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练习题(及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黑龙江)世界海陆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分别是()

A. 71% 29%

B. 29% 71%

C. 79% 21%

D. 21% 79%

【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7:3。

2.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全力组织救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于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发生时,若条件允许,应及时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B. 在我国,地震仅发生在西南山区

C. 属于气象灾害,分布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

D. 易诱发寒潮、台风等自然灾害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关于地震的说法,地震发生时,若条件允许,应及时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在我国地震发生的范围很广,除西南山区外,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等都有地震分布;地震属于地质灾害,分布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地震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故答案为:A

【点评】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由太平洋板块与周期其他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主要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3. 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木质屋顶被烧毁,石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回答下面小题。

(1)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下列位于法国的是()

A. 伦敦塔桥

B. 古罗马竞技场

C. 凡尔赛宫

D. 克里姆林宫

(2)地处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之一,雅典卫城建筑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的石料,从板块构造学说而言,该国地处()

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3)位于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古建筑材料大多为石质,有利于防火,该国气候()

A. 终年温和多雨

B. 夏季炎热干燥

C. 终年高温多雨

D. 冬季严寒干燥

【答案】(1)C

(2)A

(3)B

【解析】【分析】(1)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伦敦塔桥位于英国,古罗马竞技场位于意大利,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所以根据题意选C。(2)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位于地中海沿岸,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所以地壳比较活跃。故选A。(3)根据欧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为石质,有利于防火。所以根据题意选B。

【点评】(1)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众多,旅游业发达。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荷兰的风车,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西班牙的阳光海滩一一地中海沿岸,德国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和水城威尼斯,挪威的峡湾风光等。(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4.2022年第24届世界冬奥会将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读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

B. 最近两届的举办地都在东亚

C. 冬奥会没有在南半球举办过

D. 南欧的阿尔卑斯山举办条件优越

(2)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时间宜选择在()

A. 5-6月

B. 8-9月

C. 10-11月

D. 2-3月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南半球没有举办过冬奥会;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有积雪,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集中分布于该山脉。2014年冬奥会举办地是俄罗斯的索契,2018年冬奥会举办地是韩国的平昌(东亚),依据题意,故选B。(2)北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从气候条件考虑,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比赛时间是2-3月,此时气温较低,故选D。

【点评】(1)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2)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5.下图为“东半球海陆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大洲中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 a-b-c

B. a-c-b

C. c-a-b

D. c-b-a

(2)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表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C.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以陆地为主【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a、b、c三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从面积大小看,a表示的亚洲面积最大,其次是c表示的非洲,第三是b表示的欧洲,故选B。(2)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地球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故选B。

【点评】(1)全球共划分成七个大洲。它们恰似美丽的七巧板,相互组合,巧妙搭配,共同组建了地球上的陆地。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6.2019年3月10日,“雪龙” 号被地考察破冰船载着中国南被科考队员返回上海,完成第35次南极科考任务。读南极地区围,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先后给罗斯海新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运送补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 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拍摄的动物照片,最有可能是()

A. B. C. D.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先后给罗斯海新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运送补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企鹅长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和密实的羽绒,具备高强的御寒本领;故选:C。

【点评】(1)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

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7.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川加速融化,使得北极航道成为可能。读北极东北航道图,判断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商船在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时,有可能遇到漂浮的冰山

B. 北极东北航道常年通航,有利于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

C. 传统航道沟通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其咽喉有马六甲海峡和土耳其海峡

D. 北极东北航道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间的航程.白令海峡位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之间

【答案】 A

【解析】【分析】A.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因此商船在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时,有可能遇到漂浮的冰山,A符合题意;

B.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长,航道通航时间较短,B符合题意;

C.读图可知,传统航道沟通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其咽喉有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C不符合题意;

D.读图可知,北极东北航道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间的航程,白令海峡位于俄罗斯和美国之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连通亚欧及北美。北极航线一旦开通,不仅可使国际航运航程及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可以避开索马里海盗和印度洋海盗的威胁,降低航行风险,也将改变长期以来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要道的局面,并有可能成为新的海上运输要道。

8.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下图为印度尼西亚附近板块分布圈。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该国多火山地震是因为()

A.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C.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D.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2)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但印度尼西亚有一个怪现象,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

A. 气候适官,适合居住

B. 耕地缺乏,火山灰上壤肥沃

C. 火山美观,利于冒险

D. 风景优美,便于观看

(3)该地震发生时,正在海边小木屋度假休闲的某游客自我保护措施得当的是()

A. 迅速躲到大树下

B. 紧闭大门,等待救援

C. 驾驶豪华游艇逃生

D. 撤离到空旷的高地,蹲下来

【答案】(1)A

(2)B

(3)D

【解析】【分析】(1)根据板块的分布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2)印度尼西亚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火山附近非常危险,但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灰,是很肥沃的土壤。所以吸引着很多人来耕作。

(3)在海边发生地震,容易引发海啸,所以除了防止重物砸伤外,还要预防海啸。迅速躲到大树下、紧闭大门,等待救援、驾驶豪华游艇逃生都不能有效逃生;撤离到空旷的高地,蹲下来,既能预防地震带来的伤害,又能有效预防海啸的伤害。

故答案为:(1)A;(2)B;(3)D;

【点评】(1)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火山爆发虽然带来危害,但火山灰却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它含有多种农作物所需的养分。

(2)地震逃生法则:

①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②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③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④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⑤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⑥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9.在探究海陆变迁的时候,同学们搜集到了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有同学对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进行了归纳,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是( )

A. 集中分布在沿海

B. 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

C. 西北部、西南部和台湾次数较多

D. 分布比较均匀

(2)同学们对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做了如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主要位于板块内部

