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主营业务收入的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LA主营业务收入的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LA主营业务收入的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客户: 编制: 日期: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程序表
所审计会计期间: 复核: 日期:
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审计目标
发生
A 利润表中记录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
财务报表认定
完整性 准确性 截止 分类 列报
B 所有应当记录的主营业务收入均已记录。

C 与主营业务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它数据已恰当记录。

D 主营业务收入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E 主营业务收入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E 主营业务收入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恰当的列 报。
√ √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
审计 目标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
1.1 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其他业
CF
务收入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对上年账面数与上
年利润表及上年审计报告金额是否相符。
1.2 检查以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
2.实质性分析程序
2.1 复核主营业务收入金额的合理性,对两个年度间核算内容的一致性、金额的
合理性进行复核,并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理解的基础上对任何明显的硫漏进行复核;
2.2 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
构、销售数量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2.3 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比较,检査是否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
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
2.4 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
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2.5 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2.6 与被审计单位生产或销售部门讨论,获取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关的独立于财务
核算的数据,重新计算主营业务收入,与实际入账收入金额核对。
ABCD
3.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前后期是否一致; 关注周期性、偶然性的收入是否符合既定的收入确认原则、方法。
索引号
1

审计 目标
C ABCD BCD ACD
A A C
D
A
C
ABCDE AC AC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索引号
4.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抽查售价是否符合价格政策,并注意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 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以低价或高价结算的方法,相互之间 有无转移利润的现象。 5.抽取 张销售发票,审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 金额等是否与发货单、销售合同、记账凭证等一致。 6.抽取 张发货单,审查出库日期、品名、数量等是否与发票、销售合同、记账 凭证等一致。 7.抽取 张记账凭证,审查入账日期、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票、 发货单、销售合同等一致。
8.结合对应收账款的审计,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
9.对于出口销售,应当将销售记录与出口报关单、货运提单、销售发票等出口销 售单据进行核对,必要时向海关函证。
10、对于出口销售,确定发货条款是否正确运用于销售入账日。
11.销售的截止测试 11.1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日的账簿记录、销售发票存根联及货运单,检查销 售收入记录有无跨期的现象; 11.2 取得资产负债表日后所有的销售退回记录,检查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 况; 11.3 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检查有无未取得对方认可的大额 销售; 11.4 调整重大跨期销售。 12.存在销货退回的,检查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结合原始销售凭证检查其会计处 理是否正确。结合存货项目审计关注其真实性。 13.销售折扣与折让 13.1 获取或编制折扣与折让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13.2 取得被审计单位有关折扣与折让的具体规定和其他文件资料,并抽查较大的 折扣与折让发生额的授权批准情况,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核对,检查其是否经授 权批准,是否合法、真实。 13.3 销售折让与折扣是否及时足额提交对方,有无虚设中介、转移收入、私设账 外“小金库”等情况。 13.4 检查折扣与折让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3.5 审查年后发生的销售折扣,判断其是否属于上一年度的范围。 14.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如委托代销、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 验的销售、附有退回条件的销售、售后租回、售后回购、以旧换新、出口销售等, 选择恰当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核。 15.调查向关联方销售的情况,记录其交易品种、价格、数量、金额和比例,并 记录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将对关联方的销售价格与其他独立第三方或市场价格 进行比较,审核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对于合并范围内的销售活动,记录应予合并 抵销的金额。 16.调查集团内部销售的情况,记录其交易价格、数量和金额,并追查在编制合 并财务报表时是否己予以抵销。
2

审计 目标
F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17.针对识别的舞弊等特别风险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17.1 根据执行风险评估程序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17.2 通过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针对识别的特别风险设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18.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列报是否恰当。(在执行该程序时,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 及相关规定中对列报的要求,视项目类型结合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确定列报内容 是否恰当。)
索引号
3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审计学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第5章——审计目标 5.2——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的含义(重点理解并掌握)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的分类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第13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3.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测试“登记入账销售交易”真实性 二、测试“销售交易”的完整性 三、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四、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

