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

粘度
粘度

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粘度法测定水溶性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姓名:王丹同组者姓名:陆亚红日期:2012年5月1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乌氏粘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粘度的实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3.测定高聚物---聚乙烯醇的平均分子量。

二、实验原理

聚合物稀溶液的粘度主要反映了液体分子之间因流动或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内摩擦阻力。内摩擦阻力与聚合物的结构、溶剂的性质、溶液的浓度及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它的数值越大,表明溶液的粘度越大。

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变化,一般采用下列的粘度量来描述。

1.相对粘度,又称粘度比,用ηr表示。

它是相同温度条件下,溶液粘度η与纯溶剂粘度η0之比,表示为:

ηr=η/η0(1)

相对粘度是一个无因次量,随着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对于低剪切速率下聚合物溶液,其值一般大于1。

2.增比粘度(粘度相对增量),用ηsp表示,是相对于溶剂来说,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

ηsp =(η-η0)/η0 =ηr –1(2)

3. 比浓粘度(粘数),对于高分子溶液,粘度相对增量往往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常用其与浓度c之比来表示溶液的粘度,称为比浓粘度或粘数,即:

ηsp/c = (ηr-1)/c(3)

粘数的因次是浓度的倒数,一般用 ml/g表示。

4.比浓对数粘度(对数粘度),其定义是相对粘度(粘度比)的自然对数与浓度之比,即:

( lnηr)/c = [ln(1+ηsp)]/c(4)

单位为浓度的倒数,常用 ml/g表示。

5.特性粘度(极限粘度),其定义为比浓粘度(粘数)ηsp/c或比浓对数粘度(对数粘度)lnηr/c在无限稀释时的外推值,用[η]表示,即:

[η] = lim(ηsp/c) = lim(lnηr/c)(5)

c→0c→0

[η] 称为特性粘度(或极限粘数),其值与浓度无关,量纲是浓度的倒数。

实验证明,对于给定聚合物,在给定的溶剂和温度下,[η]的数值仅有试样的分子量Mη所决定。[η]和 Mη的关系如下:

[η] =K Mηα(6)

上式称为Mark-Houwink方程。

式中:——扩张因子,与溶液中聚合物分子形态有关;

Mη——粘均分子量

(注:一些常用聚合物的K 、α值见附表1所示)

K 、α与温度、聚合物种类和溶剂性质有关,K值受温度影响明显,而α值主要取决于高分子线团在溶剂中舒展的程度,一般介于0.5~1.0之间。在一定温度时,对给定的聚合物-溶剂体系,一定的分子量范围内K 、α为常数,[η]只与分子量大小有关。K 、α值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到(见附表1),或采用几个标准试样又式(6)进行测定,标准试样的分子量有绝对方法(如渗透压法和光散射法)确定。

在一定温度下,聚合物溶液粘度对浓度有有一定的依赖关系,通常用哈金斯(Huggins)方程描述为:

ηsp/c =[η] – kˊ[η]2c(7)

或用克拉默(Kraemer)方程描述为:

(lnηr)/c =[η] –β[η]2c(8)

对于给定的聚合物,在给定的温度和溶剂时,kˊ、β应为常数,其中kˊ为哈金斯(Huggins)常数,它表示溶液中高分子间和高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

用,kˊ一般说来对分子量并不敏感。对于线形柔性链高分子良溶剂体系,kˊ=0.3 ~ 0.4,kˊ+β=0.5。外推可得到共同的截距[η],如图1所示,由式(7)和式(8)可得到一点法求[η]的方程:

[η] = (1/c)[2(ηsp-lnηr)]1/2(9)

由上可见,用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关键在于[η]的求得,最为方便的是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溶液的相对粘度(粘度比)。常用的粘度计为乌氏(Ubbelchde)粘度计(如图2所示),其特点是溶液的体积对测量没有影响,所以可以在粘度计内采取逐步稀释的方法得到不同浓度的溶液。

根据相对粘度(粘度比)定义

ηρt(1-B/At2)

ηr = ——=——————(10)

η0ρ0t0(1-B/At02)

式中,ρ、ρ0分别为溶液和溶剂的密度,因溶液很稀,ρ=ρ0;A和B为粘度计常数;t和t0分别为溶液和溶剂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即液面经过刻线a 和b所需时间。在恒温条件下,用同一支粘度计测定溶液和溶剂的流出时间,如果溶剂在该粘度计中的流出时间大于100秒,则动能校正项B/At2远小于1(有关动能校正,可参考有关资料),因此溶液的粘度比为

ηr=t/t0

试样溶液浓度一般在0.01g/ml以下,使ηr值在1.05~2.5之间较为适宜。最大不应超过3.0。

三、实验步骤

1. 调节恒温槽温度至30℃。

2. 配制聚合物溶液

准确称取100-500mg试样放入100ml清洁干燥的容量瓶中,倒入约80ml 甲苯,使之溶解,待试样完全溶解之后,放入已调节好的恒温槽中,溶量瓶也放入恒温槽中。再加溶剂至刻度,取出摇匀,用3号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到另一100ml容量瓶中,放入恒温槽恒温待用,容量瓶及玻璃砂芯漏斗,用后立即洗涤。玻璃砂芯漏斗要用含30%硝酸钠的硫酸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抽滤,烘干待用。

3. 洗涤粘度计

粘度计和待测液体的清洁是决定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若是新的粘度计应先用洗液洗,再用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三次,烘干待用。对已用过的温度计,则先用甲苯(溶剂)灌入粘度计中浸洗除去留在粘度计中的高分子,尤其是毛细管部分要反复用溶剂清洗,洗毕,倾去甲苯液(倒入回收瓶中),再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最后烘干。

