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步骤详解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步骤详解 1.体位侧俯卧位,患肢在上,患髋屈曲45°,便于术中各方向活动[图1⑴]。根据病情需要,须用前外侧显露途径时,则病人仰卧,患臀垫高。 2.切口与显露任何途径均可充分显露,可根据病人情况和术者习惯选择。如有髋关节屈曲挛缩,宜用前侧切口。后侧手术显露途径较简单[见髋关节显露途径),损伤小,临床多采用。 3.切开关节囊显露关节囊后,将关节囊“ t ”型或“ i ”型切开,向两侧翻开,并推开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即可充分显露股骨头、颈及基底部[图 1 ⑵]。 4.探查及切除股骨头旋转患肢,探查股骨头颈骨折处,可见股骨头在髋臼内转动,继续屈曲内旋患肢,使股骨颈远折端旋开,显露出留在髋臼内的股骨头的折端[图 1 ⑶]。用股骨头取出器钻入头部,拉离髋臼,用剪刀伸入头臼间剪断圆韧带,即可将股骨头取出[图 1 ⑷]。测量股骨头直径,并结合术前拍片,选择大小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如系股骨头坏死,则将髋关节内收、内旋、屈曲90°,使髋关节脱位后用线锯在预定切骨线切除股骨头[图 1 ⑸]。清除髋臼内所有的软组织,以纱布填塞止血。将患肢屈曲、内收、内旋使股骨头颈、髓腔显露于手术野。 5.修正股骨颈切除多余的股骨颈,切线上端起自股骨颈基底上缘。切向内下方, 止于小转子上?,保留股骨距,切骨面向前倾斜15°?20°,以保持人工股骨头植入后的前倾角。切骨后用湿纱布将股骨颈周围软组织覆盖保护,在切面纵轴刮一长方形孔,相当于人工股骨头的柄的基部[图1⑹]。再用特制的髓腔锉扩大髓腔至相当于假体柄的大小[图 1 ⑺]。注意在扩大髓腔过程中要掌握方向,切忌从股骨干侧壁穿出。最后插入股骨头柄检查,切除多余的骨质,以保证假体有切实的机械学的安置与骨性支持。 6.安放人工股骨头将选用的股骨头直接安放在髋臼内,测试是否合适。应与该头臼大小一致,活动自由,在拔出髋臼时有一定的负压。国产ii型人工股骨头的柄上有两个孔供植骨或骨水泥强化固定用。因此,插入髓腔内的假体柄可用填塞植骨或骨粘固剂 (骨水泥)两种方法固定。在固定之前,应先将人工股骨头柄试行插入髓腔,复位到髋臼中,检查假体安放位置及人工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合适,如有不当应予补救后再作最后固 ⑴植骨固定:用股骨头把持器固定人工股骨头外侧孔,保持15°的前倾角,将人工 股骨头颈部长轴顺股骨颈切骨面长轴安放,用力将人工股骨头插入髓腔,最后的部分应用锤入器将其慢慢锤入[图1⑻]。锤入过程中将松质骨块嵌入假体柄的孔内,以期植骨与骨干愈合而固定。最后锤至股骨距恰好托住人工股骨头底面内侧为止。但此法固定不牢靠,在人工股骨头柄周围易发生透明带与硬化带,即为松动的结果,也是术后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⑵骨粘固剂(骨水泥)固定:将髓腔内侧的松质骨刮除,仅剩皮质骨,使骨水泥可牢固地粘着[图 1 ⑼]。冲洗髓腔,清除所有骨屑、血液及凝块,然后用干纱布填塞止血,务须在干燥环境下填入骨水泥。为不使骨水泥与手套上的血、水及骨屑混合,术者应另换干燥并洁净的手套操作。然后开始调制骨水泥,将拔丝期呈粘糊状的骨水泥用手指或水泥枪充填在股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7881736.html,/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褥疮 股骨转子间骨折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大7~8岁,并发症多且重,术后病死率在5%~30%。其原因主要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在76岁左右,体质差,并发症多,如:王福权报道106例粗隆间骨折中,有3种以上并发症40例(38%),并发症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糖尿病,脑血管病,给麻醉及手术及术后处理带来难度。 1、预防方法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应该按以下标准选择手术:(1)心脏功能①心肌梗死,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②心功能衰竭,病情稳定至少超过6 个月;③无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6次/min;④伤前可步行上楼。, (2)肺功能①屏气时间30s;②吹蜡距离50cm;③无咳痰,哮喘,气促;④动脉血气,P0260mmHg,PCO245mmHg,FVTl70%。 (3)高血压:血压160/90mmHg,有脑缺血,脑栓塞时,病情稳定至少超过6个月。 (4)肾功能:尿蛋白,尿量1ml/(kg/h),BUN80mmol/L。 (5)肝功能转氨酶不超过正常值的1倍。 (6)糖尿病:空腹血糖8.0mmol/L。此标准一般病例能顺利度过手术关。 (7)选择创伤小的手术和经皮穿针内固定。 2、内固定物失效发生髋内翻内固定物失效,招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髋内翻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成功取决于稳定的骨连接,牢固把持骨折远近端固定能力,又取决于骨折类型、固定器械设计,固定器械正确使用、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内固定物失效原因:①与骨折类型有关:在稳定骨折中,后内侧支撑完好或轻度粉碎,骨折块塌陷极小,变位或重建内侧皮质的接触良好,骨折可获稳定,则发生内固定失败少,髋内翻发生率低。相反在不稳定骨折中,后内侧有大块游离骨块,后方粉碎,骨折复位后,仍极不稳定,要依靠内固定支撑维持,易造成内固定失效及髋内翻发生,约占粗隆间骨折80%。②与内固定设计及操作不正确有关: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归纳分为三种类型:钉-板类、髓内固定类、多枚针类。老年患者的髋内翻畸形,一般无须治疗。对青壮年,髋内翻畸形严重者,可行粗隆楔形外展截骨术,术后选择滑动加压螺钉,钉内固定,对极少见股骨粗隆间骨折不愈合者,可采用内移、外翻截骨治疗粗隆间截骨,使股骨干内移,近端骨块外翻位固定,骨折线周围植骨。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7881736.html,/ggzzjgz/bfbz/

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81~95岁,平均85.7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Ⅲa型11例,Ⅲb型16例,Ⅳ型5例,V 型4例。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较顺利,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5个月,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无钢丝松动及断裂。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局部疼痛缓解或消失,生活能基本自理,优良率为86.1%。结论:骨水泥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卧床时间短,可早期离床负重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标签: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常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保守治疗死亡率高且功能预后差,其1年内的死亡率为15%~20%[1],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减少并发症,治疗后功能恢复好于非手术治疗[2]。但内固定存在固定不牢,早期负重易致并发内固定的移位、失效、髋内翻畸形等缺点。