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1930.3.2,左联在上海成立,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团体。

2、30年代三大文学派别是左翼、京派、海派。

3、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中国作家是茅盾,其创作于1932年6月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林家铺子》。

4、“文协”曾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两个口号,创办了会刊《抗战文艺》。

5、沙汀的著名“三记”是指长篇小说《困兽记》、《淘金记》、和《还乡记》。

6、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作者是阮章竞。

7、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强调写实主义,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8、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9、沙汀“三记”中的第一部是《淘金记》,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10、1922年3月,湖畔诗社成立于杭州,其成员应修人、冯雪峰等曾出版诗歌合集,以写爱情诗闻名。

11、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

12、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

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研究会

答:(1)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2)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3)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4)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5)他们在文学观点上与创造社论争,形成了现代文学中的两种文学观念的互补,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对打破其文坛的垄断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6)在创作上,文学研究会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乡土小说和问题小说的繁荣。

2、创造社

答:(1)1921年6月8日成立于日本东京,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2)发起人有:前期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中期是周全平、倪贻德、敬隐渔、严良才等人;后期是冯乃超、李初梨、朱镜我、彭康、杨汉生等人。(3)主要刊物有《创造(季、月、旬、日)刊》(1921-1930前期),1925后有《洪水》、《文化批判》、《流沙》、《星星文艺》等。(4)文学主张: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艺术”,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1926年后,一些成员投身于革命运动,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3、左联

答:(1)1930年3月2日于上海成立,全名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组建的第一个全国性文学团体。(2)主要人物有鲁迅、茅盾、巴金、老舍、丁玲、张天翼、萧军、萧红等人。(3)主要纲领: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出发,团结进步力量,攻击反动力量;反对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特别是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从事无产阶级文艺的生产;吸收外国新文学的经验。(4)左联成立后的主要工作:引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引进外国进步文学;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提倡“新现实主义”。

4、文协

答:(1)全名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文协的成立标志着在民族意识召唤下民族解放时期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形成。(2)主要人物有郭沫若、茅盾、冯乃超、丁玲、老舍、巴金等人。(3)创办会刊《抗战文艺》。(4)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号召作家们投笔从戎,深入到群众中去,用文学作为时代的号角。(5)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共同的思想追求,英雄主义的调子,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统一,鲜明而单纯的的色彩。体裁出现小型化、轻型化、速写化及时代化倾向。

5、九叶诗派

答:(1)九位40年代活跃在国统区的年轻诗人形成的诗派。(2)他们是西南联大的学生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上海的辛笛、辛之、陈敬容等。(3)他们先创办了《诗创造》,1948年6月又创办了《中国新诗》,并逐渐形成流派。(4)九叶诗派诗人受西方现代派的熏陶,在诗歌创作中多用现代派的技巧,他们主张诗歌要超越现实,以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情感,惯用隐喻的抒情方式,使诗意具有象征意义。(5)他们在40年代对新诗的艺术表现进行了新的探索,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6、乡土小说

答:(1)指20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进行小说创作而形成的小说流派。(2)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许杰等。(3)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

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这些乡土小说作家中不少是浙江、湖南、安徽、河南等地人。(4)这类小说大都体现着对乡村社会的残酷的批判与落后习俗的揭示,还有着对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的描写;同时在悲惨的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加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写出了与都市生活相对立的衰败的恬静美丽;在人生与社会的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愁。(5)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坛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将农民题材大规模地引入到文学表现领域。

7、新月诗派

答:(1)1926年4月在新月社内部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活动于20年代,以1927

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2)代表作家有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朱湘、饶孟侃、卞之琳等。(3)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月派新格律诗的基本主张。(4)新月诗人努力使新诗由五四以来的散文化、自由化向规范化转换,规范化的举措是“本质的醇正”、“情感的节制”、“格律的谨严”。(5)新月诗人进行了认真的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新格律诗,还大量阅读翻译英美诗歌,使中西诗艺相融合,创造了新的诗体,新月诗派还纠正了自由诗过于散漫而流于平淡肤浅的弊端,为新诗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8、现代诗派