4. 溶剂流出时间的测定

将清洁干燥的乌氏粘度计垂直放入恒温水槽内,使水面完全浸没小球。用移液管吸10ml甲苯,从A管注入E球中,于25℃恒温槽中恒温3分钟,然后进行测定。在C管套一乳胶管,用手捏住,使之不通气。在B 管用吸球将E球的溶剂吸起,经毛细管及F球吸入G球,然后先松开吸球,再松开C管橡皮管,让C管通大气,随即,被吸起的溶剂开始流回E球,此时操作者要集中精神,用眼睛水平地注视正在下降的液面,并用秒表准确地测出液面流经a线与b线之间所需的时间,并记录。重复上述操作三次,每次测定相差不大于0.2秒。取三次的平均值为t0,即为溶剂甲苯的流出时间。

5. 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

(1)测定t0后,将粘度计中的甲苯倒入回收瓶,并将粘度计烘干,用干净的移液管吸取已恒温好的被测溶液10ml,移入粘度计(注意尽量不

要将溶液沾在管壁上),恒温2分钟,按前面的步骤,测定溶液(浓度c1)的流出时间t1。

(2)用移液管加入5ml预先恒温好的甲苯,对上述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溶液浓度(c2)即为起始浓度c1的2/3。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浓度为c2的溶液的流出时间t2。与此相同,依次加入甲苯5ml、10ml、10ml,使溶液浓度成为起始浓度的1/2、1/2、1/4,分别测定其流出时间并记录之(注意每次加入纯试剂后,一定要混合均匀,且要等到恒温后再测定)

6. 粘度计洗涤

测量完毕后,取出粘度计,将溶液倒入回收瓶中,用溶剂反复清洗几次,烘干,并用热溶液装满,浸泡数小时后倒去洗液,再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烘干备用。

四、数据处理

1、数据记录

0.14

0.16

0.18

0.20

0.22

Y ηs p /c

X c

0.13

0.140.150.160.170.180.190.20Y l n ηr /c

X C

A1 =0.11078 A2= A=0.11692 A0=0.11385

[η]=A 平均/c0=0.11385/0.01g/mL=11.385

3.取30℃时的常数K 、α值,按式(1-6)计算出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K=1.25×10-2 cm3/g α=0.78

1/α=(11.385/(1.25×10-2 ))1/0.78=6224.896

M

η=([η]/K)

五、误差分析

实验过程中一些因素会影响ηsp /c或(lnηr)/c对c作图的线性,因此在测定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因素,并尽量减少其影响。

1.温度的波动可直接影响溶液粘度的测定,因此超级恒温水浴的控温精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2.测定过程中因微粒杂质局部堵塞毛细管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粘度计的垂直度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若粘度计倾斜在超级恒温水浴中会造成液位差变化,引起测量误差,同时使液体流经时间t变大。

4.配制的溶液是否完全溶解会影响溶液起始浓度,而导致结果偏低。

六、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要求较高,计时误差比较大,所以重复实验比较多,每组基本做了多次平行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为作图方便,以相对浓度作图,实验结果较满意。

聚丙烯酰胺特性黏度的测定及分子量计算

聚丙烯酰胺特性黏度的测定及分子量计算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12005.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用特性黏度法测定;水解度用中和法测定;残余单体的含量大于0.01%吋用气相或液相色谱法测定.大于0.5%时用溴化法测定。 (1)特性黏度的测定及分子量计算 ①测定原理:按规定条件制备浓度为0.0005-0.OOlg/mL的试样溶液,该溶液以氯化钠溶液为溶.c(NaCl)=1.00mol/L。用气承液柱式乌式毛细管黏度计分别测定溶液和溶剂的流经时间.根据测得值计算特性黏度。本方法适用于不同聚合方法制备的粉状和胶状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阴离子型聚内烯酰胺。 ②仪器 a、玻璃毛细管黏度计:采用GB1632规定的稀释型乌氏毛细管黏度计,如图4.73所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技术要求如下: i、应使浓度为lmol/L的氯化钠水溶液在30°下的流经时间在 100-130s范围内; ii、型号为4-0.55和4-0.57,其中4表示定量球6的容积(单位mL).0.55和0.57表示毛细管内径(单位mm)。 b、恒温水浴:控温精度士0.05°C。 c、秒表:分度值0.Is。 d、分析天平:感量0.OOOlg。 e、容量瓶:容积25mL、50mL、100mL、200m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厂家 f、移液管:容积5mL、10mL、50mL? g、具塞锥形瓶:容积250mL。 h、玻璃砂芯漏斗:G-2型。 i、烧杯:容积lOOmL。

j、量筒:容积50mL。 k、注射器、乳胶管洗耳球等。 ③试剂和溶液:本分析方法所用的试剂和水,均为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a、氯化钠溶液:将氣化钠用蒸馏水配制成c(NaCl)=l.OOmol/L和 c(NaCl)=2.OOmol/L的溶液。 b、铬酸洗液。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厂家 ④试样溶液的配制 a、粉状聚丙烯酰胺:在lOOmL容量瓶中称人0.05-0.lg均匀的粉状试样,准确至0.OOOlg。加人约48mL的蒸馏水,经常摇动容量瓶。待试样溶解后,用移液管准确加人50mL浓度2.00mol/L的氯化钠溶液,放在(30±0.05)°C水浴中。恒温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于燥的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即得试样浓度约 0.0005-0.001g/mL 且氯化钠浓度为l.OOmol/L的试样溶液,放在恒温水浴中备用。 b、胶状聚丙烯酰胺:在已准确称量的lOOmL烧杯中,称人固含量为8%-30%的胶状试样0.66-1.25g.精确至0. OOOlg。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后,转移入200mL容量瓶中。加人lOOmL浓度为2.00mol/L 的氯化钠溶液.放在恒温水浴中。恒温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千燥的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即得试样浓度约为0. 0005-0.001g/mL,且氯化钠浓度1.00mol/L的试样溶液,放在恒温水浴中备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厂家

