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案例分析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案例分析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

案例分析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一、前言: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问题: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来淮工吗?答案有两种,愿意或不愿意。如果愿意,那你确定当你重新选择时,淮工还是当初的淮工吗?

二、案例背景: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代表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学生,是诡辩派的代表人物。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他歪曲了他的老师赫拉克利特的一切皆变的思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事物有相对稳定性,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他认为一切都变动不居,事物无稳定性,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因而无真理可言。

三、案例分析: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赫拉克利特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方面,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流来的又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显然,这句名言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并不是指两条河之间的区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一般来说,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既包括保持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量变,也包括改变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质变。运动不是以物质外部附

加给物质的可有可无的性质,而是

物质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的不可缺

少的性质和存在方式。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当你第二次踏进这条河的时候,尽管它的名字没有改变,但它已经不是你上次踏进的那条了,因为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从古代还是现代的思想来看,这句话都没有任何问题。中国自古就有刻舟求剑的故事,愚人把流动的河流当成了静止的参照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刻舟求剑故事中,河流和船都是随着时间在不断运动的,愚人不懂事物都在发展变化而仍然静止地看问题,这也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我们作为学生同样如此,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

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了老师克拉克利特的变的哲学,他认为:“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是并不否认静止。它指出静止是从一定的关系上考察运动时,运动表现出来的特殊情况,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的两种情况:①一切事物虽然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但是某一具体事物在某种场合下可以不具有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就其不具有这种特定的运动形式这一点而言,它是静止的。例如地面上的建筑物就其对地面没有作机械运动这一点而言是静止的。②一切事物虽然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但是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发生质变。当事物还没有发生质变时,这个事物还是它自己,在这个意义上它是静止的。例如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时,它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别的社会。

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时,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因为,当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把椅子”时,椅子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因此,克拉底鲁主张用动手指代替说话。十分明显,克拉底鲁把老师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极其错误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他自己也说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

是永不停息地变动着,但是

这种正确的思想却被他变成了歪理。正

如他回答不出提问者的问题,按照他的理论,

他的话还没说完,刚才的椅子已经变得不是椅子了,而他自己却说那就是椅子,一种自相矛盾的思想是不可能战胜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它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变成了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当然,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就像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它们的内部仍然在运动,并且归根结柢要引起它们的质变。因此,静止都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只是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运动本身则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正因为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事物的运动才成为可以衡量和计算的东西。例如要计算物体的位移,就必须选择一定的参考系作为静止的框架;这种选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相对的静止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也就可以否定克拉底鲁的诡辩论。如果相对静止不是客观存在,那么克拉底鲁所坐的椅子就不会乖乖听话任由他屁股压着了。

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统一,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另一方面,没有相对的静止就不可能确定究竟什么东西在运动以及它以什么形式运动,因此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运动。这种关系也表现在运动的非间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上。即使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非间断性和间断性的对立统一。运动着的物体所经过的路程是非间断的,这在数学上表现为连续曲线上没有“相邻”的两点,任意两点之间都存在着无数多的点,然而路程上的每一个点又是间断的,即是某一个点而不是另一个点。复杂的运动也是这样,运动在任何时刻都不会停息,这是它的非间断性;然而永不停息的运动又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各个特殊的运动形式之中,这又是它的间断性。运动的非间断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运动的间断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只有非间断性而无间断性,或者只有间断性而无非间断性,都不可能有现实的运动。就像河流,它们一直在奔腾不息,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它们未曾静止,不然何来风平浪静之说?所以,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统一。

四、总结

赫拉克利特话的意思是,当你第二次踏进这条河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你上次踏进的那条了,因为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辨证

法思想,强调了静止的相对运动的绝对

克拉底鲁的意思是,当你踏进去的时候,

它已经不是你想要踏进去时候的那条河了,同

样,在你想要踏进去和踏进区之间的这段时间,河也发生了变化。这句话相当于说,事物没有稳定存在的状态,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并且没有相对静止的时候。这是诡辩论,夸大了运动,否定了相对静止的的存在。

回到开始,就算你再一次的选择还是淮海工学院,它也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了,但或许有些东西还没变呢,比如,食堂的饭还是那么难吃。这是不是说明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统一?

食品101 肖西林

指导老师:赵霞

2012.03.1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