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47讲 实验十 探究动能定理讲义

(江苏专版)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47讲 实验十 探究动能定理讲义
(江苏专版)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47讲 实验十 探究动能定理讲义

第47讲实验十: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考情剖析

考查内容考纲要求考查年份考查详情能力要求实验、探究:用油膜法

估测分子的大小

弱项清单

实验步骤(操作)填写

不规范,分不清一滴油

酸酒精溶液体积中纯

油酸的体积.

实验储备一、实验目的

用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大小.

二、实验原理

将一滴体积已知的小油滴,滴在水面上,在水面上尽可能的散开形成一层极薄的油膜.我们把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球、油酸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整齐排列,此时油膜可看成单分子油膜,油膜的厚度看成是油酸分子的直径,所以只要再测定出这层油膜的面积,就可求出油分子直径的大小.设一定体积V的油酸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层油膜,测出油膜的面积S,根据V=Sd可求d(d为膜厚度),d可以认为是分子直径.

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根据油酸分子直径d=

V

S

可知,我们要计算出油酸分子d就需要已知实验中形成油膜的纯油酸的体积V、形成的单分子油膜面积S.

1.纯油酸体积V的计算方法

(1)配置油酸酒精溶液

在实验前配置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时,若向1 mL的油酸中加酒精,配置成500 mL的油酸酒精溶液,则1 mL的油酸酒精溶液含有

1

500

mL的油酸.

(2)取1滴油酸酒精溶液

用注射器取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内,若100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 mL,那么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就是

1

100

mL.

通过以上两步,所用一滴的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

1

500

×

1

100

mL=2×10-5mL.

更一般的求法,设体积为x mL的油酸,配置成y mL的油酸酒精溶液.若M mL的油酸酒精溶液为N滴,则一滴的油酸酒精溶液纯油酸的体积V=

x

y

×

M

N

.

2.单分子油膜面积S的计算方法

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坐标纸正方形的个数.多于半个的算一个,不足半个的舍去.若总个数为k个,坐标纸上每一正方形小格的面积为要S0,则油酸薄膜的面积S=k·S0.

单分子油膜实验测得的分子直径数量级大约是10-10

m ,实验的结论有力的说明了物体是由体积很小的分子组成的.

三、实验器材

1.滴管;2.浅水盘;3.玻璃板;4.彩笔;5.坐标纸;6.量筒;7.酒精油酸溶液;8.水;9.痱子粉. 四、实验步骤

1.用注射器或滴管将老师先配制好的酒精油酸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例如1 mL )时的滴数.

2.实验时先往边长为30 cm ~40 cm 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 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注射器或滴管将老师事先配制好的酒精油酸溶液滴在水面上一滴,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

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3.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求面积时以坐标纸上边长为 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4.根据老师配制的酒精油酸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根据油酸的体积V 和薄膜的面积S 即可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 =V

S

,即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五、注意事项

1.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应较小且配制后不要长时间放置,以免酒精挥发改变溶液浓度产生实验误差. 2.痱子粉的用量不要太大,并从盘中央加入,使粉自动扩散至均匀.

3.测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时,滴入量筒中的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应为整毫升数,应多滴几毫升,数出对应滴数,这样求平均值误差较小.

4.待测油酸面扩散后又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扩散后又收缩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水面受油酸滴冲击凹陷后恢复;第二是酒精挥发后液面收缩.

5.浅盘里水离盘口面的距离应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准确地画出薄膜的形状,画线时视线应与板面垂直.

6.本实验只要求估算分子大小,实验结果数量级符合要求即可.

7.在计算体积和面积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1 mL =10-6 m 3,1 cm 2=10-4 m 2

.

8.做完实验后,把水从盘的一侧边缘倒出,并用少量酒精清洗,然后用脱脂棉擦去酒精,最后用水冲洗,以保持盘的清洁.

六、误差分析

1.纯油酸体积的计算误差. 2.油膜面积的测量误差主要是: (1)油膜形状的画线误差;

(2)数格子法本身是一种估算的方法,自然会带来误差.

技能优化 【典型例题1】 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器材有:浓度为0.05%(体积分数)的油酸酒精溶液、最小刻度为0.1 mL 的量筒、盛有适量清水的规格为30 cm ×40 cm 的浅盘、痱子粉、橡皮头

滴管、玻璃板、彩笔、坐标纸.

