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山西省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2020年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细则

2020年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细则 大家是否还不清楚20xx年最新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最新方案呢?下面就等小雅告诉你吧! 20xx年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方案 20xx年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这一规定出台以后,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这一规定提高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做法,无疑是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大力支持。我们来看看最新的规定吧。 8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会议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细则 健全制度体系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后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小学小中高)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 按照国家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明年上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将新出台我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 重点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第二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

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

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加快普通高中实验室、功能部室装备的规范建设,现制定《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一、指导方针 实验室及功能部室建设应满足学校相关学科教育教学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器材,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实验实践和个性化发展。 二、包含内容 《规范》包含物理实验室/探究室、化学实验室/探究室、生物实验室/探究室、通用技术专用室、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室、音乐专用教室、美术专用教室、体育室(馆)、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历史专用教室、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演示教室、图书馆(室)和视听阅览室等14个门类的实验室(功能部室)装备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建设原则 实验室及功能部室的建设应坚持先设计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设计规划应有一定的前瞻性,改建、扩建实验室及功能部室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实验室及功能部室今后的发展;有利于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模式;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环境;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有利于各种信息媒体传播设备的使用;注意营造浓郁的学科氛围;注意环境保护,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四、技术依据 在学校实验室及各功能室的内部设施与布局等方面,根据建设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原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的《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教备厅[1990]037号)和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教基[2006]16号)的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信息技术教育功能教室和图书馆(室)按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及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五、建设和配备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

山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

山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为了进一步深化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山西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结合我省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1、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和完善我省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 加强课程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不断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 推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课程管理与课程开发的能力。 2、地方课程的教育目标 注重地方特色,增进学生对我省社会经济、自然、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进学生对国情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人类的意识和情感;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增进学生对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与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探究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出地方特色,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对地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L、系统性原则 地方课程的设置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要立足地方特点,统筹规划,整体设定课程门类和安排教学内容。 2、独立性原则 地方课程要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相协调,形成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要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相辅相成,达成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授予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不能用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代替地方课程。 3、选择性原则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教育厅制订下发的《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一、高中新课程设置原则 1、坚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从我校现有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出发,探索具有鲜明特色、充满活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多选择,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稳妥推进,合理设置,注重知识衔接,加强宏观调

控。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我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合理设置新课程,在探索中总结经验逐步调整,通过实践摸索选择适合我校特点的课程设置最佳方案。 3、规范有序、因校制宜、积极探索、确保质量。为保障课改能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原则和要求,使每个学生修满必学学分;保证国家选修i课程的开出,保证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22个选修i学分。 ⑵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ii课程,最终实现每位高中教师都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ii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6个选修ii学分。 ⑶采取必修课和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在编排好的学校课程基础上自由选择。在高一学年以行政班教学为主,一年后根据学生修习倾向的需求,适当进行行政班的调整,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晋教基[2008]14号)有关规定,我省从200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对学生实行学分管理。为指导普通高中实施规范的学分认定和管理,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有效实施,现就我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学分反映学生在高中学校学习期间课程修习状况。从200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对所有普通高中学生实行学分管理。学生修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相应学分。 2、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总共获得144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学分116个,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个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个学分。 3、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国家、省有关学分管理的要求和本市模块考试考核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校学生学分管理具体办法,严格学分认定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规程,形成完备的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对学分的认定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确保学分认定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二、学分分配 1、高中学生必修学分至少达到116个,包括:语文l0个学分、外语10个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个学分、历史6个学分、地理6个学分、物理6个学分、化学6个学分、生物6个学分、技术8

个学分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个学分)、艺术6个学分(或音乐、美术各3个学分)、体育与健康11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社区服务 2个学分。 2、选修课程至少获得28个学分,其中选修Ⅰ课程至少获得22个学分(参加高考按文理侧向要求一般应达到36个学分以上),由学生从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中修习获得;选修Ⅱ课程至少获得6个学分,由学生从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中修习获得。 3、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标准规定,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2个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l8学时,相当于1个学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题研究,应当保证270学时,每学分不少于l8学时,计15个学分;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参加1周,获2个学分;社区服务按照工作日计算,三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获2个学分;选修Ⅱ课程开设,每个模块可以设计为18学时,1个学分,也可以为36学时,2个学分。 4、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达到毕业所需的144个学分后,学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修习更多选修课。凡是选修新的课程模块并通过考核的,可以获得更多的学分。 三、学分认定 1、学分认定的机构 学分由学校认定并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应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并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立若干学分认定小组。学分认定委员会由校长主持,有关校、处领导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分认定委员会应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指导意