粘度及换算表

粘度及换算表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燃油粘度及换算表 粘度(VISCOSITY)是油品流动性的一种表征,它反映了液体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强弱,作用强(粘度大),流动难。石蜡基型原油含烷烃成份较多,分子间力的作用相对较小,粘度较低,环烷基原油含脂环、芳香烃较多,粘度一般较大。但需注意的是油品的流动性并非单决定于粘度,它还与油品的倾点(或凝点)有关。 流体的粘度明显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压力也有一定影响,但一般可忽略不计),这种影响也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实施的:通常的概念是温度升高流体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拉远,相互作用减弱,粘度下降;温度降低,流体体积缩小,分子间距离缩短,相互作用加强,粘度上升。由于粘度与温度关系密切,因此任何粘度数据都需注明测定时的温度。通常在低温区域温度对粘度的效应尤其显著。 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因其测定的准确度较上述诸法均高,且样品用量少,测定迅速。各种粘度间的换算通常可通过已预先制好的转换表查得近似值。 粘度对于各种油品都是一重要参数。内燃机及喷气发动机燃料的汽化性能、锅炉用燃料雾化的好坏均直接与各油品的粘度相关,而油品的输送性能亦与粘度有密切关系。由于粘度在油品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重要性,因此不少油

实验二--乌氏粘度计测定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实验二--乌氏粘度计测定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实验二乌氏粘度计测定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一、实验目的 粘度法是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相对方法,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因而在聚合物的生产和研究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子量是表征化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但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一般在103~107之间,所以通常所测高聚物的分子量是平均分子量。测定高聚分子量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 高聚物在稀溶液中的粘度,主要反映了液体在流动时存在着内摩擦。在测高聚物溶液粘度求分子量时,常用到下面一些名词。 如果高聚物分子的分子量愈大,则它与溶剂间的接触表面也愈大,摩擦就大,表现出的特性粘度也大。特性粘度和分子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 式中,M 为粘均分子量;K为比例常数;alpha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参数。K和alpha值与温度、聚合物、溶剂性质有关,也和分子量大小有关。K 值受温度的影响较明显,而alpha值主要取决于高分子线团在某温度下,某溶剂中舒展的程度,其数值解与0.5~1 之间。K 与alpha 的数值可通过其他绝对方法确定,例如渗透压法、光散射法等,从粘度法只能测定[η]。 在无限稀释条件下 因此我们获得[η]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以ηsp/C对C 作图,外推到C→0 的截距值;另一种是以lnηr/C对C作图,也外推到C→0 的截距,两根线会合于一点。方程为:

测定粘度的方法主要有毛细管法、转筒法和落球法。在测定高聚物分子的特性粘度时,以毛细管流出发的粘度计最为方便若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中,因重力作用流出时,可通过泊肃叶公式计算粘度。 (m=1)。 对于某一只指定的粘度计而言,(4)可以写成下式 省略忽略相关值,可写成: 式中,t 为溶液的流出时间;t0为纯溶剂的流出时间。 可以通过溶剂和溶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从(6)式求得ηr,再由图求得[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主要仪器:恒温玻璃水浴(包括电加热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感 温元件和温度控制仪)、三管乌式粘度计、秒表、洗 耳球、 250ml 三角烧瓶、20ml移液管、40 ml砂芯 漏斗 主要原料:溶剂(分析纯)和聚合物自选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 试样准备: 按溶剂选择原则选择待测高聚物的溶剂。从手册查所选高聚物/溶剂对在特定温度下Mark-Houwink方程中的K和α值。 预先在容量瓶内配制精确体积的溶液。浓度选择要使溶液和纯溶剂流经乌氏粘度计上两刻度线之间C球的时间比约为1.2~2.0。 2. 温度调节:

流体的粘度

R B Bird, W E Stewart, E N Lightfoot. Transport Phenomena (2e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2 (中译本:传递现象,戴干策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分子相互作用势能 关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对非极性分子,有一个相当准确的经验式,即Lennard-Jones 势能 ??????? ???? ??-??? ??=6124)(r r r σσε? 其中σ为分子的特征直径,或称为碰撞直径,ε是特征能量,实际上是成对分子之间的最大吸引能。许多物质的参数σ和ε可以实验手册中查到,或用下式估算 c 77.0kT =ε,()31c c 81023.5p T ?=σ 其中的c T 和c p 分别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强。(原文是()3 1c c 44.2p T =σ,σ的单位是m 1010-,c p 的单位是atm ,P22)。 牛顿粘性定律与粘度的定义 y v x yx d d μτ-= 式中yx τ表示作用在垂直于y 方向的单位面积上x 方向的力。式中的比例系数μ是流体的特性,定义为粘度,单位是s Pa ?。通常用粘度除以流体的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ρ μν= 称为运动粘度,单位是-12s m ?。 广义牛顿粘性定律 作用在流体中任意一个表面上的力(应力)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与热力学压强有关,另一部分与粘性力有关。无论流体静止或运动,压力都将存在,而且总是垂直于外表面。粘性力只在流体内部存在速度梯度时才存在,通常与表面有一定的角度。 ij ij ij p τδπ+= 式中i 和j 分别表示x 、y 和z 三个方向,ij π表示垂直于i 方向的单位面积上j 方向的力,或者说在正i 方向的j 方向的动量通量,ij δ是Kronecker Delta 函数,ii ii p τπ+=称为正应力,ij ij τπ=称为剪切应力。τ称为粘性应力张量,π称为分子应力张量。 ij z y x j i i j ij z v y v x v x v x v δκμμτ???? ????+??+????? ??-+???? ????+??-=3 2 []δv v v τ)(32)(???? ? ??-+?+?-=+κμμ 上两式分别表示广义牛顿粘性定律的分量式和张量式,ji ij ττ=,常数()κμ-3/2来自于约定。κ称为膨胀粘度,对理想单原子气体0=κ,对不可压缩液体0=??v ,κ亦消失。 (组合动量通量等于分子动量通量与对流动量通量的和:vv τδvv πρρ++=+p ) 粘度的性质 低密度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液体的粘度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气体中,