(1)下面是实验步骤,请填写所缺的步骤C .

A .用滴管将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 mL 油酸酒精溶液时的滴数

N ;

B .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浅盘内的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从靠近水面处向浅

盘中央一滴一滴地滴入油酸酒精溶液,直到油酸薄膜有足够大的面积且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2)用已给的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单个油酸分子的大小________(单位:cm ). 1.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有很多,如油膜法、显微法等.

(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用移液管量取0.25 mL 油酸,倒入标注250 mL 的容量瓶中,再加入酒精后得到250 mL 的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这种溶液,向小量筒中滴入100滴溶液,溶液的液面达到量筒中1 mL 的刻度,再用滴管取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向撒有痱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2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定后,放在带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油膜,如图甲所示.坐标格的正方形大

小为2 cm ×2 cm .由图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cm 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甲 乙

(2)如图乙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下的一个“量子围栏”的照片.这个量子围栏是由48个铁原子在铜的表

面排列成直径为1.43×10-8

m 的圆周而组成的.由此可以估算出铁原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典型例题2】 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查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

质量M =0.283 kg ·mol -1,密度ρ=0.895×103 kg ·m -3

.若100滴油酸的体积为1 mL ,则1滴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约是多少?(取N A =6.02×1023 mol -1

.球的体积V 与直径D 的关系为V =16πD 3,结果保留

一位有效数字)

2.(17年苏北六市联考)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将V 0=1 ml 的油酸溶于酒

精,制成V =600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ml 的油酸酒精有75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

测得所形成稳定的油膜面积S =0.04 m 2

,由此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多大?(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学习建议】弄清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和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中纯油酸的体积,再除以油膜面积,即求得油酸分子直径.

当堂检测 1.将1 cm 3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200 cm 3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 cm 3

溶液中有50滴.现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后,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层.已测出这薄层的面积为

0.2 m 2

,由此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

A .2×10-10 m

B .5×10-10

m

C .2×10-9 m

D .5×10-9

m

2.(多选)关于“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单分子油膜的厚度被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B .实验时先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再把痱子粉撒在水面上

C .实验中数油膜轮廓内的正方形格数时,不足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算一格

D .处理数据时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除以油膜面积就算得油酸分子的直径

3.(多选)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 A .油酸未完全散开

B .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C .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 .求每滴体积时,1 mL 的溶液的滴数错误地多记了10滴

4.某种油酸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油酸分子直径为d ,将该油酸稀释为体积浓度为1

n 的油酸酒精溶液,

用滴管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若把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则油分子的体积为16

πD 3

,求:

(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表达式.

5.(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时,已经准备的器材有:油酸酒精溶液、滴管、浅盘和水、玻璃板、彩笔,要完成本实验,还欠缺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在哪些方面作了理想化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滴在水面的是油酸酒精溶液而不是纯油酸,且只能滴一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将油酸酒精溶液滴向水面前,要先在水面上均匀撒些痱子粉,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4个图反映“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的4个步骤,将它们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用符号表示).

(4)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实验室中使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浓度为A,又用滴管测得N滴这种油酸酒精的总体积为V,将一滴这种溶液滴在浅盘中的水面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边界线,再把玻璃板放在画有边长为a的正方形小格的纸上,如图所示,测得油膜占有的小正方形个数为X.

第5题图

①用以上字母表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d=________.

②从图中数得油膜占有的小正方形个数为X=________.

第47讲 实验十:用油膜法 估测分子的大小技能优化

·典型例题1·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0.05%n

NS

【解析】 (1)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

上;(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N cm 3,n 滴油酸精溶液所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 =n N

×0.05% cm 3

,所以单个油

酸分子的大小d =V S =

0.05%n

NS

cm.

·变式训练1·(1)2.6×102

8×10-10

(2)9.4×10-10

【解析】 (1)数油膜覆盖的正方形格数,大于

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得到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S =格数×2 cm ×2 cm ≈2.6×102 cm 2

.溶液浓度为11000,每滴溶液体积为1100

mL ,2滴溶液中所含油酸体积为V =2×10-5 cm 3

.油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直径是d =V S

≈8×10-10 m .(2)直径为 1.43×10-8 m 的圆周周长为πd =4.49×10-8

m ,可以估算出铁原子的直径约为4.49×10-8

m ÷48≈9.4×10

-10

m.

