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英文导游词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明孝陵英文导游词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明孝陵英文导游词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Today we will visit 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which was adopted as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n 2003)

Xiaoling Tomb is the mausoleum of Zhu Y uanzhang, the founding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600 years ag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usoleum started in 1381, and was completed in 1413 when “the Tablet of Great Merits of the Ming Tomb of the Great Ming Dynasty” was erected.

Emperor Zhu Y uanzhang was born in a peasant family of Anhui Province in 1328. He lost his parents in his childhood and became a monk at Huangjue Temple. In 1352 he joined the Red Turban Army and became commanding general later. In 1368, he established his empire and made Nanjing the capital with a name of Ming for his dynasty. In 1398, he died and was buried here in the Xiaoling.

The mausoleum consists of two major sections. The front section starts from”The Gateway of Dismounting Horses”at the Falial Guard to the Lingxing Gate at the end of Sacred Way. The whole approach is 1800 meters long. The Gateway of Dismounting Horse is engraved with 6 Chinese characters for warning worshipers, meaning”All the officials must dismount from the horse back here”.

Go 700 meters northwest from the gateway, we can see a three-arched gate. It is known as the the Great Golden Gate, which is the front gate of the mausoleum, connecting with the red enclosure walls.

Go through the Grand Golden Gate is a roofless pavilion, which is called Square City. In the middle of the pavilion there stands a huge stone tablet, which is 8.78m high with 2,746 characters carved on it. This is” the Tablet of Great Merits of the Ming Tomb of the Great Ming Dynasty”. The characters were written by Zhu Di, the third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Go out of the Square City, we’ll come to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Sacred Way. The Sacred Way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front section is flanked by 12 pairs of stone animals in 6 kinds: each kind of the animals has 2 pairs, one standing and one kneeling. The animals are arranged in proper order: lions, Xiezhi, camels, elephants, unicorns and horses.

Go straight a little bit forward, we can see two pillars, from where the sacred way makes a right turn. Here, we are at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Sacred Way, which is flanked by 4 pairs of stone Weng Zhongs: 2 pairs of generals and 2 pairs of officials.

At the right of this path, we can see a small hill planted with thousands of plum trees. It is the Plum-Blossom Hill, which is Sun Quan’s tomb. The Hill is now a wonderful site for local people to appreciate plum blossom in spring when the trees are blooming.

At the end of the Sacred Way, there is a gate named Lingxing Gate with three arches. It is also

called Dragon& Phoenix Gate. The rear section of the mausoleum starts from Lingxing Gate to the Citadel of Treasure and the Tomb Mound.

About 270 meters away northeast of the Lingxing Gate there’s a stone bridge spanning over a small stream, which is called the Golden Water Bridge,. About 200 meters north of the bridge is the front gate of the tomb. At the right of the gate there is a tablet stone, which is inscribed with “The Special Notice” in 6 foreign languages to call for attention to protect the tomb. The tablet was established by Qing government.

Inside the gate is a tablet pavilion, which is the entrance hall of the tomb. In this pavilion, there’s a tablet inscribed with “The Stele of Administrating the country as prosperous as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inscription was written by Kangxi, the emperor of the Qing Dynasty when he was paying his homage to the entombed emperor during his third inspection tour to the area in 1699.

Go out of the pavilion, we’ll come to the site of the Sacrificial Hall. The original hall was very large and was used to enshrine Emperor Zhu Y uanzhang and his empress. The hall was destroyed in the war yet its 56 stone column bases are still there.

Continue the visit towards north across a big stone bridge, we can see “The Citadel of Treasures and the Tomb Mound”. The Citadel of Treasures is the site of graveyard and the Tomb Mound is the tomb itself. The citadel is 39 meters long from west to east and 18 meters wide from north to south. Climb up 54 steps, coming into our view is the Tomb Mound, which is half circled by a stone w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wall there are 7 Chinese characters, meaning” The hill is the very tomb of the Ming’s founding Emperor”. The tomb is covered by a large mound-400 meters in diameter. Emperor Zhu Y uanzhang and his empress are entombed in the underground. For the technical reasons of preservation, the tomb has not been excavated.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 【篇一:明孝陵导游词】 明孝陵导游词(2011修订) (2011-10-19 18:26:06) 转载▼ 标签:分类:国导证考试资料 2011 现场考试 总统府 教育 明孝陵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 孝陵。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 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 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故此 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 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 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 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 括在内。 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 无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 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 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26.86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 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 德碑”碑高6.7米,下面的碑趺高2.08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 之一,好负重,这块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碑文是由明成