答:(1)30年代时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派演变而来的一个诗歌流派,因《现代》刊物而得名。(2)代表人物有戴望舒、何其芳、废名、施蛰存、卞之琳等。(3)现代派诗人们注重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绪,强调诗的词藻和形式要充分自由地表现诗人的情思;自身思想心态和审美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创作内容的基本走向,即与社会公众主题相疏离,更多聚焦于内心世界,书写自我的情绪与感觉;现代派诗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统的向心力,对新诗艺术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4)艺术特征:“纯诗”的艺术观;病态心灵和虚无的观念;诗意的突破与创新;对诗的散文化追求。

9、七月诗派

答:(1)30、40年代时,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形成的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2)代表人物有胡风、艾青、田间、绿原、方然、鲁藜等。(3)主要刊物:《七月诗丛》、《七月新丛》、《七月文丛》(4)主要内容:把诗歌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鲜明的政治倾向与革命功利性,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诗歌中充满深重的忧患意识和浓烈的感伤郁愤情绪,流露出苍凉悲壮气息。(5)艺术特征是:诗歌呈现出斑斓浓烈的美学特征,普遍采用喷发式的抒情手段;注重主观感情的直接宣泄和抒发;重视抒情的形象化和意象的新颖性;想象丰富奇丽,象征确切深刻,体式上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特征。

10、祥子

答:(1)《骆驼祥子》的主人公;(2)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都市个体劳动者(人力车夫)的典型;(3)是一个具有骆驼般积极性格和坚韧的车夫形象。勤劳、纯朴、诚实、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劳力者得其食”的观念;(4)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重压下,祥子丧失了所有的美德,最后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5)性格塑造是围绕祥子的生活目标

——车,即在买车丢车、买车丢钱、买车卖车的情节中完成的;(6)作品重在挖掘祥子悲剧结局的内在社会客观因素: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个人的奋斗的无力。

11、《骆驼祥子》

答:(1)由老舍于1936-1937年间创作完成。(2)讲述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农民成为城市的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故事,人与现代都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生活扭曲、道德堕落、心灵腐蚀的故事。(3)主题:提出了城市贫民寻找生活出路的社会问题,写出了祥子生活的悲剧、婚姻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表达了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忧虑。祥子由美好品质的丧失到正常人性的蜕变,最后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揭示了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走个人奋斗的道路是行不通的。(4)艺术特色:结构单纯而严谨,平淡中有波澜跌宕;独特的心理描写,采取叙述和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简洁,采用北京方言的文学化,具有浓烈的京味风;通俗化的幽默和讽刺运用,带有以笑代愤的人道主义色彩。

12、《子夜》

答:(1)由茅盾著于1931-1932年间创作,1933年出版。(2)讲述的是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奋斗、发达、失败的悲剧。(3)主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更加的殖民化了,中国只有寻找新出路。(《子夜》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买办资产阶级的反动性,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封建阶级的腐朽性。茅盾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了30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他们的本质特性。)(4)艺术特色:结构上缜密宏伟,具有深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复杂性格的塑造;具有真实性,将生活的复杂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是生活的概念的抽象;语言上充满个性化和动作性,善于使用潜台词,具有客观性和朴实性。

13、《边城》

答:(1)由沈从文著,于1934年9月出版发行。(2)主题:文化风俗说、爱情悲剧说、生命人性说。(3)艺术特色:用写意和点染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水墨山水画的效果,人物是粗线条的,但具有传神效果;人物性格缺乏一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呈现出一种“扁平”的状态,人物呈现出一种单纯的纯朴自然美;浑圆与完整的审美形态,人与景、情与景、人物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水乳交融,作品的内在结构衔接自如,浑然一体,使作品在异乎寻常的单纯中充盈着一种浑圆畅达之气,中国山水画的简洁空灵与大度之美;情绪化和抒情性,作者把情感作为小说叙述的动力,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抒情美。

14、《金锁记》

答:(1)由张爱玲于1943年所著。(2)主题: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描写了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的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3)艺术特征:雅俗融合的特征,既有传统小说的叙事套路又有“现代派”味道;精细地描写人物的衣饰及环境,具有清晰的时代感和精细的把握能力,通过衣饰与环境的描写将时代社会的变化在物上和空间上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繁复、生动的意象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使小说具有独特的风貌。

15、老舍

答:(1)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文学研究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要成员。(2)创作概况:英国时期: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山东时期:走向成熟,开始关注低层人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月牙儿》《樱海集》;抗战之后:1939年开始写剧本,如《残雾》《国家至上》;解放以后:创作热情高涨,题材扩大,如《茶馆》《龙须沟》。(3)艺术特色:浓郁的京味儿;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小说文体的创新;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