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资料,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36例年龄81~95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25例;平均年龄85.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5例,跌伤21例;Evans分型:Ⅲa型11例,Ⅲb型16例,Ⅳ型5例,V型4例。36例均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其中两种并存患者21例,三种并存患者17例,四种以上并存患者3例。常见的合并症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及冠心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患者入院后先行患肢皮牵引,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评估其全身情况,请相关内科医师协助治疗合并症,病情稳定后,可以耐受手术,充分与家属沟通并知情同意,一般伤后3~10 d内手术。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取侧卧位(患侧向上),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沿臀大肌方向,分开臀中肌及阔筋膜张肌,将患肢逐渐内收、内旋,显露股骨大、小转子及髋关节囊,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及股骨头。在距小粗隆1 cm处截骨,取出股骨头。保留大、小粗隆大的骨折块及附着的筋膜。测量股骨头大小,选择合适假体头。扩髓时采用较小髓腔锉扩髓,尽量不损伤骨

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发表时间:2011-11-02T11:42:20.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宋京涛武长林王建民董红 [导读] 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旨定,术后可早期负重。 宋京涛武长林王建民董红(华北油田总医院骨科河北任丘 062552)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058-02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租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4.1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2.6%。结论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旨定,术后可早期负重,提高生活质量,与骨水泥假体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骨质疏松高龄 近年来,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逐渐增多,患者多合并有骨质疏松症,致使骨折类型多为粉碎性,然而高龄患者术后由于卧床,可导致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有螺丝钉切割移位的问题。我院近年来,应用生物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75-82岁,平均79.2岁。骨折类型按Evans-Jensen分类[1],Ⅲ型8例、Ⅳ型11例、V型4例,均为新鲜损伤。致伤原因为,自行摔倒17例,车祸伤6例。合并有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9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受伤前生活可以自理,但无法耐受长期卧床,并且患者要求早期下床意愿较强。 1.2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行患肢皮牵引,以缓解疼痛,进行术前检查,尤其是下肢静脉B超,可明确术前有无静脉血栓,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以除外病理性骨折,同时对其合并的其他系统疾病进行会诊和评估,若无手术禁忌尽快安排手术,一般为3-7天。 1.3手术方法本组18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5例为全身麻醉。患者健侧卧位,采用外侧切口,切开短外旋肌群,切开关节囊,先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保留大、小粗隆等大的骨折块及附着筋膜,复位小粗隆并评估截骨长度,必要时可二次截骨,保留股骨距1.0-1.5cm。根据测量情况选择直径大小合适的股骨头假体。从最小号髓腔锉开始扩远端髓腔,深度及前倾角参考小粗隆,逐渐加大髓腔锉直至声音为实音。将髓腔锉置于髓腔并以此为支撑,分别整复大小粗隆以及髓腔前后壁骨质,将复位的小粗隆连带其上方股骨距与股骨干用钢丝或捆扎带固定,大粗隆骨块以适当修整,以利假体植入,同时查看大粗隆尖是否与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一致。小心去除髓腔锉,置入生物型加长柄假体,复位后各方向活动无脱位,冲洗置引流,逐层缝合。 1.4术后处理术后应用抗生素3d,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4~48h内拔除引流管,并指导患者下肢肌肉舒缩功能锻炼。术后3~7天拄拐或助行器行走,下床前应常规行下肢静脉B超检查以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 2 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4.1个月。每例均行髋关节X线复查及Harri评分,并与术前进行比较,无一例出现髋关节脱位、下沉、松动,无褥疮、泌尿系统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大小粗隆骨折无一例出现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合并术后精神异常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生活均能自理,术后1年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其中优11例,良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达82.6%。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在增加,对于高龄粉碎骨折的治疗现在仍有争议。因保守治疗的死亡率远高于手术治疗的患者[2],治疗以手术内固定为主,既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晚期出现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病例或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例[3]。而我科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也取得了良好疗效,与内固定术相比,对于高龄粉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在不稳定的粉碎骨折中,ⅡA型只有33%、II B型21%、Ⅲ型8%可达到较好复位,而且内固定后有55%~78%的骨折出现再次移位,无法早期负重。高龄患者多伴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内固定切割发生率可达20%[4]。