广东台山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广东台山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广东台山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广东台山景点导游词介绍(1) 石花山位于广东省台山市台城市区内东北。有新台高速公路可达。属地文旅游资源。“南粤百景”之一,因山顶巨石磋峨,状如灿烂盛放之花,故名石花山。山顶上屹立指天巨石,清道光刻“含辉四照”四个大字于其上,另有“石人耸翠”景点,属旧台山八景之首。分布其四周有飞来石、织麻盆、蛇仙石和龟仙石、皇冠、仙人床、仙人轿、摩崖石刻“一帆风顺”、仙人屋、仙人髻等石景,维妙维肖。 山麓建有西岩寺、石花亭、石花楼及纪念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飞虎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的台山人的飞虎亭。主要景点有“飞来石”、“织麻盆”、蛇仙石和龟仙石、“皇冠”、仙人床、仙人轿、“含辉四照“、“一帆风顺”、石花水库、“石人耸翠”、西岩寺、飞虎亭和石花广场。 奇秀石花山石花山坐落于台山市城区之东北约5公里处,因其山峰上半部山石裸露,怪石玲珑,而下半部则是绿树成荫,谷涌葱绿,山含黛墨,远望如绿荫中盛开的花朵,故得名石花山。此山高虽仅300余米,但却融奇、秀、幽于一山,目前已开辟为旅游风景区,游览面积为155公倾。 石花山之奇,奇在石。石花山无石不奇,千奇百怪,有的拟物、有的拟人、拟禽拟兽,个个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石花山之奇,还在于松,这里的奇松有的如蛟龙出海,有的如凤凰展翅,有的若金刚挺立,尽显其风姿。台山古八景之一的“石人耸翠“,乃是形容石花山的奇石与劲松相映成趣所构成的景观。 石花山之秀,魅于其山间有一面积约15公倾的湖泊水库,尤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青山绿野之中,湖水清澈碧透,湖光潋滟,环湖道路迂回典折,沿岸林竹苍翠,百花争妍,构成一派山依水、水环山的迷人景色。 石花山著名景点石花山内具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摩崖石刻,如西岩寺、石花亭、九孔桥、飞虎亭、石花楼等。石花山内著名的摩崖石刻有明正德十五年

广东白云山导游词5篇

广东白云山导游词 5 篇 白云山,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山体相当宽阔,由30 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面积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高382 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东白云山导游词5 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广州白云山游玩。白云山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风景胜地,历史上羊城八景中的“白云晚望”、“菊湖云影”等都在白云山里。 来到白云山脚下,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芬芳满园的云台花园,里面有许多奇花异草。最神奇的是花园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花钟,这个花钟是由12 种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组成的,每到一个时刻,就会有一种花开放,告诉你现在是几点钟。 沿着林荫大道,来到白云山腰,眼前看到的是散落在湖光山色和峰峦叠翠间的能仁寺、黄婆洞水库等景点。关于黄婆洞水库,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小时候家里贫穷,便到海南学习纺织技术。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黄道婆由少女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婆,特别思念家乡,就踏上回乡之路。路上经过广州白云山,看到人们生活贫困落后,就留下来向大家传授纺织技术。后来,为了纪念黄道婆,人们就将黄道婆住过的地方称为黄婆洞。 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道向上,我们来到了景色迷人的白云山顶。这里比

较著名的景点有鸣春谷、摩星岭、九龙泉等。鸣春谷在山顶中央,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天然鸟笼。它座落在白云山风景区的天南第一峰与九龙泉之间的滴水岩谷地上,占地约五万平方米,分天然式大型鸟笼景区、鸣禽挂廊区、珍稀鸟区三部分。这里的鸟儿特别多,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它们鸣声清脆,那婉转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让人听了心旷神怡,连满身的疲倦和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在鸣春谷大门入口处一侧还可看到极富情趣的“驯鸟表演”,有小鸟骑车、小鸟升旗、小鸟寻宝等等,特别有趣。摩星岭是白云山的最高峰,海拔382 米,登高远眺,可以看到广州市的全景。 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它聚拢着三十多个山峰,山体相当宽阔,总面积平方公里。每当霏雨绵绵,云雾缭绕于黛山葱绿间,半壁皆素,故名白云山。 游览完了白云山的美景,我们的行程就此结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今后我们将以更以优质的服务为大家提供旅游帮助。谢谢!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山坐落在广州市北部,有“羊城第一秀之称”总面积为28 万平方米,是著名风景名胜。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叫白云山?那是因为每当雨过天晴的时候,朵朵白云缭绕在青山绿水之间山上景色十分秀丽,所以取这样的名字。 广州有2200 多年的建城历史,白云山在建城之前就知名于世。 整个风景区有七个游览区组成,分别是:飞鹅岭,麓湖,鸣春谷,三 台岭,摩星岭,明珠楼,以及荷依岭 首先我们进入的是麓湖游览区,大家看我么眼前的这座建筑物就是赫赫有名的广州艺术博物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黄伯冶大使所设计的。这里面由广州最大的人工湖,广东省最大的古典式楼宇——鸿鹄楼,有1984 年建的——白云仙观,还有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是云台花园,独特之处在于是一处中

