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比较阅读

武陵春比较阅读
武陵春比较阅读

有一种美丽叫做“愁”

——李清照《武陵春》《醉花阴》解读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不同阶段词作的主要特点。

2、用分析意象的方法解读两首词中的“愁”,感受李清照托物言志的准确和深刻。

3、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李清照词中各不相同的愁滋味,进而领悟她敢爱敢恨的真性情。

教学重点:

准确分析“花”“舟”“酒”的意象内涵,理解作者托物而言的“志”之所在。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作者在不同词中的不同种哀愁。

课前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武陵春》和《醉花阴》。教师查找资料,并将《如梦令》和《声声慢》印好准备分发给学生,并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月满西楼》营造优雅气氛,此曲改编自李清照的《一剪梅》。

一、导入课堂

最近我们在学习词。词最繁荣的是在宋代,苏轼、辛弃疾、范仲淹都是写词的大家。但同时我们绝不能忽略一位女性,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能与男性作者并驾齐驱的女诗人。她以女性独有的体验与纤细敏感的艺术直觉,写出了宋代词坛的“婉约正宗”,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独标风姿。今天我们就是要来了解这位女性曲折传奇的一生,并了解她作品的独特个性。

二、初识“愁”滋味

李清照留下的词作不多,只有四五十首,相比别的大家成百上千的作品的确算少,但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可以说是首首精品,篇篇绝伦。老师从中选了一些句子出来,请大家来看一看。

1、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2、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菩萨蛮》

3、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

4、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摊破浣溪沙》

5、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7、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8、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玉楼春》

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10、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

11、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蝶恋花》

12、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孤雁儿》

13、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1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

15、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行香子》

同学们,这些句子抒写的情感能否用一个字来形容?(愁)是的,有的直接,有的含蓄,但传达的都是“愁”。实际上,李清照词中写的最多的情绪就是愁,并且写得别具一格:。情有深浅,愁也有轻重,她为什么而“愁”,她又拿什么写“愁”,不同的词是否表达一样的“愁”,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刚好本册课本中选了李清照两首词,《醉花阴》和《武陵春》,并且粗看风格颇为相似,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奥妙。

三、初读印象

1、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这两首词,然后说说朗读中应该注意的字音问题和默写中应该注意的书写问题。比如“舴艋舟”“载”的读音和“纱厨”的“厨”不是“橱”等。

接着全班齐读这两首词。

2、请你说说这两首词的“愁”你最先分别从哪句话看出来?(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四、愁自有不同

1、都是说愁,但表现各自不同。请找出在这种心情下人物的行为举止的表现,读出相应词语或句子。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东篱把酒”《醉花阴》)

2、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参考理解:前者从不愿梳头和话未开口而眼泪直流看出人物悲情深切,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后者“把酒”虽然喝的可能是闷酒,但是“东篱”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化用而来,透出人物尚有生活的情趣。)

3、联系一下《望江南》中的“梳洗罢”一句,说说“日晚倦梳头”和它有什么不同?(一

个是尚不知结局的希望之感,一个是事实面前的痛苦之举)

4、言行举止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接着我们来看一看,同样是愁,带给人物的心情上心态上的表现有何不同?心理描写往往是细腻的,这种走心的东西最需要大家也来细心感受,也请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愁永昼”“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武陵春》)

5.如何理解“人比黄花瘦”?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黄花”是什么花?(菊花)写到菊花有什么特点?(香,瘦)暗香盈袖说明菊花很香,这个容易理解,那如何理解“瘦”这个特点?(因菊瓣纤长,菊枝细长,故称其“瘦”。突出其形的特点。此时可以展示菊花图片)如果在“菊花‘香’‘瘦’”这句话的横线上用一个字连接,最恰当的是哪个字?(“且”“并”“而”“却”)是的,“却”字最好,来一个转折。为什么?哪个词告诉我们了?(消魂)是的,并且作者还将菊花置于瑟瑟秋风之中,想象一下,此时的菊花是怎样?(一阵秋风吹来,纤细的菊花迎风颤抖,给人萧瑟之感。)那你又如何理解“人比黄花瘦”?(似乎让人看到了作者面容憔悴,身形消瘦,在寒风中形销骨立的凄凉之感。这种比较生动形象、意喻传神,充分的显示了李词高超的创新技艺。)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赵明诚的友人陆德夫评价为“三句佳绝”,正式因为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

魂”,是直接对“东篱把酒”说的,使“人似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而且极有情思。“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如果没有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孤零零地说一句“人比黄花瘦”,就是简单的类比,没有多少深厚的意境了。

6、又如何理解“闻说”“也拟”“只恐”这样的转变?

