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片汪洋”等词语。

(3)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勇于奉献的精神。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3、关键:弄清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方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饿死了。

……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1)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3)治水: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从观看图片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为理解课文、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作好铺垫;而对课题的理解为学生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大意打下了基础)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

理解。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互动交流

1、分段指明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1)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2)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齐写紧凑,

注意右下方有三个横。

(3)词义: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地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取走洪水,露

出路地。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

想办法治理洪水。鲧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来驱走洪水最后付出

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的方法最后治服了洪水,并被人们推举为一代君王)

(有自学就必定有反馈,在反馈中互动交流,了解学情,并于重、难点处加以指导、强调,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断意。

2指明反馈,介绍分段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

概括断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断意,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

容及脉络层次有个整体的清晰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

2、指明反馈,集体交流。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结合学生的发言,在次观看受灾画面,感受人们的苦难)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在理解与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

自然段的内容)

③教师小结: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

理洪水。

(2)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体会鲧治水所做的努力)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又是如何呢?

(3)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体会陷入灾难。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品析、理解,体会鲧的善良、富有正义、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与天帝的无情与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教育)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是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红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

1、书写课本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3、前后文对比,深化认识,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具准备

1、查找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

2、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图片。

教学过程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入: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复习旧课,导入学文,兼顾了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理清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并为讲述故事作好铺垫)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2)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和第10自然段)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活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入品析,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1)“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四处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以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治理的办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2)“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②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相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理洪水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

的威望。

③理解“挖渠开山,疏通河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3)“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任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

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

‘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

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部入”,体会大禹为开凿龙门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

崇高精神。

③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经典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4)“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洪工程的历时之久。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之不易,是大禹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付出多少血汗才实现的。

⑤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入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自读感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析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大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鲧禹共同的精神:为民造福、无私奉献。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

(回归整体,前后文对比理解,通过再次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及采用的不同方法,深入感悟两者共同的精神品质。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登冷酷表现了

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宝物拯救

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

领百姓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

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御用智慧,通过

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3、搜集中国的其他民间传说,加以阅读。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课内赏析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

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

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

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

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艰险:

(2)毫不在乎:

(3)齐心协力:

2、这段话主要写大禹带领人们开凿。

3、用“~~~~~”画出这段话中的中心句。

4、为了开凿龙门,疏通河道,大禹付出了那些艰辛与女里?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概括介绍。

5、“人们都被感动了”人们是被大禹的什么精神感动的?

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庄家、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鲧知道要治理洪水,只有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rǎng)。息壤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鲧探听到了秘藏息壤的地方以后,就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鲧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果然,息壤马上几里、几十里、几百里地伸展开来。洪水慢慢被赶退了,陆地重新露了出来。逃到山上、树上的人们重新回到了陆地,准备盖房子、种庄稼,重建家园。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鲧偷走了息壤。他大发雷霆(tíng),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这样一来,洪水又重新泛滥开来,人们又陷入灾难之中。

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导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治洪工程开始了。大禹亲自拿着镐(gǎo)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

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土石;神力很大的应龙也用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水。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

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jiā)背,仍然

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

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

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

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顺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

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

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

下的君王。

大禹治水教案

15.《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马站小学林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书写“被、制”及偏旁“衤 2.能借助插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淹没无家可归 冲倒治理千辛万苦 制服安定代代相传 被:左右结构。学习新偏旁“衣字旁”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③看来读词语难不倒大家,老师可要增加点难度,你能用上这三个词加红(“洪水治理制服”)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吗? 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要治理的是怎样的洪水呢?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仔细地看这儿——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 3.是的,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中第1小节就描写了这样的情景打开书,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指名读。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淹没冲倒)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 (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

语文S版:《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语文S版:《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执教人:经济开发区高丰小学吴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饿死了。 ……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代时,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1)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从观看图片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为理解课文、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作好铺垫;而对课题的理解为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大意打下了基础) 二、提纲引路,自学课文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 3、给个自然段加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提纲,引导学生分步骤自学课文,使学习的过程目标准确,且由浅入深有序进行。虽然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教师的引导是永远不可或缺的,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决定因素) 三、自学反馈,互动交流 1、分段指明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1)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2)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齐写紧凑,注意右下方有三个横。 (3)词义: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地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取走洪水,露出路地。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最新《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意志; 2.学习对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词语 2.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3.收集洪水泛滥的图片感受洪灾的可怕 4.了解《山海经》 二.导入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种神话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三.结合预习笔记,组内交流 1.学生自读全文: A:给全文做批注:

a:互相交流对生字词的语音语义的理解。 b:对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并用铅笔写在课文的旁边。 c:关键词的作用进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或记下问题,以便质疑。 B:小组交流批注,能交流解决的就交流解决,不能交流解决的就集中起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是进行解决。 汇报交流: a:重点强调“壤、浃”的读音。“壤”的字形 b:解词:息壤、雷霆、汗流浃背 2.学生默读全文,用二十以内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禹继承父志,历尽千辛万苦,制服洪水。) 四.细读课文,交流自悟感受 1.朗读全文,分别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A:学生自由读,老师单独指导、纠正; B:指名读,集体评论,指导; 2.仔细读课文,看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鲧因同情人类的悲惨遭遇,盗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发现后将其处死,治水失败。(1------4自然段) B:大禹产自鲧腹,继承父志,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制服洪水。(5-------10自然段) (文章还可以又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3.学生推选各小组的代表汇报讲解本组的收获,并提出问题; 4.学生自由回答各小组代表的质疑问难,不会或有争议的,老师进行引导; 五.练习巩固,反馈提高

部编版语文二上《大禹治水》教案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 2.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感受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 2. 3.教师简介大禹。 1.