陕西省校本研修30问(完美版)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30问 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动力:基于学校。只有校长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学校才能充满活力。 场所:在学校中。只有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境,扎根于学校的教育生活,并被教师认可的改革,才能积淀为学校的血肉、风格、传统和文化。 目标:为了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了提升学校的文化,为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3.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面向全员、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以校为本、突出特色。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聚焦课堂、注重实效。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校本研修提供了路径,也提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方力量——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教学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通过对话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使校本研修获得实效。 5.校本研修有哪些特点? 全员性。主体是教师,也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对象为全员,全员参与,整体推进。

山西省课程设置标准

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标准表 小学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 课程门类 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一(上、下学期)二(上、下学期)三(上、下学期)品德 与生活3 品德 与生活3 品德 与社会2 品德 与社会2 品德 与社会2 品德 与社会2 思想 品德2 思想 品德2 思想 品德2 思想政治2思想政治2思想政治4 语文9语文9语文7语文7语文7语文6语文4语文4语文4语文4语文4语文4 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数学4外语2外语2外语2外语2外语4外语4外语4英语4英语4英语4 物理2物理2物理2物理2、4(理科)物理4(理科) 化学3化学2化学2、4(理科)化学4(理科) 生物3生物3生物2生物2生物4科学2科学2科学2科学2历史2历史2历史2历史2历史2、4(文科)历史4(文科) 地理2地理2地理2地理2、4(文科)地理4(文科)音乐2音乐2音乐2音乐2音乐1.5音乐1.5音乐1音乐1音乐1音乐1音乐1音乐1 体育4体育4体育3体育3体育3体育3 体育 与健康3 体育 与健康3 体育 与健康3 体育与健康2体育与健康2体育与健康2美术2美术2美术2美术2美术1.5美术1.5美术1美术1美术1美术1美术1美术1综合实践 2-3 综合实践 2-3 综合实践 2-3 综合实践 2-3 综合实践 3 综合实践 3 综合实践 3 信息技术2、0信息技术0、2信息技术2、0 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通用技术0、2通用技术2、0通用技术2、0 2 2 3-4 3-4 3-4 3-4 5 3 5 研究性学习活动3研究性学习活动3研究性学习活动3 社区服务(全学年不少于5个工作日) 社会实践(全学年参加一周社会实践活动) 周课时数 不超过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35 35 35 计算机:初一初二每周2节,小学3-6年级每周1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1-9年级间周1节,以上均占综合实践课。

小学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

小学体育各年级考核项目 年级 学期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第一学期第二套全国小学生广播 操《七彩阳光》和桥 50米跑前滚翻武术操《旭日东升》 单杠跳上成支撑 前翻下 400米 或2分钟25米往返跑坐位体前屈垒球1分钟跳绳 400米 或50米×8往返跑 50米×8往返跑实心球 第二学期1分钟跳绳纵叉攀爬:爬杆 10米×4往返跑 或50米快速跑 急行跳远跨越式跳高30米快速跑 单跳双落 立定跳远 前滚翻转体180度接 后滚翻 跳山羊 少年拳 斜身引体 注:1、一至六年级体育考核项目实行2+X方法,1、2年级X≥1;3、4、5、6年级X≥2,X代表学校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可以是教材中内容或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等,但要根据学生水平要求,符合认知规律和体能情况,并由学校教研组统一制定各年级相应的评分标准。 2、每个年级每学期必须完成市统一规定的两个项目考核,每学期X项目的选择在考虑能全面反映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活动能力为宗旨的基础上,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3、教学内容要多样,不要局限于这些考核项目,低年级的教学在技术上为高年级的教学作好铺垫,整个小学学段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要体现系统性、全面性和层次性。 使用说明:对于技评项目的评分,90、95、100在同一个等级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动作完成的具体情况进行打分。对于既有定性、又有量化的评价,必须两方面均达到要求,否则作降一等级处理。