明孝陵英文导游词

明孝陵英文导游词 XiaolingTomboftheMingDynasty明孝陵景点概况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明孝陵明孝陵坐落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之阳独龙阜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陵墓,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完工于永乐十一年孝陵之名,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皇后马氏死后谥号“孝慈”,故称孝陵到清代才称“明孝陵”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定都南京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金门、碑亭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大金门又称大红门,是正式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门有三拱,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原是重檐歇山顶,通体红色上覆黄色琉璃瓦,可惜毁于战火经过大金门,我们所见的便是碑亭碑亭建于明永乐十一年,重檐歇山顶,亭顶毁于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争中,仅存四壁,因其四四方方,犹如一个古城堡,所以俗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我国现存古代

最大的帝陵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381年孝陵正式动工修建,第二年,马皇后病逝,先于朱元璋葬入地宫,因朱元璋以孝治天下,又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将陵墓命名为“孝陵”,1398年朱元璋驾崩,同年葬入孝陵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现在,明孝陵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并于2003年7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相比于明朝之前的一些帝王陵墓,明孝陵有它的神秘之处,一般陵寝的神道都是直的,而唯独它却是弯曲的,绕过了梅花山,体现了因地制宜,但这其中的典故我会在稍后为大家揭晓明孝陵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开创了明清陵寝的格局——前朝后寝这种建筑布局反映了封建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大金门,又称大红门,它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正门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门有三券,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大金门原为单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用绿色琉璃椽子,朱红双扉,庄严华丽,可惜已毁于战火在大金门北约70米处便是碑楼,他原来为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明孝陵导游词(2011-10-1918:26:06)转载▼

简短精炼导游词结束语

简短精炼导游词结束语 导游词结束语(一)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邓丽君小姐这首《何日君再来》是我们常常唱起的一首歌。但我相信,我们之间友情的花朵会常开,XX地区的美景永远常在,今日离别后,什么时候你会再来?也许从此之后我们不会再相见。在大家这次华东黄 金之旅的最后时刻,我想说:这一趟旅行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最辛苦的人却是我们的领队 小姐。她一路照顾大家的饮食起居,心系大家安全,力求大家快乐,同时给我的工作以极 大的支持。有位伟人这样说到:服务人类是最崇高的职业。 我和领队小姐同做导游工作的不同层面,更能体会这种工作的艰辛,因此,在这里, 我要表达一个XX导游,对领队真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请大家给我们领队小姐一点掌声。谢谢!我还不得不谢谢一个人,就是我们的X师傅,X师傅用他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车技,给了我们一个安全的旅行,也请大家给我们亲爱的师傅一点掌声。谢谢! 导游词结束语(二) 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王导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 送大家四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 枕眠”那么和大家7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 几天中,王导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 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 王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 点掌声好不好! 导游词结束语(三) 各位朋友,咱们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快乐的时光里,咱们游览了山清水秀 的XXX景区,参观了雄伟壮观的XXX景区。大家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 希望我的服务能够给大家留下一丝美好的回忆。 张学友有首歌,叫做"祝福"里面的歌词也的好:"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 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在这里呢,我想把祝福送给大家,我衷心祝愿咱们能够再次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 谢谢大家。 导游词结束语(四)