B. 主要位于板块交界处

C. 全部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 全部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3)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

B. 进行防震演练

C. 设置紧急避难场所

D. 听到地震传言,立即在网上传播

【答案】(1)C

(2)B

(3)D

【解析】【分析】(1)读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图分析可知,2018年中国西北部、西南部和台湾地震次数较多;故选:C。(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读图可知,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故选:B。(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进行防震演练、设置紧急避难场所等措施能起到防震减灾的作用,切记不能听到地震传言,立即在网上散布谣言;故选:D。

【点评】(1)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3)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10.读图,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C. 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发生张裂

D.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喜马拉雅山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该地区曾经是海洋,后来形成了山脉,这证实了海陆变迁的事实。

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1.某天,东东和珠珠用下面的地图相互抽考了一些问题,请你也参与进来,回答下面两题。

(1)东东问珠珠:“图中出现了哪些大洲?”珠珠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亚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大洋洲

D.亚洲、北美洲、欧洲

(2)珠珠问东东:“此图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东东应该回答()

A.图示区域内的气候类型分布情况

B.图示区域内的海陆分布及板块运动情况

C.图示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情况

D.世界交通分布情况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依据位置,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出现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故答案为:A。(2)读图可得,此图表达的主题是图示区域内的海陆分布及板块运动情况,图中所示地中海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处,故答案为:B。【点评】(1)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12.(昆明)如图有关大洲、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平洋位于北美洲东部

B. 欧洲大部分位于北寒带

C. 亚非分界为苏伊士运河

D. 南极洲是面积最大的洲

【答案】 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太平洋位于北美洲西部,A错误;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B 错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C正确;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D错误。故选:C

【点评】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

13.(贵港)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A. 东非大裂谷

B. 红海

C. 海沟

D. 大西洋【答案】C

【解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的;红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裂谷,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的;海沟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到相邻的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受板块的拉伸作用,目前面积不断扩大。

14.当地时间2017年6月12日,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马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图1为巴拿马共和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巴拿马共和国地跨()

A. 亚洲和欧洲

B. 亚洲和非洲

C. 北美洲和南美洲

D. 大洋洲和北美洲

(2)宣布两国建交这一天,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巴拿马跨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穿过巴拿马中部,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故选C。(2)根据二分二至日的划分,春分日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秋分日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6月12日最接近夏至日。故选B。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2)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5.地球表面上,海洋占()

A. 71%

B. 29%

C. 50%

D. 90%

【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被海洋覆盖,占了71%的海洋,而剩下29%为陆地,所以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16.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如果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②如果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果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

③如果在操场或室外,马上回到教室去

④如果在野外,要赶紧往山上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或家中(楼房),当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待主震过后,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山地、高大的建筑物;地震时,易发生山体滑坡,不能往山上跑。

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逃生法则: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17.2018年7月,某考察团从上图中M地出发,按图示路线不跨越任何大洋到达N 地,下图是他们沿途考察的四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考察团所经地区()

A.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 通过亚欧洲界地中海

C. 跨越三大洲、连接两大洋

D. 横穿西亚的石油海湾

(2)考察团所经四地与其气候统计图对应正确的是()

A.比尔马一④

B.上海一②

C.拉萨一①

D.亚历山大一③

(3)考察团沿此线考察过程中()

A.到比尔马附近频繁遭遇暴风雨天气

B.到亚历山大附近看到载歌载舞的黑人兄弟

C.到拉萨附近看到远处雪山连绵

D.到上海附近看到大面积落叶阔叶林

【答案】(1)A

(2)B

(3)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根据题意可知考察团所经地区所跨的经度为12°W-120°E,纬度7°N-29°N,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故A正确;没有通过地中海,故B错;跨越亚欧两大洲、没有连接两大洋,故C错;没有横穿西亚的石油海湾,故D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A。(2)读图可知,比尔马位于非洲,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拉萨属于高山高原气候;亚历山大属于地中海气候;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③属于高山高原气候;④属于地中海气候;故答案为:B。(3)读图可知,比尔马位于非洲,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会遭遇暴风雨天气,故A错;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D错;拉萨属于高山高原气候,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到拉萨附近看到远处雪山连绵,故C正确·;亚历山大属于地中海气候,属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是白种人,故B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C。

【点评】(1)世界陆地共分成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3)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地表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18.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于2017年10月在西班牙阿利坎特港起航,并将于2018年6月在荷兰海牙收官,船队将沿途停靠开普敦、墨尔本、广州、奥克兰、伊塔加、纽波特等城市。读“环球帆船赛路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本次环球帆船赛依次途经的大洋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D.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2)关于环球帆船赛全程路线的叙述()

A.在低纬度地区停1次

B.经热带地区3次

C.跨越北回归线2次

D.跨越南极圈1次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本次环球帆船赛从从西班牙阿利坎特港起航,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最终到达荷兰海牙。(2)读图可知,本次环球帆船赛船队跨越北回归线2次,途径热带地区4次,没有跨越南极圈。

【点评】(1)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南北纬度分界限,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北回归线(23.5°N)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23.5°S)是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北极圈(66.5°N)是北寒带与北温带分界线;南极圈(66.5°N)是南寒带与南温带分界线。

19.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A. 世界最高峰珠穆拉玛峰还在不断抬升

B.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D. 在宿迁花鸟市场欣赏热带鱼

【答案】 D

【解析】【分析】花鸟市场的热带鱼并不能反映海陆变迁,地球表面的五带划分是由于纬度位置决定的。珠穆朗玛峰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而形成的,不断抬升说明两板块之间不断挤压;地壳运动使台湾与福建省分离;地壳下降,海水侵入形成台湾海峡;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运动使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20.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A.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D. 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