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黄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贾谊《过秦论》)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毛泽东《·长沙》)

(3)君子能够兼得先天之质朴本性与后天之修饰华美,正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道:“, ”。

2.按要求做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我从何知道我存在呢?笛卡尔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通过我思! , 。

, , , 。笛卡尔想要克服这种逻辑,在他看来,我思不需要任何前提,因为它是自明的。

①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证明有一些薄弱之处

②“我思”才可以推导出“我存在”

③这一答案超过了以前的所有答案

④因为这一形式并非如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

⑤完全没有预设

⑥逻辑学家认为,只有当人们接受了“思考者存在”这一大前提

A.①⑤④⑥②③

B.⑥③⑤②①④

C.②③⑥④①⑤

D.③①⑥⑤④②

(2)下列用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来阐释《乡土中国》的概念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记念刘和珍君》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向请愿群众开枪,是横暴权力压制反抗的典型例子。

B.《为了忘却的记念》青年作家进行革命活动,是在实施体现社会合理分工的同意权力。

C.《小二黑结婚》二诸葛绝不允许小二黑婚姻自主,他依仗的是社会继替中的长老权力

D.《包身工》中受东洋厂剥削廉价的包身工,是掌握有横暴权力的支配者压榨的被支配者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在现实工作中,谈判专家很难被划归为一种职业,也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具备了这个身份。很多人的正式身份可能是企业家、首席执行官、人力资源总监、销售总监、采购经理、项目经理、管理咨询顾问、投诉处理专员、经纪人等,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都是谈判专家。他们为了解决问题,每天都在谈判,处理五花八门的冲突。

②请注意,这里没有提到辩护律师和辩论赛冠军,因为这两类人的工作或行为习惯其实和我们所说的谈判并不完全一样。简单来说,他们的核心技能是辩论而非谈判,那么,辩论和谈判有什么区别呢?谈判高手不都是一些能言善辩者吗?好吧,这里要讲一个重要的概念——什么是谈判,并且把它和辩论区分开来。

③谈判的定义:谈判是冲突各方通过设定立场、提出建议、做出取舍、交换价值,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④这个过程需要谈判各方参与,进而综合大家的决定以达成协议。辩论则通过双方阐述各自立场并给出论据,相互攻击对方的逻辑漏洞,以期达到取胜的目的。辩论双方往往无法达成共识,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需要一个第三方来做出裁决,比如评委、观众、法官、陪审团。可以想象一下,在真正的商业博弈或者国际冲突中,比如两国的贸易谈判,一方派出了一名最有实力的辩手,在这位辩手的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精彩演说之后,对方突然说:“嗯,我觉得你说得很对,那就按你们说的办!”显然这种情况很难出现。

⑤谈判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谈判者并不会纠结于谁对谁错。强调是非往往不仅不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反而会引发双方的情绪问题。如果由此导致了更大的冲突,那就更加得不偿失了。如果非要在“认定对方错误”和“达成我的目标”这两者之间做选择的话,我更倾向后者。

⑥当然,这里不是去比较辩论和谈判孰优孰劣,而是在厘清这两种技能所适用的不同场景。实际上,我非常喜欢看辩论节目,辩论可以让我了解到不同的立场和思想,可以从自己未曾想过的角度看待问题。这里只是帮大家明确了谈判和辩论的区别。另外,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这不是一本教人怎么说话的书。而是一本探讨如何在冲突中解决问题的书。

⑦如果是教你如何打“嘴仗”的话,无论如何我也不敢来写这本书。从小我就觉得自己的嘴比较笨。我可能又要抛出一个冒犯大家固有想法的观点了:如果你感觉到自己不太会说话,经常脑子里想得好好的,但话一到嘴上就是表达不出来,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谈判高手!因为我们发现那些伶牙俐齿的人往往不适合谈判。首先,在真正的商业谈判中,你很难通过说服让对方放弃自己的利益,说多了白搭,浪费口舌和时间;其次,说得太多就很难听到对方在说什么,不要忘了对方在谈判中也有决定权,无视对方的诉求可能会导致你也拿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说得太多就难以做到滴水不漏,容易给对方留下把柄,中国有句老话,“言多必失”,也是同样的意思。

⑧无独有偶,西方哲学也印证了这句老话。二律背反定律

......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哲学概念,两个公认为正确的命题都是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两个命题之间却存在矛盾冲突。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法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同一对象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两者自相矛盾,但都能自圆其说。如果在一个逻辑体系当中,你不断地对一个结论进行证明,那么就会导致它的相反结论包同时成立。打个比方,有人让你帮他的一个朋友介绍对象:“这个小伙儿名校毕业,工作优秀,相貌英俊,身材高大,在北京有车有房,还性格超好……”是不是对方越说你越会产生一种疑惑,既然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找人介绍对象呢?有的时候说得太多反而适得其反,让对方产生疑惑甚至逆反心理?这种表达时的心理距离法则也是我们在谈判时需要注意的,拿捏不好的话,往往越主动就会越被动,

⑨谈判其实是一个动脑的过程,需要冲突双方或多方开放心态,少说话多思考,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和优秀的演说家不同,优秀的谈判者通常默默无闻,他们关注的不是赢得战斗或辩论,而是专注于解决问题和冲突。

3.本文节选自《逆势谈判》一书,从以下目录看,最有可能出自的一项是()。(2分)

A.谈判的要素

B.谈判中的沟通

C.谈判的本质

D.谈判中的情绪管理

4.以下不符合第⑨段中“二律背反定律”的一组是()。(2分)

A.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B.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

C.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是无限的

D.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切都是运动的

5.根据文意,作者可能不认同的一项是()。(3分)

A.擅长家庭矛盾调解的社工是谈判专家。

B.一个专业的辩手能让对方哑口无言。

C.谈判能力是开展许多业务必需能力。

D.优秀谈判者少说多思力求问题解决。

6.作者是如何辨别“谈判”和“辩论”这两个概念的,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7.读完本文后,班级组织了一次阅读交流会。小明发言:“我认为‘那些伶牙俐齿的人往往不适合谈判”这一观点有误,诸葛亮就是反例。”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看法。(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猫城记(节选)①

老舍

①大蝎调了五百名兵来保护迷林,可是兵们全驻扎在二里以外,因为他们要是靠近了迷林,他们便先下手

抢劫。但是不能不调来他们,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是人人知道的,可是不调他们来做不负保护责任的保护是公然侮辱将士,大蝎是个漂亮人物,自然不愿被人指摘,所以调兵是当然的事,可是安置在二里以外以免兵馋自乱。风稍微大一点,而且是往兵营那面刮,大蝎立刻便令后退半里或一里,以免兵们随风而至,抢劫一空。兵们为何服从他的命令?还是因为有我在那里:没有我,兵早就哗变了。“外国人咳嗽一声,吓倒猫国五百兵”是个谚语。

