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讲义.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讲义.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讲义.

卫生与保健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即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而环境因素影响该潜力的正常发挥,决定发育的速度及最终可达到的程度,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也就是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研究生长发育的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尽可能消除或控制不利因素,充分发挥遗传潜力。这是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子代和亲代间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的相似性。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DNA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受精卵中父母双方各种基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子代个体发育的各种遗传性状,使子代可以显现亲代的形态、功能、性状和心理素质等特点,形成每个儿童各自的生长发育潜力。当然,遗传形成的这种潜力能否充分发挥,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包括家族因素和种族因素的影响。

(一)家族遗传的影响

身高、体重、性成熟早晚、性格等与家族遗传有关。

生长发育的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如身高、体重、皮下脂肪、血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倾向性,其中尤以身高的遗传倾向更为明显。在良好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其成年后所达到的最终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身高。一般父母高的子女也高,父母矮的子女也矮。儿童身高的生长潜力与父母的平均身高有密切关系,如果父亲与母亲的身高相近,则孩子与父母的平均身高十分接近;但是如果父母双方中一个是高个子,一个是矮个子,则孩子身高的变动范围就会很大。个体的成年身高与父母的平均身高间的遗传度为0.75,即身高的75%取决于遗传,只有25%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因素。

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等,也与家族遗传有关。据此,儿童成年时的身高

可根据当时的年龄、身高、骨龄并结合父母身高等参数进行预测;女孩还可根据月经初潮年龄和初潮时的身高来预测成年身高。

子女达到成人时身高可用下列公式来计算:

儿子成人时身高(cm) = (父身高+母身高)× 1.08

2

女儿成人时身高(cm)= 父身高× 0.923+母身高

2

(二)种族遗传的影响

个体的外貌特征(如肤色、发色、眼色等)、体型、月经初潮年龄、生长发育水平等与种族遗传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种族在身高、坐高、坐高/身高、骨龄、齿龄、初潮年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同样生活条件下成长的非裔美国儿童和欧裔美国儿童,成年身高的均值虽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腿长超过后者。在美国长大的日本儿童,生活环境与美国白人相近,但其腿长却低于同等身高的白人儿童;虽然他们的身高比同龄在日本本土长大的日本儿童高,但坐高/身高比值却无变化。这些都说明,体型、躯干和四肢长度之比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

黑人和白人在骨龄和乳牙的长出时间上也有不同。骨龄研究证实,手腕部继发性骨化中心出现的中位数年龄,黑人自出生后1~2年起就比其他种族领先;黑人儿童的恒牙萌出时间平均比白人早一年。东亚各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儿童的共同特点是,自婴幼儿开始骨龄一直落后于非裔和欧裔美国儿童,但在青春期阶段骨骺愈合速度却显著超过后两者。这种青春期骨龄成熟的加快现象,被认为是亚洲儿童成年身高矮于白种人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遗传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但是遗传潜力的发挥更多取决于环境条件。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为儿童创造更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使儿童青少年一代比一代长得更好。

二、环境因素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营养、疾病、体育锻炼、生活作息制度、季节和气候、环境污染等。如果儿童在生活环境中得不到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其机体代谢过程必然受阻,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会患病。如果从外界环境吸收到的物质过多,或受到某种物理、化学因素的侵害,不仅会产生对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而且直接影响生存。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状况、生活和学习环境、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家庭结构和生活质量、亲子情感联结、个人与社会成员的交往等。若这些因素的综合产

生良好影响,将会促进生长发育,反之,会使生长发育落后和停滞。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生长发育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都会产生促进、增强和阻碍、遏制的双重作用。两者间的协同和消长决定了生长发育水平的最终结果。

营养和体育锻炼是影响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作息行为和环境污染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营养

营养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儿童必须不断由外界吸收足够的各种营养素,尤其是足够的热量和优质的蛋白质、足够的铁、钙和各种维生素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丰富而且平衡的膳食促进生长发育,反之,营养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不仅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各种营养缺乏症。

膳食结构不合理,各种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均衡等,将使处于生长期、新陈代谢旺盛的儿童所必需的热量、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供给不足。后果是生长发育迟缓、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发育不良,骨骼疏松、免疫功能低下、影响学习和劳动能力,并可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

儿童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许多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尤其是出生前3个月至出生后6个月的营养对智力发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大脑发育在妊娠后期和出生后头一年内特别旺盛。神经细胞在胎龄10~18周开始增殖,孕25周至生后6个月为激增期,6个月后增殖速度减慢而细胞体积增大,可持续到18个月,极少数持续到5~6岁。在青春期,脑细胞大小再无变化。正因为脑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与智力关系密切,而脑组织的细胞增殖具有“一次性完成”的特点,所以,早期营养对智力发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妊娠后期到出生半年内如果持续出现营养不良,对脑组织的正常发育具有“不可逆性”的损害,导致脑细胞分裂期缩短、细胞数量减少、脑重量减轻。即使日后营养状况改善,出现体格上的发育赶上生长,智力缺陷也很难完全弥补。

