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管理汇总

2018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管理汇总
2018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管理汇总

《现代管理学》复习参考题型

一、概念

1.法律监督:是国家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所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P235

2.风险型决策: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但决策者能根据预测情况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概率能对决策结果做出一定估计,这种决策就叫做风险决策。P169

3.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P5 2007

4.管理的经济方法:一般地说,经济方法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各种经济杠、经济政策),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家,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P254

5.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系统观是指管理主体自党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P103

6.管理的循环规律:任何管理都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几个基本阶段的循环,也就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说的P、D、C、A循环。这是一种大循环套小循环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P11

7.管理共有规律:共有规律是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这些规律不受社会条件或范围领城的限制,反映管理活动普遍的内在联系。P11

8.管理计划:计划有狭义与广义两种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所指定的其体行动方案。广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动进行数和的清动。せ武是说,计划是预先确定要做什如你做以便时做)形做二种程序,现代管理所讲的计划是广义的计划。

9.管理技巧性规律:在管理中,有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由于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矛盾,对解决管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我们把这一类的规律给予特殊分类,称之为管理的技巧性规律。P012

10.管理客体:客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与主体相对的客观事物、外部世界,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所谓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对象,是指能够被二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P044

11.管理派生规律:派生规律主要是指从共有规律派生出的规律。P011

12.管理艺术:管理者根据自己的意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P305

13.管理主体:所谓管理主体,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它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P22 200714.广义的管理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现代管理理所讲的决策是广义的决策。P168

15.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机关自身的行政活动所进行的监督。P231

16.计划的效率性:计划不仅要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且要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简言之,就是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要“正确地做事”。计划的效率是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目标得到的利益,扣除为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的费用和其他预计不到的损失之后的总额来测定的。只有能够实现收入大于支出,并且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计划,才是一个完整的计划,才能体现出计划的效率。P189

17.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是指由综合经济管理机关和专门经济监督机关,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所进行的检査、监视、督促及控制的活动。P232

18.评价:是指管理实施过程结東之后,根据管理的成效,对管理过程的各项管理活动所进行全面的检查、比较、分析、论证和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启迪,以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一种管理活动。P237

19.确定型决策:如果自然状态是确定的,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情况有充分了解,决策的结果是确定的,这种决策就叫确定型决策。P169

20.现代管理技术:是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能对现代条件下生产经营和其他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手段的总称。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主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技术。P277

21.指导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是上级计划单位只规定方向、要求或一定幅度的指标,下达隶属部门和单位参考执行的一种计划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所制订的经济计划,大部分都是这种指导性的计划。P195

22.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是由上级计划单位按隶属关系下达,要求执行计划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完成的计划。P195

二、辨析

1.按照管理者的位置和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P024

答:正确。管理者越往高层,所面临的情势越复杂,所要解决的问题越带有综合性和全局性。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矛盾的特殊性方面,所运用的主要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高超的领导艺术。管理者越往基层,所面临的问题越清晰、越具体,越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解决。

2.按照管理者的职责,可以把管理者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中的领导者。P023答:正确,一般管理者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从事各种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他们担负着大量的具体业务工作,通过这些具体工作,把领导者的意图变为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管理中的领导者,是指在管理机构中凭借一定的职务和权力,肩负一定的责任,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一定的方针、政策,来组织、指挥、控制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经济及社会活动,实现既定目标的人。

3.按照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等。P024答:正确,抄题目一遍。各类管理者中又可以分为更具体的管理者。(如经济管理者可分为宏观经济管理者、地区经济管理者、部门经济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等。)各类管理者由于所管理的对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

4.把直线制和矩阵制有机结合起来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3/2007 答:错误。直线职能制组织是直线制和职能制组织的结合,因而它兼有这两组织形式的优点:既能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发挥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作用。

5.高级管理者需要管理艺术,而一般管理者不需要管理艺术。P307

答:错误。管理者要想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必须既有丰富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又有高超的现代管理艺术。管理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极为广泛;各种不同的管理任务需要各种具体管理艺术来助其完成,就是同一个人处理同一类似的事,也需要多种处理的办法和技巧。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悉心研究管理艺术,才能得其要旨,运用自如。

6.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P7

答:错误。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即一般属性,是指任何管理活动都是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都要按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所谓管理的社会属性,即管理的特殊属性,主要指管理毕竟要在一定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

7.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任何管理都是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都要按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P7

答:错误。管理的社会属性即管理的特殊属性,主要指管理毕竟要在一定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都会打上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烙印。

8.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的,都会打上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烙印。P7

答:错误。管理的自然属性即一般属性,是指任何管理活动都是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都要按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

9.管理决策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不能设计既定的决策程序。P180 答:错误。我们说决策是一个过程,主要是指决策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决策策程序包括每项工作所应进行的顺序和步骤,也包括在每个步骤上所应解决问题的范围和要求。

10.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P9

答:正确。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因此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践中,只有按照这些规律办事,才能达到管理目标,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管理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有复杂多变性,就决定了管理的艺术性。在实际中,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统-的,它们二者的关系是。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发挥。

11.激励的关键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内在动力(P218)