②五百名兵之外,真正保护迷林的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将。这二十位都是深明大义、忠诚可靠的人,但是有时候一高兴,也许把大蝎捆起来,而把迷林抢了。到底还是因为我在那里,他们因此不敢“高兴”,所以能保持着忠诚可靠。

③这天大蝎为收获迷叶举办了盛大的敬神仪式。他请我这个外国人作大神的代表,在迷林中心的高架子上替他保护迷叶。大蝎告诉猫兵们,摘叶的时候若私藏或偷吃一片,大神的代表便会用张手雷劈了他们。大蝎一声令下,兵们两人一组上树摘叶。不大的工夫,我在上面已能看到原来被密叶遮住的树干。

④猫人并不是不能干事,我心中想,假如有个好的领袖,禁止了吃迷叶,这群人也可以很有用的。假如我把大蝎赶跑,替他做地主、做将领……但这只是空想,我不敢决定什么,我到底还不深知猫人。我正在这么想,我看见大蝎的木棍照着一个猫兵的头去了。我知道就是我跳下去不致受伤,也来不及止住他的棍子了,但是我必须跳下去,在我眼中大蝎是比那群兵还可恶的,就是来不及救那个兵,我也得给大蝎个厉害。我爬到离地两丈多高的地方,跳了下去。跑过去,那个兵已躺在地上,大蝎正下令,把他埋在地下。一个人若不明白他人的心理,便往往会因自己的善意而有害于人。我这一跳,在猫兵们以为我是下来放张手雷,我跳在地上,只听噼咚噗咚四下里许多兵全掉下树来,大概跌伤的不在少数,因为四面全悲苦地叫着。我顾不得看他们,便一手捉住大蝎。他呢,也以为我是看他责罚猫兵而来帮助他,因为我这一早晨处处顺从着他,他自然地想到我完全是他的爪牙了。我捉住了他,他莫名其妙了,大概他一点也不觉得打死猫兵是不对的事。

⑤我问大蝎:“为什么打死人?”

⑥“因为那个兵偷吃了一个叶梗。”

⑦“为吃一个叶梗就可以……”我没往下说,我又忘了我是在猫人中,和猫人辩理有什么用呢!我指着四围的兵说:“捆起他来。”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把大蝎捆起来!”我更清晰地说。还是没人上前。我心中冷了。设若我真领着这么一群兵,我大概永远不会使他们明白我。他们不敢上前,并不是出于爱护大蝎,而是完全不了解我的心意——为那死兵报仇,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这使我为难了:我若放了大蝎,我必定会被他轻视;我若杀了他,以后我用他的地方正多着呢。无论他怎不好,对于我在火星上——至少是猫国这一部分——所要看的,他一定比这群兵更有用一些。我假装镇静问大蝎:“你是愿意叫我捆在树上,眼看着兵们把迷叶都抢走呢?还是愿意认罚?”

⑧兵们听到我说叫他们抢,立刻全精神起来,立刻就有动手的,我一手抓着大蝎,一脚踢翻了两个。大家又不动了。大蝎的眼已闭成一道线,我知道他心中怎样的恨我:他请来的大神的代表,反倒当着兵们把他惩治了,极难堪的事,自然他绝不会想到因一节叶梗而杀人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他承认了受罚。我问他,兵们替他收迷叶,有什么报酬。他说,一人给两片小迷叶。这时候,四围兵们的耳朵都在脑勺上立起来了,大概是猜想,我将叫大蝎多给他们一些迷叶。我叫他在迷叶收完之后,给他们一顿饭吃,像我每天吃的晚饭。兵们的耳朵都落下土了,却由嗓子里出了一点声音,好像是吃东西噎住了似的,不满意我的办法。对于死去那个兵,我叫大蝎赔偿他的家小一百个国魂②。大蝎也答应了。但是我问了半天,谁知道他的家属在哪里?没有一个人出声。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呢,猫人没有帮忙的习惯。这是我在猫国又住了几个月才晓得的。大蝎的一百个国魂因此省下了。

(节选自《猫城记》,有删改)【注】①《猫城记》创作于1932-1933年,老舍从英国回国不久。此时的中国内有军阀割据、国共对峙,外有日本侵占东北,全国上下一片混乱,岌岌可危。情节概要:因飞机失事,中国人“我”坠落到了火星上的猫国,被一群猫人抓走。猫国大地主大蝎救了我,但他只是想利用我外国人的身份替他保护能使人上瘾又毒害精神的迷叶。我随着大蝎看到了猫国社会的种种情状,最终见证了猫国的灭亡。本文节选自第十三章。②国魂:猫国的货币。

8.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以第②段为例,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取得幽默讽刺效果的。(4分)

9.赏析“一名猫兵被打死”这一突发事件在文中的作用。(4分)

10.分析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的意图。(3分)

11.《猫城记》与《阿Q正传》主题接近,而各具艺术独创性,请结合文本内容辨析。(4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郊行即事

【宋】程颢①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②莫忘归。

【注】①程颢:宋代理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②游衍:恣意游逛,纵情游玩。

12.校报编辑部同学拟定该诗所在栏目,不能编入的一项是()。(1分)

A.宋诗赏读

B.哲理诗选

C.古体诗揽胜

D.近体诗精华

13.对前两联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联写春天景象,“碧”描摹遥山绿色,自可纵情游玩。

B.第二联写追逐落花,“坐”透露困境中的闲适、春游之趣。

C.两联既有整体氛围,又有具体内容,多角度地描绘了春天。

D.两联既有写景之词,又有记事之语,彼此独立,各有情趣。

14.宋诗好说理,有人说“此诗无一毫道学气,五、六句情韵俱佳。”结合诗句内容,对此加以分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筠溪翁传

【明】归有光

①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余往省之。见翁,颀然皆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遂不相闻。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有见之者,皆云翁无恙。每展所予书,未尝不思翁也。今年春,张西卿从江上来,言翁居南澥浦,年已七十,神气益清,编摩殆不去手。侍婢生子,方呱呱。西卿状.翁貌,如

余十年前所见加少,亦异矣哉!

②噫!余见翁时,岁慕,天风憭憟①,野草枯黄。日将晡,余循去径还家。媪、儿子以余远至,具.酒。见余挟书还,则皆喜。一二年,余妻儿皆亡。而翁与余别,每.劳人问死生。余虽不见翁,而独念翁常在宇宙间,

视吾家之溘然

..而尽者,翁殆如千岁人。

③昔东坡先生为《方山子传》,其事多奇。余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若筠溪翁,固在吴淞烟水间,岂方山子之谓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抑岩处之高士也欤?

