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评课

《正比例》评课

《正比例》评课稿

张俊丽老师执教的数学课《正比例》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良好。

根据教材和内容的特点,老师选择了师生互动,以教师的“引”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这一概念。首先,让学生弄清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老师引导学生从表格中去发现时间和路程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其次,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学生看了表之后,发现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是一样的,都是90。让学生理解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都是90,从而突破了正比例关系的第二个难点。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会一定。把学生对成正比例量的意义的理解成一系统。由于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之后的学习还是让学生对比着例1来自己理解数量和总价的正比例关系。最后,在两个例题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成正比例量的意义,把这意义从局部的路程和时间、数量和总价推广到其他数量之间的关系。

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1、新授前先寻找生活中的量,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2、注重学生的体验,所有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真实的实验,但是能精心制

作课件,模拟实验,运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3、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规律”都是由学生得出,在学生完成有困难时及时的给予点拨。4、教学时能紧密的练习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符合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评课稿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评课稿 翁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这是一篇很难上的课文,首先故事发生的时间离学生太远,当时正值动荡的时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不断加深,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抢着瓜分中国这块肥肉,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全中国人民陷入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其次这种带有政治色彩,兼顾品德教育的综合性课文,本身就很容易上成思品课。但翁老师却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感悟,上出了语文味,并在教学中兼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词语教学生动形象。在课件中用图片和解说帮助学生理解“巡警”和“租界”。切入点抓得好!重点感悟“中华不振”,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达到文本和情感的统一。并很好地利用了课文中的留白之处,“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在想一些什么呢?同学们,请你们把他写下来!”学生感悟了“中华不振”后,将情感诉诸于笔端。 但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翁老师在教学实际操作上还是出现了一点问题:重点句和重点词的研读,没有做深入的预设,以至于学生找到这些词后,老师没能做有效地点拨。此外,我觉得课堂上的生成,如果及时把握,也可以是很出彩的。比如学生从“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从这个“只能”中感悟到人们的无能为力时,老师应该给以及时的肯定,并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中华不振”。

之后,我和学生也研读了第八自然段,学生感悟“得意扬扬”时,我在“得意”上做了文章,让学生说说他得意什么?看着他得意的表情,你作为一个中国人心情怎么样?这“得意”和文中的那个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出“哭诉”,体会妇女的有冤无处说;当学生找到“训斥”时,我追问:巡警是中国人呢?他连起码的同胞之情都没有了吗?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说:他也没有办法,他只是为了赚钱养家,对他来说这比什们都重要。有的学生说:他知道和洋人作对没有好下场,因为他们太强大了,到头来只有自己吃亏……丛中感知训斥中的无奈、息事宁人;当学生感悟“紧握拳头”时,我让学生说说你从这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都说是愤怒,于是我又追问可为什么这拳头始终没有举起来呢?将问题的根结又一次引向无奈、强忍愤怒,从而深刻感受“中华不振”呢!是呀!“谁又能怎么样呢?”只能________?(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将愤怒放在心里;只能忍受),这份无奈的忍受,只因为——“中华不振”呢!这一切都让年少的周恩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做了这样的处理后,学生的感悟比之前来得流畅了。这只是我的一家想法,只作抛砖引玉之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效性

教师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范文

教师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范文教师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范文 要上好一堂“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难!这也是我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拜读完吴正宪老师的《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后,我有所顿悟了,我也在认真地体悟着什么叫“专业地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智慧地读课堂”。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吴老师的评课关注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让学生参与评课;二是注重与教师的对话,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者,又是智慧的奉献者;三是注重方向的引领,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吴老师对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剖析与点评,我有这样一些收获: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一节课中一定有几个主线的提问,能将这节课的魂抓住。恰到好处的提问,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有效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问题是提高课堂思维含量,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因素。吴老师也提倡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一种教育理念,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当然,情境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取悦学生的游戏,而是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一条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同时,情境设计也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也要保证这一活动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的:“要让孩子们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步子。而且仅仅是关键步子”。在课堂上,也要注意渗透数学文化,如在《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中,自然地引出数学文化史实:“对负数的认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节好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绝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文化的发展,欣赏数学文化的智慧,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理解,是促进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 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以《质数与合数》这一课的教学、评课为例,很好地诠释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信息,如果动手的话,吸收信息可能达90%以上,所