答:正确。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股内在动力。迸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组织确定的目标奋发努力的过程。(可省略)管理中激励的过程,就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去激发人们不断产生有利于实现管理目标的行为的过程。从一个动态过程看,则是给人们以某种刺激使其产生股内在动力,从而激发出积极的行为,当第一目标达到之后,经反馈再强化刺激,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的过程。

12.奖励有激励作用,而惩罚没有激励作用(P220)

答:错误。奖与罚是对人的某种行为所给予的褒或贬。对某种行为的奖与罚,若运用得当,都可以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索为积极因索的作用,对鼓励先进,消除不良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但奖与罚中,要以奖励为主。

13.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P172)

答:正确。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围绕决策开展的。不管是管理中的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进行协调,还是管理中的监督、用人、思想政治工作等等,都不能离开总的决策目标。同时,这些活动本身也有具体的决策问题。可以说,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存在于其中的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是由决策与行为两部分组成的,只有行为的选择,没有具体的行为,构不成管理,况且不准备实施的决策也是毫无意义的。14.人也是管理客体的组成部分(P48)

答:正确。在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不仅在所处地位与担负的职能上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有明显差别,而且在性质和作用上与作为管理客体的其他组成部门也有根本的不同。作为管理客体的人有个性、社会性和能动性。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是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是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是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

15.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是直线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2)

答:错误。直线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管理的全部职能由单位的各级领导人负责,不另设专门的职能部门或参谋机构,最多在最高领导层次配备少数职能人员,协助最高领导人进行管理工作。

16.审计监督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P234)

答:错误。审计监督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监督,其他经济监督都是对国民经济某一方面、某一环节实行监督,而审计监督,不仅包括对社会各种经济行为的监督,而且还要对国家机关、管理部门及各种专业经济监督部门进行监督和再监督。

17.实行集中决策、集中经营是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6)

18.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实行集中决策、集中经营(P36)

答:错误。事业部制管理机构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在集中领导下实行分权管理。

19.协调是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的指挥和命令(P211)答:错误。所谓协调,就是协商问题和调节关系。管理中的协调是指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协商和调节,使之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协调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也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在实施决策、计划的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这里讨论的协调主要是实施过程中的协调。

20.预测是管理的核心(P172)

答:错误。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定意义上讲,都是围绕决策开展的。不管是管理中的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进行协调,还是管理中的监督、用人、思想政治工作等等,都不能离开总的决策目标。同时,这些活动本身也有具体的决策问题。可以说,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存在于其中的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

21.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改善环境的观念(P149)

答:正确。组织要树立改善环境的观念。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去不断改善环境,为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与之相应的新环境。

22.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适应环境的观念(P149)

答:正确。组织要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要根据环境条件,协调内部活动,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

23.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重视环境的观念(P149)

答:正确。组织要树立重视环境的观念,要以过去不重视环境,不研究环境转变为高度重视环境,要选择一个语合于组织发展的环境,并两环境建立密切的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环境。

三、简答

1.按照监督主体划分,监督有哪些种类?(P225)

答:按照监督主体划分,监督可分为党的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2.管理的权变观念P145

答: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3.管理的人本观念(P8)

答: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把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做为管理的最终目的。

4.管理的系统观念

答:管理的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P103

5.管理的择优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P115

6.管理的战略观念P126

答: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

7.管理决策应坚持的原则P177

答:情况明了的原则、系统思考原则、科学可行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8.管理客体有哪些特征?P45

答: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可控性。

9.管理信息的特征P75

答:有用性、综合性、经济性、共享性。

10.管理者素质P29

答: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

11.管理中的行政方法

答:行政方法是指管理主体运用行政权力,按照行政层次,通过下达各种行政命令、指示、决议、规定、指令性计划和规章制度等手段,直接控制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以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P257

12.管理中的控制类型

答:定值控制、程序控制、超前控制、过程控制、优化控制、自组织控制。P299 13.激励的方式有哪些?(P219—221)

答:尊重激励、磋商激励、沟通激励、赞扬激励、奖罚激励、榜样激励、表率激励、目标激励。

14.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P218—219)

答:激励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1)挖掘人的内在潜力;(2)保持现有人员稳定并吸引所需人才;(3)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15.计划编制应坚持的原则

答:科学性原则;统筹兼顾的原则;重点原则;弹性原则;瞻前顾后、综合平衡的原则;群众性原则;计划修正原则。P199

16.决策的“令人满意”准则答

17.决策的依据和条件

答:依据:事实依据;价值依据;环境、条件依据;

条件:健全的决策组织体系;素质优良的决策工作人员。P175

18.目标管理与传统计划管理的主要区别

答:第一, 计划管理中的计划是自上而下的层层下达,而目标管理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分解和协商;

第二,计划管理一般强调计划的执行和组织实施,即强调“要我干"”,而目标管理实行自我控制,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第三,计划管理的结果只可能是任务的完成和指标的实现,而目标管理则能把任务的完成同职工的自我价值实现结合起来(入学考试大纲汇编P13)。

19.权变观念在管理中有什么作用?(P146—147)

答:第一,有利于管理思想的不断更新;

