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个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个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个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00个知识点

1. 用一台计算机作为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与多台终端相连,构成简单的计算机连机系统。

2. 系统中所有数据处理都由主机完成,终端没有任何处理能力,仅起着字符输入、结果显示等作用。

3. 在大型主机-终端系统中,主机与每一台远程终端都用一条专用通信线路连接,线路的利用率较低。

4.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5. 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6. OSI/RM共有七层,因此也称为OSI七层模型。

7.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通信、管理和应用软件等)的支持下,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8. 现代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9. 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被连接的自主计算机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单独进行信息加工处理。

10. 计算机网络自主性是指连网的计算机之间不存在制约控制关系。

11. 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互连通过通信设备及通信线路来实现。

12. 计算机网络要有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

13. 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

14. 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15. 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16. 通信子网由用作信息交换的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独立的数据信息系统组成,它承担全网的数据传递、转接等通信处理工作。

17. 网络操作系统建立在各主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个操作系统,用于实现在不同主机系统之间的用户通信以及全网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方便的网络接口,以方便用户使用网络。

18. 网络数据库系统可以集中地驻留在一台主机上,也可以分布在多台主机上。向网络用户提供存、取、修改网络数据库中数据的服务,以实现网络数据库的共享。

19.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均衡使用网络资源、分布处理、数据信息的综合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的功能

20. 信息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贸易、远程教育等。

21. 资源共享是指网络用户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共享网中各计算机所提供的共享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这种共享不受实际地理位置的限制。资源共享使得网络中分散的资源能够互通有无,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它是组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目的之一。

22. 在计算机网络中,如果某台计算机的处理任务过重,可通过网络将部分工作转交给较“空闲”的计算机来完成,均衡使用网络资源。

23. 对于较大型综合性问题的处理,可按一定的算法将任务分配给网络,由不同计算机进行分布处理,提高处理速度,有效利用设备。采用分布处理技术往往能够将多台性能不一定很高的计算机连成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使解决大型复杂问题的费用大大降低。

24.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将分散在各地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或分级管理,通过综合分析处

理后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资料

25.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能够彼此互为备用机,一旦网络中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故障计算机的任务就可以由其他计算机来完成,不会出现由于单机故障使整个系统瘫痪的现象,增加了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

26. 按网络的通信距离和作用范围,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27.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其覆盖范围一般为几十至数千公里,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连接。

28. 局域网LAN作用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10公里。局域网一般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例如10 Mb/s、100 Mb/s,甚至更高。

29. 城域网MAN作用范围、规模和传输速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网络。

30. 报文交换方式采用存储—转发原理。数据单元是要发送的一个完整报文,其长度并无限制。报文中含有目的地址,每个中间节点要为途经的报文选择适当的路径,使其最终能到达目的端。

31. 分组交换方式也称为包交换方式。采用分组交换方式进行通信前,发送端先将数据划分为一个个等长的单位(分组),逐个由各中间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最终到达目的端。由于分组长度有限,其转发速度高。

32. 计算机网络按采用的拓扑结构分为星型网、总线网、环型网、树型网和混合型网。

33. 计算机网络按信道的带宽分为窄带网和宽带网。

34.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管理和使用范围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校园网是在学校园区内用以完成计算机资源及其它网内资源共享的通信网络。

35.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经济信息化的重要标志。

36. 全国性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共有8个,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种类型,组成了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

37. 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38. 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这一公共传输媒体上,该公共传输媒体即称为总线。

39. CSMA/CD指的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式。

40. 总线拓扑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数据端用户入网灵活。

41. 总线拓扑结构的缺点是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当接口发生故障时,将影响全网,且诊断和隔离较困难。一次仅能由一个端用户发送数据,其它端用户必须等待,直到获得发送权,因此媒体访问控制机制较复杂。

42. 星型拓扑结构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

43. 星型拓扑结构的缺点是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中央节点的负荷较重,形成信息传输速率的瓶颈,对中央节点的可靠性和冗余度要求较高。