16、林语堂

答:(1)1895-1976年,原名和乐。后改为玉堂、语堂。是《语丝》的主要撰稿人。(2)创作概况:20年代,《语丝》主要撰稿人,散文收入《剪拂集》;30年代,幽默理论成熟期,小品散文丰收期,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1935年,出版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1936年,继续介绍中国文化,著作有《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等;1965年,编纂《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3)艺术特色:<1>幽默特征:“谑而不虐”;超然之姿态;把幽默和讽刺分开;和缓、同情<2>小品文风格: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题材繁丰,大至宇宙之厚,小至苍蝇之微,无所不包。

17、张天翼

答:(1)1906-1985年,原名张天定,湖南湘乡人,左联成员。(2)创作概况:30年代出版了《小彼得》《从空虚到充实》《畸人集》等短篇小说集,另有中、长篇小说《清明时节》《鬼土日记》《包氏父子》等多部作品。(3)艺术特色:他的讽刺小说表现了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的基本讽刺主题,在别具一格的喜剧世界里展示了社会众生相,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讽刺性人物形象。

三、简答题(4个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郁达夫抒情小说特征

答:(1)自我大胆的暴露与写真,包括对病态心理的大胆揭示。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等声色消费场所的描写,在郁达夫笔下是十分常见的。(2)感伤而强烈的抒情。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凉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悲观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构,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4)流丽清新的文笔: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结合,富有色彩与节奏。

2、简述郁达夫小说主题思想

答:(1)突出抒写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2)小说主人公心中都交集着个人和时代的积郁,强烈地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异性真挚的爱情和纯洁的友情。(3)流露出在民族觉醒时期一个敏锐的青年知识者审视自身和民族伤痕时所产生的幻灭感和危机感,发出了五四文学中个性主义与自我表现、自我反省的声音。(4)颓废的气息、对色与欲的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也有着明显的地位。

3、简述鲁迅《呐喊》《彷徨》的主题思想

答:(1)关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精神、心理、生存问题,倡导启蒙主义,改造国民性。(2)反思探索了五四启蒙者的精神困境,表现先知知识分子的悲剧性。(3)还有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4、简述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答:(1)以反逻辑、非现实、超历史的思维解构历史和文学,创作新的历史预言。(2)大量使用西方现代创作手法,夸张、变形、解构。(3)语言的幽默、精练与反讽。(4)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对古籍却并未有太多删改。(5)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如《奔月》中羿创业后的寂寞感与被骗后的愤怒。(6)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如《出关》中的婢女阿金。

5、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答:(1)诗化的政论,政论化的诗,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高度统一,思想家的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高度统一。(2)从“砭锢蔽”的立意出发,塑造出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山羊;叭儿狗;蚊子;二丑等。(3)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反语、夸张等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6、简述郭沫若《女神》的艺术贡献

答:思想价值:

(1)是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国旧诗与新诗分界的界碑。(2)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3)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是高扬主体的力作。(4)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历史价值:

(1)体现了反封建以及改造社会的要求,代表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塑造了“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形式上创新,特别是在自由体诗的创立上有着典范性的贡献。(3)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和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7、简述闻一多的诗歌“三美”理论

答: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1)以富丽的词藻,勾勒线条,描绘形象,创造意境,使诗中有画,呈现出一种绘画美。(2)建筑美指的是诗歌因“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建筑的立体美感。(3)音乐美指的是诗歌借助于音尺、平仄、韵脚等获取某种节奏,在听觉上给人一种音乐感。

8、简析丁玲《莎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人物形象

答:(1)叛逆、苦闷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2)带有浓重的悲怆情调和病态色彩。(3)在性爱上有着严重的矛盾心理。

9、简析曹禺《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答:(1)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2)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是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罪恶的行为。

10、简析巴金《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

答:(1)是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封建礼数和家长制度的受害者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病态灵魂的典型。(2)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

11、简析茅盾《子夜》中吴荪甫的人物形象

答:(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个失败的典型,揭示的是吴荪甫的两面性,性格的多面性。(2)是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一个悲剧人物的典型。(3)体现了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征和30年代中国特殊环境下生存的复杂个体,美德与恶德集于一身,是一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失败的悲剧英雄。(4)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复杂个体,是现代民族企业家的典型,魄力,学识,铁腕,野性集于一身,但他又外强中干、生不逢时而又下流无耻。