广州白云山导游词

广州白云山导游词 导读:广州白云山导游词1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白云山坐落在广州中心,是广州最漂亮的的山,那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有“羊城第一秀”的美称。是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为了迎接春节,在白云山门口耸立着一条威武的大龙。它俯视着白云山的大门。进了白云山,远远地就看见了一个叫龙宝和云宝的花灯站在路边,他们有的在打鼓,有的在敲锣。可爱极了!一个身体长的白白的,另一个身体火红火红的。山路边,有各种各样的树,有假柿树,有樟树;还有松树。两边最多的是一种不知名的树,它们有着挺直的身躯,全身光秃秃的,像一根电线杆似的,令我印象深刻。 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美丽的蒲谷,蒲谷里有一个湖,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水中的鱼儿。湖里有很多漂亮的莲花,有紫的'、白的、粉红的,各种各样的。这里还有一条长长的小溪,我们顺着小溪逆流而上,来到了半山广场,那里有一片大草坪,草坪上有龙生九子的花灯,都是我以前没见过的怪兽。我对上面有一个叫饕餮的家伙我特别感兴趣,在灯的下方是这样介绍的:饕餮,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看了这个介绍,真是笑死我了。离开了这里,我们就向我们的目的地山顶公园冲去,不过一会

儿就到了山顶公园,山顶公园上有个独占鳌头的大花灯,独占鳌头是指古时候考状元时博得第一。看了这个花灯,爸爸说:“也希望我在今后的学习上能独占鳌头、更进一步。”看完了花灯,我们来到了望台,从了望台往下望,只见一片云雾缭绕,白云山之名就由些得来。晚上了,许多花灯都亮起来了,到处灯光闪耀,独占鳌头的龙头也动起来了,更加生动,更加漂亮了。 山顶公园还有一条路上摩星岭的。摩星岭原名碧云峰,位于白云山苏家祠与龙虎岗之间,是白云山最顶峰,海拔382米,是白云山三十多座山峰之首。登临摩星岭之巅,天地变得格外辽远。广州城的全貌就在脚底平铺开来,东可望天河新城,南临珠江秀水,西眺五羊古都,北观白云机场银起落。阴沉天空下,举目环视白云山各峰,顶翠披绿,万木葱郁,天地变得分外辽远,羊城全貌一览无余,大有乾坤在手之感。摩星岭的许愿树上有千万条红布,布上写着许诺的盼望。还有祈福钟,祈福钟的钟声能祈福。还有连心锁,连心锁上刻着的名字是情人的名字。在连心锁的边上有一块石板,石板上写着“北京”。 白云山的风光真美丽啊!大家都需爱护环境,可不要破坏它哦! 广州白云山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广州白云山游玩。白云山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风景胜地,历史上羊城八景中的“白云晚望”、“菊湖云影”等都在白云山里。

介绍南京导游词

介绍南京导游词 导读:南京导游词800 字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800 万人,下辖11区2 县。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区附近东有紫金山,西有清凉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栖霞山。紫金山由东向西延伸,从南京城中横穿而过,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两条水系,南为秦淮河,北为金川河。除此之外,还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的城东和城西。山与水的交织,共同造就了地形险要,山水壮丽的南京城。 由于南京城山环水绕,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472 年,越王勾践命范蠡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个名字“越城”。从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00 年。古城南京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位列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在此定都的朝代有:东吴、东晋、南朝时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故而南京又被称作“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朝历代为南京留下了许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邺、建康、蒋州、江宁、昇州、集庆、应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南京的得名来源于明朝初年,当时的南京叫应天府,朱元璋曾经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南京,后来国都虽然没有迁成,但是南京的名称却一直保留下来。 中国的近代史从南京开始,也在南京结束。1842 年,清政府在南京下关的江面上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

条约》。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全新时代。 今日南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已开通覆盖国内45 个城市以及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在内的国内外航线。南京港地处长江下游黄金水道,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 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南京市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城市建设,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南京第三长江大桥、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赛虹桥立交桥、华东最大的双桥门五层立交等均已建成通车,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南京的投资环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发展的城市,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线开放格局中处于枢纽位置,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南京外向型经济成果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等著名企业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国内外,苏宁集团已经成长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龙头老大,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南 京还是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重镇,科教实力雄厚,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发达,为南京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城市品牌众多,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南京的绿化水平全国闻名,森林覆盖率达到23%,森林与城市绿地在改

广东台山导游词4篇

广东台山导游词4篇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广东台山导游词,欢迎参考!广东台山导游词篇一:广海石窟导游词要看石窟诗林,请先看:出广海城西门,沿广海至海宴公路行七公里,就到中兴。 中兴,旧称中兴堡,民国十五年(1926年)歼灭陈祝三、叶兰初等匪部七百多名后,饱遭土匪蹂躏的双门、临田、大洋等十余村联合成立联防队,设公所于此,命名中兴堡。 此后经过七十多年,这里没形成圩市,至今只有商店多间而已。 到此北望不过一公里处的山口,就是石窟口。 石窟口为康洞之水泻落广海平原的出口,巨石密布,形成石窟;石窟两侧高山,山势紧束。 这个高山平原交点,水流急,石头滑,景色壮丽。 左边山上的石人公和山下的石人婆,一高一低地站立着,像在盼望南海归航,富有诗意。 就在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水利和水力资源。 查石窟口水利的开发,始于民国六年——1937年。 当时成立中兴水利合作社,集资建设石窟头陂头。 自春至夏,刚刚筑成,即被山洪冲垮。 1955年,组织起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在石窟口左上方开渠四百七十米,引水灌溉三千多亩滨海田。 这些稻田在1956年获得丰收,产量倍增。

