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特训浙江新课标数学九年级(全一册)答案

同步课时特训浙江新课标数学九年级(全一册)答案
同步课时特训浙江新课标数学九年级(全一册)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特训答案

1.一个数由4个1和7个17 组成,这个数写作(),它的分数单位是(),它的倒数是()。 2. 如果415 ×A=713 ×B=1,那么A-B=()。 3.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分米,半圆的周长是()分米。 4.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正好是10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 是()分米。 5.59 的115 是();5的()%是4. 6.比24米少16 是(),36比()多29 。 7.0.35=14() =():()=()%=()折。 8. 走一段路,甲用了15小时,乙用了10小时,甲与乙所行时间的最简整数比是(),甲 与乙行走的速度比的比值是()。 9.我国长征运载火箭进行了70次发射,其中只有7次不成功,发射的成功率是()%。 10.一件衣服原价120元,先提价20%,后又按八折销售,现价是()元。 二、当回“小法官”,仔细判一判。(每小题1分,共5分)【命题意图:意在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 的判断】 1.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π。() 2.某商品打“九五折”出售,就是降价95%出售。() 3.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3倍,后项缩小3倍,它的比值不变。() 4.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明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5. 小青与小华高度的比是5 :6,小青比小华矮。() 三、精挑细选,我最棒!(每小题1分,共5分) 【命题意图:重在检测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乘除法以及对百分数应用的进一步的理解、掌握情况。】 1.把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是29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49 ,则()。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一样长 2.a是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在下面的各算式中,()的得数最小。 A.a× B.a÷ C.a÷ 3.某种品牌的消毒柜现在售价400元,比原价降低了100元,比原价降低了()。 A.20% B.25% C.13 4.下面的百分率可能大于100%的是()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期各章复习习题全册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复习 【课前热身】 1.方程3(1)0x x +=的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1(3)(1)30n n x n x n +++-+=中,则一次项系数是. 3.一元二次方程2230x x --=的根是. 4.某地2005年外贸收入为2.5亿元,2007年外贸收入达到了4亿元,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 ,则可以列出方程为. 5.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5250x x p p -+-+=的一个根为1,则实数p =( ) A .4 B .0或2 C .1 D .1- 【考点链接】 1.一元二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 高次数是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其中叫做二次项,叫做一次项,叫做常数项;叫做二次项的系数, 叫做一次项的系数. 2.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0(2≥=a a x 或)0()(2≥=-a a b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就可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 (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02≠=++a o c bx ax 的一般步骤是: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②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 化原方程为2()x m n +=的形式,⑤如果是非负数,即0n ≥,就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 <0,则原方程无解.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求根公式是 21,240)2b x b ac a -±=-≥. (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的一般步骤是:①将方程的右边化 为;②将方程的左边化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都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易错知识辨析: (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把它进行整理,化成 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断,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 册 教 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 1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丰富的实例,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系数的识别. 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是什么方程? (1)3x+4=1;(2)6x-5y=7;(3)4 3x- 5 y=0;(4) 1 5y=5;(5)x 2-70x+825=0;(6)7+ 3 y-2=4;(7)x(x+5)=150;(8) 4x 5- y 3=0. 3.什么是“元”?什么是“次”? 活动二: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学习 自学教材第2~3页,思考教师所提下列问题:

1.问题1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所列方程为________,化简后为________. 2.问题2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为什么要乘1 2?所列方程为________,化简后为________. 3.观察上面化简后的方程,会发现:等号两边都是________,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4.任何一个方程都要化成它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a ≠________).为什么? 5.说出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在确定各个系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排除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的障碍,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同时,通过设问也给学生学习探究搭建了交流平台. 活动三:尝试练习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3x +2=5y -3;(2)x 2=4;(3)3x 2-5 x =0;(4)x 2-4=(x +2)2;(5)ax 2+bx +c =0. 2.方程2x 2=3(x -6)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 A .2,3,-6 B .2,-3,18 C .2,-3,6 D .2,3,6 (答案:1.略;2.B.) 活动四:知识拓展 例 关于x 的方程(m +1)x |m|+1+3x =6,当m =________时,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使(m +1)x |m|+1+3x =6为一元二次方程,除了考虑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还要想到m +1≠0.解题过程略. 活动五: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素:(1)整式;(2)方程整理后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