正比例函数的教案设计

正比例函数的教案设计 【篇一: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福建长乐吴航中学郑官 一、概述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第一学 期第十四章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平面坐标系的基本知识、 常量与变量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等知识,正比例函数,是同学们 初中第一次接触的函数,描点画图得到其图像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反 比例函数的图像,以及下学期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打下良好基础。并且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得到其性质也是学习函数性质的通用 方法。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函数还有着非常广 泛的实际应用;函数还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所以函数 在初中数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函数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 思想,它体现了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体现了数形结合等数 学思想方法,不仅是知识性方面,更重要的学习方法方面,作为一 名数学老师,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正比例函数图像的 运动变化,通过观察、归纳体会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结合公理和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 快速作图;(2)能够在画图过程中观察并发现函数的性质;学会简 单描述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 法策略的多样性; (2)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初步培养学 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能够尝试演绎推理发现规律,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

奇妙的图形密铺 教学内容:教科书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理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德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课件。

2、圆、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七巧板和水彩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分析比较,认识密铺 1、找一找 出示生活中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在我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你能在上面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回答) 它们是由正方形、长方形拼接而成的,这些图形拼在一起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2、分析比较 师:老师这有一副用圆形铺的画面,和上面两幅图形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出示用圆形铺的画面) 师:那这样呢?(演示圆重叠效果)就会重叠。 3、小结定义 师:像上面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

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板书: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 屏幕演示正方形密铺。看,像这样在平面上无空隙、不重叠的一直铺下去。 4、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密铺现象,(出示:蜂窝、龟壳、棋盘、水立方)找到密铺的图案了吗?播放生活中密铺的例子。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密铺 (一)一种平面图形密铺 出示课始的两幅图形 师:刚才我们发现哪些图形能单独密铺呢?(长方形、正方形)出示这样的两种图形。哪个图形不可以密铺?(圆形) 1、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

课外阅读推荐课评课稿

第三小学语文读书交流活动评课稿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第三小学:任海燕 2014.4.1 第三小学读书交流活动课随想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利用一上午的时间,我们激 动地聆听了三节读书交流汇报课。很佩服她们的勇气和坚持,能给我们在摸索中的同仁一些 思考。“读书明理”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快乐读书。让学生喜欢读书、热爱读书,进而培养 学生高品质的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终身的习惯”是我们的活动宗旨。这次的读书交流会 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交流的平台。此次展示的三节课例中,有关于整本书的集中展示、 有名著精品展示、还有整合语文教材的课内课外知识的融合展示。课堂中,学生态度大方、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完整;知识积累丰富,对读物感受深刻,更有引人入胜的课本剧、 相声、诗歌配乐朗诵等等,形式多样!学生们各抒己见,很乐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触。通 过展示交流,学生将读物中的知识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同时,知识积淀、语言表达、团结 合作、交流等各方面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陈老师的这节课,原来 语文课可以这样上,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有趣!这节课紧紧围绕语文课本的1-4组课文 展开,以“走进西部”“我的童年”“语言艺术”“他们让我们感动”分为四个板块,学生用朗 诵、表演等形式将每篇课文中的内容、感想进行交流。而主持人的语言恰好是每组课文的导 读部分的文字,简洁而有启发性!何其妙哉!一节课下来,四组课文的内容中,要背的背会 了,不需要背的也背会了,而且是用这样有趣的方式!不光课文内容,还延伸至课外,说说 课外书中的感动,说说 身边的感动,学生有感而发,《爱的奉献》的演唱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一节课下来,相信 学生对五年级上册前四单元课文印象深刻,终生都会难忘的!整节课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 让我们听得很愉悦!我觉得三节课、三种形式为正在摸索如何上好阅读交流课的老师们指明 了方向。我想,在座的老师们都获益良多,善于将所见所想及时的运用到我们平时的教育教 学中,你也可以像这样优秀!篇二: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 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 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 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 是做秀,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 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 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 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 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 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 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 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 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 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 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相遇问题》评课稿

