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表编程练习题

线性表编程练习题
线性表编程练习题

1、假设有两个按元素值递增次序排列的线性表,均以单链表形式存储。请编写算法将这两个单链表归并为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次序排列的单链表,并要求利用原来两个单链表的结点存放归并后的单链表。输入: 1 2 5 6 8

3 4 7 9 10

输出: 10 9 8 7 6 5 4 3 2 1

测试数据

输入:7 9 10 11

8 12 13 14

输出:14 13 12 11 10 9 8 7

链表翻转

2.带头结点且头指针为ha和hb的两线性表A和B 分别表示两个集合。两表中的元素皆为递增有序。请写一算法求A和B的并集AUB。要求该并集中的元素仍保持递增有序。且要利用A和B的原有结点空间。

输入: 1 2 5 6 8

2 5 7 9

输出: 1 2 5 6 7 8 9

测试数据

输入:7 9 10 11

8 9 10 11

输出:7 8 9 10 11

3. 知L1、L2分别为两循环单链表的头结点指针,m,n分别为L1、L2表中数据结点个数。要求设计一算法,用最快速度将两表合并成一个带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

4. 顺序结构线性表LA与LB的结点关键字为整数。LA与LB的元素按非递减有序,线性表空间足够大。试用类PASCAL语言给出一种高效算法,将LB中元素合到LA中,使新的LA的元素仍保持非递减有序。高效指最大限度的避免移动元素。

5. 已知不带头结点的线性链表list,链表中结点构造为(data、link),其中data为数据域,link为指针域。请写一算法,将该链表按结点数据域的值的大小从小到大重新链接。要求链接过程中不得使用除该链表以外的任何链结点空间。

6. 设L为单链表的头结点地址,其数据结点的数据都是正整数且无相同的,试设计利用直接插入的原则把该链表整理成数据递增的有序单链表的算法。

7. 设 Listhead为一单链表的头指针,单链表的每个结点由一个整数域DATA和指针域NEXT组成,整数在单链表中是无序的。编一PASCAL 过程,将 Listhead链中结点分成一个奇数链和一个偶数链,分别由

P,Q指向,每个链中的数据按由小到大排列。程序中不得使用 NEW过程申请空间。

8. 已知线性表(a1 a2 a3 …an)按顺序存于内存,每个元素都是整数,试设计用最少时间把所有值为负数的元素移到全部正数值元素前边的算法:例:(x,-x,-x,x,x,-x …x)变为(-x,-x,-x…x,x,x)。

9. 试编写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中删除(一个)最小值结点的(高效)算法。void delete(Linklist &L)

10. 已知非空线性链表由list指出,链结点的构造为(data,link).请写一算法,将链表中数据域值最小的那个链结点移到链表的最前面。要求:不得额外申请新的链结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1 四(10分)】

11. 已知p指向双向循环链表中的一个结点,其结点结构为data、llink、rlink三个域,写出算法change(p),交换p所指向的结点和它的前缀结点的顺序。

12. 线性表(a1,a2,a3,…,an)中元素递增有序且按顺序存储于计算机内。要求设计一算法完成:

(1)用最少时间在表中查找数值为x的元素。

(2)若找到将其与后继元素位置相交换。

(3)若找不到将其插入表中并使表中元素仍递增有序。【东北大学1996 三 ( 12分)】

13. 设单链表的表头指针为h,结点结构由data和next两个域构成,其中data域为字符型。写出算法dc(h,n),判断该链表的前n个字符是否中心对称。例如 xyx, xyyx都是中心对称。

14. 已知两个单链表A和B,其头指针分别为heada和headb,编写一个过程从单链表A中删除自第i个元素起的共len个元素,然后将单链表A插入到单链表B的第j个元素之前。

15. 设线性表存于A[1..size]的前num各分量中,且递增有序。请设计一个算法,将x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并在设计前说明设计思想,最后说明所设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16. 假设一个单循环链表,其结点含有三个域pre、data、link。其中data为数据域;pre为指针域,它的值为空指针(NIL);link为指针域,它指向后继结点。请设计算法,将此表改成双向循环链表。

17. 已知递增有序的单链表A,B分别存储了一个集合,请设计算法以求出两个集合A和B 的差集A-B(即仅由在A中出现而不在B中出现

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并以同样的形式存储,同时返回该集合的元素个数。

18. 已知一个单链表中每个结点存放一个整数,并且结点数不少于2,请设计算法以判断该链表中第二项起的每个元素值是否等于其序号的平方减去其前驱的值,若满足则返回ture,否则返回false.

19.两个整数序列A=a1,a2,a3,…,am和B=b1,b2,b3,…,bn已经存入两个单链表中,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序列B是否是序列A的子序列。【东北大学 1999 二 (10分)】

20.已知三个带头结点的线性链表A、B和C中的结点均依元素值自小至大非递减排列(可能存在两个以上值相同的结点),编写算法对A表进行如下操作:使操作后的链表A中仅留下三个表中均包含的数据元素的结点,且没有值相同的结点,并释放所有无用结点。限定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n+p),其中m、n和p分别为三个表的长度。

21. 请写一个算法将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a1...an)逆置为(an...a1)。【大连海事大学1996八(6分)】

22.设有一个由正整数组成的无序(向后)单链表,编写完成下列功

能的算法:

(1)找出最小值结点,且打印该数值;