一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 学期 项 等分成目级值绩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广播操(七彩阳 光) 坐位体前 屈 仰卧推起成桥1分钟跳绳30米快跑男、女男女男、女动作标准男、女男、女 优秀100 动作熟练、合拍、 完成好,动作到 位,姿势正确。 12 15 动作完成熟练、正确,脚跟 与手指尖的距离少于50厘 米,能做到抬头,髋上顶, 两腿及两臂伸直,并能保持 动作5秒及以上。 仰卧在垫上,两 臂在肩上屈肘, 两手在头后(与 肩同宽)撑垫, 两腿分开屈膝, 脚跟尽量靠近臀 部,两脚用力蹬 地,挺髋、伸膝, 同时两臂用力推 垫(两手依次向 脚跟方向移动 1--2次),抬头挺 胸,直至两腿蹬 直,两臂推直成 “桥”为止。 上体正直,两臂屈肘、自 然放体侧摇绳,脚前掌着 地跳、动作轻巧、协调、 较连贯。1分钟累计达100 个及以上。 上体正直稍前倾,两臂前 后摆动好,用前脚掌着地, 沿直线快跑轻松、自然。 95 11 14 90 10 13 良好85 动作完成较好, 动作较连贯,基 本到位。 9 12 动作完成较熟练、正确,脚 跟与手指尖的距离51---65厘 米之内,两腿及两臂基本伸 直。并能保持动作5秒及以 上。 上体正直,两臂屈肘较好 地在体侧摇绳,动作较轻 巧、连贯,1分钟累计达 80个及以上。 上体姿势正确,两臂前后 摆动较好,脚着地部位较 正确,沿直线跑较轻松、 自然。 80 8 10 75 6 8 及格70 基本能完成动 作,动作不够到 位和连贯。 4 6 能独立完成并形成“桥”的 动作,脚跟与手指尖的距离 大于65厘米,并能保持动作 5秒及以上。 上体正直,两臂屈肘基本 做到能放在体侧摇绳,动 作基本做到连贯,1分钟 累计达50个及以上。 上体姿势基本正确,脚着 地部位不够准确,沿直线 跑不够轻松、自然。65 2 4 60 0 2 不 及格60分以下 在教师提示情况 下,还不能完成 整套动作的。 0以 下 2以 下 不能独立完成仰卧推起成桥 动。 动作不协调、不轻松,1 分钟累计50个以下的。 出现挺腹、后仰跑,两臂 左右摆动,后脚跟着地, 跑的姿势不正确。 X选项建议: 一年级第一学期:左右直体滚动、立位体前屈、校本教材等一年级第二学期:拍球(原地运球)、仰卧起坐、校本教材等

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

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试行)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学衡量中小学教师工作业绩,促进学校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规范化,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山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中小学实际,现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参考标准试行如下: 专任教师课时工作量标准 1、小学:语文、数学每周14-16节,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每周16-18节,其他学科每周18-20节。 2、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每周10-12节,思想与品德、历史、地理每周12-14节,其他学科每周14-16节。 3、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初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执行,即:“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说明 1、各市、县(市、区)在具体执行上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参考标准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类学科专任教师工作量标准数,必要时可向下浮动2课时。 2、上述各学科周课时数是以标准班额(小学45人、初中50人)为基准确定的。对于非标准班额教学班和单师校、复式教学班、教学点、单轨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等任课教师的标准工作量,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可进行合理调整。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周课时数,也可由各校适当调整。 3、担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教师,其周课时数可由各县(市、区)或学校适当调整。 4、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可给予一定的工作量。 5、各学科教师除周课时工作量外,必须承担学校其他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教科研工作。 6、学校管理、教辅及工勤人员的工作量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黑龙江省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黑龙江省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各小学校: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第三次全教会、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良好的办学指导思想,增强学校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行为,提高执行课程计划的自觉性课时计划做如下安排 一至六年级均按《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贯彻执行。 附件: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时安排表 附件: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时安排表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备注: 1、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停课或占用教学时间。 2、学校每周五下午安排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或校内的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3、在语文课时中,各个年级每周设置1课时写字课,三年级以上每周另设两节作文课。 4、每节课时一般为35-40分钟,每天安排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眼操上下午各一次。中午要保证至少一小时的午休时间。 5、根据《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时师资和教材的通知》的要求,从上学期开始小学各年级均开设健康教育课,所需课时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中解决,每周0.5课时。各校在每周课表编排上,可将健康教育课时与体育课时设置为单双周轮流上。