44. 环型拓扑结构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每个站点能够接收从一条链路传来的数据,并以同样的速率串行地把该数据沿环送到另一端链路上。

45. 环型结构的每个端用户都与两个相邻的端用户相连,因而存在着点到点链路,但总是以单向方式操作。有上游端用户和下游端用户之分。

46. 环型拓扑结构的电缆长度短,当增加或减少工作站时,只需简单的连接操作,可使用光纤。

47. 环型拓扑结构的缺点是节点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故障检测困难,环型拓扑结构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

48. 信息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可以是对物质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能等全部或部分特性的描述,也可以是物质与外部的联系。

49. 数字化的信息称为数据。

50. 数据是装载信息的实体,信息则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或解释。

51. 信号是指数据的电编码或电磁编码。它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

52. 信道是传送信号的通路。用以传输模拟信号的信道叫做模拟信道,用以传输数字信号的信道叫做数字信道。

53. 通信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54. 通信系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信源、信道和信宿。

55. 如果一个通信系统传输的信息是数据,则称这种通信为数据通信,实现这种通信的系统是数据通信系统。

56. 曼彻斯特**码是一种内同步编码。

57. 同步传输适合于大的数据块的传输,这种方法开销小、效率高,缺点是控制比较复杂,如果传输中出现错误需要重新传送整个数据段。

58. 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送数据的基带信号称做基带传输。

59. 频带传输又叫宽带传输,它是对模拟信号的传输。

60. 带宽是指信道能传送的信号的频率宽度,也就是可传送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61. 码元是承载信息的基本信号单位。

62.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能传输的代码位数,单位为位/秒(bps)。

63. 调制速率又称波形速度或码元速率,是指每秒钟发送的码元数,其单位是波特(Baud),用B来表示。

64.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传输中出错的概率,是衡量传输系统可靠性的指标。

65. 双绞线由按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

66. 双绞线分为屏蔽和非屏蔽双绞线。

67. RJ-45接头与普通电话系统的RJ-11接头区别:RJ-45接头稍大,有8条连接缆线,而RJ-11接头只有4条。

68. 同轴电缆由一根空心的外圆柱形的导体围绕单根内导体构成。

69. 根据同轴电缆的带宽不同,它可以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电缆。

70. 基带同轴电缆一般只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71. 宽带同轴电缆可以使用频分多路复用方法,也可以只用于一条通信信道的高速数字通信,此时称之为单信道带宽。

72. 同轴电缆的优点抗干扰能力较强,缺点是基带同轴电缆物理可靠性不好,在公共机房等嘈杂的地方,容易出现故障。

73. 光缆通信就是通过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进行通信的。

74. 光缆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

75. 光缆特点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成缆后弯曲性能好,抗干扰性强等特点。

76. 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等。

77. 微波的频率109~1011。

78. 微波通信只能进行可视范围内的通信,大气对微波信号的吸收与散射影响较大。

79. 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适合与很长距离的传输,如国际之间、洲际之间,传输延时较大,一般为500ms左右;费用较高。

80. 一般来说,影响传输介质选择的因素包括拓扑结构,容量,可靠性(差错率),应用环境。

81. 在调制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音频范围内的某一角频率ω的正弦函数作为载波。

82. 调幅(ASK)、调频(FSK)调相(PSK)三种调制方式。

83. 多路复用技术指的是在同一条线路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使得一条线路可以由多个数据终端设备同时使用而互不影响。有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两类。