(2)若该数值是奇数,则将其与直接后继结点的数值交换;

(3)若该数值是偶数,则将其直接后继结点删除。【东北大学 2000 二(15分)】

23.已知L为没有头结点的的单链表中第一个结点的指针,每个结点数据域存放一个字符,该字符可能是英文字母字符或数字字符或其它字符,编写算法构造三个以带头结点的单循环链表表示的线性表,使每个表中只含同一类字符。(要求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少的空间)

24.在一个递增有序的线性表中,有数值相同的元素存在。若存储方式为单链表,设计算法去掉数值相同的元素,使表中不再有重复的元素。例如:(7,10,10,21,30,42,42,42,51,70)将变作(7,10,21,30,42,51,70),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25.在输入数据无序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数据值为整型的递增有序的顺序存储线性表L,且要求当输入相同数据值时,线性表中不能存在数据值相同的数据元素,试写出其算法。

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描述为:

CONST maxlen={线性表可能达到的最大长度};

TYPE sqlisttp=RECORD

elem:array[1..maxlen] of integer;

last :0..maxlen

END;

VAR L: sqlisttp;

26.设有一个正整数序列组成的有序单链表(按递增次序有序,且允许有相等的整数存在),试编写能实现下列功能的算法:(要求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小的空间)

(1)确定在序列中比正整数x大的数有几个(相同的数只计算一次,如序列{20,20,17,16,15,15,11,10,8,7,7,5,4}中比10大的数有5个);

(2) 在单链表将比正整数x小的数按递减次序排列;

(3) 将正整数(比)x大的偶数从单链表中删除。【东北大学 2001 二(17分)】

27. 编写一个算法来交换单链表中指针P所指结点与其后继结点,HEAD是该链表的头指针,P指向该链表中某一结点。【吉林大学 2001 二、1 (7分)】

28.设键盘输入n个英语单词,输入格式为n, w1, w2, …,wn,其中n表示随后输入英语单词个数,试编一程序,建立一个单向链表,实现:(10分)

(1)如果单词重复出现,则只在链表上保留一个。(单考生做)。(2)除满足(1)的要求外。链表结点还应有一个计数域,记录该单词重复出现的次数,然后输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前k(k<=n)个单词(统考生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8 九(10分)】

29.已知一双向循还链表,从第二个结点至表尾递增有序,(设a1

30. 已知长度为n的线性表A采用顺序存储结构,请写一时间复杂度为0(n)、空间复杂度为0(1)的算法,该算法删除线性表中所有值为item的数据元素。(O(1)表示算法的辅助空间为常量)。

31.设民航公司有一个自动预订飞机票的系统,该系统中有一张用双重链表示的乘客表,表中结点按乘客姓氏的字母序相链。例如,下面是张某个时刻的乘客表。试为该系统写出一个当任一乘客要订票时修改乘客表的算法。

序号 data Llink Rlink

1 Liu 6 5

2 Chan 4 9

3 Wang 5 7

4 Bao 0 2

5 Mai 1 3

6 Dong 8 1

7 Xi 3 0

8 Deng 9 6

9 Cuang 2 8

32.设有一头指针为L的带有表头结点的非循环双向链表,其每个结点中除有pred(前驱指针),data(数据)和next(后继指针)域外,还有一个访问频度域freq。在链表被起用前,其值均初始化为零。每当在链表中进行一次Locate(L,x)运算时,令元素值为x的结点中freq域的值增1,并使此链表中结点保持按访问频度非增(递减)的顺序排列,同时最近访问的结点排在频度相同的结点的最后,以便使频繁访问的结点总是靠近表头。试编写符合上述要求的Locate(L,x)运算的算法,该运算为函数过程,返回找到结点的地址,类型为指针型。

33.给定(已生成)一个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设head为头指针,结点的结构为(data,next),data为整型元素,next为指针,试写出算法:按递增次序输出单链表中各结点的数据元素,并释放结点所占的存储空间。(要求;不允许使用数组作辅助空间)

34.已知三个带头结点的线性链表A、B和C中的结点均依元素值自小至大非递减排列(可能存在两个以上值相同的结点),编写算法对A表进行如下操作:使操作后的链表A中仅留下三个表中均包含的数据元素的结点,且没有值相同的结点,并释放所有无用结点。限定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n+p),其中m、n和p分别为三个表的长度。

35.试编写算法将线性表就地逆置。分别以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实现。

36.己知两个线性表A ,B均以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作存储结构,且表中元素按值递增有序排列。设计算法求出A与B的交集C,要求C 另开辟存储空间,要求C同样以元素值的递增序的单链表形式存贮,并计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7. 已知不带头结点的线性链表list,链表中结点构造为(data、link),其中data为数据域,link为指针域。请写一算法,将该链表按结点数据域的值的大小从小到大重新链接。要求链接过程中不得使用除该链表以外的任何链结点空间。

38. 设键盘输入n个英语单词,输入格式为n, w1, w2, …,wn,其中n 表示随后输入英语单词个数,试编一程序,建立一个单向链表,实现:(1)如果单词重复出现,则只在链表上保留一个。(单考生做)。

(2)除满足(1)的要求外。链表结点还应有一个计数域,记录该单词重复出现的次数,然后输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前k(k<=n)个单词(统考生做)。