由于不能早期负重,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高龄粉碎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可以早期负重功能锻炼,从而大大减少了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假体的选择,骨水泥假体可以通过骨水泥对假体的容积充填及微锁固定,把应力从假体近端传至股骨远端,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术中骨水泥凝固过程中部分病人血压下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为行走时的周期性负荷会使骨水泥蠕变增加,甚至导致骨水泥的断裂;一旦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骨水泥假体的翻修较为困难等。与股骨颈骨折比较,粗隆间骨折位置更低,为了保持股骨的长度,如果使用标准人工股骨头假体,那么,插入股骨髓腔的股骨柄相对较短,影响了假体的稳定性,而更长假体,能增加假体与髓腔接触面积,可以使假体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我科选用生物型加长柄假体,可以有效避免骨水泥假体的一些缺点,特制加长柄亦可以增加其稳定性,术中骨折复位、固定相对容易,对骨折愈合有利。当然,与PFN内固定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但是对于高龄粉碎骨折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应选择75岁以上,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预期寿命10年左右,下地行走意愿较强患者。术前应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术后及时处理,尤其注意术后抗凝治疗。若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则势必影响其早期下地功能锻炼,增加了并发症发生机率。 总之,对于高龄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减少了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发生机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假体,与骨水泥假体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参考文献 [1]Bruce D.Browner,Jesse B.Jupiter,Alan M,et a1.Skeletal trauma[J].2001,1839-1841. [2] James P.WaddeU,Jane Morton,Emil H.Schemitseh.The role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interehanterie fractures of the femur[J].Clinical Orthop and related research.2004.429:49-53. [3] James P,Waddell,Jane M,el a1.The role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J].Clinical

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 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结果出院时所有患者均能扶助步器行走。髋关节屈曲均≥90°,其中屈曲近110°10例,总满意率100%。结论应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活动早,患肢功能恢复快,全身并发症少,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标签:股骨转子间骨折;加长柄人工股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自2005年3月~2010年9月,衮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5例,女17例;年龄78~91岁,平均82.5岁。致伤原因:自行车碰伤6例,跌倒摔伤13例,其他伤3例。骨折按Evans分型[1]:ⅡA型5例,ⅡB型4例,ⅢA型8例,ⅢB型3例,Ⅳ型2例。2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其中伴随2种3例,3种11例,4种5例,5种3例。常见疾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泌尿系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骨质疏松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行患肢持续皮牵引,完善各项检查。对合并内科疾病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并给予相应治疗3~7d,平均4.5d,待病情平稳,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再进行综合评估。完善术前准备,决定手术。患者入院后至手术时间4~8 d,平均5 d,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 1.2.2 手术方法患者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健侧卧位,取患侧前外侧切口,长约10~15cm,纵向切开臀中小肌下缘,显露骨折部及关节囊,注意保留大转子处较大碎骨块及附着的肌纤维,T型切开关节囊,此时可牵引患肢行手法复位,按标准截骨截取股骨距,取出股骨头后测量股骨头大小(备用)。以钢丝或“1”号可吸收线将能够复位的大小转子骨块复位后捆绑固定。将患肢内收外旋,使患肢置于患者前侧,足尖朝上,此时不应参照小转子扩髓,以股骨内外侧髁为参照,保持前倾角15°扩髓,维持骨块复位良好,以骨水泥枪注入骨水泥,安装加长型(180mm)人工股骨柄及双动头人工股骨头。待骨水泥凝固后,复位髋关节,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关节囊及各层组织。对于股骨矩严重粉碎性骨折不能复位者(Ⅳ型)可不予处理,不以骨水泥重塑股骨矩。见图1、图2。

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护理

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8-04-19T15:22:53.30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作者:李巍[导读] 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做好手术后护理,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农垦九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144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4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功能锻炼,实施前膽性护理,减少护理并发症,降低髋内翻发生率。结果 24例患者术后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原有内科病患者病情稳定,术后3~6个月随访,手术效果较满意,复查X线照片,骨折均愈合,无假体松动、脱出。