1958年至59年间,公社社员又上游八里处筑成康洞水库——集雨面积九平方米公里,库容六百万立方米。 这么大量的水,通过石窟口渠道,可以灌溉滨海平原七千多亩农田。 石窟口水力的开发,是从1955年修成灌溉渠后开始的。 当时在石窟左边,利用渠道跌水,设立碾米厂,为附近农村服务。 1960年,归国华侨投资建设石窟口水力发电站。 在1961年2月建成输水石渠和压力管道之后,适值调整国民经济,这个工程停顿了。 十年之后续建,于1973年建成,74年春开始发电。 此后,又修筑石窟公路,进行第二级水电站建设,于1975年建成,76年春开始发电。 于是,石窟口出现一对明星,照亮广海城乡。 第一级发电站的厂房,设于石人婆脚下的平原上。 厂里的四台二百五十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是台山农业机械厂的产品。 沿着厂后的压力管道走上八十公尺高处,就是输水渠道。 渠道为花岗石砌成,底宽一公尺,高二公尺,蜿蜒山腰,穿过石林,跨过深谷,至陂头塘,接康洞水,全长一公里。 又自陂头塘向西转北走,不久就是第二级发电站——装机容量五百千瓦。

广州旅游导游词精选

广州旅游导游词精选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广州旅游景点导游词精选,欢迎参考!篇1:广州白云山导游词白云山,是新“羊城八景之首、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它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 山体相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 面积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高382米,峰峦重叠,溪涧纵横,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 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 白云山景色秀丽,自古以来就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 如“蒲涧濂泉、“白云晚望、“景泰僧归等,均被列入古代“羊城八景。 60年代和80年代,白云山分别以“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秀胜景两度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 清末时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 每逢九九重阳佳节,羊城人民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届时,扶老携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便构成羊城一幅独特的风情画。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分为七个游览区,即:明珠楼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麓湖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

荷依岭游览区。 区内,峰恋重叠、溪涧纵横、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景观多样,四季如春。 特色各异的景点星罗棋布,有蒲谷、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鸣春谷、九龙泉、碑林、摩星岭、山湾、双溪、山庄、白云松涛、松涛别院、明珠楼与新开辟增设的云台花园、白云滑道、白云索道等。 金液池位于白云山麓,是一座风光如画的湖泊,湖光潋滟,波平似镜。 湖光山色交映生辉,如诗似画,别有情趣,是白云山中的佳境。 千百年来,白云山名胜古迹虽多,但屡经兴废遗存很少,尤以近百年来历经沧桑,频遭破坏,到解放时,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 解放后,白云山才获得新生,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广植林木,修筑了10个水库,开辟公路沟通南北,修建山北、山顶公园及山庄、双溪旅舍,重现了白云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历届广州市政府的建设,专门成立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经过多年的建设、经营和发展,白云山已建设成为规模宏大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 目前白云山风景区从南至北共有7个游览区,依次是: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1 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五月,孝陵殿建成。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明孝陵的附属工程一直延续到永乐三年(公元1420__年)。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

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现存建筑有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石像翁仲、御河桥、陵门、碑亭、孝陵殿、大石桥、宝城、墓及清末所建碑亭、享殿等。 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坊高约9米、中间宽约6米、额枋长约6米、高1.28米、厚约0.32米,曾毁坏成数块,倒置路旁,后来修复。坊旁有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立的禁约碑,重申严格保护孝陵的条例,违者立即处死。过孝陵正门大金门,到四方城,四周围墙形如壁垒。城内有一大石兽,昂首曳尾,宛然若生,背上驮“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正楷,长达2746字,字大如拳,历述了明太祖一生的功德,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1420__年)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碑通高8.84米,碑身高4.78米,宽2.24米,厚0.83米,是南京地区地面现存石碑中最大的一个。