【新整理】: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 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时,应满足(a≠0)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用此法可解出形如a x 2=(a ≥0), b )a x (2=-(b ≥0)类的一元二次方程.a x 2=,则a x ±=; b )a x (2=-,b a x ±=-,b a x +=.对有些一元二次方程,本身不是上述两种形式,但可以化为a x 2=或 b )a x (2=-的形式,也可以用此法解. (2)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零,而另一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就可用此法来解.要清楚使乘积ab =0的条件是a =0或b =0,使方程x(x -3)=0的条件是x =0或x -3=0.x 的两个值都可以使方程成立,所以方程x(x -3)=0有两个根,而不是一个根. (3)配方法:任何一个形如bx x 2+的二次式,都可以通过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方法配成一个 二项式的完全平方,把方程归结为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的方程.如解07x 6x 2=++时,可把方程化为 7x 6x 2-=+,2 2226726x 6x ??? ??+-=??? ??++,即2)3x (2=+,从而得解. 注意:(1)“方程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平方”的前提是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1. (2)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用此法,掌握这种配方法是重点.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0c bx ax 2=++(a ≠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 、b 、c 确定的.在0 ac 4b 2≥-的前提下,a 2ac 4b b x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即0c bx ax 2=++(a ≠0)的形式; ②正确地确定方程各项的系数a 、b 、c 的值(要注意它们的符号); ③计算0ac 4b 2<-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就不必解了(因负数开平方无意义); ④将a 、b 、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个根.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0)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用此法可解出形如(a≥0),(b≥0)类的一元二次方程.,则;,,.对有些一元二次方程,本身不是上述两种形式,但可以化为或的形式,也可以用此法解. (2)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零,而另一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就可用此法来解.要清楚使乘积ab=0的条件是a=0或b=0,使方程x(x-3)=0的条件是x=0或x-3=0.x的两个值都可以使方程成立,所以方程x(x-3)=0有两个根,而不是一个根. (3)配方法:任何一个形如的二次式,都可以通过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方法配成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把方程归结为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的方程.如解时,可把方程化为,,即,从而得解. 注意:(1)“方程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平方”的前提是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1. (2)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用此法,掌握这种配方法是重点.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在的前提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即(a≠0)的形式; ②正确地确定方程各项的系数a、b、c的值(要注意它们的符号); ③计算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就不必解了(因负数开平方无意义); ④将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个根. 说明:象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只是适宜于特殊形式的方程,而公式法则是最普遍,最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特训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3分, 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的绝对值等于() A.-3 B. 3 C. ±3 D. 小于3 2、与是同类项的为() A. B. C. D. 3、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A.3ab+3ac=6abc B.4a b-4b a=0 C. D. 4、下列四个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A.1+2+3+4=10 B. C. D. 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在等式3a-2=3b+5的两边都除以3,可得等式a-2=b+5 B.如果2=- ,那么 =-2 C.在等式5=0.1 的两边都除以0.1,可得等式 =0.5 D.在等式7 =5 +3的两边都减去 -3 ,可得等式6 -3=4 +6 6、已知方程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则方程的解等于() A.-1 B.1 C. D.- 7、解为x=-3的方程是() A.2 x +3y=5 B. C. D.3(x-2)-2(x-3)=5x 8、下面是解方程的部分步骤:①由7 x=4x-3,变形得7x-4x=3;②由 =1+ , 变形得2(2-x)=1+3(x-3);③由2(2x-1)-3(x-3)=1,变形得4x-2-3x-9=1; ④由2(x+1)=7+x,变形得x=5.其中变形正确的个数是( ) A.0个B.1个C.2个 D.3个 9、如图,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16个三角形,则需要()根火柴棍 A.30根B.31根C.32根D.33根 10、整式的值随x的取值不同而不同,下表是当x取不同值时对应的整式的 x -2 -1 0 1 2 4 0 -4 -8 -12 值,则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 )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最新整理】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 2 +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 +bx+c=0时,应满足(a≠0)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用此法可解出形如a x 2 =(a ≥0),b )a x (2=-(b ≥0)类的一元二次方程.a x 2 =,则a x ±=;b )a x (2=-,b a x ±=-,b a x +=.对有些一元二次方程,本身不是上述两种形式,但可以化为a x 2 =或b )a x (2=-的形式,也可以用此法解. (2)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零,而另一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就可用此法来解.要清楚使乘积ab =0的条件是a =0或b =0,使方程x(x -3)=0的条件是x =0或x -3=0.x 的两个值都可以使方程成立,所以方程x(x -3)=0有两个根,而不是一个根. (3)配方法:任何一个形如bx x 2 +的二次式,都可以通过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方法配成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把方程归结为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的方程.如解07x 6x 2 =++时,可把方程化为 7x 6x 2-=+, 2 22 26726x 6x ??? ??+-=??? ??++,即2)3x (2=+,从而得解. 注意:(1)“方程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平方”的前提是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1. (2)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用此法,掌握这种配方法是重点.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0c bx ax 2 =++(a ≠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 、b 、c 确定的.在0 ac 4b 2≥-的前提下,a 2ac 4b b x 2-±-=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即0c bx ax 2 =++(a ≠0)的形式; ②正确地确定方程各项的系数a 、b 、c 的值(要注意它们的符号); ③计算0ac 4b 2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就不必解了(因负数开平方无意义); ④将a 、b 、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个根.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课时训练题及答 案 一年级下 4.1认识图形课时练 一、快乐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图形()是正方形。 ①②③ ④2、下列图形()是圆。 ①②③ ④3、下列图形()是三角形。 ①②③ ④二、下面的物品是谁拿的?(连一连) 答案:一、1、②;2、①;3、④; 我拿的物品可以画圆。我拿的物品可 以画正方形。 我拿的物品可以画长方形。