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做好手术后护理,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护理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24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and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from October 2014 to June 2016,24 cas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ostoperative early ambulation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guidance,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spective nursing,reduce nursing complication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ip varus. Results there were no nursing complications in 24 patients. The patients with stable internal condition were followed up for 3~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operative effect was satisfactory. X-ray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all fractures healed without loosening and prolapse of prosthesis. Conclusion it is a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that the operation risk is great,the nursing after operation is done well,the quality of the nursing care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s improved and the complications are reduced. [Key words] old age;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operation;nursing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关节外骨折,是骨折线通过大小转子之间的髋部骨折,主要见于老年患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文献报道,与股骨颈骨折相比,它的发病率是股骨颈骨折的4倍,而且发病年龄比股骨颈骨折高10~14岁[1]。转子间骨折的骨折部位为松质骨,愈合能力强。手术治疗能缩短卧床时间,避免老年人长期卧床可能引发的卧床综合征,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不易发生髋内翻等畸形,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手术效果较满意,无发生护理并发症,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0~93岁,平均68岁,术前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脑震荡2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0例,合并2种内科病8例。致伤原因:意外滑倒受伤16例,车祸致伤8例。住院时间11~38 d,平均18 d。 1.2 手术方法 使用气管插管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16例,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PFN)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例。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和尊重患者。由于患者为老年人,必需掌握老年人的特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是一方面患者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是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老,各系统的器官功能退化以及伴随着心理方面的变化,感觉及反应比较迟钝,生活能力较低下,因此对老年患者必须关心和尊重。注意礼貌和态度,在治疗中,老年患者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像年轻时那样连贯和流畅,因此应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全身情况,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对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者,要做耐心、仔细的劝说工作,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活动锻炼,对体位和卧位姿势不正确者,要认真耐心给予纠正。 2.2 体位护理 体位护理是人体力学原理与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骨科护理专业应用最广泛、最有实用价值的专业技能之一[3]。护士要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应用Orem自理模式激发患者主动参与体位护理[4]。在患者处于平卧位时,指导其用双肩、双肘关节、健足作为支撑点,在这五点支撑力的范围内即为支撑面,当臀部抬高时,让患者将一手用力托住骶尾骨这一重心处,则可使抬高的臀部保持稳定与平衡的作用,既可增加舒适度又可防止压疮的发生。良好的体位护理是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患者术后最早的活动,摆放肢体时要注意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两大腿间放一枕头,患足穿防旋鞋,避免盘腿、向患侧卧位,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和髋内翻畸形,以平卧或健侧卧位为隹,并注意观察是否有腓总神经受压表现。 2.3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48 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床边多功能监护,每30 min监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正确记录引流量,及时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患者早期出现烦躁、打哈欠、出汗、脉搏快速、尿量减少等血溶量不足症状、或伤口大量渗血、引流液﹥100 ml/h等情况及时汇报医生,警惕低血溶量性休克发生。 2.4 防跌倒护理 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视力下降,跌倒的发生率随年龄而上升,每年约有30%~40%老年人发生跌倒[5]。因此,护士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周围环境光线要充足,有防滑措施,卫生间设置扶手、坐便器、信号灯等,卧床患者上床栏,床边挂上安全警示标识,口服降压药、降糖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头晕跌倒。另外,患者行功能锻炼时护士一定要在旁协助,使用防跌倒专科护理记录单做好记录。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 。