12、简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答:老师

(1)文学与革命关系问题:文学必须为工农兵服务,必须为革命服务。(2)文学如何为工农兵服务问题:如何处理普及与提高,解决文学的源与流的关系,在普及中提高,文学的源是生活,流是传统。(3)文学要加强统一战线。(4)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5)提出要开展文艺斗争,开展整风运动。

教材

(1)阐述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2)确认解放区文艺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工农兵。(3)指明解放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途径。(4)批评了解放区文艺争论中的各种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5)在批评标准上确立了必须遵守“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要求“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13、简述赵树理“评书体小说”特点

答:(1)结构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章回体小说中注重故事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写法抛弃了传统呆板的套式,加以革新,适应了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2)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人物,又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点情境中去加以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现人物的性格。(3)语言方面,注重使用经过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加入必要的现代语汇,偶尔融入说书的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俗、简洁有力,又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4)价值上,为解放区文坛带来了新的活力,在解决新文学与农民沟通问题上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种经验给许多作家以启示,40年代及50年代有一些山西作家如马烽、西戎、胡正、孙谦、束为等,在赵树理小说经验的影响下从事创作,形成了文学史上被称为“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14、简述20世纪40年代杂文创作特点

答:(1)杂文创作向全国发展,打破了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杂文创作格局。(2)作者队伍迅速壮大,老作家郭沫若、茅盾、闻一多、朱自清、冯雪峰、张恨水等继续(或转而开始)从事杂文创作,更出现了田仲济、王力、丁易等新人,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了30年代。(3)杂文数量大大增加,12年间许多作家杂文集散见于各个报刊杂志,数量惊人。(4)在风格流派上更趋多样化,既有以鲁迅为代表的30年代左翼杂文的战斗传统,又有许多讲究鼓动性、思辨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杂文。

四、论述题(2个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徐志摩新月诗歌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

答:主题思想

(1)爱情与自由、美往往是同义的,对爱的歌咏就是对美的向往与赞美。在《我有一个恋爱》、《翡冷翠的一夜》、《决断》、《雪花的快乐》等诗中,爱与美、自由相互渗透、生成,成为诗歌内在的情感、思想结构,诗化地表现了诗人的“单纯信仰”。(2)对爱、美、性灵自由的追寻,使诗人对妨碍人性自由发展的现实社会深感不满,对下层人民生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在《先生!先生!》、《谁知道》、《大帅》等诗中,或暴露军阀战争的罪恶,或展示淫猥的世态,或同情叫化子,或哀悼不幸的爱国青年。(3)对妨碍人性自由发展的现实社会的失望,使诗人憧憬大自然,崇拜大自然。在《山中大雾看景》、《再别康桥》、《雷峰塔》等诗中,描绘了旖旎的自然山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特征

(1)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如《雪花的快乐》描绘了晶莹美丽的“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飞舞”,朝着恋人“清幽的住处”努力“飞扬”的优美图景,意境独特,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理想的执著追求。(2)诗中比喻鲜明、贴切,往往富有暗示性。如《生活》中,将生活比做“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的甬道,比做“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贴切而隽永。(3)诗歌具有一种个性化的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代表作《再别康桥》,每一节都是一幅迷人图画,如第五节,斑斓星辉倒映着的水面,随着小舟激起的潋滟柔波荡漾开去,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星夜泛舟图,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2、评述茅盾的小说创作

答: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主要作品: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子夜》、《林家铺子》;剧本《清明前后》;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艺术风格:(1)史诗性特征:力图把握广阔的社会生活,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展开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描写。《子夜》的写作背景是中国正在进行现代社会性大讨论,以十里洋场上海及其附近的农村为背景,取材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和矛盾。

(2)以典范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社会剖析小说”。《子夜》的环境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状况,而典型人物就是资本家吴孙甫,他奋斗、发达、失败的经历。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子夜》中的各种人物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

(4)题材主题的重大性和时代性。《子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纪实性,采用五线并进的结构,社会各阶级在半殖半封社会下的各种反应。

3、评述沈从文的《边城》

答:(1)故事梗概:讲述湘西船家女翠翠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宝和傩送的爱情故事。

(2)主题:文化风俗说,爱情悲剧说,生命人性说。《边城》表现了特殊世界,特殊关系中人性的极致美:自然淳朴、和谐宁静。以此批判都市人性的失落。

(3)人物形象:翠翠:天真善良,温柔纯净,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爱上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内心孤独;命运自住者;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点狡黠