84. 频分复用技术适用模拟信号。

85. 频分是指把传输线的总频带划分成若干个分频带,以提供多条数据传输信道,其中每条信道以某一固定频率提供给一个固定终端使用。

86. 时分多路复用技术适用数字信号。

87. 时分多路复用是把信道传输信号的时间分成许多时间片,时间片的大小可以按一次传输一位、一个字节或一个固定大小的数据块所需的时间来确定。

88. 时分多路复用TDM是把信道传输信号的时间分成许多时间片,时间片的大小可以按一次传输一位、一个字节或一个固定大小的数据块所需的时间来确定。

89. 同步TDM是按固定的顺序把时间片分配给各路信号。

90. 异步TDM,时间片是按需求动态分配的,当某个信号源有数据要发送时才把时间片分配给它。

91. 分组交换的工作方式与报文交换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报文交换是以整个报文(数据块)为信息交换单位,而分组交换则是把大的数据块分割成若干小段,为每个小段加上有关地址数据以及段的分割信息,组成一个数据包,也叫分组。

92. 分组交换的优点是交换节点可以进行差错控制,提高传输可靠性;减少时延;各信道的流量趋于平衡,信道带宽按需分配,有利于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

93. 分组交换的缺点是每个分组在每个中间节点都要独立选择路径;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增加了额外信息。

94. 数据传输中所产生的差错都是由热噪声引起的。

95. 热噪声有两大类:随机热噪声和冲击热噪声。

96. 在通信过程中,差错控制包括发现、检测差错,对差错进行纠正。

97. 差错控制编码是用以实现差错控制的编码。它分检错码和纠错码两种。

98. 差错控制方法主要有自动请求重发、向前纠错和混合方式三种。

99. 常用的检错码有恒比码、奇偶校验码和CRC校验。

100. 通信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101. OSI参考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02. 实体是表示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每一层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实体组成。通常情况下,实体往往是指特定的软件模块。

103. 物理层的作用是实现相邻计算结点之间比特数据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104.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和链路控制规程,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105. 从OSI/RM的通信角度来看,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有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和无连接的网络服务。

106. 面向连接服务就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该终止这个连接。

107. 面向连接服务在网络层中又称为虚电路服务。“虚”的意思是虽然在两个服务用户的通信过程中没有自始至终都占用一条端到端的完整物理电路,但却好象占用了一条这样的电路。

108. 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这些资源是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的。

109. 传输层的作用是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送报文,完成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管理。

110. 会话层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面向用户的连接服务,它给合作的会话用户之间的对话和活动提供组织和同步所必需的手段,以便对数据的传送提供控制和管理。

111. 应用层是作为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负责用户信息的语义表示,并在两个通信者之间进行语义匹配,它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Uset Agent),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112. TCP/IP参考模型有四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和子网层。

113. 网络操作系统在局域网低层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能力的基础上,为高层网络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和其它网络服务功能的局域网系统软件。

114. 对等结构的局域网操作系统具有的特点:连网节点地位平等,每个网络节点上安装的局域网操作系统软件均相同,连网计算机的资源原则上均可相互共享。

115 网络服务器的类型有: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Web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等。

116. 局域网的类型有共享硬盘型、共享文件服务型。

117 局域网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有通信服务、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数据库服务、信息服务、分布式服务、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

118. ISP 是Internet服务提供者,是用户接入Internet的入口点。

119. 不管我们使用哪种方式接入Internet,首先都要连接到ISP的主机。

120. 所谓“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是指用户局域网使用路由器,通过数据通信网与ISP相连接,再通过ISP的连接通道接入Internet。

121. ADSL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其下行速率为1.5~8 Mb/s,而上行速率则为16~640 kb/s。在一对铜双绞线上的传送距离可达5 km左右,可同时上网打电话,互不影响。122. WWW称为万维网,是一个在Internet上运行的全球性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123. 所谓“超文本”就是指它的信息组织形式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排列,而是用由指针链接的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对不同来源的信息加以链接。

124. “超链接”可以链接的有文本、图像、动画、声音或影像等。

125. HTTP负责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超文本数据传输。

126.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RL的组成:协议类型、主机名和路径名。

127. FTP提供文件传送服务的FTP资源空间。

128. HTTP的端口号:80,TELNET的端口号:23,FTP的端口号:21。

129.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用来定义信息表现方式的格式,它告诉WWW浏览器如何显示文字和图形图像等各种信息以及如何进行链接等。