动力粘度&特性粘度

动力粘度&特性粘度 动力粘度 定义:面积各为1m2并相距1m的两层流体,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单位:N?s/㎡(牛顿秒每米方)既Pa?S(帕?秒)。度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记为μ。 粘度数值上等于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所受的剪应力。速度梯度也表示流体运动中的角变形率,故粘度也表示剪应力与角变形率之间比值关系。按国际单位制,粘度的单位为帕·秒。有时也用泊或厘泊(1泊=10-1帕·秒,1厘泊=10-2泊)。粘度是流体的一种属性,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同种流体的粘度显著地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强几乎无关。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液体则减小。粘度可通过实验求得,也可用粘度计测量。在流体力学的许多公式中,粘度常与密度ρ以μ/ρ的组合形式出现,故定义v=μ/ρ,由于v的单位米2/秒中只有运动学单位,故称运动粘度。 对于牛顿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为常数,称为牛顿粘度,对于非牛顿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随剪切应力而变化,所得的粘度称在相应剪切应力下的“表观粘度”,塑料属于后一种情况。 测定仪器:旋转流变仪、毛细管流变仪 特性粘度 定义:高聚物溶液的浓度较稀时,其相对粘度的对数值与高聚物溶液质量浓度的比值,即为该高聚物的特性粘度。特性粘度(intrinsic viscosity )的定义是当高聚物溶液浓度趋于零时的“比浓粘度”(ηsp/c)或比浓对数相对粘度(lnηr/c ),即:limc→0 ηsp/c=l nηr/c=[η] 特性粘度的量值取决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溶液的温度和溶剂的特性,当温度和溶剂一定时,对于同种高聚物而言,其特性粘数就仅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因此,如果能建立相对分子质量与特性粘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就可以通过特性粘数的测定得到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当溶剂和温度一定时,分子结构相同的高聚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与特性粘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Mark-Houwinkxw 方程来确定,即:[η]=kM a 测定仪器:乌氏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

涂料的黏度讲课教案

涂料的黏度

精品文档 涂料的黏度 简介: 涂料的黏度对涂装性能有主要影响,是喷涂等许多涂装方法的重要工艺控制参数。 在喷涂工艺中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黏度的涂料。因为黏度过大的涂料不易雾化,会造成干喷、橘皮、针孔等漆膜弊病。而黏度过低,喷出量虽然加大,但易产生流挂等弊病。而且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涂料的其它性能。 液体的黏度是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由于其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的能力,及液体流动的阻力,用它可以说明液体粘稠性的大小。黏度值越大,液体的粘稠性越大,液体在发生流动时受到的内部阻力越大。 与黏度有关的名词概念: ? 牛顿型与非牛顿型流体 ①牛顿型流体 如果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流体在剪切力作用下发生流动时,它的流动速率是随外力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的,但它的黏度始终保持不变,这种流体称为牛顿型流体。涂料工业中使用的水、有机溶剂、溶剂型清漆、低黏度色漆(如硝酸纤维素漆)都属于牛顿型流体。 ②非牛顿型流体 如果流体在剪切力作用下发生流动时,它的黏度是发生改变的,则称为非牛顿型流体。具体又可分几种不同情况,如受到外力作用即发生流动而且随着外力(剪切力)增加,它的黏度是降低的,称为假塑性流体,而如果黏度是增加的,则称为胀流型流体。如果施加较小的剪切力时,它并不发生流动,只有当所加的剪切力超过一定值(把这个值称为屈服点)才开始发生流动,并且随着剪切力增加黏度下降的称为塑性流体。涂料工业中使用的大多数色漆属于非流动型流体,其中许多涂料属于假塑性流体。由于通过剪切剪切搅拌可使它们的黏度降低,所以在喷涂工艺中经常通过搅拌的方法来降低这类涂料的黏度。具有假塑性的涂料在储存时黏度大而不易分层或沉淀,喷涂时由于剪切力的作用黏度变小,有利于雾化和流平,而在形成涂膜的时候,由于剪切力解除,黏度又急剧增加而抑制了涂膜的流挂,十分有利于喷涂施工。而乳胶漆和水性漆属于胀流型流体,越搅动它的黏度就会越高,为防止它的黏度增高而不利于施工,要尽量避免搅动,也尽量不使用泵打,不然会越打黏度越高,有时甚至会凝固而堵塞管路和喷嘴。由于喷枪也是一个产生剪切力的来源,为防止造成涂料黏度变化,应尽量减少扣动枪机的次数。在涂料输送过程采用压力容器而不采用增压泵与喷枪连接,输送涂料的管路尽量做到内径大、长度短,在必要时采用不锈钢制造的管件。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避免剪切力作用造成涂料黏度的变化。 ? 触变性 把流体在受到外力剪切作用时黏度会降低,而剪切作用消失后,又能很快恢复到原来的黏度的性质称为触变性。涂料是具有触变性的,而且有触变性的涂料更有利于施工。研究表明,流体具有触变性往往与它的分子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在静置状态下,由于分子间有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呈高黏度状态,在搅动等剪切力作用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被破坏或削弱,表现为黏度降低,在停止搅动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恢复,又表现为高黏度。具有良好触变性的涂料更适合喷涂施工。一方面它在储存过程中不易发生沉淀、分层变质,另一方面在喷涂过程中已经搅拌黏度降低,就很容易发生流动和雾化,而喷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 特性黏度检测公式

