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教案

微生物检测教案
微生物检测教案

黑龙江大学

课程名称:微生物检测

主讲教师:杜春梅

职务职称:副教授

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

选课人数: 116

学年学期:2008-2009学年春季学期

总学时数:44(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16学时)

参考书目:现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张伟、袁耀武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魏明魁、段鸿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学,李志明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安全食品微生物学,李卫华等译(Stephen J. Forsythe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马绪荣、苏德模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药品微生物学鉴定技术,全国医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微生物学检验(第二版),刘运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第一周(80min)

教学目的:掌握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了解微生物检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重点难点:微生物检验的指标、范围、意义是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根据美国疾控和预防中心的信息引出微生物学检验的必要性。(5min)

一、关于食物中毒(20min)

1.概念

2.举例说明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4.细菌性食物中毒类型

5.食品中污染的细菌分类:致病菌、条件致病菌、非致病菌

二关于药品污染(15min)

1 药品污染的严重后果(举例说明)

2 药品污染的范围和常见原因

三、食品和药品中污染的微生物类型(图片展示)(20min)

1 食品和药品中常见的细菌

2 食品和药品中常见的真菌

3 食品和药品中常见的病毒

4 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

5 螨

课后问题:

为什么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作为指示菌大肠菌群的优点有哪些?)

第二周(80min)

教学目的: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取样具有代表性是本次课的重点

学生参考书目: 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114-132 教学内容:

课堂讨论:为什么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5min)

第一章绪论

四、微生物检验(重点,40min)

1、概念

2、微生物检验的范围(举例说明)

3、微生物检验的指标(重点和难点)

(1)菌落总数

(2)大肠菌群

(3)致病菌

(4)霉菌及其毒素

(5)其它指标:病毒、寄生虫、昆虫

3、微生物检验的意义

第二章微生物检验的一般程序

一、检验前准备(5min)

二、样品的采集(举例说明,20min)

强调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要有科学的取样方案和正确的样品制备方法

1、微生物限度检验的特殊性

2、抽样对微生物限度检测值的影响

3、样品的种类

4、采样方法

(1)药品取样

(2)食品取样

(3)生产工序监测采样

(4)采样数量和标签

三、样品的送检(2min)

四、样品的处理(10min)

1、基本要求

2、供试液制备的一般方法

3、有抑菌成分的样品的处理

五、样品的检验(2min)

六、结果与报告(1min)展示程序图,并作概况讲解

自学问题:下列食品的检样如何制备?

1、清凉饮料、冷冻饮品;

2、冷食菜、豆制品;

3、糕点、果脯等;

4、酒类;

5、调味品;

6、方便;面(素食米粉);

7、罐藏食品;

8、粮食

第三周(80min)

教学目的:掌握微生物检验种常见食品药品的制备技术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重点难点:区分卫生学和致病菌的取样方案

学生参考书目: 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114-132

教学内容:

第三章各类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一节各类食品检样的制备(40m i n)

一、肉与肉制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采样

2、样品制备

二、乳与乳制品

1、采样

2、样品处理

三、蛋与蛋制品

1、采样

2、检样的处理

四、水产品

1、采样

2、检样的处理

讨论自学问题:下列食品的检样如何制备?

1、清凉饮料、冷冻饮品;

2、冷食菜、豆制品;

3、糕点、果脯等;

4、酒类;

5、调味品;

6、方便;面(素食米粉);

7、罐藏食品;

8、粮食

第二节各类药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40min)

一、一般供试品

(一)取样:(二)稀释剂(三)供试液制备

二、特殊供试品

(一)眼膏及软膏剂(二)栓剂及油剂(三)胶囊剂(四)胶剂(五)偏酸偏碱的供试品

第四周(80min)

教学目的:掌握食品、药品和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重点:平板菌落计数法测菌落总数,多管发酵法大肠菌群

教学难点:菌落总数的计数方法和大肠菌群的MPN 检索

学生参考书目: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132-147教学内容:

第四章卫生细菌学检验

一、菌落总数(40min)