试谈企业瞒报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技巧 为提高效率和报告质量,人员应当凭借专业胜任能力和所掌握的证据做出正确判断,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准确地审查企业有无瞒报主营业务收入的行为及其瞒报的金额。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几点企业瞒报主营业务收入的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了解被单位基本情况,评价其内部控制 了解被单位情况。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和企业内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宏观经济环境指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利率、汇率、财政、货币、税收、贸易政策等;行业情况指市场供求与竞争状况,经营的周期性或季节性、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经营风险、行业的环保、法规、会计惯例等情况;被单位内部情况主要包括所有者及其构成、企业组织结构、生产工艺流程、经营经管情况、财务情况、会计报表编报环境和适用的法规等。了解被单位情况有助于理解被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或发现某些异常情况:如经济不景气可能带来应收账款催收困难;社会技术进步可能导致企业产品落后、市场占有率减少、主营业务收入减少或毛利率降低。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人员评估被单位财务报表有无重大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判断其是否存在隐瞒主营业务收入的动机和可能性。 了解被单位基本情况后,还要进一步了解并评价其收入循环的内部控制。一个健全的收入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应包括销售业务授权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及岗位职责制度、会计记录控制制度、定期稽核制度等。人员应了解这些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人员可以通过查阅以前年度的工作底稿、查阅被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询问经管当局、观察收入循环的实际工作过程、与有关知情人员讨论、查阅行业资料等多种方法了解被单位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二、进行分析性复核 在这里分析性复核是一个主要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分析性复核,可以发现企业有无隐瞒主营业务收入的迹象。分析性复核不仅仅针对主营业务收入,还应包括对存货和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分析性复核。 1.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分析性复核。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①对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主营业务收入在结构、单价上的变动,并分析变动是否合理。②分析本年度各月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情况,分析重大波动的原因。③计算本年度及各个月份的销售利润率,并与同期和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的原因。④计算本年度税负率(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流转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100%),并与同期和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的原因。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单价明显偏低,某些月份收入非正常原因减少比较明显;销售利润额增加而纳税额反而减少,或者税负率同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的话,则极有可能企业有瞒报主营业务收入的行为。 2.对存货和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分析性复核。要抓住三个环节:①分析比较同一产品历史同期的单位生产成本及其料、工、费比例结构,查明有无重大波动。②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上年度主营业务成本总额,以及本年度各月份的主营业务成本金额,查明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原因。③分析销售成本率,并与企业历史数据及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看有无重大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 隐瞒收入的迹象也可通过对存货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分析性复核来揭露:因为如果企业隐瞒了

第六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的层次为() A.3个 B. 1个 C. 2个 D.4个 2.“发生”认定指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其目标主要针对() A.数量 B.低估 C.高估 D.金额 3.“完整性”认定指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其目标主要针对()A.数量 B.金额 C.高估 D.低估

4.涉及总体合理性、真实性、所有权及披露等的审计目标是() A.审计具体目标 B.审计一般目标 C.审计项目目标 D.审计总目标 5.既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又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是() A.真实性 B.估价 C.完整性 D.披露 6.其组成要素与“权利和义务”认定有关的是()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审计项目目标 D.审计总目标

7.下列有关“完整性”的认定中,表达不正确的有() A.该认定是指应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 B.该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C.该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 D.该认定还涉及所报告的交易和项目的金额是否正确 8.下列认定中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无关的是() A.发生 B.完整性 C.权利与义务 D.准确性 9注册会计师计划测试M公司201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下述各项审计程序中,

通常难以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A.抽取2010年12月31日开具的销售发票,检查相应的发运单和账簿记录B.抽取2010年12月31日开具的发运单,检查相应的销售发票和账簿记录C.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10年12月3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 D.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11年1月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 10.在对资产存在性认定获取审计证据时,正确的测试方向是() A.从财务报表到尚未记录的项目 B.从尚未记录的项目到财务报表 C.从会计记录到支持性证据 D.从支持性证据到会计记录 (二)多项选择题 1.审计目标是() A.整个审计系统的定向机制