·典型例题2·1×101

m 2

【解析】 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V 0=

M

ρN A

,由球的体积与直径的关系得油酸分子直径D =

3

6M πρN A .最大面积S =V D =1×10-8

D

,解得S =1×101 m 2

. ·变式训练2·6×10-10

m 【解析】 根据纯油酸的体积V 和油膜面积S ,可计算出油膜的厚度L, 把油

膜厚度L 视为油酸分子的直径,则d =V S ,那么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是1

75

mL, 而1 mL 的油酸溶于酒精,

制成600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 则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是V =1600×175

×10-6 m 3

,则根据题目要求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可以知道油酸分子的直径为6×10

-10

m.

当堂检测

1.B 【解析】 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油酸体积为1200×50

×10-6m 2=10-10 m 3

,油膜分子是单分子油

膜,根据d =V S

=5×10

-10

m ,所以B 项正确.

2.AC 【解析】 单分子油膜的厚度被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选项A 正确;实验时先把痱子粉撒在水面上,再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选项B 错误;实验中数油膜轮廓内的正方形格数时,不足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算一格,选项C 正确;处理数据时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的纯油酸体积除以油膜面积就算得油酸分子的直径,选项D 错误.

3.AC 【解析】 由公式d =V S

可知,计算结果偏大,是V 的测量值偏大或S 偏小,AC 选项会引起油膜面积的测量值偏小,B 选项不影响,D 选项会引起一滴油酸的体积V 偏小.

4.(1)V nd (2)N A =

6M πρd 3 【解析】 (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n ,水面上的面积S =

V

nd

;(2)油酸的摩尔体积为V A =M 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V A V 0=

6M

πρd 3

.

5.(1)量筒、痱子粉、坐标纸 (2)将油膜看成单分子膜、将油酸分子看作球形、认为油酸分子是一个紧

挨一个的 纯油酸黏滞力较大,直接测量体积时误差太大 容易界定油膜大小的边界 (3)dacb (4)①

AV NXa 2

②55 【解析】 (1)量筒、痱子粉、坐标纸(2)将油膜看成单分子膜、将油酸分子看作球形、认为油酸分子是一个紧挨一个的 纯油酸黏滞力较大,直接测量体积时误差太大 容易界定油膜大小的边界(3)dacb (4)①一滴纯油酸的体积为AV

N

,这滴油酸在水面上散开的面积为Xa 2

,则d =

AV

NXa 2

② 55.

江苏新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2008年江苏名校高三物理考前模拟试卷 命题人:如皋中学物理教研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直角形支架,垂直固定放置,竖直杆AC 光滑,水平杆OB 粗糙。另有质量相等的小球PQ 固定在轻杆两端并分别套在AO 、BO 杆上。当轻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处于静止状态,若θ减小些,但PQ 仍静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竖直杆受到P 的压力增大 B .水平杆受到的压力增大 C .小球P 受到轻杆的支持力增大 D .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2.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体M 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m 恰好能 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 力为F 1;若用平行力与斜面向下的力F 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 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 2;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推动物块,使物块减速下滑,斜面体还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 3。则( ) A .F 2>F 3>F 1 B .F 3>F 2>F 1 C . F 1=F 2=F 3 D . F 2>F 1>F 3 3.某人从手中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与水平天花板碰撞后,又落回到手中,设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小球与天花板碰撞时间极短,若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损失,则下列图像中能够正确描述小球从抛出到落回手中的整个过程运动规律的是( ) 4. 如图 所示,图1、2分别表示门电路输入端A 、B 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3是表示门电路输出端Y 的电势 随时间变化的 关系,则应选用 哪一个门电路 ( )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及解析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滑板运动是极限运动的鼻祖,许多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如图所示是滑板运动的轨道,BC 和DE 是两段光滑圆弧形轨道,BC 段的圆心为O 点、圆心角 θ=60°,半径OC 与水平轨道CD 垂直,滑板与水平轨道CD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某运动员从轨道上的A 点以v 0=3m/s 的速度水平滑出,在B 点刚好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滑入圆弧轨道BC ,经CD 轨道后冲上DE 轨道,到达E 点时速度减为零,然后返回.已知运动员和滑板的总质量为m =60kg ,B 、E 两点与水平轨道CD 的竖直高度分别为h =2m 和H =2.5m.求: (1)运动员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 (2)水平轨道CD 段的长度L ; (3)通过计算说明,第一次返回时,运动员能否回到B 点?如能,请求出回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如不能,请求出最后停止的位置距C 点的距离. 【答案】(1)v B =6m/s (2) L =6.5m (3)停在C 点右侧6m 处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B 点时有v B = cos60? v ,得v B =6m/s (2)从B 点到E 点有2 102 B mgh mgL mgH mv μ--=- ,得L =6.5m (3)设运动员能到达左侧的最大高度为h ′,从B 到第一次返回左侧最高处有 2 1'202 B mgh mgh mg L mv μ--?=-,得h ′=1.2m