1 概念

2 食品、药品的测定方法

3 水样的测定

(1)饮用水的标准

(2)水样采集与制备

(3)测定程序、稀释度选择和报告方式

(4)注意事项

(5)其它测定方法:

滤膜法

试管稀释法

平板表面涂布法

6 其它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二、大肠菌群(40min)

1、测定程序

2、检测方法

(1)薄膜集菌法

(2)多管发酵法

(3)COLIID检测法

(4)TTC(氯化三苯四氮唑)显色快速法

(5)DC(去氧胆酸钠)半固体试管快速法

(6)纸片快速法

3、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

(1)耐热大肠菌群的定义

(2)耐热大肠菌群的检查

第五周(80min)

教学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的特性,掌握其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重点: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ELISA检测肠毒素,MUG-Indole检查法

学生参考书目: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132-147教学内容:

第六章病原菌的检验

第一节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一、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10min)

1、形态与染色

2、培养特性

3、生化特性

4、抵抗力

5、抗原结构

6、致病力

二、大肠埃希菌检查法(30min)

IMViC

三糖铁琼脂(展示图片后,课堂讨论)

?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不产生H2S。应该产生什么现象?

?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不产生H2S。应该是什么现象?

?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多数产气。

?下面照片所示2-3-4,可能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还是志贺氏菌?

硫化氢试验

血清学试验

氧化酶试验

三、MUG-Indole检查法(20min)

1、原理

2、检验程序

3、注意事项

四、肠毒素检验(10min)

1、产毒培养

2、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LT和ST

五、快速检测(10min)

第六周,第七周(160min)

教学目的:了解沙门菌的特性,掌握其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重点: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血清学检查法

学生参考书目: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132-147教学内容:

第六章病原菌的检验

第二节沙门菌检查法

一、生物学特性(40min)

1、形态

2、培养特性

3、生化特性

4、抗原结构

(1)抗原构造

(2)抗原变异

5、发病机理和症状

二、沙门菌常规检查法(80min)

1、培养基及诊断血清

2、检验程序

预增菌:

增菌

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尿素酶试验

氰化钾试验

动力检查

血清学凝集试验

3、结果判断及报告

增添一些必要的生化试验。

4、注意事项

三、沙门菌噬菌体检验法(10min)

四、荧光抗体法(10min)

五、其它方法(10-20min)

ELISA

DNA探针

PCR技术

第八周,第九周(160min)

教学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性,掌握其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重点:致病性,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血浆凝固酶试验

学生参考书目: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132-147教学内容:

第六章病原菌的检验

第三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检查法

一、生物学性状(40min)

(一)形态与染色

(二)培养特征

(三)生化反应

(四)抗原构造

(五)抵抗力

(六)致病性

二、常规检查法(80min)

增菌培养

分离培养

纯培养

革兰氏染色镜检

血浆凝固酶试验:

结果判定

三、其他鉴别试验(40min)

溶血试验法

肠毒素测定:

磷酸酶试验

耐热DNA酶试验:

触酶试验

第十周,第十一周(160min)

教学目的:了解梭菌的特性,掌握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重点:致病性,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特征性生化试验和动物毒素试验

学生参考书目: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刘用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132-147教学内容:

第六章病原菌的检验

第四节梭菌(Clostridium)检查法

一、梭菌概述(20min)(一)梭菌形态特征

(二)培养特性

(三)检查方法

二、产气荚膜梭菌检查(60min)

(一)生物学特性

(二)产气荚膜梭菌半定量测定

(三)特征性生化试验

牛乳发酵

乳糖分解-明胶液化试验

卵磷脂酶试验与奈格尔试验

三、破伤风梭菌检查法(60min)

(一)生物学特性

1、梭菌形态特征

2、培养特性

3、生化反应

4、致病力

(二)检验方法

1、增菌产毒培养:

2、革兰染色镜检

3、毒力试验

4、分离培养

5、结果判定

(三)注意事项

四、肉毒梭菌检查法(20min)