6、加强平时各种学业能力的考查,改变学业评价以单一的期末试卷成绩为主的方式,所有学科都要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7、信息技术课一周2课时,三、四、五年级所需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中解决;一、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课时从“学校课程”课时中解决。 8、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起始学年为三年级,三、四、五年级外语课为三课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长课时(每课时40分钟)安排两课时,余下一课时安排两次短课(短课上课时间为20分钟)。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所需课时从“自习课时”中解决。英语学科成绩考核应在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听力和口语的考核。 9、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为重点,内容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入手,学习的方式应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进行思考。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校不得将“奥数”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 10、加强三、四、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

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山西省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朔州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遵循“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按照构建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规定了我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开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的课时数量。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 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 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 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安排相应的课时。课程设置应体 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 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均衡性原则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应比例适当,课程内容应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同一课程内容不同年级的课时数量应相对均衡。 3、综合性原则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4、连续性原则 课程方案的制定,课程在不同年级的分布、不同课程的课时比例安排以原课程计划为参照,在不妨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不违背课程设置原则的前提下,保持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山西省安全培训管理办法暂行

附件 山西省安全培训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安全培训管理,规范安全培训工作秩序,保证安全培训质量,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发证、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总体原则】安全培训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分类指导、教考分离的原则。 省级应急管理部门指导全省安全培训工作,依法对全省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市级和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职责】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安全

培训的责任主体,应当将安全培训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培训责任制,完善安全培训工作制度,保障安全培训投入,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作,通过学历教育、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变招工为招生、师带徒等措施,实现从业人员队伍专业化。 第五条【培训单位职责】自主开展安全培训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培训机构应当具备安全培训条件,开展安全培训需求调研和课程设计,规范培训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组织实施培训质量评估,提高安全培训质量。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培训机构利用互联网、VR等新技术开展安全培训。 第二章安全培训机构与考试点基本条件 第六条【培训机构条件】生产经营单位或安全培训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应当符合《安全培训机构基本条件》(AQ/T 8011-2016)等有关标准,并符合以下要求:

最新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求聪小学贯彻执行“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实施,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

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各地应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积极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石首市城南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及实施指导意见 为确保规范有序地推进新课改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符合国家要求、具有重庆特色、充满活力的高中课程体系。以高中新课改为契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现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推动学校教育统筹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及实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精神及要求,整体设置,统一规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八个学习领域的所有必修课程,为学校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2.选择性原则。赋予教师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各年级开设符合规定、立足实际、彰显特色的课程,充分尊重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化成长,促进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办出特色。

3.差异性原则。在我校城乡二元结合大背景下,城南高中和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存在差异,为充分调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保证必修课程开设的前提下,选修课程实行分类要求、分层推进的策略。 二、课程结构与设置 (一)课程结构 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课程和学分设置见表1。 1.学习领域。课程设置有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每一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个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 3.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二)课程设置 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选修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三、课程安排

关于印发陕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青岛市民办培训学校 (非营利性) 审 批 登 记 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 青岛市教育局印制

填表说明 1.凡是举办民办学校均需填写本表。 2.本表系存档材料,需正规打印。 3.本表一式三份(含附件),正式批准后退还办学者一份。

关于举办青岛市即墨区××学校的申请 青岛市即墨区教体局: 为了XXXXXXXX(学校设立的目的等),现申请举办青岛市即墨区XXX学校,具体情况如下: 一、可行性论证 拟办学校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办学特色与优势、拟开办专业及开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周边生源需求情况、拟年招生规模、办学形式等。 二、举办者 社会组织举办者介绍一下组织名称、成立时间、法人代表、注册资金、经营范围等内容。个人举办者介绍一下个人经历或者从事教育培训经历等情况。 三、办学层次 学历教育或中等及以下非学历教育 四、办学条件 介绍下拟办学校位于XX区XX路XX号,办学场地面积,教室、办公场所情况,消防验收情况,师资情况,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情况。 五、内部管理体制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会组成情况,运行机制。学校内设机构情况,设XX处、XX处。 六、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 学校注册资金由XX投入XX元注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介绍一下。 当否,请批复。 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XXXXX 申请单位(人):(章)

申请单位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年月日

青岛市即墨区××学校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自主办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青岛市即墨区××学校(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或地名、字号、专业范围、非学历教育修饰词——专修、培训或进修,一般称为某学校,如青岛市即墨区海贝文化培训学校)。 第三条学校地址:青岛市即墨区××路××号。 第四条学校性质:自愿举办,是从事教育事业、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 第五条办学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育人为本,……,……。 第六条学校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到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第二章办学范围 第七条学校业务范围: (一)专业范围: (二)办学层次:中等及以下非学历教育 (三)学制:短期培训 (四)办学形式:业余 (五)办学规模: XX人次/每年 (六)招生区域:即墨区或其他区域 (七)其他。 第三章管理体制 第八条本单位的举办者是。 举办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本单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二)推荐理事和监事; (三)有权查阅理事会会议记录和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