130. HTML文档,通常称为网页,其扩展名通常是htm和html。

131. E-mail是一种通过Internet与其他用户进行联系的快速、简便、价廉的现代化通信手段,也是目前Internet用户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服务功能。

132. 电子邮件可以实现一对多的邮件传送,这可以使得一位用户向多人发送通知的过程变得很容易。

133. 电子邮件可以将文字、图像、语音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集成在一个邮件里传送,因此,它将成为多媒体信息传送的重要手段。

134. Mail Server是Internet邮件服务系统的核心。

135. 邮件服务器一方面负责接收用户送来的邮件,并根据收件地址发送到对方的邮件服务器中;另一方面,它负责接收由其他邮件服务器发来的邮件,并根据收件人地址分发到相应的电子邮件中。

136. 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一样,也需要一个地址。

137. Internet电子邮件地址由用户名和邮件服务器的主机名(包括域名)组成,中间用@隔开。

139. 在TCP/IP协议集中,提供了两个电子邮件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POP 协议。

140. 传送邮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默认端口号为25)。

141. FTP服务采用的是典型的客户/服务器模式进行工作。

142. FTP是TCP/IP应用层的协议。

143. Internet中的用户远程登录是指用户使用Telnet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一旦用户成功地实现了远程登录,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就可以像一台与对方计算机直接连接的本地终端一样进行工作。

144. Internet的远程登录服务的主要作用:允许用户与在远程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进行交互。当用户登录到远程计算机时,可以执行远程计算机的任何应用程序,并且能屏蔽不同型号计算机之间的差异。用户可以利用个人计算机去完成许多只有大型计算机才能完。

145. 用户进行远程登录时必须在远程计算机提供公共的用户账户,用户在远程计算机上应该具有自己的用户账户,包括用户名与用户密码。

146. Intranet技术是指利用Internet技术建立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也称为内部网或内联网。

147. Intranet中的内部信息必须要严格加以保护,它必须通过防火墙与Internet连接起来。

148.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使企业与其客户和其它企业相连来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也称为外部网或外联网。

149.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使网络易受黑客、病毒、恶意软件的攻击。

150. 网络安全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151.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152.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153. 网络安全应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四个方面的特征。

154.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攻击和威胁主要非人为的威胁和人为的威胁两个方面。

155. 计算机网络非人为的威胁是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震、水灾、火灾、战争等原因造成了网络的中断、系统的破坏、数据的丢失等。

156. 计算机网络人为的威胁由威胁源(入侵者或其入侵程序)利用系统资源中的脆弱环节进行入侵而产生的,可以将其分为中断、窃取、更改、伪造等类型。

157. 网络安全措施包括身份鉴别、数据加密、构筑防火墙、补丁程序、废品处理守则、防病毒等。

158. 网络安全策略是指在一定特定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案例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159. 针对系统数据的攻击有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

160. 被动攻击是以窃密为目的,主要方法有电磁侦听、统计分析、破译分析、废品分析、密度分析等。

161. 针对系统工作状态的攻击有拒绝服务攻击,利用系统漏洞截断对它的服务申请,利用恶意程序、病毒、逻辑炸弹等对网络实现攻击,使其瘫痪或泄密。

162. 针对系统信任关系的攻击有信息欺骗攻击和内部攻击。

163. 被动安全策略包括选择性访问控制、数据过滤、数据备份、强制性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和安全漏洞评估

164. 半主动安全策略采用网络欺骗技术,主要有诱饵技术和重定向技术。

165. 信息加密的目的是确保通信双方相互交换的数据是保密的,即使这些数据在半路上被第二方截获,也无法了解该信息的真实含义。

166. 对于网络信息来说,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及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

167. 加密是把称为“明文”的可读信息转换成“密文”,即不可读信息的过程。168. 解密是把加密的信息恢复成“明文”的过程。现代加密和解密都是靠使用密码算法来完成的。