第十二周(80min)

教学目的:掌握GMP 中的微生物检验标准和技术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

教学重点难点:空气洁净度的检测方法

学生参考书目:药品微生物检定技术,李榆梅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 85-96教学内容:

提问讨论:肉罐头中应检查哪种梭菌(10min)

第六章GMP 中的微生物检验

一空气洁净度标准(10min)

1、英制(粒/ft3):209E空气洁净度标准

2、公制(粒/L):原苏联、澳大利亚标准,分三级。

3、国际公制(粒/米3)

二、洁净环境中微生物学警告水平和行动水平的建立(10min)

1 警告水平

2 行动水平

三、模拟生产操作步骤微生物学评估(10min)

四、空气洁净度的检测方法(重点和难点,30min)

1、制定采样计划和采样位置的关键因素

2、采样频率

3、洁净室采样点布置

4、设备

5、测定方法

(1)浮游菌测数

(2)沉降菌测试

五、微生物环境控制程序(10min)

第十三周(80min)

随堂考试

回顾所学内容(40min)

课堂答疑(40min)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讲课:108 学制:四年制本科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试管 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容量瓶 主要用于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 3、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外壁上有刻度。常用量筒的规格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等。 4、三角瓶 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5、烧杯 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这种烧杯叫印标烧杯,也叫刻度烧杯,其分度并不十分精确,允许误差一般在±5%。 6、烧瓶 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

微生物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案[实验项目] 实验一微生物学试验常用玻璃仪器洗涤及干热灭菌 [教学时数] 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认识微生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器皿,了解常用工具和仪器的名称、用途。 2.掌握对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方法与干热灭菌的操作过程。 [实验原理] 微生物学实验要求较高的无菌状态,因此,实验所用的器皿,大多数要进行消毒、灭菌从而用以培养微生物,所以对其质量、规格、洗涤和包扎方法均有一定要求。 清洁的玻璃器皿是实验得到正确结果的先决条件,包扎方法要能保证防止污染杂菌。 干热灭菌的原理,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少,凝固缓慢。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要高(160~170℃),时间要长(1~2h),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 [实验材料与设备] 1.培养皿、大试管、三角瓶6只、烧杯(500ml)2只、烧杯(1000ml)1只、小试管6只、吸管(0.2ml 2支,0.5ml 2支,1ml 2支,5ml 2支)共8支。 2.去污粉、肥皂、清洗剂、毛刷。 3.棉花、扎绳、包扎纸。 [实验步骤] (一)学习下列常用仪器的种类、规格和应用范围 1. 培养皿 由一底一盖组成一套,常用的培养皿皿底直径90 mm,高15mm,皿底皿盖均为玻璃制成。制成平板,可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菌种、活菌计数以及测定抗生素、噬菌体的效价等。 2. 试管 (1)大试管(约18mm×180mm) :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需要大量菌体时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2)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3)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3.三角瓶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绪论 本节由学生自学,不讲授。布置思考题: 1.微生物有哪些共性,其共性的基础是什么? 2.从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举例阐述微生物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教学目的:细菌是微生物的代表,是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开始。以细菌作为原核生物的代表,侧重讲述原核生物的亚细胞结构、分子结构与细胞功能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6学时(细菌细胞构造和功能4学时、放线菌和特殊细菌形态构造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详细讲授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磷壁酸和脂多糖三种功能性大分子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引入古细菌概念,详细比较细菌细胞壁与古生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介绍四种缺壁细菌的细胞特征和生理特殊性。 讲授革兰氏阴性菌网外膜的结构特点。通过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