有助于指导管理者的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

有利于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

20.实施在管理中的作用P207

答:(一)实施是落实和完善决策、计划的环节和途径;

(二)实施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责任;

(三)实施是检验管理机构、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标准。

21.制定管理目标应遵循什么程序?P67

答:1、提出问题;2、收集信息;3、制定方案;4、确定方案;5、目标修正。

四、论述

1.联系实际论述管理,择优观念的主要内容。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在管理中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就是要在各行各业,凡属于涉及质量问题的部门和单位加强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并要在这个基础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需要说明的是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并不是忽视数量的重要性,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二、时间第一的观念。时间第一的观念,也就是讲究效率的观念,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是管理的择优观念的重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在管理中树立时间观念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节约时间,提高管理系统率。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就是要尽量合理的安排时间,分配时间。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观念,就要善于赢得时间,抓住机遇。三、效率第一的观念,首先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

之一,因而也是管理则由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

其次,我们所说的效益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相统一的效益。最后我们所说的效益主要是指整体的效益,而不是单指局部的效益。四、人才第一的观念人才第一的观念,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管理中,重视人才的作用,把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工作放在一切管理的首位。在管理中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不仅是做到质量第一,时间第一,效益低的根本保证,而且提倡把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管理,不断优化,不断提高的表现。

2.联系实际,论述管理中的监督有哪些功能?监督的功能是指监督活动在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监督的含义出发,监督具有制约参与预防与反馈四项功能。

一、制约功能。监督的制约功能,是指为了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进行的检查牵制活动。二参与功能监督的参与功能,是指为了保证监督活动的有效性时间都者参与每项具体管理活动,并在参与中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是各管理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监督活动要渗透于每一个环节之中监督的参与功能,在保证监督的有效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三、预防功能。监督的预防功能是指监督活动除了要检查发现并纠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以外,还要善于发现和寻找各种对未来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的现实因素和潜在因素,以预防,阻止各种错误和偏差的产生和出现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管理最佳效益的获得。四、反馈功能。监督也是一种反馈,而且是一种及时的反馈,监督的首要工作是检查。通过审查检查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偏差为管理者和管理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不断改善管理等方面提供迅速可靠的科学依据。上述思想,功能各有其特点的定含义和作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监督活动的功能体系。

3.联系实际论述管理中的决策应遵循的程序?一、摆明问题。摆明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它既包括业已存在的现实问题,也包括估计可能产生的未来的问题决策能够准确及时的抓住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实际问题,针对性十分强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决策就会是正确的,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决策,就不可能正确就可能给工作带来损失。二,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直接决定着方案的拟订影响到方案的选择和角色后的方案实施。确定目标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既要留有余地,又要使责任者有紧迫感,切忌凭主观愿望定出不切实际的过高或过低的目标。三、拟定方案。决策的目标确定以后,接着要做的工作是研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办法及拟定方案。现代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在多种方案中选择较好的方案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四、方案评估。方案评估就是对所拟定的各种备选方案。从理论上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其加以评比估价,从而得出各备选方案的优劣利弊的结论。在评估方案时要对方案的限制因素,协调性,潜在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具体评估时,一方面进行效益和效应分析,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防范性分析。五、方案优选。方案优选是在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从众多方案中选取一个较优的方案及通常所说的拍板定案。在完成方案优选的过程中,决策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决策者要有正确的选择标准。二,决策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战略系统的观念三,决策者要正确处理与专家的关系是决策者,要对自己的决策,心理素质有自知之明,能有意的修正自己心里因素所产生的偏差。六、跟踪决策。跟踪角色是只对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修正现代决策涉及范围广,不可控因素多,因此存在跟踪决策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不能认为任何情况下都必定要进行。如果在偶然视效期是效率仍然很高,只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考虑进行跟踪决策。

4.联系实际,论述激励的方式有哪些?一、尊重激励。指的是管理者以平等的态度,同志的感情。对待被管理者他包括信任,尊重,支持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二、磋商激励。管理者用商量的口气发问可诱发人的自尊心,使其发挥最大潜在能力,切记横加干涉,指手画脚。三、沟通激励管理者如果同群众打成一片,彼此之间感情融洽,信息沟通相互了解,这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四、赞扬激励管理者在下属的工作做出成绩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师下属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会精神振奋,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工作。五、奖惩激励。对某种行为的蒋宇承若运用得当,都可以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对鼓励先进,消除不良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但奖与惩中。要以奖励为主。