总之,营养对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都会发生暂时的或永久性的影响。

(二)疾病

疾病对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不同的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这取决于疾病涉及的部位(组织、器官、系统范围)、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发热:是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发热造成机体功能失调,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就会增高13%。与此相伴的是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酶分泌减少、活力降低,腹泻,胃肠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使生长速度减慢,严重者停滞。

消化道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如溃疡、腹泻等,会干扰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

引起机体营养缺乏,影响体格生长和运动功能的发育。

寄生虫病:某蛔虫、钩虫、血吸虫等感染引起的疾病。据WHO引证的资料,小肠寄生的蛔虫成虫,平均26条可使人丢失4克蛋白质,大量消耗宿主的营养;钩虫的危害更大,可造成肠道出血及溃疡。一条钩虫每天可导致失血约0.1~0.4ml,长期失血引起重度失血性贫血和营养不良。在我国南方血吸虫流行区,有些患儿有侏儒症的表现。

地方病:如碘缺乏症、大骨节病等。据1988年资料,我国有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万人,另有数倍以上的亚临床克汀病患儿。他们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性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者同时出现呆小、聋哑和肢体瘫痪等症状。大骨节病是缺硒造成的,使小儿发育中的软骨变性、坏死,继发关节畸形。表现为关节肿大,肌肉萎缩,活动受限。同时骨骼发育障碍。患者一般身材较矮,严重者成为矮小畸形。

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例如唇裂、腭裂等严重影响小儿的吞咽及吸收功能,导致营养缺乏,使生长过程受阻。先天性心脏病可致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全身组织缺氧,身材矮小;严重者可因脑供血不足而发生阵发性神志不清,甚至惊厥,严重影响智力;因心脏肥大,可引起前胸隆起和胸廓变形等。遗传病中,以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较常见,其他如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等)都会引起生长发育异常。

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脊髓灰质炎等,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还会威胁儿童的生命。

因此,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三)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运动时,儿童的新陈代谢显著增强,出现体力的消耗,产热的增加,分解代谢加速。可以提高呼吸、运动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体育锻炼可促进呼吸功能及心血管的发育,表现为肺通气量、最大氧消耗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增强,心搏出量增加,心率变慢。

体育锻炼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因此经常参加锻炼的儿童,不仅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重量增加,而且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加速骨的钙化,使骨质更加粗壮坚实,同时也促进了韧带的发育,增加了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总之,经常参加锻炼的儿童,其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的发育都较理想。

长期体育锻炼是控制体重,调节身体成分的重要手段。青春期的女孩坚持数月锻炼可使瘦体重显著增加,体重却变化不大,原因是体脂总量相应减少。

体育锻炼还可以使人精神饱满、心情愉快、食欲增加,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可减少疾病,

增强体质。

(四)生活制度

合理安排儿童的生活作息制度,做到有规律、有节奏,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时间,定时进餐,充足睡眠,这对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在合理生活制度下,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和休息能得到适当的交替,加上及时的补充营养,保证能量代谢正常进行,有利于促进身体充分发育。

充足睡眠:对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过程更为重要,睡眠又是各种能量物质的加紧储备过程和生长激素的脉冲性分泌高峰阶段。儿童应该有充足的睡眠,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越长。

定时进餐:儿童进餐后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息,保证饭后能有大量血液集中在胃肠道,以利消化吸收。饭后不应立即从事大运动量锻炼,否则可影响消化道正常功能。为保证儿童有充足、合理的营养摄入,在注意平衡膳食的同时,还应安排好膳食制度。

适当的锻炼和户外活动:体育锻炼是每日生活作息制度必不可少的内容,每天应保证1小时左右运动,尤其户外活动,对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很大。

研究证明:婴幼儿进入托幼机构后,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作息定时,其体格发育常在一个较短时期后即较散居儿童有更显著的长。

(五)气候和季节

地理气候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尚难得到肯定结论,因为无法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作用。我国历次全国大规模儿童生长发育调查都证实,生长发育水平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北方地区男女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值皆大于南方。从世界范围来看,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身高都是北高南低。

许多调查及实验室资料都倾向认为,气候对生长发育有影响。从人群来看,居住在北极圈的人体重相对大、皮下脂肪层厚、胸廓前后径大、颈和四肢相对短,这种体型适合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赤道热带居民体重轻、皮下脂肪薄、胸壁薄、颈和四肢相对长、躯干较小,这种体型适合在炎热环境中散热。这些都是千百万年以来人类对环境的长期适应性表现。