营业成本审计的

实用标准文案 营业成本的审计 营业成本审计是指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 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记录的营业成本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营业成本记录是否完整;确定与营业成本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营业成本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营业成本的内容是否正确;确定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是否配比;确定营业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 一般从审阅材料和生产成本明细账入手,抽查有关的费用凭证,验证企业产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数量、单价和材料费用分配量是否真实、合理。 其主要内容包括: (1)进行分析性复核。 (2)检查直接材料耗用数量的真实性,有无将非生产用材料计入直接材料费用的情况。 (3)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 (4)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 (5)对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的企业,应检查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材料的哦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一般从审阅“生产成本”、“制造费哟”、“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和工资分配表、工资汇总表等入手,抽查有关的费用凭证,验证直接人工成本归集和分配是否真实、合理。 主要内容包括: (1)进行分析性复核 (2)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 (3)结合应付职工薪酬的检查,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对采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应抽查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在本年度有无重大变更。 (三)制造费用审计 制造费用包括:分厂和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保险费、设计制图费、实验检验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等项内容。 制造费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进行分析性复核。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看其是否相符;抽查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及例外项目,分析其是否合理。 (2)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3)检查制造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 (4)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应抽查标准制造费用的确定是否合理,计入成本计算单的数额是否正确,制造费用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标准制造费用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动。对按预定分配率分配费用的企业,还应查明计划与实际差异是否及时调整。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注册会计师对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二、具体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例如,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例如,如果发生了销售交易,但没有在销售日记账和总账中记录,则违反了该目标。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 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例如,如果在销售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或是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或是账单中的乘积或加总有误,或是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则违反了该目标。 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存在区别。例如,若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不应当记录的(如发出的商品是寄销商品),则即使发票金额是准确计算的,仍违反了发生目标。再如,若

主营业务成本审计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假账形式 (1)企业对已销产品不作成本结转,即只记收入不计成本,或者相反,对未销产品视为销售,多转成本。前者的常用做法是当产品已销售后,会计部门对其产成品明细账的贷方数量不作记录,这种情况多见于月末集中结转成本的场合,到下期作产成品的盘亏处理。后者的一般做法是多记产成品明细账的出库量,到下期作产成品盘盈处理。 (2)企业的产成品发出数中,有一些是与销售业务无关的,如退回生产部门返修的产品等。这些产成品发出业务必须当即冲减库存产成品明细账,否则会虚增库存产成品成本,隐瞒已销产成品成本。 (3)企业将其他销售成本误列为产品销售成本,或将产品销售成本误列为其他成本。 (4)违反成本结转一致性的原则,随意改变成本结转方法,以调节当期成本的高低。 (5)成本计算不真实、不正确,即使产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前后一致,企业也可能通过成本计算来调节当期成本,不同的成本结转方法失真的形式各异: ①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和后进先出法计算结转已销售产品成本的企业,往往用这些方法计算确定的单位成本与实际应结转的单位成本相差甚远; ②采用计划成本计算销售成本的企业,对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不在已销售产品与结存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或者以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或者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全部或大部分由销售产品负担,或者全部或大部分由结存产成品负担; ③采用按定额成本计算销售成本的企业,对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不进行合理分配,或者以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或者其差额全部或大部分由销售产成品或结存产成品负担; ④采用售价定额核算的企业附属门市部等,常常故意少算或多算零售价与成本价的差额,或者故意抬高和降低差价分摊率以调整当期销售成本。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目标规范具体目标的内容,具体目标则是总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 (二)、审计能力是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制约因素; (三)、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 1.国家法律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2.法庭判决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3.会计职业团体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审计的目标体系 ?总体审计目标既反映了审计环境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又体现了财务报表审计作用于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审计均需达到的目标,包括与交易类别有关的审计目标、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审计目标以及与列报有关的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适用于某个特定交易、账户和列报的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受总体审计目标的制约,是总体审计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审计总目标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会(审计

环境)的实质内容。审计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录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舞弊行为; ?2.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可靠性、真实性审查,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3.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 二、审计总目标 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该准则指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在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营业成本审计的