六、榜样激励。榜样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代表了前进的方向,以其模范行为,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给人以表率启示。七、表率激励。就是管理者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来激励人们。要求下级和群众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和群众遵守的,自己必须首先遵守。八、目标激励。作为组织中的人必须要有工作目标,有了工作目标,人才有努力奋斗的方向,工作才会有动力,才能激发人们把目标的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科学实施发展战略?正确的实施发展战略,就必须以战略观念为指导,从全局考虑战略的转化战略措施的选择和战略的及时调整。一、拟定战略措施,并转化为政策法令计划。拟定战略措施的目的在于将战略方案,这一概括性很强的纲领转化为可具体操作的政策法令计划,这是一个由概括到具体由粗到细,有远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战略方案被加工提炼,从而更科学,周密,更符合实际。二、正确利用战略发展机制,正确利用了战略发展机制,就等于把握了战略的本质特征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就能够自觉地不失时机的选择实施战略的手段和途径。三、即使进行战略调整和战略转变。在一个战略时期内战略总体目标虽已确定但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也一必须随之调整,这就叫做战略调整。战略转变则是指战略在质上的转变,一是管理者战略指导思想上的根本转变。二是管理者在战略指导思想总体上虽未改变,但内外条件发生改变,由于战略发展机遇的内在作用战略的类型,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

6.联系实际,论述协调的方式方法有哪些?P216

(一)召开会议协调

(二)个别谈心通气

(三)调整组织机构

(四)调整人员

7、联系实际论述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好用人艺术?P308

1.用人先要选好人。在干部使用问题上任人唯贤共产党人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我们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的选拔人才标准。以德为主离开了德,才就是去了正确的方向,没有了才得就成为空的东西。

2.用人之长,扬长避短。选拔了好的人才,如果使用不当或者使用中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那么人才作用是不能很好发挥的,因此很好的用人之长,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职工最能做什么,在哪方面最有潜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管理者应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时,他们充满信心,同时给他们学习,锻炼和发挥长处的机会。

3.充分信任,尊重,关心。要使各种人才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者必须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尊重和关心怡人不用,用人不疑。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己身心得到尊重时,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与人们保持和谐一致的行为。当人们得到别人的关心时,心里会感到一种极大的温暖。当得到上级关心时,这种温暖的感受,会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

4.善于激励,赏罚分明。根据实绩进行分明的赏罚,一定注意,做到实事求是,公开合理。赏罚分明,公平对待,是用人中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管理者应当很好地加以利用。

5.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现代管理的组织就在于,能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来,为充分发挥人们最大作用,管理者必须从结构概念出发,抓住重点,顾及其余全面考虑,妥善安排。高明的管理者应学会点石成睛的用人之术。

8、联系实际,论述制定管理目标应坚持什么原则?一、科学与测的原则。管理目标的确定必须以科学的预测为前提,只有进行科学预测,才能准确地掌握管理系统内部和外部信息。才能预见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管理目标提供科学而可靠的依据。二、民主参与的原则管理目标的确定不应只是领导者,管理者的是,还应当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发动群众参与目标确定,不仅可以听取群众要求。集中群众智慧,从而增强管理目标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管理目标的贯彻和执行。三、方案优选原则管理目标的确定,必须坚持方案优选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首先要制定多个选择方案。然后通过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从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方案。四、信息反馈原则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管理目标并不一定能够保证管理目标,有足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要在管理目标的制定和执行中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及时纠错,而不能满足于一锤定音。

党校入学考试题库(带答案)

党校入学考试题库 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是在(A)上通过的。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七大 2、党的(A)大明确把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A.一大 B.二大 C.四大 D.七大 3、党员有(D),选举权,被选举权。 A、参与权; B、建议权; C、否决权; D、表决权 4、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B)的原则。 A、集中吸收; B、个别吸收; C、广泛吸收; D、统一吸收 5、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直接提交(B)讨论。 A、上级党委; B、党支部大会; C、支部委员会; D、支部书记 6、预备党员必须面向(B)进行入党宣誓。 A、党支部所有成员; B、党旗; C、党徽; D、支部书记 7、党员预备期满,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期转正,但是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B)。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8、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A)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 B、成员服从领导; C、下级服从上级; D、

个人服从集体 9、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A)选举产生。 A、中央委员会全体;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10、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D)组成的图案 A、斧头; B、火炬; C、五星; D、锤头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早是江泽民同志(C)年3月21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重要讲话中提出的。 A、 1998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1年 12、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介绍信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B)。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半年; D、一年 13、2004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共5章,即总则、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附则,共()条。(C) A《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40 B《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45 C《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47 D《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50 14、2004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严格遵照执

党校在职研究生是什么

党校在职研究生是一种关于非全日制教育的学历,可以用来培养党员或者预备党员,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党校在职研究生是针对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开设的在职课程。目前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对普通在职研究生的要求也是较为苛刻,但对于党校出身的在职研究生待遇还是不错的。党校研究生只有学历,学信网上查不到。但是体制内还是认的,价格比普通学校在职研究生更便宜,三年大概在2万左右。普通学校目前只能拿到学位,拿不到学历。 党校在职研究生教育毕业后不发放毕业证,一般是发放中组部组通字[2002]21号文件中指出的党校学历证或者结业证,填写学历时候往往会在研究生、大学、大专学历前标注“中央党校”或者“省(区、市)委党校”,往往是内部承认,社会上其他企业单位是不予认可的。 党校在职研究生与高校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均属于非全日制教育,但高校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属于学位教育,党校在职研究生属于党校学历教育。同等