39.两个整数序列A=a1,a2,a3,…,am和B=b1,b2,b3,…,bn已经存入两个单链表中,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序列B是否是序列A的子序列。

40.设有一个由正整数组成的无序(向后)单链表,编写完成下列功能的算法:

(1)找出最小值结点,且打印该数值;

(2)若该数值是奇数,则将其与直接后继结点的数值交换;

(3)若该数值是偶数,则将其直接后继结点删除。

测绘程序设计实习报告

测量程序设计实习报告 姓名: XX 班级: XXXX 学号: XXXX 教师评语:

实验名称:使用C#开发环境建立测量程序框架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1)学会用C#窗体程序开发环境建立应用程序框架方法 (2)学会使用常见的Windows控件 (3)根据自身需要设计一个测量程序界面 二、实验的过程与步骤: 1、首先打开visual studio 2010,选择文件→新建→项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右栏一侧选择windows窗体应用。选择文件存放地址,输入项目名称,点击确定,完成。 2、拖动menuSctrip控件到主窗体,并且键入“文件”、“工具”两个选项,在“文件”下添加一个“打开”选项;在“工具”下添加“近似平差计算”、“高斯消元”两个选项。 3、选择项目→添加windows窗体,输入窗体名称“CLSJ”,点击确定。

4、在CLSJ窗体中拖入SplitContainer控件,将窗体分为左右两部分,调整大小。在拖入一个“TabControl”,新建选项卡。最后,加入“Button”、“TextBox”、“Label”控件。 5、用相同的方法,新建一个名为高斯消元的窗体,然后按照需要进行设计。 三、程序运行效果 四、本实验心得体会

这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可视化开发编程,刚开始不是很熟悉,对于编程语言来说,在掌握一定语法之后,要多用,多结合实际进行一些简单编程,这样才能提高对一种编程语言的理解。 实验名称:导线计算程序设计及粗差探测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1) 掌握方位角计算的程序设计方法 (2) 掌握符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计算的程序设计方法 (3) 理解粗差探测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的设计与开发步骤: 1、考虑到在测量时所用的角度均为度分秒,而在c#计算时只是别度分秒,因此先设计两个函数,可以将度分秒和弧度制进行转化。 2、其次先写一个point 类,包含x ,y 两个成员变量,然后在设计一个方位角函数,用两个point 类当作形参传递进去,根据方位角计算公式παk x y +??=arctan ,(根据象限角和方位角关系对k 进行调节)应该分为四种情况,但是考虑到分母不为0,因此应该在加一种情况,即导线与y 轴重合。 3、然后根据边长,根据方位角,公式 ααsin *cos *1212l y y l x x +=+=进行坐标推算。

遗传算法的c语言程序

一需求分析 1.本程序演示的是用简单遗传算法随机一个种群,然后根据所给的交叉率,变异率,世代数计算最大适应度所在的代数 2.演示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执行,即在计算机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之后,由用户在键盘上输入演示程序中规定的命令;相应的输入数据和运算结果显示在其后。3.测试数据 输入初始变量后用y=100*(x1*x1-x2)*(x1*x2-x2)+(1-x1)*(1-x1)其中-2.048<=x1,x2<=2.048作适应度函数求最大适应度即为函数的最大值 二概要设计 1.程序流程图 2.类型定义 int popsize; //种群大小 int maxgeneration; //最大世代数 double pc; //交叉率 double pm; //变异率 struct individual

{ char chrom[chromlength+1]; double value; double fitness; //适应度 }; int generation; //世代数 int best_index; int worst_index; struct individual bestindividual; //最佳个体 struct individual worstindividual; //最差个体 struct individual currentbest; struct individual population[POPSIZE]; 3.函数声明 void generateinitialpopulation(); void generatenextpopulation(); void evaluatepopulation(); long decodechromosome(char *,int,int); void calculateobjectvalue(); void calculatefitnessvalue(); void findbestandworstindividual(); void performevolution(); void selectoperator(); void crossoveroperator(); void mutationoperator(); void input(); void outputtextreport(); 4.程序的各函数的简单算法说明如下: (1).void generateinitialpopulation ()和void input ()初始化种群和遗传算法参数。 input() 函数输入种群大小,染色体长度,最大世代数,交叉率,变异率等参数。 (2)void calculateobjectvalue();计算适应度函数值。 根据给定的变量用适应度函数计算然后返回适度值。 (3)选择函数selectoperator() 在函数selectoperator()中首先用rand ()函数产生0~1间的选择算子,当适度累计值不为零时,比较各个体所占总的适应度百分比的累计和与选择算子,直到达到选择算子的值那个个体就被选出,即适应度为fi的个体以fi/∑fk的概率继续存在; 显然,个体适应度愈高,被选中的概率愈大。但是,适应度小的个体也有可能被选中,以便增加下一代群体的多样性。 (4)染色体交叉函数crossoveroperator() 这是遗传算法中的最重要的函数之一,它是对个体两个变量所合成的染色体进行交叉,而不是变量染色体的交叉,这要搞清楚。首先用rand ()函数产生随机概率,若小于交叉概率,则进行染色体交叉,同时交叉次数加1。这时又要用rand()函数随机产生一位交叉位,把染色

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院系:测绘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13级3班 学号:2013305517 学生姓名:王泽 指导教师:郭辉老师 2016年05月20日