爷爷:保有中国传统美德,对孙女疼爱有加,淳朴倔强,内心凄苦;忠于职守,恪尽本分;古道热肠,重义轻利;

天宝:个性豪爽、慷慨;手足之情至真至深,为亲情和爱情而死

傩送:有着他母亲的美好品格,细腻;孤独的追求着爱情,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

顺顺:大方洒脱,仗义慷慨;为人和气,诚信公道

(4)艺术特色

A.用写意和点染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水墨山水画的效果。人物是粗线条的,但具有传神的效果。

B.人物性格缺乏一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呈现出一种“扁平”状态,人物呈现出单纯的纯朴、自然美。

C.浑圆与完整的审美形态。人与景,情与景,人物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水乳交融,作品的内在结构衔接自如,浑然一体,使作品在异乎寻常的单纯中充盈着一种浑圆畅达之气,中国山水画的简洁,空灵与大度之美。

D.情绪化和抒情性。作者把情感作为小说叙述的动力,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抒情美。

4、评述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答:(1)赵树理(1906-1970),现、当代作家,原名赵树礼。开创了评书体小说,被誉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

(2)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锻炼锻炼》,长篇小说《三里湾》等

(3)问题小说:40年代解放前方方面面的问题。如《福贵》写解放区农村改造二流子的问题;《小经理》写农村合作化中对文化人才的需要;《传家宝》通过婆媳关系写农村人际关系的变化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总之,他的小说抓住了当时现实斗争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4)评书体小说:

A.结构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章回体小说中注重故事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写法,抛弃了传统呆板的套式,加以革新,适应了中国农民的欣赏习惯

B.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人物,又注意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

展现人物的性格

C.语言上:注重使用经过提炼、纯化的北方农民口音,加入必要的现代词汇,融入说书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俗,简洁有力,有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

D.价值:为解放区的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在解决新文学与农民沟通问题上提出重要见解,给40、50年代的作家提供经验和启示,形成了文学史上的“山药蛋派”文学

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郭沫若《女神》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

答:主题思想:(1)表现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2)彻底破坏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匪徒颂》、《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3)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的凤凰形象;(4)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盘》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艺术特征:(1)《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特征是把整个大自然当成书写对象来完成的,想象奇特,诗被插上了飞腾的翅膀,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显示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地球!我的母亲》将地球当母亲,草木当同胞来写的。(2)《女神》从形式方面实践诗人绝对自由的艺术主张。一切形式都完全服从于诗人情感自然流露。行数、句数都不固定,没有统一的韵律,只有两种大致上的类型:外在格式的相对严谨,如《晨星》;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韵律与某种外在韵律的结合,《女神》大多数为这种形式。

6、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1)打破传统小说的单一化模式,实现了小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可能性,把日记、杂文、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融入小说。(文备众体)《伤逝》是散文性的抒情小说,以手记的形式写心理情感历程。(2)对西方小说技巧的吸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高度融合。《狂人日记》的正文运用了心理、意识流手法。序言和正文构成而成二重文本,运用了西方的反讽技巧。(3)打破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情感为意图的小说模式,自由安排情节。《狂人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写的,日记的内容彼此没有太多联系。(4)复线结构和复调主题。《祝福》一方面写“我”回到久别的故乡的一些事,另一方面写祥林嫂的悲剧命运。(5)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阿Q正传》的阿Q,《故乡》的闰土等。(6)以反逻辑,非现实,超历史的思维解构历史和文学,创作新的历史和预言。《奔月》中的嫦娥吃乌鸦杂酱面;《起死》中庄子吹警笛。(7)语言风格:沉郁、凝练、含蓄、幽默、反讽。《伤逝》中涓生回忆子君的话语多是沉郁的;《故事新编》的篇目中人物的语言多带有幽默、反讽。(8)美学风格:忧愤深广的悲喜剧。《补天》、《理水》等。

7、评述钱钟书的《围城》

答:(1)故事梗概:以方鸿渐的三次旅行结构情节,围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两个地方描写其恋爱、求职、婚姻等人生过程。

(2)主题:A.现实批判层面。通过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广泛的触及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大众,尖锐的揭露和讽刺当时各种人生病态和社会弊端。