【注】①憭憟:哀怆凄凉。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西卿状.翁貌() (2)具.酒()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每.劳人问死生()

A.每次

B.每当

C.常常

D.每逢

(2)视吾家之溘然

..而尽者( )

A.早早

B.突然

C.意外

D.令人伤心

17.把第①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见翁,颀然皙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

18.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

19.史传著作具有巧于构思、精于剪裁、长于表达等特点,请结合第①段内容,自选角度,写一则不超过150字的文学短评。(4分)

20.作者始将筠溪翁视为“异”“仙”之人,终借他人之口,称其为“高士”。请结合文章内容,辨析这两类人的差异。(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3题。(11分)

桃溪记

【明】徐一變

①自余遭乱,流寓无常处,恒郁郁不乐。思得幽夐①之地,营半亩之室以宁厥居。环视无有也。

②客或进曰:“世岂无有哉?顾先生未之即 。太湖之南二十里许,有溪焉。水泉清远,左盘右纡,势若篆籕。《郡志》言:‘越大夫蠢扁舟出五湖时常过其处。’后人思之,构桥溪上曰‘范蠡’以志。溪两岸宜桃,投核土中,不培而茂,望之蓊然。方春始阳,群葩竞发,嫣红腻白,酣阳颒雨,蒸为旦气,烂若赪霞。居人因字溪曰‘桃’。茅屋三四楹、在桃树中,则吾家也。附屋有田二十亩,勤力耕作,足以具饘粥。聚落相凑,皆务农业。官租有程,每相率先期而输,不俟征迫,终岁无胥吏扣门,时虽争战,过兵不及,妻子皆不识兵。有自城府来者,言兵暴状,辄相惊讶。其地若此,可以言幽夐矣。顾先生未之即 。”

③嘻!吾尝观陶靖节记“桃花源”事,疑其地实在世外,非人间有。如客所称,不出吴江、乌程二邑之交,非桃花源比也,而不知有乱世,亦异矣哉?然后知天壤间,未尝无绝境,第吾驽薄,弗获至尔。客吴姓,姿朴茂,间至城府,从士大夫游。以余志幽夐,招余卜筑其处,因记之云。

【注】①幽夐(xiòng):幽深,深邃。

21.针对作者的“郁郁不乐”,客人进行了一番说解;请结合文本具体情境,各选一个合适的语气词,填入第②段方框处,并简述理由。(4分)

(1)世岂无有哉?顾先生未之即 。

(2)其地若此,可以言幽夐矣。顾先生未之即 。

A.也

B.耳

C.焉

D.乎

(1)选项理由:

(2)选项理由:

2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23.结合作者对寻觅“幽夐之地”态度的变化,探究“桃花源”这一意象的现代价值。(4分)

三写作70分

24.生活中面对事情的结果,人们往往以“我很努力了”来肯定自己;但这句话似乎还隐含着更多的意味。对此,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黄浦语文参考答案

1.(5分)(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浪遏飞舟沁园春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1)(2分)D (2)(3分)B

3.(2分)C

4.(2分)B

5.(3分)B

6.(4分)答案示例:作者先对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定义。(1分)再辨析两者在过程和目标上的区别,“辩论”的目的是取胜,且由第三方裁决,所以过程是互相指出对方的错漏;而“谈判”的目的是双方达成协议,且没有第三方裁决,如果过分强调对方错误,反而不利于解决冲突、达成协议。(2分)作者还假设了生动的情境,让读者更容易理解。(1分)最后补充澄清,两者只是适应场景不同,没有优劣之分,使论述更严谨。论述语言严谨准确(1分)

7.(5分)答案示例一:诸葛亮舌战群儒确实是一个有力的反例,我很欣赏小明同学阅读时的独立思考。(1分)但“这一观点”并不绝对,“往往”指情况发生概率较高,并不代表所有情况,因此能举出反例并不能证明它是错误的。(2分)结合作者之后阐述的理由来看,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是强调在谈判中,相较于说话,思考更重要。我推测作者所谓“伶牙俐齿的人”是只耍嘴皮子不思考的人,不包括诸葛亮。(2分)

答案示例二:我赞同小明的观点。诸葛亮能舌战群儒,劝服孙权联盟抗曹,他确实有伶牙俐齿的口才,又有高明的谈判技巧。(1分)从作者阐述的理由来看,他把“伶牙俐齿”等同于“无视对方诉求”和“说话不严谨”,但其实没有必然联系,推论不成立。(2分)类似的反例还有周恩来总理,他是拥有丰富谈判经验和卓越谈判才能的外交家,他的口才和气度都让对手折服。(2分)

(二)(15分)

8.(4分)答案示例:作者在无法直接、正面言说的情况下,运用反语来表达态度,增强语言的讽刺性,所谓“家将”却随时可能抢了大蝎的迷林,颠覆了读者对“深明大义、忠诚可靠”的既定认知(2分);选用“高兴”一词美化叛变,褒词贬用,产生反差,生成幽默;(1分)两次重复使用“忠诚可靠”,在词语反复中取得反讽效果。(1分)

9.(4分)答案示例:小说中的突发事件往往促成了情节的发展或转折。(1分)“我”原本看到猫兵的能干,以为猫人、猫国还有救,但猫兵被打死一事却打破了“我”的幻想(1分),“我”有意跳下高架子为那个猫兵报仇,反而又害不少猫兵因害怕而跌伤;“我”以为自己是替他们出头,必能得到其响应,谁知又得到心灰意冷的结果。(1分)这不能不说是“我”的悲哀,更是猫人和猫国的悲哀。正是这一情节,更彰显了小说对现实批评的意旨,使小说揭露病症、疗救社会的主题更加深刻。(1分)

10.(3分)答案示例:“我”作为猫国的外来者,天然地与猫人保持着心理和文化的距离,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能够更好地对猫人的劣根性进行冷静审视;(2分)同时,我又不是一个彻底的旁观者,我逐渐深入猫国社会后,产生了拯救猫人的想法,作者借“我”之口抒发自身对当时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态度;第一人称增强小说艺术真实感和批判的力度。(2分)

11.(4分)答案示例:《猫城记》与《阿Q正传》主题接近,都揭示国民劣根性和民族衰败根源,但创作手法却不同。(1分)《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2分)《猫城记》则借助科幻外壳,寓言形式,用荒诞手法,描绘了猫人这一群像,创造了“猫国”这一典型社会,预言了如果不改造国民性,将面临的灭国后果。虽然没有聚焦于某一角色的深入刻画,但猫国上上下下可谓人人都是阿Q。(2分)

(三)(8分)

12.(1分)C

13.(2分)D(2分)

14.(5分)答案示例:所谓“道学气”是指宋诗好发议论,喜谈道理。此诗描写郊野景物及春游之乐,借以说理,自然流畅,无道学气。(1分)尤其是颈联,“莫辞”和“只恐”表达了诗人劝勉人们珍惜美好时光,情感亲切而真挚。(2分)“盏酒”和“风花”的意象,选取寻常之物,却让人思之而有味。(2分)真情与韵味彼此交融,故曰“情韵俱佳”。(1分)

(四)(20分)

15.(2分)(1)描绘、描述(2)准备

16.(2分)(1)C

17.(5分)(我)见到了筠溪翁,他身材修长、皮肤白皙,他邀请我坐下,煮茶来让我喝,拿来架子上的书都送给我,大概有几百卷。评分说明:①补出主语②颀然③延④瀹(yuè)茗⑤悉⑥殆