学力申硕免试入学,符合申硕条件者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不发放毕业证,仅有党校学历证或者结业证。 2008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将此前“党校学历可以享受同等国民教育的有关待遇”的规定删去。教育部规定,只有通过全国研究生统考后被录取到党校(一般都是省级以上党校)的双证研究生学历(学位证、毕业证)才是被其承认的。因此,党校在职研究生不算研究生学历。 如果说大家要参加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考试要考什么。现在有很多机构可以给大家做培训,有线上和线下的课程。成都蓉矅云培训有很多专业的课程供大家选择,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完整word版,2019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内部资料)

2019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原理》复习模拟试题 (内部资料) 1.政治的含义和本质(名词解释) 政治涵义的共同特点:(1)政治带有强制的特征。(2)国家和政府制度应该是政治的重要内容。(3)政府或公共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因为权力是强制的基础,没有权力也就不存在强制。政治的本质。就是争取、维护、调整或分配不同的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政治就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进行的活动,由此产生的关系。政治的主体是特定的社会集团和个人。这里的集团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党政民族地区等。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国家作为暴力机器,是一种具有强制性、主权性和权威性的力量。因此,谁掌握了国家权力,谁就会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主动地位。政治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主体的活动和相互关系。只有围绕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的社会活动才是政治活动,才会构成政治关系。政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换句话说,政治行为就是人们利用国家权力追求利益分配的行为。

2.政治的作用(简答)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政治是上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它有相对的独立性,政治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其它部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法律关系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对文化、道德等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 1.政治关系的含义(名词解释)政治关系是指政治主体之间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包含以下三种含义:(1)政治关系是指政治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2)政治关系是围绕着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政治关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 2.政治关系的特征(简答) (1)客观性。政治关系有上层建筑决定的根本特性说明,政治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2)复杂性。政治关系的复杂性是由政治主体的多元性和利益的多元性决定的。(3)变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主体的变化、外部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政治关系的变化。 3.政治角色(名词解释):政治角色是指与政治参与者特定的政

2020年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规程及写作指导

218年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规程及写 作指导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发[28]13号)指出“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毕业论文是加强教学和学员管理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部各个专业的学员,在学完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之后,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这是综合考核和检验研究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方式,是巩固和深化学习成果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于促进研究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向能力转化,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规范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本规程。第一章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第一条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所在地区和所从事的工作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结合本专业,着重围绕本系统、本地 区、本省和全国的重大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刻苦的、创造性的研究探索,使毕业论文能为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第二条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主要指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范围或具体的研究方向。选题应坚持客观性、创造性、科学性、前沿性、可能性的原则进行。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应注意专业特点。切忌选非专业选题;避免纯技术、纯业务的选题;切忌单纯的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第三条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应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决定是否批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批准后,学员方能进行撰写工作。第四条研究生毕业论文主要由撰写和答辩两部分组成,这是一项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研究生毕业论文不得少于15字,一般不多于3字。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撰写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较好地在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实践方面作深入研究,把观点和材料密切结合起来,做到观点正确、材料可靠、分析透彻、论证有力、结论科学、文字流畅。既要避免概念演绎,空泛议论,又要避免材料堆砌,就事论事。第五条指导和撰写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总要求是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积极思考、深入钻研、大胆探索、不断进取。具体工作要求如下选题应符合 研究方向,按要求作出开题报告; 按规定查阅有关资料和参加必要的社会调查;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一定学术价值; 毕业论文按要求认真撰写; 毕业论文经过认真修改,按期提交论文初稿和修改稿,如期定稿; 毕业论文定稿前的审定,检查有无其它不符合要求的不当之处; 做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各项准备。第二章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程序第六条撰写毕业论文的一般程序是写作辅导、开题报告、初稿、修改、定稿、印制。

在职研究生一般在几月份开始入学

在职研究生一般在几月份开始入学? 针对报考在职研究生的考生们来说,虽然了解很多关于考试学习方面的资讯,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知道在职研究生什么时候开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点资讯,希望对此有所帮助。 同等学力申硕 同等学历申硕允许学员免试入学,也就是说,学员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就可以进入课程班学习,以同等学力报名的院校有很多,而且招生一直在进行中,只要达到限定人数就会停止招生,开始课程班学习,所以并没有具体的开学时间。 大部分院校的课程班都分为春季班和秋季班,春季班开课时间大概是在3月或4月,秋季班开课时间大概是在9月或10月,想要报考同等学力申硕的学员,要时刻关注报名时间,以免错过,再等一年。 一月联考 一月联考是全国统考,与全日制在职研究生考试一起进行,考生需要通过所有考试科目,院校会根据自己需求进行淘汰,达到要求的考生会接到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中会写明具体报道时间,一般开学时间是在9月。 综上所述,不同的报考方式有不同的开学时间,而且每个课程班都有名额限制,学员需要提前了解清楚并报名,有想了解提前报名学习课程的请咨询网站老师,更多有关在职研究生考试信息的,欢迎访问我们网站或咨询网站在线老师进行详细了解。