B.文化反省层面。高等学府的勾心斗角,反动政府的思想文化控制,“新式”文人的种种心态等。

C.哲理思考层面。小说隐含着西方现代主义的人生感受和宇宙意识,失望感和孤独感。有看破红尘的味道,也有人生虚无的感觉。

(3)人物形象:方鸿渐——A.正直善良,聪明幽默,有担当有责任心,但意志力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的人生信念,又不懂的人情世态的炎凉。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B.性格温顺。思想大于行动,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无能,时常卖弄小聪明,滑稽玩世。

苏文纨——高傲,才华横溢,对爱情执着。

孙柔嘉——大胆,质朴,但善于心机。

(4)艺术特色:A.学识与智慧:小说是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文章,被誉为“学人小说”

B.象征与讽喻:围城意识造成了作品强烈的反讽效果,使人在阅读的过程

中对人生有了哲理性的认识,能够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

C.细腻而婉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渗入讽刺和喜剧,在喜剧中蕴含悲凉的气氛,将宏观的悲剧意识与微观的喜剧情趣相结合,融道德、风俗、人情为一炉。

综上:《围城》应是一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8、评述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答:故事梗概:《家》主要描写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高觉慧与婢女鸣风的爱情悲剧,高觉新与梅表姐及瑞珏的爱情悲剧。

《春》主要写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蕙表妹的悲剧。

《秋》写高家家庭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主题:以高氏三兄弟的爱情故事及高公馆衰亡的过程为情节结构和发展主线,揭示封建制度的罪恶,号召广大青年反抗封建制度,投入社会革命的洪流中。

人物形象:(1)高老太爷:家长,凭纲常和家规专横的统治整个家庭,是封建礼教和旧道德的化身,他的死预示着整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和崩溃。

(2)高觉慧: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是家中新生力量的代表,具有平等和平民意识。公然声称“我要做一个叛徒”。不顾及、不害怕、不妥协,具有叛逆精神,对封建宗法思想蔑视,对大哥作揖主义和犬儒哲学的批判,帮助二哥逃婚,咱在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一方,对鸣凤的爱真挚,却无力也不知道怎么去爱,显示出幼稚和理想主义。

(3)高觉新: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度的受害者和礼教毒害下的人格分裂。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

(4)高觉民:觉新的二弟。身体矫健,目光深邃,正直、聪明、冷静,外表现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不想觉新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的好斗冲动。是一个怀疑主义者。

艺术特征:(1)急进风格:战斗的整体的冲击力,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斗争中,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2)新旧冲突:封建思想与现代观念的冲突,新民主思想的萌芽。(3)叛逆主题:封建旧家庭的叛逆者,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幼稚的叛逆者。(4)结构宏大:人物众多。(5)感情浓烈:充满了激情和青春色彩。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学期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第二十二章赵树理 一、与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众多新文学作家相比,赵树理在表现农民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试结合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塑造与基本主题来加以说明。 答:1、描写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了社会变革有“实效性”。能直接融入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中,这是以往任何一位新文学作家没有做到的。 2、以往描写农民的新文学作品,都是以人道主义观点发现和同情农民,赵树理则更进一步,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以及所面对的矛盾。 3、以往作家包括鲁迅,多写农民的痛苦与创伤,赵树理则写农摆脱旧的文化习俗的艰难,但更注重表现精神上的“翻身”,通过农民精神、心理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来显示农民“改造”的艰巨性。 4、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创造方面,直接实现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统一。 二、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 答: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都影响巨大。 赵树理创作现象的出现是以解放区特定的历史环境为前提的。在解放区,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民众在推翻了封建统治之后获得了初步的经济和政治的翻身之后,随即要求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比较通俗而又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文化艺术,呼唤贴近他们生活的能与他们气息相通的作家。赵树理