2. 3. (1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 难:前鼻音,声母是“n”;是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第四声。另一个读音为“nán”,可组词为“困难”。 洪、伤:都是后鼻音。 (4 4. 5. 6. (1 (2 (3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最终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三、教学生字

1. 2. 3. 4. 难:注意右边“隹”是四横。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一、 1. 2. 3.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1.指名读第1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写洪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 (2 (3 2.自由读第2

(1 (2 (3 3.出示第4 (1 (2 (3)讨论:为什么禹能治水成功?(因为他的方法正确。出示动画演示筑坝 过渡:你们知道还有别的原因吗?接下来我们学习第3 4.指名学生读第3 (1 (2)找出文中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 十三年:说明治水的时间很长。 (3)为什么禹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他认为治水

5.学习第4 (1 (2 (3)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 1. 预设:(1 (2)大禹,我们也要向你学习,做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2. (1)指导理清文章顺序: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③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④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 (2)按照课文顺序,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板书] 15 大禹治水 鲧筑坝挡水 禹疏通河道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 教案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禹治水》)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

hónɡ zāi nán dào rèn bèi yèch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a.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洪水毒蛇猛兽灾难消退继续农业恢复耕种 a.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b.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a.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b.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4)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带领大家的事。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2)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3)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4)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难、被”并讲述:(板书:难,被) (课件出示6):“难、被”田字格课件。 “难”:左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竖压住竖中线。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披”: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皮”为竖撇,收笔可略向左出,竖居横钩正中,底部撇收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鲧禹治水《淮南子》 优秀教案

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 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1)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1)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2)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 形近字:禹()旺()壤()汤()陕() 寓()汪()嚷()烫()浃() (3)词义: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领。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与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最终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大禹治水》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的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并能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叙述下来。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动画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题设疑 1、考考你们,(出示大禹的图片),猜猜这人是谁。 2、介绍大禹:古时候蛇虫泛滥,有一个英雄,他曾擒获危害人们的蛟龙,消除水患,因此,人们你他为禹。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禹历尽艰辛,终于治水成功,老百姓非常敬重他,又称他 为大禹。 3、引入课题: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4、设疑:让学生就课题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相机打上小问号,引导学生从治水的起因(为什么要治水)、经过(怎么治水)、结果(治水的结果怎样)来提问。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大家有了这么多问题,那我们怎么解决呢?对,到课文里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3、检查自读: (1)相机出示生字词: 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知道仍然消退继续认为教训被农业生产恢复耕种安居乐业 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提示:“洪、耕、仍”是后鼻韵母,“兽”是翘舌音。 “灾难”的“难”在这里读“nàn”,理解“灾难”的意思:灾祸造成的苦难。它也是一个多音字,有时,它读“nán”,指名学生组词。(相机出示课件,学生读读记记) 学生齐读生词。(2)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学生互相说一说如何记住每个生字。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点拨:“洪”:众多的水汇聚在一起,左边三点水,右边就是“共”;“被”:古人将兽皮裹在身上取暖,叫做“被”,左边是衣字旁,“衣”的竖提变成竖,撇、捺变成撇、点。 (4)在交流了认字方法后,同桌间互相检查认读认字条中的生字。 出示单独的生字,同桌两人开双轨火车认读同一个字并组词。 洪毒蛇猛兽伤灾难 认继续训被恢仍退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鲧禹治水》教学设计语文S版

《鲧禹治水》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赶退了洪水。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后,派火神杀死了鲧。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一天,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体会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介绍《山海经》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

部编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第1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2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3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语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4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大禹治水的故事对学生来说较陌生,他们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朗读、理解中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2.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结构。 3.学习第1自然段,想象治水前的景象,了解洪水使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要点把握】 1.识记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层次。 3.结合第1自然段,想象治水前人们的痛苦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生自由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大禹”。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鲧禹治水》 教材简析: 《鲧禹治水》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除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驱赶了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率领人们开渠挖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一片汪洋、息壤、滚烫、大发雷霆、汗流浃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内容;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与传说,我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定会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启迪我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传奇人物,并学习神话与传说中人物的精神。那么,什么是神话呢?(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同学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鲧禹治水》(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 三、检查反馈,交流学习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纠错正音,认读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壤”比较字形:壤嚷攘。(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重点指导“禹、壤浃”等字的写法 (3).交流学生理解的词语

鲧禹治水的教案设计

鲧禹治水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3、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4、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1)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3)治水: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互动交流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3、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断意。 2指明反馈,介绍分段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 概括断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 2、集体交流: (1)鲧治水的原因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哀求:哀告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③教师小结: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 理洪水。 (2)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最新六年级语文《鲧禹治水》原创教学设计(精品)