2011-2017动能定理高考真题-

动能定理高考真题(教师版) 1.【2017·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k0 E,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 E与位移的关系图线是 2.【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 2 16 v g B. 2 8 v g C. 2 4 v g D. 2 2 v g 3.(2016全国新课标II卷,16)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 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4.(多选)(2016浙江卷,18)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 ,)。则()。 A.动摩擦因数 6 7 μ=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 2 7 gh 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 5 g 5.(2015新课标I-17). 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如图放置,三点POQ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半径R =0.5 m 的光滑圆弧轨道的左端A 与圆心O 等高,B 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的右端C 与一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相切。一质量m =1kg 的小滑块从A 点正上方h =1 m 处的P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已知滑块与粗糙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滑块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求滑块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3)通过计算判断滑块从斜面上返回后能否滑出A 点。 【答案】(1)70N ; (2)1.2m ; (3)能滑出A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块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则有 ()21 2 B mg h R mv += 那么,对滑块在B 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竖直向上,且 ()2 N 270N B mg h R mv F mg mg R R +=+=+= 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滑块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0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滑块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L ,滑块运动过程只有重力、摩擦力做功,故由动能定理可得 cos37sin37cos370mg h R R L mgL μ+-?-?-?=() 所以 1.2m L = (3)对滑块从P 到第二次经过B 点的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21 2cos370.542 B mv mg h R mgL mg mgR μ'=+-?=> 所以,由滑块在光滑圆弧上运动机械能守恒可知:滑块从斜面上返回后能滑出A 点。 【点睛】 经典力学问题一般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及运动过程做功情况,然后根据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及几何关系求解。

2021届高考物理模拟预热卷(江苏地区专用)

2021届高考物理模拟预热卷(江苏地区专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要释放核能 B.重核发生裂变时需要吸收能量 C.核力是核子间的万有引力和库仑力的合力 D.中子与中子之间的核力一定大于中子与质子间的核力 2.如图所示,设水车转轮的半径为R ,转轴离地面的高度为2R ,转轮以某一较大的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轮缘上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有质量相同的水滴A B 、同时被甩出,最终都落到水平地面上,假设水滴被甩出瞬间速度大小与其在轮上运动时的速度相等,速度方向沿转轮的切线方向,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水滴落到水平地面上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B.两水滴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 C.两水滴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差为2 R g D.两水滴落地点间的距离为2(13)R R g ω+ 3.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用质量为M 的活塞封闭在容器中,活塞与容器间光滑接触,在图中三种稳定状态下的温度分别为123T T T 、、,体积分别为123V V V 、、且123V V V <=,则123T T T 、、的大小关系为() A.123T T T == B.123T T T << C.123T T T >> D.123T T T <= 4.一质点沿x 轴从坐标原点O 出发,以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为时间零点,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14s 末质点回到坐标原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时,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2m B.0~2s 和4~6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C.质点在第4s 时和第8s 时经过同一位置 D.6~8s 和8~1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 5.如图所示,a b c 、、为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三点,ab bc =。两根长直导线垂直于纸面分别放置在a b 、和b c 、连线的中点,并分别通入大小为3I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和大小为I 、方向垂直纸面向 里的电流。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在其周围某点处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该点到导线的距离成反比,与导线中的电流大小成正比,则 () A.a b 、两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B.b c 、两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C.b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是a 点的1.5倍 D.c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b 点的相等 6.如图所示,在真空中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三个相同的不带电的小球,小球之间由三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连接构成等边三角形,弹簧处于原长0l ,若让每个小球带上相同的电荷量q ,小球可沿所在角的角平分线运动,当三角形的面积增大到原来的4倍时小球的加速度均为零,弹簧是绝缘体且劲度系数相同,真空中的静电力常量为k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230kq l B.2302kq l C.2204kq l D.230 4kq l 7.打磨某剖面如图所示的宝石时,必须将OP OQ 、边与轴线的夹角 θ切磨在12θθθ<<的范围内,才能使从MN 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OP 边和OQ 边都发生全反射(仅考虑如图所示的光线第一次射到OP 边并反射到OQ 边后射向MN 边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 动能 动能定理资料