附:在职研究生热门招生院校推荐表

在职研究生信息查询入口

2018年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2017年在职研究生考试报名已经成为历史,那么2018年呢?新的开始,职场人员想以非全日制形式攻读研究生,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在职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该做何准备?这样,小编根据最新消息总结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此有所帮助。 2018年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报名后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首先肯定的是今年与往年有了不一样的地方,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类型的报名时间不一样,大家可以在确定自己选择的在职研究生专业级形式后,可以参考一下内容来完成报考。 一月联考 大家都知道,在职人员选择在职人员选择此形式是需要与全日制研究生一起报考的,一月联考招生院校跟随者社会的变化和参考人员的实际情况开设了相应的提前跟读班,让符合条件的学员先参加核心课程学习,然后再参加联考报名及考试,想提前跟读班学习的考生随时可以咨询招生院校老师,要想参加2018年一月联考的话,网上报名时间就要从2017年10月正式开始,11月中旬参加现场确认,12月底参加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 此形式是先入学后参加考试的,想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的随时都可以咨询报考院校的招生老师,只要在院校规定的开课时间前,完成提交报名资料及通过资

党校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本质?(P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致富。(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5) 社会主义是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P10) 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P16)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5、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P49)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P48) 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47)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P48)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9、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P49)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简答题: 1、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P4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P48) 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逐步建立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三者统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途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根本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P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P17) 和平与发展是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平与发展乃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尚未解决的大问题。 三、论述题: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P45)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3、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最新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管理汇总

《现代管理学》复习参考题型 一、概念 1.法律监督:是国家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所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P235 2.风险型决策: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但决策者能根据预测情况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概率能对决策结果做出一定估计,这种决策就叫做风险决策。P169 3.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P5 2007 4.管理的经济方法:一般地说,经济方法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各种经济杠、经济政策),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家,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P254 5.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系统观是指管理主体自党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P103 6.管理的循环规律:任何管理都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几个基本阶段的循环,也就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说的P、D、C、A循环。这是一种大循环套小循环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P11 7.管理共有规律:共有规律是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这些规律不受社会条件或范围领城的限制,反映管理活动普遍的内在联系。P11 8.管理计划:计划有狭义与广义两种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所指定的其体行动方案。广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动进行数和的清动。せ武是说,计划是预先确定要做什如你做以便时做)形做二种程序,现代管理所讲的计划是广义的计划。 9.管理技巧性规律:在管理中,有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由于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矛盾,对解决管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我们把这一类的规律给予特殊分类,称之为管理的技巧性规律。P012 10.管理客体:客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与主体相对的客观事物、外部世界,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所谓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对象,是指能够被二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P044 11.管理派生规律:派生规律主要是指从共有规律派生出的规律。P011 12.管理艺术:管理者根据自己的意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P305 13.管理主体:所谓管理主体,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它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P22 200714.广义的管理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现代管理理所讲的决策是广义的决策。P168 15.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机关自身的行政活动所进行的监督。P231 16.计划的效率性:计划不仅要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且要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简言之,就是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要“正确地做事”。计划的效率是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目标得到的利益,扣除为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的费用和其他预计不到的损失之后的总额来测定的。只有能够实现收入大于支出,并且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计划,才是一个完整的计划,才能体现出计划的效率。P189 17.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是指由综合经济管理机关和专门经济监督机关,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所进行的检査、监视、督促及控制的活动。P232 18.评价:是指管理实施过程结東之后,根据管理的成效,对管理过程的各项管理活动所进行全面的检查、比较、分析、论证和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启迪,以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一种管理活动。P237 19.确定型决策:如果自然状态是确定的,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情况有充分了解,决策的结果是确定的,这种决策就叫确定型决策。P169 20.现代管理技术:是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能对现代条件下生产经营和其他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手段的总称。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主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技术。P277 21.指导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是上级计划单位只规定方向、要求或一定幅度的指标,下达隶属部门和单位参考执行的一种计划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所制订的经济计划,大部分都是这种指导性的计划。P195 22.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是由上级计划单位按隶属关系下达,要求执行计划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完成的计划。P195 二、辨析 1.按照管理者的位置和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P024 答:正确。管理者越往高层,所面临的情势越复杂,所要解决的问题越带有综合 性和全局性。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矛盾的特殊性方面,所运用的主要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高超的领导艺术。管理者越往基层,所面临的问题越清晰、越具体,越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解决。 2.按照管理者的职责,可以把管理者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中的领导者。P023答:正确,一般管理者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从事各种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他们担负着大量的具体业务工作,通过这些具体工作,把领导者的意图变为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管理中的领导者,是指在管理机构中凭借一定的职务和权力,肩负一定的责任,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一定的方针、政策,来组织、指挥、控制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经济及社会活动,实现既定目标的人。 3.按照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等。P024答:正确,抄题目一遍。各类管理者中又可以分为更具体的管理者。(如经济管理者可分为宏观经济管理者、地区经济管理者、部门经济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等。)各类管理者由于所管理的对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 4.把直线制和矩阵制有机结合起来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3/2007 答:错误。直线职能制组织是直线制和职能制组织的结合,因而它兼有这两组织形式的优点:既能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发挥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作用。 5.高级管理者需要管理艺术,而一般管理者不需要管理艺术。P307 答:错误。管理者要想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必须既有丰富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又有高超的现代管理艺术。管理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极为广泛;各种不同的管理任务需要各种具体管理艺术来助其完成,就是同一个人处理