国内学者唐锡麟认为,中国汉族高身材人群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北京城区19~22岁男青年平均身高173.3cm,女161.1cm,为全国最高。矮身材人群分布在贵州省为中心的区域,成年身高平均比周围毗邻地区矮1~3cm。该省乡村19~22岁男青年平均身高164.0cm,女153.8cm,为全国最矮。

季节对生长发育(尤其是身高、体重)有明显影响。春季中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

体重增加的季节差异最显著,9~11月份体重增加最快,而在炎夏季节有些儿童体重不但不增

加,甚至还有减轻的趋势。以半年为观察单位,体重增加的2/3发生在9月到第二年2月,只有1/3发生在3~8月间。

身高增加的季节差异和体重正相反,3~5月身高增加较快,约等于9~11月份增长值的2~2.5倍。有学者还发现,在身高增长较快的月份,新的骨化中心也较多出现。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生发的季节,万物生长的大好时节,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们也像田间的庄稼一样,蹭蹭蹭地往上长。父母一定要把握住儿童长高的黄金季节,为儿童营造最佳的快速长高环境。

(六)环境污染

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均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引起各种疾病,而且阻碍儿童的身心发育。

1. 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儿童生长的匀称度和身高。

调查发现,污染区儿童身体发育较对照区落后,尤以女孩明显;其青春期生长突增现象多不明显,身体发育匀称度也受到影响,体型瘦小者明显多于对照区儿童。

2. 铅污染危害儿童的心理、智力和行为发育。

铅是环境污染中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铅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铅污染,在非职业接触铅人群体内普遍可检出铅,其中尤以儿童铅中毒引起广泛关注。铅是多亲和性毒物,主要损害神经、心血管和消化系统。儿童年龄越小,机体越稚嫩,对铅的吸收量越大而排泄量越少,骨铅越易向血液和软组织中移动,所以对铅的毒性越敏感,受到的危害越大。

3. 室内空气污染诱发各种疾病,影响各种生理功能、身高和智力。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少年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受到很大关注。从建筑装修材料中释放出的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苯、甲苯和氡气、氨气;从日用品(化妆品、杀虫剂、清洁剂等)中挥发出的有机化合物;从宠物、植物排出的生物污染物等。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免疫,系统较脆弱。加之其单位体重的呼吸量高于成人,使他们更易受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长期吸入含有烟尘、有害气体、病菌病毒污染的空气,不仅易诱发各种疾病(哮喘病、白血病等),而且将使儿童的各种生理功能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影响身高和智力。

(七)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它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同时也影响其心理、智力和行为发展,帮助个体逐步形成自身的社会特点。

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经济状况、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媒体、伙伴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共同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城乡差别: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1997年我国7~17岁各年龄男、女生的身高城市分别比乡村平均高5.7 cm和5.0cm;体重城市分别比乡村平均重2.9 kg和2.2kg。

家庭因素,如生活方式、家庭气氛、生活制度、居住条件、饮食和行为习惯、父母的性格、爱好和对子女的期望、态度等,往往通过家庭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其中,家庭经济状况、双亲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以及育儿方式等,对儿童身心发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最大。

家庭人口数,尤其是子女数,对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国内外许多调查表明,多子女家庭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握力、皮脂厚度都显著低于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的儿童。由于家庭子女多,父母精力有限,容易忽视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放任自流,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家庭结构是否健全也很重要。父母离异,或家庭关系濒临破裂,或重组家庭,常造成亲子感情淡漠,家庭中缺乏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儿童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离家出走,结伙打架、斗殴,甚至犯罪等。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参考教案2

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本节的重点,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特别是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变化十分明显。教科书中所示的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需要教师首先教会学生使用坐标图,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个图中的曲线,依次观察比较各器官的发育趋势,分析生殖器官突增开始的年龄从中找出规律性的变化。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青春期卫生有关的内容,使学生既懂得青春期卫生的重要性,又懂得如何搞好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 本节课活动的重点是讨论青春期发育的特点、讨论青春期性器官发育与第二性征发育的表现以及相互关系,讨论如何正确认识和做好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形成健康的青春期心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说出青春期男、女性发育的主要特征。 2.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3.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情感。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促进身心健康。 课前准备 教师:青春期男女学生生长发育调查问卷。 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青春期男生、女生第二性特征的投影片、我 国男女青少年身高和体重增长变化曲线图、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等)学生:搜集有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从母体内出生那一刻开始的,这种说法对吗? 你认为应该如何给“发育”定义? (二)新课教学 教师:人体发育的两个阶段①从受精乱发育到成熟的胎儿 ②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 1. 人体发育的分期 讨论:(1)中学生属于哪个时期? (2)成年期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举例说出成年期形态和功能的主要表现。 (3)举例说出如何照顾处于老年阶段的亲人和邻居。 教师:下面,老师要给每一个同学发一张调查问卷,看一看同学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不写姓名。对于问题的回答,同学们可以用“是”、“不是”或“不知道”的方式作为答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调查问卷如下: 男孩: 1.你是几岁时身高或体重开始突增的? 2.你出现喉结了么? 3.你有没有出现遗精(回答“有”或“没有”) 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呢? 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女孩: 1.你是几岁时身高或体重开始突增的? 2.你的乳房开始发育了吗?(回答“是”或“不是”) 3.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么? 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呢?