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解释这两类细菌对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阴离子去污剂、碱性染料敏感性的不同,侧重阐述细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础研究对应用微生物的意义。 介绍细菌的特殊构造,包括:糖被、鞭毛、菌毛、性毛、芽孢等亚细胞构造及功能,讲授芽孢的结构、生理特点以及在工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节放线菌 侧重讲述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以及繁殖方式,比较细菌放线菌细胞结构、形态和培养特征的异同。强调放线菌资源的应用价值,引入稀有放线菌概念并介绍资源研究近年创新性的方法和研究趋势。 第二节蓝细菌(由学生自学) 第三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这些特殊细菌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简述。侧重比较这三种特殊细菌的形态差异以及鉴别依据。 思考与作业: 1.试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并说明这两类细菌对青霉素和阳离子去污剂敏感性不同的原因。 2.生命是缺壁细菌,简述形成原因及实践中的意义。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教学目的: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微型藻类和原生动物。本章以真菌作为真核微生物的代表,通过丝状真菌、酵母菌以及大型真菌的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课题重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4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5 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

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部门培训试题 培训内容: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 质四部分组成。 4、细菌的主要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二分裂法。 5、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生产洁净室非 常重要。 6、在细菌鉴定方面,被国际公认的参考书是:《伯杰氏手册》。 7、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O-特异链、核心多糖、类脂A 。 8、影响制剂生产的四大污染源:空气污染、用水污染、人员污染、器具污染 9、输液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源反应、菌污染反应。 10、灭菌从机理上看,可分为: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1.真菌属于___A__型微生物。 A. 真核细胞型 B. 原核细胞型 C. 非细胞型 D.多核细胞型 2.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____D__ A.细菌 B.衣原体 C. 放线菌 D.病毒 3. 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___C___ A.干热灭菌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 高压蒸汽灭菌 D. 巴氏灭菌法 4. 下列那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__B____ A.水 B.碳源 C. 细胞核 D.无机盐 5.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__A____ A.0.22μm B.0.36μm C.0.45μm D.0.65μm 6. 低温间隙灭菌:将物品先用___C___加热1h,然后置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 A.30 ~40℃ B.45 ~55℃ C. 60~80℃ D. 85~95℃ 7. 新洁尔灭为我们车间常用消毒剂,其浓度为____B__ A. 0.01% B.0.1% C.1% D.10% 8.车间常用乙醇消毒剂的浓度为____A__ A. 70%~75% B.75%~80% C.65%~70% D.70%~80%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2. 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原理 微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构造,熟悉显微镜和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本实验主要介绍目前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本实验,对光学显微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重点掌握明视野普通光学显微镜中油镜的使用。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1. 构造(1)机械系统: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 推进器、调节螺旋。 (2)光学系统: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滤光片。 2. 性能(1)分辨力和数值孔径 分辨力用D表示,D=0.5×(λ/N.A) N.A=n×Sin(α/2) N.A为数值孔径;λ为入射光波长;n为介质折射率。α为镜口角。 (2)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实验器材 显微镜、标本、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 五、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对光:光强时用平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视野明亮即可。 2、镜检:低倍镜——定位;高倍镜——观察;油镜——观察 3、镜检完毕后的工作:擦拭镜头(标本)等,还原显微镜,登记,洗手,离开。 4、总流程:安装—调光源—调目镜—调聚光器—镜检—擦镜头——复原—登记。 六、作业(可选) 1、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2、 2、为什么有时候在低倍镜下可看到的目标,换用高倍镜则无法看到?

实验二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掌握细菌的制片和染色技术 2. 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 3. 熟练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1. 革兰氏染色 G+与G-细胞壁结构不同,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兰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乙醇进行脱色时,G+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乙醇脱色使肽聚糖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胞内,经脱色处理时,初染剂保留而呈现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 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2. 简单染色 细菌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细菌常用碱性染料来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很容易使细菌结合使菌体着色,经染色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审批稿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试题 及答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一. 判断题 1、消毒可以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而灭菌只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2、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3、多数细菌的最适培养温度时30~35℃. (√) 4、药品中存在微生物并不一定会引起药品变质。(×) 5、洁净区中的所有操作均不应大幅度或快速动作。(√) 6、一个不锈钢托盘擦拭得非常光亮,因此它不存在微生物污染。(×) 7、药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8、常用于消毒的乙醇浓度为70%~75%。(√) 9、酵母菌为多细胞真菌。(×) 10、洁净室(区)的工作人员不能化妆,但可以戴戒指和项链。(×) 二. 填空题 1. 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2. 洁净室(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 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3. 细菌的生长曲线包括四个生长时期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4. 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病毒。

