2005年底投产;福建炼化与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合资的福建石化项目将建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预计2006-07年投产。这些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聚丙烯产能近150万吨/年。另外,武汉90万吨/年、上海100万吨/年、天津80万吨/年、兰化60万吨/年乙烯装置都有配套的PP装置。如果2010年前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将大大缓解我国PP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同时,再加上一些老装置改造扩能,国内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今后规模较小的装置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将很难生存。

2.2 供需状况

虽然我国聚丙烯工业发展迅速,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聚丙烯进口量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1995年进口量突破100万吨;2001年超过200万吨;2003年达到274万吨,进口量占国内表观需求量41.5%。我国自2001年开始PP需求量超过PVC、仅次于PE,位居五大合成树脂第二位。预计到2005年国内产量475万吨,进口量330万吨,表观需求量达到805万吨。1999-2005年中国PP供需状况见表1。

表1 1999-2005年中国PP供需状况

年份产量,万吨进口量,万吨表观需求量,万

吨需求年增长率,%

1995 107.3 106.8 214.1 --

2000 302.3 163.4 465.7

19.6

2001 322.5 208.7 531.2

14.1

2002 355.0 244.2 599.2

12.8

2003 440.0 273.4 713.4

19.1

2005预

测500.0 330.0 830.0

16.3

我国PP进口的主要来源有:韩国、台湾、新加坡、泰国、日本、印度、美国、沙特、马来西亚等。2001年进口料韩国占31.4%、台湾省14.5%、美国10.5%、新加坡10.0%、泰国8.7%、日本8.4%。2002、2003年进口情况见表2。

表2 2002和2003年我国PP进口的主要来源国

国家2002年,万吨2003年,万吨增长率,%

韩国74.3 80.7 8.6

台湾37.4 40.1 7.2

新加坡31.7 31.1 -1.9

泰国22.1 25.4 14.9

日本17 18.3 7.6

印度15.6 21.8 39.7

美国12.6 20.5 62.7

沙特11.6 12.5 7.8

马来西亚 5.3 8.8 66

由表2可见,近两年进口增长较快的国家有:马来西亚、美国、印度和泰国;进口量最多的国家一直是韩国,台湾位居第二。进口资源中一般贸易占40%左右,来进料加工约占60%。而一般贸易多为低档通用料,来进料加工的多为高档专用料。

3. 消费现状

目前我国聚丙烯加工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规模和实力较强,加工业呈多元化发展;内地则比较落后,制品也比较单一,拉丝制品占相当大的比例。总体上看,我国聚丙烯需求通用料多,专用料少,制品中编织制品所占比例大。国内聚丙烯市场的格局是:容量大的通用料市场,进口料也多,国产料与进口料的竞争十分激烈;容量相对较小的专用料市场,

则是进口料占主导地位。用于洗衣机、汽车配件、各类家电等的高档专用料大都是以来进料加工形式进口的,其产品质量要求较高、附加值也较高,用料相对固定。国产料要进入这类市场难度较大;此外聚丙烯改性料在国内专用料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

2000年以前,我国有60%以上PP用在拉丝塑编领域,但近些年这一比例在逐渐下降。2003年,国内市场PP表观消费量为713.4万吨,同比增长19.1%;国内聚丙烯消费构成是:拉丝制品占56.6%,薄膜占14.1%(其中BOPP膜约占9%),注塑制品占18.2%,纤维占9.7%,其它占1.3%。

表3 我国聚丙烯消费结构现状及发展单位:万吨,%

━━━━━━━━━━━━━━━━━━━━━━━━━━━━━

1998 2000 2003

应用领域────────────────────

消费量比例消费量比例消费量比例

────────────────────────────────

拉丝224.0 61.9 364.3 60.8 403.7 56.6

纤维28.2 7.8 49.1 8.2 61.4 8.6

薄膜43.1 11.9 74.3 12.4 100.6 14.1

注塑58.2 16.1 98.9 16.5 127.0 17.8

其它8.2 2.3 12.6 2.1 20.7 2.9

合计361.3 100.0 599.2 100.0 713.4 100.0

━━━━━━━━━━━━━━━━━━━━━━━━━━━━━━━━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PP用于拉丝制品的比例较大,这一比例逐年下降,用于其它领域的比例在增加,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专用料需求增长迅速。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PP注塑料的需求量位居第一,其它依次为拉丝和纤维、膜和片材等,我国PP的消费结构今后也将朝这一方向发展。

4. 市场前景

由于PP制品具有重量轻、抗冲击强度高、耐环境(耐高低温、耐污染、耐潮湿、耐老化)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取代金属、其它塑料、木材、天然和

化学纤维等,用于包装、运输、纺织、建材、家具、家电、日用消费品等领域。因此今后10年PP需求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纺织纤维(塑编、丙纶纤维、无纺布)、薄膜(BOPP、CPP等)、注塑制品(汽车、家电、日用品)、片材和板材、管材(PPR、PPB)等领域的市场前景看好。

4.1拉丝制品(塑编袋、蓬布和绳索)

PP拉丝制品(塑编袋、蓬布和绳索等)所消耗的PP树脂在我国一直占很高的比例,1995-2000年所占比例在60%以上,是PP树脂最大的消费领域。近年来因PP注塑制品和包装膜的发展逐步改变了PP的消费结构,用于拉丝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PP树脂消费的最大领域。2003年国内拉丝级PP的产量约4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56.6%。今后拉丝制品一方面向大型、重型化包装袋发展,即向集装袋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将向高强度、抗静电、耐老化等包装袋方向发展。

2002年中国仅编织袋的产量就达到了255亿条,除出口的13亿条以外,其余为国内消费,并主要集中在水泥、化肥、化工、粮食、饲料、原盐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前中国拉丝制品的生产和国内表观消费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会下降。估计2000-2005

年的年均增长率为6-7%,2005-201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5%。2005年中国PP编织袋的生产、出口和国内表观消费量将分别达到221万吨、15万吨和206万吨,2010年将分别达到269万吨、20万吨和249万吨。

另外,PP拉丝制品中蓬布、绳索等领域的需求增长也较快。

用于生产拉丝的原料大部分由国产供应,国内生产的PP完全可以满足编织制品的需要,主要牌号为三井工艺的F401和2401,海蒙特工艺的T30S,都是中国PP生产企业的主导产品,以及小本体工艺的PP粉料等。国内几乎所有聚丙烯生产企业都能提供用于编织袋生产的PP树脂。由于国内PP树脂自给量不足,我国也进口一部分PP拉丝料,主要进口牌号有日本的F601, F301, F401, 韩国的H436、H730F,印度的H03SG和沙特的500P 等。使用进口原料生产塑料编织袋用于国内消费的较少,用于产品出口的较多。此外,中国(主要是浙江、山东、江苏等地)每年大约有15-30万吨的回收PP树脂用于生产拉丝制品,回收料的大量使用导致PP拉丝制品质量下降。由于国内拉丝制品加工企业多而杂,有大型现代化企业,也有家庭作坊式“地下”加工厂,制品质量差别较大,市场较为混乱,给PP市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PP拉丝级产品需求量仍将很大,但所占的比例还会继续下降。因此国内PP生产企业应努力提高专用料产量,逐渐降低拉丝产品的比例,以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取得更好的效益。上海石化、齐鲁石化、燕化等企业最近两年来朝这一方向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 丙纶纤维

丙纶纤维是PP很有发展潜力的市场,除作为服装用纤维外,工业用丙纶是个活跃的品种。随着对工程质量的重视,PP 无纺布在道路、水库、堤坝建设、建筑工程、医用等方面的应用将有所增加。预计2004-2005年聚丙烯在丙纶领域的需求量将增长5%。目前国产