聚乳酸分子量检测公式一、PL PD特性粘度、分子量测试公式 ==-1 Iv=式中: ηr——相对黏度,无量纲; t ——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 t0 ——溶剂的流出时间,s; 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 Iv ——特性黏度,dL/g; C ——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分子量计算公式:Mv0.73=[Iv]/(5.45×10-4)。二、PDL特性粘度、分子量测试公式 ==-1 Iv=式中: ηr——相对黏度,无量纲; t ——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 t0 ——溶剂的流出时间,s;

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 Iv ——特性黏度,dL/g; C ——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分子量计算公式:Mv0.77=[Iv]/(2.21×10-4)。 三、PCL特性粘度、分子量测试公式 特性粘度测试(0.4万~81万)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乌氏粘度计法,称量25±0.5mg的产品,放入到25ml容量瓶中,配成氯仿溶液,过滤后测 试。溶剂为CHCl3,水浴温度30℃,一点法得特性粘度[η]。= =-1 Iv=式中:ηr——相对黏度,无量纲;t——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t0——溶剂的流出时间,s;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Iv——特性黏度,dL/g;C——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结果计算: 质量(mg)T0(S)(S)IV(dL/g)Mv(万)平均: ==-1 Iv= 式中: ηr——相对黏度,无量纲; t ——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 t ——溶剂的流出时间,s; 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 Iv ——特性黏度,dL/g; C ——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分子量计算公式:Mv0.828=[Iv]/(1.298×10-4)。

粘度和使用温度参数指征

TABLE 6. LOWEST ON-WING VISCOSITY VALUES FOR DE/ANTI-ICING FLUIDS (See Page 3 for Table 6 Notes)

(See Page 3 for Table 6 Notes)

(Table 6 Notes) NOTES 1 Significance of this Table: The viscosity values in this table are those of the fluids provided by the manufacturers for holdover time testing. For the holdover time guidelines to be valid, the viscosity of the fluid on the wing shall not be lower than that listed in this table. The user should periodically ensure that the viscosity value of a fluid sample taken from the wing surface is not lower than that listed. 2 The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port (AIR) 9968 viscosity method should only be used for field verification and auditing purposes; when in doubt as to which method is appropriate, use the manufacturer method. Viscosity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indicated as letters (in parentheses) beside each viscosity value. Details of each measurement method are shown in the table below. The exact measurement method (spindle, container, fluid volume, temperature, speed, duration) must be used to compare the viscosity of a sample to a viscosity given in this table. 3 Measurements using the AIR 9968 method do not provide stable, reliable results. Use the manufacturer method to evaluate the viscosity of this fluid. Method Brookfield Spindle Container Fluid Volume Temp. Speed Duration a LV1 (with guard leg) 600 mL low form (Griffin) beaker 575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b LV1 (with guard leg) 600 mL low form (Griffin) beaker 575 mL* 20°C 0.3 rpm 33 minutes 20 seconds c LV2-disc (with guard leg) 600 mL low form (Griffin) beaker 425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d LV2-disc (with guard leg) 250 mL tall form (Berzelius) beaker 200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dd LV2-disc (with guard leg) 200 mL tall form (Berzelius) beaker 155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e LV2-disc (with guard leg) 150 mL tall form (Berzelius) beaker 135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f SC4-34/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10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g SC4-34/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10 mL 20°C 0.3 rpm 15 minutes 0 seconds h SC4-34/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10 mL 20°C 0.3 rpm 30 minutes 0 seconds i SC4-31/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10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j SC4-31/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10 mL 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k SC4-31/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9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l SC4-31/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9 mL 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m LV0 UL adapter 16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n LV1 big sample adapter 50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o LV1 big sample adapter 55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p LV2-disc big sample adapter 60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If necessary, adjust fluid volume to ensure fluid is level with notch on the spindle shaft

粘度流体特性与流动特性

牛顿液体的流动特性与流体特性 流动特性 在涂料领域,以及生产液体或非固体材料的许多其他工业中,新兴快速发展的市场和需求已经导致新的创新产品的发展。 因此,这些产品目前很多都采用了复杂配方的原料和工艺生产,使品质越来越好。鉴于此,在需要考虑的许多重要材料特性当中,粘度的控制变得更加复杂。 为满足这一严格的生产要求和连续取得这样的高性能产品,在研发、生产和质量管理使用高度精确的测试技术是绝对必要的。所以,粘度检测的需求催生了粘度杯等产品的诞生,而由于粘度杯的价格相对于粘度计仪器便宜许多,所以许多粘度检测都使用粘度杯进行。 流体特性 在流变科学方面,粘度测量在理解材料的流动特性及其对一些外加应力的反应起了关键作用。参考基本的牛顿模型,当剪切力作用于一个流体时,流体发生变形,因此材料层根据与所加力有关的速度梯级发生移动。因此,粘度就是剪切力与剪切速度的关系,这取决于产品的性质。 符合牛顿力学性质与不符合牛顿力学性质的流体“牛顿”的产品的粘度,例如水和某些油,在给定的温度下是恒定的,不管是否施加了剪切力,而“不符合牛顿力学性质”的产品在施加的剪切力发生变化时由显示其粘度发生变化。 这一属性可在变形造成粘度降低的地方导致稀释效应,或相应地在粘度增加的地方厚度也增加。