169. 密钥是使用密码算法按照一种特定方式运行并产生特定密文的值。密钥越大,密文越安全。

170. 采用公钥加密技术,收信方和发信方使用的密钥互不相同,而且不可能从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钥。

171. 密钥对的获取有两种途径:一是从网上负责签发数字的权威站点购买数字身份证;二是利用相同原理的加密软件来生成和分发密钥对,如网络加密软件PGP。

172. RSA算法是第一个既能用于数据加密也能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是被研究得最广泛的公钥算法。因易于理解和操作,非常流行。

173. RSA算法的名字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

174. 数据备份是将系统中的数据转存到另外的存储介质中,以备恢复系统数据。175. 数据备份分定期备份和工作日志两种方式。

176. 工作日志是系统在运行中把所发生的每一次数据操作都记录在“工作日志”的文件中。工作日志的记录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177. 在一个正常运行系统中把存储介质分为运行部分和镜像热备份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在结构上、性能上完全相同,随时互换,数据完全一样。

178. 系统镜像分为文件级、磁盘级、服务器级。

179. 冗余纠错存储抵御大面积故障的能力较镜像技术低。

180. 所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计算机或路由器等),可用来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相互间的访问控制。

181. 防火墙对网络的保护体现在拒绝未授权的用户访问,允许合法用户不受妨碍地访问网络资源。

182. 在防火墙上可以很方便地监视网络的安全性,并产生报警。

183. Internet防火墙可以作为网络地址变换NAT的逻辑地址。

184. 防火墙不能防止下列攻击:来自不受防火墙控制的其他途径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计算机病毒和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185. 包过滤防火墙是最简单的防火墙,通常只包括对源和目的IP地址及端口的检查。186. 过滤器不能在用户层次上进行安全过滤,即在同一台机器上,过滤器分辨不出是哪个用户的报文。

187. 代理服务型防火墙使用一个客户程序与特定的中间结点(防火墙)连接,然后中间结点与服务器进行实际连接。

188. 应用网关防火墙检查所有应用层的信息包,并将检查的内容信息放入决策过程,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189. 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对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后果以及针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所付出的代价、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全面的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

审。

190. 网络管理的部件可分为物理网络、联网硬件、C机以及网上运行的软件等部分。191. 网络管理主要的目标有:减少停机时间,改进响应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运行费用,提高效率;减少或消除网络瓶颈;适应新技术;使网络更容易使用;安全。192. 在实现一个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网络管理员的职责有规划、建设、维护、扩展、优化、故障检修。

193. 配置管理的目标是掌握和控制网络和系统的配置信息以及网络内各设备的状态和连接关系。

194. 配置管理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增强网络管理者对网络配置的控制,它是通过对设备的配置数据提供快速的访问来实现的。

195. 配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资源的配置及其活动状态的监视;网络资源之间关系的监视和控制;新资源的加入,旧资源的删除;定义新的管理对象;识别管理对象;管理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改变管理对象的参数等。

196. 故障管理的目标是自动监测网络硬件和软件中的故障并通知用户,以便网络能有效地运行。

197. 故障管理的步骤包括发现故障,判断故障症状,隔离故障,修复故障,记录故障的检修过程及其结果。

198. 性能管理的目标是衡量和呈现网络特性的各个方面,使网络的性能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199.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策略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以保证网络不被侵害,并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200. 安全管理是对网络资源以及重要信息的访问进行约束和控制。