以及大批实践了“赵树理方向”的作家适应了这种历史要求。这其实是新一代作家,这代作家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有着最亲切、最深刻的血肉般的精神联系。赵树理即是深深根植于农村,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彻底农民化了的。 赵树理追求大众化主要是出于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要求,是与农民进行精神对话的内在需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能够忠实的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的要求,并真正能为普通农民所接受。这批作家首先是从事革命的实际工作者,然后才是作家。 三、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形式的创新,并重点说明哪些方面对传统小说做了扬弃和改造。 答:赵树理的小说多采用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以说唱文学为基础。1、赵树理小说扬弃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完整性的特点。 2、把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和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 3、语言上具有口语化特点,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第二十三章小说(三) 一、简述40年代暴露讽刺小说的创作状况 答:暴露讽刺小说的浪潮在40年代由张天翼带头掀起,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家。 1、1938年张天翼在《文学阵地》上发表讽刺名作《华威先生》,并因而在国统区内掀起抗战文艺要不要暴露的长时间的争论。小说塑造了一个“包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 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文艺学复试笔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50% 中国当代文学史5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5%,共计10% 中国当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5%,共计10% 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10%,共计20% 中国当代文学史2小题,各计10%,共计20% 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1小题,各计20%,共计20% 中国当代文学史1小题,各计20%,共计2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1917~1927)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4.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冰心“春水体”或“繁星体”小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上册》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重点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判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得名于《语丝》周刊,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造社:1921年6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支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地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1982年后期的创造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造创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32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新青年》: 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期名为《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当时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918年初,因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该刊由上海迁京。1920年9月又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小组的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在?五四?前夕倡导文化启蒙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陈独秀关于文学改良的文章,开始了新文学运动。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形成了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的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和胡适。他们在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鲁迅钱玄同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想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出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新文化运动本质上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人的文学?:这是?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周作人在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一篇《人的文学》中首先提出的。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人生社会诸问题,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描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 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 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 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 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 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二、知识点: 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 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2、“创造社” 3、鸳鸯蝴蝶派 4、京派作家 5、七月派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新月派”诗歌的创作特色 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 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 5.“延安文学”的得失 三、论述题(25分) 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思想。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期末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后迁京,并从1918年1月号起改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等轮流编辑,周作人、鲁迅也给该刊撰稿,实际上就形成了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战线。由于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新旧思潮在北大讲坛竞争的结果,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也就借北大的学术自由空气而推波助澜,并终于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二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钱玄同是语言文字学家,他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角度说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势在必行,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态度甚为激烈。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2.“创造社” 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个社团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都是当时的留日学生,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为核心,包括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等,他们先后在上海创办有《创造季刊》、《创造月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月刊。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以及田汉的戏剧,都典型地代表了创造社这种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精神上的孤独、愤懑和反抗;表现上的主观、抒情。)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纲要(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第二十三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三次文代会(时间、地点、中心议题)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召开,会议由郭沫若提议,毛泽东到会讲话,朱德致贺词,周恩来做政治报告。 这次大会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 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讲话》为新中国文艺 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 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 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第二次全国文 代会 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在北京召开。中心议题:繁荣创作,批评错误倾 向。 3、第三次全国文代会 1960年7月23日~8月13日在北京召开。 中心议题:确定文学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总结经验教训。 二、50年代初,三次大的批判运动 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导演、编剧:孙瑜演员:赵丹教育家:陶行知 2、1954年对俞平伯《红 楼梦》研究的批判 代表人:俞平伯李希凡、蓝翎(后来发展到批判胡适的唯心主义)文批的表现:“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 3、1952~1955年对胡风文学思想的批判 典型:人物、题材、风格、现实主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980年得到平反(平 反的只是人,不包括文学思想) 到1985年彻底平反梅志——《胡风传》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填空题 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成立于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 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 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国门之战》、《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 1、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郑伯奇。华汉,咆哮了的土地 3、“两个口号”论争 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4、京派 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5、论语派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6、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三、简答题 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 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四、论述题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讲解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祥子和虎妞是(作者)的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 2.五六十年代以后,老舍最成功的作品有话剧《茶馆》和未完成的长篇小说《》。3.在《春之声》中王蒙采用手法作为小说的基本结构方式。 4.王一生是(作者)的小说《》中的人物。 5.汪曾祺的《故里三陈》由、、三个独立的短篇构成。 6.《孕妇和牛》的作者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 A.《在酒楼上》 B. 《伤逝》 C.《孤独者》 D. 《肥皂》 2.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有() A.《倾城之恋》 B.《金锁记》 C.《小二黑结婚》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赵树理的小说作品有() A.《李有才板话》 B.《锻炼锻炼》 C.《小二黑结婚》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A.曾沧海 B.吴荪甫 C.方罗兰 D.赵伯韬 5.王安忆的“三恋”是指() A.《倾城之恋》 B.《小城之恋》 C.《荒山之恋》 D.《锦绣谷之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在题材上的特点。 2.简要说明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 3.简述《边城》是如何体现作者的人生理想的。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以《棋王》为例,分析阿城的小说所显示出的民族的传统文化。 2.结合《子夜》具体论述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填空题 1.短篇小说《故里三陈》的作者是()。 2.王蒙的小说《春之声》这个题目,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这一标题也蕴涵着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指认方式。 3.棋呆子王一生是()小说《棋王》中的主要人物。 4.《透明的红萝卜》的作者是()。小说中的核心意象是第三节出现于黑孩幻觉中的()。 5.《纪实和虚构》是一篇被作家王安忆称为()的小说,即以“小说”这一艺术虚构形式讲述作家的故事。 6.《孕妇和牛》这篇小说没有故事,着重传达的是对生命的()的情绪。 7.许三观是余华的小说()一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酒楼上》后收入小说集()。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D.《坟》 2.“陈聋子”是废名早期短篇小说____中的人物。 A.《菱荡》B.《桥》 C.《莫须有先生传》D.《竹林的故事》 3.“1933年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这句话是____对《子夜》的高度评价。 A.瞿秋白B.鲁迅 C.郭沬若D.胡适 4.老舍被人称为____小说的鼻祖。 A.京味B.京派 C.海派D.北京市民诗人 5.《正红旗下》里写得最为传神的人物是二哥福海,小说里有两处突出的场面描写是____。 A.请安B.当油漆匠 C.加入白莲教D.洗三 6.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有____。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 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D.作者的叙述出入于成年与儿童的不同视角。 7.关于《李有才板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描绘农村生活的小说。 B.它以人道主义的视角和观念去挖掘农民内心深处的东西。 C.小说运用了评书体的方式认识、体验农民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 D.反映了农民与地主间的阶级斗争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的巨大变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期末复习整理