营业成本的审计 营业成本审计是指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 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记录的营业成本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营业成本记录是否完整;确定与营业成本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营业成本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营业成本的内容是否正确;确定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是否配比;确定营业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 一般从审阅材料和生产成本明细账入手,抽查有关的费用凭证,验证企业产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数量、单价和材料费用分配量是否真实、合理。 其主要内容包括: (1)进行分析性复核。 (2)检查直接材料耗用数量的真实性,有无将非生产用材料计入直接材料费用的情况。 (3)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 (4)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 (5)对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的企业,应检查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材料的哦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审计 一般从审阅“生产成本”、“制造费哟”、“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和工资分配表、工资汇总表等入手,抽查有关的费用凭证,验证直接人工成本归集和分配是否真实、合理。 主要内容包括: (1)进行分析性复核 (2)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 (3)结合应付职工薪酬的检查,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对采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应抽查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查明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在本年度有无重大变更。 (三)制造费用审计 制造费用包括:分厂和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保险费、设计制图费、实验检验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等项内容。 制造费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进行分析性复核。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看其是否相符;抽查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及例外项目,分析其是否合理。 (2)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

审计认定与目标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审计认定与目标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项属权利和义务认定的有()。 A、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固定资产时发现账面列示小汽车一台,其行驶记录的单位名称与被审计单位名称不符,管理当局不能做出合理解释 B、被审计单位将2001年12月28日付出的购货款拖延至2002年1月6日入账 C、经检查入库单和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购货发票等确认一笔应付账款为90万元而非 95万元。 D、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虚列应收账款200万元 2、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应收账款时,发现帐上某笔记录“借:应收账款—A公司100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通过函证A公司、检查销货记录证实,A公司实际欠款60万元,对方多计销售数量 40%。那么,管理当局的()认定存在问题。 A、存在或发生 B、完整性 C、估价或分摊 D、表达与披露 3、下列各项中,被审计单位()违反了权利和义务认定和表达与披露的认定. A、未将作为抵押物的房屋披露 B、将未发生的销售登记入账 C、将未发生的费用登记入账 D、未计提坏账准备 4、在接受审计业务委托前,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向前任注册会计师了解()。 A、审计重要性水平 B、函证回函情况 C、存货盘点计划 D、企业管理当局的品行 5、注册会计师在审查销售业务时,发现被审计单位某笔销售记录50万元,通过检查销售记录、函证等实质性测试程序证实,该笔销售实际取得收入900万元,那么管理当局的()认定存在问题。 A、存在或发生 B、权利或义务 C、估价或分摊 D、表达与披露 E、完整性 6、下列各项中()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的认定。 A、将未曾发生的销售提前入账 B、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 C、未将已抵押的存货披露 D、待摊费用摊销期限不恰当 7 .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下列认定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最有可能证实的是( ) 。 A .存在或发生 B .权利和义务 C .表达和披露 D .估价或分摊 8 .下列()是为了实现注册会计师一般审计目标中的截止目标。 A .年前开出的支票是否均在年前入账 B. 预付账款是否真实 C .存货的跌价损失是否已经抵减 D .存货是否有充作抵押 9 .下列审计程序或概念,( )必须运用在审计实施阶段。 A .了解内部控制和符合性测试 B .重要性 C.分析性复核 D.实质性测试 10.下列各项中,( )是为了实现注册会计师一般审计目标中的分类目标。 A .累计折旧账户余额看来是合理的 B.主管和董事的欠款必须与客户的欠款区分开来 C .有价证券是否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 D.所有的销售是否均已发生 11.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存在重大的变动是会计报表使用者所关心的。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所审会计期间没有发生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则管理当局应以()方式将这一重要信息告知会计报表使用者。 A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明确说明会计处理方法没有发生变更 B .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动作任何说明 C .以附表的方式列示本会计期间全部的会计处理方法,供报表使用者比较 D .在附注中进行专门的说明,解释不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原因 12.管理当局认定,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作长期负债的各项负债,在一年内不会到期,这属于管理当局的()认定。 A .估价或分摊 B .表达和披露 C .权利和义务 D .存在或发生