因为某些产品是依靠剪切力的,当处理粘度测量时须考虑流体特性。SHEEN粘度杯是专门设计来检测此类流体的,而且经过不断改良,SHEEN粘度杯比一般国产粘度杯要精准耐用。 触变性和抗流变性实际上,大多数现代涂料系统或类似产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显示与剪切作用有关的粘度下降,这一特性通常是期望具有的,例如当摇晃、应用或喷射这些材料的时候。 缺乏对这一特性的控制可引起不良的效应,例如性能不一致,平整度不良或下陷。 通常遇到的依靠剪切的流体包括假塑性,塑性或触变行为。 在改变剪切后一段时期,根据他们的最初溶胶凝胶外形,很多产品的结构性能把他们的粘度降低到不同的平衡值,并在剪切行为停止时,恢复到它们原先的值。当施加足够的力时,一些其他产品可超出它们的屈服值流动。 相反对于抗流变效应,该效应在剪切作用下显示粘度增加,这一性质偶尔应用于一些工艺程序中,例如磨碎,或分散。 本文来自南北潮仪器商城

流量测量中常用的流体参数

流量测量中常用的流体参数 对工业管道流体流动规律的研究、流量测量计算以及仪表选型时,都要遇到一系列反映流体属性和流动状态的物理参数.这些参数,常用的有流体的密度、粘度、绝热指数(等熵指数)、体积压缩系数以及雷诺数、流速比(马赫数)等;这些物理参数都与温度.压力密切相关。流量测量的一次元件的设计以及二次仪表的校验,都是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实际工况超过设计规定的范围,即需作相应的修正。 一、流体的密度 流体的密度( )是流体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表示单位体积内流体的质量。在一 般工业生产中,流体通常可视为均匀流体,流体的密度可由其质量和体积之商求出: = (1-2) 式中 m——流体的质量,kg; V——质量为m的流体所占的体积,m3 密度的单位换算见表1—3。

各种流体的密度都随温度、压力改变而变化.在低压及常温下,压力变化对液体密度的影响很小,所以工程计算上往往可将液体视为不可压缩流体,即可不考虑压力变化的影响.但这只是一种近似计算。而气体,温度、压力变化对其密度的影响较大,所以表示气体密度时,必须严格说明其所处的压力、温度状况. 工业测量中,有时还用“比容”这一参数。比容数是密度数的倒数,单位为m3/kg。 二、流体的粘度 流体的粘度是表示流体内摩擦力的一个参数。各种流体的粘度不同,表示流动时的阻力各异。粘度也是温度、压力的函数.一般说来,温度上升,液体的粘度就下降,气体的粘度则上升.在工程计算上液体的粘度,只需考虑温度对它的影响,仅在压力很高的情况下才需考虑压力的影响。水蒸气及气体的粘度与 压力、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表征流体的粘度,通常采用动力粘度( )和运动粘度(v),有时也采用恩氏粘度(°E). 流体动力粘度的意义是,当该流体的速度梯度等于l时,接触液层间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流体的动力粘度也可理解为两个相距1m、面积各为1m2的流体层以相对速度1m/s移动时相互间的作用力,即

几种粘度的定义与区别

特性粘度(dL/g): 定义为当高分子溶液浓度趋于零时的比浓粘度。即表示单个分子对溶液粘度的贡献,是反映高分子特性的粘度,其值不随浓度而变。常以[η]表示。由于特性粘度与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存在着定量的关系,所以常用[η]的数值来求取相对分子质量,或作为分子量的量度。 定义:高聚物溶液的浓度较稀时,其相对粘度的对数值与高聚物溶液质量浓度的比值,即为该高聚物的特性粘度。特性粘度的定义是当高聚物溶液浓度趋于零时的“比浓粘度”(ηsp/c)或比浓对数相对粘度(lnηr/c ),即:limc→0 ηsp/c=lnηr/c=[η] 特性粘度的量值取决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溶液的温度和溶剂的特性,当温度和溶剂一定时,对于同种高聚物而言,其特性粘数就仅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因此,如果能建立相对分子质量与特性粘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就可以通过特性粘数的测定得到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当溶剂和温度一定时,分子结构相同的高聚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与特性粘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Mark-Houwinkxw 方程来确定,即:[η]=kM a 测定仪器:乌氏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 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1、动力粘度Pa?S(帕?秒) 定义:面积各为1m2并相距1m的两层流体,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单位:N?s/㎡(牛顿秒每米方)既Pa?S(帕?秒)。度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记为μ。 粘度数值上等于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所受的剪应力。速度梯度也表示流体运动中的角变形率,故粘度也表示剪应力与角变形率之间比值关系。按国际单位制,粘度的单位为Pa?S(帕?秒)。有时也用泊或厘泊(1泊=10-1帕·秒,1厘泊=10-2泊)。粘度是流体的一种属性,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同种流体的粘度显著地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强几乎无关。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液体则减小。粘度可通过实验求得,也可用粘度计测量。 对于牛顿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为常数,称为牛顿粘度,对于非牛顿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随剪切应力而变化,所得的粘度称在相应剪切应力下的“表观粘度”,塑料属于后一种情况。 测定仪器:旋转流变仪、毛细管流变仪 2、运动粘度m2/s 在流体力学的许多公式中,粘度常与密度ρ以μ/ρ的组合形式出现,故定义v=μ/ρ,由于v 的单位m2/s中只有运动学单位,故称运动粘度。 3、恩氏粘度 我国的国家标准为石油产品恩氏粘度测定法GB/T266-88。这是一种过去常用的相对粘度,其定义是在规定温度下,200ml液体流经恩氏粘度计所需时间(s),与同体积的蒸馏水在20℃事流经恩氏粘度计所需时间(s)之比称为恩氏粘度。 4、雷氏粘度 此粘度主要在英国和日本沿用。其定义是以50ml试油在规定温度60℃或98.9℃下流过雷氏粘度计所需时间,单位为秒。 5、赛氏通用粘度 美国多习惯用这种粘度单位,其定义是在某规定温度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60ml液体所需时间,单位为秒。美国标准方法为ASTM D88