1、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 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为标志。 3、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 4、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终身大事》。 5、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6、《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周作人。 7、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8、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9、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 10、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的创造社,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2、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13、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14、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其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 16、语丝社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成立于1925年的莽原社和未名社,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 18、台静农的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19、沉钟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浅草社。 20、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其成员主要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他们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 21、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成立于1907 年。 22、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 23、田汉1923年成立了《南国社》,创办了《南国》半月刊。 24、学衡派1922年成立于南京,其代表人物有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 25、甲寅派主要人物是章士钊,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 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 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2、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鲁迅前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强烈赞扬和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4、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 5、进化论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6、鲁迅在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了左联,并任常务委员。 7、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8、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主要表现两类人物,分别是农民和知识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A卷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A卷) 一、填空题(20*仁20 分) 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 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树人______________ 口周作人 3?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陈独秀_______ 和__胡适_。1917年1月在《新青年》 第2卷第5号发表了胡适的_《文学改良刍议》________________ 文,具体地提出了 他的文学主张,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4. _________________ ?小说家茅盾有强烈的“编年”意识,如果将他的小说《蚀》、《虹》 等作品依所描写的时代顺序排列起来,就是一部生动而深刻的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禺的“四大名剧”是指《雷雨》、《日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野》、《北京人》 6?郭沫若的新诗集_《女神》__________ 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 7.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和_《还乡记》______________ ,合称“三记”;8?方鸿渐是小说—《围城》__________ 的主人公。 9.“好一计鞭子”是抗战初期《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三江 好》的合称。 10.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是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

11 ?魏明伦的__《潘金莲》__________ 人称誉为“我国戏曲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大 胆的革新”。 12.“伤痕文学”以1977年刘心武的短篇_《班主任》 ______________ 发端,因卢新华的小说_《伤痕文学》_________ 得名,集中揭示了十年浩劫给人们的肉体和精 神所造成的累累伤痕。 13.新时期文学中,刘索拉__________ 小说《你别无选择》是被称为第一篇“真 正有了现代派小说的味”的作品。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_王琦瑶_ 张爱玲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的长安、《倾城之恋》中的流苏等女性都是同一类人。 15.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文学读物”中,除了王朔的“顽主”系列小 说外,还有余秋雨________ 《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二、选择题:(15*2=30 分) 1、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B )。 A?《野草》(散文诗集) B ?《自言自语》C《过客》 D ?《朝花夕拾》 2、在现代文学史上,能够将先锋的西方现代派小说手法与传统的古典小说意味 以及通俗的市井小说色彩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并得以广泛流行的小说家是(b ) A废名B.张爱玲C芦焚D ?沈从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