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确认及相应审计程序

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确认及相应审计程序 不同类型销售业务的收入确认问题 目前药品生产公司、医药公司都是根据所开具的增值税发票确认收入,即各种销售业务形式都体现在公司收入中,但其中确认的某些收入或收入的某些方面可能不符合《收入准则》,因此,需对不同类型医药企业的收入作具体分析后再予确认。 1.退货的风险及收入的确认 按照《收入准则》的要求,确认收入要满足4个条件:(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医药公司正常销售、代理销售及换货、配售等含有商品发出的业务,商品所有权虽然已转移给买方,但由于医院、诊所、药店的垄断性经营权力,只要是客户还没有将药品转移给最终的消费者,一般都有退货的权力。因此药品所有权上的主权风险并不能转移给买方。由于医药公司可以将由医院、诊所、药店退回的药品退还给药品生产公司,药品所有权上的主权风险并不真正由医药公司承担,因此,医

药公司在药品销售后确认收入是基本满足《收入准则》的。代写论文 药品生产公司在药品销售给医药公司或医院、诊所、药店后,即使已收回全部货款,只要还存在继续交易的可能性,就存在药品退货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是可以估计的,属于可控制范围,因此仍然可以确认收入。在非正常状态下,如医药公司GSP达标、药品省级批号改为国家批号过程中,部分药品存在大量的退货,此时,以前年度销售确认的收入存在很大退货风险。因此,药品生产公司销售药品能否确认收入要充分评估其退货的风险后再确认。一般认为,销售药品后应该确认收入。 2.正常销售、代理销售、快批销售收入的确认 正常销售、代理销售、快批销售有真正的物流和现金流,满足《收入准则》的四个条件,因此可以在货物发出,取得对方确认收到货物的凭证或收到回款后确认为收入。 3.过票业务收入的确认 大多数过票业务没有真实的物流,不构成医药公司销售资源的真实,仅是通过开具发票来确认收入,不满足商品销售基本条件——存

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

试谈企业瞒报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技巧为提高效率和报告质量,人员应当凭借专业胜任能力和所掌握的证据做出正确判断,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准确地审查企业有无瞒报主营业务收入的行为及其瞒报的金额。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几点企业瞒报主营业务收入的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了解被单位基本情况,评价其内部控制了解被单位情况。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和企业内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宏观经济环境指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利率、汇率、财政、货币、税收、贸易政策等;行业情况指市场供求与竞争状况,经营的周期性或季节性、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经营风险、行业的环保、法规、会计惯例等情况;被单位内部情况主要包括所有者及其构成、企业组织结构、生产工艺流程、经营经管情况、财务情况、会计报表编报环境和适用的法规等。了解被单位情况有助于理解被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或发现某些异常情况:如经济不景气可能带来应收账款催收困难;社会技术进步可能导致企业产品落后、市场占有率减少、主营业务收入减少或毛利率降低。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人员评估被单位财务报表有无重大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判断其是否存在隐瞒主营业务收入的动机和可能性。 了解被单位基本情况后,还要进一步了解并评价其收入循环的内部控制。一个健全的收入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应包括销售业务授权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及岗位职责制度、会计记录控制制度、定期稽核制度等。人员应了解这些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人员可以通过查阅以前年度的工作底稿、查阅被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询问经管当局、观察收入循环的实际工作过程、与有关知情人员讨论、查阅行业资料等多种方法了解被单位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二、进行分析性复核在这里分析性复核是一个主要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分析性复核,可以发现企业有无隐瞒主营业务收入的迹象。分析性复核不仅仅针对主营业务收入,还应包括对存货和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分析性复核。 1.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分析性复核。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① 对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主营业务收入在结构、单价上的变动,并分析变动是否合理。② 分析本年度各月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情况,分析重大波动的原因。③计算本年度及各个月份的销售利润率,并与同期和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的原因。④ 计算本年度税负率(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流转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100%),并与同期和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的原因。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单价明显偏低,某些月份收入非正常原因减少比较明显;销售利润额增加而纳税额反而减少,或者税负率同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的话,则极有可能企业有瞒报主营业务收入的行为。 2.对存货和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分析性复核。要抓住三个环节:① 分析比较同一产品历史同期的单位生产成本及其料、工、费比例结构,查明有无重大波动。②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上年度主营业务成本总额,以及本年度各月份的主营业务成本金额,查明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原因。③ 分析销售成本率,并与企业历史数据及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看有无重大差异, 分析差异的原因。 隐瞒收入的迹象也可通过对存货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分析性复核来揭露:因为如果企业隐瞒了