安徽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软件开发上机实验 开课院系及实验室:测绘学院红楼二楼机房 实验1 编程基本知识练习 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课内容的练习,学生应掌握VB 编程的基本语法、变量的定义、数组(动态数组)的定义、VB 语言中子过程与函数的定义以及文本文件的读写等知识。 实验内容: 1)变量的定义动态数组的定义与应用; 2)矩阵的加、减、乘运算(定义Sub()子过程或Function()来实现); 3)数据文件的建立、数据的读取与写入。 实验步骤: 1.编辑界面 1.1 打开VB 编程工具,进入编程主界面。

1.2 在窗体上新建“读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两个按钮。 1.3 双击“窗体”进入代码输入界面,进行代码编辑。 2.用VB 编写的源代码 2.1 矩阵基本运算源码详见附录一。 (1)两矩阵相加 (2)两矩阵相减 (3)矩阵转置 (4)两矩阵相乘 (5)矩阵求逆 2.2 文本文件(本实验中data.txt)的读取源代码 (1)建立文本文件并输入数据 在桌面上新建一“data.txt” ( 文本文件路径为C:\Users\ WH\Desktop\练习\data.txt”)。输入以下内容: 6,7,4,0.005 A,35.418 B,45.712 C,25.270

D,24.678 在桌面上新建一“result.txt” ( 文本文件路径为C:\Users\ WH\Desktop\练习\result.txt”)。(2)从文本文件中读数据 Dim linedata as string, m_GaochaN as integer,m_Pnumber as integer,m_knPnumber as integer,M as Double,k1 as integer 'linedata 为存储文本文件一行信息的字符串变量 Dim a() as String,H() as Double 'a()为存储点名,H()存储高程 Open“C:\Users\ WH\Desktop\练习\data.txt”For Input As #1 Line Input #1, linedata k = Split(linedata, ",") m_GaochaN = Val(k(0)) m_Pnumber = Val(k(1)) m_knPnumber = Val(k(2)) M = CDbl(k(3)) For k1 = 1 To m_knPnumber Line Input #1, linedata k = Split(linedata, ",") a(k1)= k(0) GetstationNumber (a) H(k1) = CDbl(k(1)) Next Close #1 (3)将读入点名存储到点名数组中,且返回该点名所对应编号 Function GetstationNumber(name As String) Dim i As Integer For i = 1 To m_Pnumber If P_Name(i) <> "" Then '将待查点名与已经存入点名数组的点比较 If P_Name(i) = name Then GetstationNumber = i Exit For End If Else '待查点是新的点名,将新点名放到P_Name 数组中 P_Name(i) = name GetstationNumber = i Exit For End If Next i End Function (4)从文本文件中写数据(将从data.txt 读入的数据,写入到result.txt 文件中) Open“C:\Users\ WH\Desktop\ 练习\result.txt” For Output As #1 outstring = outstring + str(m_GaochaN) +","

C程序设计实践报告

C程序设计实践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课程实践报告 设计题目: 程序设计(VC++)实践 设计时间2013-1- 至2013-1- 学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年1月 一.实践任务 选择题目,创新性题目可只选择1 题,仅选提高题应不少于3 题,仅选基础题应不少于6 题,也可组合选题,还可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题目(须经指导老师审定)。对于提高题、创新题及游戏题可组成团队开发,但应制定详细的项目分工说明。二.实验步骤及记录(题目,源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 1.与学号对应的题(必做题):基础题 12 题目: 建立一个STRING,将一个字符串交叉插入到另一个字符串中(假定两字符串不 等长)。例如将字符串“abcde”交叉插入字符串“ABCDEFG”的结果为“aAbBcCdDeEFG”或“AaBbCcDdEeFG”。 具体要求如下: (1)私有数据成员 char str1[60] :存放被插入的字符串。 char str2[40] :存放待插入的字符串。 char str3[100] :存放插入后的字符串。 (2)公有成员函数 STRING (char *s1, char *s2 ):构造函数,用s1 和s2 初始化str1 和str2。

void process():将str2 中的字符串插入到str1 中,存放到str3 中。void print():输出插入后的字符串。 (3)在主程序中定义STRING 类的对象test 对该类进行测试。 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class STRING{ char str1[60]; char str2[40]; char str3[100]; public: STRING(char *s1,char *s2){ strcpy(str1,s1); strcpy(str2,s2); } void process(){ char *p1=str1,*p2=str2; for(int i=0;*p2;i=i+2){ for(int k=strlen(str1);k>=i;k--){ str1[k+1]=str1[k]; } *p1=*p2; p1=p1+2;

基本遗传算法的C源程序。doc【精品毕业设计】(完整版)