主要牌号有上海石化Y2600/1600/3700C,抚顺HY525,茂名等公司的Z30S、V30S、H30S、CS820等。国内产量占总需求量30%左右,大量依赖进口。因此,国内生产企业应适当提高纤维料的产出比例。

4.3 注塑制品

我国PP注塑制品在PP消耗中占居第二位,是今后PP需求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主要用于硬包装(如容器、周转箱、托盘、瓶盖等)、运输(如汽车内装饰、保险杠、蓄电池壳、油箱等)、日常消费用品(如厨具、家具、洗衣机、花盆、旅行箱等)、器械及医疗制品(如注射器、工具箱、料盆)等等。PP注塑料品种多、质量档次差别较大,有均聚物、嵌段共聚物、无规共聚物、PP合金等,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性能制品的要求。

我国石化企业近几年比较重视注塑料的开发,相继开发或引进了一系列PP注塑牌号,并逐步推向市场。目前国产典型牌号有EPS30R、J340、K8003、K8303、1340、1440、V30G、M2101R、M700R、M180R、K7726、1947、SP179、EV14R、HHP4等等。尽管如此,我国PP注塑料产量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一半以上依赖进口。进口牌号主要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欧美和中东,典型牌号有J340、BJ730、570P、AP03B、M1600、AY564、RP344R、B380G、H110MA等,其中有嵌段共聚物,也有无规共聚物,市场上有不同MI数值的各类牌号,最小的0.8,最大的30多。与进口料相比,国产共聚料的MI 范围太大(同一牌号不同批次MI差别较大),加工企业生产难度较大,废品率高,以致于很多企业宁愿多花300-1000元/吨购买进口料,而不用国产料。就拿相同生产工艺的同一牌号J340来说,MI应在1.5-1.9,韩国晓星产J340指标为1.7±0.3,而国产J340范围0.98-2.3,前者价格高出500元/吨左右,有些用户还是选择进口料。其它国产注塑料也存在这类问题,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国内石化企业足够重视,并及早解决。

在汽车领域,2002-2003年我国汽车需求量连续两年保持了30%的高增长率,2003年我国汽车需求量为445万辆左右,保有量为2000万辆左右。预计2004年,汽车需求量515万辆左右,保有量2500万辆左右。今后5-10年内需求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世界汽车平均每辆塑料用量在2000年就已达105公斤,约占汽车总质量的8~12%,轿车用塑料的比例更大。预计2005年全球汽车用聚丙烯的消费量将达280万吨,我国汽车工业对聚丙烯的需求达13.4万吨,其中约30%左右用于保险杠。PP汽车零配件市场潜力巨大,PP作为汽车用塑料的主要品种,需求也将随之迅速增加。国内齐鲁石化开发汽车保险杠和油箱专用料已投放市场,燕山和上海石化业开发了汽车零配件专用料。另外,还有些企业开发了PP改性料。目前国内较大的汽车及配件生产企业大都用进口专用料来生产汽车配件。国产料要进入这一市场存在较大难度,首先国产料在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上要进一步提高,其次是在价格和服务方面也要具备一定优势。

在家电领域,PP注塑料市场也较大。如洗衣机内桶专用料方面,1997年以前是进口料的天下。之后随着燕化K7726、1947开发成功(用于海尔等企业),国产原料逐渐有了一定市场份额。随后茂名开发了HHP4、HHP3,齐鲁开发了EV14R也在陆续进入这一市场。

此外,PP注塑制品在传统领域,如包装、日用消费品、医疗方面的消费量也在稳步增长。

预计2005年国内PP注塑料需求量将达到190万吨左右,2010年将达到300万吨。PP

注塑料市场潜力巨大,是今后国内企业应该重点开发的领域之一。

4.4 薄膜

国内PP膜消耗PP树脂量处于第三位,而且近几年需求增长速度很快。1998年该领域需求量仅为43万吨,2003年已超过100万吨。预计2005年需求增长率在15%左右。PP膜制品按加工工艺分类主要有BOPP、CPP、IPP膜。今年初北欧化工开发出透明PP吹塑膜,使PP膜也可以在吹塑膜生产线上进行加工。

PP膜由于具有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质轻、无毒、无臭、印刷性能良好等特点,广泛用于印刷(标签等)、涂布、香烟及食品和农副产品包装袋、真空镀铝、电容器等方面。

BOPP强度大、阻气性高、印刷性能和抗撕裂性好,是PP膜制品中消耗量最大的品种,应用也最广泛。由于前几年BOPP膜利润空间较大、需求增长较快,2000年以来国内各地BOPP膜生产线一哄而上,导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效益滑坡。特别是去年PP树脂价格大幅上涨,而BOPP膜的价格不升反降。据AMI咨询公司分析,2001

年世界BOPP薄膜市场首次超过300万吨。目前我国有BOPP膜生产线100多条,2002年BOPP膜产量已达39万吨,但实际年产能力可达到65万吨左右。国内BOPP膜的主要生产厂家有80余家,较大的企业包括:抚顺石化公司2万吨/年BOPP膜生产线,可提供烟膜、消光膜、珠光膜等多种规格的BOPP产品;福建现代塑料公司2.5万吨/年BOPP膜生产线,引进德国布鲁克纳公司的设备;南京中达制膜有限公司的控股企业江阴申鹏包装材料厂2.5万吨/年生产线,日本三菱重工引进今年投产,该公司计划在明后两年筹建2条2.5万吨/年生产线,规模将超过8万吨/年;浙江惠盛塑胶有限公司今年底将上1.4万吨/年布鲁克纳生产线;宝硕公司引进的法国DMT公司的2.5万吨/年的生产线已投产;安徽国风塑业股份公司3.5万吨/年生产线于今年底投产,是亚洲最大的BOPP薄膜生产线;顺德德冠公司、四川东盛公司、上海金浦公司、广东宏铭公司、黑龙江庆港公司等都将在近期筹建2.5万吨/年的生产线。如此多的生产线投产会使竞争更加激烈,并增加国产BOPP原料的需求。

自2003年以来,中国BOPP膜市场价格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销售价格下降了23%,中国聚丙烯(BOPP)薄膜市场已经供过于求,大部分生产企业利润下滑。据英国PCI薄膜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预测,2003年至2005年间,中国新增PP薄膜生产能力占同期世界计划新增总能力的一半,且年均增长率将为10%左右。未来两年内中国BOPP膜产能将从现在的150万吨/年提高到200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份额将从现在的23%上升为29%,超过欧洲居世界第一。对此,业内专家认为,除了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外,各大企业还要努力开发新产品,生产多功能特种膜,如烟膜、消光膜、珠光膜、镀铝膜、抗菌膜等,并且要致力于开拓国外市场。

另一方面,国内BOPP薄膜产品在规模、品种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如埃克森美孚公司每年BOPP薄膜产量超过20万吨,有近40个品种,应用领域广阔。而国产品种单一,规模小,成本高。因此仍有相当数量的BOPP薄膜产品从国外进口。虽然近几年国内BOPP厂也推出一些新产品,如南京中达集团推出的BOPP彩印定位防伪型烟用包装膜、BOPP超低温热封型烟用条包膜、BOPP抗磨花型烟用包装膜等,但在产品创新和缩小

与国外产品差距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对树脂和薄膜生产企业都是新的挑战。

CPP在PP膜中占的比例较小,但随着PP树脂质量的提高、设备性能的改进和加工能力的提高,CPP和BOPP薄膜的性能上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这将导致CPP从BOPP手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加新的应用领域。BOPP生产商和CPP生产商原本将各自的产品定位在不同的市场,应用各不相同,井水不犯河水。但近几年来,市场形势悄然发生改变,CPP