18.(3分)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

19.(3分)答案示例一作者巧于剪裁,先写自己听闻他人介绍,便专程拜访筠溪翁;(1分)见面后,写其外貌、动作,暗含对其人品之欣赏;(1分)接着写分别之后,又常常打探其近况,在听闻张西卿介绍后,更以“亦异矣哉”表达赞叹;(1分)作者以“相见-想念-打探”为线索组织材料,逐层深入地表达了对筠溪翁的钦佩、思念和赞美之情。(1分)答案示例二作者长于表达,先写自己听闻他人介绍,便专程拜访筠溪;(1分)见面拜别之后四处询问其近况,以“未尝不思翁也”的感慨表达思念之情;(1分)在听闻张西卿介绍后,更以“亦异矣哉”表达赞叹之意;(1分)语气和句式的不同,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筠溪翁的感情变化——由思念到赞美,可见其表达之精。(1分)

20.(4分)答案示例:作者初见筠溪翁,其颀然晳白,以书相赠,后闻其年届七十,身体强健,编书不倦,还能生子,将其视为异人;联想到自己妻儿早死,更将其视为寿已千年的仙人;(2分)后联想到《方山子传》,觉得筠溪翁应该是像方山子一样的普通而有极高境界的人,所以借他人之口,称其为“高士”;(1分)“异人”“仙人”行为举止有异于常人处,“高士”则无异于常人,但境界高尚,令人倾慕。(1分)

(五)(11分)

21.(4分)(1)B 理由:用“耳”字,对作者所认为的世无“幽夐”之地表达不以为然的态度,以便在一开始就消除作者的郁闷心情,有助于说理的展开。(2分)

(2)A 理由:用“也”字,意味着对上文内容作小结,并有鼓励作者去寻找的意味。(2分)

22.(3分)答案示例:画线句描写了溪水两岸春光明媚,桃花竞开的景象,并描写在雨后阳光的映照下,桃花美如红霞的景象;(1分)表现了桃树生长开花之节奏与韵律,凸显其生命力;(1分)将桃花描写得如此美丽可爱,为后文交代当地人将此溪取名“桃溪”做了铺垫。(1分)

23.(4分)答案示例:作者因遭遇战乱,欲寻“幽夐之地”,但不相信人间真有世外桃源,于是郁郁不乐;(1分)听客人介绍了桃溪村后,虽不全信,但对其居民不知兵燹感到惊异;(1分)然后觉得天地间或许真有人迹罕至的仙境,只是自己驽钝而没有去寻觅而已;(1分)陶渊明涉足桃花源纯属偶然,“世外桃源”只具有审美价;(1分)而作者反思自己的态度,并做了记录;这种态度鼓励了当今的人们以自己的行动去发现“人间桃源”。(1分)

三、写作

24.略。

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8页。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 (2)屈心而抑志兮, ______________。(屈原《_______》)(3)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描写人的表情动作以侧面体现“蜀道难”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乡土社会之所以形成差序格局,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就形成了一种按亲疏关系来决定权利义务分配的有差等的顺序。

①乡土家族具有伸缩性 ②长辈在分配利益时会优先考虑亲生晚辈并适时兼顾旁系晚辈 ③亲生晚辈和旁系晚辈都有可能成为养老送终候选人 ④乡土社会的养老送终义务在家族内部进行分配 A.①②④③ B.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2)下列各句中,人物语言得体的是()。(3分) A.螃蟹宴时,吃得正欢的鸳鸯对前来的凤姐说:“奶奶又出来做什么?让我们也受用一会子。” B.刘姥姥在王熙凤叹穷的时候说:“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您老拔根汗毛比我们腰还粗!” C.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将探春的衣襟掀开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 D.夜宴上,贾赦在给贾母及众人讲笑话时说道:“你不知道天下做父母的,偏心的多着呢!”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3—7题。(16分) 材料一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节选) 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推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使人鼻酸)。再四叮咛:“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妙极之谶!试看别书中,专能故用一不祥之语为谶。今偏不然,只有如此现成一语,便是不再之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语文试卷 (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 1.答案与作文全都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2.答题时注意试卷题号和答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竹刻艺术 ①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淡雅的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竹刻艺术家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样式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竹是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给人清新疏淡的美感,深受国人喜爱。这也是竹刻艺术给人的第一感受。 ②竹刻艺术,从古代文献记载和古代留存的文物可证。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已利用竹子来纪事。西周时记载政事,已广泛使用竹简,而大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也用竹子做成,其上刻有文饰。湖南19号战国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盛酒器“卮”,有用竹子制成的,其三足雕刻成兽蹄状。后在甘肃武威汉墓出土了当时用的毛笔,在笔杆上阴刻有隶书。而在湖南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竹制勺,其上刻有浮雕,线条流畅,令人惊奇。文献记载,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笔筒名“裘钟”,乃用斑竹制成。唐代时传入日本,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现藏正仓院的乐管“人物花鸟纹尺八”。管上分布仕女,树木,花草,禽蝶等形象,纯是唐风,与同时期之金银器镂錾及石刻线雕,同一意趣。保留青筠(竹子的青皮)作物象,再施阴纹浅刻。