显微镜知识点及习题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目镜:放大物像(无螺纹,目长低)—靠近眼睛 镜筒:放置目镜 转换器:转换镜头,调换物镜 物镜:放大物像(有螺纹,物长高)—靠近被观察物体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 压片夹:固定玻片 通光孔:光线通过 遮光器:有大小不一的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 (光弱—大光圈,光强—小光圈,首先使用大光圈) 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光弱—凹面,光强—平面)粗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调节焦距,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调节焦距,幅度小,可使物像更清晰。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焦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大物像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显微镜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三转一看)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一看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转动反光镜,使凹面将光线反射 看物像,调节粗、细准焦螺旋 想一想,为什么对光时要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显微镜中的物像 显微镜中的物像和实物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 显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如果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点,这个污点有可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 A.向左上方移动 B.向左下方移动 C.向右下方 移动 D.向右上方有移动 2)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且偏左上方,则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操作是() A.换用小光圈,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小光圈,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C.换用大光圈,玻片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 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1、4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 知识点 一.中心地:城市化地区或大都市区内占有支配地位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是商店,超市,城市。 二.新产业区:是弹性专精的区域,强调专业化企业之间广而精细的合作,手工技术与现代微处理技术的混合使用,公共和私立部门提供广泛的商业服务。强有力的非正式或制度化地调节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 三.城镇规模体系理论: 定义:指以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种规模不同特点各异而又互相关联的城镇组成的空间系统,城镇规模分布是一个区域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 特点: (1)关联性。城镇体系的关联性是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有着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关联性是城镇体系最重要的特征。 (2)整体性。城镇体系的建立,使得各个城镇之间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网路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整体。 (3)层次性。城镇体系的层次区域之间的科技合作是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地区转移和再配置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三大类。 四.城乡一体化: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五.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基础知识 第一章:显微镜简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观察微观世界,显微镜正是这样的设备,它突破了人类的视觉极限,使之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 显微镜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发展起来。从简单的放大镜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透镜显微镜,到1847年德国蔡司研制的结构复杂的复式显微镜,以及相差,荧光,偏光,显微观察方式的出现,使之更广范地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学,化工等领域。 第二章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 一.折射和折射率 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 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 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4×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 4.水的比热容很大,为c水=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5.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降低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因而温差变化较小。 6.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简答题 (一)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2.区域经济的整张与发展(主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 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和方法, 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现路径)。 3.区际关系(主要研究区域贸易利益的形成及实现路径,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 论和主要内容)。 4.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主要研究城乡结构与区域城市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宏 观空间结构)。 5.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宏观政策与管理的角度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 以及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职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来指导,监督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的 实现以及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塑造地区形象并提升所在地区的区域竞争)。 6.区域经济学的展望(探讨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态势)。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2.中间产品的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 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理论 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 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 3.非均衡增长理论 非均衡增长的概念 1.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 的发展

2.连锁效应:(前向关联效,后向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 新增长理论 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2.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理论 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区位选择基本要素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与劳动力,资金,市场、运输) 3.科技因素(投资软环境,智力资源) 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本身的分布状况;技术进步改变了产业内部结构。(科技对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体现的) (五)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 ①能源指向, ②原料地指向, ③劳动力指向, ④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⑤无固定指向, ⑥高科技指向 (六)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1.在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 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 (1)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 (2)根据产业发展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 (3)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 (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 a)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b)进口替代战略(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 c)出口替代战略。

初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精析

1. 应激性: (1)遇到危险时,母鸡会发出“咯咯咯”的叫声; (2)避役的体色与变化的环境一致; (3)知了在温度降到24℃以下时停止鸣叫; (4)用黑光灯诱杀鳞翅目昆虫; (5)有一种跳舞草,当它听到优美的乐曲就跳起舞来; (6)鱼铒投入水中,招来许多鱼取食; (7)放在阳台上的花,枝叶向光生长; (8)将菜籽油涂在纸上,引诱菜粉蝶产卵以消灭之; (9)麻雀早晨开始鸣叫; (10)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动后下垂。 2. 适应性: (1)北极熊具有白色体毛; (2)鱼具有流线型的体型; (3)蝗虫体色与绿草一致; (4)黄蜂身体上有黄黑相间的条纹(警告); (5)竹节虫的形状与竹节相似; (6)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遁; (7)有些植物长期被水淹会造成死亡,但莲和水稻却可以生活在水中。 以下3道例题同学们可以试着做做看: 1.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种生物现象在形态学上称(),在生理学上称(),在生态学上称() A. 应激性 B. 遗传性 C. 适应性 D. 向光性 2. 生活在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呈灰黄色。这种现象不能说明的是生物的() A. 应激性 B. 变异性 C. 适应性 D. 多样性 3. 对适应性与应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B. 它们都是由生物的遗传性决定的 C. 适应性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 D. 应激性是适应性的一种表现 一.应激性、适应性产生的原因不同 应激性是受外界刺激(如声音、光、热、食物、重力、化学物质、机械刺激等)产生的反应,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适应性是生物体在发生变异后,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才形成的,并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了某种刺激后才产生。二.应激性、适应性两者的关系 应激性、适应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统一的。一切生物体都具有应激性,包括原生动物、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病毒等,应激性可以使其趋利避害,适者生存。生物正因为有了应激性,才能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发生一定的反应,并对变化的环境条

