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英译本比较——以《三字经》第一节为例

《三字经》英译本比较

——

—以《三字经》第一节为例穆纪首

(新乡学院大学外语部,河南新乡453003)

要:通过比较、分析马礼逊、裨治文、翟理斯、赵彦春等翻译家的《三字经》英译本,发现赵译本“三词格偶韵体”《三字

经》是最好的英译本,它再现了原作的张力,重塑了经典。赵译本《三字经》对典籍外译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意义重大。关键词:《英韵三字经》;翻译;评析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9)07-0047-03

《三字经》是南宋王应麟(1223—1296年)为教育

本族子弟读书所作的三字韵文。每三字一行,每四行一节。《三字经》与《千字文》《百家姓》并称中国国学三大启蒙读物。《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

伦义理、文学地理、忠孝节义等,其核心思想包括“仁、义、诚、敬、孝”,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熟读之能了解生活常识、传统国学、历史典故及做人做事的道理。

一、《三字经》英译简介

南宋至今,许多传教士、汉学家、翻译家将《三字经》翻译为英文,推广海外。翻译《三字经》的学者和英译本众多。主要翻译家有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 )、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 )、赵彦春等人。

据考证,马礼逊是英译《三字经》的第一人。马礼逊

(1782—1834年),英国人,于1807年来到广州,成为

基督新教传教士。此后长期任东印度公司中文译员,翻译了许多中国典籍,其译文集《中国春秋》包括《三字经》《中庸》《大学》《太上老君》《三教源流》等。

裨治文(1801—1861年),美国传教士。他于1830年来到广州,师从马礼逊学习汉语。1834年参与创立益智会,1836年参与创办马礼逊教育会,1838年开设博济医院,曾任林则徐、美国公使顾盛的译员,创办并

主编《澳门月报》,晚年主要从事《新旧约全书》新译工作,1861年在上海去世。裨治文在《澳门月报》上发表了《三字经》英译本。

翟理斯(1845—1935年),英国外交官、汉学家,1867年来到中国,任英国驻华使馆翻译,1897年当选剑桥大学第二任汉学教授。翟理斯在汉学研究领域成绩显著,善于将韵律和词义巧妙结合,一生翻译了较多中国典籍,其中包括《三字经》。翟理斯《三字经》英译本采用英汉对照编排方式,给每个汉字注音,并对其偏旁、部首、结构进行分析。

赵彦春(1962—),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大学中国文化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专长为语言学、认知词典学、翻译学、语言哲学,翻译出版了《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在翻译实践上,他一直坚持“以诗译诗,以经译经”的准则,追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念。赵彦春教授译作《英韵三字经》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三词对译三字的英译版,简洁凝练、易于诵读、意境幽远,堪称最美翻译和神翻译。

二、《三字经》英译本比较

许渊冲先生是我国翻译大家,在诗歌翻译上具有极高的才华和造诣。其著作等身,翻译了《论语》《老子道德经》《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楚辞》《诗经》等

第36卷第7期Vol.36No.7

新乡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

2019年7月Jul.2019

收稿日期:2019-03-11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8-ZZJH-407);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SKL-2018-1844)作者简介:穆纪首(1985—),男,河南新乡人,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英语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