/********************************************************** ********/ /* 基于基本遗传算法的函数最优化SGA.C */ /* A Function Optimizer using Simple Genetic Algorithm */ /* developed from the Pascal SGA code presented by David E.Goldberg */ //**********************************************************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graph.c" /* 全局变量*/ struct individual /* 个体*/ { unsigned *chrom; /* 染色体*/ double fitness; /* 个体适应度*/ double varible; /* 个体对应的变量值*/ int xsite; /* 交叉位置*/ int parent[2]; /* 父个体*/ int *utility; /* 特定数据指针变量*/ };

struct bestever /* 最佳个体*/ { unsigned *chrom; /* 最佳个体染色体*/ double fitness; /* 最佳个体适应度*/ double varible; /* 最佳个体对应的变量值*/ int generation; /* 最佳个体生成代*/ }; struct individual *oldpop; /* 当前代种群*/ struct individual *newpop; /* 新一代种群*/ struct bestever bestfit; /* 最佳个体*/ double sumfitness; /* 种群中个体适应度累计*/ double max; /* 种群中个体最大适应度*/ double avg; /* 种群中个体平均适应度*/ double min; /* 种群中个体最小适应度*/ float pcross; /* 交叉概率*/ float pmutation; /* 变异概率*/ int popsize; /* 种群大小*/ int lchrom; /* 染色体长度*/ int chromsize; /* 存储一染色体所需字节数*/ int gen; /* 当前世代数*/ int maxgen; /* 最大世代数*/ int run; /* 当前运行次数*/

C语言数据结构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1.掌握数据结构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数据、数据项、数据元素、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存储结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的运算与数据的逻辑结构的关系。 3.掌握顺序表和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以及表的合并等运算。4.掌握运用C语言上机调试线性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条件 1.硬件:一台微机 2.软件:操作系统和C语言系统 三、实验方法 确定存储结构后,上机调试实现线性表的基本运算。 四、实验内容 1.建立顺序表,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建立一个顺序存储的链表,输出顺序表,判断是否为空,取表中第i个元素,定位函数(返回第一个与x相等的元素位置),插入,删除。 2.建立单链表,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建立一个链式存储的链表,输出顺序表,判断是否为空,取表中第i个元素,定位函数(返回第一个与x相等的元素位置),插入,删除。 3.假设有两个按数据元素值非递减有序排列的线性表A和B,均以顺序表作为存储结构。编写算法将A表和B表归并成一个按元素值非递增有序(允许值相同)排列的线性表C。(可以利用将B中元素插入A中,或新建C表)4.假设有两个按数据元素值非递减有序排列的线性表A和B,均以单链表作为存储结构。编写算法将A表和B表归并成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有序(即非递增有序,允许值相同)排列的线性表C。 五、附源程序及算法程序流程图 1.源程序 (1)源程序(实验要求1和3)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LIST_INIT_SIZE 100 #define LISTINCREMENT 10 typedef struct arr {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数组) 1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输入、输出方法; (2)熟练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常用算法(查找、排序等)。 2实验内容 编写函数catStr(char str1[],char str2[])用于进行两个字符串的连接,编写函数lenStr(char str[])用于统计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并在主函数中调用。 要求: 1、不允许用strcat()和strlen()字符处理库函数; 2、在主函数以直接初始化的方式输入两个字符串str1和str2.调用函数 strlen()计算并返回两个字符串的长度; 3、调用函数catstr()连接两个字符串(将str2连接在str1后面); 4、调用函数lenstr()计算并返回连接后字符串的长度; 5、在主函数中输入两个原始的字符串及几个字符串的长度,以及处理后字 符串及其长度。

3算法描述流程图

4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catStr(char str1[],char str2[]) { int i,j; for (i=0;str1[i]!='\0';i++); for(j=0;str2[j]!='\0';j++) str1[i+j]=str2[j]; str1[i+j]='\0'; } lenStr(char m[] ) {int i;

for (i=0;m[i]!='\0';i++); printf("%d",i); } void main() {char s1[50]="forever",s2[50]="more"; printf("s1=%s,s2=%s",s1,s2); printf("\ns1的长度:"); lenStr(s1); printf("\ns2的长度:"); lenStr(s2); catStr(s1,s2); printf("\n连接后的字符:"); printf("%s\n",s1); printf("连接后字符的长度:"); lenStr(s1); printf("\n"); } 5测试数据 s1=forever, s2=more 6运行结果 7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输入程序时,少写了半边引号,调试时发现存在错误,找到了错误并加以改正。无论什么事,细心都是必不可少的,认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对于函数的定义和声明,数组以及循环语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了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以及与数组有关的常用算法。此次实验不是调用strlen()和strcat()函数,而是通过自己设计程序来进行字符串的连接以及计量字符串的长度,由此我学会了如何去理清自己的思路来设计程序。

Windows程序设计实践报告

~ Windows程序设计 实践报告 ; BY:08级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60020 马腾

目录 任务一:Windows消息循环机制及API程序设计实践 (3) 一、实践目的 (3) 二、任务概述 (3) 三、windows消息循环 (3) 四、学习收获 (3) 任务二:基于MFC的对话框程序设计 (4) 一、任务概述 (4) 二、MFC消息映射 (4) 三、计算器程序的设计思路 (4) 四、遇到困难及解决 (5) 五、关键代码 (5) 六、运行情况 (6) 七、收获 (6) 任务三:基于MFC的单文档绘图程序设计 (7) 一、任务概述 (7) 二、模块设计及封装 (7) 三、设计的优点 (8) 四、程序风格 (8) 五、运行情况 (8) 六、使用方式 (9) 七、困难及解决 (12)