浙大经济学考研必看的参考书

浙大经济学考研必看的参考书 喜欢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人生也许不尽完美,正因为不完美,我们才需要不断地努力创造努力奋斗。下面凯程浙大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考研所遇到的问题,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 一、浙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浙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凯程经济学老师推荐以下参考书: 《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主编,第13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第二版)赵伟等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上下册),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政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张馨主编,科学出版社 《经济计量学精要(第4版)》,古扎拉蒂、波特著,张涛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第2版),米什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新编国际金融》(第3版),黄燕君、何嗣江编著,浙大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理论、实践与案例分析》,戴志敏编著,浙大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浙大经济学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浙大经济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浙大经济学,您直接问一句,浙大经济学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浙大经济学考研,更谈不上有浙大经济学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浙大经济学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浙大经济学考研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浙大经济学考研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凯程有系统的《浙大经济学讲义》《浙大经济学题库》《浙大经济学凯程一本通》,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浙大经济学深入的理解,在浙大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三、浙大经济学专业培养方向介绍 2015年浙大经济学考研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三年。 浙大经济学培养方向如下: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操作级知识点透析

▲显微镜的操作 一、显微镜的结构 一台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 大部分,注意比较和识别。 (一)机械部分 1.镜筒:为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 上端安装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作 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 2.转换器:固着在镜筒下端的可转动圆 盘,上有2~3个螺纹圆孔,用来安装不同 倍数的低倍或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可根 据实验的需要在物镜之间转换。 3.载物台:从镜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属平 台。呈方形或圆形,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光孔的左右有一个 弹性的金属压片夹,用来压住载玻片。 4.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转动时可使镜筒快速上下移动,它的移动范围较大,可以粗调焦距。 5.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转动时镜筒上下移动不易观察到,它的移动范围 较粗准焦螺旋小,可以细调焦距,是物象达到最清晰。 6.镜座:位于镜臂的下方,显微镜的底部,呈马蹄形的金属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 7.镜柱: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二) 光学部分 1.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的镜头。它可以使物镜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如5×、10 ×、15×、20×。 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一般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如:低倍物镜(8×或10×)、高倍物镜(40×或45×),根据需要可选择一个使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3.反光镜:一个一面平另一面凹的双面圆镜,能作各种方向的翻转,可将来自光源的光线进行反射,使之依次经过: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在进入观察者的眼中。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反之使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 4.遮光器:位于载物台前下方的一个圆形、多孔、可转动的较薄的板,上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孔叫光圈,转动遮光器使光圈对准通光孔,从而调节视野的亮度。 ※要特别注意分清下列几组结构,弄清它们各自的功能 ①转换器和遮光器、②通光孔和光圈、③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④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⑤反光镜的平面和凹面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一→反光镜一→遮光器一→通光孔一→标本(一定要薄而透明)一→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一→镜筒一→目镜(再放大成虚像)一→眼。 三、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