南京游玩中山陵明孝陵音乐台灵谷寺行程安排

最好是明孝陵----中山陵---音乐台--灵谷寺。中山陵景区可乘5元/人的小火车出入景区。 中山陵附近有很多景点,大的有明孝陵,灵谷寺,中山陵,小的有美龄宫,海底世界,中山植物园。 你可先坐游1到美龄宫看看,出来后往前走通过石象路到达梅花山明孝陵,因为这一段没有多少台阶; 明孝陵出来后坐游2到灵谷寺,穿过无梁殿就是灵谷塔,只要不爬塔一路是平地; 回来可坐游2也可以走到中山陵,如果走路,中途可看到流徽榭,音乐台几个小景点,走路最多半小时,中山陵放在最后因为他要爬台阶,到时人很累的,如果时间多回来的时候可以到海底世界玩玩。 →莫愁新寓站→莫愁湖西路站→大士茶亭站→北圩路站→迎春里站→鱼苗塘站→嫩江路站→清凉门桥站→清凉山站→虎踞关南站→虎踞关北站→山阴路站→南阴阳营站→云南路站→鼓楼站→北极会堂站→鸡鸣寺站→北京东路站→太平门站→白马公园站→紫金山索道站→中山植物园站→明孝陵站→梅花谷西门站→梅花谷南门站→明孝陵停车场站 北极会堂 -曹后村-大行宫北站-公交总公司-鼓楼花木公司-华电路- 鸡鸣寺- 解放路(军区总院) - 迈皋桥- 迈皋桥(广场明故宫- 南京车站(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十字街 - 四方城(梅花山) - 四牌楼 - 卫桥- 新庄(中萃公司) - 许府巷(新模范马路) - 玄武湖公园 - 中北巴士公司 - 中山陵 - 中山门 - 中央门 - 中央门南站 - 总统府 大栅门-孝陵卫-南京理工大-小卫街(下马坊)-卫岗-卫桥(地铁苜蓿园站)-中山门-明故宫-解放路(军区总院)-逸仙桥(中山东路)-总统府-大行宫南站-杨公井(北)-白下路(太平南路)-夫子庙(太平南路)-三山街-金沙 井-长乐路(夫子庙)-中华门内(中华门城堡)-雨花路-雨花台-雨花新村-共青团路 油坊桥、雨润大街、元通、奥体东站、兴隆大街、集庆门大街、云锦路、莫愁湖、汉中门、上海路、新街口、大行宫、西安门、明故宫、苜蓿园大街、下马坊、孝陵卫、钟灵街、马群、金马路、仙鹤门、学则路、仙林中心站、羊山公园、南大仙林校区、经天路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英文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英文 篇二:南京明孝陵导游词英文 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Hello, everybody! Welcome to 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It is the firs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in Nanjing. Xiaoling Tomb is situated at the southern foot of Zijin Mountain in the east part of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It is the burial place of Zhu Yuanzh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his wife empress Ma. As one of the largest imperial tombs existent in China, Xiaoling became a major historic and cultural site under state protection in 1961. On July 3, 2003, together with the 13 Ming Tombs in Beijing, it was accepted into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as an associated site of “the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ing Dynasty was the penult feudal regime in China’s history. Its founder, Zhu Yuanzhang, was often referred to as a “beggar emperor” for his miserable childhood. Zhu was born into a poor peasant family in 1328 in Anhui Province neighboring Jiangsu. In 1344, a serious drought and plague swept the north of the Huaihe River. All his family

写明孝陵的作文

写明孝陵的作文 导读:本文写明孝陵的作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写明孝陵的作文 漫步明孝陵 前年寒假,我和爸爸一起游览了南京。 南京风景秀丽,我印象最深的是梅花山。梅花山位于南京东郊,我们来的是时候,梅花正在盛开,一年一度的南京国际梅花声也在此时举办。一进入梅花山,一股香气便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哇!简直是梅花树的海洋。 沿着小路向前走,一条神道出现在我眼前。神道是古代帝王陵才能有的建筑,这便是明孝陵的神道一神道两边是各种神兽的雕像,有巨象、骆驼和武生将。巨象弯曲着鼻子,头微低,双目微闭。骆驼四腿弯曲,跪坐在地上,双眼也是微闭的,庄严肃穆的样子,惟妙惟肖。武生将则是神情凝重、精神抖擞,手中执长戈,全副武装,尽心尽责地护卫着陵墓。 沿着神道直走,我来到了金水桥头,五座金水桥横跨金水河,金水桥已残破不堪,栏杆上出现了数不清的裂纹,青苔爬满了每一个角落,桥上只剩下几条依稀可见的龙纹。时间褪去的是曾经的皇家气息,留下的是无尽的失落和破败。 走过金水桥,就进入了陵墓的地上建筑群。最先看到的是陵墓正