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 1、 Eva 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 I 型: 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 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 ;Ib 型: 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 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U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 (1) 早期:气血瘀阻型 临床证候:伤后 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治疗进展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治疗进展【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外科手术;骨折固定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因此股骨转子间骨折越来越受到骨科医师的关注。因老年人均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疏松,因此轻微的暴力即可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手术耐受能力较年轻人差,既往多采用保守牵引治疗,近几年来由于内固定材料的不断进展及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相关治疗方法种类越来越多,目前比较认可的是按照骨折的分类决定治疗方式。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AO分型属于31-A型[1]。根据骨折情况分为31-A1.1~31-A3.3型[2],根据AO分类的不同在治疗方法上有所差异,现综述如下: 1保守治疗 采用胫骨结节及股骨髁上骨牵引,对于转子间及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来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适用于拒绝手术及内科情况不允许手术者,其缺点主要为:卧床时间过长,护理不便,常并发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这些并发症是导致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保守治疗无法精确地维持骨折固定,常发生肢体短缩、髋内翻畸形,甚至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在20世纪60年代,Horowitz报道转子骨折采用牵引治疗病死率达34.6%,而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病死率仅为17.5%[3]。随着手术技术及内固定器材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目前转子间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基本

已放弃使用。 2手术治疗 随着AO学派的兴起及内固定材料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逐渐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转子间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和病人早期活动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内固定治疗后的内科并发症比非手术治疗少且轻。极少的例外是病人一般状况太差,难以耐受麻醉和手术打击,不能接受这一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要达到骨折端坚强和稳定的固定,必须考虑几个因素:①骨骼质量;②骨折块几何形状;③复位情况;④内固定的设计;⑤内固定的植入位置[4]。手术方式大致分为三类:①闭合微创固定;②手术开放固定;③人工关节置换。 2.1外固定支架单边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适用于内科情况差,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打击者,对于此类患者来说,由于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身体条件差,无法耐受开放手术及麻醉造成的打击,而如果采用保守牵引治疗,由于疗程漫长,常出现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保证患者生存、减少并发症成为治疗的首要目标,因此AO单边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成为首选治疗方式。手术当中应注意的是固定股骨头颈部的两根固定钉应尽量靠近股骨距[5]。外固定架优点: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简单可靠,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手术。外固定架缺点:固定股骨头颈部两根固定钉对骨折端无加压及相对滑动作用,作用力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68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第21卷第1期 2013年1月 Vol.21 No.1 Jan,2013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68例老年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李 成1,张振宇1,赵 硕2 (1.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2.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 2007 年 1月-2012年1月间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6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 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随访 9-32 个月,平均 14 个月,所有患者术后7 d 离床活动。平均手术时间为 88 min、平均出血量为 380 mL、关节功能优良率83.7%,未发生重大并发症。 结论 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Clinical efficacy of long handl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in 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68 cases LI Cheng 1, ZHANG Zhen-yu 1,ZHAO Shuo 2 (1.Jin Zhou Central Hospital,Jinzhou,Liaoning 121000,P.R.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Liaoning 121000,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urgical method of long handl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in 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Methods 】 Chose fr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0, 68 cases of 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used long handl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follow-up.Observe th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joint function Harris scores and complication.