互动、主动、联动,构建了课堂的生动与灵动 ——评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题》一课听完了吴老师《相遇问题》一课,总感觉意犹未尽,收获颇多。整节课,吴老师设计别出心裁而又恰到好处,可谓匠心独具,课堂上,吴老师精彩的引导、精练的讲解、精致的提问引领着教学一次次走向高潮,学生们积极主动、互问互答,享受着学习的过程和交流的乐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总体来看,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第一,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独具匠心,实用、高效。首先,结合相遇问题的实际,请学生“溜达”引入,再到对于四个关键词“同时”、“相对”、“相距”、“相遇”的理解都配合学生的演示来完成,解决了学生理解上的不足;之后,抛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析,但对于“相遇点”的分析教师还是稍作辅助;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请不同意见的同学上台板演;最后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由学生自问自答,将课堂“还”给学生,再到练习、总结,整个流程一气呵成,既新奇有趣,又实用高效。 第二,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教师引导者、合作者、交流者的作用。整节课中,学生们的学习总是积极自觉的、主动快乐的,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的热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特别是那种生生之间“问答式”、“答辩式”的学习将数学课堂一次次推到理想的境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投入、畅所欲言、乐在其中,学习效果能不好吗? 第三,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准确,对课堂的调控高效。整节课,看似教师的讲解并不多,但所讲指出,精练恰当,从对例题的剖析到对方法的提炼,都恰到好处。特别是当学生一开始不会提问时,教师先来提问进行示范和引导,当学生敢于提问时,教师立即给予热烈的掌声进行鼓励,在吴老师这样的引导中,学生们完全放松了,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学生被“激活”了,不仅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也感受到了思维碰撞的奥妙。 第四,整节课中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的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时适时渗透细心审题、善于观察、善于提问的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中的演示也体现出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指导;另外,对于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课的最后相遇问题的拓展留有余音,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欲望。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正比例函数教案设计

【问题】1996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一个月按30天计算)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单位:千米)与飞行时间x(单位: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4)对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结论. 分析:(1)这只燕鸥大约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 25600÷(30×4+7)≈200(km). (2)假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单位: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单位:天)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 y=200x (0 x 127).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的函数y=200x 的值,即 y=200×45=9000(km). (4)略. 3.共同思考 下列问题中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1)圆的周长l 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得出上面问题中的函数分别为: (1)l=2 r (2)m=7.8V (3)h=0.5m (4)T=-2t 4.归纳定义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5.共同参与 请你举出一些实际问题,使问题中的变化规律是正比例函数的形式. 6.例题讲解 为了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我们是通过研究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而达到的,因此例题是画出正比例函数图象. 先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 . 例1.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1)y=2x (2)y=-2x 解:(1)y=2x

友谊的回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倾听、实践、师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p ”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学重点: 掌握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 前半拍休止的准确演唱以及歌曲中回声处的自然准确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听唱法、模唱法、对唱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钢、教材、彩纸、磁铁等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 一、组织教学 上课:师生问好!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还特意邀

请了我的小伙伴一起来和大家完成今天的任务,瞧,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来了(播放小猪佩奇的回声那一集) (如果学生不安静,提示学生仔细看,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师:同学们刚才观看的可真认真,为什么山谷也会唱歌呢?谁能告诉老师。 生:是一种自然现象, 师: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 生:回声! 师:那么羚羊老师发出的原声和回声有什么区别呢? 生:原声声音大,回声的声音小(你听的可真认真) 音乐里面我们常用强弱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强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f,贴板书),弱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很弱用两个这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p,贴板书),回声我们就可以用很弱的力度来演唱,面对着连绵起伏的大山老师忍不住也想向大山问声好,下面和老师一起做个友谊,向大山打个招呼吧!老师来唱原声,你们来表现回声。大山你好!(切分节奏)生模仿回声(在这里老师布置任务要明确,师唱原声,生唱回声,提示学生回声的力度很弱,师并示范一个)找个学生来向大山问好,其余的学生表演回声。 通过力度对比,我们感受到了美妙的回声,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回声有关的歌曲——《友谊的回声》(写板书) 二、学唱歌曲。 1.初听(身体可以跟着音乐轻轻地动)