(参考理解: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她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7、“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称为写愁绝句,这一句妙在何处?

(参考理解:“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构思新颖,手法独到,恰切地表达出了哀愁的重量感、压迫感,曲折婉转,堪称绝唱。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这是其构思新颖处。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比之高出几分,因为愁不仅有形,而且还有了重量。)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这种独创一格,在“人比黄花瘦”“载不动许多愁”里就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8、讨论到这里,同学们是否已经有了比较的结果?是的,无论从行为看还是从心理看,《武陵春》书写的愁要比《醉花阴》浓重得多。其实这也不难从词中找到原因。分别是什么?

(“物是人非事事休”和“佳节又重阳”)

8、谈写作背景

“佳节”是中秋佳节。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而《武陵春》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是指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

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寂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五、花语表心迹

清代国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说的就是主观心情对客观景物的影响。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情绪影响下,就会出现不同的状态。这种现象,在这两首词中也体现出来了。李清照很喜欢用“花”这种意象,那我们就来看看对花的描写。

“风住尘香花已尽”和“有暗香盈袖”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而这一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此前风雨摧花,乱红飘坠,最后又“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景象。花虽香却已入尘,春色已尽,美好的东西香消玉殒,这不就是作者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吗?

“有暗香盈袖”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虽然丈夫不在身边,的确伤神,但是满袖的芬芳馥郁却实实在在,这么美好的情景,又岂是无心无爱之人所能捕捉到的呢?即使后面说人比黄花瘦,至少花还有形,而前者却早已消失无形,不复存在,连挽留的机会都没有了。

小结:所以,花境映照心境。虽然两词写得都是愁,但是一个只是生离,一个却是死别,其中的愁苦岂能相提并论?

补充资料:评《武陵春》:《唐宋词百首详释》:全词婉转哀啼,令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本非悼亡,而实悼亡,妇人悼亡,此当为千古绝唱。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感情深切真挚,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浅近而含蓄深沉,无论是直抒愁苦之情或细写内心的微妙变化,都很生动感人。

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 李清照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3]。 闻说双溪[4]春尚好,也拟[5] 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舟[6] ,载(zài) 不动许多愁。 [注释] [1]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尘香: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犹在。陆游《卜算子·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此意同。 [2]日晚倦梳头:按照古代的妇女习惯,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梳妆打扮。而诗句的意思是到了正午都无心梳头,因为无人观赏自己的容貌。 [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句抒写作者凄凉 落寞的心境。物是人非:风物依旧,人事却已不同。这里是说,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金石、文物、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经去世,自己流离失所,

一切均已不可与往昔相比。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4] 双溪:浙江金华的一条河。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溪,是当时的游览胜地。这里指的是李清照将要春游的地方。 [5] 拟:打算。[6].舴艋(zé měng)舟:形似蚱蜢的小船。 [译文]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3.13~1155.5.12),宋代杰出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擅长诗、词、散文,其中,以词见长。李易安与辛幼安为“济南二安”,她写的词也独具一格,称“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 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 教学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一、导入新课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 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

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 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 5、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 三、品味语言 1、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武陵春·春晚文言文翻译

武陵春·春晚文言文翻译 导读:《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武陵春·春晚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 ⑴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

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 赏析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作品原文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话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二、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三、作品赏析整体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

武陵春 李清照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武陵春李清照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参考答案: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篇二:《武陵春阅读答案》武陵春阅读答案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3分)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分)阅读答案: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篇三:《武陵春李清照宋》武陵春李清照宋1.表达作者晚年生活的磨难和内心的悲观的句子是哪句?作者是谁?(4分)句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作者:李清照2.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历来被后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原文、赏析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译文 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

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拟:准备、打算。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赏析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 李清照