二、魔方课本玻璃杯 一年级下 4.2动手做(一)课时练 一、下面图形的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前面和后面是(); 上面和下面是(); 左面和右面是()。 二、填一填。 1、如果沿虚线剪开,剪成了()个()形。 2、如果沿虚线剪开,剪成了()个()形。 3、如果沿虚线剪开,剪成了()个()形和()个()形。 三、画一画,分一分。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 答案:一、正方形、长方形、长方形;二、1、3 三角;2、2 三角; 3、1 正方形和 1 三角形。三、略。

一年级下 4.3动手做(二)、(三)课时练 一、我会填。 1、三角形比正方形少()条边,正方形比三角形多()个角。 2、这个图形像(),是由()种图形组成的,()多,()少。 二、说一说,下面所拼图形像什么?再数一数,填一填。 上面图形中,共有()个长方形,()个正方形,()个三角形,()个圆形。()最多,()最少。 三、用七巧板拼一拼并画下来。 1、用两个最小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2、用两个最小的三角形加上一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答案:一、1、1 1;2、鱼,2,圆,三角形。二、3,1,8,2.三角形,正方形。三、略。

201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21.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略 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1、2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重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值? 例2.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 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 方程的两个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 中a,b,c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若b2-4ac<0,则方程无实数根。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中考数学复习各课时训练题(含答案) 50、中考模拟题3