任务一:Windows消息循环机制及API程序设计实践 一、实践目的 通过实践充分理解Windows的消息循环机制,了解Windows的API函数族的分类及大致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基本Windows API方式开发的窗口程序的基本过程。任何框架开发环境归根结底都是对Windows API函数的封装与调用。在利用一个框架环境开发Windows程序的过程中,应该明白所使用的框架模块调用了Windows API中的那些功能函数。 二、任务概述 用visual C++开发一个Win32窗口程序,并实现如下功能: 实现菜单功能; 点击某两个菜单可在主窗口中显示或清除文字(文字内容不做要求); 点击某个菜单可弹出一个自定义的对话框(对话框中的元素不做要求), 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或“取消”按钮,可结束对话框。 三、windows消息循环 Windows多进程的窗口图形操作系统与DOS操作系统最大的区别就是:DOS 采用顺序执行的过程,而Windows采用事件的消息驱动。 用户进行的鼠标操作,键盘输入等操作和各个应用程序之间,应用程序和系统之间的操作都作为一个事件,产生消息,进入到指定的消息队列中,等待取出进行处理。这打破了顺序执行,而采用事件驱动的形式。 四、学习收获 1.了解了Windows的消息循环机制 2.了解了一个窗口程序的生存的始末,从窗口类的定义,注册窗口类,创建窗口,到程序运行的消息循环的主函数。 3.了解了句柄的概念,每个菜单项,窗口都有一个句柄作为自己的标示,作为消息的一部分,告诉系统处理哪个窗口,菜单项的消息。 4.了解了一些简单的API:CheckMenuItem,DialogBox等。 5.了解了消息分类,处理消息的函数里,将消息分为了WM_COMMAND、WM_PAINT

MATLAB课程遗传算法实验报告及源代码

硕士生考查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 考生姓名:考生学号: 学院:专业: 考生成绩: 任课老师(签名) 考试日期:年月日午时至时

《MATLAB 教程》试题: A 、利用MATLA B 设计遗传算法程序,寻找下图11个端点最短路径,其中没有连接端点表示没有路径。要求设计遗传算法对该问题求解。 a e h k B 、设计遗传算法求解f (x)极小值,具体表达式如下: 321231(,,)5.12 5.12,1,2,3i i i f x x x x x i =?=???-≤≤=? ∑ 要求必须使用m 函数方式设计程序。 C 、利用MATLAB 编程实现:三名商人各带一个随从乘船渡河,一只小船只能容纳二人,由他们自己划行,随从们密约,在河的任一岸,一旦随从的人数比商人多,就杀人越货,但是如何乘船渡河的大权掌握在商人手中,商人们怎样才能安全渡河? D 、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问题,利用MATLAB 进行实验。 以上四题任选一题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选择题目: B 、设计遗传算法求解f (x)极小值,具体表达式如下: 321231(,,)5.12 5.12,1,2,3i i i f x x x x x i =?=???-≤≤=? ∑ 要求必须使用m 函数方式设计程序。 一、问题分析(10分) 这是一个简单的三元函数求最小值的函数优化问题,可以利用遗传算法来指导性搜索最小值。实验要求必须以matlab 为工具,利用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 在本实验中,要求我们用M 函数自行设计遗传算法,通过遗传算法基本原理,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进行指导性邻域搜索,得到最优解。 二、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20分) (1)试验原理: 用遗传算法求解函数优化问题,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的遗传和进化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自适应全局优化概率搜索方法。其采纳了自然进化模型,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解集的一个种群开始,种群由经过基因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带有特征的实体;初始种群产生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逐代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解:在每一代,概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大小挑选个体;并借助遗传算子进行组合交叉和主客观变异,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这一过程循环执行,直到满足优化准则为止。最后,末代个体经解码,生成近似最优解。基于种群进化机制的遗传算法如同自然界进化一样,后生代种群比前生代更加适应于环境,通过逐代进化,逼近最优解。 遗传算法是一种现代智能算法,实际上它的功能十分强大,能够用于求解一些难以用常规数学手段进行求解的问题,尤其适用于求解多目标、多约束,且目标函数形式非常复杂的优化问题。但是遗传算法也有一些缺点,最为关键的一点,即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证明遗传算法一定能够找到最优解,算法主要是根据概率论的思想来寻找最优解。因此,遗传算法所得到的解只是一个近似解,而不一定是最优解。 (2)数学模型 对于求解该问题遗传算法的构造过程: (1)确定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

数据结构实验一题目一线性表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1——线性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 1.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熟悉C++语言的基本编程方法,掌握集成编译环境的调试方法 学习指针、模板类、异常处理的使用 掌握线性表的操作的实现方法 学习使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内容: 题目1: 线性表的基本功能: 1、构造:使用头插法、尾插法两种方法 2、插入:要求建立的链表按照关键字从小到大有序 3、删除 4、查找 5、获取链表长度 6、销毁 7、其他:可自行定义 编写测试main()函数测试线性表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2.2 关键算法分析 1.头插法 a、伪代码实现:在堆中建立新结点 将x写入到新结点的数据域 修改新结点的指针域 修改头结点的指针域,将新结点加入链表中b、代码实现: Linklist::Linklist(int a[],int n)//头插法 {front=new Node; front->next=NULL; for(int i=n-1;i>=0;i--) {Node*s=new Node; s->data=a[i]; s->next=front->next; front->next=s; } } 2、尾插法

a、伪代码实现:a.在堆中建立新结点 b.将a[i]写入到新结点的数据域 c.将新结点加入到链表中 d.修改修改尾指针 b、代码实现: Linklist::Linklist(int a[],int n,int m)//尾插法 {front=new Node; Node*r=front; for(int i=0;idata=a[i]; r->next=s; r=s; } r->next=NULL; } 时间复杂度:O(n) 3、按位查找 a、伪代码实现: 初始化工作指针p和计数器j,p指向第一个结点,j=1 循环以下操作,直到p为空或者j等于1 b1:p指向下一个结点 b2:j加1 若p为空,说明第i个元素不存在,抛出异常 否则,说明p指向的元素就是所查找的元素,返回元素地址 b、代码实现 Node* Linklist::Get(int i)//得到指向第i个数的指针 {Node*p=front->next; int j=1; while(p&&j!=i)//p非空且j不等于i,指针后移 {p=p->next; j++;