粘度对照表

黏度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黏度 英文名称: viscosity 其他名称:

黏性系数 定义1: 表征液体抵抗剪切变形特性的物理量。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 ;通论(二级学科) 定义2: 液体,拟液体或拟固体物质抗流动的体积特性,即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流动内阻力。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摩擦学(二级学科) ;润滑(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黏度 黏度 Viscosity,也写作粘度。将两块面积为1m2的板浸于液体中,两板距离为1米,若加1 N的切应力,使两板之间的相对速率为1m/s,则此液体的粘度为。将流动着的液体看作许多相互平行移动的液层,各层速度不同,形成速度梯度(dv/dx),这是流动的基本特征。由于速度梯度的存在,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较快液层的流动,因此,液体产生运动阻力。为使液层维持一定的速度梯度运动,必须对液层施加一个与阻力相反的反向力。 目录[隐藏] 主要参数 测定方法 总结 [编辑本段] 主要参数 在单位液层面积上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切应力τ(N/m2)。 切变速率(D) D=d v /d x (S-1) 切应力与切变速率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基本参数 牛顿以图4-1的模式来定义流体的粘度。两不同平面但平行的流体,拥有相同的面积”A”,相隔距离”dx”,且以不同流速”V1”和”V2”往相同方向流动,牛顿假设保持此不同流速的力量正比于流体的相对速度或速度梯度,即:

τ= ηdv/dx =ηD(牛顿公式)其中η与材料性质有关,我们称为“粘度”。 牛顿流体:符合牛顿公式的流体。粘度只与温度有关,与切变速率无关,τ与D为正比关系。 非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公式τ/D=f(D),以ηa表示一定(τ/D)下的粘度,称表观粘度。 [编辑本段] 测定方法 粘度测定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三种测定方法。 (1)动力粘度:ηt是二液体层相距1厘米,其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对移动速度为1厘米/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克/里米·秒。1克/厘米·秒=1泊一般: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泊来表示。 (2)运动粘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 1cst=1mm2/s)。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3)条件粘度:指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各国通常用的条件粘度有以下三种: ①恩氏粘度又叫思格勒(Engler)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50℃、80℃、100℃)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试样所需的时间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要的时间(秒)之比。温度tº时,恩氏粘度用符号Et表示,恩氏粘度的单位为条件度。 ②赛氏粘度,即赛波特(sagbolt)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100&o rdm;F、F210ºF或122ºF等)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单位。赛氏粘度又分为赛氏通用粘度和赛氏重油粘度(或赛氏弗罗(Furol)粘度)两种。 ③雷氏粘度即雷德乌德(Redwood)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为单位。雷氏粘度又分为雷氏1号(Rt表示)和雷氏2号(用RAt表示)两种。 [编辑本段] 总结 上述三种条件粘度测定法,在欧美各国常用,我国除采用恩氏粘度计测定深色润滑油及残渣油外,其余两种粘度计很少使用。三种条件粘度表示方法和单位各不相同,

润滑油的粘度参数

润滑油的粘度参数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618738885.html,/tech/11595.html 润滑油的粘度参数 物质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叫粘度,为了防止运动零件间接触面磨损,润滑油必须有足够的粘度,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它是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但润滑油的粘度不得高于影响发动机启动的程度,绝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其粘度来分牌号的,粘度是各种设备选油的主要依据。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我国常用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表示油品的粘度。测定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为GB/T 265,即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就是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国外相应测定油品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45、德国的DIN 51562和日本的JIS K2283等。 某些油品,如液力传动液、车用齿轮油等低温粘度通常用布氏粘度计法来测定。我国的GB/T 11145、美国的ASTM D2983和德国的DIN 51398等标准方法。 使用粘度过大的润滑油会增加机件的磨损,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粘度的润滑油品,可以保证机械设备正 常、可靠地工作。通常,低速高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大的油品,以保证足够的油膜厚度和正常润滑;高速低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小的油品,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的起动和运转力矩,发动机润滑油粘度过大,流动缓慢、上流慢、油压虽高,但润滑油通过量不多,不能及时补充到摩擦表面,在持续运转条件下产生的摩擦最小。由于润滑油循环速度慢,通过润滑油滤清器的次数就少,难以及时将磨损下来的金属末屑、炭粒、尘埃从摩擦表面中清洗出去。运行中由于润滑油粘度大,机件摩擦表面间的摩擦力增大,为克服增大的摩擦力,要多消耗燃料,同时也降低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润滑油粘度大,油的循环速度也就慢,其冷却与散热效果就差,易使发动机过热。温升小以便在各种运转温度下,都能在运动零件间形成油膜。 因此,不要使用粘度过大的发动机润滑油,更不能认为粘度越大越好。在保证润滑的条件下,根据使用时 的气温范围,尽可能选用粘度小的润滑油。但对磨损已比较严重、间隙已比较大的发动机,可适当选用粘度稍大的润滑油。 粘度是评定润滑油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理化性能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618738885.html,/tech/11595.html 页面 1 / 1