内能与热机的知识点汇总电子版本

内能与热机的知识点 汇总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内能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1)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3)内能的大小不影响机械能,而机械能的大小也不影响内能,但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 (3)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5)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6)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焦耳。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 由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热量与热值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显微镜的知识总结及常考知识点

生物科学:显微镜的知识总结 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在生物学中非常重要,也多次考过,现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 1、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2、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5、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6、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7、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8、如何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核和液泡?一般来说,细胞核透光性不好,是深色的,液泡是浅色的。 此外仔细观察,液泡中液体是流动的,细胞核里面的结构是固定的,看起来有杂质的样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 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答案:B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物镜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 热量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 Q 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 1000J 。 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 1kg 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 Q=qV 7. Q 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 , q 表示热值,单位是焦 /千克(J/kg或焦 /米 3(J/m3 ; m 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 ; V 表示体积,单位是米 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 q 氢 =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1.4×108J 。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比热容用字母 c 表示,单位是:焦 /(千克? ℃ ,符号是:J/(kg? ℃ 4.水的比热容很大,为 c 水=4.2×103J/(kg? ℃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J 。 5.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降低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因而温差变化较小。 6.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降温;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放出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取暖。 7.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 吸=cmΔt (Δt=t-t0 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 放=cmΔt (Δt=t0-t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点 一、取镜和安放: 1.为何要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答:防止目镜和反光镜脱落 2.为何要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cm处,还得偏左? 答:防止显微镜掉落,为了方便观察 二、对光: 1.选一个较小倍数的物镜,一般都是10倍的 2.用大拇指和食指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掰物镜 否则,镜头容易松动,使得放大倍数不准确了,另外也容易污染镜头。 3.对光后的效果是什么? 答:调出白亮的圆形视野(A转动转换器,使得目镜、物镜、 通光孔和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B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C 转 动反光镜) 4.光线太强为何不好?该怎么办? 答:强光刺眼,对眼睛不好;可换用较小光圈和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一面。反之,光暗时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一面。 三、观察: 1.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注意:是玻片上的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直到接近玻片标本。

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损毁物镜 3.上升镜筒(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入怀”),直到看清物像为 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4.你知道为什么用左眼看目镜,而同时右眼也要睁开吗? 答:一般人都是用右手写字,以便写字、记录或绘图 四、显微镜实验完毕后,应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物镜 和目镜,请问擦镜纸。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或什么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小结 一.逆时针(入怀)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是上升(逆升,顺降)二1. 目镜没有螺纹,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 2. 物镜有螺纹,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 三、物象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四、显微镜成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倒。 若玻片上有一“b”字,你所看到的物像是“q” 五、在观察生物标本时,发现视野中出现了个污点,想判断污点是 在物镜上、还是玻片标本上或是在目镜上,你有何办法? 答:先转动目镜,若污点跟着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污点不动,再移动玻片,若污点跟着动,则污点在标本上。若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暗,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小; 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越亮,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大。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知识要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t):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国际温标(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 (k) 2、温度计使用 用前看清: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用时放对:温度计的液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读时不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齐。 记时单位:记录时要写清数值和单位。如“t铁=28.3℃”表示某铁块温度是28.3摄氏度。 3、体温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之处 1、液泡较大而毛细管很细:使体温计灵敏,精确 2、缩口: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每次使用前要消毒并甩。如 果 没有甩,则其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为已测温度中的最高记录。 3、三菱形截面:相当于放大镜,对很细的液柱进行放大,便于读数 4、厚液泡壁:使甩动体温计是内部水银不会由于惯性而突破液泡流出, 但也使 得测量时需要更长时间。 二、内能与内能的改变 1、内能:物体内所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有关因素(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 内能:分子动能→分子质量+分子运动速度→物体温度 分子势能→分子质量+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距→物体状态 分子数目→分子个数 ↓ 物体质量 3、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如折铁丝;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如气体膨胀;【特点:需要用力,有通过距离】 热传递:高温物体将热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特点:物体间温度不同,有温差】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4、热量(Q):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单位:J 5、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