六年级语文《鲧禹治水》原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感知内容 1、介绍《山海经》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

的内容。《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认读生字 ①出示生字“壤”(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②比较字形:壤嚷攘 4、理解词语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品味课文 1、自学提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学习小组指导。】 2、交流体会。 ●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

《鲧禹治水》教案

鲧禹治水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赶退了洪水。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后,派火神杀死了鲧。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一天,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体会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大禹治水》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大禹治水》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的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并能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叙述下来。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动画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题设疑 1、考考你们,(出示大禹的图片),猜猜这人是谁。 2、介绍大禹:古时候蛇虫泛滥,有一个英雄,他曾擒获危害人们的蛟龙,消除水患,因此,人们你他为禹。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禹历尽艰辛,终于治水成功,老百姓非常敬重他,又称他为大禹。 3、引入课题: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4、设疑:让学生就课题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相机打上小问号,引导学生从治水的起因(为什么要治水)、经过(怎么治水)、结果(治水的结果怎样)来提问。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大家有了这么多问题,那我们怎么解决呢?对,到课文里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3、检查自读: (1)相机出示生字词: 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知道仍然消退 继续认为教训被农业生产恢复耕种 安居乐业 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提示:“洪、耕、仍”是后鼻韵母,“兽”是翘舌音。 “灾难”的“难”在这里读“nàn”,理解“灾难”的意思:灾祸造成的苦难。它也是一个多音字,有时,它读“nán”,指名学生组词。(相机出示课件,学生读读记记) 学生齐读生词。 (2)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学生互相说一说如何记住每个生字。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本课新词。 2、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学习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由“治”导入,揭题。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1、生自读课文,互读生字。 2、出示新词,师生评点正音。 洪水田野倒塌四处逃荒

鲧着急息壤堵塞处死叮嘱 大禹开凿挖通垒起堤坝草丘山冈拄着棍子 仅仅妻子欣欣向荣世世代代敬仰英雄 3、过渡:你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课文哪里是描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请你再读课文,找一找。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 3、放视频,感受洪水的凶猛。 4、看了视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过渡:洪水无情地吞噬着一切,谁先着急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思考:鲧是怎么治水的?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鲧治水的相关句子和动词。 2、学生汇报。 3、鲧为什么要偷息壤?偷的结果怎样?洪水被制服了吗? 4、指导读鲧叮嘱儿子禹的句子,感受鲧的奉献精神。 过渡:洪水依然在咆哮着,老百姓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禹很着急,带着父亲的嘱托,他踏上了治水的征程。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禹是怎么治水的?禹为什么要改变父亲的做法? 3、从这你能看出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4、指导朗读。想象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从这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引导学生对比“十年”和“四天”,“十年”和“三次”这些词,体会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出示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 4、出示洪水被治好后的视频。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如果禹现在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读熟课文,把故事复述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偷堵塞 开凿挖通垒引英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鲧禹治水》(语文S版)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鲧禹治水》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除洪灾之苦,想尽办法, 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驱赶了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率领人们开渠挖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在写作上有两大特色:一是课文主要通过鲧禹治水这两个典型事例表现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二是通过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推进故事的发展,从中体会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你读过《山海经》吗?你对它了解多少? 今天我们来学习《鲧禹治水》这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知识链接 鲧: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一位天神。 禹:即大禹,鲧的儿子。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2、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它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但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故事集,它还包括了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3、认读生字。 禹汪壤烫浃 4、词语积累 一片汪洋苦苦哀求斥逐洪水 毫不理会悲惨遭遇大发雷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5课《大禹治水》教案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组词语 洪(洪灾)(洪水) 毒(有毒)(毒蛇) 蛇(毒蛇)(蛇尾) 兽(野兽)(禽兽) 伤(受伤)(伤害) 灾(灾难)(灾害) 难(灾难)(苦难) 继(继续)(后继有人) 续(后续)(继续) 退(后退)(退步) 被(被动)(被子) 耕(耕田)(耕地) 恢(恢复)(天网恢恢) 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淹没冲毁)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1、鲧禹治水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简析:《鲧禹治水》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除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驱赶了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率领人们开渠挖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在写作上有两大特色:一是课文主要通过鲧禹治水这两个典型事例表现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二是通过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推进故事的发展,从中体会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一片汪洋、息壤、滚烫、大发雷霆、汗流浃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5、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内容;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 四、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提问讨论引导法、比较分析法。 二、学法 1、朗读法,通过自主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语段进行朗读、品读,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圈点批注法,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神态,行为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合作学习,主动地与同学交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与传说,我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定会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启迪我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传奇人物,并学习神话与传说中人物的精神。 那么,什么是神话呢?同学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鲧禹治水》(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检查反馈,交流学习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1.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 版六年级下册《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赶退了洪水。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后,派火神杀死了鲧。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一天,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体会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神话 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 行朗读、品读;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 、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 3 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介绍《山海经》 (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 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山海经》的了解,如果学生说的不全,老师出示资料补充。】 2 、自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