逐渐向BOPP市场领域渗透。这种发展趋势在亚洲尤其是我国表现得最为强烈,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生产的BOPP膜大部分使用通用级原料,薄膜特性受到限制,从而削弱了其对普通CPP膜的竞争优势。CPP可以应用于生产包裹物、标签和特种包装,与BOPP相比CPP 拥有两大优势:热封强度高和生产成本低。新开发的CPP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和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如陶氏化学公司生产的CPP,其强度、阻气性能和撕裂性能完全能与BOPP薄膜相媲美。英格兰的Filmcast Extrusion公司则专门生产CPP。由于CPP提高了抗撕裂性能,消除了易撕裂和剥落的缺点,并且具有更高的冲击强度,因此在某些市场领域,CPP 能够代替BOPP,如DVD和音像盒包装、面包糕点包装、蔬菜水果防雾薄膜、鲜花包装以及标签的合成纸等。上海紫藤公司的高透明超柔软型CPP膜,解决了CPP低温脆性,断裂强度低的问题,使服装、食品包装可以出口到寒冷地区。设备的改进如实现自动控制、塑料模具和供料块设计的改进等都有助于提高CPP性能和质量,而生产率的提高则可降低生产成本,最近几年CPP薄膜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5%。CPP比BOPP更容易控制形态,有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平坦性。因此,可以预见,未来CPP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向BOPP市场渗透。

随着国内市场对PP膜需求的快速增加,我国在PP膜专用树脂生产方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原料生产厂家主要有:齐鲁石化等公司的T36F、T36FE,上海石化F280、F280S、M800E、F800E、FC801,茂名石化EPT56F、大庆石化BOPP-D1,扬子石化F1002B,燕山石化F1002/2002,抚顺石化T38F,广州石化的F400等。2003年国内总产量不足50万吨,占需求量的50%左右。国产料中绝大部分为BOPP膜料,只有上海石化开发生产了高透明和医用CPP膜料F800E、M800E、FC801等。上海石化产量最大为17万吨;齐鲁石化5万吨;燕山石化2.5万吨;茂名石化4万吨;广州石化3.5万吨,大庆石化3.8万吨,扬子石化3.4万吨,抚顺石化2万吨,九江石化1.5万吨。进口PP 膜料主要来自韩国、日本、台湾、中东、马来西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典型牌号有

H4540/4500、R701、RP344R、101,101S、124、124M、124T等。

4.5 片材板材

PP片材、板材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建筑装饰、汽车、文具、箱包、化工环保与水处理、瓶盖及日用消费品等等。PP板/片材是指用共聚或均聚PP通过挤出方法制得的PP片、板材。片材和板材是根据厚度不同而划分的,PP板材又分为空心板、实心板、金属复合板等。PP片、板材在整个PP加工业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市场发展前景广阔。2000年国内PP片材和板材产量在4万吨,2003年国内产量约在6万吨,增长速度较快。

厚度介于0.2-0.4mm之间的片材,主要用于食品包装方面,如超市中一次性透明食品包装盒,一次性PP水杯等,其主要原料为均聚PP(如国产T30S、F401、2401等),也有少量的无规共聚PP。厚度介于0.5-0.8mm之间的片材主要用于环保方面,作为水处理材料,该材料可在水下使用七、八年,所用原料主要为共聚PP。厚度0.8-6mm的PP

板/片材主要用于化工槽内衬,在环保上也可用于水处理。厚度3mm左右的PP板材用于制作塑料圣诞树等饰物。PP中空板材厚度一般在2-7mm,主要用于制作文件包,包装箱,大棚板,浴亭隔板,装饰板,展板,护墙板,灯饰板等,其原料主要为嵌段共聚PP。厚度大于6mm的PP板材主要用于工业方面,板材原料一般为嵌段共聚PP,也有部分厂家使用无规共聚和均聚PP。

前些年因PP片、板材生产线基本上是进口为主,因此,厂家开工初期均以外方提供的进口料为主,进口料主要由韩国晓星公司的J340,MFR=1.7g/10min;日本宇布兴产公司的OBJ809,MFR=2.0g/10min;韩国现代石油化学公司的共聚M1250;韩国三星联合化学的BJ100等。随着国内PP工业的发展,无规共聚PP和嵌段共聚PP相继开发成功并投放市场,如齐鲁石化的EPS30R,扬子石化的J340 、F401,燕山石化的1340、1440,上海石化的M180R等牌号,逐渐满足了国内PP板、片材市场对原料的需求,尤其是齐鲁EPS30R,其加工性能、制品外观质量、耐低温性能等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进口料,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随着国产PP的质量改进,国产料的性能基本满足使用要求,可以替代进口料。

目前国内主要用PP生产板/片厂家有苏州塑料一厂、苏州塑料十厂、萧山大通塑化公司、浙江永庆塑胶公司、浙江塑料厂、杭州欧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淄博塑料八厂、龙口中记复发塑胶公司、台州创佳文具有限公司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中后期欧美和日本开发出了PP发泡片、板材,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传统的材料相比,发泡PP以其优良的耐热性、力学性能、成本低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等优点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并在逐步取代PS、PUR、PE等发泡材料用于包装、汽车、隔热隔音、环保、体育器材和建材等行业。我国近几年也掀起了开发PP 发泡材料开发的热潮,并已开始投放市场。可降解PP发泡快餐盒在我国铁路系统市场潜力巨大,据了解我国各类快餐盒年消耗量在150亿只左右。此外,发泡PP片、板材将在汽车内装饰、建筑、蔬菜水果食品包装、热绝缘、电器等领域的潜在市场也很大,其作为发泡PS等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6 管材

聚丙烯管材的具有重量轻、耐腐蚀、不结垢、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按照不同的PP聚合工艺条件可将其分为均聚聚丙烯(PP-H)、嵌段共聚聚丙烯(PP-B)以及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由于PP-H管材在低温下的脆性限制了它的使用,在一些应用领域逐渐被PP-B

管材、PP-R管材所取代。其中PP-B管主要用于冷水系统、地面采暖系统,PP-R管的应用则更为广泛。PP-B、PP-R管材除了具有一般塑料管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性:良好的卫生性能,耐热、保温节能,安装方便、连接可靠,原料可回收使用,设备要求简单、生产工艺简便易控制,管道布设随意。我国自2000年明令禁止在新建住宅中使用镀锌管作为供水管道后,聚丙烯管、聚乙烯管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PP-R管材是欧洲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改性PP管材的第三代产品。PP-R管材的长期热水静压寿命比PP-H、PP-B高出许多,耐压性和耐低温性以及使用寿命都有所提高。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PP-R管材的用量也大幅增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我国建设部已将PP-R管作为重点推广的三大新型塑料管材的首推品种,因此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1997年我国PP-R管材生产厂家只有少数的几家,1998年不超过十家,1999年三十家,2000年底PP-R管材生产厂家估计已达70

家左右,生产线超过130条,生产能力在5万吨以上,实际生产量不足2万吨。由于PP 管材生产企业盲目上马,管材能力严重过剩,导致恶性竞争,质量下降,出现不少问题,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近两年通过国家整顿和出台相应的管材质量和施工标准,该行业正在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目前国内产能在30万吨左右,产量约为14万吨。具有代表性的管材生产厂家有上海建筑材料厂、临海市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杭州永亨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河北宇光工贸有限公司、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及鞍钢实业第一薄板厂等。