四川党校2018在职研究生考试备考要点:法学基础

法学基础 一、法学导论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1.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学的体系与分科 法学体系,就是法学分科的体系,即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整体。 其一,从法律部门划分的角度,由于法被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 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其二,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可以分 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二)法学的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实证分析法。 二、法的本体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1.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 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其定义科学性:一是揭示了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联系,深刻地阐明了发的内容是以统治阶级的利益为 出发点和归宿的,发是从统治阶级的立场根据统治阶级的利害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二是揭示了法与国家之间的必然联系直接指明了国家在统治阶级的意志客观化为法的过程中有中介作用,没有这 个中介任何阶级意志都不能成为社会的共同规则,具有统一性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三是揭示了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果关系。四是揭示了法的主要目的作用和价值,法是统治阶级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行 为规范体系,目的在于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这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 阶级所期望的,即对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价值的,所以法又具有价值取向。 2.法的本质 (1)如何认识法的本质?一是鉴别本质与现象,二是鉴定内容与形式,三是区分实然与应然。 (2)法律是意志性与规律性。法律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法的一致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法的这种 一致性绝不是任意或任性,立法者的任务不是创造,而是揭示和表述规律,根据事物本身的必然性来制定 法律,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 (3)法律的阶级性和共同性。法律是统治阶级和社会管理的手段。马克思主义法学一方面认为法具有 阶级性另一方面又承认法具有共同性。阶级性是执法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表现, 共同性是指某些法律的内容形式作用和效果并不一定阶级界限,而是带有,相同或相似性。 (4)法的理性与正义性。法律是通过利益调整来实现社会目标的工具,但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制 定必然反应特定的利益,法的意志内容就是由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的。不同主体的各种利益之间又存在矛 盾和冲突,因此法才成为必要。法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必须规定各种利益的分配,平衡各种利益关系, 有时发还是各种不同利益的相互平衡与妥协的产物,法也必须对社会实际利益关系进行调整。法应当具有 正义性但正义又是活生生的实践者的它具有客观和具体的特点立法可以说是法对于利益的第一次分配他应 当符合并体现正义,法的实施可以说是法对立的第二次分配,他也应当符合并体现正义。 3.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化,事发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标志所在。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方面: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法律一般不以人们的思想为调整对象,而是以行为作为中介进行调整社会 关系。因为一是法律具有概括性,他是一般的概括的,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反复被使用,二是 法律的构成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三是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这 是法律的规范性最明显的标志。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指国家对既存 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认可通常有 3 种情况,一是赋于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一般社会规则,

2019年重庆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复习材料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分析。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容。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第五、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饿的领导。 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5.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萌芽到开始形成阶段。第一次国革命战争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思想开始形成。 第二、成熟阶段。会议以后,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继承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级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学》作业题(全文)

《政治学》 第一专题政治 (1) 1.什么是政治? (1)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政治的辩证历史过程? (1) 4.如何理解政治的社会地位? (1) 5.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政治包括多个不同过 程......请结合《政治学基础》这门课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 第二专题政治关系 (2) 6.什么是政治关系? (2) 7.如何理解利益、共同利益的内涵? (2) 8.如何理解政治权力关系? (2) 9.简述政治权利的内涵和特性。 (2) 10.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是指社会交往中一个 行为者......请结合《政治学基础》这门课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 11.英国学者约翰.洛克认为,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天 赋......请根据洛克和马克思的说法,谈谈你对政治权利是如何理解的。 (2) 第三专题政治行为 (2) 12.什么是政治行为? (2) 13.简述政治统治的类型和方式。 (2) 14.简述政治管理的职能和方式。 (2) 15.简述政治参与的途径、方式和发展方向。 (2) 16.意大利政治学家加埃塔诺.莫拲卡在其所著《政治科学 讲义》中提到,“我们只要稍微留意……有时则通过一定程度的专断和暴力手段实现。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这段话的认识。 2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 出......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2) 第四专题政治体系 (3) 18.什么是政治体系? (3) 19.什么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3) 20.如何理解政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3) 21.简述政治社团的特征和作用。 (3) 2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要寻 找一种结合的形式......谈谈对卢梭这段话的认识。. (3) 23.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认为,政党是在选举中 规划广泛问题及提出候选人的一种团体。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3) 第五专题政治文化 (3) 24.什么是政治文化? (3) 25.简述政治心理的特点和作用。 (3) 26.简述政治思想的特性和结构。 (3) 27.如何理解政治社会化? (3) 28.古希腊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 物......请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 (4) 第六专题政治发展 (4) 29.什么是政治发展? (4) 30.比较分析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异同 (4) 31.如何理解政治改革? (4) 32.简述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 (4) 33.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指出:“谁是 我们的敌人?......谈谈对这段话的认识。.. (4) 34.《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1981年)在“关 于政策和策略”总结指出……谈谈你对政治革命方略的认识。 4 35.奥地利学者约瑟夫.熊彼得认为:“民主方法是达到政治 决定的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竞取人民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 (4) 36.中国政治学者俞可平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他说…… 请结合你所学,谈谈对这段话的认识。.................................... 4第七专题国际政治.. (4) 37.国际政治 (4) 38.国际政治的主体有哪些? (4) 39.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有何异同? (4) 40.论二战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4) 第一专题政治 1.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政治的辩证历史过程? 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并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现象和社会关系。就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阶级利益对抗和政治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再到无政治社会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的辩证历史运动。 4.如何理解政治的社会地位?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政治具有特定的社会定位,这种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中体现出来。 一、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1、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地集中反映:①经济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 2、政治对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 二、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1、共同点:都是上层建筑;共同服务于政治统治阶级和集团 的利益。 2、区别:A.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①法律是由特定的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定的社会规范;②法律依靠特定的政治权力强制实施,必须以特定的政治权力作为其力量后盾;③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发挥作用; B. 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法律的反作用,使之合法化。 三、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1、政教合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宗教在维护剥削阶级统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逐渐分离。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与政治逐渐分离。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 四、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1、区别:①道德是社会形态;②道德不具强制性;③道德常以个人为作用对象 2、联系:①使之为统治者服务;②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总之,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5.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政治包括多个不同过程……请 结合《政治学基础》这门课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提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方法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结合《政治学基础》这门课程,政治的含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来讲,是指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