中考数学模拟试题(3)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当x =2时,代数式x x 22-的值为______. 2、比较大小:-2/3 -1/2 (填不等号) 3、因式分解:6+11a -35a 2=( )( ). 4、计算:2)4(-=________。 5、不等式2x -7<5-2x 的所有正整数解是______ . 6、方程4x 2-4x +1=0的解是______________。 7、某校初三级有两个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一班55人的平均分是70分,二班45人的 平均分是60分,则这次测验全级的平均分是 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8、写出一个关于x,y 的一次函数y = .使得当x=1时,y>0 ; 当x=3时,y<0. 9、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是61°和49°,则第三个内角是_______. 10、圆内相交两弦中,一弦被交点所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为3cm 、5cm ,另一弦全长为16cm , 则这弦被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15分。 1、把 (-x -y )+3(x +y )-5(x +y ) 合并同类项得 ( ). (A ) (x -y )-2(x +y ); (B ) –3(x +y ); (C ) (-x -y )-2(x +y ); (D ) 3(x +y ). 2、若a 与c 异号,则函数y=ax 2+bx+c(a ≠0)的图象与x 轴交点个数是( ). (A)1 (B)0 (C)2 (D)1或0 4、边长为2cm 的等边三角形的高为( ) (A )cm 321 (B )cm 3 (C )2cm 3 (D )1cm 5、⊙O 的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A 点坐标为??? ? ??-225,225,以A 点为圆心,以2 为半 径的圆和⊙O 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切 (B) 内切 (C) 相交 (D) 外离 三、计算题、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0. b 0,k 0,(D)k 0;b 0,k 0,(C)k 0; b 0,k 0,(B)k 0;b 0,k 0,(A)k ) (32121212121 <<<<>>><<>>>+==有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与、函数b x k y x k y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时训练(含答案)

第四单元演练 一、下面的图形是由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 )cm3( )cm3( )cm3 二、填空题。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 )。 2.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 )。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 4.常用的容积单位有( )和(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 5.甲、乙两个同样大小的水槽里有同样多的水,分别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块,结果甲水槽里的水面比乙水槽里的水面高出了一些,由此可以断定( )水槽里的石块大一些。 6.一台收音机的体积大约是40( )。 一红茶瓶的容积是500( )。 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大约是10( )。 一个汽车货柜箱的容积是40( )。 7.0.8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0毫升=( )升 1.2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9立方分米=( )升 8.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米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9.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一块橡皮切成相等的两段,体积(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2.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相比较,( )的体积大。 A.长方体 B.正方体 C.无法确定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体积( )。 A.扩大到原来的3倍 B.扩大到原来的9倍 C.扩大到原来的27倍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厘米,它的体积是( )。 A.125厘米 B.125立方厘米

C.125平方厘米 四、求下列图形的体积。 五、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长6分米,宽4分米,高40厘米。这个油箱能容纳多少升汽油? 2.莉莉的爸爸想做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深3分米的无盖玻璃鱼缸。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2)这个鱼缸的容积是多少? 3.把一个石块放到一个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高50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里,石块完全浸没,捞出石块后,水面下降了10厘米。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中考数学第一轮整式课时训练含答案

中考数学第一轮整式课时训练含答案中考数学第一轮整式课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训练(三) 整式(限时:40分钟) |考场过关|1.[·荆州] 下列代数式中,整式为( )A.x+1 B. C. D.2.[·陕西]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2=2a4 B.(-a2)3=-a6C.3a2-6a2=3a2 D.(a-2)2=a2-43.[·河北] 将 9.52变形正确的是( )A.9.52=92+0.52 B.9.52=(10+0.5)(10-0.5) C.9.52=102-2×10×0.5+0.52 D.9.52=92+9×0.5+0.524.[·重庆A卷] 按如图K3-1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的结果为12的是( ) 图K3-1A.x=3,y=3B.x=-4,y=-2[C.x=2,y=4D.x=4,y=25.若(x+2)(x-1)=x2+mx+n,则m+n= ( )A.1 B.-2 C.-1 D.26.随着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某品牌服装专卖店一款服装按原售价降价a元后,再打7折,现售价为b元,则原售价为( )[A.a+b元B.a+b元C.b+a元D.b+a元7.若x2+4x-4=0,则3(x-2)2-6(x+1)(x-1)的值为( )A.-6 B.6 C.18 D.308.[·张家界] 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则2+22+23+24+25+…+2的末位数字是( )A.8 B.6 C.4 D.09.[·成都] 已知x+y=0.2,x+3y=1,则代数式x2+4xy+4y2的值为 .10.已知:10m=6,10n=2,则10m-n 的值为.11.已知m+n=mn,则(m-1)(n-1)= .12.[·成都] 已知 a 0,S1=,S2=-S1-1,S3=,S4=-S3-1,S5=,…(即当n为大于1的奇数时,Sn=;当n为大于1的偶数时,Sn=-Sn-1-1),按此规律,S=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13.化简:2(a+1)2+(a+1)(1-2a).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