1999年以前国内PP-R管材生产企业所用原料基本全是进口料,主要来自欧洲和韩国。欧美发达国家早在80年代就开发了无规共聚管材专用料,如北欧化工的RA130E、赫斯特公司的PPR管材料、Targor公司的PPH5416、韩国晓星的PP-RR200P、PP-M910等。国内石化企业1999年以后才陆续开发出了PPB和PPR管材专用料,如燕山的PPR4220,PPB4240、8101,齐鲁的QPR01、扬子的C180、盘锦的PPB240、P340等。2000

年国内PPR管材专用料产量约3000吨,进口量约在1万吨;2003年国内产量达到3.5万吨,进口量9.5万吨左右。目前北欧PPR管材料价格在13500元/吨,而国产料的出厂价格大都在9000元/吨以下,韩国晓星产品的价格在9500元/吨。这说明国产料质量和制品性能与北欧化工产品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

PP塑料管道近年来发展情况良好,大有取代交联聚乙烯管、交联聚乙烯铝复合管之势。而在我国,根据《建设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测算,2001-2010年间,我国每年的室内冷水管需求量约3亿米,热水管需求量约1亿米,供暖管道需求量约2亿米,其他各类建筑物冷热水管道需求量约1亿米,地板辐射采暖管道需求量约4亿米,每年太阳能热水器冷、热水管需求量约2000万米。此外,我国多家宾馆酒店平均每年冷热水管道更新量达2000万米,建筑改造工程每年管道需求量约2000万米,工业用管道每年需求量约2000万米,医用、食品生产输送管道每年需求量约2000万米。根据以上测算,2001~2010年间我国每年工程建设管道需求量约12亿米。若PP管道按30%的市场占有率计算,其每年的市场需求量将达3亿~4亿米。因此,可以预计在今后的10~20年间PP管材将会得到高速发展,其市场潜力巨大。

5. 结束语和建议

2004-2007年是PP扩能较集中的几年(估计全球新增能力600万吨左右),装置规模越来越大,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竞争将日趋激烈。特别是茂金属PP和纳米PP的开发成功,必将对传统的PP产品产生一定冲击。国内中小规模老装置在今后的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因此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及早开发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建议PP生产企业:

a.提高专用料比例,降低低档通用料的比例;

b.下大功夫提高产品质量,开辟市场潜力巨大的汽车专用料市场;

c.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缩小共聚产品的MI范围,便于下游用户使用,可按MI细分产品牌号,形成系列化,适应不同用户、不同用途的需要;

d.改进PPR管材料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取代进口料;

e.进一步深入开展(可降解)PP发泡材料的研究,扩大应用领域和市场份额。

最新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期货市场是风险管理市场和财富管理市场,是期货产品流通的场所。没有健全有效的市场,期货产品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这是一篇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如大宗商品风险,利率、汇率风险,股价波动风险等由于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而加剧。我国相关经济活动主体对避险工具的需求激增,期货市场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便捷避险通道。但与之匹配的风险控制与监管问题将日益艰巨,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促进期货市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将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程 1.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探索阶段(1988年~1993年)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同时成立工作组着手研究。1990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该批发市场以现货远期合同交易起步,逐渐引入期货交易,是中国期货市场诞生和起步的标志。1992年,中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年底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成立,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快速起步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我国期货市场的盲目发展阶段(1993年~1994年) 1993年,我国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大批出现。交易所达40多家,期货经

纪公司有近500家,上市交易品种达50多种。1994年,期货经纪公司的境外期货、地下期货盲目泛滥,期货经纪纠纷大量出现。 3.我国期货市场的清理整顿阶段(1994年~1998年) 199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要求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1994年5月30日国务院发布69号文件,对期货业进行第一次大的清理,整顿后的期货交易所为15家。 4.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对期货市场进行进一步规范,交易所由原来的15家变为3家,交易品种由35个减为12个。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正式成立。200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期货经纪公司属于金融机构。在此之前,期货公司属于服务行业。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10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成为中国首个金融期货。2013年9月,5月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 二、期货市场功能的基本理论 1.套期保值功能的理论 套期保值也叫做套头交易,对冲等。指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段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则套期保值理论是运用投资组合策略的套保者在期货市场上所持的头寸与现货市场所持头寸不一定相同。而且在套保期间,组合投资的套期保值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交易者的风险偏好和对期货价格的预期而变化,所以,这种理论也被称为动态套期保值理论,奠定了

国内聚丙烯发展现状

国内聚丙烯发展现状 聚丙烯俗称PP,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PP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综合力学性能好、易加工、热变形温度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在汽车、家电、化学工业品、包装和运输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 我国聚丙烯工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未来几年随着强劲的市场需求,聚丙烯行业发展将迈向新台阶。 产能及其分布 近年来我国聚丙烯生产和消费快速发展,年产能从2002年的400万吨/年增加到2011年的1099万吨/年,2015年预计将达到1550万吨/年,消费量以年均17.59%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总体上市场自给能力大为增强,进口依存度上呈下降趋势。 分布方面,华东地区最大,其次分别为华北、华南、东北、西北、华中、西南地区。中石油装置大多建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中石化绝大多数建在珠三角和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 市场现状 目前,我国聚丙烯主要应用在五大领域:编制、注塑、薄膜、纤维、管材,其中编制制品是我国聚丙烯消费最大的产品。 消费市场上华南地区消费量为500万吨/年,塑料加工行业一直居全国前列;华北华中市场的表观消费量为300万吨/年,主要是市场在山东;东北方面,表观消费量在80万吨/年;西北西南消费量最少为30万吨/年。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聚丙烯的需求量将会有一定程度增长。 聚丙烯发展的不足 我国聚丙烯生产装置数量多,至2011年有80多家,但很大一部分是规模小、耗能高、竞争力差的小装置。此外,国内PP高端市场缺位,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高性能聚丙烯产品市场依然被外资企业占领。而且我国聚丙烯装置多在北方,但消费市场却在南方,这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企业竞争力。 国内聚丙烯行业展望 首先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规模效益,设计建立新的大规模聚丙烯生产装置,打破道路运输瓶颈,降低聚丙烯运输成本。同时还要加快新技术开发,增强自主创新力,提高国产催化剂的质量和稳

聚丙烯市场分析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世界聚丙烯市场现状及发展预测 (2) 第二章、中国聚丙烯应用情况 (3) 第三章、改性pp在汽车上的应用 (6) 第四章世界主要pp生产商 (7) 前言 聚丙烯(P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产品具有密度小、生产成本低、透明度高、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易加工、抗冲击强度、抗扰曲性以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电子、农业、建筑包装以及建材家具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世界5 大合成树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品之一。近年来,新型催化剂以及聚合工艺的不断推陈出新,使聚丙烯新产品不断涌现,大大拓展了聚丙烯的应用领域。新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应用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聚丙烯工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章、世界聚丙烯市场现状及发展预测 据IHS化学发布的数据,2011年全球PP产量为5141.8万吨,需求为5 070.5万吨。其中,亚太地区的产量为2098.2万吨,需求为2 287.9万吨;欧洲产量为1 041.5万吨,需求为1 020.4万吨;北美地区产量为744.7万吨,需求为763.4万吨。预计2013年全球pp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 随着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步消除,世界pp的需求正在缓慢回升,随着过剩能力被吸收,到2012~2013年PP开工率将会提高,一重要的PP生产商北欧化工公司预测,认为在今后5年内全球PP需求将以年率5.5%~6%的速度增长。然而在西欧,北欧化工公司出售其大部分产量,预测西欧年增长率为2%。PP是一种销路很好的塑料,在发展中BRIC地区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需求增速最高。而北欧化工公司尤其看好中欧和东欧市场,该公司在此有较快发展。 美国析迈公司还预测,到2014年北美和西欧将成为聚丙烯净进口地区。2008年北美地区聚丙烯净出口大约为86万吨,西欧地区净出口为77万吨。到2014年,北美地区将净进口近22万吨聚丙烯,而西欧将净进口122万吨聚丙烯,届时,两个亚洲公司中石油和印度信诚工业有望取代道达尔石化和英力士集团这两个欧洲公司,进入世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 策 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金融九班 学号: 20111811425 姓名:李宪 指导老师:李睿 成绩: 提交时间: 2014年12月25 日