最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汇编

1、心理发展的含义: 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大致体现为: ①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 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这一系列的变化使人类个体对环境更有适应性,能够表现出更有组织、更高效和更为复杂的行为,这一过程在青少年期最为典型。 2、心理发展的实质: ①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②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③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观点和社会文化历史观点 总结: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同时受到来自个体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单纯地肯定其中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曲解了心理发展的实质。 3、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 ②方向性和可塑性 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关键期 ⑤历史和文化背景 4、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先天遗传因素、身体状况、个人经历、性格、能力、情绪等。 1.先天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同时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都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其父母的影子,他们有一些相似之处。即使分开生活的双胞胎,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也会有相似的地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的遗传性疾病还是难以避免,但是我们要尽量避免人为造成的遗传疾病。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孩子语言、思维能力障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康,因此优生优育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2.身体状况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孩子营养不良或是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可导致智力发育迟缓,不适应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身体缺陷会导致孩子不能正常地发挥机体功能,比常人敏感,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很难适应,并且有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同时疾病也会影响心理健康,疾病会导致生理功能受到损害,使承受压力的能力减弱,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例如,患有艾滋病的患者,他们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遭到社

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问题情境: 图片上展示的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被送入狼群里生存,若干年后回到人类世界,穿衣举止和人类相差甚远,人们称之为狼孩,为什么狼孩会有如此表现?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又是依据什么? 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心理发展不一样,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课前作业: 在爱课程网上观看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录像及相关资源,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发展方面的基本概念。 理论板块 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和自身内部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个体是由无数个独立的细胞构成,每个细胞内部都有一个控制中心——细胞核,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核中存在一种杆状结构即染色体,染色体上携带并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染色体的数目因种系类别有所差异,而基因就是染色体中DNA中的一个片段。人类拥有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上总共约有十万中基因序列。父母双方通过遗传的方式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儿童染色体上的基因一方来自父亲,一方来自母亲,并且在将来生活中表现出遗传到的特质。

人的祖先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神经系统等。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是儿童从亲生父母那继承过来的与生俱来的特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一)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人类的进化史中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的特征在于人类脑和高级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遗传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在解剖学上的特点,人类共有的遗传特性使得儿童具备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 (二)遗传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相关研究表明,同一种族系中智力水平的相关性比异族高,同卵双生子相关性最高。儿童在特殊能力方面的表现,其个体差异性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例如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往往其父母也有着超常的音乐细胞,不可否认个体后天的努力和勤奋对取得成就的作用,但如果能充分利用遗传的优势条件,优先发展优势基因,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作用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生理上的发展和行为模式的一系列演变,这种变化是儿童进入下一成长阶段习得新技能的生理基础。儿童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都是建立在大脑和身体成熟的基础之上,如只有儿童的发音器官成长成熟,具备了发音的前提条件,才能开口发音,也只有大脑中存储了一定的词汇量,才初步具备说话的能力。 总之,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不同的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制约程度不同,如对数学、空间想象和言语等能力发展的影响要大于对推理和记忆方面的影响。遗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但遗传只是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

哪些因素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哪些因素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回答者:生物探索2015-01-12 十月怀胎中,准妈妈要定期到正规医院检查,这不仅仅是为了确保母体的健康,而且是要防止胎儿出现不良状况。第一次怀孕的准妈妈,你是否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胎儿发育呢? 胎儿基因型和父母遗传因素 胎儿的遗传构成即基因型,明显地控制着胎儿的生长和新生儿的体重。据研究,在决定新生儿体重的诸多因素中,胎儿基因型的作用约占20%。如男性胎儿的基因型可增加新生儿的体重,因此,男性新生儿比女性新生儿的体重平均高150~200克。 遗传基因影响胎儿生长和新生儿体重的事实在不同种族间表现得十分明显。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异常一般都伴有胎儿生长迟缓。如Turner综合征(45,X0),其新生儿体重比正常者低10%~20%。除胎儿遗传构成对胎儿生长所发挥的遗传控制外,胎儿生长还受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估计约为20%。实验证明,母体的身高和体重与新生儿的体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父亲的身高和体重与新生儿的体重似乎没有明显关系。所以,影响胎儿生长的父母因素主要来自母体。母体的基因型还可以通过决定子宫的大小和功能而影响子宫内胎儿的生长。 胎盘 胎盘功能的强弱对胎儿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胎盘的重量是衡量胎盘功能的重要指标,因而常以胎盘与胎儿的重量比来表示胎盘的功能状况。统计资料表明,胎盘与胎儿的重量比越大,胎儿的生长速度也越快。 实验表明,胎盘的血循环状况是调节胎盘和胎儿间物质转运的关键,若胎盘内胎儿和母体间物质交换面积的减少,会引起胎儿生长迟缓;胎盘的代谢状况也是影响胎儿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胎盘所产生的多种激素也明显地调节着胎盘内物质交换过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仅能维持卵巢黄体继续存在,而且能使更多的葡萄糖进入生长中的胎儿体内。人胎盘催乳素(HPL)也有促进胎儿生长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HPL的促进胎儿生长作用是通过刺激胎盘生长激素的产生而实现的。胎盘产生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也参与胎儿生长调节过程。孕激素可通过提高母体血糖水平而增加胎儿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胎儿生长。雌激素可促进子宫和胎盘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胎儿生长。胎盘缺陷或功能不全会明显影响胎儿生长。