程序设计实践报告模板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Project 2) 报告 题目: 专业软件工程(NIIT)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杨健 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日期

评分细则 评分项优秀良好中等差遵守机房规章制度 上机时的表现 学习态度 程序准备情况 程序设计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 课题功能实现情况 算法设计合理性 用户界面设计 报告书写认真程度 内容详实程度 文字表达熟练程度 回答问题准确度 简短 评语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评 分 等 级 备 注 评分等级有五种: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Title(Here,please write the name of your Project) (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 一、D escription and Requirement(格式:Times New Roman,4号,加粗, 两端对齐) (正文格式:宋体(中文) Times New Roman(英文),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 1.5倍行距) 二、Requirement Analysis(格式:Times New Roman,4号,加粗,两端对齐) 在该部分中叙述系统的功能,由此得到相应的模块,并分析需要什么的数据,由此可以指导数据库的设计。 (正文格式:宋体(中文)Times New Roman(英文),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1.5倍行距) 三、High level design(格式:Times New Roman,4号,加粗,两端对齐) 在此说明每个部分的算法设计说明(可以是描述算法的流程图),每个程序中使用的存储结构设计说明(如果指定存储结构请写出该存储结构的定义,如果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应该给出类中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原型声明),数据库设计的说明(给出数据库的结构,包括有哪些表,每个表有什么字段,分别存储什么样的数据) (正文格式:宋体(中文)Times New Roman(英文),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 1.5倍行距) 四、Low level design格式:Times New Roman,4号,加粗,两端对齐) 各个算法实现的源程序(可以是一组源程序,每个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函数实现),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要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注意:不要粘贴全部程序,只要把关键算法的程序粘贴过来就可以了。 (正文格式:宋体(中文)Times New Roman(英文),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 1.5倍行距) 五、Tested data and result analysis(格式:Times New Roman,4号,加粗,

线性表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1.线性表基本操作; 2.处理约瑟夫环问题 二.试验目的: 1.熟悉C语言的上机环境,掌握C语言的基本结构。 2.定义单链表的结点类型。 3.熟悉对单链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具体的函数定义。 4.通过单链表的定义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 5.熟悉对单链表的一些其它操作。 三.实验内容 1.编制一个演示单链表初始化、建立、遍历、求长度、查询、插入、删除等操作的程序。 2.编制一个能求解除约瑟夫环问题答案的程序。 实验一线性表表的基本操作问题描述: 1. 实现单链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该程序包括单链表结构类型以及对单链表操作 的具体的函数定义 程序中的单链表(带头结点)结点为结构类型,结点值为整型。 /* 定义DataType为int类型*/ typedef int DataType; /* 单链表的结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LNode {Data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edList; LinkedList LinkedListInit() //初始化单链表 void LinkedListClear(LinkedList L) //清空单链表 int LinkedListEmpty(LinkedList L)//检查单链表是否为空 void LinkedListTraverse(LinkedList L)//遍历单链表 int LinkedListLength(LinkedList L)//求单链表的长度 /* 从单链表表中查找元素*/ LinkedList LinkedListGet(LinkedList L,int i) /* 从单链表表中查找与给定元素值相同的元素在链表中的位置*/ int LinkedListLocate(LinkedList L, DataType x) void LinkedListInsert(LinkedList L,int i,DataType x) //向单链表中插入元素 /* 从单链表中删除元素*/ void LinkedListDel(LinkedList L,DataType x)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一、适用范围 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二、课程名称 C程序设计 三、学时数与学分 总学时:90 总学分: 4 实验学时:28 实验学分:1 四、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目的:通过C程序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全面了解 C 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C 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 基本要求:了解和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的环境;学会上机调试程序,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正确运行,达到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 注:带*的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 六、教材、讲义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实验成绩=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成绩以等级形式给出,评定等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类。 1、平时考核: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在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编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及运用知识能力、程序编制正确性以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验态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后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本大纲共安排28学时的实验,其中带*号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实际课时为18学时。实验项目多为设计性实验项目,每个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都包含数个小的设计性题目,其中带*号的题目为选做题目,有时间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 九、实验项目 实验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Visual C++编译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用编辑程序,输入教材第一章例程序,并进行编译和运行。应了解所用的系统是用什么命令进行编译和连接运行的。编译和连接后所得到的目标程序的后缀是什么形式的 2.编写一个C程序,输出以下信息: **************************** very good! **************************** 3.输入并运行教材第一章中例,了解如何在运行时向程序变量输入数据。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格式转换符。 2.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 char c1,c2; c1=97;c2=98; printf(“%c %c\n”,c1,c2); printf(“%d %d\n”,c1,c2); } 在此基础上 ①将第三行、第四行改为: c1=321;c2=353;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②将第二行改为: int c1,c2;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2.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int i=8,j=10,m,n; m=++i;n=j++;