摘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出了相应对策分析。文章开篇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阶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阶段、治理与整顿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开创金融期货时代四个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的介绍中国期货市场中的23个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主要是围绕着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以来的成交状况进行分析说明。而后指出了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2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3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4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5.期货理论研究不受重视。接下来介绍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显著成效期货市场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紧接着提出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1加快制度创新、监管体制创新和交易所体制创新,2加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3逐渐完善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文章最后对中国的期货市场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合约、商品期货、金融期货

目录 前言 (1)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沿革 (2) 二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影响了期货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3) (二)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期货市场总体效率不高 (4) (三)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机制有待完善 (6) (四)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 (6)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6) (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聚丙烯改性技术发展现状的分析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58115710.html,)聚丙烯改性技术发展现状的分析 聚丙烯(PP)是最轻的通用塑料,因其综合性能优异,生产成本低,广泛的用于家电、包装、化工及汽车等领域,产量居于通用塑料的第2位;聚丙烯的缺点是低温冲击性能差、易老化,而且抗静电性、耐候性和染色性差,因此材料界和产业界都很关注聚丙烯的改性。 变宝网对聚丙烯几个常见的改性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和同行进行交流,互有助益。 一、聚丙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刚性和韧性是考察塑料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如何能够使塑料同时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韧性是人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无机纳米例子改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 与大粒径填料改性聚合物相比,无机纳米粒子填充改性的聚合物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为了使无机纳米粒子尽可能均匀的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需要对无机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经过表面改性的无机纳米粒子能够提高它与基体树脂界面层的黏结强度,充分发挥刚性无机粒子对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作用。 以纳米级别的碳酸钙为例,用纳米碳酸钙能同时增强增韧,且增韧效果比微米级碳酸钙更好。同时研究发现,纳米碳酸钙的形态不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大不一样。立方形纳米碳酸钙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而纤维状纳米碳酸钙则能明显改善材料的拉伸性能,纳米碳酸钙能使PP球晶明显的细化。 二、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

聚丙烯材料进行微孔发泡改性的时候,它的强度不会降低,原因很有趣,因为该材料中含有比原来的缺陷或微细裂缝还小得多的孔径,因为这种孔径的存在,钝化了塑料中原有裂缝的尖端,且不会降低塑料的强度。 微孔发泡材料的韧性高、疲劳寿命长、比强度高、热稳定性高、介电常数低。除此之外还有质轻、隔热、吸震、隔音、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在汽车、航天航空和其他各种运输工具等领域微孔发泡聚丙烯得到了强力发展。 三、成核剂改性聚丙烯材料 PP是一种不完全结晶的通用塑料,它的结晶速度较慢,容易形成尺寸较大的球晶,导致制品的光泽度和透明改性差,制品的外观缺乏美感,限制了其在透明包装的日用品等领域的应用。 利用成核剂改性聚丙烯,是一种制备透明度高,力学性能优异的聚丙烯材料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因此在聚丙烯的改性当中被广泛应用。 PP透明成核剂目前常见的有滑石粉、二氧化硅、云母、芳基磷酸盐类等,一般来讲,添加量不大于0.8%效果比较好,具体的应用要依据现场情况具体分析。 四、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 长玻纤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是目前热塑性塑料市场中增长较快的塑料品种之一,尤其是在汽车用塑料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在塑料中纤维长度要大于Lc,既临界长度,Lc取值与塑料的种类有直接关系。如果纤维的长度小于Lc,其增强效果与一般的粉末填料区别不大。例如,玻纤增强PP中,玻璃纤维的临界长度为3.1mm,而在另外一种经过化学改性的PP中,Lc可能降到0.9mm以下。对于普通的短波纤增强塑料,制品中的纤维长度一般只有0.2~0.6mm,限制了制成品性能的提高。而在长玻纤增强塑料部件中,玻璃纤维的残留长度可以达到3mm以上,大大提高了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聚丙烯粉料市场现状、影响因素及展望

聚丙烯粉料市场现状、影响因素及展望

目录1、粉料概述 1.1聚丙烯粉料产品定义及性质 1.2聚丙烯粉料的主要用途及应用领域 2、聚丙烯粉料行业现状 2.1聚丙烯粉料产能分布 2.2 粉料企业开工率不足,市场占有率下降 3、影响粉料市场的主导因素 3.1聚丙烯粉料价格走势 3.2影响粉料价格走势的主导因素 3.2.1国际原油 3.2.2丙烯单体 3.2.2.1 丙烯价格对粉料成本的影响 3.2.2.2造成丙烯单体价格高居不下的几个新产品3.2.3聚丙烯粒料 3.2.3.1 聚丙烯粒料价格直逼粉料 3.2.3.2煤化工产能集中释放 3.2.4下游客户需求 4 、粉料市场趋势展望 4.1 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

4.2 从基本面分析 5、聚丙烯粉料生产与销售建议 【摘要】随着聚丙烯粒料生产企业的不断扩能和煤化工企业的相继投产,粒料产能不断增大,粉料与粒料的价差明显缩小,粉料企业面临原料持续上涨、聚丙烯粒料挤占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本文从聚丙烯粉料的性质、用途入手,介绍了粉料产能分布、行业现状及近几年粉料价格走势,着重分析了国际原油、丙烯单体、聚丙烯粒料、客户需求四个因素对粉料市场发展的影响,对粉料市场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销售建议。 关键词:粉料;现状;影响因素;展望 1、聚丙烯粉料产品概述 1.1聚丙烯粉料产品定义及性质 化学名称:聚丙烯树脂(粉料) 分子式:分子式为:-[-CH2--CH(CH3)-]-n 分子量:15—40万 聚丙烯粉料采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生产,以聚合级丙烯为原料,氢气为分子量调节剂,在催化剂作用下液相本体聚合后,经闪蒸、失活等工序精制而成,本产品为无毒的白色粉状产品,相对密度为0.90~0.91,熔点为164~170℃。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它与绝大多数化学品接触几乎不发生作用,但在光、紫外线、热氧的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老化现象。是一种典型的热塑性塑料,易于加工成型,吸水性小,制品可在沸水中消毒。拉