山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基本标准

山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普通高中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对办学条件的要求,推动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条例,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要求,特制定《山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一、学校设置、规模与规划 (一)学校设置 普通高级中学的设置或撤销,需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原则上每10万人设置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人口密度、分布和变化,初中毕业生数量变化,普职协调发展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普通高中学校,并使学校适应现代教育需求,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二)学校规模 普通高中学校规模以8-16轨为宜,最小不得低于4轨。最大不得超过30轨。每班学生数以50人为宜,最大不超过56人。 (三)学校布局与规划 1.学校选址。学校选址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洪水沟口、

输气管道和高压线走廊等;应避免学生跨越公路干线、无立交设施的铁路、无安全通行防护设施的河流及水域。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声污染源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2.学校建设程序。学校校园规划与设计、建设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及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及建筑设计规范。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应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都必须先规划、勘察和设计,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后方可施工。 3.校园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按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教学、图书、实验用房应设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校园内建筑与相邻的校外建筑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规划、消防、日照等有关规定;教学用房与体育活动场所应有合理的间距,田径场地和球类场地的长轴宜为南北方向,主看台宜设在西侧。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的布置应尽可能减少对教学用房的干扰。校园内的交通应便捷,校园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学校的主出入口不宜设在主要交通干道旁边,校门外侧应设置人流缓冲区。 4.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校园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具有优秀历史文化重大价值的校园及校舍应依法保护,并合理保持其特色。

陕西省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

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办学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评估和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依据,是我省举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改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地在建设、评估和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应因地制宜,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 第四条本标准由陕西省教育厅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章城市普通小学 第五条学校规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 一、城市普通小学应按照办学规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等,合理设定学校规模。规模和班额人数原则上按以下标准设定: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45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小班化教学。 二、城市普通小学布局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学龄人口数量

及其增减变化趋势,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布局学校,使学校适应现代教育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三、城市普通小学布局要充分照顾学生就学便利,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就近入学、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学校布局必须与城镇居民住宅区建设同步规划,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区应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学龄儿童进行测算,配套建设规模适宜的小学。可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 四、新建学校应选在交通方便、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足、环境适宜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学校尽量不安排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干道旁,避免城市交通的噪音干扰。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五、学校布局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声等污染源,医院太平间,殡仪馆,消防站,加油(气)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师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六、校园规划与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都必须先规划后建设,履行报批手续。

小学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

小学体育各年级考核项目 注:1、一至六年级体育考核项目实行2+X方法,1、2年级X≥1;3、4、5、6年级X≥2,X代表学校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可以是教材中内容或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等,但要根据学生水平要求,符合认知规律和体能情况,并由学校教研组统一制定各年级相应的评分标准。 2、每个年级每学期必须完成市统一规定的两个项目考核,每学期X项目的选择在考虑能全面反映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活动能力为宗旨的基础上,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3、教学内容要多样,不要局限于这些考核项目,低年级的教学在技术上为高年级的教学作好铺垫,整个小学学段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要体现系统性、全面性和层次性。 使用说明:对于技评项目的评分,90、95、100在同一个等级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动作完成的具体情况进行打分。对于既有定性、又有量化的评价,必须两方面均达到要求,否则作降一等级处理。

一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 X选项建议: 一年级第一学期:左右直体滚动、立位体前屈、校本教材等 一年级第二学期:拍球(原地运球)、仰卧起坐、校本教材等

二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 二年级第一学期:1分钟跳绳、踢毽子、单双脚跳、20米快速跑、校本教材等 二年级第二学期:拍球(原地运球)、仰卧起坐、前后滚动、立定跳远、校本教材等

三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 X选项建议: 三年级第一学期:仰卧起坐、踢毽子、双人跳绳、200米长距离跑、小沙包投远、校本教材等 三年级第二学期:10米×4往返跑、斜身引体、前抛实心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花跳绳、校本教材等

四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 X选项建议: 四年级第一学期:小足球射门、后滚翻、立定跳远、踢单毽、校本教材等 四年级第二学期:武术基本动作、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跳背、直线运球、校本教材等 400米标准以六年级健康标准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