③宋代尚文,涌现了一支庞大而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直接影响了整个工艺领域的发展,为明清竹刻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④明清时期,竹刻名家辈出,涌现了许多流派。著名的有嘉定派与金陵派。嘉定派由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朱鹤开创,雕法以深刻为主。他善书画,通古篆,在竹雕设计和制作中,经常以笔法运用于刀法之中。他将南宗画派揉合在北宗的雕刻之中,创造出深刻法,为唐代以来发展的竹刻艺术开辟了新的途径。清乾隆帝看了他刻制的竹器,也题有“高枝必应托高士,传神莫若善传神”加以赞扬。嘉定竹人,前赴后继,各显神通,赢得竹刻之乡的美名。金陵派名家,明代有李耀、濮澄,后者被认为是金陵派的创始人,他最喜欢的是用盘根错节的竹根,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特征,用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随形施刻,自然成器。由于他常常用刀很浅的浮雕技法为主,有人称之为“水磨器”。另外还有方洁,字矩平,号治庵,浙江黄岩人。他工诗善书画,最擅长刻竹,人称“方竹”。竹刻家金西厓说:“纵观四百余年之竹刻,可概括为由明中叶之质拙浑朴,发展为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又自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嬗变为清后期之平浅单一。以雕刻再现书画,实为后期变化之主要原因。”他的总结简明中肯,实在是智者之言。 ⑤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时代的变革与风气的转变,竹刻艺术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但流风所及,依然有较为精彩的表现。这一时期重要的竹人,有浙江吴兴的金西厓、江苏嘉定的潘行庸、吴县的支慈庵等。 ⑥竹子天生拥有平淡、清气、朴实的特征,其虚心劲节、弯而不屈的品质,历来受到世人特别是文人的喜爱。人们将竹比喻为君子。宋代苏东坡有“宁可食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黄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贾谊《过秦论》)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毛泽东《·长沙》) (3)君子能够兼得先天之质朴本性与后天之修饰华美,正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道:“, ”。 2.按要求做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我从何知道我存在呢?笛卡尔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通过我思! , 。 , , , 。笛卡尔想要克服这种逻辑,在他看来,我思不需要任何前提,因为它是自明的。 ①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证明有一些薄弱之处 ②“我思”才可以推导出“我存在” ③这一答案超过了以前的所有答案 ④因为这一形式并非如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 ⑤完全没有预设 ⑥逻辑学家认为,只有当人们接受了“思考者存在”这一大前提 A.①⑤④⑥②③ B.⑥③⑤②①④ C.②③⑥④①⑤ D.③①⑥⑤④② (2)下列用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来阐释《乡土中国》的概念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记念刘和珍君》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向请愿群众开枪,是横暴权力压制反抗的典型例子。 B.《为了忘却的记念》青年作家进行革命活动,是在实施体现社会合理分工的同意权力。 C.《小二黑结婚》二诸葛绝不允许小二黑婚姻自主,他依仗的是社会继替中的长老权力 D.《包身工》中受东洋厂剥削廉价的包身工,是掌握有横暴权力的支配者压榨的被支配者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在现实工作中,谈判专家很难被划归为一种职业,也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具备了这个身份。很多人的正式身份可能是企业家、首席执行官、人力资源总监、销售总监、采购经理、项目经理、管理咨询顾问、投诉处理专员、经纪人等,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都是谈判专家。他们为了解决问题,每天都在谈判,处理五花八门的冲突。 ②请注意,这里没有提到辩护律师和辩论赛冠军,因为这两类人的工作或行为习惯其实和我们所说的谈判并不完全一样。简单来说,他们的核心技能是辩论而非谈判,那么,辩论和谈判有什么区别呢?谈判高手不都是一些能言善辩者吗?好吧,这里要讲一个重要的概念——什么是谈判,并且把它和辩论区分开来。 ③谈判的定义:谈判是冲突各方通过设定立场、提出建议、做出取舍、交换价值,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2024年上海市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汇编:默写专题

默写专题 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苏轼《》)(3)《过秦论》中作者用“”一句总结了秦国迅速崛起又突然败亡的根本原因。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 (2)屈心而抑志兮, ______________。(屈原《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描写人的表情动作以侧面体现“蜀道难”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一日克己复礼,。(《论语·颜渊》) (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3)李密在《陈情表》中运用含有比喻的句子“,”,表达了他要对祖母尽孝,终其天年的愿望。 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⑴明道德之广崇,,。(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⑵杜甫的律诗《》中“,”两句称颂了诸葛亮的才干和德行。

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乌鸟私情,。(李密《陈情表》)(1分) (2),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贾谊《》)(2分)(3)杜甫《蜀相》中的“,”两句,描写了武侯祠内春光大好、鸟鸣婉转的景象。(2分)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屈原《________》节选) (2)________,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兰亭的气候宜人。 默写专题 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苏轼《》)(3)《过秦论》中作者用“”一句总结了秦国迅速崛起又突然败亡的根本原因。1.(5分) (1)噫吁嚱危乎高哉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

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用时:150分钟满分:150 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譬如为山,_____________,止,吾止也。(《论语·子罕》)(3)李白《蜀道难》中,面对蜀道的艰险,表达对友人入蜀的关切和询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2分) 艺术审美贵在“默契”二字——艺术家的表达和欣赏者的感受在玄妙的审美时空中相遇,心灵因契合而生出愉悦之感。最著名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二人心灵相遇于“高山流水”之间,成为“知音”。知音可贵到什么程度呢?子期离世,伯牙摔琴绝弦,只因默契不存而知音不再。。,。,,。 ①探讨这个话题源于对当代中国舞蹈某种创作倾向的观察 ②然而审美默契的建立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 ③不少舞蹈创作习惯于外露性的情感表达 ④这个故事无比生动地描述了艺术审美中因为默契而产生的共鸣 ⑤似乎和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审美表达方式有所背离 ⑥它离不开群体性文化的共识与滋养 A.④①⑤②⑥③ B.①③⑤④②⑥ C.④②⑥①③⑤ D.①⑤③⑥④② (2)在撰写关于《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读书报告时,需要一些论据来解释“礼治”这一概念,以下选项最适合的一项是()。(3分)A.宋太祖赵匡胤采纳赵普的建议,在宴会上威逼利诱石守信等大将,迫使其交出兵权。

B.没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C.蔺相如为国家利益,处处忍让廉颇,廉颇得知真相后,背上荆条,主动向蔺相如请罪。 D.曹操虽然兵权在握,但不愿背上篡汉的罪名,只享有权臣膜拜之礼,最终放弃了称帝。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4分) 材料一 ①1990年12月,费孝通在日本东京的东亚社会研究国际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的演讲。他提出在各种文化中塑造出来的具有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人们,带着从思想上到行为上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入了共同生活,怎么样才能和平共处,成为必须重视的大问题。1992年,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首届“潘光旦纪念讲座”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的演讲,再次指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建立新的秩序。这个秩序不仅仅需要一个能够保障人类继续生存下去的公正的生态格局(即生态秩序),而且需要一个所有人都能够“遂生乐业、发扬人生价值的心态秩序”。一年后,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座谈会的演讲中又重申:“如果人们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这种心态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看法,就会形成我所说的多元一体,一个认同的秩序。”他反复强调心态秩序背后隐含的是,如何能够在保持价值多元的情况下,建构一个秩序井然、运作顺畅的社会结构。 ②把上述三段论述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所说的“心态秩序”绝不是说我们要有共同的心理构成,我们对所有事情的看法都要一样。相反,费孝通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学会容纳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才是心态秩序建立的关键。而如果我们有了对这点的认同,能够容纳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了新的秩序。相反,如果没有观念上的多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秩序尽管很

上海市黄浦区2022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2022年高三(一模)语文试 卷(答案) 黄浦区2021~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参考答案 1.(5分)(1)一尊还酹江月赤壁怀古 (2)可以横绝峨眉巅 (3)乌鸟私情 (4)修禊事也 2.(1)(2分)C (2)(3分)D 3.(2分)D 4.(3分)A 5.(5分)作者先假设记忆功能只是“解决实际问题”,指出其合理性。然后再假设“控制意识”本身也很重要,又点出教育改革家的弊端。(2分)接着,作者又以“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的例子来证明“创造力与记诵式研究不兼容”的错误,由此阐明“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2分)从语言上来

看,“只有”“或许”和“绝不”等修饰语,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态度、鲜明的立场。(1分) 6.(4分)选择句子参考:①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②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就会接受你的控制,记忆研究的过程就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③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④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 推荐理由示例:如我之所以选择“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是因为当下的人们,尤其是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常常是受迫于外来的知识,而没有从内心深处找到知识的乐趣,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引用这句话,将会有能力地证明幸福不能仅仅从外部来寻觅,而要向成长过程中自我内心深处去探求。 7.(3分)答案示例:作者用洁净淡雅又具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春日的独特风景。这两段句式上以整句为主,夹杂散句,读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草长莺飞”的化用以及“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的比喻,凸显了江南的灵秀;选取了富有江南地域特征的意象“斜风细雨”“远山”“烟岚”“箬