中国聚丙烯(PP)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聚丙烯(PP)市场现状和前景 1. 前言 聚丙烯(PP,是英文Poly Propylene开头字母的缩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量生产的一种合成树脂,它是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α—烯烃(乙烯、丁烯-1、己烯-1)的共聚物,其分子呈线性结构,密度为0.89~0.91g/cm3,比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还低。由于PP具有相对硬度高、比重小、拉伸强度高、透明性好、抗应力开裂和耐化学性能好、耐热挠曲温度高、并具有极好的注塑性能、能随意拉伸和定向、可以与其它材料共混改性等优点,因此PP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五大通用树脂中需求增长速度最快,已逐渐取代钢铁、木材、纸、聚碳酸酯、ABS、PS、尼龙、聚酯等其它合成材料。自1995年起全球需求年均增长率为8.6%,2000年产量达到3000万吨,2003年在4000万吨以上。我国需求增长率高于全球水平,1995-2003年的年均需求增长率高达20%以上。2001年我国PP的表观消费量突破500万吨,达到530.3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PP消费国。2003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PP市场。预计到2007年我国PP市场需求量将比美国高出20%。我国PP制品产量已超过PVC制品仅低于PE制品而居第二位,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5%。主要用于生产纤维编织、注塑制品、薄膜、片材板材、电缆及护套料、吹塑制品以及管材等。 长期以来国内PP制品结构不合理,低档均聚拉丝级产品所占的比例太大,纤维和编织制品超过50%,国内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效益较差;而高附加值的高档料,如无规、嵌段共聚PP、高透明PP以及PPR管材等专用料产量较低。本文根据我们近几年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目前国内PP市场的状况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2. 我国供需概况: 2.1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大型聚丙烯(PP)生产装置以引进技术为主,中型和小型PP生产装置以国产化技术为主。国内聚丙烯产量来自乙烯联合生产企业的约占40%,以炼油厂副产丙烯为原料的约占60%。引进技术主要有釜式反应器液相本体-气相本体Hypol工艺(三井化学技术)及环管式反应器液相本体-气相本体组合法Speripol工艺(原Himont公司,现巴塞尔公司)。并在吸收、消化釜式液相本体-气相本体工艺和环管式液相本体-气相本体工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建成几套4万吨/年Hypol工艺PP装置和几套7万吨/年Spheripol 工艺PP装置。2002年初,上海石化公司采用中国石化自行开发的第二代环管工艺技术,建成20万吨/年PP装置。通过引进技术和吸收改造,国内聚丙烯生产技术目前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尽管如此,国内PP装置仍存在品种牌号少、通用和低档专用料多、装置规模小等问题(装置平均规模不足6万吨/年左右,最大的20万吨/年,最小的仅1万吨/年;

聚丙烯生产工艺现状及发展

聚丙烯生产工艺现状及发展 聚丙烯生产工艺现状及发展 摘要:介绍了目前聚丙烯(PP)主要生产工艺,最广泛和最有发展前途的聚丙烯生产工艺是本体法和气相法,目前主要聚丙烯生产工艺均为国外聚丙烯工艺商掌握。 关键词:聚丙烯生产工艺现状发展 聚丙烯(PP)是一种热塑性的合成树脂,其物理性质是半透明、无色无味无毒的固体,密度较小,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同时,PP 的耐冲击性能较高,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质,能够抵抗多种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PP基于以上的优势,被广阔的应用与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一、世界聚丙烯生产工艺现状 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生产聚丙烯的工艺中,本体法工艺仍占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气相法生产工艺也逐渐得到发展,此外催化剂技术的运用也使得聚丙烯的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气相工艺和本体-气相组合工艺,这类生产工艺均是利用本体工艺和气相法工艺,以及两种工艺的组合工艺生产出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再利用气相反应装置产生抗冲共聚物。下面介绍目前世界上几种主要聚丙烯生产工艺: 1.Spheripol工艺 Spheripol工艺由Basell公司开发成功。该技术自1982年首次工业化以来,是迄今为止最成功、应用最为广泛的聚丙烯生产工艺。Spheripol工艺是一种液相预聚合同液相均聚和气相共聚相结合的聚合工艺,环管反应器内的浆液用轴流泵高速循环,流体流速高达 7m/s,因此可以使聚合物淤浆搅拌均匀,催化剂体系分布均匀,聚合反应条件容易控制而且可以控制得很精确,不容易产生热点,不容易粘壁,轴流泵的能耗也较低,工艺采用高效催化剂,生成的PP粉料粒度其催化剂生产的粉料呈园球形,颗粒大而均匀,分布可以调节,既可宽又可窄。可以生产全范围、多用途的各种产品。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市场调研报告DOC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项目市场调研报告 聚丙烯(PP)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产量增长最快的树脂之一。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相比,PP具有低密度、高熔点、来源广、价格低以及机械性能优越、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已经成为包装、轻工、建筑、电子、电器和汽车等行业不可缺少的基本原料。但是普通商品聚丙烯(CPP) ,无论是Ziegler2Natta 还是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生产的聚丙烯,均为线性结构的聚丙烯(linear PP ,LPP) ,其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导致聚丙烯的软化点与熔点较接近,熔程较短。这在热成型加工中表现为当温度高于熔点后,熔体黏度急剧下降,熔融态下拉伸时不能出现应变硬化现象,进而导致聚合物的抗熔垂性能差,热成型制品壁厚不均,挤出涂覆、压延时边缘卷曲、收缩,挤出发泡时泡孔塌陷等问题。这一缺点极大地限制了聚丙烯的应用。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high melt strength PP ,HMSPP)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开发的一种新型聚丙烯材料。由HMSPP制得的制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温下尺寸稳定性,较高的韧性和拉伸强度,优异的微波适应性,良好的环境效应和易回收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聚丙烯材料,HMSPP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一、HMSPP的应用领域 1、发泡材料 HMSPP最重要的应用是用于生产发泡材料,HMSPP的出现使聚丙烯发泡成为可能,主要的发泡产品有高低倍率的发泡片材,发泡珠粒(EPP),自1982年JSP 公司首先开发成功PP交联泡沫塑料以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JSP、BASF、GEFINEX等公司的多家工厂都在生产PP泡沫塑料,年销售量已达到数十万吨。其中EPP的需求量每年以15%的速率增加,预计目前EPP的需求量为14万t 左右。而PP发泡片材目前在国外早已用于微波食品的包装,其中密度为O.6~0.7 g/cm3的PP发泡片材用于生产餐具、饮料杯、文具用品等方面,0.5 g /cm3以下的片材主要用于食品、电器以及易碎物品的包装,由于PP泡沫具有质量轻、缓冲性能好、优良的耐热性和保温性,能耐120℃高温,并可满足环保的要求,因此在文教、汽车、建筑、食品包装、运动器材、隔热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期货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期货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期货市场产生与发展,存在着与现实需求的错位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不断健全期货市场的内部结构及制度规范,深入推进期货市场。 §1中国期货市场品种 世界期货市场从产生到不断发展、完善,充分说明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品种创新,上市品种是期货市场永恒的动力。本部分对我国期货市场品种进行了探讨,以寻求最适合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策略选择。 1中国期货市场品种现状 我国现有的期货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棕榈油、聚乙烯、聚氯乙烯;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锌、黄金、螺纹钢、线材、燃料油、天然橡胶;郑州商品交易所:菜子油、小麦、棉花、白砂糖、PTA、绿豆、早籼稻。 1.1中国期货市场品种特点 1现有期货交易品种太少。我国期货市场经过治理整顿,上市品种大幅减少。交易品种数量过少直接限制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使大量的资金只集中在对几个期货品种的投资商,容易出现对市场的人为控制,使期货市场难以发挥本应起到的作用。 2我国期货品种遵循政府供给导向模式。表现为:⑴管理当局往往直接介入期货品种创新的过程,决定某种产品投入市场与否。⑵一些金融监管法规限制了期货品种创新的空间。供给导向的创新模式事实上使金融机构围于“除了监管者许可的业务,其它业务均不得开展”的被动局面。 3品种创新以吸纳型为主,原创型创新较少。目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品种基本上是引进国外已有的品种,真正属于我国首次开发的期货品种较少。 1.2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制度约束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和不健全。我国期货市场监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颁布于我国期货市场整顿时期,强调风险防范的禁止性法律规范居多,而鼓励衍生品发展和创新的授权性法律较少。 1.2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制度约束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和不健全。我国期货市场监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颁布于我国期货市场整顿时期,强调风险防范的禁止性法律规范居多,而鼓励衍生品发展和创新的授权性法律较少。