粘度测试标准大全

GB 265-1988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pdf GB-T 10247-1988 粘度测试方法.pdf GB-T 11137-1989 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pdf GB-T 11145-1989 车用流体润滑剂低温粘度测定法(勃罗克费尔特粘度计法).pdf GB-T 11409.8-1989 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粘度的测定方法(旋转粘度计法).pdf GB-T 11543-1989 表面活性剂中、高粘度乳液的特性测试及其乳化能力的评定方法.pdf GB-T 12004.3-1989 聚氯乙烯增塑糊表观粘度测定方法.pdf GB/T 21989-2008塑料聚氯乙烯糊用Severs流变仪测定表观黏度 GB-T 12005.10-1992 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测定粘度法.pdf GB-T 12008.8-1992聚醚多元醇的粘度测定.pdf GB-T 12009.3-1989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粘度测定方法.pdf GB-T 12010.3-1989 聚乙烯醇树脂粘度测定方法.pdf GB-T 12029.2-1989 洗涤剂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粘度的测定.pdf GB-T 12098-1989 淀粉粘度测定方法.pdf GB-T 1232.1-2000 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1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pdf

GB-T 1233-1992 橡胶胶料初期硫化特性的测定门尼粘度计法.pdf GB-T 13217.4-1991 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粘度检验.pdf GB-T 14074.3-1993 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粘度测定法.pdf GB-T 14235.8-1993 熔模铸造模料粘度测定方法.pdf GB-T 14490-1993 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测定法粘度仪法.pdf GB-T 14797.2-1993 浓缩天然胶乳硫化胶乳粘度的测定.pdf GB-T 14906-1994 内燃机油粘度分类.pdf GB-T 15357-1994 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旋转粘度计测定液体产品的粘度.pdf GB-T 1660-1982增塑剂运动粘度的测定(品氏法) .pdf GB-T 1661-1982 增塑剂运动粘度的测定(恩氏法) .pdf GB-T 1723-1993 涂料粘度测定法.pdf GB-T 17282-1998根据运动粘度确定石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pdf GB-T 17473.5-1998 厚膜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粘度测定.pdf GB-T 17477-1998 驱动桥和手动变速器润滑剂粘度分类.pdf GB-T 1841-1980 聚烯烃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pdf GB-T 1995-1998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pdf

丙烯物性参数

丙稀丙稀物性参数物性参数物性参数 (1) (1) 常规性质常规性质常规性质 中文名: 丙稀 英文名: PROPYLENE CAS 号: 115071 化学式: C3H6 结构简式: 所属族: 1-炔烃 分子量: 42.0806 kg/kmol 熔点: 87.89 K 沸点: 225.46 K 临界压力: 4665.003 kPa 临界温度: 365.57 K 临界体积: 1.884E-04 m3/mol 偏心因子: 0.13982 临界压缩因子: 0.289 偶极距: 0.36575 debye 标准焓: 19.7099872 kJ/mol 标准自由焓: 62.14997 kJ/mol 绝对熵: .2666 kJ/mol/K 熔化焓: 未知 kJ/mol 溶解参数: 6.43 (cal/cm3)1/2 折光率: 1.3625 等张比容: 140.014 (2) (2) 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压 系数(Y 单位:Pa) 使用温度范围:87.89 - 365.57K A= 57.263 B=-3382.4 C=-5.7707 D= .000010431 E= 2 (3) (3) 液体热容液体热容液体热容

系数(Y 单位:J/kmol/K) 使用温度范围:87.89 - 298.15K A= 117200 B=-386.32 C= 1.2348 D= 0 E= 0 (4) (4) 理想气体比热容理想气体比热容理想气体比热容 系数(Y 单位:J/mol/K) 使用温度范围:130 - 1500K A= 43390 B= 152000 C= 1425 D= 78600 E= 623.9 (5) (5) 液体粘度液体粘度液体粘度 系数(Y 单位:Pa·s) 使用温度范围:87.89 - 320K A=-9.1477 B= 500.87 C=-.31745 D= 0 E= 0

特性粘度的测试

实验二乌氏粘度计测定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一、实验目的 粘度法是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相对方法,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因而在聚合物的生产和研究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子量是表征化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但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一般在103~107之间,所以通常所测高聚物的分子量是平均分子量。测定高聚分子量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 高聚物在稀溶液中的粘度,主要反映了液体在流动时存在着内摩擦。在测高聚物溶液粘度求分子量时,常用到下面一些名词。 如果高聚物分子的分子量愈大,则它与溶剂间的接触表面也愈大,摩擦就大,表现出的特性粘度也大。特性粘度和分子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式中,M 为粘均分子量;K为比例常数;alpha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参数。K 和alpha值与温度、聚合物、溶剂性质有关,也和分子量大小有关。K 值受温度的影响较明显,而alpha值主要取决于高分子线团在某温度下,某溶剂中舒展的程度,其数值解与0.5~1 之间。K 与alpha 的数值可通过其他绝对方法确定,例如渗透压法、光散射法等,从粘度法只能测定[η]。 在无限稀释条件下 因此我们获得[η]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以ηsp/C对C 作图,外推到C→0 的截距值;另一种是以lnηr/C对C作图,也外推到C→0 的截距,两根线会合于一点。方程为: 测定粘度的方法主要有毛细管法、转筒法和落球法。在测定高聚物分子的特性粘度时,以毛细管流出发的粘度计最为方便若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中,因重力作用流出时,可通过泊肃叶公式计算粘度。 (m=1)。 对于某一只指定的粘度计而言,(4)可以写成下式 省略忽略相关值,可写成: 式中,t 为溶液的流出时间;t0为纯溶剂的流出时间。 可以通过溶剂和溶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从(6)式求得ηr,再由图求得[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主要仪器:恒温玻璃水浴(包括电加热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和温度控制仪)、三管乌式粘度计、秒表、洗耳球、 250ml 三角烧瓶、20ml移液管、40 ml砂芯漏斗 主要原料:溶剂(分析纯)和聚合物自选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 试样准备: 按溶剂选择原则选择待测高聚物的溶剂。从手册查所选高聚物/溶剂对在特定温度下Mark-Houwink方程中的K和α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