2024年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 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 24.人的很多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是否意味着人生不需要标准答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 不少于800 字。 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 24.生活中面对事情的结果,人们往往以“我很努力了”来肯定自己;但这句话似乎还隐含着更多的意味。对此,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25.在某景点,有人说:“我们出来观赏自然山水,就只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人所说话语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23.作文。 有人说,学会绕行是人生必备的技能,有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上海市金山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高三语文试卷 26.一个人乐意行善,仅仅是因为善良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3.生活中,人们常常试图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 24.人的很多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是否意味着人生不需要标准答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 不少于800 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青浦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学业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乌鸟私情,。(李密《陈情表》)(1分) (2)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贾谊《》)(2分) (3)杜甫《蜀相》中的“,。”两句,描写了武侯祠内春光大好、鸟鸣婉转的景象。(2分)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作为一种由花材与花器组合而成的复合纹饰,宋代盆花纹广泛应用于陶瓷装饰上。 盆花又称盆栽、盆景,,,,。盆花狭义上仅指花卉盆景,广义上还包括山石、植物等各类盆景。 ①以观赏美化为目的 ②通常以花草树木、山石为栽培布置对象 ③是古代花木应用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④以盆钵为花器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2)以下活动提示中,有一处画线部分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3分) 温馨提示: 亲爱的校友,您好! 2023年10月22日,是崇德中学纪念建校一百周年的历史重要时刻。【甲】烦请有班级聚会需求的校友联系学校,【乙】便于我们安排教室供叙旧畅谈。由于受校园内场地所限,【丙】恕无法安排当天来校校友车辆的停放,请大家绿色出行。由此带来的不便,【丁】请自行克服并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崇德中学 2023年10月6日(), 二、阅读70分 (一)以下是陈嘉映的哲学著作《白鸥三十载》“真理掌握我们”章节中的部分内容和图书的部分目录。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第3-7题。(16分) ①真理之能赢得我们,是因为真理出现的时候,我们承认它。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若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我们以真理的存在为前提,这并不是说我一开始就认识了真理,而是说,尽管我自以为我是对的,但我承认我可能是错的或需要修正的。其实,“我是对的”这一提法已经包含了对真理的从属,已经以真理为标准,当我错时我准备认错。在这句话里,“对”是核心,“我”是从属的。 ②人之性在于以真理为前提,真理是我们的本性、自然、天性。自以为是和相信自己的本性是两个层面上的事情。现代人提倡个体,仿佛与真理隔离的自我是一切的前提。然而,人之为人在于,人能区分小我和道理。 ③我只是声称,人能区分什么是我的诉求,什么是道理,而不是声称人人随时准备顺从道理。也许在绝大多数时候人们更愿意顺从小我;我愿说,即使他顺从小我,不顺从真理,他也知道他现在不顺从真理,他仍然知道小我和大我的区分。

上海市黄浦区2022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黄浦区2021~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参考答案 1.(5分)(1)一尊还酹江月赤壁怀古 (2)可以横绝峨眉巅 (3)乌鸟私情 (4)修禊事也 2.(1)(2分)C (2)(3分)D 3.(2分)D 4.(3分)A 5.(5分)作者先假设记忆功能只是“解决实际问题”,指出其合理性。然后再假设“控制意识”本身也很重要,又点出教育改革家的弊端。(2分)接着,作者又以“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的例子来证明“创造力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的错误,由此阐明“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2分)从语言上来看,“只有”“或许”和“绝不”等修饰语,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态度、鲜明的立场。(1分) 6.(4分)选择句子参考:①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②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就会接受你的控制,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③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④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 推荐理由示例:如我之所以选择“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是因为当下的人们,尤其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是受迫于外来的知识,而没有从内心深处找到知识的乐趣,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引用这句话,将会有能力地证明幸福不能仅仅从外部来寻觅,而要向成长过程中自我内心深处去探求。 7.(3分)答案示例:作者用洁净淡雅又具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春日的独特风景。这两段句式上以整句为主,夹杂散句,读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草长莺飞”的化用以及“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的比喻,凸显了江南的灵秀;选取了富有江南地域特征的意象“斜风细雨”“远山”“烟岚”“箬笠蓑衣”,将读者带入到杏花烟雨朦胧清丽的场景中,作者极力铺叙平和优美的景致,强调这是一个“寻常”日子,与后文张和儿子因鲥鱼而丧命形

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 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本练习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答题纸与题目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渺沧海之一粟。(《》) (2),形影相吊。(《陈情表》) (3)《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描写了武侯祠外春草自绿、黄鹂空啼的景象。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杭州亚运会推出了“数字火炬手”,,。,。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①真正实现智能亚运与智能杭州交互 ②让更多人自由参与并享受到这场国际体育盛事 ③“智能亚运”的元素出现在衣食住行赛的各个方面 ④通过数字化探索和创新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2)下面是小松问GPT4①的问题:“请讲述一下林黛玉倒拔垂杨柳②的故事”。GPT4煞有介事地讲了一个故事: 林黛玉倒拔垂杨柳故事出自于《红楼梦》。春天大观园里的垂杨柳长出了嫩芽,风景宜人。林黛玉是个极富才情的女子,看到这景心情愉悦,于是提议大家举行一场倒拔垂杨柳的游戏。众人都同意了她的提议,但都没有成功。只有林黛玉自己,轻盈地倒着走,头顶柳条,顺利将其倒拔起来。这个故事展示了林黛玉的聪明才智和与众不同的气质,体现了作者对角色性格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注】①聊天机器人ChatGPT发布的语言模型; ②倒拔垂杨柳:出自《水浒传》,鲁智深将柳树连根拔起的情节。 GPT4的作答至少存在三方面的问题,请概括。(3分) ①;② ;③ 。

2024年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从镇江州与游故别① (南朝梁)何逊 历稔②共追随,一旦辞群匹③。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注释】①从镇江州:建安王萧伟出镇江州,何逊随从出行。②稔(rěn):年。③群匹:众友。 12.下列对这首诗歌写作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夸饰 B.比喻 C.对比 D. 虚实 13.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诗人与友朋多年情谊到如今分别,点明题旨。 B.三四句化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言相聚难再。 C.七句写酒宴结束,辞别在即,“悲”字点出全诗的情感。 D.八句以相约长谈之期,表达对远行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14.沈德潜称赞何逊的诗“情词宛转,浅语具深”,请以此赏析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4分)上海市浦东新区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 【甲】登黄鹤楼 (清)刘大魁 飘零踪迹来西楚,黄鹄山头俯大荒。 地涌楼台侵斗极①,天输江汉下荆扬②。 野花烂漫空千树,归雁萧条忽几行。 老去弟兄皆异域,独将衰鬓对残阳。 【乙】 盖天所以挫抑之,使其胸中浩然之气蕴而不出,郁而不舒,因之羁愁感愤,适遇夫风霜雨露山水花鸟,而莫不抉其幽深,形于咏叹,尽发之为文章,以传于后世,增益其所不能,固在于此。