第一章 审计概述-具体审计目标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审计 第一章 审计概述 知识点:具体审计目标 ● 详细描述: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所有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的分类。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确实存在。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例题: 1.下列各项中,与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是()。 A.完整性 B.计价和分摊 C.权利和义务

D.存在 正确答案:A 解析:选项A正确。根据认定的类别,选项B、C、D均仅属于“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选项A的完整性认定既属于“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也属于“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2.下列各项中,既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也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是()。 A.准确性 B.发生 C.截止 D.完整性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D正确。根据认定的类别,选项A、B、C均仅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选项D既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也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 3.下列各项中,仅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是()。 A.计价和分摊 B.发生 C.截止 D.完整性 正确答案:A 解析:选项A正确。根据认定的类别,选项B、C仅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选项D既与“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也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选项A仅与资产负债表的事项相关。 4.如果注册会计师证实被审计单位将当年12月31日已经发生的一笔赊销收入记入次年的1月3日营业收入明细账中的事实。则此种情形对于当年财务报表的营业收入的()认定存在重大错报。 A.列报和披露 B.发生 C.准确性 D.截止

营业收入实质性程序与审计程序(doc 12页)

营业收入实质性程序与审计程 序(doc 12 页)

被审计单位: 项目: 营业收入 编制: 日期:
营业收入实质性程序
索引号:
SA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复核:
日期:
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财务报表认定
审计目标
发 生
完整性
准确性
截 止
分 类
列 报
A 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已发生,且 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B 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均已记录。

C 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 恰当记录。

D 营业收入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E 营业收入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F 营业收入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
审计 目标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索引号
(一) 主营业务收入
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
SA2
(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
C 符,结合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以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折算汇率及折
算是否正确。
2.实质性分析程序(必要时): (1)针对已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有关项目,并基于对被审 SA3 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通过进行以下比较,同时考虑有关 ABC 数据间关系的影响,以建立有关数据的期望值: 1)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 SA3
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

审计目标和程序工作办法

审计工作手册 目录 ◇审计目标和程序◇ ◎资产类 1. 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和程序 2. 短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 3. 应收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 4. 应收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5. 坏账预备审计目标和程序 6. 预付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7. 其他应收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8. 待摊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9. 存货审计目标和程序 10. 待处理流淌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 11. 长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 12. 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审计目标和程序 13. 固定资产清理审计目标和程序 14. 在建工程审计目标和程序 15.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

17. 递延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 ◎负债类 18. 短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19. 应付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 20. 应付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1. 预收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2. 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审计目标和程序 23. 未付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 24. 未交税金审计目标和程序 25. 其他未交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6. 其他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7. 预提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28. 长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9. 应付债券审计目标和程序 30. 长期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所有者权益类 31. 实收资本审计目标和程序 32. 资本公积审计目标和程序

34. 未分配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 ◎损益类 35. 产品销售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 36. 产品销售成本审计目标和程序 37. 产品销售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38. 治理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39. 财务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40.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审计目标和程序 41. 其他业务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 42. 投资收益审计目标和程序 43. 营业外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 44. 营业外支出审计目标和程序 45. 往常年度损益调整审计目标和程序 46. 所得税审计目标和程序 ◇其它◇ 47. 或有损失审核程序 48. 审计总体打算 49. 审计标识