武陵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词 2、品味语言,体会词人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我们大家先来才一个谜题: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猜一人名) 今天我们就一起步入那铺满花香的暮春,与李清照共同品味它的味道。 二、诵读文本,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跟读:老师朗读没有尽善尽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地诵读这首词,注意从自己的朗读中,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从一些同学轻轻的朗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并且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 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怎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字概括么?“愁”(板书) 三、品味语言,感知情感 1.有没有同学知道李清照为什么而愁呢?词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愁的缘由了,哪一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 具体指什么? 引入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物是” “人非”国破家亡,斯人不在,青丝白发(板书:直接抒愁)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恩爱夫妻,志趣相合,一起研究金石等文化领域的东西。李赵互相考问,某句在书的第几页第几行,罚输者饮茶。李清照赢了,高兴得忘乎所以,把茶弄翻了,泼了出来,“反不得饮而起。”后来赵在外地做官,两人互通书信,李寄去著名的《醉花阴》,赵赞叹,自己也写,闭门三昼夜,写下50首词,让不知情的朋友来评。朋友看完说,只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好。赵自叹不如。 1.你从李清照的哪些行为可以看出来她的确忧愁的?【注意行为的主语】 (1)“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倦”倦怠或懒得的意思,是说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表达了内心

李清照《武陵春》中考阅读答案

李清照《武陵春》中考阅读答案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②.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参考答案: ①.物是人非 ②.C 作品注释: ⑴此词在《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拼音版

武w ǔ陵l ín ɡ春ch ūn ·春ch ūn 晚w ǎn 【宋s òn ɡ】李l ǐ清q īn ɡ照zh ào 风f ēn ɡ住zh ù尘ch én 香xi ān ɡ花hu ā已y ǐ尽j ìn ,日r ì晚w ǎn 倦ju àn 梳sh ū头t óu 。物w ù是sh ì人 r én 非f ēi 事sh ì事sh ì休xi ū,欲y ù语y ǔ泪l èi 先xi ān 流li ú 。 闻w én 说shu ō双shu ān ɡ溪x ī春ch ūn 尚sh àn ɡ好h ǎo ,也y ě拟n ǐ泛f àn 轻q īn ɡ舟zh ōu 。只zh ǐ恐k ǒn ɡ双 shu ān ɡ溪x ī舴z é艋m ěn ɡ舟zh ōu ,载z ǎi 不b ù动d òn ɡ许x ǔ多du ō愁ch óu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 释】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拟:准备、打算。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zé měng)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白话译文】 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赏析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 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与城下,故名。” “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丽过常。”唐张志和《渔夫》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又“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宋《金奁集·黄钟宫·渔夫词(十五首)》:“舴艋为家无姓名,胡芦中有瓮头青。”元吴镇《渔夫》词:“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 “载”,清万树《词律》:“《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词之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证。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奇绝!案:‘流不尽’句,见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赵师侠,又名师使,有《坦庵长短句》。”“载不动”句,宋郑文宝《杨柳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导读:一、作品原文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话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李清照《打马

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三、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 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赏析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王士稹《花草蒙拾》云:“‘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这一评论告诉我们,文思新颖,也要有个限度。正确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错误的了;美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丑的了。象“双桨”两句,又是“别离船”,又是“一天烦恼”,惟恐说得不清楚,矫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难于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龙·定势篇》说:“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巧”之与“怪”,相差也不过是一步而已。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这首词的

------ 李清照《武陵春》意境赏析

中三級中國語文 閱讀能力考材 《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清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後期作品,時在一一三四年以後,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宋室南渡,作者避難浙江金華。當年她五十三歲,正是遭逢戰亂、亡夫和再蘸的痛苦,國破家亡,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 詞人當前所面對的是怎樣的景色?(復述、解釋) 剛刮過狂風,如今風停了,花兒盡被催殘,滿地狼藉。天色近晚,暮色四合。 你以為詞人當前所處是一年中的甚麼時令?你如何得知?(解釋) 暮春/春盡 上片說:花落盡了 下片說:聞說雙溪春尚好 因為春殘花落,聽見有某處「春尚好」,心裡略見高興。 詞的上片既有「直接抒情」,又有「情景交融」的「間接抒情」,請分別指出何處是「直接 下片「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你以為中間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感情變化?(伸展) 上片中,詞人剛剛還流著淚,可是聽說雙溪尚春光明媚,一刹那間生出喜悅之情; 想著要出遊尋春,但一個「也」字,可見一時興起,並不十分強烈; 回心想起滿腔愁緒,猛一跌宕,頓時感到無比深沉。