动能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是高中教学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由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提起高度重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动能。 制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3)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公式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2.掌握动能定理: (1)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计算,理解“代数和”的含义。 (2)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是本节的较高要求,也是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曾对动能这一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在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功和能的关系之后,我们再进一步对动能进行研究,定量、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及其与功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主要是初中知识回顾,可请学生举例回答,然后总结作如下板书: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下面通过举例表明: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所以说动能是表征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2.动能公式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如何呢?我们知道,功与能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运动而具有动能。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个途径研究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多少。 列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质量为m,此时动能是多少?(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得到速度v (如图1),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

最新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质量m =3k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秽v 0=4m/s 水平向右抛出,恰好从A 点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 3.75m ,B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 平滑连接,A 与圆心D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MN 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轨道,小物块与MN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轨道其他部分光滑。最右侧是一个半径为r =0.4m 的半圆弧轨道,C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半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 在D 点平滑连接。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sin37°=0.6,cos37°=0.8。 (1)求小物块经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若MN 的长度为L 0=6m ,求小物块通过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若小物块恰好能通过C 点,求MN 的长度L 。 【答案】(1)62N (2)60N (3)10m 【解析】 【详解】 (1)物块做平抛运动到A 点时,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0cos37A v v ==? 解得:04 m /5m /cos370.8 A v v s s = ==? 小物块经过A 点运动到B 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211cos3722 A B mv mg R R mv +-?= 小物块经过B 点时,有:2 B NB v F mg m R -= 解得:()232cos3762N B NB v F mg m R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2N (2)小物块由B 点运动到C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22011222 C B mgL mg r mv mv μ--?= - 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 C NC v F mg m r += 代入数据解得:60N NC F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通过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0N

高一物理动能、动能定理练习题

动能、动能定理练习 1、下列关于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B、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动能不同.因为它在这两种情况下所受的合力不同、运动性质也不同 C、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其动能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不变,在竖直方向的分量增大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越大,其动能就越大 2、一质量为2kg的滑块,以4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m/s.在这段时间里水平力做的功为( ) A、0 B、8J C、16J D、32J 3、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动能的两物体,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到停止,则( ) A、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小 B、它们滑行的距离一样大 C、质量大的物体滑行时间短 D、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4、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汽车牵引力的功率保持恒定,所受的阻力不变,行驶2min速度达到10m/s.那么该列车在这段时间内行的距离( ) A、一定大于600m B、一定小于600m C、一定等于600m D、可能等于1200m 5、质量为1.0kg的物体,以某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10m/s2)( )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C、物体滑行的总时间是2.0s D、物体滑行的总时间是4.0s 6、一个小物块从斜面底端冲上足够长的斜面后,返回到斜面底端,已知小物块的初动能为E,它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υ,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E/2.若小物块冲上斜面的初动能变为2E,则有( ) A、返回斜面底端的动能为E B、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3E/2 C、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2υ D、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2υ 7、以初速度v0急速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f大小不变,上升最大高度为h,则抛出过程中,人手对小球做的功() A. 1 20 2 mv B. mgh C. 1 20 2 mv mgh + D. mgh fh + 8、如图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 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落,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A. 1 2 μmgR B. 1 2 mgR C. mgR D. () 1-μmgR 9、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若物体受水平力F的作用从静止起通过位移s时的动能为 E1,当物体受水平力2F作用,从静止开始通过相同位移s,它的动能为E2,则: A、E2=E1 B、E2=2E1 C、E2>2E1 D、E1<E2<2E1 10.质量为m,速度为V的子弹射入木块,能进入S米。若要射进3S深,子弹的初速度应为原来的(设子弹在木块中的阻力不变)( ) h/2 h 图5-17