——刘大魁《张纳堂诗序》[注]①斗极:北斗星和北极星。②荆扬:荆州和扬州,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12.甲诗的题材可归为()。(1 分) A.送别类B.咏怀类C.田园类D.怀古类 13.以下评价适用于甲诗的一项是()。(2 分) A.雄浑沉郁B.淡远清新C.豪迈悲壮D.含蓄蕴藉 14.请结合诗人乙文中的观点,分析其在甲诗中是怎样表达内心复杂情感的。(5 分)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4题。(8分) 六州歌头①(南宋)张孝祥 长淮②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羶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③纵横。看名王④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⑤,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①本词写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当时南宋北伐军在符离溃败,朝廷中主和派重又得势。②长淮:淮河。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向金屈膝求和,约定以淮河为界。 ③区脱:借指金兵哨所;④名王:指金兵的将帅;⑤怀远:用礼乐来使边远的少数民族归顺。 12. 从字数上看,本词143字,属于。(1分) 13.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洙泗上”三句用虚写指礼乐之邦沦陷。 B.“翠葆霓旌”一词用比喻形容皇帝仪仗。 C.本词多用三言单句构成紧张激越的语势。 D.本词多用领字来组织内容使行文层次强。 14. 结合全词,分析词人寄寓的丰富情感。(5分) 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挽王中丞①二首 〔明〕李攀龙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譬如为山,_____________,止,吾止也。(《论语·子罕》) (3)李白《蜀道难》中,面对蜀道的艰险,表达对友人入蜀的关切和询问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 艺术审美贵在“默契”二字——艺术家的表达和欣赏者的感受在玄妙的审美时空中相遇,心灵因契合而生出愉悦之感。最著名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二人心灵相遇于“高山流水”之间,成为“知音”。知音可贵到什么程度呢?子期离世,伯牙摔琴绝弦,只因默契不存而知音不再。。,。,,。 ①探讨这个话题源于对当代中国舞蹈某种创作倾向的观察 ①然而审美默契的建立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 ①不少舞蹈创作习惯于外露性的情感表达 ①这个故事无比生动地描述了艺术审美中因为默契而产生的共鸣 ①似乎和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审美表达方式有所背离 ①它离不开群体性文化的共识与滋养 A.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 (2)在撰写关于《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读书报告时,需要一些论据来解释“礼治”这一概念,以下选项最适合的一项是() A.宋太祖赵匡胤采纳赵普的建议,在宴会上威逼利诱石守信等大将,迫使其交出兵权。B.没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C.蔺相如为国家利益,处处忍让廉颇,廉颇得知真相后,背上荆条,主动向蔺相如请罪。D.曹操虽然兵权在握,但不愿背上篡汉的罪名,只享有权臣膜拜之礼,最终放弃了称帝。二阅读70分

2024届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汇编:默写专题(含解析)

默写专题 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1.按要求填空。(5分) (1)浴乎沂,,咏而归。(《论语》)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列坐其次。(《兰亭集序》)(3)杜甫《蜀相》中的“,”两句,概括了诸葛亮施展才略、忠心耿耿的一生。 上海市浦东新区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 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兰亭集序》】 (2)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青年担负着国家兴盛的重任,应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自勉。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1. 按要求填空。(5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 (3)《赤壁赋》中,“,”两句从侧面写出了洞箫声音幽怨、感伤的效果。 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一日克己复礼,。(《论语•颜渊》) (3)杜牧《阿房宫赋》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开篇即以蒙太奇手法暗示秦人以庞大的资源耗费建造奢华阿房宫:“,”。 (4)贾谊《过秦论》特别强调九国之师的强大,列举出统兵作战的诸多将帅、谋士,然后 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 分)

2024年上海市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汇编: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对一项已经出台的公共政策的社会效果做出准确判断,,,,,从而为决策者进一步制定更有利于实现既定目标的公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①以确知该公共政策的优势和劣势 ②收集与该公共政策运行相关的重要信息 ③基于公共政策理论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估 ④要运用正确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和可行的技术手段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2)小明的爸爸想让班主任李老师推迟家访,他给李老师发的短信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句中找出并修改。(3分) 尊敬的李老师,您好!【甲】听小明说您将在本周内光临寒舍,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和期待。【乙】但由于我们家刚刚乔迁新居,家具摆设等都比较凌乱,还需要一段时间整理,【丙】因此希望您能推迟本次家访,以便我们能在更整洁的环境中接待您。最后,【丁】再次对您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期待!谢谢! 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乡土社会之所以形成差序格局,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形成了一种按亲疏关系来决定权利义务分配的有差等的顺序。 ①乡土家族具有伸缩性 ②长辈在分配利益时会优先考虑亲生晚辈并适时兼顾旁系晚辈 ③亲生晚辈和旁系晚辈都有可能成为养老送终候选人 ④乡土社会的养老送终义务在家族内部进行分配 A.①②④③ B.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2)下列各句中,人物语言得体的是()。(3分) A.螃蟹宴时,吃得正欢的鸳鸯对前来的凤姐说:“奶奶又出来做什么?让我们也受用一 会子。” B.刘姥姥在王熙凤叹穷的时候说:“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您老拔根汗毛比我们腰 还粗!”

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虹口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23.12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苏轼《》) (3)《过秦论》中作者用“”一句总结了秦国迅速崛起又突然败亡的根本原因。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对一项已经出台的公共政策的社会效果做出准确判断,,, ,,从而为决策者进一步制定更有利于实现既定目标的公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①以确知该公共政策的优势和劣势 ②收集与该公共政策运行相关的重要信息 ③基于公共政策理论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估 ④要运用正确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和可行的技术手段 A.②③①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④②③① (2)小明的爸爸想让班主任李老师推迟家访,他给李老师发的短信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句中找出并修改。(3分) 尊敬的李老师,您好!【甲】听小明说您将在本周内光临寒舍,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和期待。【乙】但由于我们家刚刚乔迁新居,家具摆设等都比较凌乱,还需要一段时间整理,【丙】因此希望您能推迟本次家访,以便我们能在更整洁的环境中接待您。最后,【丁】再次对您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期待!谢谢!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长期存在着“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经历了大规模的教育扩张,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扩张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但是这并不是指所有人都获得了教育,更不是所有人都走在了前面。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关于社会分层与教育关系的话题多次冲上热搜,本文接下来希望就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理解。 ②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主要使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布迪厄认为资本可以被分为三大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其中文化资本是指“以精神的或肉体的持久的‘性情’形式存在的文化产物。”