5.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6.酵母菌最最主要的繁殖方式是芽殖。 7. 大肠杆菌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 ~20 分钟便可繁殖一代 三、选择题 1 不属于细胞生物的微生物( B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放线菌 2 抗生素产生菌中,其主要产生菌是( C ) A、真菌 B、酵母菌 C、放线菌 D、病毒 3. 细菌的测量单位。( B ) B.μm 4.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的环境中生长。( A ) A.偏酸性且含糖较多 B.偏酸性且含糖较少 C.偏碱性且含糖较多 D.偏碱性且含糖较少 5. 真菌生长最适的温度为℃。( B ) A. 16~22, B. 23~28, C. 30~35, D. 28~35 6. 下列不属于辐射灭菌的是。( D ) A.紫外线灭菌法 B.电离辐射灭菌法 C.微波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7. 细菌液体培养过程中哪一个阶段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 B ) A、延迟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8. 波长为的紫外线最具有杀菌作用。( C )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光学部分 :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 ( 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 。它使检视物放大 , 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 :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 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 率( 1)放大倍数 =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 式表示为: D=λ /2n ·sin(α/2 ) 式中 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 μ m) n: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 3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 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2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玻片染色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 2)调节光亮度。 (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 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宋利琼 (2008年度春季学期) 教学内容:化脓性球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性实验) 授课对象:2006级医学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及学时:3学时 【实验任务】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疑似肠道感染性细菌的患者临床标本中确定病原体。请将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在讨论完善后记录在实验报告本,并将可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中实施。 生化反应 血液或黏液脓血便肠道选择培养基37℃、18-24小时可疑菌落双糖铁培养基 血清学鉴定增菌培养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细菌对糖的分解试验原理及其结果。 二、掌握细菌对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试验的原理。 三、掌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培养特性。 四、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二、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三、IMViC试验 四、五糖发酵试验,铁质双糖试验 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和团体精神。 3、对学生严格把关,保证实验课的过程和结果。 4、采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 思考题: 1.怎样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与鉴定伤寒杆菌? . 2.肥达氏反应中为什么要用“O”“H”“A”“B”四种抗原,分析肥达氏反应结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沙门氏菌在铁质双糖培养基中有何特点,如何与痢疾杆菌区别? 参考书目: 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三峡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 室编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河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同济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微生物知识培训材料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一.前言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达800~3500个/m3,在土壤中达1~500×108个/g,在严重污染的水中可达107个/ml。(饮用水要求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ml。经水塔或贮水池贮存后,短期内可繁殖至105~106个/ml。)人的头皮上有140万个/cm2,两手上约有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亿个,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许多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极端(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低温等)甚至是致死的环境,现在已发现生活着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事实说明,微生物有特别顽强的生存、繁殖和变异能力来适应环境。 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对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无益也无害。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孢形式悬浮于空气中,1μ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μm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μm的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还会致人死命。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因此,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1000个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为750个以上。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行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咳嗽一次发菌量为70~700个/min,喷嚏一次为4000~60000个/min。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 二.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直径小于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藉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界线有时非常模糊。如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也应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们并不放在微生物中进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2000倍体重/h);③生长旺,繁殖快(20min分裂一次);④易变异,适应强;⑤分布广,种类多(10万种以上)。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空气、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种元素循环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例如空气中的大量氮气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蛋白质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长的需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资料