2019年江苏省高考物理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9年江苏省高考物理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2 x t t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质 5 点 A. 第1s内的位移是5m m s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 C. 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 m s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2.两个大小相同、可看成是点电荷的金属小球a和b,分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被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这时两球间静电引力的大小为F。现用一个不带电、同样大小的绝缘金属小球C先与a球接触,再与b球接触后移去,则a、b两球间静电力大小变为 A.F/2 B.F/4 C.3F/8 D.F/8 3.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900J,他克服阻力做功100J.韩晓鹏在此过程中 A.动能增加了1900J B.动能增加了1800J C.重力势能减小了1800J D.重力势能减小了2000J 4.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在他减速下降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A.他的动能减少了Fh B.他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C.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 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 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圆弧轨道AB是在竖直平面内的1 4 圆周,B点离地面的高度h=0.8m,该处切 线是水平的,一质量为m=200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不计小球与轨道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小球从B点水平飞出,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的D 点.已知小物块落地点D到C点的距离为x=4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圆弧轨道的半径 (2)小球滑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答案】(1)圆弧轨道的半径是5m. (2)小球滑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1)小球由B到D做平抛运动,有:h=1 2 gt2 x=v B t 解得: 10 410/ 220.8 B g v x m s h ==?= ? 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1 2 mv B2-0 解得轨道半径R=5m (2)在B点,由向心力公式得: 2 B v N mg m R -= 解得:N=6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N=N=6N,方向竖直向下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把握每个过程和状态的物理规律,掌握圆周运动靠径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运用运动的分解法进行研究平抛运动. 2.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

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12-m v02 且需要满足m≥mg,解得R≤0.72m, 综合以上考虑,R需要满足的条件为:0.3m≤R≤0.42m或0≤R≤0.12m。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小物块的运动情况,把握隐含的临界条件,运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灵活选择研究的过程。

江苏省兴化一中2020届高考物理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

2020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一平行板电容器,其一个极板带+4.8×10-3C电量,另一极板带-4.8×10-3C电量,两极板之间电压为400V,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 A. 2.4×10-5F B. 1.2×10-5F C. 8.3×104F D. 4.2×104F 【答案】B 【解析】根据,则,故选B. 2. 如图所示为一螺距较大、有弹性的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截面分布图,虚线为螺线管的中轴线(与某一磁感线重合),ab为用绝缘细线悬挂的位于螺线管的正上方的通电直导线,其电流方向由a到b,电流很小,不影响螺线管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Q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相同 B. 直导线ab通电后,a端垂直纸面向外转动 C. 断开螺线管的电源后,螺线管有沿水平方向向内收缩的趋势 D. 将不计重力的电子沿中轴线射入螺线管,电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P、Q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方向不相同,选项A错误;直导线ab

通电后,由左手定则可知,a端受安培力向里,则a端垂直纸面向里转动,选项B 错误;螺线管通电时,各匝之间为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则断开螺线管的电源后,螺线管有沿水平方向向外扩张的趋势,选项C错误;长螺线管内部的磁场可认为是匀强磁场,将不计重力的电子沿中轴线射入螺线管,电子运动的方向与磁感线平行,不受洛伦兹力作用,则电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故选D. 3. 金属探测器是用来探测金属的仪器,关于其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内的探测线圈会产生稳定的磁场 B. 只有有磁性的金属物才会被探测器探测到 C. 探测到金属物是因为金属物中产生了涡流 D. 探测到金属物是因为探测器中产生了涡流 【答案】C 【解析】金属探测器探测金属时,探测器内的探测线圈会产生变化的磁场,被测金属中感应出涡流,故选项AD错误,C正确;所有的金属都能在变化的磁场中产生涡流,所以不一定是只有有磁性的金属物才会被探测器探测到,选项B错误;故选C. 4. 如图,一个礼花弹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炸裂成三块碎片,其中一块碎片首先沿竖直方向落至地面,另两块碎片稍后一些同时落至地面。则在礼花弹炸裂后的瞬间这三块碎片的运动方向可能是 A. B. C. D.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质量m =3k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秽v 0=4m/s 水平向右抛出,恰好从A 点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 3.75m ,B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 平滑连接,A 与圆心D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MN 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轨道,小物块与MN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轨道其他部分光滑。最右侧是一个半径为r =0.4m 的半圆弧轨道,C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半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 在D 点平滑连接。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sin37°=0.6,cos37°=0.8。 (1)求小物块经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若MN 的长度为L 0=6m ,求小物块通过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若小物块恰好能通过C 点,求MN 的长度L 。 【答案】(1)62N (2)60N (3)10m 【解析】 【详解】 (1)物块做平抛运动到A 点时,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0cos37A v v ==? 解得:04 m /5m /cos370.8 A v v s s = ==? 小物块经过A 点运动到B 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211cos3722 A B mv mg R R mv +-?= 小物块经过B 点时,有:2 B NB v F mg m R -= 解得:()232cos3762N B NB v F mg m R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2N (2)小物块由B 点运动到C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22011222 C B mgL mg r mv mv μ--?= - 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 C NC v F mg m r += 代入数据解得:60N NC F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通过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0N