门,与故宫的建筑规格相似,这里的正门相当于天安门。正门其实也是一座宫殿,算得上气势磅礴,但难掩破败的气息。墙上的朱红已经斑斑驳驳,不过整体结构还是完好的,这让我想起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一句诗:“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衰败的场景让我不由得想到了孝陵主人朱元璋复杂的一生。 朱元璋自幼丧父丧母,后来参加了起义军,成功后在南京称帝。真实的历史资料将他客观地评价为一位暴君!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身处乱世的他除了用武力残酷地排除异己,也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客观地说,他也算得上是励精图治。 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可惜这位储君无缘享受,还没来得及即位就不幸病故,大明王朝从此进入了皇权争夺的混乱期。朱元璋驾崩后传位给长孙朱允炆,可是只做了四年皇帝的朱允炆,又被皇叔朱棣的一场“靖难之役”推下了龙座,从此下落不明。皇叔朱棣夺位后,或许是因为有愧于南京的先帝,跑到了北京称帝。从此以后,南京便成了大明朝的旧都,也成了历史的弃儿。这座皇陵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日渐破败。孝陵的东边是朱标的墓地,现在已经没有了地上建筑,只有一堆堆乱石掩映在草丛中。 朱元璋的皇位给他带来的不只是荣耀,更多的是家人反目的悲凉。 漫步在孝陵后山的小石径上,我想:六百年前,这里是皇家禁地,有大批的御林军日夜守卫。而今,游人自由穿梭其中,神道、金水桥、宫殿依旧未变,甚至连身后飘来的梅花香也没有改变,唯一不同的是:人。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精选5篇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精选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1 庆云寺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位于肇庆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走过半山亭,就可见一纪念亭,沿着亭子后方的小路而上,即可到庆云寺。它是肇庆第一大寺,也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其余的三大分别为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广州光孝寺)。 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慈禧太后题匾也算是寺内的一个景点。 庆云寺的香火很盛,遇上旅游旺季,可能还得排队。信佛的可以来拜拜,这里据说很灵验。庆云寺的建筑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左右分别是钟楼、鼓楼及客堂、斋堂;第二层为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第三层是中正堂;第四层为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为塔殿。 寺内文物古迹甚丰,也有很多古树名木。其中比较出名的镇山三宝为:千人镬、大铜钟以及300岁的白茶树,冬季白茶花缀满枝头,清香四溢。铁铸千人镬是清代庆云寺不折不扣的香火象征,当年可供全寺僧人进餐,为乾隆年间所打造,深近1米。大铜钟在寺庙钟楼上方,为清代咸丰年间铸造,每日清晨会有僧人撞击。 除了礼佛,更多的人来庆云寺是抱着吃素斋的目的,肇庆的特色风味

为鼎湖上素,这道名菜的源头就是鼎湖山庆云寺。据说用山泉水和天然食材制作,名气之大,几乎要盖过庆云寺本身。 寺里的斋堂经过装修,走的是高端路线,价格颇贵,凉菜在40元左右,热菜基本在80-90元。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抱着来都来了,吃就吃吧的心态来此品味,让自己的行程更为圆满,推荐菜色有鼎湖上素、庆云一品煲、素三鲜。 庆云寺寺内是不可以留宿的,可以看见客堂门前挂着“止单”的牌子,但可以在庆云寺寺门左边的宾馆住下。只是凌晨会有和尚念经的,睡意浅的人就不要住这儿了。 鼎湖庆云寺导游词2 今天一早,我被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惊醒,看一下闹钟,才六点半。但我已经没有睡意了,回头看一下我的同室,他也已经坐了起来。我说:“才六点半,再睡一会儿吧!”他没理我,默默地走到窗边观察窗外的景色。 我乘机迅速地起床,洗漱完,时间是六点五十。还没到吃饭饭时间。于是我打开电视,边看电视边等。原计划今天是鼎湖山一日游,但是原定于昨天的讲座没有举行,会不会有所改动。 等到了吃早饭的时间。吃完早饭后我发现:不出我所料,老师没有带我们去爬山而是带我们去了“会议室”。我发现鼎湖山 听完讲座已经十二点钟了我们不得不等到下午才去爬山。 终于到了下午我们一开始走马路后来路越来越窄,风景也越来越美。当我走进鼎湖山时候,我发现鼎湖山非常的美,小溪里的水非常非常