填充(重整、伸展、評鑒) 《武陵春》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訴說沉鬱的旋律。全詞由表及裡,從外到內,上片惻重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下片偏重寫人物的心境。全首詞眼在「愁」,點化全境,「盡得風流」。 藝術手法上,其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句,善用比喻,好處在將抽象的愁情具體化,變為有重量的實體,顯得生動形象,奇警感人。 如果你生活中經歷極度的挫敗,你將如何消愁? (創意)

201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2013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文都专升本教研组的老师为广大升本学子整理汇编的,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卷的试题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是 A.性善与仁政B.仁与礼 C.严刑峻法D.隆礼重法 2.诸子散文中汪洋恣肆、辞藻瑰丽的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 3.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提出“大学之纲领”,不在其中的是 A.明德B.亲民C.平天下D.止于至善 4.《氓》产生的地域是 A.河南B.陕西C.山东D.江苏 5.《谏逐客书》涉及到的秦国制度是 A.世卿世禄B.军功爵禄C,客卿制D.郡县制 6.《湘夫人》的作者是 丸屈原B.宋玉C.贾谊D.曹植 7.与秦晋觳之战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A.烛之武退秦师B.晋楚城濮之战 C,晋惠公背信弃义D.晋公子重耳流亡 8.《史记》中以时间先后为历代帝王作传的是 A.表B.书C.本纪D.世家 9.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历史事件典故的诗句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的是

A.陶渊明B.孟浩然C.谢灵运D.欧阳修 11.苏轼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B.李贺C.杜牧D,元稹 12.下列未列入唐宋八大家的是 A.曾巩B.欧阳修C.王安石D.范仲淹 13.下列选项中,一反送别作品常态,别出新意的是 A.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4.《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结构手法是 A.铺张扬厉B.夸饰渲染C.主客问答D.骈俪对偶 15.《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 A.《望江亭》B.《梧桐雨》c.《莺莺传》D.《拜月亭》 16.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是 A.晏几道B.柳永C.周邦彦D.贺铸 17.下列选项中,显现《天净沙·秋思》主题思想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D.断肠人在天涯 18.《宝玉挨打》中,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的是A.王夫人B.李纨C.薛宝钗D.贾母 19.鲁迅的《风波》的历史背景是 A.张勋复辟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20.下列作品集出自郭沫若的是 A.《红烛》 B.《繁星》C.《灾难的岁月》D.《女神》21.《雨巷》中象征理想的意象是 A.油纸伞B.雨巷C.篱墙D.丁香姑娘 22.《拣麦穗》中作者的向往是 A.丰收的年景B.美好的爱情C.人间纯真的感情D.美丽的梦想2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述方式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D.平叙 24.以“含泪的微笑”著称的美国小说家是 A.马克·吐温B.杰克·伦敦C.海明威D.欧·亨利

李清照《武陵春》译文

李清照《武陵春》译文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 枝头的花朵落尽了, 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 香气。 抬头看看, 日已高, 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 花开花谢, 亘古如斯, 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 下。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 《词谱》、清万树《词 律》作“春已尽”。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 树《词律》作“日晓”。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 朝歌令吴质书》 : “节同时异, 物是人非, 我劳如何?”宋贺铸 《雨中花》 : “人 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泪先: 《彤管遗编》、 《彤管摘奇》作“泪 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 先流:误删“语”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 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 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 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 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 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 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 又合松溪、 梅溪水, 绕屏山西北行, 与东港会与城下, 故名。 ”拟:准备、 打算。 “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 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 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 》作“扁舟”。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译文及注释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译文及注释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 ⑴此词在《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与城下,故名。” ⑺“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⑻“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丽过常。”唐张志和《渔夫》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又“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宋《金奁集·黄钟宫·渔夫词(十五首)》:“舴艋为家无姓名,胡芦中有瓮头青。”元吴镇《渔夫》词:“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 ⑼“载”,清万树《词律》:“《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词之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证。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奇绝!案:‘流不尽’句,见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赵师侠,又名师使,有《坦庵长短句》。”“载不动”句,宋郑文宝《杨柳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