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概况和现状分析

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概况和现状分析 摘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新时代。而筹备多年的股指期货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首批4个合约开始交易。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本文介绍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并对已经上市2年多的股指期货市场进行简单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金融期货国债期货外汇期货股指期货 一、引言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7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和在汇率自由浮动所带来的影响,西方各国纷纷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以往的利率管制得以放松,由此导致了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而剧烈。在这种背景下,外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品应运而生。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及其交易方式的不断进步,股指期货也在80年代初产生。在金融期货推出的短短20多年时间里,其交易迅速发展。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尽管商品期货交易量在不断增长,但其相对量却是下降的,金融期货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期货品种,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2011年,金融类衍生品交易量占全部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较大比重,约为88.7%,其中排在成交量前三位的股票指数、单个股票及利率衍生品交易量合计占全部衍生品交易量的76.2%。商品类衍生品交易量占全球衍生品交易量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10年的13.39%降至10.4%。1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推出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和股票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但由于当时市场调节尚不具备,除国债期货外,另两类期货都未形成规模。虽然这些早期的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我国金融环境相对于90年代初期有了显著1资料来源:期货日报https://www.360docs.net/doc/b58115710.html,/Newspaper/Show110260.html

2020聚烯烃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 聚烯烃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聚烯烃是指烯烃的聚合物。通常是由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 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以及某些环烯烃单独聚合或共聚合而得到的一类热塑性树脂的总称。聚烯烃由于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容易加工成型,综合性能优良,因此是一类产量最大,应用十分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其中以聚乙烯、聚丙烯最为重要。主要品种有聚乙烯以及以乙烯为基础的一些共聚物,如乙烯-醋酸 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或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还有聚丙烯和一些丙烯共聚物、聚1- 丁烯、聚4- 甲基-1- 戊烯、环烯烃聚合物。 近年来,随着聚合物市场的不断成熟,全球聚烯烃业务发展日趋完善。 其中,亚太地区掌控着全球聚烯烃45.3%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全球聚烯烃市场的领导地位。该地区聚集了全球众多大型聚烯烃生产工厂。预计未来5 年,亚太地区聚烯烃消费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6.2%。中东方面,身为聚烯烃全球第二大市场,其未来5 年复合年增长率有望突破5%,升至5.5%。近 年来,中东地区工业化步伐加快,各行业对聚烯烃市场需求力度加大。目前,聚烯烃业务已成为全球聚合物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业务。PP及PE全球使用量占总树脂量的三分之二,其在塑料袋、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应用广泛。 当前,中国聚烯烃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中国聚烯烃产品以中低端通用料为主,市场竞争激励;另一方面,高端聚烯烃产品严重依赖于进口,当前自给率不足三成。“十四五”期间,中国聚烯烃产业升级需要注重高端化、差异化、多元化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加大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双峰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聚丙烯管材专用料、电容膜专用料、聚乙烯汽车油箱专用料、燃气管道专用料、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等高端料、专用料的生产比例,从而提升我国聚烯烃产业的竞争力。

浅析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现状

浅析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现状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 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和国外较成熟的期货市场相比,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缺陷。本文从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会员主体的角度研究了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引导农民参与期货市场、积极促进油脂生产企业参与国内和国际油脂期货交易,培育机构投资者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油脂期货市场; 交易主体;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现状 油脂油料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特别是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是中国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三个油脂品种,作为食用植物油,其消费量占植物油总量的78%。但是,中国油脂油料生产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的进口,存在巨大的油脂安全问题。中国油脂生产消费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极大,植物油( 含进口油籽折油) 市场对外依存度超过60%。目前中国食用油自给率约为40%,一般认为达到60%的自给率才是安全的。油脂期货是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主要品种,也是近几年上市并获得较大发

展的期货新品种,中国油脂期货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规模及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和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油期货,棕榈油期货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菜籽油期货交易量均居世界第 1 位。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并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国内油脂油料生产者还是需求者,都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外来冲击,都迫切地需要通过参与期货市场来降低价格波动风险。探讨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主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中国油脂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建议,对于利用中国油脂期货市场回避价格风险、改善种植结构,获取市场信息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中国期货市场交易主体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实行政府、交易所和期货行业协会的三级管理体系,期货市场交易主体主要包括期货市场监管部门、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交易所会员。本研究主要从中国期货市场会员主体角度来研究。中国期货交易所的会员主要由期货经纪公司、金融机构、生产流通企业和国有事业单位构成

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

浅析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蔡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管院 08国贸一班 08505100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深入,期货市场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起步较晚,违规事件屡屡发生。文章针对我国期货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位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合理建议。 [关键字] 交易所规避风险国十六条制度创新 一、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简介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国际上期货市场是和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并存的三大金融交易体系,在全球拥有众多的参与者。期货市场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场所,是多种期交易关系的总和。它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度组织化和高度规范化的市场形式。既是现货市场的延伸,又是市场的又一个高级发展阶段。从组织结构上看,广义上的期货市场包括期货交易所、结算所或结算公司、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员;狭义上的期货市场仅指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是买卖期货和约的场所,是期货市场的核心。 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研究试点阶段,正在向常规发展阶段发展。在过去23年的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第一阶段,理论准备与试办阶段(1987——1993年);第二阶段,治理与整顿阶段(1993年——2000年);第三阶段,过渡发展期(2000年至今)。随着《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四个管理办法的发布,我国的期货市场也进入了过渡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有关期货市场的最高法规为2007年国务院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二)我国期货交易所现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品种(截止到2010年12月1日为止) (三)期货市场功能和作用 期货市场的功能有两大功能,一是规避风险。所谓的规避风险的功能是只借助套期保值的交易方式,通过在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进行方向相反的交易,从而到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建立一种盈亏冲抵机制,以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两外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实现锁定成本、稳定收益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具有现货生产者或者是交易者买卖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期货商品防止以后价格的上涨而带来的损失。二是价格发现。所谓价格发现,是指利用市场公开竞价交易等交易制度,形成一个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简单来说就是期货市场上发现的价格可以为未来时间内该品种的价格波动有个走向指示。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雎岚韩慧君赵娟穆静发表于:《深圳金融》2011年第11期 我国自2010年4月16 0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以来,迄今股指期货市场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此,我们试图结合国际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规律,总结出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不足,同时从监管部门的角度对股指期货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一、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年多来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走势平稳,交芴量大。总体来看,股指期货合约到期交割平稳,投资者移仓操作均匀,合约切换顺利,交割率较低。因此,合约到期对期现货市场运行没有产生过大的影响,成交最没有出现异常放大,期现市场价格也未出现异常波动。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股指期货从2010年4月16日幵始交易,当年累计成交金额达到82.14万亿元,占2010年全年期货市场成交总额的267。。来自中金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4月1日收盘,沪深300股指期货已累计成交52.3万亿元。 二是股指期货套保作用逐渐发挥。对机构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的套保功能尤为重要。资料显示,20多家券商在2010年已经成功地运爪股指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部分券商的交易收益#至超过亿元;此外,公募搞金专户已逐步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其中大多数是利用股指期货开发绝对收益产品。

三是股指期货投资者结构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尽管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现阶段交易参与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但伴随着保险资金、社保耥金、卩?11以及信托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相关办法的陆续出台,股指期货的投资荞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渚多不足,例如:个人投资者准入存在隐性门槛,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行业自律缺失,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尚未建立等。从国际市场的经验来看,由于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具有卨倍杠杆的特点,会放大风险,恶意操纵其至会酿成股灾。此外,针对我国还需考虑国际竞争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如允许外资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可能对市场造成波动等。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地监管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则显得至关重要。 股指期货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前沿的新兴产品,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新”既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多样化的投资机遇,也构成对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一大“挑战”。如何建立市场的规范化监管制度,树立投 资者的信心,建设6好的市场投资环境,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从国际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趋势看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趋势接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品种创新与国际化趋势;交易所兼并与改革趋势;电子化交易网络支持的全球股指期货市场融合趋势;新兴市场将股指期货视为金融改革突破口的趋势。下面我们就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从新品种创新、加强与