明孝陵导游词

明孝陵 景点概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明孝陵。明孝陵坐落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之阳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陵墓,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完工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孝陵之名,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皇后马氏死后谥号“孝慈”,故称孝陵。到清代才称“明孝陵”。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定都南京。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金门、碑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 大金门。大金门又称大红门,是正式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门有三拱,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原是重檐歇山顶,通体红色上覆黄色琉璃瓦,可惜毁于战火。经过大金门,我们所见的便是碑亭。碑亭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重檐歇山顶,亭顶毁于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争中,仅存四壁,因其四四方方,犹如一个古城堡,所以俗称四方城。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俗称“功德碑”。刻着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的文

字。整碑通高8.78米,宽2.26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碑座是一个巨大的龟形动物,古人称为“赑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喜欢负重,常用作石碑的基座。功德碑的树立标志着明孝陵工程的全部完结。碑文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内容。一、述朱元璋生于凤阳,为句容大族,朱元璋贵人奇相,由项及顶有骨隆起,望之如神;二、元末群雄并起,朱元璋“为民请命,发迹定远”,征战大江南北,并逐步建立起明王朝;三、统一国家,定都南京,年号洪武,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吸取历史教训,废除旧制,罢中书省,升六部;五、建国学,祀奉孔子,重视国学讲经,选贤唯能,立家训以教子孙;六、生活简朴,重农耕,嘱死后勿用金玉,与马氏合葬孝陵;七、刻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 神道、梅花山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首,每种4只,两立两蹲,自东向西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马。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西北方。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甲胄,手握金吾,

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

精品导游词,欢迎参使用 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20xx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0xx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下面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风景优美的南京东郊,游览著名的帝王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朱元璋,1320xx年生于安徽濠州(今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带兵攻下南京,1368年当他41岁时,平定了天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马氏皇后。1398年朱元璋病死,入葬于此。为什么称作孝陵呢一说因为马皇后死后

明孝陵

明孝陵 景点概况: 1分30秒 1、明孝陵的主人、位置、建陵时间及名称由来 2、宝城宝顶的特点 3、朱元璋生平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于1376年开始筹建,朱元璋看重了明初蒋山寺的风水,将蒋山寺迁到了东侧,既今天的灵谷寺,孝陵工程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金门、碑亭:2分 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 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简介 5、碑文的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过大金门,走过木质的栈道,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就叫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碑亭,只可惜亭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碑趺2.08米。此碑落成于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 朱棣在大书特书朱元璋功绩的背后其实是在大树特树自己的威信,以此表明继承皇位的正统。当年朱元璋去世后传位长孙朱允炆,由于朱允炆实行削藩的政策,引起了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的不满,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夺得了王位,登基当上了皇帝。为平复民心,不惜重工打造巨碑为父亲歌功颂德。 神道、梅花山:2分30秒 1、石象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2、望柱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4、棂星门复建的时间 5、孙权墓和赏梅胜地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每组四只,两立两蹲。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

以明孝陵为个案的研究

学生实践报告 (文科类) 课程名称:秘书学专业班级:行政管理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指导教师: 20 12 ——20 13 学年第 2 学期 实践报告书写要求

实践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 实践报告书写说明 实践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践目的和要求;实践环境与条件;实践内容;实践报告。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践具体要求增加项目。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完成实践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 实践报告批改说明 实践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践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践报告装订要求 实践报告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践项目的实践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践大纲。

实践项目名称:秘书社会调查训练实践学时: 8 同组学生姓名:实践地点:校内校外实践日期: 2013-5-24至2013-6-7 实践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指导教师评阅:

以明孝陵文化旅游为个案的研究 摘要 本文就明孝陵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所开展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通过多年来的规划保护,明孝陵得到了较好的管理和研究,旅游、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但是,目前的工作仍然存在着法制建设薄弱,管理的广度、深度不够等问题,这是明孝陵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面。本文通过对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对明孝陵的保护利用提出建议和意见,期望完善明孝陵管理体制中的不足之处,使得明孝陵保持真实性、完整性,实现世界遗产旅游业的永续经营。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保护、利用 一、明孝陵概况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年)的陵寝。陵墓里埋葬着明太祖朱 元璋和皇后马氏等人,历时修建长达32年之 久,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帝王陵 寝之一。(见图1) 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已推荐明清皇 家陵寝中的明十三陵、明显陵、清东陵、西 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2003年7月,明孝陵以其在皇家陵 寝上的重要地位、在美学上的独特体现、文 化内涵上的丰富体现,被选入世界遗产第26 号“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成 为古都南京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二、保护利用现状 1、遗产保护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