【Resluts 】Followed up 9 to 32 months, an average of 14 months, all patients who walk the earth weight after 7 days.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88 min, the bleeding on average was 380 mL, joint function is good accounted for 83.7%, not serious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 The long handl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in 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Key words: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arthroplasty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逐年升高[1]。因老年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传统保守治疗方式已被舍弃,手术治疗的优势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可,目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由于高龄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粗隆部骨折后骨量丢失严重 ,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率较高[2]。人工关节置换因术后无需骨折愈合即可早期离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系列并发症,可以作为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措施。 锦州市中心医院骨科于2007年1月-2012年1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现回顾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女38例,男30例;年龄75-89岁,平均年龄83岁。按改良Evans 骨折分型,Ⅱ型17例,Ⅲ型24例,IV 型27例。所有患者X 线片或骨密度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自行跌倒或滑倒59例,交通意外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0d,平均5.8 d。患者中伴心、脑血管疾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糖尿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并存2种以上内科疾病者1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得到了系统的内科评估与治疗。1.2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成功后健侧卧位,取标准髋关节外侧Watson-Jones 入路[3],切口长约8-12 cm。显露髋臼及股骨近端,于股骨颈中部截骨,取出股骨头。仔细观察大、小粗隆位置关系及解剖标志,如大粗隆相对完整可直接复位粗隆间骨折块,大粗隆粉碎严重时 可先插入小号髓腔锉协助复位,骨缺损处可以自切除的股骨头颈取骨移植。术中注意保留大、小粗隆骨块上软组织附着,大粗隆粉碎骨块尽量复位到原来位置以恢复外展肌肌力,多枚克斯针临时固定,钢丝捆扎重建股骨近端解剖结构,股骨颈再次截骨保留小粗隆上方1-1.5cm 股骨距。以复位后的小粗隆为解剖标志保持10-15°前倾角磨锉髓腔,植入骨水泥型加长柄双动股骨头,应避免骨水泥进入骨折块间隙影响骨折愈合。复位髋关节,关闭切口,常规放置胶管引流。1.3术后处理 麻醉清醒后即鼓励患者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1d 后坐起,平均7d 后扶助行器离床活动,离床活动前复查髋关节X 线片。常规静脉注射抗生素5-7d,24h 引流量少于50mL 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日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10 min, 平均 88 min; 出血量为 200-480 mL,平均 380 mL;平均输血3.5U 红细胞。住院期间无死亡及切口感染。术后 2 例发生肺内感染合并I 型呼衰,1 例新发脑梗塞,1 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经积极处理均治愈。 术后49 例获随访 9-32个月,平均 14 个月。术后无脱位、松动、肢体不等长等并发症。复查 X 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假体安置满意(图 1、2)。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优18 例,良 23 例,可 5 例,差3例,优良率 83.7%。长期随访中,1例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2例大粗隆骨块不愈合,5例跛行步态,行走时无明显疼痛。3 讨论 收稿日期:2012-10-19 (下转第26页) 短篇论著 ? ?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发表时间:2009-09-30T16:44:27.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4期供稿作者:徐卫国肖善富唐云德从先锐 [导读] 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山东单县东大医院骨科山东单县 250014)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035-03 【摘要】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我院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Ⅰ~Ⅴ型骨折77例,对术后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随访。结果 7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5~39个月)。骨折骨性愈合74例,平均愈合时间3.2个月(2~5个月),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3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疗效评定:优26例,良37例,可11例,差3例,优良率81.8%。结论 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 DHS 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由于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于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髋内翻畸形。DHS内固定已经成为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该方法具有固定牢靠,抗弯强度大,创伤小等优点[1]。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用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Ⅰ~Ⅴ型骨折77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7例患者,男21例,女56例;年龄61~90岁,平均76.3岁。