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英语复习课评课稿--曹雄 这学期,我们听了两堂初三英语复习课,其中徐秋妍老师上的一堂复习课让我印象深刻。 徐老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主动地发言、质疑。在本节课中教师既有讲解,又有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解题技巧的归纳,既有评学生的解题中的不足,也评学生答题中的闪光点,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个性化评价,即有老师的“讲”,也有学生的“讲”,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 体性,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真实而有效的互动,关注个性差异,体现人文关怀。徐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把语法讲解与语篇练习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大胆创新。 从徐老师的尽心设计的环节看: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标题猜测生词的含义;指导指导学 生对全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强调了语篇的重要性。有效设计了课堂练习,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练习题,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进行大容量、快节奏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巧用关联词,增加书面表达的色彩和观赏性,从而在中考作文中获得高分。 复习是知识的再现、巩固与提高。复习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揭示有关规律;帮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运用中突破,理解中记忆,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课的教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篇二:复习课评课标准 复习课评价标准 篇三:数学复习课评课 数学复习课评课 本周三上午,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数学复习课的教研活动,大家对如何 开展小学数学总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特别是孟老师的《乘法口诀》和朱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课堂,真是有效复习的典范,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提供思维空间,激活分散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和深化小学数学最基础、 最核心的知识点,以便能由此出发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点间的关联。孟老师的喜欢怎样背乘法口诀,朱老师的关于周长问题的认识,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回忆、提取相关内容,加深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再现、激活以往分散学习的知识点的目的。 二、突出沟通整理,建构完整的“知识链”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建构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 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 三、重视实际应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复习中光讲不练,难以取得复习的效果。只有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孟老师的课在练习设计上形式多样: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重视数学知识的练习,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朱老师的课件出示习题新颖,实用。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互相结合,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总之,两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 主探索,课堂中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篇四: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分数乘分数》专家评课

《分数乘分数》专家评课 徐老师:该课在2013年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一等奖,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赞誉。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着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说,刘万元老师这节课“把几何直观演绎到了极致。”“把一瓶白开水变成了茅台酒”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着名特级教师曹培英老师说,刘老师这节课不是用引人入胜的情景、也不是用精美的课件来吸引学生,而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打动学生。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刘老师是如何通过三次画图操作,利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 第一次画图:刘老师指着这个算式问学生,这样一个新的分数问题该怎么研究呢并启发学生如果用这样的一个长方形表示“1”那么怎么画图呢请学生自主尝试,有两种结果: 接着刘老师问学生在画图的时候怎样操作的,先分了什么 学生回答,先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老师又问,接着又怎么分的又取了几份学生说,接着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 并让学生比较哪一幅图更能体现“”先分再取,再分再取”的过程,并用课件

演示: 下一个问题是得多少学生很轻松地说出是,并说加上一条辅助线就 能看出是,刘老师又追问,哪里是10,哪里是1,进一步明确了“分了取,再分再取”的结果就是。 第二次,刘老师让学生画图表示,并问学生得多少,学生说把图横着平均分3份,整个图就平均分成了15份,所以 第三次画图,刘老师想让学生计算,并闭上眼睛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再由学生口述,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再把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刘老师用课件演示: 此时学生不仅理解过程,也能很轻松得说出结果,并能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19.2.1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导学案 教学内容 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性目标:理解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 技能性目标:能画出正比例函数图像 2、数学思考: 数学思想:体会与发展建立数学模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研究方法:从特殊到一般,从数到形研究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及性质. 3、解决问题: 利用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及性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 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一情境导入: 3月31日清晨,强飓风尼可拉斯以每小时192km的速度从北部登陆德国,造成重大损伤,飓风在德国横扫的路程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吗? t (h) 1 2 3 4 s (km) 问题1.从上表中,你能得出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问题2.上述解析式是正比例函数吗? 那么它们的图像有什么性质呢? 二自主探究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像. (1)y=2x (2) 解:列表得: 根据你所画的图像回答: 1.上述图像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 2.对函数y=kx, ,当x=0时,y=_,函数过点__________. 当x=1时,y=_,函数过点__________. 函数y=kx 是一条经过点________和点________的__________. 3.当k>0时,直线y=kx 经过第____________象限. 当k<0时,直线y=kx 经过第____________象限. 4.在函数y=2x 上,当x=-1时,y=____. 当x=0时,y=_____. 当x=1时,y=_____. 当x 增大时,y____________.图像从左到右呈________趋势. 在函数y=-2x 上,当x=-1时,y=____. 当x=0时,y=_____. 当x=1时,y=_____. 当x 增大时,y______________.图像从左到右呈________趋势. 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x … -3 -2 -1 1 2 3 … y=2x … … … … x … -3 -2 -1 0 1 2 3 … y=-2x … … y=-x … … x y 21=x y 2-=x y -=x y 2 1 =