审计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认定

审计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认定

第三讲审计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认定 【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类型及预防措施;掌握审计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掌握审计认定分类与含义。 【难点】审计认定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预计课时】3 一、审计责任 1、CPA的工作责任 [1]遵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 [3]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4]根据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2、CPA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与谨慎,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能够将会计报表中重大的错、漏报揭示出来。但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保证将所有的错、漏报都揭示出来。 对于未查出的错、漏报,注师是否应负责任?关键是看未能查出的原因是否源于注师自身的过失或欺诈。如果因过失未能揭示重大错、漏报,或者因欺诈而给第三者造成了经济损失,注师应承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思维拓展训练: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逐步加重的社会原因? ——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主义兴起;基于“深口袋”理论的审计保险论的运用;注册会计师对商业领域的参与日渐拓展。 ◆基于职业谨慎的“应有关注”(Due-care)和“合理保证”是否 有助于减轻CPA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表现法律后果 违约责任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赔偿(支付违约金) 过失责任普通过失没有完全遵循审计准则罚款、行政处分 重大过失 完全没有遵循或没有按审计 准则的主要要求执业 民事责任(赔偿、道歉等)

欺诈责任故意出具附有不恰当的审计 意见的审计报告 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 款、暂停业、吊销证书、民 事责任、刑事责任 三、法律责任的预防 谨慎选择委托单位,深入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严格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责、权、利);、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招收合格的业务助理、聘请懂行的律师;投保责任险。 扩展:会计报表责任险—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险—审计责任。 四、审计目标概述 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目标受制于审计对象,还取决于审计属性、审计职能和审计委托者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审计总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 贯性表示意见。 ●审计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 来确定。 五、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认定是理解审计真谛的钥匙! 会计报表认定与审计总目标→审计具体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 (一)认定的概念 1.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管理层认定包括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2.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关系: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在于确定其认定是否合理,即再认定。 审计是对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进行再认定。 3.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方式:明示性认定和暗示性认定 Case:资产负债表列示的“存货100万元”。 明示性认定:

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 主要理解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 2.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3.认定及其分类; 4.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5.认定、具体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第一节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 一、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 财务报表相关概念(理解即可) 1.财务报表 2.历史财务信息 3.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1)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2)特殊目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公允列报编制基础和遵循性编制基础) 4.整套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相关附注。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重点掌握,抄写)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其他相关知识链接(理解即可) 评价财务报表合法性的内容 评价财务报表公允性的内容 财务报表审计的作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财务报表审计的局限性 审计目标的导向作用——见图解

二、审计工作的前提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概念(理解) 1.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 2.治理层———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 3.治理层的责任包括监督财务报告过程 4.《会计法》和《公司法》对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的责任要求 ★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管理层作为会计工作的行为人,对编制财务报表负有直接责任。 (二)执行审计工作前提(重点掌握) 1.基本观点 财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编制的。 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责任。 2.执行审计工作前提★ 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见书P293管理层责任段)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例题1·多选题】以下关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对财务报表责任的陈述中,不恰当的有()。 A.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直接负责 B.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承担最终责任 C.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承担审计责任 D.治理层对财务报表承担监督责任 【答案】AB 【解析】选项A不恰当,财务报表是在治理层监管下由管理层直接负责编制的;选项B不恰当,根据《公司法》和《会计法》,编制和对外披露财务报表是管理层、治理层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是合理保证已审计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即使注册会计师因为过失未能查出财务报表实际存在的重大错报而被告上法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也是共同被告,不是由注册会计师最终负责,注册会计师要负的责任是审计责任,即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工作,发表恰当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负责,不对最终披露的财务报表负责。 三、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见书P294 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3.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4.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5.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6.注册会计师不能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审计学作业: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审计程序。以下是购进和付款循环中的有关审计目标,并列举了部分实质性程序。

作业3 一、案例分析 1.审计人员通常依据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相关认定确定审计目标,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审计程序。以下是购进和付款循环中的有关审计目标,并列举了部分实质性程序。 (1)审计目标 A.所记录的采购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B.所有应当记录的采购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C.与采购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D.采购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E.采购交易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2)实质性程序 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B.参照购货发票,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 C.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D.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E.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F.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G.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中给出的审计目标,指出对应的相关认定。 (2)针对每一审计目标,选择相应的实质性程序。 答: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1)相关认定: A为交易的发生认定; B为交易的完整性认定; C为交易的准确性认定; D为交易事项的分类认定; E为截止认定。 (2)对应的相关认定: A对应实质性程序: 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F.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G.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B对应实质性程序: C.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D.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C对应实质性程序: 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D对应实质性程序: B.参照购货发票,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 E对应实质性程序: E.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