我国聚丙烯供需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近几年,我国聚丙烯市场的需求量稳步增长。2006年我国聚丙烯的表观消费量为876.00万吨,2011年为1341.72万吨,2014年增加到1722.61万吨,同比增长约8.8%。相应产品的自给率2006年为66.7%,2011年为73.1%,2014年增加到79.8%。 目前,在西欧、北美、南美、中东等地聚丙烯最大的消费市场均是注塑制品,占到其聚丙烯消费量的30%~50%;其次是薄膜市场占20%左右;纤维市场居第三位,占15%~20%;拉丝领域消费量偏低,仅占10%以下。我国聚丙烯消费结构与欧美国家有较大区别,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编织袋、打包袋和捆扎绳等编织制品,其消费量约占聚丙烯总消费量的35%。注塑制品是第二大消费领域,也是今后聚丙烯需求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2014年占总消费量的比例约为26%;第三大应用领域是薄膜制品,2014年消费量所占比例约为20%。聚丙烯在纤维领域主要生产丙纶纤维(长短纤)和无纺布,2014年所占比例约为9.5%,其中无纺布消费约占60%以上。预计2016年我国对聚丙烯的总需求量将达到约1900.0-1950.0万吨,而 届时的生产能力将超过2500.0万吨,市场竞争激烈。下游应用领域仍以拉丝制品为主,但所占比例将下降,纤维制品、注塑制品以及管材等将得到大发展。此外,高透明聚丙烯,纺黏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细旦和 超细旦聚丙烯纤维,家用电器专用料以及汽车专用料等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我国聚丙烯行业特点 目前,我国聚丙烯行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传统原料来源的产能下降,新型丙烯来源产能增加。除了传统来自乙烯装置副产和炼厂丙烯之外,甲醇制烯烃工艺、丙烷脱氢等工艺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丙烯 来源逐渐多样化。2014年,传统石脑油路线聚丙烯的生产能力占总产能的比例已经由2010年的97.4%下降到74.8%,而煤制备烯烃路线聚丙烯的生产能力占总产能的比例则由2010年的2.6%增加到2014年的20.5%;此外,外购甲醇以及丙烷脱氢装置的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的比例为4.7%。2013-2014年期间,新增煤制备聚丙烯的生产能力占新增总生产能力的57.0%。 (2)从生产企业来看,近几年,由于多家民营或合资资本的介入,我国聚丙烯的生产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产能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4年,中国石化占总产能的比例由2010年的44.9%下降到35.9%,中石油占产能的比例由2010年的26.2%下降到22.4%,其它企业的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由2010年的28.9%增加到41.7%。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化工分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聚丙 烯生产厂家,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占总生产能力的5.17%;其次是中石油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 生产能力为69.0万吨/年,占总生产能力的3.57%;再次分别为中国石化福建炼化和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生产能力均为67.0万吨/年,占总生产能力的3.47%。 (3)供应结构正在逐渐发生变化。2013-2014年期间,煤资源较为丰富的华北和西北地区聚丙烯产能增长迅速。其中西北地区新增产能占到新增总生产能力的30.4%,华北地区新增产能占新增总产能的19.0%。此外,西南地区也有了生产装置,产能占新增总产能的8.6%。 (4)各类新产品开发出层出不穷,如烟膜用BOPP、热封层用三元共聚CPP、高透明聚丙烯、高熔 高抗冲聚丙烯以及高结晶聚丙烯等;同时,在注塑、医用、纤维、管材、涂覆等领域的专用料也在不断升 级换代。 目前,聚丙烯下游消费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对差异化、高性能化原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我国现有和新上项目多将产品定位在大宗料上,如煤化工项目生产聚丙烯产品主要是通用料,以拉丝料 为主。同时,中东地区凭借原料优势,大规模新建聚丙烯项目,采取低成本、大宗化产品策略,增加对我 国的出口,导致我国聚丙烯通用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在高端专用料方面,国内市场又主要被欧、美、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 对策 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金融九班 学号: 20111811425 姓名:李宪 指导老师:李睿 成绩: 提交时间: 2014年12月25 日

摘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出了相应对策分析。文章开篇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阶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阶段、治理与整顿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开创金融期货时代四个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的介绍中国期货市场中的23个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主要是围绕着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以来的成交状况进行分析说明。而后指出了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2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3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4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5.期货理论研究不受重视。接下来介绍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显著成效期货市场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紧接着提出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1加快制度创新、监管体制创新和交易所体制创新,2加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3逐渐完善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文章最后对中国的期货市场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合约、商品期货、金融期货

目录 前言 (1)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沿革 (2) 二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影响了期货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3) (二)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期货市场总体效率不高 (4) (三)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机制有待完善 (6) (四)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 (6)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6) (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国内外聚丙烯工业现状及工艺进展

国内外聚丙烯工业现状及工艺进展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是以丙烯单体为主聚合而成的一种合成树脂,是聚烯烃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根据高分子链立体结构的不同,聚丙烯可分为三个品种:等规聚丙烯(IPP)、间规聚丙烯(SPP)和无规聚丙烯(APP)[41。聚丙烯生产属于石化工业,其主要原料来自石油炼厂气。聚丙烯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耐热性、注塑性能均比较良好,逐渐在较广泛的领域中取代钢铁、木材、纸、聚碳酸酯、尼龙等材料。其用途包括医疗器械、机械零件、器具、水和多种酸碱的输送管道、电缆绝缘层、纤维和薄膜等。 一、国内外聚丙烯工业现状 自1957年聚丙烯在意大利首次实现工业化以来,其发展速度一直居于各种塑料之首,是热塑性塑料中的后起之秀。1978年聚丙烯世界年产量超过400万吨,仅次于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苯乙烯(PS),居世界第四位;1995年聚丙烯的世界年产量达1910万吨,超过聚苯乙烯位居第三;2000年聚丙烯的世界年产量达2820万吨,超过了聚氯乙烯位居第二位;到2002年聚丙烯的世界产量达到3383万吨。根据美国化学品市场协会(CMAI)统计,2003年全球聚丙烯需求量已达3540万吨。据巴塞尔公司预计,到2010年PP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8.O%,生产能力将达到约5400万吨。亚洲(除了日本)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其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9.5%,其次是南美,

年均增长率约8.4%,再次分别是中东7.9%,东欧6.9%,非洲6.5%,北美5.8%,西欧5.4%,日本2.4%。中国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t5一ol。 在我国,聚丙烯是合成树脂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尤其迅速。截止目前,已建成的生产装置总产能达470万吨/年。其中,大中型连续式生产装置共31套,生产能力约354万吨/年,采用国产间歇式液相本体法生产装置约50套,产能约150万吨/年。从市场需求分析,尽管我国的聚丙烯生产工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在数量、质量以及品种方面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10%。预计中国需求增长将从2004年的710万吨增长至U2010 年的约1080万吨。而同时国内产量将从约470万吨增长到约750万吨,从而必然成为较大的进口国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PP消费国家。目前我国PP生产企业有70多家。2001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有8家,全国的总产量为322.5万吨。上海石化公司2001年产量达24.7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7%:燕山石化公司是我国2001年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为35.5万吨,当年产量为22.84万吨,占全国7.1%;扬子石化公司2001年产量为20.32万吨,占全国6.3%。2002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达到10家,全国的总产量为374.17万吨。2003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为10家,全国的总产量为426.8万吨。2004年我国主要生产企业按生产能力大小排列已变为:扬子石化公司、燕山石化公司、上海石化公司、茂名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大连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