那一定会很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缩、努、茎、吱、嘎、拆”等8个生字,在语境中,注意读准“背、骨”两个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大树的语言,读出它期待的心情。 3.通过填写表格,感受大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 4.抓住“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5.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本文与《去年的树》两篇童话的相同与不同点。感受童话中树的喜怒哀乐,想象丰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抓住“那一定会很好”,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难点:对比阅读,比较本课与《去年的树》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思考导语中问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认读字词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大家齐读课题: 9 那一定会很好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能读正确。 自己读一读试一试吧。 缩成努力根茎叶手推车吱嘎拆下来旧木料3.提醒: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个字不好读,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出示图“茎”这就是植物的“茎”部分,注意读音读一声。4.练习用词语说话。 二、整体感知 1.字音大家都正确了,相信课文大家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接读课文。 2.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三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的要求呢?(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啊?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都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有的同学想好了,有的同学还需要再思考一下。大家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师画)对,一边读一遍想,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3.哪位同学能看着学习记录卡说说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 4.同学们,你们跟他填的一样吗?还有补充吗? 三、朗读感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师:一粒种子它被泥土紧紧的包裹着,这多难受啊。种子想——(请你来读)要是能站起来,大口大口的呼吸空气,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谁再来读读种子的愿望(指名读),对呀,成长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于是他努力生长,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大树。 师:它长成一棵大树,他又想(指名读)正巧,农夫经过这里,他把大树砍下来,拖到家里做成了——手推车,手推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听着耳边的呼呼声,多么舒服。你知道手推车为什么感到这么舒服吗?(生回答)是啊,做一辆会跑的手推车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请你带着快乐的语气再来读读他的这个愿望。师: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当他变老了的时候,他就想——(生读) 它已经老了,动不了了,师范读,你再来试试,于是农夫和儿子把他拆了,做成了椅子。师:这椅子一待就是很多年,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板坐在很吃力, 1.默读课文,画出种子变化的关键词语。 2.填写表格,完成自学记录卡。 3.与同桌讲一讲,种子的这段历程。 它多么想躺下好好歇歇呀,请你读——最后,农夫的儿子把它拆了,锯成木片,铺在阳台上,它变成了木地板。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段历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变化? (时间在变、愿望在变、种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帮助人它的人在变)什么没有变呢? (那一定会很好)大家发现了吗?每一次想法,后面的“那一定会很好”,这一句没有变,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快乐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大家看,这粒种子从大树到手推车、椅子再到木地板,就像连环画一样,向我们展现了它这样一段生命历程,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历程,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听课反思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听 课反思评课稿 《最大的“书”》听课笔记 最大的“书” 岳林小学吴瑾 一、课前交流 1、你最喜欢看什么书? 二、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读课题” 2、小朋友预习过了吧,这最大的“书”指“岩石”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岩”石 3、“书”为什么加引号? 三、初读 1、读谁字看,标小节 2、书里的词语宝宝来考你了 地质勘探(1)个人读一齐读 地质勘探队员(2)开小火车读勘探 出示句子读“爬到半山腰”……(3)课文插图里有一位是哪一位,猜猜?从衣服上猜,从道具上猜 像这样经常到野外观察岩石就叫…… 一册厚厚的书