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报告

中南大学 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报告 题目通讯录程序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一、任务描述 通讯录程序设计 设计一个实用的小型通讯录程序,具有添加,查询和删除功能。由姓名,籍贯,电话号码1,电话号码2,电子邮箱组成,姓名可以由字符和数字混合编码。电话号码可由字符和数字组成。 实现功能:(1)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2)信息录入功能 (3)信息浏览功能 (4)信息查询功能 (5)信息修改功能 (6)系统退出功能 二、算法描述 设计一个实用的的小型通讯录程序必须具备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信息录入、信息浏览、信息查询、信息修改、系统退出功能,那么就需要这样的函数来实现。因此,我需要自定义这样的函数来解决问题,当然还会调用库函数。在定义函数的过程中会用到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基本语句,以及对结构体数组的定义等。 三、程序设计 /******头文件(.h)***********/ #include "stdio.h" /*I/O函数*/ #include "stdlib.h" /*标准库函数*/ #include "string.h"/*字符串函数*/ #include "ctype.h" /*字符操作函数*/ #define M 50 /*定义常数表示记录数*/ typedef struct /*定义数据结构*/ { char NAME[20]; /*姓名*/ char EMAIL[30]; /*邮箱*/

char TELE1[10]; /*电话*/ char TELE2[10]; /*电话*/ char HOMETOWN[30]; /*籍贯*/ }DATA; /******以下是函数原型*******/ int enter(DATA t[]); /*输入记录*/ int add(DATA t[],int n); /*添加记录*/ int change(DATA t[],int n); /*修改记录*/ int deleter(DATA t[],int n); /*删除记录*/ void list(DATA t[],int n); /*显示记录*/ void search(DATA t[],int n); /*按姓名查找显示记录*/ void qseek(DATA t[],int n); /*快速查找记录*/ void print(DATA temp); /*显示单条记录*/ int find(DATA t[],int n,char *s) ; /*查找函数*/ int menu_select(); /*主菜单函数*/ /******主函数开始*******/ main() { int i; DATA d[M]; /*定义结构体数组*/ int length; /*保存记录长度*/ system("cls"); for(;;)/*无限循环*/ { switch(menu_select()) /*调用主菜单函数,返回值整数作开关语句的条件*/ { case 1:length=enter(d);break;/*输入记录*/ case 2:length=add(d,length); break; /*添加记录*/ case 3:length=deleter(d,length);break; /*删除记录*/ case 4:list(d,length);break; /*显示全部记录*/

一个简单实用的遗传算法c程序完整版

一个简单实用的遗传算 法c程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个简单实用的遗传算法c程序(转载) 2009-07-28 23:09:03 阅读41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遗传算法源代码,是由Denis Cormier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开发的,Sita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修正。代码保证尽可能少,实际上也不必查错。对一特定的应用修正此代码,用户只需改变常数的定义并且定义“评价函数”即可。注意代码的设计是求最大值,其中的目标函数只能取正值;且函数值和个体的适应值之间没有区别。该系统使用比率选择、精华模型、单点杂交和均匀变异。如果用Gaussian变异替换均匀变异,可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代码没有任何图形,甚至也没有屏幕输出,主要是保证在平台之间的高可移植性。读者可以从,目录 coe/evol中的文件中获得。要求输入的文件应该命名为‘’;系统产生的输出文件为‘’。输入的文件由几行组成:数目对应于变量数。且每一行提供次序——对应于变量的上下界。如第一行为第一个变量提供上下界,第二行为第二个变量提供上下界,等等。 /**************************************************************************/ /* This is a simple genetic algorithm implementation where the */ /* evaluation function takes positive values only and the */ /* fitness of an individual is the same as the value of the */ /* objective function */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 Change any of these parameters to match your needs */ #define POPSIZE 50 /* population size */

数据结构线性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一线性表 实验目的: 1.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 2.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描述方法,以及在该存储结构下的基本操作;并能灵活运用; 3.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链表存储结构的描述方法,以及在该存储结构下的基本操作;并能灵活运用; 4.掌握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的的描述方法,以及在该存储结构下的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算法; 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算法; 实验内容: 2-21设计单循环链表,要求: (1)单循环链表抽象数据类型包括初始化操作、求数据元素个数操作、插入操作、删除操作、取消数据元素操作和判非空操作。 (2)设计一个测试主函数,实际运行验证所设计单循环链表的正确性。 2-22 .设计一个有序顺序表,要求: (1)有序顺序表的操作集合有如下操作:初始化、求数据元素个数、插入、删除和取数据元素。有序顺序表与顺序表的主要区别是:有序顺序表中的数据元素按数据元素值非递减有序。 (2)设计一个测试主函数,实际运行验证所设计有序顺序表的正确性。 (3)设计合并函数ListMerge(L1,L2,L3),功能是把有序顺序表L1和L2中的数据元素合并到L3,要求L3中的数据元素依然保持有序。并设计一个主函数,验证该合并函数的正确性。 程序代码: 2-21(1)头文件LinList.h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SLNode; /*(1)初始化ListInitiate(SLNode * * head)*/ void ListInitiate(SLNode * * head) { /*如果有内存空间,申请头结点空间并使头指针head指向头结点*/ if((*head=(SLNode *)malloc(sizeof(SLNode)))==NULL)exit(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