第一模块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3. 细菌的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二. 真菌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革兰氏染色法 一、[目的要求] 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革兰氏染色反应的结果,可将所有细菌分为两类: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呈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 三、[实验步骤](插片法) 1.涂片 2.固定 3.染色 4.干燥 5.镜检 四、[实验报告] 1.实验结果 报告所观察到的两种细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并绘图。 2.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 2. 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在哪一步?为什么?应如何掌握? 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及计数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2.明确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3.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 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2.菌体大小的测定 3.用毕后处理取出目镜测微尺,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用檫镜纸檫试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4.稀释 5.镜检记数室 6.显微镜记数 7.清洗血细胞记数板 四、[实验报告] 1.实验结果 将测得的菌体大小值填入表中。 2.思考题 若目镜和目镜测微尺不便,只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测定同一菌体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3.根据你实验的体会,说明用血细胞记数板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 实验五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 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4.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作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基础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能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由于这种培养基多用于培养细菌,因此要用稀酸或稀碱将其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 1.称量

微生物实验教案分析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 2.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 3.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放大以后能够很好的看清个体微小的微生物的形态,显微镜性能的好坏处于放大倍数有关外还决定于显微镜的分辨率,分辨率即物镜能判别某物体两点间的最小距离(D )。因此就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D 可用下式表示: D=λ/2N.A. 2sin ..αn A N D 值愈小,分辨力愈高,物象愈清楚。 提高分辨力的方法: 减低波长;(2)增大折射率;(3)加大镜口角来提高分辨力。 当实际应用时光源和物镜的镜口角是确定的,所以在使用油镜时我们采用折射率较高的香柏油作为介质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三、实验器材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永久装片 光学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四、实验步骤 认识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机械装置 (1)镜座和镜臂 它们是显微镜的基本骨架,起稳固和支持显微镜的作用。 (2)镜筒 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 (3)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 用于安放玻片。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 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 (6)调焦装置 即粗螺旋和细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1)反光镜 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可以将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线反射到聚光器透

微生物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的历史。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的概念和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和事。 [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为辅。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的概念 1、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be,microorganism)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这类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所示。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的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存活。 表1.1 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 2、生物中哪些是微生物? 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 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 动物界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 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 2、五界系统 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 原核生物界Monera:细菌、放线菌等 物 生 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 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细菌 真核生物生动物 真菌、单细胞藻类、原

兽医微生物学教案含免疫学50课时

《兽医微生物学》教案 教师姓名: 适应专业:动物医学、动物药学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教案编号2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任课教师: 授课章节绪论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1、明确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 2、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取得的成就及应用; 3、明确兽医微生物学的性质与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讲述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发展历史。 2、现代微生物学进展及学习本课程目的、方法和应用意义等。 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法,主要以在黑板上板书讲解为主,有条件时可结合用幻灯片展示微生物在动物机体中的基本功能。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等):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三、微生物学理论成就及应用; 四、微生物学技术成就及应用; 五、兽医微生物学作用与贡献。 参考书目 1、冯树异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年 2、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3、林稚兰等译,《微生物学(精要速览系列)》,科技出版社,2001年 4、徐贵卿等主编,《兽医生物制品学》,河北科技出版社,1993年 课后作业: 1、微生物的概念及应用? 教后感受 教学中需结合微生物学和解剖学的知识讲述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功能,因此要求学 生要把对以前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微生物的含义。 2、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 3、了解兽医微生物学当前的基本任务及发展趋势 [主要讲解内容和时间分配] 共1学时 1、微生物的概念(5分钟) 2、微生物的发展史(15分钟) 3、兽医微生物学理论成就及应用(5分钟) 4、兽医微生物学技术成就及应用(5分钟) 5、兽医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安排(5分钟) 6、课程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10分钟) [讲授重点] 重点讲述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发展历史。现代微生物学进展及学习本课程目的、方法和应用意义等。 [讲授难点] 1、让学生明白兽医微生物学发展,理论、技术成就及应用意义。 2、学习兽医微生物学理论、技术成就及应用意义。 [教学法] 1、讲授法。 2、多结合临床,诱导和激发学生对兽医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彩色图片 [教学过程] 绪论 首先从“微生物”这个名称的解说开始,从中道出其研究对象为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因素,结合人的相关微生物现象,引起学生的疑问和好奇心,再来阐述绪论的内容。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课题目标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三、课题背景分析 课题背景通过生产中的实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列举更多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从中体会培养物纯净对于微生物培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培养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阻止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培养基 知识要点:1.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 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3.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成分都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教学建议:教师在介绍液体和固体培养基时,宜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讲解,以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一个培养基配方的实例。教师可以采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分析,认识培养基的基本组成成分,并结合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知识,让学生从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这一角度理解培养基中为什么都需要具备这些基本成分。 (二)无菌技术 知识要点:1.无菌技术的含义;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意识到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每时每刻每处都存在着微生物,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将某种微生物引入到培养物中,然后再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无论是随后将要学到的倒平板、平板划线操作,还是平板稀释涂布法,其操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无菌”,即防止杂菌污染。只有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教材中提供了阅读材料“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些常用方法,并回答旁栏中的两道思考题,根据回答的情况,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上述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无菌操作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培养微生物的规范操作,以及实验中将要用到的材料与器具。 五、实验安排及注意事项 (一)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菌种后,教师首先需要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培养 所得菌种,并根据学生小组的数目,准备好数个平板。 (二)第1 课时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各种操作方法,并制备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完成。课下完成后,再于第2课时完成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此后安排学生连续观察记录3?4 d。 (三)配制培养基时,教师需要提示学生按照每个培养基消耗15?20 mL 的量来估算总用量。全班同学的培养基可以集中起来,分批灭菌。 (四)灭菌后,培养基冷却到55C后应及时进行倒平板操作。如果不能及时操作,需要将培养基放到55 C左右的电热箱中保温,以防止琼脂凝固。 (五)如果打算做本专题的第2或第3课题,建议此课题不仅要练习平板划线操作,还要练习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为此,教师需要提前 1 天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培养一夜后,于第2 天将培养液分发到各小组。 (六)实验后,所有用过的培养基、培养液等都需要统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再丢弃,否则将会造成环境污染。 六、课题成果评价