一册厚厚的书 (1)“册”在哪儿看见过?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2)古具常常去竹片上写字,把一片一片的竹子串起来,就像这个“册” (3)出示“竹书”,册的字形演变 (4)“册”左右两边就像一片片竹子,这一横,就像中间的一条线。 脚印足迹雨痕波痕 埋着煤炭藏着铁矿宝藏 (1)个人读 (2)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多音字,你还给它们组词吗? (3)还藏有一对近义词,“埋—藏”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就是由川川和叔叔的词组成的,用横线划川川的话,波浪线划叔叔的话。默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读读川川说的话,老师选一些话,你发现了什么? 都有一个问号,让我们来读读这些问句吧。 2、关于川川的这些问题,叔叔怎么回答的。 老师划好了,你和我对一对。

3、师读川川,生读叔叔的话,我们直接对话吧! 4、川川提那么多问题,无非就是要搞懂——岩石这本书 怪不得说他爱“刨根问底”读词语 5、第一、二组对话 5、师生读对话(1)两个对问 出示叔叔的话:“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 (1)这句话很长,一起读 (2)叔叔说的这句话里是:1、就像一册厚厚的书;2、不像一册厚厚的书 是哪一个意见,你用手势告诉我。 (3)岩石怎么像书啦! (4)叔叔真俏皮呀,没有直接告诉川川,而是用反问句的形式更…… (5)用手势读好这句话。 第三组对话 1、川川真好问,他又问了?一接读,师生读。 2、听明白叔叔说的岩石上的字吗?不明白,再读读,用横线划出岩石上的字。 用这种句式回答我,师出示:1、岩石止的字是(); 2、()是岩石上的字。 先用第1种句式说,用第2种句式说。

数学评课稿

品生社评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们知道 《品德与生活》是一们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 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 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纵观本堂课,视频中的授课 老师通过等教学活动,围绕着《》这一主题,激发孩子在课堂活动中将 情感转化为行动力,促进学生。教学思路层次清晰,一 气呵成。整节课中,我们能够被授课老师的智慧所折服,能够被孩子们的活 跃的参与度所吸引。特别值得我学习的有以下几点:一、生活认识的源泉品生 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能够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截取学生生 活中片段,如:二、学生课堂的音符 我们知道,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也是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才 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不过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课堂中,教师以学生 的需要和问题出发,设计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此外教师的评价语: 三、活动(实践)感悟的列车 活动是本课程教与学的基本形式,这位老师创设了四、开放空间的妙用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堂从教师拓展到到家庭、社会。如: 从而让儿童 五、引导神奇的魔法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好差相差20倍。可见教师的引导是多么的重要。课堂中教师注意聆听儿童发言,并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引导。如纵观品德课程,让我们明白品德课堂不同于其他课程。他应该是“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撞动另一个灵魂。”只有当我们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引领他们去享受生命成长的绚烂,儿童才会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中飞扬,我们的品德课教学才会流光溢彩。总而言之,视频中的教师能够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体现了良好的教学素质,学生情绪饱满,是一节扎根于生活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是一节提升学生道德情感的课堂。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一点思考,不对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篇二:小学数学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杨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她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正比例函数教案

《正比例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及其画法。 2.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确定正比例函数的模型。 2、经历描点法绘制函数图像的过程,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正比例函数模型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描述,认识函数刻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 2.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 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 3.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生活动) 用六年级下册学过的正比例关系式变形后用x的式子表示y,既y=kx,导出y和x 之间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指出:本节课我们所要讨论的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板书) 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师生活动) 课件展示如下问题 1、提问:下列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 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给出问题的解答。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一段时间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师作总结发言,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给出问题的解答:(板书) (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 r; (2).根据质量=密度×体积可得:m=7.8V; (3).据题意可知: h=0.5n。 (4).据题意可知:T=-2t 4. 请学生观察上述例子中的四个函数关系式,思考并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 点?