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2023年12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一日克己复礼,。(《论语·颜渊》) (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3)李密在《陈情表》中运用含有比喻的句子“,”,表达了他要对祖母尽孝,终其天年的愿望。 2. 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 分)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乘坐飞机、高铁需要刷脸,观看演出、赛事需要刷脸,办理各种业务需要刷脸。。,,,。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们应当警惕技术“失范”。 ①这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底层逻辑 ②对自然人进行身份识别 ③以人工智能化数据比对 ④可以说我刷脸,故我在 ⑤将人脸图像信息数字化 A.①④⑤③② B.①③⑤②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⑤③②① (2)以下是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活动通知,为吸引社区居民参加,需要修改,请在横线上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写出提出该条建议的原因。(3 分) 活动通知 居民朋友们: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活动,欢迎大家参加! 活动时间:2023年12月30日上午9:00-11:00 活动地点:区卫生服务中心1号楼报告厅 活动人员:本社区居民 活动要求:准时入场,不要喧哗,手机静音,提问有序。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3年11月30日 修改建议: 提出建议的原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一) ①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应被认定为作品,是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目前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种报道和描述来看,至少在现阶段,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为形成作品所需的智力创作存在本质区别。以修图软件为例,它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将照片或图片处理成印象派等各种绘画风格。如仅从结果来看,多数人都会以为是画家绘制而成。然而,该项人工智能对照片或图片的处理,与绘画者根据照片或图片创作同样风格画作的行为相去甚远。 ②绘画者即使熟知印象派的画风,也了解将普通照片或图片绘制成印象派画作应当遵循的一般方法,绘制过程还是为绘画者留下了发挥空间。绘画者可以凭借自己对印象派的理解,在线条的位置、粗细和弯曲度方面作出选择,在造型、明暗、色彩等因素上进行处理,以表达其独特的思想感情。由此产生的绘画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多名绘画者在具有相同专业水准的情况下,以同一照片或图片为基础,绘制成的印象派画作也会存在差异。即使对同一名绘画者而言,如果事隔几年后要求其再次将同一照片或图片绘制成印象派画作,也很难绘制出与前一次画作几乎完全相同的画作。 (节选自王迁《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2017年发表) (二) ①作为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典型代表的通用型对话系统ChatGPT“表现出强大的任意任务的对话理解、复杂逻辑推理、多风格长文本生成以及程序代码自动生成等能力,初步实现通用认知智能”。对用户所提问题或要求,会以互联网中几乎所有公开的内容为数据基础进行回应,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进一步指示生成灵活多样的新内容,个性化大大增加。这就导致其生成内容在形式上更加接近人类的创作成果。 ②近年不少论著否定“著作权法只保护人的作品”的观念,认为新的主体哲学理论断然舍弃了以自然人作者为中心的创作观,究竟是谁在创作,作者为何创作都显得不再重要,应当“无问其是否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本性”;独创性的判断也应当遵循客观标准,只要特定内容本身具有最低限度的创造性,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即能为公众提供与人类作品相同的利益,就应当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的保护,而不能采用该特定内容“背后是否是人”的主观标准。换言之,著作权保护的应是创造力本身,而不仅仅是人类的创造力。我将这一类观点统称为“独创性客观说”。 ③我认为“独创性客观说”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以著名的猕猴自拍照案为例,一只猕猴抢走了摄影师的照相机并模仿摄影师的动作举着相机按快门,其拍出的照片中有一张自拍照。机缘巧合,该照片的拍摄时机与焦距都恰到好处,照片中的猕猴呲牙咧嘴,仿佛是在摆造型。该摄影师在网站上公布了该照片,并将其收入书中出版,称自己和出版社为版权人。美国一家动物保护组织为此起诉摄影师、网站和出版社,要求法院认定猕猴对该自拍照享有版权,而展示该自拍照并将其收入书中出版的行为侵害了猕猴的版权,应返还侵权所得利润。试问在此案中,法院在已经查明该自拍照为猕猴拍摄的情况下,是否应当“断然舍弃以自然人作者为中心的创作观”,不问该自拍照的“背后是否是人”,而是对独创性的判断遵循客观标准,强调“著作权保护的应是创造力本身,而不仅仅是人类的创造力”呢? ④猕猴的自拍照当然不能作为摄影作品受到保护。但其原因并非该照片缺乏纯粹形式意义上的“独创性”,也不是其不属于猕猴独立劳动的产物,而是将其认定为作品并提供著作权保护会从根本上违反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即使抛开哲学意义上对人类创作的终极思考,也应当认识到各国之所以要制订著作权法,是希望通过保障作者能从他人对作品的利用中获得相应的报酬,鼓励作者进行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作品创作。作品的质量越高,市场潜力越大,他人向自己获取许可的需求就越强烈,可以取得的收益也就越多。这不仅可以促使作者本人积极投身于作品的创作,以获取更大的声誉和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且对于具有创作潜力的其他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使其也愿意从事创作。通过这种激励效应,实现著作权法鼓励作品创作的立法目的。不言而喻的是,要通过著作权法规定的专有权利和保护机制达到鼓励创作的效果,关键是立法设定的鼓励对象能够理解和利用上述激励机制。猕猴当然可以被激励,但动物不可能理解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保护机制,更不可能利用著

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2023.12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乌鸟私情,。(李密《陈情表》) (2),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贾谊 《》) (3)杜甫《蜀相》中的“,”两句,描写了武侯祠内春光大好、鸟鸣婉转的景象。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作为一种由花材与花器组合而成的复合纹饰,宋代盆花纹广泛应用于陶瓷装饰上。盆花又称盆栽、盆 景,,,, 。盆花狭义上仅指花卉盆景,广义上还包括山石、植物等各类盆景。 ①以观赏美化为目的 ②通常以花草树木、山石为栽培布置对象 ③是古代花木应用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④以盆钵为花器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2)以下活动提示中,有一处画线部分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3分) 温馨提示: 亲爱的校友,您好! 2023年10月22日,是崇德中学纪念建校一百周年的历史重要时刻。【甲】烦请有班级聚会需求的校友联系学校,【乙】便于我们安排教室供叙旧畅谈。由于受校园内场地所限,【丙】恕无法安排当天来校校友车辆的停放,请大家绿色出行。由此带来的不便,【丁】请自行克服并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崇德中学 2023年10月6日 (), 二、阅读70分 (一)以下是陈嘉映的哲学著作《白鸥三十载》“真理掌握我们”章节中的部分内容和图书的部分目录。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第3-7题。(16分) ①真理之能赢得我们,是因为真理出现的时候,我们承认它。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若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我们以真理的存在为前提,这并不是说我一开始就认识了真理,而是说,尽管我自以为我是对的,但我承认我可能是错的或需要修正的。其实,“我是对的”这一提法已经包含了对真理的从属,已经以真理为标准,当我错时我准备认错。在这句话里,“对”是核心,“我”是从属的。 ②人之性在于以真理为前提,真理是我们的本性、自然、天性。自以为是和相信自己的本性是两个层面上的事情。现代人提倡个体,仿佛与真理隔离的自我是一切的前提。然而,人之为人在于,人能区分小我和道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