(完整版)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及其影响

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及其影响 一、最近100多年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儿童青少年,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大,性发育明显提前,研究者将其叫作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1)各年龄组儿童发育水平提高 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首先出现在经济发达国家。主要见于城市文化生活水平较高的青少年中。如西欧各国1900-1950年间,新生儿的平均身长、体重较从前明显增大。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伴随着生长加速现象,男女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出现了显著增长,即12、13、14岁青春期男少年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长1.9cm、2.2cm和2.0cm。 我们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少年生长水平不断提高。有人调查14城市7-18岁男女孩身高资料,男女每10年平均增高分别是2.8cm和2.6cm。 身高的增长以学龄期和青春期更加明显,在身高增长的同时,与身高有关联的如手长、足长、肩宽等形态指标以及机能指标如握力、肺活量等的数值也相应增加。 (2)青春期开始和结束时间均提前 性成熟提前的趋势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观察到。性成熟的趋势通常以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年龄来反映。国外学者分析近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少女的月经初潮明显提前,当今女孩的初潮年龄较100年前提前了3年,每10年提前3-4个月。 随着月经初潮年龄的不断提前,第二性征出现的年龄也逐渐提前,即整个青春期提前。胸围的增加甚少,身高的增加主要是下肢长的增加,出现体形细长化现象。 我国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大城市少女的月经初潮年龄从1960年的14-15岁,提前到1990年的12-13岁。 (3)其他方面

如今儿童第一恒磨牙的萌出时间已较120年前的同龄儿提前6-9个月。苏联也有学者报道,60-70年代青少年的脑力工作能力较20年代同年龄儿童有明显的增长。哈尔滨刘宝林教授报道7-12岁男女各年龄组的骨龄,在1980年-1990年期间有明显提前。 二、生长长期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的因素有营养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远缘婚配的遗传因素,但单一因素不能完全解释生长长期变化,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生长发育上的长期加速趋势是有一定限度的:达到最大限度的迟早与营养、经济、卫生以及教育文化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当今在一些长期趋势已持续百余年的经济发达国家的部分人群中,身高增长已呈停滞现象,月经初潮亦无明显提前迹象。 四、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双重性,即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 (1)增加资源消耗,加重环境污染 因为身高、体重增大,导致人们要求更大的生存空间,教师、住房、车辆及各种公共设施都相应增高、增大,要求更多的食品供应,因此,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资源,资源消耗增多又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加重。 (2)增加了一系列社会和教育问题 青春期提前到来要求更早开始性教育,将初中开始的青春期教育课程提前到小学;由于性发育提前,增加了青春期的适应困难;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少女怀孕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医学、社会和法律问题;此外,由于儿童身高、体重等持续增大,用于儿童生长评价的参考值修订的间隔期将不断缩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学设计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 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 2.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3.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 2.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的突出特征。 难点: 1.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的突出特征。 2.说明做好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1、提问:新的生命是从母体出生时开始的,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2、展示课题——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个体发育成熟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指从婴儿出生到发育为成年人这一阶段。 [小组活动]:请大家观看书上图8-7,说出人的生长发育分为几个时期?以小组为单位,把你带来的照片进行交流,猜猜照片上反映的是哪个时期?想一想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3.请几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的照片,并说出属于哪一个时期。 4.婴儿期是0-1岁,幼儿期是2-6岁,是上托儿所的年龄;童年期是7-11岁,是上小学阶段;青春期就是你们这个时候,从12-23岁,人体各部分发育成熟后,人的身高和体重达到稳定水平,生殖器官具备了繁殖后代的能力,神经系统发育完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从25岁开始就进入到成年期。成年期是人一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青年人身强体壮,精力充沛,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担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 四五十岁以后进入中年阶段,身体代谢速度逐步减慢,有些人身体渐渐发胖。 60岁以后进入老年阶段,肌肉萎缩,视力下降,行动迟缓,头发花白。 5、根据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篇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和生物因素 1.遗传和生物因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 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及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遗传焉的特点,特别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遗传素质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别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作用。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教师应如何对待高中生的遗传差异 (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值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