“微生物学”教案

绪论 本节由学生自学,不讲授。布置思考题: 1. 2.微生物有哪些共性,其共性的基础是什么? 从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举例阐述微生物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教学目的:细菌是微生物的代表,是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开始。以细菌作为原核生物的代表,侧重讲述原核生物的亚细胞结构、分子结构与细胞功能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6学时(细菌细胞构造和功能4学时、放线菌和特殊细菌形态构造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详细讲授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磷壁酸和脂多糖三种功能性大分子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引入古细菌概念,详细比较细菌细胞壁与古生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介绍四种缺壁细菌的细胞特征和生理特殊性。 讲授革兰氏阴性菌网外膜的结构特点。通过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解释这两类细菌对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阴离子去污剂、碱性染料敏感性的不同,侧重阐述细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础研究对应用微生物的意义。介绍细菌的特殊构造,包括:糖被、鞭毛、菌毛、性毛、芽孢等亚细胞构造及功能,讲授芽孢的结构、生理特点以及在工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第二节放线菌

侧重讲述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以及繁殖方式,比较细菌放线菌细胞结构、形态和培养特征的异同。强调放线菌资源的应用价值,引入稀有放线菌概念并介绍资源研究近年创新性的方法和研究趋势。 第二节蓝细菌(由学生自学) 第三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这些特殊细菌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简述。侧重比较这三种特殊细菌的形态差异以及鉴别依据。 思考与作业: 1.试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并说明这两类细菌对青霉素和阳离子去污剂敏感性不同的原因。 2.生命是缺壁细菌,简述形成原因及实践中的意义。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教学目的: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微型藻类和原生动物。本章以真菌作为真核微生物的代表,通过丝状真菌、酵母菌以及大型真菌的教授,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真核生物的结构,真核生物亚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以亚细胞结构和分子结构与细胞功能的关系作为本章的重点。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3学时(真菌概述和酵母1.5学时、丝状真菌和大型真菌 1.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 简单讲述比较真核微生物的类群及其生物学特征。略述真菌细胞壁、膜、等细胞构造。侧重介绍真菌细胞壁“9+2”结构、真菌细胞质中不同于其它真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