高一物理 动能定理练习题

动能定理练习 巩固基础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 1.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对物体所的功一定为零; B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D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之和; B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C .在物体动能不变的过程中,动能定理不适用; D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物体受恒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的过程。 3.在光滑的地板上,用水平拉力分别使两个物体由静止获得相同的动能,那么可以肯定( ) A .水平拉力相等 B .两物块质量相等 C .两物块速度变化相等 D .水平拉力对两物块做功相等 4.质点在恒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则此质点任一时刻的动能( ) A .与它通过的位移s 成正比 B .与它通过的位移s 的平方成正比 C .与它运动的时间t 成正比 D .与它运动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5.一子弹以水平速度v 射入一树干中,射入深度为s ,设子弹在树中运动所受的摩擦阻力是恒定的,那么子弹以v /2的速度射入此树干中,射入深度为( ) A .s B .s/2 C .2/s D .s/4 6.两个物体A 、B 的质量之比m A ∶m B =2∶1,二者动能相同,它们和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二者在桌面上滑行到停止所经过的距离之比为( ) A .s A ∶s B =2∶1 B .s A ∶s B =1∶2 C .s A ∶s B =4∶1 D .s A ∶s B =1∶4 7.质量为m 的金属块,当初速度为v 0时,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L ,如果将金属块的质量增加到2m ,初速度增大到2v 0,在同一水平面上该金属块最多能滑行的距离为( ) A .L B .2L C .4L D .0.5L 8.一个人站在阳台上,从阳台边缘以相同的速率v 0,分别把三个质量相同的球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比较三球落地时的动能( ) A .上抛球最大 B .下抛球最大 C .平抛球最大 D .三球一样大 9.在离地面高为h 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v 0,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 ,用g 表示重力加速度,则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 ) A .2022121mv mv mgh -- B .mgh mv mv --2022 121 C .2202121mv mv mgh -+ D .2022121mv mv mgh -- 10.水平抛出一物体,物体落地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取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刚被抛出时,其重力势能与动能之比为( ) A .sin 2θ B .cos 2θ C .tan 2θ D .cot 2θ 11.将质量为1kg 的物体以20m /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当物体落回原处的速率为16m/s 。在此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大小为( ) A .200J B .128J C .72J D .0J

江苏省小高考物理模拟测试卷(2020年整理).doc

学生个性化教学阶段测试试卷 学生姓名: 测试日期: 测试时段: 辅导教师:得分:

C .F1是由于书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D .F2是由于桌面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6.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P 、Q 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使P 球沿水平方向抛出,Q 球同时被松开而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 球先落地 B .Q 球先落地 C .两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相等 D .两球落地时速度方向相同 7.关于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赤道上最大 B .在两极上最大 C .地球上处处相同 D .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8.如图所示,桌面离地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桌面H 高处由静止下落。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过程中小球重力做功分别为( ) A .mgh ,mg(H-h) B .mgh ,mg(H+h) C .-mgh ,mg(H-h) D .-mgh ,mg(H+h) 9.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B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 .物体受到变力作用时就做曲线运动 D .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可以为零 10.一个不计重力的带正电荷的粒子,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进入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则粒子的运动轨迹为( ) A .圆弧a B .直线b C .圆弧c D .a 、b 、c 都有可能 11.决定平抛物体落地点与抛出点间水平距离的因素是( ) A .初速度 B .抛出时物体的高度 C .抛出时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 .物体的质量和初速度 12.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物体位于M 处,用绝缘丝线系上带正电的小球,分别挂在P1、P2、P3的位置,可观察到小球在不同位置时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不同。则下面关于此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两电荷间的距离有关 B .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两电荷的性质有关 C .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两电荷所带的电量有关 D .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丝线的长度有关 13.某电场中A 、B 两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A B >E E ,一正检验电荷在A 、B 两点所受电场力大小分别为A F 和B F 。则下列关于A F 和B F 大小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Q P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如图所示,一条带有竖直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 =0.5m 。物块A 以v 0=10m/s 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N ,再沿圆轨道滑出,P 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4,A 的质量为m =1kg (A 可视为质点) ,求: (1)物块经过N 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经过N 点时对竖直轨道的作用力; (3)物块最终停止的位置。 【答案】(1)5m/s v =;(2)150N ,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3)12.5m x =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块A 从出发至N 点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22011 222 mv mg R mv =?+ 得 20445m /s v v gR =-= (2)假设物块在N 点受到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下为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 N v mg F m R += 得物块A 受到的弹力为 2 N 150N v F m mg R =-=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物块对轨道的作用力为 N N 150N F F '== 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3)物块A 经竖直圆轨道后滑上水平轨道,在粗糙路段有摩擦力做负功,动能损失,由动能定理,有 2 0102 mgx mv μ-=- 得