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 1.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 <1>什么是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 首先,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他们现实的生命存在方式,它由三种活动方式整合构成,由游戏娱乐活动、学习活动和劳动活动构成。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由其中的一种活动方式为主导活动,其余两种为辅助性活动。如幼儿以游戏娱乐活动为主,学习和自我服务的劳动为辅;入校学习的学生则以学习活动为主,游戏娱乐和家务劳动为辅;参加社会工作后则以职业劳动为主,游戏娱乐和学习活动为辅。所谓的主导性活动就是在个体生命发展的某个阶段,对其身心发展具有最为重大意义的那种活动方式,如幼儿的游戏,学生的学习,成人的职业劳动。 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一是取决于主导活动的成败;二是取决于三种活动方式的构成的合理性,如学生和成人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走向另一极端,被剥夺了游戏娱乐的权利,都是对生命质量的践踏和破坏。 其次,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中介项——活动。因此,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构成反馈环路系统,就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其中,主体是宇宙间特殊的物理化学客体,而客体项主要指交往对象——人。主体活动的性质与交往对象决定了他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2>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我们这里所讲的动力不是指某种活动的动机,而是指一个系统动态过程出现的最深层的动因。个体的生活过程是一个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整合而成的结构性系统,这个系统的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自发地、自动地、自然地引起这个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互动的变化过程就是动力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主客体之间以活动为中介的互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意识决定于他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的动态过程决定了他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 我们必须对两种心理发展动力观提出质疑:一个是传统的心理学教材的提法,即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由环境或教育提出的要求转化为儿童新的需要和他们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简言之是儿童的新需要与旧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种从个体的心理世界内部寻找心理发展动力的做法,违背了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前面所提到的个体的实际生活过程从本质上讲则是一个物质性的实践系统。另一种提法是环境决定了儿童心理的发展,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发展的动力观,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蕴藏于环境,归结于三项图式中的客体项,这种直线式的因果观从根本上违背了辩证法,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存在,况且环境中的一大部分还不能成为主体的活动对象(即客体项)。 个体实际生活过程中的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才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植根于他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在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构成的反馈环路系统中,其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中的其他要素或整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的心理结构在这个系统中掌握并适应相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 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王建人 摘要 一直以来,对影响人心理发展的两大因素“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一直是心理学界争执不休的话题,众多流派各执一词,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单纯的“遗传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都是片面的过于极端一元论,现在的心理学家也都已经不再持有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立场,大多采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在回顾以往各派观点的基础上考察现在,从各家争论中分析影响人心理发展的种种因素,并提出一些促进人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发展;影响因素;遗传;环境

Abstract All along,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wo major factors, "genetic" and "environment" debate has been the topic of psychology dispute over many genres and uncompromising, it has not reached a unified point of 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psychology, a simple "genetic determinism" or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are too extreme and one-sided monism, now psychologists have also been held in the past that no longer either-or position , they use a dialectical, holistic approach to this issue, tha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now analyze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rom various debate and make some promotion of huma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posals in retrospect on the basis of disparate idea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actors; genetic; environment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教学文案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的生理发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青春期的生理规律。 2. 能力目标:正确对待和处理第二性征的出现,做到不束胸,不穿紧 身衣服,不乱拔胡须,保护嗓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应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青春期男女学生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第二性征的出现。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言:进入中学,很多同学已经进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青春期。那么什么是青春期呢?青春期有什么变化呢? 新课: 一、青春期概述 1.什么是青春期? 2.学习青春期发育和卫生知识的重要性。 二、青春期的生理发育 1.身体外形的变化 (1)身高:迅速长高,女生早于男生,男生增长超过女生。 (2)体重:明显增加,女生早于男生,14岁左右男生超过女生。(3)肌肉:发育十分迅速,男生肌肉细胞增长比女生快,力量比女生大。(挂图:青春期男女握力发展对比曲线) (4)脂肪:有很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从发育高峰开始,男生的脂肪呈渐进性的减少,显得强健。女生脂肪增多,日益丰满。 (5)胸围:显著增大,但与身高相比却在其后。 2.内部功能变化 (1)心肺功能 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3.生殖系统的发育 (1)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及首次遗精