2016年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资料 《政治理论》练习题 一类: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 4、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5、当今世界多极化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6、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8、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9、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10、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11、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14、现阶段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1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二类:(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4、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 6、我国的经济特区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7、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会改变党的性质。 8、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相互对立的分配原则。 9、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政策和策略问题。 三类: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2、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3、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5、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现代管理学》练习题 一类: 1、评价的原则 2、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 3、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4、管理客体的特征

现代管理学--2018年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答案

现代管理学 一、概念 1、法律监督。P235是国家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所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主要内容有: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国家工作人员发生职务上的犯罪及利用职权违法行为的监督,对普通公民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监督,对各种管理机构和管理活动的合法性监督等。承担此任务的主要是立法、司法、执法机构等。 2、风险型决策。P169任何决策都会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这些环境和条件是决策者主观不能掌控的,就叫自然状态,如果自然条件是不确定的,但决策者能根据预测情况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概率对决策结果做出估计,这种决策就叫风险决策。 3、管理。P005一般来讲,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4、管理的经济方法。P254。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5、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主体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的要素、组织、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6、管理的循环规律。即任何管理都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几个基本阶段的循环,也就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说的P、D、C、A循环。这是一种大循环套小循环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7、管理的共有规律。P11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

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 8、管理计划。P188现代管理学讲的计划是广义的计划,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就是预先确定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由谁做的一种程序。 9、管理技巧性规律。P12有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由于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矛盾,对解决管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我们称之为管理的技巧性规律。 10、管理客体。P005主要指由管理主体具有的管理权限、管理责任和管理能力所能达到的各种领域或系统。 11、管理派生规律。P11主要指从共有规律中派生出的规律。 12、管理艺术。P305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又准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13、管理主体。P22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14、广义的管理决策。P168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15、行政监督。P231是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机关自身的行政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16、计划的效率性。P189计划不仅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还要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就是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的做事。指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得到的利益,扣除为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的费用和其他预计不到的损失之后的总额来测定的。 17、经济监督。P233是指由综合经济管理机关和专门经济监督机关,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对社

中央党校历届考试题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7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物质 3、跨国公司 4、“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5、科学发展观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规律是人认识的结果,所以规律是主观的 2、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2、试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一、解释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管理的权变观念 2、简述协调的作用 3、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4、在现代管理方法中,经济方法有哪些特点? 5、科学决策的核心是方案选优,简述方案选优的标准。 6、简述评价的原则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权变理论的思想结构可表示为函数式:Y(管理理论)=F(管理理论、管理方式) 2、在管理活动中应以定性分析为依据,定量分析为工具。 3、管理的整体优化是局部优化简单相加。 4、反馈是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能。 5、管理只具有自然属性而不具有社会属性。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简述要点并联系实际分析) 1、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守的原则。 2、如何认识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8级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 2、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4、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试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政策和策略问题。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否定。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现阶段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考试科目:现代管理学 一、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管理活动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3、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看法具有哪些新观点? 4、什么是管理观念? 5、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辨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辨别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管理主体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单个管理者。 2、西蒙所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最佳。 3、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谈一谈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在处理二者关系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2、现代管理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联系实际论述在这个过程中决策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2018年贵州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2018429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是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为己任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就必须先分析物质资料的生产。(P1)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 (物质财富)的过程。(P7) 3、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就是使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连接起来的媒介物。(P8) 4、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内容。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它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建立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具体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广义的生产关系。(P8-P9)

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P9)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种研究方法:(1)、唯物辩证发、(2)、科学抽象法、(3)逻辑分析与历史统一的方法、(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政治经济学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定律,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必然趋 势。抽象科学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统一的方法:逻辑分析法,就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分析法,就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过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是对事物运动过程中,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定量分析是对事物运动的过程中量的变化进行分析。(13-14 )。 7、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 8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9、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 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