《最大的书》评课稿

《最大的书》评课稿 《最大的书》评课稿 今天听了汪老师执教的《最大的“书”》。汪老师的课,体现了她本人极高的个人素质,高超的课堂驾御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这堂课是汪老师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细心的安排,而且经过反复的'摩课,因而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堂课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品味借鉴,我选取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夯实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特别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夯实,这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汪老师在教学中也特别注重,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重要的词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还叫了几位同学读,当小老师领读,体现了老师对字词教学的重视,学生学了生字以后,汪老师还注重词语的拓展联系。如学了“雨痕”之后,她就设计了一系列带有“痕”字的词语,眼泪留下的痕迹叫(),伤口留下的印记叫(),波浪的留下的脚印叫()。这样的练习实 了基础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二、生动展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研究成果 在课堂上,老师们把生字教学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有老师指导,学生提议,小老师范讲,小伙伴评议。语文中的内涵是在不断地、反复地阅读中习得的。汪老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始终不忘让学生亲近文本,在自由读——默读——感情朗读,这样逐级提升的阅读中领悟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注重对学生评价语言的运用 教学策略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自身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语言就是教学策略的一种。好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如沐春风。 汪老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评价语言的选择,使学生得到了极大的鼓励,因而学生的兴趣高涨。 四、积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小学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课堂里单靠师传生受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儿童发展语文素养的需求,因而不能把学法指导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专利。《最大的“书”》的教学,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边读边勾画的方法学习。促使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感受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感受 解放村小学邱素婷 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几年,数学的教学成绩也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曾经也梦想做一名出色的、优秀的数学教师,然而,那天,在听了吴正宪老师的一堂“搭配的学问”课后,使我几近麻木、颓丧的神经震醒了。细细对比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不禁对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质问:在时间和情感及角色上,你舍得了吗? 1、时间上: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阵地。虽然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把教学目标里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准备得非常充分。然而,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却只是把完成教学任务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奋斗目标,学生会做了,能做对了,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情感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信奉着师道尊严的教育理论。课堂上,总是板着一副冷面孔,用命令和生硬的语气让学生去思考,去练习,想想这样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吗?而吴老师的教学语言却是如此亲切、朴素而自然,没有一点造作,虚伪,对学生的评价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从言语中体现了吴老师 与学生的平等相处的教育思想,达到了一种师生合一的境界。 3、角色上:老师是学生的领航人。课堂上,教师领着学生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不会说的,老师说给你听;学生不会做的,老师解释给你听,做给你看,跟着学……一遍不会再来一遍,直到你学会为止。 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记得吴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听了全国特级名师吴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多么的重要。下课了,孩子们久久不愿下课,希望吴老师继续给他们上课,并要求老师签名,有的邀请去他家做客,有时间来商丘玩,QQ聊天,吴老师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折服,是我学习的榜样。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吴正宪经典语录(之一)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吴老师的课堂真的让我痴迷,我痴迷于吴老师的语言的感染力,痴迷于吴老师的课堂的亲和力,痴迷于吴老师对孩子们的感召力,下面是我收集的吴正宪老师的课堂语言,让我们共同来体味其 语言的艺术! 1、你要发表意见?来吧。 2、这位同学你有什么意见?我也有一个问韪,你先问吧,你要问他们什么?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教案

课题: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一次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体会模型思想,发展符合意义 2、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正比例函数和简单的一次 函数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 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难点: 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流程: 一、课前回顾 1. 函数 一般的,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的就确定 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 2、函数的表示法: ①图象法、 ②列表法、 ③解析式法(关系式法) 二、情境引入

探究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cm,在弹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kg,弹簧

长度 y增加0.5cm. x/kg012345 y/cm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答案⑴ 3 、3.5、4、4.5、5、5.5 ; (2) y = 3+ 0.5x. 探究2:某辆汽车油箱有汽油100L,汽车每行驶50km耗油9L. (1) 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路程x/km050100150200300 油箱剩余汽油量y/L (2) 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3) 汽车行驶的路程X可以无限增大吗?有没有一个取值范围?剩余油量y呢? 答案(1)100 、91、82、73、64、46; ⑵X 与y之间的关系式为y= 100- 0.18x ; (3) 汽车行驶路程X不可能无限增大,因为汽油只有100L,每行驶50km耗油9L, 行驶560km 后,油箱就没有油了,所以X不会超过560km.y代表油箱剩余油量,所以y应该小于100但不能小于零. 归纳:一次函数的定义 思考:这些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X的k倍与一个常数的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