见课本。然后老师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强调:“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睡眠中发生。青春发育后10天或半月一次均属正常,不必害怕。 (2)男性第二性征 主要表现在阴毛阴毛、胡须、腋毛、喉结及变声五个方面,以毛发的变化最为突出。 (3)女生生殖系统发育及月经期 学生看书,明白月经的形成以及经期卫生。 (4)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女性第二性征是指乳房、阴毛、腋毛 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卫生保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常识;让女生了解经期卫生,男生 注意外阴部卫生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根据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来注意青春期卫生,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难点:对月经、遗精的理解;消除困惑,青春期心理调适。 三、教学课时:1个课时 四、教学过程 1.阅读课本 男女同学分别阅读各自有关的卫生常识内容 2.明确要求:男生每天清洗和经常清洗。女生每人发一份上海市对月经期提出的“七要”和“七不要”。 七要: (1)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乐观。 (2)要防寒保暖,尤其下半身要避免受凉。 (3)要用温水洗澡,保持外阴部清洁。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教学内容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篇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和生物因素 1.遗传和生物因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 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及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遗传焉的特点,特别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遗传素质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别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作用。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教师应如何对待高中生的遗传差异 (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值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知识分享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00383学前教育学(专科)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 1,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 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4 .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5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 6 .人的个体发展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二、简答 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

;(2)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以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 (3) 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4) 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 ;(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3.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2)提倡终身教育 ( 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现代化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一、名词 1. 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 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论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目录一.儿童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 ................................ 二.遗传因素.............................................. (一)遗传的定义 .......................................... (二)遗传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 .............................. (三)遗传因素的社会案例 .................................. 三.环境因素.............................................. (一)环境因素的构成 ...................................... (二)家庭教育............................................ (三)学校教育............................................ 四.我国现如今培养良好的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趋势 ............ 五.我对于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健康发展的认知与想法 ............ 参考文献..................................................

论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有的孩子天生聪明伶俐,有的则反应迟钝;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好动,爱哭闹,有的则安静易哄;有的孩子内向敏感,胆小退缩,有的则活泼外向,大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所生,是那么天真可爱,但每个孩子又是那么的不同,各有特色。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生物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中的许多差异造就了孩子形形色色的性格特点。 一.儿童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人主观因素等。其中又以遗传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而环境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遗传因素 (一)遗传的定义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而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做遗传素质。研究遗传素质的物质基础和遗传规律的科学,叫做遗传学,这是在19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 (二)遗传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 一方面,应当承认,生物遗传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尤其是儿童的智能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遗传的因素。例如,先天愚型病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遗传疾病。智力发育不全是该病症最突出、最严重的表现。患儿智能发育缓慢,1周岁后方能坐起,3岁左右才开始走路,性格偏柔而慢,很少有攻击性,不太识数。智商通常在25-50之间。智力略好的患儿可学会阅读或做简单手工劳动;较差者语言和生活自理都有困难。随着年龄增长,智商还会不断下降。 父母或家族近亲中有遗传疾病,某些有遗传倾向的精神障碍,父母近亲结婚,父母接触有毒害的物质,或酗酒、吸毒造成染色体突变,母亲为高龄产妇等,是遗传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常见原因。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接诊过这治疗病例。该院普外科专家接诊一种名叫黑斑息肉综合征的家族遗传病患者,该患者胃肠道中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息肉,数也数不清,资料显示:该病在我国发病率为一百三十万分之一,全球报道总数约在300例左右。经医院医生进一步询问得知,患者家庭4人中先后有三人患上此病。这种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临床上十分罕见。该病的病因主要由染色体突变所致,患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鼻周围等处出现黑色斑点,整个消化道出现多发性息肉。① 儿童天生的气质特点也是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外因来看,从胎儿期到以后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有害因素会影响到儿童的大脑,造成精神心理的发育异常。 一个生来就是全色盲的孩子,就无法辨别颜色,更无法成为画家。而且,由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作用的。例如,儿童自出生的时候起,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就表现出天然的差别。在产房中可以观察到那些出生几天的孩子:有的安静些,容易入睡;有的手脚乱动,大哭大喊。当然这些天然的神经类型在后天的生活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人们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却不能不考虑到这些特点。又如,儿童生理发展的情况和特征,虽然不是儿

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讲课教案

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东方小学方景禧 一、学习目标 1、哪些因素影响生长发育? 2、后天环境中影响生长发育有哪些主要因素? 二、教学准备 1、制作好的电脑软件。 2、学生作息时间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营养、体育锻炼、生活制度、疾病等后天因素,对少年 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难点:先天、后天因素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视屏引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的生物在进化中之所以能够一代代繁衍下来,它们会选择配偶,并且会在最有利于下一代生长发育的季节产下它们的后代,同学们,你们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呢?万物之灵的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板书课题) (二)自由学习课文内容。 1、师:影响生长发育有哪些主要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中各种因素)