左侧29例,右侧48例。跌倒摔伤67例,车祸伤4例,骑自行车摔伤6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25 例,Ⅲ型29例,Ⅳ型15例,Ⅴ型3例。来院时间为伤后2h~ 4d,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9d。合并糖尿病11例,高血压28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心肌缺血47例。 1.2 术前准备入院后均行下肢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由于老年人机体代偿功能下降,常合并一些内科病,因此,首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请麻醉科及内科会诊,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及手术耐受情况。对合并内科合并症的,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使指标控制在手术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风险。术前拍摄双侧髋关节正侧位片,充分了解骨折情况及骨质疏松情况,初步评估手术难度。术前备血400~800mL,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3 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平卧位,患侧臀部略垫高,在股骨近端作股外侧直切口,切口一般为8~12cm,C臂监视下牵引复位。对部分粉碎性骨折牵引复位困难的,要暴露粗隆前方及小转子部分,直视下复位。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后,在大粗隆下放置导引角度定位器,在C臂透视下,按135°颈干角顺股骨颈将导针钻入。当确定导针的位置及深度都满意后,测量导针外露部分,以选择长度合适的头钉。调节组合绞刀的长度,顺导针慢慢钻入,其深度与头钉长度相同。退出组合绞刀后,用丝锥攻丝,将选好的头钉拧入,其钉尖距股骨头关节面5~10mm。套入鹅颈钢板,调整钢板位置使之与外侧骨皮质完全贴合,用螺丝钉固定钢板,在头钉尾部拧入加压螺钉。对于Ⅱ型、Ⅲ型骨折,在头钉上方顺股骨颈方向再拧入一枚拉力螺钉,增加抗旋转能力。对于V型骨折,DHS不能在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骨折端相对不稳,则在大小转子间用钢丝捆扎,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冲洗切口,逐层缝合,加压包扎。 1.4 术后处理吸氧,心电监护,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强调术后镇痛,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康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和维生素等。术后12~24h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骨质疏松较重的病人,术后患肢穿“T”字鞋于外展中立位,并且每天补钙1200mg、VitD800IU和阿伦磷酸钠10mg。麻醉过后就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及踝泵练习,术后第2天可坐起活动,7天后逐步进行髋关节伸屈活动,避免内收和旋转活动。术后4~8周后患肢不负重扶双拐下地活动,8~12周开始部分负重,12周后根据X线片所示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患者弃拐时间。 2 结果 77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4d拆线,无一例切口感染。13例术后患肢肿胀,行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消肿等对症治疗,患肢肿胀消失。7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5~39个月)。骨折骨性愈合74例,平均愈合时间3.2个月(2~5个月),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3例。无退钉、断钉、断钢板病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疗效评定:优26例,良37例,可11例,差3例,优良率81.8%。术后1年有9例取出内固定,其余因高龄放弃二次手术。 3 讨论 3.1 手术病例的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获得骨折的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达到早期活动并早期恢复功能。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高龄患者,以往采用保守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不能早期活动,护理工作繁重,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便,增加社会负担。长期卧床带来的肺部、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做护理工作时造成骨折端移动所致的疼痛,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及加重的重要诱因。故保守治疗病死率高。目前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可获得骨折的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达到早期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稳定型骨折,手术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对于不稳定型的骨折,手术目的在于重建头颈干之间的解剖关系。DHS是AO/ASIF组织专门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而改进设计的内固定物。此钉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它通过髋螺钉和侧方套筒钢板将股骨头颈与股骨干固定为一体,髋螺钉可在套筒内作轴向移动,带动骨折块自近端向远端滑动使骨折线相互嵌插,同时可避免钉尖穿出股骨头,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内固定器械,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有学者认为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髓内固定系统如PFN或加长PFN等固定[2]。 3.2 并发症及预防 DHS内固定常见并发症有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头钉切割与退出股骨头颈、头钉折断、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髋内翻、骨不连等[3]。上述并发症均出现在DHS应用早期,随着对DHS认识的加深和手术技术的提高,这些并发症已明显减少。我们认为这与骨质量、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内固定位置密切相关。本组股骨头切割致髋内翻3例,1例为头钉在股骨头颈外上,加之患者骨质疏松、过早负重而穿出股骨头;2例为头钉相对较短,而穿出股骨颈。这3例均为我们早期手术所致,和操作不规范有关。我们认为预防这一类并发症,一是严格按手术规范操作,C臂透视示骨折复位和导针的位置满意方可安放内固定;二是头钉的理想位置在股骨头中心偏后下,靠近股骨距,钉尖位于股骨头软骨下5~10mm处。此处骨质致密,头钉不易穿出股骨头;三是对肥胖、骨质疏松患者不宜早期负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