12.5m x = 2.如图所示,半径为R =1 m ,内径很小的粗糙半圆管竖直放置,一直径略小于半圆管内径、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在水平恒力F =250 17 N 的作用下由静止沿光滑水平面从A 点运动到B 点,A 、B 间的距离x = 17 5 m ,当小球运动到B 点时撤去外力F ,小球经半圆管道运动到最高点C ,此时球对外轨的压力F N =2.6mg ,然后垂直打在倾角为θ=45°的斜面上(g =10 m/s 2).求: (1)小球在B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2)小球在C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3)小球由B 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4)D 点距地面的高度. 【答案】(1)10 m/s (2)6 m/s (3)12 J (4)0.2 m 【解析】 【分析】 对AB 段,运用动能定理求小球在B 点的速度的大小;小球在C 点时,由重力和轨道对球的压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小球在C 点的速度的大小;小球由B 到C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球离开C 点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几何知识结合求D 点距地面的高度. 【详解】 (1)小球从A 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12 B Fx mv = 解得:v B =10 m/s (2)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N =2 c v m R 又据题有:F N =2.6mg 解得:v C =6 m/s. (3)由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2R -W f =22 1122 c B mv mv - 解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12 J (4)设小球从C 点到打在斜面上经历的时间为t ,D 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 , 则在竖直方向上有:2R -h = 12 gt 2

最新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运用归纳与总结

一、整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一)水平面问题 1、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4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大小为4m/s ,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做功为( ) A. 0 B. 8J C. 16J D. 32J 2、 一个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 ,u=0.1,现用水平外力F=2N ,拉其运 动5m 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 ,求其还能滑 m (g 取2 /10s m ) 【解析】对物块整个过程用动能定理得: ()0 00=+-s s umg Fs 解得:s=10m 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 ,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如图所示。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对车头,脱钩后的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得: 201)(2 1 )(V m M gS m M k FL --=-- 对车尾,脱钩后用动能定理得: 2022 1 mV kmgS -=- 而21S S S -=?,由于原来列车是匀速前进的, 所以F=kMg 由以上方程解得m M ML S -=?。 (二)竖直面问题(重力、摩擦力和阻力) 1、人从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 v 将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上升的最大高度 为h ,空中受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力为f ,则人在此过程中对球所做的功为( ) A. 2021mv B. fh mgh - C. fh mgh mv -+2021 D. fh mgh + S 2 S 1 L V 0 V 0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专题

弄死我咯,搞了一个多钟 专题四动能定理及能量守恒(注意大点的字) 一、大纲解读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都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大纲》对本部分考点要求为Ⅱ类有五个,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值重,而且还常有高考压轴题。考题的内容经常及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专题知识。它的特点: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

要求高。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加强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09年的高考中要考查学生对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相关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及能量转化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剖析 1、理解功的六个基本问题 (1)做功及否的判断问题:关键看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第一是力;第二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所谓的“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可作如下理解:当位移平行于力,则位移就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的位移;当位移垂直于力,则位移垂直于力,则位移就不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当位移及力既不垂直又不平行于力,则可对位移进行正交分解,其平行于力的方向上的分位移仍被称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2)关于功的计算问题:①W=FS cos α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用动能定理W=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 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关于求功率问题:①t W P =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②功率的计算式:θcos Fv P =,其中θ是力及速度间的夹角。一般用于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