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 (3)xy =21 (4)2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数学课时练答案

一、判断题: 1、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甲乙速度的比是5:4。( ) 2、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 3、只要能被2除尽的数就是偶数。 ( ) 4、每年都有365天。( ) 5、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扩大3倍。( ) 6、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7、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 ( ) 8、a、b和c是三个自然数(且不等于0),在a=b×c中 A、b一定是a的约数 ( ) B、c一定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 ) C、a一定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 ) D、a一定是b和c的公倍数. ( ) 9、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 10、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11、“光明”牛奶包装盒上有“净含量:250亳升”的字样,这个250毫升是指包装盒的容积。( ) 12、x+y=ky(k一定)则x、y不成比例。( ) 13、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四边形。( ) 14、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两者一定是等底等高。( ) 15、比例尺就是前项是1的比。( ) 16、1千克的金属比1千克的棉花重。( ) 17、1/100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 ) 18、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小2/3。( ) 19、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 20、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的内角和不变( ) 21、任何长方体,只有相对的两个面才完全相等。( ) 2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23、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物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 24、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宁夏吴忠市汉渠学校丁学良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准备”的理念,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过程教学,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适合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一种有利于思考、讨论、探索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思维为主线,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与学具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融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通过“实验——观察——猜想——证明——应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反映很热烈,学起来也不困难。因此这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图形直观化,生活化;通过图片的折叠和旋转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达到了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角度去挖掘素材,找准突破点,尽可能地使数学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自愿地去亲身经历数学,体验数学,从而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我首先由生活中的情景——日落引入,让学生发现地平线和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然后由学生平移直尺,自主探索发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给出定义,联系实际,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现象,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索三种位置关系下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由“做一做”进行应用,最后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由日落的三张照片(太阳与地平线相离、相切、相交)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充分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现象,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生好奇,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数

八下数学课时特训答案浙教版

一、填空题。 1.2小时=()分 0.208米=()厘米 3500千克=()吨 4米5厘米=()米 8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03公顷=()平方米 0.28平方米=()平方分米 3米4厘米=()米 4角=()元 3米5厘米=()米 0.58平方米=()平方分米 6005克=()千克()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 7.8÷0.1○7.8 3.5×7.28○7.28 2.7○2.7÷0.8 15×0.6○15×1 3.6÷1.2○3.6 0.82×0.99○0.82 3.57÷1.05○3.57 5.85÷0.9○5.85 2.75×1.01○2.75 4.95÷0.9○4.951×1.009○1.009 3.6×1.45○3.6 一个物体在桌子上,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最多能看到()个面,最少能看到()个面。用a、b、c、表示三个数,写出加法结合律()。 用a、b、c、表示三个数,写出乘法分配律()。 一本故事书有98页,平均每天看x页,看了6天,还剩()页。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50平方分米,它的上下底之和是16米,高是()。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5米,高是4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米。一本《数学竞赛》的定价是a元,买5本这样的书,应付()元。 9.954保留一位小数是()。 二、判断题。 比0.2大而0.3小的数有无数个。() 3÷b是方程。() 有限小数比无限小数小。() 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它一定由3个正方形拼成的。()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全册教案全套精品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 (3a≥0,b≥0); a≥0,b>0)a≥0,b>0).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 2=a(a≥0)(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 (a≥0)的理解及应用.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关键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1 二次根式3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3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课时 21.1 二次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