2、师:课文介绍后天环境因素有哪些?(营养、体育锻炼、生活制度、疾病) (三) 1、营养 (1)、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是什么?这些营养素主要来源与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再点出视屏图讲解) (2)、小组讨论:在家里你们常吃些什么?你最爱吃什么? (3)、分析五年级学生营养情况表,懂得重视一日三餐的饮食营养问题,做到食物多样化,荤素、粗细搭配得当。 2、体育活动 学生说一说平时自己喜欢哪些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有什么好处? (1)、肌肉结实 (2)、骨骼健壮 (3)、增加身高 (4)、器官功能健全 (5)、身体发育匀称 体育锻炼是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方法,小学生每天应该至少坚持1小时的户外活动。 3、生活制度 (1)、教师出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息时间表,看看哪张作息表安排得更合理?为什么?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可以概括为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主观能动因素四个方面。关于这些因素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是心理学界、教育界和遗传学界历来最关心的问题。 (一)遗传因素 人的心理是在一定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或自然前提,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我们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过分夸大遗传的作用。 遗传是生物界共有的普遍现象,它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遗传素质。所谓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以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等等。这些遗传素质是学生心理发展必要的自然前提。具备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学生心理获得正常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遗传素质给心理发展设置了某种内部限制,使人不可能任意向某个方向突出地发展其心理品质,同时又给心理发展带来某种内部倾向性,使每个人具有和遗传素质最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因此,遗传素质不仅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心理发展的潜在因素。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潜在的因素差异是很微小的。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各种遗传信息本身的数量和质量的水平上(如有没有某种遗传信息或某种遗传信息的强弱等等),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各种遗传信息的排列组合方式上。从受精卵细胞开始,每次分裂出的细胞核里都出现专一的、特异的、一定数量的、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每个染色体内都贮存着一种遗传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这些DNA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基因。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以一定的顺序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它具有遗传信息。由于这些DNA高分子化合物在交换过程中控制着人体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就形成了在遗传素质上的某些变异。许多研究资料指出,在人类中很难找到在遗传结构上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见人在遗传素质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承认并研究这种差异的目的是为了扬长避短,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地挖掘他们遗传素质的潜力。 “遗传决定论”者和我们的观点相反,他们否认其他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而过分夸大遗传素质的决定作用。例如,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通过家谱调查法和对四百名左右科学家的家史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非凡的才能主要起因于遗传因子。又如奥国儿童心理学家彪勒(K.Bühler)认为:“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地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着促进或延缓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程。”朱智贤著:《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我国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都是遗传决定论的表现。最初,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资产阶级心理学家滥用智力测验,对白人和黑人子女进行了测验,企图证明资产阶级的子女聪明,劳动人民和殖民

(完整版)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 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 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2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而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行为遗传学家用“遗传力”来说明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所起的重要决定作用。遗传力是指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如智力的遗传力为50,但这并不说明50%的智力来自于遗传,而是说明可观察到的变异的50%可归于遗传的影响。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遗传和环境对于心理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徐巧芳)

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 永康市大司巷幼儿园徐巧芳 [摘要]儿童发展具有规律性也具有个别差异。遗传、环境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等问题一直是心理、教育和哲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不同的哲学观点和儿童发展的根本差异,人们对这些问题也是见仁见智,争议颇多,形成了“天性与教养”之争。 [关键词]儿童;发展因素;争论 儿童是社会文化的承载者;学校存在的体现者;家庭生命的延续者;同伴群体的生产者和自身社会化的见证者、享用者参与者与接班人。关于儿童发展的问题当然会受到大家的关注,形成各种争议。 一、天性与教养之争。 两千多年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都毫无例外地要面对这一根本性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及其稍后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笛卡尔认为人性主要是先天决定的;然而孔子、洛克则认为人的发展乃是由后天决定。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虽然努力站在了其时代思想发展的最前沿,并为这一问题竭力寻求各种接近客观事实的答案,但还是未能在这场“非此即彼”的千年大战中摆脱那种“非此即彼”的观念的束缚。 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世界的本源并不是物质原子,而是一种叫做“理念”的精神性的东西。世上万物都是由“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才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人的灵魂也来自“理念”世界,它支配人体的活动。因此,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基本

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知识。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显然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格塞尔也试图通过一项庞大的儿童研究项目来证明后天教养经验并不影响儿童发展,并认为: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主要来源于他著名的双子实验。他把同卵双生子放在两个不同的环境,最后发现二者能力没有差别。 我们认为,先天和后天、遗传和环境的问题不是用简单、静态的概括所能分析解决的对于儿童发展这一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单靠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在二维空间的排列组合是难以解释清楚的。 二、性相近,习相远。 在遗传和环境进行二分选择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心理、教育和哲学家们把砝码放在环境这一边孔子就强调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的先天禀赋是差不多的,成就和习性不同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洛克也认为,儿童发展的原因在后天,在于教育。并提出:观念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获得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还用了大量篇幅系统地批评了“天赋观念说”。他说,儿童和白痴以及没受过教育的人,对数学公理、形式逻辑即不知道,也根本不会想到。华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 “如果给我一打健康没有缺陷的孩子,让我把他们放在特殊的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